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与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与实践(一)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工作实际, 总结出了一部分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实现生产与教育真正的一体化。通过公司的工程生产和大学学校的教育, 两者对接的深度将会更高。通过学校教育、企业工程生产、学生素质的提高、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和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的深入分析, 提出了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概念, 即淡化教学与实践、工作与学习的差距, 有机地合并高校与企业, 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共同发展采取必要的利益共享措施。经研究和发展,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用。

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高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与产业链 (群、集团) 挂钩。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进行动态调整, 并应随着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变化而进行优化。目的是提高培训相关技术人才的能力, 满足区域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要。其次, 课程和教学内容与专业标准相联系。高校应根据工业技术进步, 建立相关课程改革的相关机制, 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改革。应考虑高校课程结构和具体课程内容。许多因素不能顺应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应把当前的经济、社会、科技现状作为当前的国家, 以社会职业资格标准为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 为了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联系起来, 高校应建立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 突破原有传统教学体系的缺陷, 开展基于情景的、现场直播、仿真和仿真教学。我们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研究和培训。第四, 高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该对社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包容性。我们已经讨论了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意义, 这就要求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不仅显示学生的理论知识。, 也突出了他们的实践比能力和操作技能也是需要经社会认证的专业资格证书。简而言之, 有必要把技术技能等相关标准纳入学校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第五, 终身学习与有效学习的相对联系。生产和教育的一体化意味着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应进一步扩大。应届毕业生也可以自愿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自己的职业规划, 不同的需求, 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 改变社会的职业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的内涵

首先, 在培养目标方面, 培养应用型的本科技术人才以及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工程师、设计师、管理专家等一线人才。高职培训的重点是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 如程序、过程和操作等。其次, 在教育形式上, 主要形式是理论授课、项目化训练和实践实习。然而,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工作-学习组合、工作-学习替代、理论重点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工作的理论改进等方面。最后, 就教学力量而言, 面向应用的本科生生产与教育一体化要求教师参与公司的科技突破, 促进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和开发。高职院校没有这种硬性要求。应用型本科实习实践与教育的整合与高职院校相比, 合作方式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形式不同、教学人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 应用型本科生的生产与教育整合可以借鉴一些高职院校的经验, 但不能完全模仿, 应受到不同的对待。

三、校企合作育人理念

产、学、研一体化是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必要条件。生产与教学一体化, 学校与企业合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它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 也是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创新体系, 机制的必要路径之一。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波浪潮中, 我院也在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与实践的生产和教育一体化。在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制定了3+1人才培养计划, 组建有利的教师队伍, 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重点实施实践教学。大量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我们与家装和公装相关的公司和设计院密切合作, 于2016年成功地获得了数十家校企合作单位, 以满足我院相关专业的需要, 目的是促进我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目的:实施"双师型”教学, 即教师同时兼具工程实践经验或导师之一必须是公司的技术或管理人员。近年来一直努力并邀请公司的技术管理前线或工程技术主管来校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企业技术人员到本校与在校专职教师共同指导和教学, 另外本单位还派遣本专业的骨干教师到公司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培训, 促进交流与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进校企合作的默契度和合作质量。

四、本院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3+1”产学结合企业实践, 我院实施的“3+1”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验是对人才培养理念、模式等问题的深层触及, 也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设计, 同时还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训的主体性安排。按着董事长“3+1”学程分段模式要求, 公共艺术学院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方向) 共129人有幸成为我校首批试点先行专业在大四阶段为期一学年进行全面推广。我们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创业、就业四个环节打通, 真正的起到扶持、引领性的作用, 形成了三种实习方式:

1) 该分院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学生实习;

2)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有明确的实习单位, 有合理、明确的实习目的;

3) 分院鼓励学生进行校外创业实践。

为将“3+1”培养模式更具实效性, 公共艺术学院于2017年8月15日、16日委派环境设计教研室协同建筑技术教研室的教研室主任和老师们等一行人, 在院长带领下利用两天时间对前期本教研室进行联系、统计。长春市27家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地走访调研并与14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为执行“3+1”培养模式奠定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

目前, 同学们在企业中实践学习, 一部分同学逐步向优秀设计师转化;一部分同学逐步向技术员或项目经理方向发展;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向市场营销方向发展,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加速了同学们专业能力的提升, 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双赢, 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工作实际, 针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种办学理念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双赢, 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夏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探析[J].职教通讯, 2015 (8) :26-28.

[2] 刘俊新.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推进教育改革新思路[J].经营管理者, 2013 (10) :261.

[3] 韦雨欣.从"市场供需"视角推进"校企合作"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2 (18) :253-254.

上一篇:发挥政工优势与推进党政发展之研究下一篇:攀枝花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