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规划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化规划(推荐8篇)

工业化规划 篇1

卫、收发室)、行政管理 建筑、生活服务建筑(门卫、收发室)、行政管理建筑、生活服务建筑(小商店、储蓄所、邮政代办点)、辅助生产建筑(实验室)等辅助设施。4.3.3 以混合形成布置的、面积超过 3 公顷的厂区,宜在生活区内布置运动场地。4.4 建筑间距

4.4.1 工业区内的宿舍建筑的与其南向建筑应保持 0.8H 以上间距,其余建筑应保持 0.7H 以 上间距。4.4.2 各类建筑物长边与长边的间距应不小于 10 米,长边与短边的间距应不小于 6 米,短边 与短边的间距应不小于 4 米。4.4.3 各类建筑物间距应符合有关消防规范要求。4.4.4 具体确定建筑物间距时,应在上述三个原则中,取最大的间距作为基本间距。

工业化规划 篇2

2月19日, 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在轻工行业和广大轻工企业中引起热议, 起到了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国务院近日全文公布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客观地分析了轻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轻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2009~2011年轻工业的九项主要任务和十项具体政策措施, 其将对引导行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对行业发挥引领作用, 为实现由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宣传贯彻好《规划》, 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是当前行业一项重要的工作, 正确把握《规划》的作用是前提。一些业内人士读了《规划》后的感受是不解渴, 认为对解决当前的困难帮助不大, 内容“中规中矩”。其实,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规划》既要考虑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 更要注重行业未来的发展, 主要是从行业全局出发, 总结自身发展的规律, 对规划期内的主要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 学习《规划》要更多地从行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把《规划》的内容放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层面来认识, 从明确行业和企业发展方向上来把握。

一、《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三大亮点《规划》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轻工行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基础定位。将轻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这种定位对轻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 国家正处在改变城乡两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进程中, 轻工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用不可忽视, 更不能替代。规划明确了轻工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支柱产业地位, 营造了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标志着轻工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被重新认识, 是最大的利好。在一些人的观念中, 传统行业就是夕阳行业的认识根深蒂固, 由此给轻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扭转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提供了政策支持。虽然轻工业中的多数行业是传统行业, 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但绝不是夕阳行业, 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规划》的第二大亮点是体现了行业的特点和务实的精神。《规划》抓住行业的共性问题、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 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九项主要任务和十项政策措施符合行业的实际情况;聚合了现行的推进轻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融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量化指标, 对轻工业发展指导作用大, 可操作性强。《规划》提出“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轻工业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 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的现实要求。

《规划》的第三亮点是政府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机制。《轻工业调整和发展规划》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政策, 由国务院发布, 其力度是空前的。特别是为了落实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政府管理部门做了明确的分工, 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要求, 形成了政府有关部门间的工作联动。这种为解决行业发展问题, 集中众多政府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机制是我们多年企盼的, 同时, 《规划》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形成了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工作联系机制, 为规划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虽然工作联系机制不是《规划》中内容, 但对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工作联系机制疏通了行业管理的渠道, 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 反映了行业的需求和意愿。

二、《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两大主题

在《轻工业调整和发展规划》中, 调整和振兴是两大主题。调整与振兴的关系是互为条件, 调整是发展的基础, 也是措施和手段;振兴是要求, 是发展的过程, 也是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的正确的发展理念。

按照《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稳定国内外市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实施食品加工安全专项、加强资助品牌建设、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规划》强调产业调整, 是由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轻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多年以来积累的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 经济增长方式落后, 行业发展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突出, 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国内外市场萎缩, 供求失衡, 产品积压严重, 众多中小企业停产或倒闭, 按照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任务显得比以往更加紧迫。

《规划》对轻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做了客观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就轻工行业整体而言, 还没有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和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行业规模大、但不强, 发展后劲不足。《规划》把行业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三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四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从《规划》提出的问题和主要任务中看轻工业调整, 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区域分布调整和出口市场结构调整四个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 主要是针对轻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 形成大型轻工企业集团, 提升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加速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 发挥品牌企业的聚集作用和集群优势, 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实现产业比较优势升级。

产品结构调整, 主要是针对轻工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问题, 根据节能减排和高效、低耗、绿色生产的要求, 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 开发市场短缺产品, 提高自给率;强调轻工业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和轻工产品在拉动国内消费中的作用, 繁荣市场、增加出口。

产业区域分布调整, 主要是针对轻工业生产区域分布不合理, 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和产业有序转移的内在需求, 鼓励具有资源优势等条件的地区改善建设条件和经营环境,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着力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利用中西部地区轻工业原料、人力资源和市场优势, 加快轻工产业发展, 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产业转移, 主要是优化产业布局, 形成东、中西部地区产业梯级分布, 发挥各自的优势, 同时要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

出口市场结构调整, 主要是针对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 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的情况, 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北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不仅需要产品适销对路, 物美价廉, 更需要经营方式创新, 要采取股权投资、品牌收购、营销网络建设、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走出去”, 通过建立经贸合作区、外贸专业市场和产品贸易中心等方式密切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关系, 融入当地经济, 促进和谐发展。

《规划》强调产业振兴, 是根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的。应该看到, 虽然我国轻工业市场化程度高, 适应能力较强,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 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和轻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轻工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被弱化, 市场面临着挑战;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升级, 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还很突出, 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我国轻工业正处于从比较优势产业向竞争优势产业, 从外向型产业向创新型产业转变的历史时期, 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和转变需要产业振兴来实现。

振兴轻工业是加快实现我国从轻工业大国向轻工业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振兴需要超常规的速度和跨越式发展。在《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 贯穿着轻工业发展的三大战略, 即品牌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和标准发展战略、“走出去”发展战略。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 轻工业三大发展战略是振兴轻工业的法宝。

品牌发展战略。实现轻工强国的基本目标, 主要反映在国际竞争力上, 特别是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 轻工业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 市场资源有效地向品牌企业集中, 不少轻工行业进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应该看到,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轻工产品仍处在中低端, 自主品牌不多、品牌影响力有限。《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品牌建设的要求, 提出了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扩大产品覆盖面, 提高品牌影响力;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的要求。表明轻工业品牌发展战略进入了品牌国际化阶段, 品牌贡献率在振兴轻工业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技术创新和标准发展战略。转变轻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方法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 轻工业在推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发展战略中, 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应该看到, 以企业为单位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行业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需要通过体制创新解决。对此, 《规划》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点行业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同时, 把建立重点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作为重要的实现方式。

《规划》要求加快轻工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把食品和轻工重点行业的安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以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作为重点。

“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 服务国内外两个市场是轻工业发展的立足点我们不能停留在商品贸易阶段, 实现“走出去”的方式多样化、高级化是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规划》提出在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区、股权投资、品牌收购、营销网络建设、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三、《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个专项

针对轻工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规划》在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中增加了“实施食品加工安全专项”的内容。表现出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损害了产业形象, 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 危害了大众健康, 成为应对世界贸易壁垒、处理贸易纠纷中的突出和敏感的问题。

《规划》中实施食品安全专项, 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 突出了政府的监管职能, 强化了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 强调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注重从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设防, 体现了安全防线前置、管理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的特点。

《规划》中关于提高轻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体现了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要求, 明确了政府、行业组织、制造企业、市场部门应落实的责任, 通过加强政府部门监管、行业组织自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市场监督方式, 各尽其责, 形成合力。贯彻了政府部门是管理的源头, 行业组织是管理的中间环节, 企业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和产品质量的基石的管理思想。

四、《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体现四个特点

《规划》在实施时间上按三年考虑, 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的同时, 注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发展后劲, 实现产业升级, 这是制订和实施规划的一条主线, 体现了四个结合。

一是注重轻工业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产业升级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技术装备和生产手段的升级, 按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要求, 淘汰落后产能;产品结构升级, 占领高端市场, 注重个性消费, 从满足消费到引导消费;产业竞争优势升级, 从依靠铺摊子、拼资源向依靠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发展。

二是注重应对当前危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既要解决当前困难, 也要立足长远发展。从2008年重点轻工行业1~3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看,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 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 多数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维持低位, 有些行业的一些指标仍在下行。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产业调整和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给轻工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减速的同时, 中西部地区发展明显增速;以满足内需为特征的轻工行业开始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周期性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 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也在孕育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开始。当前进行的产业调整, 就是在为下一个发展周期做准备, 基础实则能量大、起点高。从这个意义上讲, 注重产业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 对坚定信心, 正确评价当前行业发展形势, 以及科学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注重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与行业普惠相结合。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兼顾非重点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 营造有利于全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抓住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关键技术、出口退税、中小企业贷款难等共性问题,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突破政策在执行中的制度障碍是关键。轻工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小企业多, 民营企业多, 需要政府从财政、金融、税务等方面给与扶持。

四是注重产业集群发展和中小企业扶持相结合。实践证明,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轻工业比较优势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 一些特色区域出现了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 同类生产企业区域聚集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抗风险能力, 说明产业集群建设, 不能只停留在块状经济的发展阶段, 要实现产业集群建设升级。目前, 全国已培育、建设150多个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多数虽有一定的集群规模, 但个体不强, 上下游产业链薄弱, 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产业链优化升级, 是产业集群建设的突出环节。要以品牌骨干企业为龙头, 以产品为纽带, 发挥品牌骨干企业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 整合内部资源, 帮助中小企业做专做精,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 实体经济遭受破坏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轻工业中的多数行业出现了开工不足, 增长速度放缓或负增长, 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额和亏损比例加大等突出问题, 形势严峻。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 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 国务院出台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这是深入行业研究、集中行业和企业智慧的结晶。为指导轻工业健康、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对轻工行业的负面影响全面显现, 轻工业经济在低谷运行的情况下, 《规划》的发布如雪中送炭, 对提升行业信心、凝聚行业力量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前, 要把全面宣传贯彻《规划》作为行业工作的重点,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 确保实效。

工业化规划 篇3

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4日发布《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大中型肉类工业企业全面建立ISO9000、ISO22000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肉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30%以上,冷藏运输率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至8%以下;肉类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不合格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肉类加工品牌化战略。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和对外出口的需要,按照“變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原则,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创建知名品牌。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肉类产品分类分级和优质优价,逐步解决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问题。

同时,实施肉类工业品牌化工程。积极开发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和扶持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重点培育冷鲜肉、优质牛羊肉、禽肉和肉制品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加强对我国传统肉类食品资源的挖掘,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或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传统肉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提升我国传统肉类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宁夏出台牛羊屠宰管理办法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治区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办法》的出台,为当地肉类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市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当地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该《办法》共23条,从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的准入门槛、肉品检验、冷冻冷藏、肉品运输、违规处罚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建立了肉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以及病害牲畜无害化处理制度,杜绝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规定牛羊定点屠宰厂(场)不得对牛羊和牛羊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创新菜价保险 赔案处理时间缩短一半

上海在全国首创了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形成“保淡季、保重点品种、保均衡生产”的“三保”机制。在确保市场基础的前提下,寻找市民消费者与菜农的利益平衡点,有效缓和菜价波动。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种新型的农业保险机制,可在以往的直接财政扶持政策之外开辟一个新的支农保障渠道,有利于蔬菜生产的长效布局,逐步建立“稳菜价”的供求基础。

工业用地规划原则 篇4

5.1.1 随着特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的工业逐步向特区外转移,特区内工业用地逐步减少,特区外工业用地则保持增长趋势。但是无论在特区内还是特区外,工业用地都应集中布置,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区或工业组团,集中管理,统一开发,以提高工业用地的效益。特别是一类工业对外干扰小,所用设备较轻,不同类型的生产加工活动相互联系密切,因此宜将一类工业集中布置在多层厂房之内,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另外,工业用地宜沿主要对外交通干线布局,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同时,应减少工业自设辅助设施的规模,尽可能利用城市仓库、装卸场所和停车场等社会性设施。

对于有污染的工业,必须依据“先治理、后排放”的原则,对自身的污染进行治理;在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应合理布局,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以减少有害气体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城市的水源和取水口通常都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有水污染的工业不应布置在这些地区,以减少对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避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5.1.2 二类工业是城市工业的主要类型,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部分二类工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因此应集中布置在专门的工业区内,不得与居住、公共设施等其它非工业功能区相混合。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区应与其它非工业用地之间设置卫生防护绿带。

三类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用地规模大,宜远离城市中心区单独布置,与建成区之间应设置较宽的卫生防护绿带,具体标准可参照相关的工业设计规范执行。

一类工业对于居住和公共设施功能的污染和干扰很小。对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企业,为减少工人的通勤流量,方便居民生活,允许就近布置在住宅区内;但应独立占地建设而不得与住宅功能相混合,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居民住宅的噪声、气味及其它方面的干扰。

5.1.3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深圳东部以发展旅游业和海洋产业为主,并要建设成为体现滨海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的地区。而三类工业污染十分严重,故不宜布置在深圳市东部沿海地区。

5.1.4 部分工业由于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要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因此规划工业布局时,除了要注意减小对非工业区的污染外,也要尽量克服不同工业之间的污染,可设立污染工业园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集中在一起。

5.2 规划标准 5.2.1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与城市用地的现状、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密切的关系。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应为15%~25%;《标准与准则》(97版)对工业用地比例的规定是:特区控制在10%,特区外控制在20%~25%,没有对全市的工业用地比例进行规定。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的现状调研资料,2000年底深圳市工业用地状况如下表:

2000年底深圳市工业用地状况一览表(略)

着眼于将深圳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应适当控制特区工业用地比例,促进特区工业向特区外转移;特区内以发展居住和服务业为主是符合发展形势和目标的,事实证明经过努力也可以到达这一目标。但也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因此将特区工业占地比例调整为8%~12%。同时,应正视特区外发展工业仍然有旺盛的需求和广阔的潜力,这也是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经济实力所依赖的重要基础;事实也证明原来确定的20%~25%的工业用地比例明显过低,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符。但特区外现状工业用地比例过高、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不足的状况也要逐步改变。从现实和目标两方面综合考虑,将特区外工业用地比例控制在25%~30%比较合适。而全市的工业用地比例控制在15%~25%,与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4.3.1条的规定一致。

5.2.2 本条所指工业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内独立的工业用地,仅包括少量的生活配套用地,不包括城市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标准与准则》(97版)曾按照不同类型的工业对工业区的用地规模分别给予了指导性规定,如下表所示:

规划工业区用规模表(略)

但在从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工业区的用地规模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用地条件、企业性质、投资规模和工艺流程等因素,与一、二、三类工业性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据工业类型而划定不同的工业区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并不合理。而且,在全市用地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二、三类工业区设定的下限规模过大容易导致大面积“圈地”和用地浪费的现象。本标准与准则主要考虑要限制工业用地过小过散的开发,引导工业集中布局,因此只确定工业区开发的用地规模宜为30公顷以上。

在《标准与准则》(97版)中,还要求标准工业厂房的基本地块应为矩型,并参照国际经验对于不同类型标准工业厂房的基本地块规模给予规定,对于工业区内部的用地构成也提出了要求。但实践证明,这些规定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因为工业区内厂房的布置、用地的构成具有多种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工业流程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论;内部布局应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不宜进行过多干预,规划也不宜给予过于繁琐具体的规定。因此,本次修订工作将这些内容删除。

5.2.3 从深圳已建设的工业区的情况分析,工业区容积率与工业区的规模、用地构成、企业工艺流程、产业结构、各项产值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大小等因素有关。一类、二类工业区可以以多层厂房为主,因此容积率相对高一些。工业区的建筑密度依工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一类工业区由于企业规模较小,集聚程度较高,因此建筑密度略高。对于工业区的开发强度,宜根据所在地区具体情况编制详细蓝图,采用个案方式确定。表5.2.3所定的标准可作为标准厂房工业区的指导性标准,供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参考使用。

5.3 工业区配套设施

5.3.1 工业区配套设施是指工业区内部设置的必备的生产辅助设施和生活辅助设施,包括单身宿舍、职工食堂、工业办公建筑和仓库等。对于工业区而言,最重要的一类配套设施就是单身宿舍。单身宿舍从用地类型上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工业用地之外成片建设的、自身也有一定生活配套设施、具有相对独立的居住和生活功能的单身宿舍区,在进行用地统计时不得计入工业用地(M),而应纳入三类居住用地(R3)进行统计,并按照居住用地的有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第二种是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在一、二类工业区内建设的单身宿舍楼,但也需要单独占地建设,并不得与工业厂房混合建设,还应采取必要的卫生和环境防护措施,满足居住建筑的间距要求;这种单身宿舍在进行用地统计时应计入工业用地(M),本条规定主要是针对这种单身宿舍制定的。三类工业的污染较为严重,与居住和生活功能不相容,无论是否单独占地,在这类工业区内及相邻地区都应严禁建设单身宿舍。

5.3.2 工业区配套设施的设置应遵循集中布局、简化功能、高效使用的原则,并应逐步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经营,尽可能多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减少重复建设。参照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五分册的有关内容,工业区用地构成中,工业仓储用地一般占30%~50%,生产管理设施用地占5%~10%,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5%~15%,道路用地占10%~15%,绿化用地占20%~30%。单身宿舍和职工食堂是工业区内最主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将这两类占地比例控制在5~15%是比较适宜的。

5.3.3 停车场是工业区内的重要配套设施。工业区内设置公共停车场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证工业区内有一个良好的停车和运输环境,减少厂区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本标准与准则第12章表12.4.2.1的规定,标准厂房工业区每100平方米工业用地应设0.2~0.6个停车位;每个工业区的停车场地中,应有50%用于小汽车和轻型货车的停泊,50%用于货车的停车和装卸;面积大于45米×40米的地块应增设大型货柜装卸泊位,装卸位长度不得小于13米,宽度不得小于4米,净空不得小于4.2米。

工业区停车场因工业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下表为《香港规划标准和准则》对各类工业停车场所做的具体规定,可作为工业区停车场规划设计的参考依据。

工业土地用途类别的泊车设施规定

1、如设有其他配套设施,《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第8章内部运输设施的有关标准将适用。

拨供货车使用的停车位,应有一半可供装卸货物之用。

2、就工业来说,上述泊车设施规定属最低要求。香港工业公司会根据个别用地的情况来评估泊车设施的实际需求。

3、就科学园来说,重型货车的泊车设施规定并不适用。

4、凡按建筑楼面面积提供设施,指定建筑楼面面积中不足1 m2的部分也应包括在内。5.3.4 职工食堂是工业区必备的生活辅助设施,根据厂区规模的大小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满足职工就近用餐的需要。由于工业区存在污染,职工食堂的设置必须满足必要的卫生标准,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

5.3.5 为提高运行效率和保证环境质量,目前深圳市的污水处理厂是按照全市统一的污水系统规划进行建设的,从理论上说可以满足所有地区的工业污水处理要求。但要全面完成规划建设,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运行,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特别需要配套管网的建设,这需要较长的过程,而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污水必须及时处理才能保证环境质量不受损害。因此,对于那些位置较偏远、周边设施不齐全且难以纳入全市污水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工业区,应根据需要自行建设污水处理厂解决目前面临的排污问题,待条件成熟时再并入全市污水处理系统中。

5.4 工业区道路

由于工业区内道路的使用性质、通行的车辆状况及时间与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差异,故制定相应标准,以满足消防车辆的通道要求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将工业区道路划定为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两个道路等级。5.4.1~5.4.3条是参照《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制定的工业区道路宽度标准,在工业区规划设计中作为指导性标准运用。

5.5 工业区绿地 5.5.1 深圳建设“花园式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对工业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支持。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九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居住区、工业区等,应按本办法的规定,设置附属绿地”,工业区建设应注重环境质量,确保工业区绿地建设,以美化厂区,增进职工身心健康。工厂绿化要因厂而异,力求体现和衬托企业形象,建成花园式工厂。

5.5.2 为保障整个工业区的环境质量,工业区应集中设置成片游憩绿地,辟建工业区小游园,满足职工工作之余的休憩、娱乐需要,美化工业区环境。本条规定的面积和设置指标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标准使用。

5.5.3 表5.5.3提供的各类工业企业绿化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例的指标,是在《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基础上进行了细化而制定的,可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标准使用。工业区内绿化树种应选择抗污滞尘力强、无飞絮,具防火和美化力功能的树种。产生有毒气体的工厂,可选择防污染树种进行绿化,具体包括高山榕、印度胶榕、大叶榕、细叶榕、菩提树、台湾相思、樟树、柠檬桉、麻楝、芒果、扁桃、人心果、鸡蛋花、夹花桃、米兰、九里香、红背桂、油茶、散尾葵、鱼尾葵、蒲葵等。

5.6高新技术园区

5.6.1 高新技术园区是深圳市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功能区。高新技术园区宜紧临大学或科研机构选址,园区内往往包括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一些既有研究开发能力又能试制生产的企业单位;要求有良好的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高质量的工作娱乐环境。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具备自主开发高科技产品及生产功能,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具备信息接受、联合科研与产品试制功能,因此应采用整体开发的方式,重视生产和生活服务配套。

5.6.2 高新技术园区是一种集教育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不是一种单纯的用地类型,因此可以安排与上述活动相关、功能彼此相容的用地类型。但高新技术园区要求保持较好的环境质量,不应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用地。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篇5

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他略)

(二)园区现状分析

1、园区基本概况:xx植物园所在地是xx林科所科研及生产用地,山林树种丰富,生长茂盛,林业生产集约度高,具体由xx市林业局组织实施与具体执行。

2、位置及范围:xx植物园位于xx市雁峰区,紧靠衡昆高速、市外环路,距离市中心5公里。植物园南北长3500米,东西宽400-1000米,规划面积为219公顷,其中近期规划面积为109公顷,远期规划面积为110公顷。

3、存在的问题

(1)区域内山丘之间跨度过小,功能布局空间有限。

(2)区域周边存在化工、灯泡制造等企业污染源。

(3)区域规划红线范围内,民居修建审批失控。

(三)开发条件分析

1、建设条件

(1)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平均时数1629小时,温度年均18.5度,无霜期283天,年均降水量1368.4毫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2)水:xx植物园靠近湘江,地下水资源丰富,结合喷灌可满足项目供水需要。由以上分析可知:规划中的xx植物园内阳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低,投入产出率高,具备现代生态林业及植物园建设的优越条件。

(3)土壤:属于四纪红壤土,内含机质高,氮钾含量丰富,PH值5.7-6.0,土壤保保肥性强,耕地土层深厚,适宜建设植物园。

2、交通条件

公路:xx植物园紧靠衡昆高速、市外环路,其所在的xx市又是全国45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京珠高速、衡昆高速衡枣、107国道(北京至广州)、322国道(xx至广西凭祥友谊关,直至越南)、“三南公路”(连接湘赣闽南部)贯穿全境。另有衡邵、衡炎、京港澳(京珠高速复线)潭衡及衡(临)武段、衡(南)岳等高速公路在建中。

民航: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170公里,行程约2小时。

铁路:境内京广铁路与京广港高速铁路武广段四线并行,未来的xx将会成为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

3、区位条件

xx植物园距离xx市中心只有5公里,与旅游胜地南岳较近,距离蔡伦、王船山、罗荣桓等名人故居一步之遥,随着xx建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的加快,xx植物园作为现代生态林业休闲观光景点必将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4、市场条件

xx总人口万,以xx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在湖南省境内辐射人口3400万,相当于

一个中等省区的人口规模。随着周末及假日经济的构成,本地及周边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二、市场分析与定位

(一)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1、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市场向休闲度假市场过渡;

2、由旅行社为主导的市场向散客自主旅游过渡;

3、由走马观花的消费方式向深度体验消费过渡;

4、由城市休闲市场向近郊和景区休闲度假;

5、由城市商务会议向景区休闲商务会议过渡。

中国经济日益重视扩大内需的用心作用,将旅游作为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拟定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xx植物园的建设,融入现代旅游概念,正好贴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目标市场定位

整体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辅助拓展港澳台和日韩市场以及文化观光的国际客源市场(过境游客)。

其中,国内市场近期以xx、长株潭等本地及周边市场为主,中远期开拓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以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三)xx市旅游市场分析

1、xx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且旅游消费水准低,实施产品升级迫在眉捷。

2、南岳旅游精品线路的幅射作用不可忽视,推进旅游消费链延伸,市场开发潜力颇大;

3、充分发挥xx城区中心城市的游客聚散作用,务必提升产品新卖点,增强旅游吸引力。据此,本项目规划与实施,对打造xx(雁城)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其独具特色文化品位,将发挥不可估量的效应。

三、规划设计理念

1、建立生态型园林景观,打造城市生态绿核

2、强调人性化设计,让植物园真正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天地

3、用现代景观元素,表现城市深厚的大雁文化内涵

4、将不同性质的园林元素,整合为植物园的整体景观

5、体现山与水的灵动、内与外的交融

6、引入都市旅游概念,项目设计充分思考经济效益

四、规划定位与目标

(一)规划定位

以生态和健康为依托,以大雁文化为主线,以地域植物生态景观为特色,立足于xx植物园独特的自然生态格局,用个性化、国际化的理念,把旅游的六大要素与大雁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为面向市内外旅游市场,集观赏、游乐、休闲、教育、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植物园。

(二)发展目标

1、为市民和游客带给一个科普环保教育、生态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场所。

2、xx市城郊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

3、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省内外知名的现代生态植物园,

4、透过植物园的发展,提升xx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五、整体规划构想

(一)规划主线

大雁文化

主线阐释:以大雁文化为底蕴的现代生态植物园为主线。

主线内涵:

回归之雁,落叶归根雁归xx,落叶归根

(二)名称设计

xx植物世界

“xx植物园”→“xx植物世界”。出于市场营销的需要,把项目从(游览者眼中)传统的“植物园”印象中摆脱出来,构建新的园区形象。新的名称更具有神秘性,更显大气,更显现代韵味。

(三)整体布局

“一环两块、四区十六园”

1、一环:

即:园内车行道构成的一条环线。

2、两块:

即:综合游览科普板块(近期规划板块),生态公益林区板块(远期规划板块)。根据建设时序安排及统筹管理的需要,划分两大功能板块,这是以“城市绿肺”概念为特色划分的城市两大绿色板块:

综合游览科普板块(近期规划板块):由植物展览区及科普旅游区等构成,是市民与旅游者的休闲游憩和植物科普教育区域。

生态公益林区板块(远期规划板块):由科研试验区及原生植物保育区构成,是生态恢复与科研科普的生态基地。

3、四区:

根据植物园不同的特色和功能,按照旅游概念将近期规划板块打造四个功能区:综合管理区DD红色:为游客带给旅游服务,兼具园区行政管理;

植物展览区DD绿色:阐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研实验区DD黄色:植物园科研试验管理中心;

娱乐休闲区DD蓝色:大型休闲、娱乐设施区域。

4、十六园

因地制宜,在植物展览区中设计布局十六个专类主题园:百竹园、草本花卉园、藤本植物区、药用植物园、温室展览区、中华孑遗植物园、亚热带丘陵植物区、彩叶植物园、盆景园、水生植物园、芳香植物园、百果园、裸子植物区、新品植物展示区、异域植物展示区、引种驯化区。

(四)景观结构

基于xx植物园特色,提出“山、林、花、园”的景观要素,突出园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林环境,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与地域文化底蕴。建构“两雁齐飞,绿带相随,点带结合”的景观总体结构,将绿色引入城市。

六、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

(一)综合管理区

主色调:红色

规划思路:为游客带给旅游服务,兼具园区行政管理

规划项目:入口广场、名人文化园、植物博物馆(含游客接待中心)、大雁绿雕。(二)植物展览区

主色调:绿色

规划思路:阐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规划项目:草本花卉园、藤本植物区、药用植物园、温室展览区、中华孑遗植物园、亚热带丘陵植物区、彩叶植物园、盆景园、水生植物园、芳香植物园、百果园、松涛园、裸子植物区。

(三)科研实验区

主色调:黄色

规划思路:植物园科研试验管理中心,规划既有科研中心、科普培训中心、植物及林产品展览馆、种子标本库、科技服务仓库等建筑设施,又有生产温室、温控苗床、露地苗圃等科研实验基地,还有引种驯化基地。

规划项目:科研中心、新品植物展示区、异域植物展示区、引种驯化区。

(四)娱乐休闲区

主色调:蓝色

规划思路:大型休闲、娱乐设施区域;

规划项目:北入口广场、绿雕迷、儿童乐园、百竹园。

七、专项规划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具体按照游览交通要求,在满足道路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划分出以下三级道路:主干道4-7米,支路3-4米,小路l-2米。对于支路和小路多进行一些装饰性的铺装,铺装材料和铺砌方式则多种多样。

(二)专项竖向规划

道路竖向规划除应满足道路与排水的纵坡的要求外,还应结合周边用地的场地标高一齐思考,使其衔接合理,避免超多填挖土方。

(三)水系规划

规划区域内各景源透过宽阔的水面、流动的水系和一系列的滨水景观构成的景观节点及景观轴线来组织,透过广场空间、小品场地、草坪绿地、湖泊及其岸线等不同视觉冲击的空间组合构成各种不同的景观。

(四)管线综合设计

1、给水管规划

2、排水管规划

3、电力电讯规划

八、形象策划与营销

(一)形象策划

1、园区主题

鸣雁xx缤纷植物世界(大观园)

取“鸣雁直木”成语,意指此园均为“良材”;点出xx地名,意指xx植物良好生长之地;缤纷植物世界则为园区创造一种神秘感及完美的想象空间,以此作为主题内涵。绿色生态理念将使xx更具“国家园林城市”的内涵,对旅游者、常住者、投资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利于提升xx市城市竞争力。

2、形象策划

健康和生态

活力与激情

园区拥有较优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在“鸣雁xx缤纷植物世界”的主题之下,赋予了人们健康生活,永久充满活力的形象感受。朝着湖南最大的植物生态群落基地和科普休闲营地方向发展,园区将成为xx市的地标景区之一。

3、形象感受体验

一处充满自然韵味和文化内涵的“植物世界”。

完全跳出城市生活节奏,远离都市的喧哗、繁华与拥挤,独享平静;

充分感受到悠闲,秀丽和愉悦。

让人与自然充分接触的空间,

一个绿色周末,原始感受,艺术熏陶,给您一个全新休闲品位。

4、特色与内涵

特色

城在生态中畅想

家在自然中呼吸

内涵独特的文化韵味

自然的生活空间

生态的人居环境

时尚的都市风貌

(二)品牌塑造

山林、植物、快乐、生态交织而成的梦幻植物王国。

满溢的城市绿色空间;

精典的植物生态群落;

特色的大雁文化内涵;

和谐的自然生态家园。

释义:

1、山林:城市中的山林和公园为城市带给了充盈的绿色空间。

2、植物:探索缤纷植物世界的xx植物园成为城市的亮点。

3、快乐:多类型的参与体验,将快乐在城市与游览者之间传递。

4、生态:绿色萦绕之中的人居环境体现了生态自然的居住体验。

(三)营销策略

主要透过以下方式进行营销:

1、人员促销

2、公共关系

3、互联(Internet

4、媒体广告

(四)节事活动策划

(1)春节举行大型花卉展;

(2)情人节

(3)儿童节

(4)植树节

(5)国庆黄金周

(6)植物园嘉年华

九、主要经济指标及建筑设计

(一)主要经济指标

(二)建筑分类与布局

(三)重点建筑设计

十、绿地系统及植物配置设计

(一)绿地系统规划

按照土地性质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规划景观布局和相应的隔离功能,将通道式防护、通道遮荫、通道观赏、健身休息等功能融会贯通到大的绿地生态背景中去,取得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功能上的高效性。

(二)各分区植物配置设计

1、综合管理区:

2、植物展览区:

3、科研实验区

4、娱乐休闲区

十一、规划实施及生态保护推荐

(一)四季林相设计推荐

(二)分期建设实施推荐

1、近期规划

2、中远期规划

(三)生态保护规划推荐

1、依法保护原则

2、适度开发利用原则

3、实行分级保护原则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优先原则

5、注重综合环境保护原则

6、游人数量控制原则

十二、大雁文化分析与整合

(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是斜坡球体论,文化是拉力。园区要突破传统植物园的发展模式,注入旅游文化,将xx地域文化传说进行整合,并与植物园结合,构成植物园的特色文化内涵。整合一个文化传说与游园导游词结合起来,增加游客游览体验度。

规划中的xx植物园以生态植物为景观依托,以大雁文化为基本内涵,以现代旅游为主要功能,在旅游中注入文化,这样植物园才更有生命力。

(二)大雁文化与城市发展

大雁是一种候鸟,春天到北方繁殖,冬天到南方过冬。大雁在迁徙过程中,要么排成“V”型,要么排成“一”字型。由此,构成一种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大雁文化。大雁文化的核心,就是团结奋进、共谋发展。

xx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城南回雁峰,故称“雁城”。xx因“雁”而得名,大雁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与内涵,但是xx却一向没有集中展示大雁文化、体现城市灵魂与内涵的地方。xx植物园以大雁文化为主线,正好弥补城市发展中急需填补的缺陷。

(三)大雁文化整合思路

城市战略DDxx市,犹如大雁振翅,蓄势初发,扶摇直上。

城市发展DDxx人,犹如大雁阵群,团结奋进,共谋发展。

城市旅游DD植物园,犹如大雁歇憩,满目苍翠,流连忘返。

(四)大雁文化故事整合

大雁的故事:远古时期炎帝神农DD梦见大雁DD长发美女DD神农耕作DDxx富饶。

十三、投资估算

工业设计职业规划 篇6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倔强的人,我可以整整一整天都做一件小事,也可以花几天的时间来为一件事情做准备,甚至可能会为了独自攻克一个难题而在拒绝他人善意的帮助下废寝忘食。也因此常常有人说我固执、古板、牛脾气。。不过性格所限,我依旧倔强着,哪怕在工业设计上也是,美其名曰:坚持个人风格。

我喜欢新奇的设计,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总是会吸引不少人,何况是我这个好奇心旺盛的家伙。新奇的设计,不管是外观还是功能,我都喜欢,尤其是那种奇特的结构,也许是源于小时候对于变形金刚“qiqikuku”变形的执迷,我对于可以进行各种结构变换的设计,最为迷恋。所以我经常看的工业设计作品大都是多功能的家具设计,我也十分的确定多功能家具设计是最为适合我的一条路线,不论是兴趣所向,还是从小所受的环境影响,多功能家具设计都是我最好的选择。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其实是各种阴错阳差,那时我并不了解这个专业,人生总是不那么如意,所幸的是在这个专业里有我感兴趣的一方领域——家具。学习2年多的时间,总算有所得,自己曾经无意中的各种积累都有了用武之地,可惜的是对于一直喜欢传统中国文化并且受传统中国教育长大的我,在设计上总觉得有着许许多多的枷锁,比如: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对称美。在起初的设计中,我总是潜意识的对称设计,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才白天这个魔症般的下意识思维,果然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路易吉·克拉尼是世界著名的设计师。1928年出生于德国柏林,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他曾参与过美国航天飞机、宝马、奔驰、法拉利汽车以及上海崇明岛生态科技城等设计工作,是当今时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设计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如此辉煌的成就使我万分敬佩。

老实说,起初注意克拉尼是因为他在一个记者采访中所说的话:他曾在采访中说道:“中国哲学讲究和谐,生态平衡就是和谐的表现,可以成为城市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在上海,我与中医谈过中国的经络学,穴位理论对我很有启发。我还考虑过,在进行城市细部规划时,尽可能依据人体穴位和经络走向,为其定位和命名。克拉尼:真诚地说,我从中国文化中得到的东西要大于我给予这个国家的。中国文化是一笔宝贵的创意资源,我们都要予以敬重,中国人更要懂得珍惜。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的设计不够大胆吗?就是因为不自信,不自信才胆小。而不自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设计者盲目追随西方,把西方的标准作为最高标准,结果部分地丧失主体意识。如果中国人能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的自信和把握,就能设计出大胆、新奇、令世界惊讶的作品。”克拉尼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使得我也不禁对这位设计大师倍感亲切。

化工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研究 篇7

1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及程序

1.1 设置原则

化工工业开发区的规划环评是工业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后期落实源头治理污染的重要依据。因此, 在确定指标评价因子和构建环评体系时应突出先进性、代表性, 并兼顾实用性和创新性, 要保证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建设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1) 可操作性原则。反映工业园区的环境指标较多,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后期实际执行的实用性, 要保证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方便、高效; (2) 系统性原则。反映化工园区的环境评价对象既有当前的指标, 也有长远的指标设计, 要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统筹、协调; (3) 客观性原则。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评价, 要对化工园区的环境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尤其是在该规划在实施后对水、气、声以及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客观现实影响和长期潜在影响。 (4) 指导性原则。化工园区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既要立足当前, 也要能反映未来一段时期化工园区各指标的发展趋势, 并以此来引导化工园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 (5) 突出重点原则。园区规划环评要突出化工特色, 要针对化工园区重点产业布局, 以及化工园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 增强评价的准确性。

1.2 构建程序

化工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既要强调宏观层次提出的预防性策略, 也需要兼顾中观、微观层次上的具体环境问题, 提出可行的措施与方案[1]。为此, 在构建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着眼于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协调、长期发展, 循环经济则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运行机制充分融合, 体现化工园区建设的区域、企业群落和个体层次;清洁生产是着眼于具体的企业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然后从城市发展规划和园区整体规划的内容、发展周期等视角, 深入全面的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因子;最后是对评选出的指标进行再次的筛选, 并经公众、专家、政府等多方参与讨论后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内容

为准确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初选指标时要分析和确定化工园区各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并根据化工园区建成后与经济、环境、生态、能源以及社会等联系紧密, 再分别从这四个子系统中确定出最终具体的相关指标[2], 归纳起来分为六个层面。

2.1 园区周边区域环境指标

园区重大项目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 园区冷却水排放口水文, 近海海域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

2.2 园区环境主要指标

化工园区区域空气指数、该区域空气特征值 (如乙烯、苯、烃类、氢氰酸等) 平均浓度, 常规空气污染物 (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平均浓度;化工园区地表水主要污染物 (如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 平均浓度;化工园区的噪声平均值、园区绿化覆盖率等等。

2.3 园区清洁生产、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率评价指标

园区内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大气污染物 (如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等) 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工业废水处理率与达标排放率、能源回收率等等。

2.4 园区污染物排放评价指标

园区内产生的主要废气、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浓度, 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等总量控制目标。

2.5 环境安全与环境管理评价指标

化工园区安全运输的年事故率、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信息平台的完善度、环保投资占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化工园区内生产企业的项目环评实施率。

2.6 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 年排放量、消耗臭氧层物质 (如氢氟烃、全氟化合物等) 排放量。

2.7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评价指标

化工园区的增加值、化工园区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工人平均工资水平等。

3 评价重点

3.1 选址

化工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关注的便是选址, 选址要考虑该园区的土地占用规模、外部运输条件、场地防洪排涝以及移民安置等因素。

3.2 规模

评价化工园区的发展规模应与化工园区所属区域内的资源、能源的承载力、区域环境的容量、水、土地等资源是否满足园区的发展, 以及园区运营后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是否超出当地水、大气环境容量。

3.3 工艺

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多为各种化工企业, 生产工艺复杂, 要在评价中详细论述工艺过程中污染防治措施, 以及清洁生产工艺, 并量化指标分析, 为园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提出合理化建议。

3.4 风险

化工企业在生产、驻村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原辅材料和成品, 容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突发性事故, 要在评价中根据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特点, 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化工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做好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化工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设置及内容, 并提出了评价的重点, 对做好化工环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化工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彦伟, 汪思慧, 于磊.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基本框架[J].能源环境保护, 2009, 23 (4) :49-52.

解读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 篇8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南面临海,毗邻港澳;北接佛山、广州;是珠江西岸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门地处中国大陆南端,面向太平洋,东亚、东南亚等多条近洋航线就在附近,也是远东前往孟加拉湾、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地远洋航线的必经之路。

江门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海岛众多,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独特优势。由西江、潭江两大水系交汇而成的银洲湖,主航道常年保持-13米水深,岸线长80.3公里,具有岸线长、防风好、航道宽、水位深、回淤少、潮差短等特点,在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口中,是除虎门之外惟一能通行万吨级海轮的水道。该水域南连崖门、虎跳门两大珠江出海口,通过崖门出海航道直达南海,东南与珠海高栏港相连,内接潭江、西江等水道;溯江而上可至肇庆、梧州、南宁、柳州和珠三角各地港口,内河航线四通八达,是珠三角西部地区和西江航线通往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出口捷径。崖门出海航道是全潮通航5000吨级海轮、乘潮通航10000吨级海轮的出海航道。银洲湖陆路交通便捷、两岸腹地广阔、土地资源充裕、淡水丰沛,能源基础好。

眼光和气度

江门市高瞻远瞩,“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将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置于珠三角乃至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整体中加以考虑。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江门市船舶工业与上下游产业的结合、与国内优势行业科研生产资源的结合、与珠三角兄弟城市船舶工业发展的结合以及与国外优势资源更紧密的结合,按照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江门市船舶工业的整体水平实现飞跃。”

江门船舶产业布局将形成两大重点地区:新会区和台山市。新会区将兼顾造船、修船、拆船、船舶配套和游艇制造等五大产业,由于造船、拆船和游艇制造产业基础较好,新会这三大产业《规划》重点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台山以修船为主,兼顾游艇、内河船舶和渔船制造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整合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大中型修船厂,弥补江门市沿海修船产业发展的不足,为港口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兼顾湛江等周边地区的船舶修理需求,造船方面台山将整合现有造船资源,结合内河运输发展和远洋渔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标准化内河船舶和新一代远洋渔船建造,川岛地区将结合旅游业发展吸引优势游艇企业落户,积极发展高档次游艇产品制造和游艇休闲配套服务。

为实现这个目标,江门市下决心打造四大船舶工业基地。

广东最具特色中小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船建造和修理基地

基地的产品方向是:10万吨以下散货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和集装箱船等品牌主力船型设计建造;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海洋工程船舶建造和特种船舶建造;满足国家要求的标准化、大型化和节能型内河船舶建造;海洋船舶修理及内河船舶修理和改装。主要依据是:①按照珠三角船舶工业一体化布局,广东的船舶行业已经开始重组,大型船舶的建造向广州集中,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广州部分中小型船舶企业已开始选择向珠三角地区转移,江门就是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地;②国家推行内河船舶标准化将带来大量内河船舶需求,据规定,2015年内河船舶平均吨位要达到800载重吨(2009年实际平均吨位是363载重吨),内河船舶建造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③国家已把发展海洋工程列为战略型新兴产业,随着南海石油工业的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为江门海洋工程船的建造带来了机遇;④江门内河航线四通八达,而且地处中国大陆南端,东亚、东南亚等多条近洋航线就在附近,也是远东前往孟加拉湾、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地远洋航线的必经之路,有大量的船舶来往,江门的修船业和船舶改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专业化、规模化的造船和海工配套产品基地

基地的产品方向是:船用舾装件等一般船舶配套产品;舱室设备、通讯导航自动化系统、电子电器等船舶配套产品;船用柴油机核心零部件制造;通用性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专业化海洋工程配套系统和设备;以推进系统为主的游艇配套产品和设备。主要依据是:①江门市拟在银洲湖区域建设船舶和海工配套产业园区,该园区将通过招商引资(高起点、高科技)和当地企业兼并重组及收购,把江门船舶配套业发展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和东南亚新兴造船国家的一个高档船用设备生产聚集区;②面向在广东集中的大型船用动力集群(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珠海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柴油机厂等),发挥江门良好的机械制造能力,进行二轮配套、三轮配套,生产核心配套零部件;③江门是广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备5000多种工业产品综合设计、制造能力,五金、电子、电机等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嫁接或部分转产到船舶配套企业,这样一来,江门的原有企业和船舶配套产业将得到双赢的成果。

国内领先的游艇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基地的产品方向是:大、中型游艇、公务船、观光船建造;玻璃钢渔船建造;高速槽道船(小水线面船型、地效翼船型)建造。主要依据是:①广东的游艇业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江门的游艇产业有着进一步发展的基础;②毗邻港、澳,离远洋航线近,外单出口有相当优势;③国际、国内各类帆船、赛艇、海钓赛事频繁举办,中国富裕阶层需求增多,再加上水域管制放开,游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④江门拟建设游艇休闲港,加快开发沿海岛屿和旅游业,增加水上观光、水上运动、水上活动等项目,带动旅游业和游艇产业发展;⑤引进游艇设计、研发单位,进行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形成具有特色的主打产品。

世界最具竞争力的船舶拆解基地

基地的产品方向是:结合世界拆船发展趋势和国际公约需要,发展绿色环保船舶拆解;拓展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主要依据是:①拆船业是江门的传统产业,有着相当的历史和雄厚的基础,拆船能力占全国的50%;②江门是中国拆船协会授予的第一个拆船基地,其绿色拆船模式独具特色,得到国际组织和大船东们的高度评价;③自我定位非常明确,江门要进一步巩固在国内拆船行业的领先地位,重点提升绿色环保拆船和精拆细拆能力,增强世界竞争力;④大力发展下游关联产业,使拆船工业能够得到合理延伸,增加附加值,形成一套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船舶无害化拆解、材料及设备深加工以及循环再利用的产业链。

政策支持,江门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江门发展船舶工业的决心和意志已经在《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四大基地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2011年市委十一届九次会议明确提出,“引进和完善造船、修船、拆船和船用装备产业链,加快船舶产业发展。”江门市政府在《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江门要“壮大船舶及配套装备制造业规模,重点发展中小型船舶、特种船舶、中高档游艇制造,在银洲湖和广海湾建设广东中小型船舶及配套产业基地。”

为保证船舶工业在江门的发展,政府要求密切结合江门船舶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需求,综合发挥江门所特有的各种综合性优势,为实现船舶工业的更大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确保基础资源保障充分。从岸线、土地等方面加大对船舶工业资源、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重点骨干企业的硬件资源要全部落实到位,对岸线、土地供应给优先保障;

二是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技术改造专项基金、信息化专项资金、新增长点专项资金等项目中对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企业的自主品牌研发、产业化给予优先支持;

上一篇:职工操作行为规范实施方案下一篇:最经典禅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