西北工业大学考研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精选7篇)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 篇1

2018考研心得:浙江工业大学考研心得

分享

真心觉得考研整个过程挺让人记忆深刻的,所以写下整个考研的亲身经历。也希望对将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其实考研不是一件小事,应该考虑清楚早做决定。如果决定了考研,那么就应该充分准备,努力达到目标。

从楼主个人的整个考研准备过程,我认为应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一、明确考研目标

既然决定考研,就应该有一个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可以认为是一所自己理想的院校,然后为之努力。记得当时在大三下学期初,楼主向浙江的一位师姐咨询了浙江这边的院校情况(楼主幸运的录取进浙江工业大学)。

总体来说,整个浙江的院校,浙大毫无疑问是龙头老大了,其次便是浙工大(浙江工业大学),浙工大是浙江省第一所省部共建的院校,浙江唯一一所“2011计划”大学,学校氛围也挺好。

二、考研准备

选取了自己想考的学校后,就应该好好准备考研,认真复习。当然如果自己还是不大确定选择的院校,完全可以边复习边注意院校的信息。好东西就该好好挑选的嘛!复习的时候有两点应该注意:复习资料和复习时间安排。学弟学妹们可能都知道该注意这些,却未必大家都能讲复习效率提到最高。所以选取合适的复习资料,安排自己适合的时间表也应认真哦!!

三、冲刺时期

冲刺时期我认为是12月份这一个月。这段时间比较关键,我当时在这段时间出现了失误。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楼主当时在这段时间对专业课看的不够,特别是真题等的题型分析这些关键的步骤没有把握好,导致考后专业课成绩比较不理想。所以,学弟学妹们在这一个月里,最后的好好奋斗一下吧!加油!

四、复试准备

考研完事后,大家放松之余,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下报考院校的官网研招信息。复试准备主要是两件事:复试面试、报辅导老师。记得当时我查看工大的研招主页时,信息的更新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对专业、老师的介绍也很详细。我们应该多关注主页对复试面试的通知,包括时间、地点、事宜等。楼主很记忆深刻的是:当时查看这些信息时,有不少学长(学姐)给我们建议,甚至包括公交路线也提供清楚了,这点觉得挺感动!再有就是选辅导老师了,我们在主页上应该多看看这些老师的资料,包括老师的研究方向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与老师。资料上老师的联系方式(主要是邮箱)也有,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提前问问老师也是好的。

五、复试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 篇2

关键词:就业压力,考研学生,压力源,影响因素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考研成了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和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调查显示, 大学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 近几年更是达到了高峰, 部分高校大学生考研比例达到80%左右, 有的院系、专业甚至高达90%。 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 到2015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则达到了749万人。 由于考研学生的不断增加, 每年研究生录取比例有限, 这必然给考研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1.研究目的及设计

对当代考研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看哪些因素是影响考研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宁波大学2016年考研学生200名作为研究被试, 发放问卷200份, 被试中男女生各100名。 回收有效问卷194份, 问卷回收率为97%, 其中男生96份, 女生98份。 研究工具为《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 》。

2.研究结果及讨论

调查结果发现, 仅有26.80%的学生基本没有紧张感, 在这当中, 女生没有紧张感的人数较少, 说明考研的女生男生更有心理压力;有轻微紧张感的学生达到42.78%, 有将近30%的学生属于严重紧张型。

将抽样学生所选的导致其产生心理压力的各种心理压力源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得结果如下表1中所示:

从表1中不难看出,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就业问题、父母期望、学业问题。

3.影响考研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 导致考研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压力源包括就业问题、父母期望、学业问题及家庭问题等。 (1) 就业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 就业是他们首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 从客观上讲, 现今社会,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 毕业人数激增, 社会竞争加剧, 本科生供过于求, 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从主观方面说:自身期望值过高和实践能力弱是都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 父母期望。 在考研大军中, 有部分学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 而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和期望。 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山区和贫困家庭, 他们家长外出打工挣钱负担儿女上大学。 他们在家人的深切期盼中走上考研这条路, 这必将给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3) 学业问题。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入, 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更加深入地学习, 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希望考研以继续深造, 但与此同时又担心自己所学知识不够扎实, 在考研当中会受阻, 难免产生焦虑、紧张心理。

除上述原因之外,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还包括家庭条件, 名校情结、群体效应等。 总体而言, 调查结果发现, 就业压力、父母期望、学业压力成为导致考研学生心理压力的三大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缓解考研学生的心理压力呢? (1) 树立正确考研观。 考研学生要正确认识到考研并非回避就业压力的方法, 而只是增加知识储备、 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出路而已。 (2) 正确处理各方压力。 (3) 增强自身实践能力。 在就业过程中, 招人单位要求的不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 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研学生希望通过考研增加理论知识储备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但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这里, 而忽略自身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霞.高校毕业生心态透视与压力原因分析.2008, S1:123-125.

[2]赵红, 张平, 段功香.考研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护理研究, 2009.1, 第23卷:215-216.

[3]周红萍, 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2008 (2) , 第10卷 (第2期) :212-213.

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应对方式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考研焦虑;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70-1

一、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另辟蹊径加入考研的大军之中。考研被称为“第二次高考”,其竞争之激烈、社会关注程度之高和对备考学生心理影响之大,不亚于高考。考研学子出现的自信心差、莫名烦躁、脾气不好等焦虑症状时有发生,严重时会损害考生的身心健康。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学者将关注点放在考试焦虑的研究,大学生考研焦虑这一影响学生心理、生理的课题研究很少。因此,关注学生的考研焦虑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大学生调节自身考研状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是促进考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丰富了考试焦虑的理论研究。

二、大学生考研焦虑的现状

考研焦虑,是由个体在考研这一应试情境所激发的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体验,并伴有情绪性和生理性反应。考研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考研复习心态,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申鲁军调查研究得出考前阶段有考研焦虑的人数占总体的82.7%,其中有高度考研焦虑的人数占总体的24.2%,甚至有同学考中、考后的考研焦虑达到了满分。说明大学生考研焦虑总体很不乐观,应引起学校老师和心理学学学者的充分重视,及时发现高度考研焦虑的学生并加以疏导。陈艳针对大三学生考研前焦虑进行两个月的团体干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焦虑分数降低幅度较大且差异显著。说明团体干预对降低学生的考研前焦虑效果显著。

三、考研焦虑的应对方式

(一)自身应对策略

1.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指出自我效能感与焦虑相联系。本文研究者在前期调查中得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研焦虑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00),即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其考研焦虑程度就越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效能感对考研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另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克服困难起作用,原因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低效能感的人会放松甚至放弃任务。因此,学生应经常给自己以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自我强化来提高自己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复习效率,使复习准备更加充分。

2.保持适度考研动机强度。耶克斯—多德逊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学生在考研准备时应保持中等水平的动机,过强或者过弱的考研动机都不利于考研的复习准备。

3.培养坚强的意志。考研是一种意志行动,它也包括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一般而言,考研学子都会有一年的准备时间,期间包括诸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就会被外界诱因所迷惑,导致不认真复习,甚至放弃了考研。

4.改变不合理信念,正确树立考研观。虽说考研可以为以后的成功增添砝码,但并不意味着考研的成败就决定着以后的成败。考研学子在复习阶段禁忌太过于看重考研结果,对于考研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因此,学生应通过归因训练来纠正错误认知,摒除消极的不合理的认知并培养积极的归因风格,以合理、客观的态度对待考研。

(二)外界辅助策略

1.家庭经济的支持。考研也是一项费用很高的支出,包括昂贵的辅导班费用、考研辅导用书的费用,以及为了有好的学习环境,一些学生甚至搬出寝室住到外面,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家庭经济的支撑。所以家庭经济支撑解决考研学子的后顾之忧,使其有良好的心态去复习。

2.人际关系的支持。人是社会性的,学生备战考研也离不开去处理人际关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考研期间最好是有研友相伴,互相鼓励与支持,共同奋进,补差补漏。另外也不能忘了与家人与知心朋友之间的交流,遇到困难向对方倾诉,缓解焦虑情绪,以便取得良好成绩。当然也要频繁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毕竟在知识,见识方面要远丰富于学生,可以在遇到考研难、考研院校报考、院校信息等问题向老师请教,从而达到减少焦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申鲁军.师范类大学生考研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陈艳.大三学生考研前焦虑特点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报,2004,36,(5):586~592.

[4]曾天德.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7,27,(4):54-58.

[5]冯冬冬,陆昌勤,萧爱铃.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8,40,(4):448-455.

[6]郭晗薇.大學生性别及性别角色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842-843.

[7]陈顺森,唐丹虹.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46-53.

作者简介:潘玮琳(1989-),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习心理学。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考研复试经历 篇4

有志于报考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专业的同学看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复试结束了好几天,综合成绩是3月25日晚上出来的,在西工大的老校区公布的成绩,看到自己的成绩,激动不已。我的初试成绩不高,排名靠后,但是复试可能好点,最后的成绩竟然排名15名左右(一共53人复试),虽然不是是优秀我很知足。趁着这几天没事,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教训写一下,给报考西工大数学专业的后来者看看。先说复试吧。

复试占了40%,复试有三部分组成:英语(复试的30%),专业课笔试(30%),面试(40%)。其中英语包括了听、说、写三项。有进度而言,分两个时间段进行: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的“写”是在一起进行的,三个小时,面试和英语的听说是一起进行的。

首先罗列一下我复试的时候的时间表:2月24日晚上:公布考研初试成绩;

203月08日晚上:公布西北工业大学复试线;

2012年3月19日晚上:公布理学院复试分数线;

2012年3月22日上午:在长安校区笔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的翻译;

2012年3月24日上午:在友谊校区进行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英语的听说;

2012年3月25日晚上:在友谊校区公布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和排名,确定导师,并签字;

2012年3月26日下午:在长安校区校医院体检。

结束。

下面就几个问题分模块详解复试的一些问题。

一、复试英语复试英语分三个部分,听、说、写,占复试的总成绩的30%(估计各占10%)。

1.写。写是和专业的笔试在一块进行的,一共三个小时,把专业课的试题和英语的写的.卷子发给你,三个小时内完成,先做英语或先做专业课笔试没人管。写是两道题:汉译英,英译汉,各占50分。给了两篇文章,一篇英文,一篇汉语,互译。这两篇文章都不是专业英语,而是像初试英语的公共英语那样。建议大家在准备复试时多少看点英语。我当时英译汉不难,汉译英可难为我了,以前记得很熟的单词,词组,句型都想不起来,汉语翻译成英语时不堪入目啊,大家都差不多,一个层次的。下了考场,大家都一样,成绩出来后,大家的英语的写部分都出不错。字写漂亮点就好。

2.听说。听说其实就是老师用英语问你话,这就是听。你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是说。听说是和面试同时进行的,把我们53个热分两个组,每组同时进行专业课面试和英语的听说,不在同一个教室,听说是在一个专门的教室。听说不是简单的自我介绍,而是老师提问,你回答。但是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记录,一个老师和你对话。提的问题不难,让介绍你的家庭情况,来自哪儿,来自哪个学校,介绍学校所在城市的情况,介绍你的家乡。当时老师问我所在院的所含的专业名字(当时我恰好看了,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单词的英文),我的家乡,我所在院的人数,班级人数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复试口语的书上都能找到。就是不会的,能引起老师的兴趣,英语急了,会和你进行汉语交流。很多复试的同学都说老师进行了汉语交流。我当时说了很多的汉语。这前提是老师先说汉语,如果老师不说汉语,你最好也别说汉语。我复试时,老师一旦说一个字的汉语,我就即刻接上,狂说一顿汉语。我是洛阳的,当时我刚进听说的教室,老师用汉语说你是河南科技大学,我马上用英语说河南科技大学的英文名字,然后用汉语介绍学校,介绍起学校的前世今生,说起洛阳的牡丹。当老师问我的家庭的时候,当他听我说“of the same age",他立刻用汉语说:你是双胞胎?我就用汉语说起了我们两个的事情。就这样,英语的听说大部分是汉语的进行着,我基本没有说一句完整的英语,我能说的就是单词。最后发现我的英语听说部分分数还很高。排在前五名没问题。

综上所述,英语大家不用担心,稍微看点就可以了,复试的人英语成绩都出不了多少。关键是复试的专业课笔试。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 篇5

2018考研心得:清华大学考研成功经验

分享

考研路上,有许多人曾和我一样,一度被挫折折磨得抬不起头来。也许,你们仍在迷惘,或者还在拼杀。不过,请你们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题记

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大部分人都会有种解脱甚至欣喜若狂的感觉,而我的心情却很复杂,几年来的点点滴滴又浮上心头。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不过,我还算知足。世界上大概很少有完美的事情——这就是人生。

颓废,让我跌入谷底

关于大学生“考研热”的思考 篇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那些高端技术需要大批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开发。并且, 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 也造成了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造成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压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都促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高学历。由此亦可见, 大学生“考研热”的确是一种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教育现象, 也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考研热出现的根本原因:

1.1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中就包括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之下, 研究生教育也开始扩招,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考研热就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产生的。[1]

1.2 为了提高个人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 本科生不再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反而人数众多, 竞争激烈, 迫使很多企业抬高门槛, 本科生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所以试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把自己培养成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来提升竞争力, 使自己脱颖而出。[2]

2. 影响大学生考研意愿的因素

2.1 就业形势

据资料了解: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 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比2010年本科院校毕业生失业率同比上升了3.2个百分点。几年来, 自从经济危机的冲击之后, 很多公司不断裁员的势头持续至今,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少, 而本科院校一直扩招, 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 导致人力资源供过于求, 已至大学生失业率逐年上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就业形势的严峻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考研意愿。[3]

2.2 个人学习成绩

学生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着考研的积极性。打算考研的学生中, 大部分获过奖学金, 基本通过英语四六级, 还有一部分是学生会干事, 优秀学生干部和党员等。一般来讲成绩好的, 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考研的意愿更强一些, 他们对进一步深造的渴望更加强烈。多数人会觉得不考研就浪费了自己本科的努力。

2.3 盲目跟风

每一届考研大军中其实存在很多盲目跟风现象, 每个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很明确的考研目标和复习计划, 大部分同学对于报考学校、专业和复习计划没有清楚的概念, 自己的考研计划只是跟着大家, 同学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 反正习惯了一起做事。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地选择考研才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4]

3. 社会及高校应帮助大学生理性选择考研

除了一些没有目标的同学之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埋头苦学, 为考研做知识储备, 而忽视了研究生考试政策的了解。在择校时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从而导致落榜, 并且失去了之前很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学校和社会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使其对考研有清醒的认识。作为高校, 要给学生合理的引导, 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慎重选择自己的未来之路, 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3.1 正确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研与就业

学校应在正常教学情况下对学生的就业和考研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就业指导”等课程列为必修课, 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我分析, 认清社会形势, 提供交流机会, 帮助学生完成自身未来发展的详细计划, 辨别自身考研利弊。

3.2 为考研、就业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考研人数多直接导致教室资源的紧缺, 由于占座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范, 提供考研教室, 严格管理,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邀请名校学者举行讲座、交流经验。开设考研辅导班, 进行专业课辅导。为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及相关企业的详细说明, 并且提供实习机会。减少大四课程, 扩大实习范围, 涵盖更多的企业, 增加实习时间与深度。

其实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 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的匹配才是最关键的。每个大学生首先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 考研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 为什么考研?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 还是想深入研究专业而考研, 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仅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 那么即便考上了研究生, 也很难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无论考研还是就业, 务必要认清自己, 理性选择, 切勿盲目跟风。考研需要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的冷思考, 不要被考研热冲昏头脑!

参考文献

[1]庞强强, 刘迎辉.关于当代大学生“考研热”若干问题的探析.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年06期.

[2]李奇功, 王晓红.“考研热”思考.科教文汇 (上旬刊) .

[3]朱石生.大学生考研热透析.南通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年04期.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考研热” 原因 影响 对策

近些年,大学生考研人数居高不下,“考研热”风气愈演愈烈。根据量变质变规律可知,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改变,结果会有好坏之分。大学生“考研热”亦是如此,它背后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一、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

(一)国家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待遇水平提高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我国又实施了研究生扩招政策,加大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我国研究生教育并未实行全面收费制度,国家还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途径扩大研究生的补助范围,提高其补助待遇。这些政策吸引了大学生走考研之路。

(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要求提高

高考扩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上大学的需求,但同时,每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也相应增加,因社会上就业岗位有限,大学本科毕业生也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对应聘者的学历很是看中。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希望能以更高的文凭来提高社会竞争力,从而选择考研。

(三)高校和家长对学生考研的鼓励

现代大学综合评比中,高校本科生的考研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这标示着一所大学的质量和风气,能提高其知名度。故许多高校都大力宣扬考研的好处,支持本科生考研。此外,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提高自身学历,在社会上能够突出,也对孩子考研持支持态度。

(四)学生未来目标不明确,考研带有从众心理

研究生应是在对自己专业热爱的基础上,希望对所学专业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学生。而现在,这样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准备,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看见身边许多同学都在为考研做准备,自己却无所事事,所以就加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

二、大学生“考研热”的影响

(一)大学生“考研热”之利

1.满足国家人才需求,促进社会积极发展

研究生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队伍的壮大无疑为我国积蓄了后备力量,他们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能够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进程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考研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各门功课还具有贯通性,这就需要考研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故考研生对教师的讲授有着更进一步的要求,从而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考研可以说是“人生第二次高考”,它需要学生必须刻苦学习,则考研生队伍的壮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非考研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高校学习氛围的增强。

3.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益于个人未来发展

学生在考研过程中更深入地学习了知识,有助于其学习能力和知识素质的提升。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首先看的就是应聘者的学历水平,学生考研就是提高学历和自身社会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二)大学生“考研热”之弊

1.偏离国家教育目的,影响教育制度实施

有些学生将研究生学历作为今后就业的敲门砖,缺乏真正进行学术研究的思想,使得研究生队伍素质令人担忧。而且考研生复习时大都按照考研大纲背诵,并不能深入考查学生的科研素质。此外,有些学生上课时也复习考研内容,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遭到了冲击。

2.社会人才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压力加剧

研究生数量骤然增多,相对有的教学条件如导师、科研设备和经费、补助等并未达到应然的水平,这使得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很大限制,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质量。随着研究生队伍壮大,高学历人员增多,就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降低,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的压力也有所加剧。

3.高校教学秩序打乱,培养目标发生偏差

考研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复习考研上,常常出现旷课的情况,这就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学生只注重学习考研课程,对专业课程只尽力混个及格就行,并不能掌握本科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也无法提高本科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不符合本科生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大学生“考研热”的对策

(一)完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

本科毕业生的最大压力就是就业,故考研可能是他们的无奈选择。国家应制定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意见和优惠政策,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大学生毕业之忧。

(二)改变传统思想,重视人才实学

邓小平同志曾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对待人才也应如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学历固然重要,但我们应重学历而不唯学历,用人单位应看重应聘者的能力和技术,不能凭借学历层次的高低而对其妄下断言。

(三)提供科学指导,加强学生管理

高校应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还应为考研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加强考生对报考学校和专业的了解,减少其盲目性。此外,高校还要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多设置些考研教室,这不仅能为考研生提供方便,也有助于课堂纪律的改善。

大学生“考研热”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我们应理性对待这种现象,使考研的真正意义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林勇.考研热对高校学风建設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10):297-298.

上一篇:人文关怀特色下一篇:心理健康课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