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业设计作业(共16篇)
我们家的姐姐独一无二,她可是我们全世界大名鼎鼎的`“作业狂”。
我和爸爸每次开车接姐姐,行驶到高架桥上时,姐姐总会没精打采地对爸爸说:“爸爸,这次作业可多,得写好几课题呀,怎么办呀?”
你可别猜爸爸会答什么,我先告诉你,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腻了。
我和爸爸鸦雀无声,也不知答什么好,最后爸爸才挤出一句话:“没关系,一天能写完的。”
回到家,姐姐还没换鞋,就拉开书包的拉链,左手拿着卷子,右手拿着文具袋,一放在桌上,就眉飞色舞地写起来。
已经十点了,爸爸去叫了几声,姐姐回答了个“嗯”然后就??????
结果我就不说了,不说你也知道。
十一点半,姐姐才合上卷子还看几眼,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才拉灯睡觉。
第二天早晨,爸爸去叫姐姐,姐姐不想起床。所以爸爸用唯一的方法叫醒了姐姐,那就是提作业。姐姐一听到“作业”二字,“嗖”地蹦下床,穿好衣服就飞奔出来了。
姐姐写作业写得太入迷了,中午饭都没吃,下午更是疯狂。
下午我和爸爸叫姐姐去打篮球,也是叫了好几遍姐姐才出来。一路上嗒嗒嗒说个不停,说什么呢,不说出来你也知道。当然是“作业”了,哈哈哈!
姐姐三步跨篮投了个空心球,然后对爸爸说:“爸爸,卷子上那道数学题怎么做呀?”
我和爸爸正玩得起劲,一听到这个,差点晕倒,让我失了手,投偏了。如果换成别人了话该不堪设想。
回到家,姐姐兴奋极了,因为可以写作业了!
她回到她的房间,一阵“沙沙”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中,我也当然知道,那是笔触到纸摩擦出的声音。
日复一日,姐姐每天都是这样,我们拿她也没办法,但还好我和爸爸也聪明,能做一盘水果沙拉引姐姐出来一起开心地吃,否则,就感觉生活没多大意义了。
一、作业自选
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我布置了一道课外探究题:你如何评价刘邦和项羽?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情况,我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们选择:第一种,搜集关于刘邦项羽的小故事,并在班级内以故事会的形式讲给大家听,从故事中感性地认识刘邦和项羽,这种形式是为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准备的;第二种,根据文本编写并表演课本剧,通过舞台表现刘项二人的性格特点,这种形式是为中等学生设计的;第三种,广泛搜集整理材料,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雄辩地分析刘项其人,以及对我们做人的启示,这是为学习基础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量身订做的。作业一布置,就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有的说,我特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还能锻炼自己的口才,第一种作业形式适合我;有的说,表演是我的特长,我选第二种形式;还有的说,第三种形式,虽然有难度,但是它能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我要尝试写一篇小论文。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注重差异,尊重个体,关注个性,因材施教,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世界因差异而美妙,学生因差别而美丽,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是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天资、性格、智慧、情感等方面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即便是顽皮的、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也都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角、作业的主人。既然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考,也有丰富的思想、个性的体验,那么教学和作业为什么非要强调统一、强化一致?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多些选择、多点色彩?又为什么一定要由教师主导一切、安排一切?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而后因人而易、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作业也是如此,学生是作业的主人,正因为他们是主人,教师才应当让作业有针对性,让学生有所选择。只有学生有了选择,学会了选择,才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操作自主
《一道数学题》一文介绍了作者在美国的一次经历。
一天上午,作者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孩打来的电话。这个女孩名叫珍妮,正上小学五年级。原来是她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周末作业:向三个陌生人讲解一道数学题。作者开玩笑地对珍妮说:“好的,但我数学很糟糕,不一定能听得懂啊。”珍妮却当真了,诚恳地说:“请让我试一试,如果第一次不行,我还可以尝试别的讲法。即使您最后还是不明白也没关系,您就把这当成一次有趣的经历好了!”看来她事先早就准备好台词来应对各种情况,这显然也是作业的一部分。征得作者同意后,珍妮开始一板一眼地讲起课来。这是一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应用题,只是她用的是在超市买饮料的例子,听起来跟日常生活更接近。在她讲解的过程中,作者故作听不懂,问了好几个问题。珍妮非常耐心,回答得也不错,看样子早有准备。最后作者说听懂了,问她怎么向老师证明作业完成了。她说:“我要写一个报告,详细记录我给每个人打电话的过程。结束之前,我还要问您一个问题,您对我的讲解满意吗?您认为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作者一听,不由得佩服起珍妮的数学老师来,这道作业题有交流,有反馈,设计得全面而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1]
反思我们的作业,能否像珍妮的数学老师那样,一道数学作业可以包含着如此多的能力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勇气和口才,而且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接受性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思考习惯。而作业,特别是课后作业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方式、好载体。因此,教师应当多布置探究作业、少布置机械作业,多布置创新作业、少布置重复作业,多布置个性作业、少布置统一作业。然而,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作业,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都要遵循个性、创新的原则,都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所学内容的机械照搬、简单重复、变相巩固的传统作业,也许就不能算作真正的作业了。
三、评价协商
在上海市浦东云台中学,考试分数不再一锤定音,而是实行分数协商制。每位学生在考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向老师提出“申诉”,双分协商确定最后成绩。如有的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阅读量予以加分考虑,有的英语老师则通过加分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有的数学老师则给学生开设了分数银行,分数如同货币一般可存可取,等等。
考试分数可以让学生参与协商,作业的评价难道就不能协商吗?新课标指出,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实行新课程后,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智能、情感、体验等因素,作业评价时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这段经历不是封闭、单向和静止的。其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是师生双方一起参与,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教育中的每一道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是教师的单向活动,都应在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双方互动、交流、商讨和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如果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和学生平等的协作者、合作者,那教学中还有什么不能让学生参加协商、参与意见呢?
总之,作业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能让作业成为新课改的薄弱环节,新课程的理念同样要指导着作业,新课改的阳光一样要照耀到作业,新课程的作业同样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只要让学生做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新课改也许就不再有盲区。
参考文献
一般同学的家庭作业只是背诵一下课文、英语单词、写写生字、做做习题……而我的“家庭作业”除了要完成上述内容,还要为我的太太读新闻,洗脚、剪手指甲和脚指甲等。我的太太今年86岁了,我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是她把爸爸和我从小抚养带大,所以爸爸和我对她充满了感情。为了报答太太,爸爸就把太太接到我们家,让她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太太眼睛和腿脚都不太方便了,每天放学后,我都主动询问她要不要去卫生间,然后就陪她聊天。这时候,我就会把学校、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告诉太太,有时还给她读读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到了晚上,我再帮她洗脚,有时候还帮她剪剪手指甲和脚指甲。到了晚上,爸爸和妈妈也都争着要照顾太太,他们担心我这样会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很优秀,爸爸和妈妈也就不再劝说我了。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给太太洗脚,有几个同学打电话约我出去玩耍,我当时没有答应。事后他们都不理我了。尽管如此,我也没有生气,我觉得我做得对,时间长了他们会理解的。
我想,只要我有时间和机会,我就会照顾好太太的。将来,我还照顾好爸爸和妈妈。因为我是他们的后代,因为我有报答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点评】本文虽然没有写什么特别引人的事例,但很能打动读者,这主要是小作者立意新,在写作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怀揣着美好的憧憬与对求学的渴望,来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也是另一个起跳板——大学。经过了高中三年拼死的折磨,终于完成学业,考上了大学!但是我所理解的大学,并不代表一味地放松、一味的纵容自己,挥霍自己!相反应该是更加努力奋斗,为自己的大学四年画上圆满且充实的“句号”。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怎样努力奋斗来书写自己的未来,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规划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制定一个计划非常有必要。着眼于大学四年,希望在学校期间,能够夯实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成为基础过硬型人才;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得自己更会与人沟通,提高自己说话的能力和艺术。然而从长远看,在完成大学四年学业的基础上,毕业后还需要继续深造,比如考取研究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些梦想一直浮于脑海中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去做,那么这些美丽的、甜美的梦想,也仅仅是幻想而已,是徒劳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努力奋斗。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节奏;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遇到困难不畏缩,而是勇往直前的去攻破他们。美好的未来是需要现实残酷的努力奋斗而实现的!“天上掉馅饼”“守株待兔”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自己聪明的达到加上自己勤劳的双手的不断努力,才会成为未来的赢家。我用惯性新,风雨之后必定见到彩虹!我的未来,我的奋斗!!
有一天,老师发给同学们一张红纸,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要分类布置学生作业。将布置的作业分为A、B、C三类,或是A、B两类,A类作业是基础知识题,重在巩固已学过的知识;B、C两类是拓展题和实践题,要同学们积极动脑,做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另外,要在实践中把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印象。看完之后,我非常高兴,心里想:从此以后,自己的作业终于能够自己选择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布置作业时都会分好类型,并耐心地把各个类型作业的要求都讲下去,让同学们听明白。
老师分类布置作业已经有整整三个星期了,在这三个星期中,让我有了很多感受:每做完一类作业都非常高兴,感觉自己有很大的成就感。分类作业调动了我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做B、C类作业时,真正做到了动手又动脑,使双手更加灵巧,使脑子更加灵活。
走捷径也许能体会到一时的开心,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是做事情要脚踏实地、光明磊落!
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大数的认识,其中介绍了计算器的用途,所以我的学习桌上也放着一个计算器。今天下午,数学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放学回到家里,痛苦的看着一张张作业,这么多的计算题,让我感到焦头烂额。眼看着妈妈规定的收作业时间就要到了,可我才做了寥寥无几的几道题,况且我还约了周岩一起玩儿,该怎么办呢?于是,我急中生智,迅速抽出了桌洞里的计算器,开始用它计算。不一会,数学作业飞快地做完了,我便飞奔出门,找朋友去玩了。
回到家,见到妈妈正在给我批改作业,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这笑容只有在我的作业全做对时才出现。顿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愧疚。随后的几天,我一直不敢看妈妈的眼睛。这一天课堂上,语文老师让我们给妈妈写一封信,我在信中告诉了她那天数学作业的事,没想到她看到信并没有批评我,反而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要能改正,就是好孩子,下次注意就行了。”此刻,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终于落地了。
关键词:作业批改,提示方法,调查,实践反思
我是社会学科老师。过去, 面对繁忙的工作,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我会在三种情况下于作业批改前对学生进行集体提示:一是自己先做题, 发现特难的题目, 在布置作业时, 我往往要对学生集体提示, 否则像批改作文一样耗时太多;二是遇到学生询问次数特多的题目, 我觉得与其说重复解答十几遍甚至几十遍, 不如趁自修课一解了之来得省时省力而痛快;三是批改了先交班级的作业, 发现较多的共性问题, 我就会把另一个班的作业发回去, 等我集体讲评后再交上来批。我认为上述做法, 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反而老师省时, 学生作业正确率高, 页面上也好看。我曾经以此作为减轻教师负担的经验之一, 还在刊物上发表文章作了介绍。但是不久前的一次自查, 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调查, 动摇了我的原有理念
五月初的一天晚自修前, 我任教的一群男女生, 与我闲聊生活琐事。一会儿, 我要他们对我的教学提些建议, 以此正确认识自我, 科学把握自己。于是, 这些纯真的学生便畅所欲言, 其中, 有些问题让我始料不及。为了求证, 晚自修时, 我又在另一个任课的班级对一大组25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与前面同学的议论相近。它让我惊讶, 动摇了我原以为是科学的一些理念。其中主要的一条意见就是:“作业批改前不要集体提示”。
过去曾有个别优秀生对我批改前喜欢集体提示的做法有过异议, 我不以为然, 认为教师只要在提示时采用启发式, 注重方法的指导就行了。可没有想到本次调查, 有25%同学在这一问题上与我观点相左, 出乎我的意料。况且这一问题是他们自己想到而提的, 非我先提而评判的。假如后者, 恐怕所占比例还要高。开始与学生议论时, 我问过学生, 我这种做法有何弊端, 回答的理由是:懒散的同学知道您一般要作提醒, 他对难题就不去认真思考努力解答了, 当您讲的时候, 他们只顾机械地记录;对平时成绩优秀学生来说, 虽然您讲时注意启发, 但也无法深思, 一时想不出来, 您给出角度或答案, 思维就受您限制, 答案就缺乏创意。我还是心有疑惑, 问一位女生:你平时不是常来问难吗, 现在也提相反观点?她说:“唉呀!人总是有点惰性的哟, 我来问, 您不告诉我就是吗?”我哭笑不得。现在面对问卷数据, 我更无话可说。第二天我就向学生宣布:我们作一尝试, 在作业批改前, 我决不来提示, 你们也尽量别来问, 同学之间也不能抄袭, 待批改后, 我们一起认真订正。
二、实践, 证明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实行了一段时间, 虽然教师花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增多了, 作业本因错得多也变得难看了, 但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加强了, 知识在脑子里的印象加深了, 有创意的答案增多了。对教师来说也有启迪, 体现出了教学相长。
如浙江省教育室编写的《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第23页有这样一道题:“一位智者每天都会看到一个老婆婆坐在石头上哭, 他非常不解, 走过去问:‘老人家, 你为什么每天这样伤心啊?’老婆婆说:‘我的大女儿是卖布鞋的, 小女儿是卖雨伞的。天晴时, 小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时, 大女儿的布鞋无人问津, 你说我能不发愁吗?’智者听完后, 对老婆婆说了几句, 老婆婆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请回答:假设你是这位智者,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劝劝这位老婆婆。”
这道题的答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老婆婆, 所有鸡蛋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
第二种是:“老婆婆, 你一个女儿亏本了, 另一个女儿却赚了, 从大局上看, 像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篮子里, 分散了风险, 两个女儿总体上没有亏本, 你还伤什么心呢?”
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这样答:“老婆婆, 你回去劝劝两个女儿, 让她俩相互帮助, 使两个女儿既卖布鞋又卖雨伞, ‘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篮子里’分散了风险, 这样你就高兴啦!”
分析:第一种答案虽有理, 但太简单, 没把道理说明白,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话, 老婆婆是搞不懂的, 她可能会责怪说“谁和你讲鸡蛋啦!我根本就没有放过鸡蛋”;第二种最常见, 也是老师所想到的答案;第三种答案老师一时都没有想到, 是最有创见的好答案。因为它符合实际, 容易操作, 有利增加收入, 会让老婆婆眼前一亮。它让我深受启发。
真是天赐良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 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数据分析, 得到了可靠的事实证明。
上个星期, 本校教务处开展了竞赛月活动, 即让外校老师出试卷, 对本校各科进行一次知识竞赛, 其目的主要是想了解平时的教学情况。我们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就是考第一单元“走进社会”这部分知识。监考时, 我打开试卷一看, 懵了!有一道材料分析题就是从《作业本》上照搬来的。这道题是:
“以往的‘三好’是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当今社会赋予了‘三好学生’全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在家做好孩子, 在校做好学生, 在社会做好公民。‘好孩子’的具体标准是‘勤俭+孝敬’;‘好学生’则是‘合格+特长’;‘好公民’则是‘公德+责任’。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 说明新‘三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哪些社会镜子的反映?
⑵谈谈你对提出新‘三好学生’标准的看法。
⑶根据新‘三好学生’的标准, 任选其中一项, 说说你准备怎样做?”
这道题三周前学生做过。我任教的两个班中, 初一 (13) 班是在批改前提示过的, 初一 (14) 班是批改以后才集体订正的。两个班平时基础差不多, 考前因为其它学科作业多, 两个班的学生均没有怎么复习, 但考试下来本题的结果却差别较大。因为第⑵小问题比较难, 我就这小题对两个班各39位同学的原先作业和试卷进行了认真阅读分析, 这道小题的参考答案要点是: (1) “新三好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要求在不同的社会镜子面前表现都要好; (2) 在学校里虽不求全面发展, 但要在各科合格的前提下要有个性特长; (3) 说明“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 也要不断完善。答案 (2) (3) 点比较难, 当时的《作业本》初一 (13) 做正确的有11人, 初一 (14) 班正确的有13人, 也就是说, 原先正确的差不多。而后来的试卷上, 初一 (13) 班这一道答案正确的13人, 正确率占31%, 仍然答错的有26人;而初一 (14) 班答对的有23人, 正确率占59%, 答错的只有16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 初一 (14) 班比 (13) 正确率提高约一半, 其主要原因是作业批过后才集体订正, 学生做作业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因而印象深刻, 想忘也难。
三、再查, 提高了我的实践认识
从我宣布进行“批改前不提示”尝试至今, 刚好三周。昨天, 我对初一 (14) 班的50名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统计结果是:有46位同学认为“作业批改前不要集体提示好”, 占92%, 而三周前是25%。他们的理由从多到少依次是: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可以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18人;可以让师生发现问题, 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 以利对症下药, 有16人;可以避免懒惰的同学不劳而获, 有10人;大家更会认真听, 可以提高订正作业的效率, 有6人;能加深印象有4人;复习时容易找到易错的地方有3人。
而认为“作业批改前需要集体提示”的仅有4人, 主要理由是:个别题目很难, 涉及到课外知识, 大家都做不来, 冥思苦想, 乱写一通, 这样会浪费时间。可见, 这应该是特殊情况特殊矛盾。
1、作业量大。作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造成学生抵触情绪;对;教师也是一样,熬红双眼好不容易批改完那小山一样的作业。可学生呢,却丝毫不领情,心里能不窝火吗?
2、作业形式单一。有些老师布置作业,来来去去就那几样,内容枯燥无趣,缺少乐趣,导致学生厌烦;教师的作业批改也变成机械重复,也是枯燥无味、毫无乐趣。
3、作业评价方式单调,等第走过场。许多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业后,只是随便瞄了一眼后面的等第便一把塞到了抽屉里,有的学生甚至连瞄都不瞄,这是因为他知道作业本上只会有勾或叉,而不会出现别的值得他期待的东西。
4、一些学校作业管理死板,教师又被严峻的课业形势所迫,不敢搞个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教师的作业创新热情,结果让作业的布置、批改死气沉沉。
二、造成作业问题的种种幕后推手
1、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胜出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里的“用兵”通常被理解为考试,所以教师安排大量作业训练,进行“题海战术”就不足为奇了。教师有自己的苦衷:练多练足,不一定全有效,但所谓“广撒网多捕鱼”,一定能“捞到”一点。有的教师则说:谁知道下次的考试会考什么,我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消灭潜在的缺漏。有的教师也显得很无奈:别人都在练我不练,不是吃亏了吗?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胜出,老师们也拼了,出很多题,找很多试卷,不顾学生的厌倦或他们背地里的痛骂,批改着,惩罚着。
2、反反复复的教学观
现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各类教学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五花八门的教学法、教学理论,各领风骚的名师,让人热血沸腾。一些一线的普通教师,今天学这名师,明天模仿那名师,结果是越来越困惑,莫衷一是的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反映在作业上的问题更是特别突出。
3、忽略学生学习障碍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存在着朗读、书写、计算、听记等方面的学习能力障碍。这些学习能力障碍往往被学生较为一般的日常行为特征所掩饰,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有些教师缺少这方面的学识和经验,一味蛮干,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放弃,甚至是伤害。如果教师能够加以重视,就会对学生的情况加以充分掌握和区别,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能力矫正,使其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4、教师干预技巧缺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处于学生未能及时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不佳等行为的包围中,窘迫的现场、糟糕的对话,常常让教师和学生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矛盾的双方很容易出现偏激的行为,如撕作业本、罚抄写、辱骂、讥笑等。虽然老师们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心理行为,还是缺乏专业的应对技巧。
三、作业的革命
(一)作业设计的一般原则
我们布置作业时,首先要明确这个作业是值得做的,学生通过作业练习,有助于学生基本掌握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巩固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统一,思维训练和技能养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内容和形式具有针对性、典型性,训练价值较高,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效果显著,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学力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使不同学力学生都有较好的发展。
最后作业要体现多样性和自主性。将作业设计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克服单调、机械、繁杂等弊病,同时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作业“大变身”
1、从单一走向多元
一是学生需要动口。不仅是课堂上朗读和答问,还需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人教课标版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的练习,围绕一个既定的主题,在课堂上展开问答、对话等口语练习。
二是学生需要动手。动手不仅包括作业本上的抄抄写写,还需要翻翻图书馆里的书,看看网上的资料,看看电视,做做剪报,练练演讲,做个调查等,需要在各种生活的场景中学会主动运用语言。
2、掌握出题技巧,做到以少胜多
造句练习,一般的形式为——给一个词语,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在句子中运用这个词语。通常,教师只要看到该词语被用到了句子中,而且语句通顺,就可以算通过了。但是,教师可能忽略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训练,那就是,以该词语为纽带,用造句的机会训练学生描述典型生活的能力。
3、从千篇一律到姹紫嫣红
一成不变的东西总会让人渐失兴趣,新奇的事物才能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快乐体验。我们经常让学生做“抄写词语”的练习,虽然很有必要,但很枯燥。我和学生将它命名为“词语复印”(刚好有一学生家里是开复印店的,这名字还是他想出来的),学生一听就觉得有趣,先从心理上接受了它,学生自己成为自觉的主体,自然会爱上作业。
(三)可爱的作业批改
让我们摆正心态,从兴平气和地批改学生们日常作业开始;做好课堂上的即时批改,做到心中有数;
并与学生在作业本上实现沟通,教师完全可以让作业批改变得可爱起来,让批改充满意趣,让批改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新动力。
“我已经17岁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给父亲洗脚,当我的手在热水盆中触摸到父亲粗糙的脚板时,父亲流出了泪水,我也哭了……”
这是河南上蔡县第一高中同学们的“亲情作业”中的记述。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同学很少与父母交流;更有甚者,一些同学星期天回家,不但不帮父母干些举手之劳的家务活儿,甚至还大声顶撞父母。
学校根据以上情况,向每一名高中同学布置了“亲情作业”。
“亲情作业”有两道题,要求同学们星期天回家要体贴父辈,吃饭时要主动给长辈盛饭盛菜;每个月要给父母洗一次脚。如果这样做了,就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来。
据介绍,90%的同学们做的“亲情作业”都很认真。
对于“亲情作业”,一位学生干部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亲情作业”的体验让我们懂得了人情,懂得了亲情,懂得了爱应当怎样付出。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心里高兴极了。教务处表示,“亲情作业”,将长期坚持下去。
(拜存星 《中国中学生报》第971期)
翻开寒假作业,我一阵急行军写完三四页。我看看周围,只有外婆在沙发上打盹,“真没意思,不如去大舅家和哥哥一起做作业。”想到此我拿着作业直奔大舅家。
一进门我就激动不以,哥哥操纵的电脑上一辆越野车开得飞快,周围子弹呼啸,越野车里的士兵各种先进武器猛烈还击。“越野车踩上地雷了!跳车跳车。”我焦急地说。“别急,看我的。”哥哥紧盯着荧屏。一架直升飞机从天而降。我快乐的大叫:“士兵上去了!耶!”在我和哥哥的配合下我们攻城略地,一路凯歌。“皮皮你外婆打电话,叫你吃饭。”“几点了?哇,差十分12点。”我急忙拿作业一路跑步回家。
我匆匆忙忙的吃午饭,外婆在一旁安慰我:“吃慢点,做作业要紧,身体更要紧,看你瘦的,慢点吃,老师布的作业也太多,看把孩子逼得。”吃完饭我一本正经的坐下来写作业,不到十分钟邻居小振文就叫我,“皮皮,我昨天从外婆家带来一只兔子,你看不看?”我挠挠头说,“我要写作业,我不去了。”“你知不知道兔子的眼睛是红的?”我犹豫了,我对振文说:“好吧!我只看一眼就回来!”“你看他的嘴巴,好奇葩!咦!也让我拿白菜叶子喂喂。你看,兔子的小短腿抱着吃叶子……”“皮皮回家吃晚饭了。”外婆慈祥的声音把我惊醒。“怎么又一下午过去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把学生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创造更多培养综合能力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更高的学习平台,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创造性地设计了“我的创新作业本”,精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作业,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一、自主学习,知识提炼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上完课后很少去看教材,更不要说进行课后思考了。因为他们一翻开书,好像自己什么都知道,实际却不能深入到教材中去,只知道课堂老师所讲的内容,只记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课后对知识的巩固都局限于做一些习题,甚至有的同学还不知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新教材为了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环节,虽然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研究性的学习,但知识显得零乱,增加了学生构建知识条理性的难度。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创新作业本”上设计了三个方面的环节:(1)本单元我遇到了哪些困难?(2)我学会了哪些知识?(3)我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我要求学生在完成“创新作业本”之前,在认真听好课的基础上学完本课,对本课知识做一个梳理,哪些知识自己理解透了,哪些知识自己还没有掌握,还要想办法解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及兴趣爱好,自主设计作业形式。具体形式有:①根据课文的理解,自己设计课文情节曲线图,标示出事情发展的起因、高潮及结果。②学完古诗,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自己配画,进行诗画欣赏。③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剪贴或摘抄,积累知识小“妙贴”。④定期设计并制作电脑报。⑤制作手抄报。⑥以单元练习为基本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⑦总结出一个学期的收获与反思。
每到学习完一章后,我就让同学们画出本章知识结构图,按知识结构图把本章知识作一个系统整理,在复习课上,让同学们把自己整理的知识作一个展示,相互补充,这比老师带着复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对知识整理的过程中,其总结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分层训练,能力提高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选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或自己独立解决有困难的一个命题来做,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所想所感。记得在学习《人民公仆——焦裕禄》一课后,一位同学就记下了自己的一个感想:“焦裕禄一心为民,舍不得吃一口肉,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导致最后年纪轻轻得病身亡。这样做好吗?”同学们为此还进行了一场辩论,得出的结论是:党、人民培养这样一个好干部不容易,他应该保重自己的身体,为什么属于自己的肉不吃,要给别人?为什么有病不看,要等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的程度才去治疗?如果保重自己,就不会过早去世,那么,他后半生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会远远超过一块肉、一斤粮食的价值。所以,他的做法不可取……真是出人意料,一篇小小的课后思考,竟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求他们每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比如好词好句的摘抄、对某句话的理解等。用这样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三、自我评价,信息反馈
我要求学生对一个月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做一个客观评价。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写自己的学习体会,写自己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或失误的地方,写对老师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写对老师今后教学的建议,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等等。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做认真的反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自我评价基本上是较简单的,只对自己一阶段的学习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从“创新作业本”在我班实施的过程来看,好的方面表现在:(1)作业不再是老师的专利了,而变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全体参与,学生的参与度高了。(2)通过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师生亲合度加强了。(3)创新作业的练习让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学生拥有了更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活动的自由度更大了。(4)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中观察、模仿、体验,获得乐学、愿学的快感,学生练习的有效性增强了。(5)创新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写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在知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让知识向纵深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生活应用延伸、向社会延伸,知识的拓展度更大了。
虽然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我的“创新作业本”初见成效,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同学反映自己在对知识提炼中常常遇到提炼不完全的问题,准确度不是很高,有些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在同学们做自我评价时,有时感觉有话想说但又说不出来;许多学生因为家中没有电脑,为查阅整理课外资料而发愁;还有部分家长因安全问题不同意小组合作调查,等等。尽管困难重重,但面对新课程,我们只有积极去探索、研究,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挑战。
(责任编辑:符 洁)
“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专题搜集型作业就是让学生们放开手脚, 主动去探究知识,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面, 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专题搜集型作业:
一、利用课文特点搜集资料
对学生来说, 搜集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他们必须经过查阅、筛选、整理等活动, 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因此,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因特网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并让他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这样, 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 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 学生不了解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 所以,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查找小壁虎的资料, 了解壁虎的生活习性。课文学完后, 学生热情未减, 于是我趁热打铁, 继续布置查阅资料的作业:查查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的什么东西具有再生功能。第二天, 学生们纷纷汇报自己查到的知识: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平衡, 人的指甲可以再生, 头发可以再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又如,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前, 可让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比如, 战争中的核污染、生物战、土地沙漠化、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同时还让学生查阅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等, 让他们懂得地球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是巨大的灾难。完成作业后, 学生就会明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利用主题活动收集资料
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中, 教师也可以根据节日、时令等让学生完成相应资料的收集。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时人们会贴春联、守岁、放炮、给压岁钱等, 可为什么有这些习俗学生们并不清楚。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翻阅书报、上网浏览、收听广播、看电视、请教他人等方式, 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 并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清明节前, 让学生收集英雄以及名人的故事、图片、个人简介, 然后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 从榜样的身上获得力量, 得到鼓舞;在端午节来临之际, 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 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 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 并亲自动手包粽子, 以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阳春三月, 春暖花开, 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谜语、谚语等, 办成小报;寒冬腊月, 白雪茫茫, 可让学生搜集描写冬天的诗歌, 举办诗歌朗诵会来颂冬。实践证明, 在兴趣盎然的搜集工作中, 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 还丰富了语言积累。
总之, 专题搜集型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求知空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 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他们今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作文大全
但这一次,我让王老师失望了,当领作业本的时候,我抿着嘴巴、低着头、红着脸、满脸羞愧的去找本子。可王老师似乎没有注意到我的表情。还是说:“陈泽萱,要加油哇!”
我知道老师这样做是对我好,但我还是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到了家里,我终于大哭了一场。我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我觉得对不起太多人!
后来,回到家里,我仔细想了想问题的根源。原来呀,是因为我没有特别注意、关注这个写字的大小问题和排版问题,因而导致做作业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大问题。虽然,世界上至今都没有发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如果我朝那方面努力的话,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是第一个!
加油!我相信我能做好!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姓名:白清华
学号:201112045022
班级:G12电子系电信班
一、前言
这周上了心理健康课,老师要求写一份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刚好趁这个机会,我对自己的未来6年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
二、自我分析
1、兴趣爱好:打乒乓球,骑行,爬山,手工制作。
2、优点:学习良好,动手能力较强。做事仔细认真、踏实,考虑问题全面。
3、缺点:积极主动性不够,惰性较大,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4、专业发展前景:
本人现在学习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但我并不喜欢搞电子方面的。所以我准备先就业,后择业。也就是我先找个能接受的工作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看自己有没有兴趣继续发展,有没有晋升的机会。有的话,留岗继续工作。没有的话,我就用我这几年工作挣的钱另谋出路。
三、目标及其分解
2014年——2015年实习期: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在此过程中继续学习。
2015年——2018年工作期:努力学习工作,认清自己现处的环境。在这期间,熟悉所在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了解公司的发展前景,看清自己的发展机会,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各新兴行业的发展性。
2018年——2020年晋升或专业期:如果晋升,就在所在公司继续工作,并为继续升职做准备。如果所在公司不适合我发展,那我就选择跳槽,或者自己经商。
四、规划实施
1、在语言言辞方面要有较大的提高,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作到不怯场。
2、英语水平应当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听说读写的训练以及平时的练习。
3、阅读各类书籍,作到知识全面化,系统化。
五、小结
本文通过以“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为例, 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 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一、关注学生作业自主性, 优化几何形体数学课前的作业
几何形体数学课前的作业在这里指的是几何形体数学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 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前, 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前作业: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两节新授课通过了学生完成课前的作业,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课堂事半功倍。
二、关注学生作业实践探究性, 优化几何形体数学课堂的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探究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它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 实践探究探索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 概括, 从中发展思维。
在几何形体数学课堂的作业中,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 理解数学问题, 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自己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为了强化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课堂的作业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验证“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生1汇报:用一条绳子绕圆形物体一周, 多余的剪掉, 拉直, 再用另外一条绳子去量直径, 用直径长的绳子量周长的绳子, 刚好是3倍多一些。生1汇报2: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因为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所以π〈4;由于学生自己动手验证, 直观教学, 对所学内容, 容易接受, 记忆深刻, 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 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 从而保证教学重点。
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题课堂的作业:“我们课室门前有一棵大树, 老师很想知道在离地面1米高处的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有多大?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后得出最优的方案是:第一步、用线 (不能有弹性) 绕树干1圈, 用笔在线上作起始标记;接着把线展开拉直, 用刻度尺测量线上起始点之间的长度, 这个长度也就是树干的周长了。第二步根据量出树干的周长, 利用r=c÷π÷2的公式可求出得到半径, 再利用s=πr2计算出截面积。全班学生通过了最优方案后, 我还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选择他们心中的那棵进行实践操作, 并做好记录。通过课堂的实践探究性作业, 学生做得开心、学得开心、又巩固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知识, 真可谓一举几得。
三、关注学生作业的多样性, 优化几何形体数学课外作业
大家都知道“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 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几何形体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 不限于书面作业, 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 也可以是意见制作。在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李叔叔巧妙地利用一面墙来围养鸡场。已知他用长12.56米的竹篱笆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养鸡场, 请你想一想, 这个养鸡场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需要灵活地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进行计算。以上是两则书面作业, 但它具有创新精神, 做到了“寓做作业于兴趣中”。
四、关注学生作业的层次性, 优化几何形体数学课外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 教师在设计几何形体数学课外作业时, 一定要“以人为本”, 设计一些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 反应敏捷, 接受能力强, 做题速度快, 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次学生是智力较好, 但缺少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次学生为智力较弱、接受能力差, 作业困难的学生。
在“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中, 强化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几何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 要求C层次学生做甲类课外作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 根据公式求圆的面积;B层次学生做乙类课外作业: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 还要有选择地解答类似于“小红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为125.6厘米,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等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相互关联的实际问题;A层次学生做丙类课外作业: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 但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上述综合性题目, 并尝试动手操作, 例如:“如果给你一根绳子, 怎样圈面积最大呢?”让这类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应用意识, 又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要充分发挥几何形体数学作业功能, 在几何形体数学学习中, 每一环节的作业都要考虑它的作用、目的, 是否必须要去做, 是否有效。只有设计出真实有效的几何形体数学作业, 才能真正提高几何形体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 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基于几何形体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整体考虑作业的形式、具体内容, 把握尺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作业设计;分层法;作业质量
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作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如果作业设计不当,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之初,笔者给所有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然而笔者发现,学生在做这种作业时,抄袭作业的现象很严重。有时作业全对,有时错的题一模一样。很显然,这些学生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任务。为了阻止这一现象,笔者曾不止一次向学生说明写作业的目的,要求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可效果甚微。为此笔者还狠狠地批评过学生,说他们做作业的态度不端正。后来从和学生的聊天中得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他们本身也有认真做作业的想法,但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在面对远远高于自身水平的作业时,他们往往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下手。为了完成作业,他们只好机械地抄别人的作业或答案。笔者从他们的作业中根本看不到他们已经弄懂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辅导。通过这种方式做作业,不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毫无帮助,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精力的浪费。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办法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分层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分层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层难易有别的作业。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然后根据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或由教师指定不同层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1.A层作业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作业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的,其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B层作业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也要有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这类作业以中等生为主体,他们通过做该类型的作业,可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3.C层作业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该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面对优等生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作业较传统作业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的学生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智力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式等都各自不同,所以统一要求的作业不可能满足个性千差万别学生的需要。当面对相同的作业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会有学生因作业太难而无从下手。这种“一刀切”式的作业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阻碍了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差生的转化与优等生的培养。
与传统的作业相比,分层作业更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它以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为依据,为学生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就使作业的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使每位学生都能做适合自身水平的作业,实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的。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低、中、高各水平段的学生,为每位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既让学困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又能保证优等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挖掘,知识和能力得以落实。
总之,实施分层作业有助于提高作业质量。分层作业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它能很好地处理面向全体和照顾个体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作业是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培优转差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王安爱.作业分层设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我的工业设计作业】推荐阅读:
河南工业大学职业发展规划作业11-28
工业设计毕业设计模板12-26
工业设计论文11-12
印刷工业设计试卷11-19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史》考试大纲)06-06
工业式建筑设计11-07
工业设计手绘实习笔记06-19
工业设计史复习表10-21
工业设计史论述题10-24
工业设计培训资料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