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通用10篇)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1

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二○一○年二月

《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总体安排,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外厅[2009]1号)要求,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试点评估实施方案。

一、试点评估目的

检查试点评估单位办学情况,促进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

推动建立求真务实、多方参与、促进发展的评估环境,对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全面展开起到示范和宣传作用。

测试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相关配套系统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组织方法及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全面展开积累组织管理工作经验。

二、试点评估参评对象

试点评估参评对象为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四省(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经教育部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实施境外学士学位以上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暂不列入)。

三、试点评估组织实施

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工作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一组织,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具体实施。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评估工作安排,负责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有关高等院校(以下简称“办学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所设立机构及举办项目的自评工作。

四、试点评估程序及办法

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分为评估培训、单位自评、网上公示、综合评议、结果反馈五个阶段进行。

1.评估培训

评估培训是对评估目标和实施过程达成共识的重要环节。教育部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不同类别的专项培训,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相关培训协调和配合工作。参评单位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以及本次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的相应要求。

2.单位自评

单位自评是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主要和核心环节之一,由中外合作办学单位按照要求组织开展。

办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单位自评工作,严格按照《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单位自评工作基本要求》,成立中外合作办学评《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估自评工作小组,制定自评工作方案,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保障自评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办学单位自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保证本地区参评单位自评工作按要求进行。

3.网上公示

网上公示是实现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单位自评报告的核心内容将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公示。

公示内容包括办学情况简介和基本情况信息两个部分。网上公示由教育部统一组织,通过三级渠道同步公示。①教育部相关网站,即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部学位中心网。将公示所有参评单位相关内容;②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网,公示本省(市)参评单位相关内容;③办学单位网站主页,公示本单位相关内容。

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做好接收、处理与本省(市)办学单位相关的反馈信息,并形成报告函报教育部学位中心;办学单位需针对公示中被质疑问题提交必要的说明材料。

4.综合评议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所涉及的评价内容,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将通过通讯评议、实地考察、会议评审、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开展同行评价、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学生满意度调查、社会声誉调查等多项评价工作。

⑴ 同行评价

所有参评对象均参加同行评价。同行评价内容为指标体系中除“办学单位外部效益”、“学生满意度”及“社会评价”外的全部二级指标。同行评价采用通讯评议或会议评审等方式统一组织开展。

评议结果包括分项评价、总体评价、综合意见三方面内容。分项评价为对各二级指标项按“合格且表现优异”、“达到合格标准”(基本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未达到合格标准”三级进行评价;总体评价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综合意见为对被评对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建议进行综合阐述。

⑵ 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

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市)各参评单位就“办学单位外部效益”二级指标组织开展评价工作。评议重点为中外合作办学所引进的教育资源与地区科技、经济、教育发展结合情况以及产生的作用等。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广泛征询用人单位、省内同行等相关利益主体的评价意见。

评议结果包括总体评价和综合意见两方面内容。总体评价分为“填补了地区科技、经济、教育发展空白且成果显著”、“与地区科技、经济、教育发展需求结合紧密并取得一定成果”以及“与地区科技、经济、教育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三级;《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综合意见为对被评对象对地区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所做贡献的特色、不足以及建议进行综合阐述。

⑶ 学生评价

“学生满意度”调查重点内容为学生是否知晓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收费标准、颁发文凭证书等;该内容与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宣传中的承诺是否相符;学生对所就学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学生满意度”调查采用网上账号登录调查,现场答卷调查等方式统一组织开展。

⑷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采用对办学单位社会声誉调查的方式进行,与网上公示同步开展。

⑸ 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对象按一定比例及原则随机确定。实地考察要在各项评议基础上,针对主要问题或关注问题,确定考察内容及重点,制定考察计划,进行实地取证、调研。实地考察的主要环节包括访谈各类相关人员、听课、组织问卷调查等。考察组由管理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学科专家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等人员组成。考察结束后考察组要针对主要考察点的调研情况撰写考察及评价报告。

5.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为合格、有条件合格和不合格三种。合格表示基《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本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办学效果比较好;有条件合格表示个别方面存在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现象,已经制定有效的整改方案,经限期整改能够纠正。不合格表示存在严重违反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的问题以及实际办学水平质量低下等。

评估结论依据同行评价、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社会声誉调查等情况综合确定。重点关注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招生和学籍管理、文凭证书管理、师资状况、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等。评估结论报教育部核准。

6.结果反馈

评估结果通过正式发文方式反馈办学单位,并函告有关省(市)教育厅。反馈内容包括评估结论以及专家建议等。有关情况将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学位中心网站、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网页等予以公布。

五、评估结果利用

对通过评估发现的办学规范、质量较高、社会效果较突出的办学单位,将宣传和推广其办学经验。对办学存在严重问题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处罚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2

一、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定位

1.课程性质。

在国内阶段通过国际英语水平测试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赴国外大学进一步接受专业课学习的必要条件。作为一种国际英语水平测试, 雅思考试已得到英联邦国家及欧美地区院校的广泛认可。雅思英语课程不同于作为普通大学生必修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还是教学评估看, 雅思英语的要求均高于大学英语课程, 尤其是雅思考试的难度大于国内现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因此, 雅思英语课兼具夯实语言基础与突出应用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作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雅思英语是学生进行国外专业课程学习前必修的核心课程, 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等特点。雅思课程教学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语言技能, 着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课程目标。

鉴于雅思考试的实际难度, 雅思英语课程目标应当基于但又高于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参照我国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需求, 笔者试图对雅思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作如下描述:培养合作办学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特别是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如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英语环境下的学术交流与日常生活) , 使他们在将来国外专业课程学习与生活中能完全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中外文化素养, 以不断适应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3.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以适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要求不适用于雅思英语。雅思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取得出国签证必需的雅思考试成绩和适应国外专业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基准, 不因地区、院校差异或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而制定分层课程要求。统一的硬性语言教学要求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与考试管理。此外, 笔者主张对大一新生进行合理分流 (即安排没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接受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 , 以集中力量加强有志于出国接受专业深造的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进而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方案设置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需要在统一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雅思英语而言, 课程实施的困难源于国际语言水平考试与国内语言测试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学生英语基础差异与学习需求的不同。基于此, 笔者提出“目标导向的英语语言课程设置方案”, 即在统一教学要求与学生合理分流的基础上, 精简现有课程, 突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考试需求的双重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 统一课程教学要求, 加强学生考试管理与时间上的安排, 比如统一安排学生在大二上学期末参加雅思考试; (2) 对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 实施分层教学, 即按学生语言学习需求进行分班教学, 将没有雅思考试意愿的学生单独编班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计划; (3) 遵循国际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与外语教学规律, 精简精选课程, 切实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 着力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课程应以语言应用与文化交际类为主, 以满足学生即将到来的国外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4) 突出目标, 课程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适应语言水平考试要求的双重目标, 英语科目设置需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合理的难易梯度。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3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管理,促进依法办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高等教育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教外综〔2007〕14号)等文件的要求,我部决定组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现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系对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实施境外学士学位以上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合格性评估。评估目的是督促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法规原则和政策导向,增强我国教育机构吸收、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能力,维护学生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办学者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具有较广泛社会公信力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评估重点为依法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决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办学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以办学单位的自我评估为主,在自我评估基础上,以随机抽查等方式组织实地考察评估。自我评估和实地考察等应按评估程序与标准,遵循客观公开的原则进行。自评报告须按要求进行公示,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相关方面的共同监督。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公布办学单位自我评估相关信息等方式,对本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我部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布评估进展情况和评估结果。对通过评估发现的办学规范、质量较高、社会效果较突出的办学单位,将宣传和推广其办学经验;对办学存在严重问题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处罚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由我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一组织,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具体实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评估工作的具体安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4

市局教育督导室:

根据2010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整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组织办学水平领导小组成员针对整改通知书内容,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期限,明确整改责任人,特制订本整改方案。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

接督导室整改通知后,我校立即召开了办学水平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督导室通知精神,结合整改通知书存在问题逐条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分工明确责任,著有成效地开展整改工作。

二、落实责任,逐条限期整改。

1、专用教室及文科设备:专用室不达标

整改责任人:乔文京 ;整改措施:进一步调整专用教室布局筹建3个新的标准化专用教室;整改时限:2011年6月底前。

2、综合实践(通用技术)教学设备: 综合实践教学设备不达标

整改责任人:钱凯 ;整改措施:按综合实践教学设备配备标准配齐;整改时限:2011年5月底前。

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 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不达标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 ;整改措施:按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配齐;整改时限:2011年5月底前。

4、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实验率低

整改责任人:常海洋 ;整改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与使用,按市局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实验率;整改时限:2011年2月底前。

15、专业室管理与使用:未按功能要求使用

整改责任人:张玉玲 ;整改措施:加强专业室管理与使用,按功能要求提高使用率;整改时限:2011年2月底前。

6、图书管理与使用 :图书阅览不足

整改责任人:赵建忠 ;整改措施:加强图书管理与使用,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切实提高图书阅览室的提高使用率;整改时限:2011年2月底前。

7、现代教育技术 :师生机、教室媒体、服务器、闭路电视均不达标,严重拖欠电教教材费。

整改责任人:乔文京 ;整改措施:添置师生机、教室媒体、服务器、闭路电视等设备一次性达标,及时上缴拖欠的电教教材费;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8、电教管理与使用:电教报障执行不规范,设备利用率、网站建设、资源上传有待提高。

整改责任人:常海洋 ;整改措施:规范电教报障执行操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网站建设和资源上传管理;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9、教师评价: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的月公示制度。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 ;整改措施:建立完善教师考核的月公示制度;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0、机构培训实施:班主任成长档案不完善,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和评价

整改责任人:姜洪强;整改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班主任成长档案的考核和评价;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1、教师业务素质:C7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需提升,暑期培训各项指标需提高,小学建议多发表教学科研论文,提高培训效益

整改责任人:张玉玲;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培训效;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2、校本培训实施:C6网络培训资源不丰富,培训管理需完善,小学培训内容不丰富,建议丰富网络培训资源,加强过程管理

整改责任人:常海洋;整改措施:进一步丰富网络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培训管理;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3、教学常规管理(初中):鼓励使用“师生自主管理”制度,坚持激励评价与精细化教学管理相结合。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整改措施:推行“师生自主管理”制度,坚持激励评价与精细化教学管理相结合;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4、初中教学评价:重视对教师的评价,通过教师发展报告记录教师成长轨迹,激发教师教研教改积极性。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整改措施:重视对教师的评价,通过教师发展报告记录教师成长轨迹,激发教师教研教改积极性;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5、初中教学研究:修改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修改教研记录,采用活页教研记录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整改措施: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修改教研记录,采用活页教研记录;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6、初中课程开设与落实:不随意增加考试学科课时,不随意减少音体美和综合课程课时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整改措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7、初中新课程实施: 依据《山东省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观测点审视各项工作,力求使档案管理正规化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山东省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整改时限:2011年3月底前

18、初中质量检测:更加关注后50%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研究

整改责任人:邢志新;整改措施:更加关注后50%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研究;整改时限:2011年4月底前。

本整改方案印发后,各年级各处室组和各位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整改活动,务必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整改。

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合作举办的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本科四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就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学生也可选择后两年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就读,两校互认学分,学习期满符合两校要求者,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计算荣誉学士学位证。

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合作举办的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本科四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就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学生也可选择后两年到西澳大学就读,两校互认学分,学习期满符合两校要求者,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以及西澳大学商学学士学位证。

★ 山东大学自荐信

★ 山东大学社会实践通知

★ 山东大学团委规章制度

★ 威海市情导游词

★ 威海都有哪些大学

★ 威海 山导游词

★ 威海之旅作文

★ 威海文明城市口号

★ 山东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6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和总结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然后对中外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 绩效评估 评估体系

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科技水平的先决条件,我国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研究也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财政科技投入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战略不同,表现在投入的领域、方式、方向和结构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也有自身的特点。相比之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外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发达国家的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

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将绩效评估逐步应用于财政支出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对财政科技投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

1、美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国家,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科技评估已是制度性、经常性的工作,并建立了科技评估支持系统。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作为科技评估系统的一个分支,其完善的评估机制以及严谨的评估形式和内容,影响了众多国家,同样也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国会于1993年1月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该法案是美国财政科技投入及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根据该法案的规定,美国政府于1993年3月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负责法案的监督和实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专门负责推进美国科学和工程事业的一个部门。NSF对其资助项目绩效评估的模式和方法,可以作为美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一个突出典范。20世纪70年代,NSF就开展了基础研究及其影响力的评估方法研究。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框架下,NSF重新整合、规范了评估工作,扩大了绩效评估的范围,使评估指标和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根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NSF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绩效报告。绩效报告不是对单个资助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而是对项目中的一类项目乃至对实现本机构某一方面特定任务的诸多项目开展综合评估,以展示其整体绩效水平。

NSF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分为三类:资助结果、内部管理和投资过程。对反映资助结果的绩效目标评估多采用定性指标,而对反映内部管理和投资过程的绩效目标评估则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

为了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框架下更好地开展绩效评估,NSF特别重视与绩效目标相关的数据采集、核实和认证工作。实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之后,NSF要求结题报告提供详细的内容,并进入由NSF维护的网络系统,便于快捷查询。NSF的评估数据源主要是中心数据库和独立的专项数据库。中心数据库主要有项目网上申请系统、项目受理数据库、资助数据库、项目发布系统、业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库和绩效报告系统等;独立的专项数据库主要有科学出版物、新闻发布会、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独立评价系统、项目学科年度报告、全委员会年度报告及内部数据库等。必要时,NSF还利用其外部建立与维护的合同数据库。这些信息资源,为NSF有效开展制度化的绩效评估活动提供了保障。

为更好地对绩效评估进行监督,NSF加强了外部专家委员会的职能:除了继续监督同行评议过程之外,还把各资助项目评估结论作为工作重点。

2、澳大利亚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

澳大利亚是较早实施项目绩效评估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从1985年开始实施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试点工作;1993年开始全面推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1999年开始对公共部门的所有支出预算进行绩效评估。

(1)澳大利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步骤。澳大利亚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三方面

内容:适当性评价、效率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目标和项目生命周期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澳大利亚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贯穿于立项、实施、结题的全过程。其主要步骤为:进行项目分析,确定评估重点;找出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评估项目和战略;收集、分析评估资料;起草、发布评估报告;回顾绩效评估;充分利用评估结论。

(2)澳大利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管理。绩效评估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评估工作的管理。澳大利亚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评估的组织、实施、控制、检查以及对评估结论的应用。从组织结构上看,评估的管理组织包括评估指导委员会、项目评估的管理者(负责评估项目的制定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和评估工作小组。

项目绩效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体现在项目绩效评估的整个过程中。有些部门建立了监管委员会,在监管委员会的监督下,评估小组按规定程序工作,保证评估的管理者及其小组成员尽职尽责,以达到评估的目的,实现评估的功能。

评估管理的关键是对整个绩效评估过程的控制。澳大利亚对项目绩效评估过程的控制是根据评估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如评估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评估进展情况,为评估工作建立定期检查机制。为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质量,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评估的质量标准体系。

3、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

欧盟以公共资金支持研发计划的时间较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绩效评估的施行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和北欧等国家。欧盟科技研发计划的绩效评估,基本是伴随着欧盟各期架构的研究计划而演进的。1996年欧盟发布了“Soun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2000”方案,要求开展系统性的绩效评估。其目标是促进各个计划项目的有效完成,并通过评估结果,反馈到欧盟的决策层次,以提升未来计划项目的执行成就并引导未来研究项目的方向。欧盟着重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计划筛选的程序、计划管理、计划的一般特色、计划的产出和成果的扩散利用。其基本特点是立足于从组织内部改进管理,不强调预算的重新分配。日本于1998年3月在经济产业省下成立了政策评估研究会,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基本项目》等大政方针,规定今后若干年科技的研究方向及其预算目标额度。在此基础上,各省厅制定了年度《科学技术重点指针》,严格制定年度预算编制。日本政府预算实施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评估体制和预算监督机制。项目一旦确定,它的每一笔开支必须按预算执行,如需调整,须经政府主管部门的同意。2001年11月,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国家研发评估实施方针》,要求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供下年度制定预算时参考。经费由项目执行单位负责管理,执行过程中除有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评估外,国家还设有专门的国家审计员制度,以监管科技经费。

二、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估起步于90年代初。1993年,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绩效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作为国家重大科技管理的突破口;1997年,在原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1998年,国家科技部决定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立项进行评估试点,并在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七个省进行试点后,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估机构。

2001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科技评估、R&D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2001年6月正式出版了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第一个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作为国家《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重要配套文件。《规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定义,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科技评估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职业道德,同时对科技评估的类型、范围、评估程序、评估关键环节、评估方法、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所涉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以及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推进,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制度成为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工作已成为规范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受到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视。

2002年,财政部颁发了《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要对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估,并将项目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以后安排财政预算的依据。

2003年,财政部印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评估管理试行办法》,并结合教科文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评估规范》,对如何进行财政科技投入评估作出了明确规定。部分省市财政部门也颁发了项目绩效评估的管理办法,并在办法的指导下开展了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评估的主体包括政府下属预算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内部的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按科技活动的管理过程,具体的评估一般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先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前对实施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进行的评估;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该项活动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并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所进行的评估;事后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完成后对科技活动的目标实现情况以及科技活动的水平、效果和影响所进行的评估。

具体而言,科技评估工作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有:科技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效果;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与运营绩效;财政科技投入的前期立项、中期实施、后期效果;科技机构的综合实力和运营绩效;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区域或产业科技进步与运营绩效;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科技投资行为及运营绩效;科技人才资源;其他与科技工作有关的活动。

三、中外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比较

比较分析国外几个发达国家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现状,不难发现,其在评估主体、评估程序方面具有如下的共同点。

1、评估主体

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建立了完善的、全国性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各国广泛采用三层次评估体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门、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共同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并通过立法形式,运用制度予以推行。

2、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发达国家在政府主导下进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一方面,政府部门下属的评估机构实行独立预算,由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另一方面,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独立的评估机构建立。

3、评估程序

国外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一般是评估准备(设立专家委员会)、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其中,专家组进行同行评议是各国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增加了定量评估方法的使用。

相比之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没有形成科技评估的专业队伍;科技评估程序方法还不够规范,评估范围偏小;缺乏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工具;科技评估的结论缺乏权威性,有些评估流于形式等。

四、加强和改进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政策

制度建设是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虽出台了项目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和规范,但对绩效评估过程的监督检查及绩效信息管理等制度和法律仍需进一步加强。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2、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评估机制

第一,除考虑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益指标或财务指标外,还必须将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加入到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的框架中来,切实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质量、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及社会和谐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效应。第二,应当动态地看待科技投入的投资回报率。要着眼于长远的效益而不能局限于近期的收益,更不能以当年的产投比来作为衡量科技投资回报率的唯一依据。因为科技投入往往具有投入量大、风险性较高、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较长等特点,而科技产出则大多具有后发效应、衍生效应、溢出效应等特征。第三,要关注某些评估指标的内部差异性。如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类,其科技含量依次递减,对产出绩效的贡献程度也有所差异,故在定量评估中的权重赋值也应考虑

到其内部差异性。

3、建立相对完备、权威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数据库

要想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科技绩效评估,必须具有相应完备、详实的权威数据支撑。我国目前没有建立支出效益评价信息采集体系,与各类支出效益相关的数据资料十分匮乏,评价所需的公正合理的标准值很难确定。因此,要借鉴国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经验,逐步建立适合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所需的信息采集体系。一是选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评价工作初始数据源,做好数据信息的分类管理;二是制定各类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分类标准,扩大评价数据信息收集范围,推动社会公众信息指标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三是改进评价数据信息采集方法,重点收集大中型财政支出项目从立项决策、项目实施到生产经营等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确保评价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运转;四是开发评价数据处理软件,促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五是运用评价数据信息研究测算综合评价和行业评价标准值。

4、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信息反馈机制和绩效报告公开制度

具有影响力的绩效评估结果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管理部门具有重大的激励作用和监督作用。我国应建立绩效报告公开制度,通过将评估结果与被评估对象的信息进行反馈,发现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承担单位的项目实施能力和管理水平。

因此,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最终形成的结论,如不涉及保密内容,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公开,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及时地告知公众,加强公众对科技管理工作的了解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作用。

5、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成立综合绩效评估部门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来自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应加强政府各部门科技管理职能的协调,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等各个部门间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与沟通各个部门科技投入的主要领域、支持重点、重大成果以及各个部门科技计划的衔接问题。应对某些分散在各部门内部的统计数据进行整合,设立新的统计指标,为科学评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提供必要的支持。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涉及大量数据和专业知识,必须在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评价制度的前提下,配备专业的绩效评价队伍,给予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这种专门的评估组织应由高素质的政府工作人员和专业的评估人员共同负责。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府机构的运作以及财政资金的划拨和使用情况较为了解,能够为专业评估人员提供公开资料和书面材料难以反映出来的意会知识;而专业评估人员则能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用最低的成本、最高效地完成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 邓向荣、刘乃辉、周密: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的考察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篇7

一、主讲与助教相结合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设计教学进程时,一般都会在大学一年级强化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第三学期开始接触全英的专业课教学时,学生还是觉得难度很大。虽然通过语言强化学习,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专业课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尤其是理工类的课程。由于对关键词陌生,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当他们还在思考某一个词的含义时,外方教师已经完成了整个知识点的讲授。部分学生会就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这个问题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现象来解释,那么学生可以消化吸收。但是如果遇到的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外方教师在解释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更多的专业术语来解释一个名词或者某个问题,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学生越加听不懂。这对这类问题频发的课程,可以采取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模式。由外方教师主讲,当遇到外方教师与学生沟通出现问题时,由中方教师负责讲授。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二、两阶段授课

因为外方教师进行讲授时,每门课程的讲授学时仅有20-40学时。如果是汉语教学勉强能够完成绝大多数课程知识点的讲授。但是引入全英文授课后,教学进度会受影响,仅能就部分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多数知识点草草带过,或者让学生自学。这样做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架构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两阶段授课法。第一阶段,由中方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双语讲授,利用计划学时一半的时间帮助学生架构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第二阶段,由外方讲师进行全英文的集中讲授。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时就会容易很多。外方教师不用再担心学生不理解基础知识,可以适当提高授课的难度,引入更多相关专业更前沿的知识。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地融入课堂教学。如果担心学生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还存在困难,可以继续沿用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方式。

三、讲授与辅导相结合

在教学方式上,国内教师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课堂上更多采用教授的方法,而国外教师更多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时的体验过程,通常会选择presentation、tutorial的形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某一特定题目的陈述,或者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为了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需要在理解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形成小组报告。因为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差别,使得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参与式学习的模式,会遇到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配备中方教师,进行课外辅导,一方面,解答知识点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沟通交流的能力。

以上三种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类型、难易度,分阶段实施。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程,可以选择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难点、重点较多,需要多学科知识铺垫的课程,两阶段授课法比较适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吸收更多较深入的、前沿的学科知识。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授与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较理想。一方面,中方教师可以学习国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教学进程的角度看,在低年级,比较适合两阶段授课法,让学生从中方教师的双语教学向外方教师的全英文教学过渡。随着年级的上升,英语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向主讲与助教相结合过渡,再到讲授与辅导相结合。中方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抛开中方教师这根“拐棍”。中外教师联合授课模式只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过渡方法。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但是长期实施容易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中外教师在配合过程中,由于文化、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产生冲突,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专业、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部分课程由外方教师进行讲授。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堂效果,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采取了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模式。本文提出了主讲与助教相结合、两阶段授课和讲授与辅导相结合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三种模式的适应情况,以期提高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教学质量,推动中外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教师联合授课,两阶段授课

参考文献

[1]高佳琪.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5(27):284.

[2]芦文娟,朱柯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9):15-17.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路径 篇8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也日益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补充”。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真正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对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等提高了我国教学水平,推动我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合作办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办学模式,如根据办学的表现特征分为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三种类型。从办学的具体形式上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单校园与双校园、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模式。另外,还有学者将办学模式划分为独立设置的与非独立设置的,公办的与民办的,學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国内培养与联合培养等类型。实际上,无论什么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都具备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特征,都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尽管合作办学模式多种多样,也都有相通之处。

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费用高昂,学历层次水平低级,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现象出现。更有甚者打着合作办学的名义,以营利为目的,发放虚假广告擅自招收学生,制造并颁发假文凭,不仅坑害了广大教育消费者,也使得中外合作办学的公信度受到极大的损害。

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是一条有效的解决方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1)选择正确的合作对象与合作方式。首先要鉴定外国办学机构的办学资质。通过审核其法人资格证书或注册证明文件以鉴定其是否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同时要审核其是否经过所在国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与认可的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现存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包括独立设置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非独立设置的合作办学机构。至于选择哪一种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另外,在教育合作方面,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常见的合作方式有双校园、双证书、外方证书等。

(2)构建完善的中外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完善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是高质量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有力保证。为此要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要构建一个高效能且能高瞻远瞩的领导层(如董事会),构建一支现代化、高绩效的管理团队(如理事会),进而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可行性高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的设置要注意结合国内外教育办学机构的优势,融入中外双方的办学理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不断适应实际的变化。

(3)构建国际化一流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石。因此,不管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还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应该建立国际化的独立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立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结果,通过双方优秀教师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有益的教学经验,着重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4)加强学生之间的互换交流。合作办学的双方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双校园办学,进行学生交换学习,即让中方学生出国留学同时让外方学生来我国学习,让双方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适应。

中外合作办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已探索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多种方式。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合作办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此,需要不断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才能够实现教育事业的大突破。真正实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综合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卿敏.国际化: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研究[J].2001(11),22(6):72-81

[2]李兰巧.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探讨.世界教育信息[J], 2004(11): 31—32

[3]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Z].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

[4]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运用.江苏高教[J].2012,(1): 47-50

作者简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意向书 篇9

合作意向书

中国XX大学是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X国XX大学是---。双方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扩大院校国际影响力为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同意进行合作办学,将在师生交流、专业合作、学分互认、教学科研等方面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1.双方均可提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具体方案、项目和活动,双方可以基于共同利益在各个领域和部门开展这些方案、项目和活动。

2.如具体方案、项目和活动确定,双方同意正式承诺签署合作协议,并在具体协议中确定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3.该意向书的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双方再确定是否续签意向书。

中国XX大学X国XX大学

签字人:签字人:

职务:职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注意事项 篇10

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感知国际教育理念和融入国际化生态圈的必然趋势。我们不否认确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达到普通高校的统招分数线,而试图以入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曲线”进入大学。

但是,近几年以来,个别办学历史悠久、学生出路好、办学质量高、办学声誉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网络了一批高分学生,其录取分数线甚至高于高考的一本录取分数线,其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据说已经到了托关系、走后门的地步。这是中国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足的反应,也是对于优质中外合作办学资源的需求。因此,选择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可不必担忧学习氛围和自己的校友圈的质量。

错误想法二: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就能出国或者有好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主办方高校都可能为学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是如果仅仅将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当做出国的跳板是不尽科学和理智的。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也不可能保证其毕业生就一定能在就业市场上成为赢家。

如果办学方确实遵循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切实贯彻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而学生又能够适应这样的转变,那么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的确有望被塑造为一个有别于“中式教育”的产品,自然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错误想法三:留学预科也是中外合作办学。

“留学预科”这个办学概念在中国也有近十年的历史了,对于中国自费留学市场的推动作用和促进“理智留学”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是,无论是从教育本身还是中国官方的观点看,“留学预科”都不能称作货真价实的“中外合作办学”,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留学预科”是属于学历教育前的一种“留学预备培训课程”,后者是完全的“学历教育”。

此外,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留学预科”项目是由留学中介机构作为实际的“操盘手”,高校承办“留学预科”项目只是一个幌子或者只投入了极为有限的资源,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披着合法外衣的“院校留学中介”。尽管“留学预科”不失为留学之前的有一定价值的准备,但是选择“留学预科”时不可轻信所谓的“留学直通车”、“留学绿色通道”,学完“留学预科”也不能天然地确保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并获得学位的目标能够达成。

错误想法四:就选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不要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国内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一些不甚有名气的高校反而走在了前面,而“985”、“211”高校反而是后来者。多数名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既有“接轨”的初衷,也有“创收”的冲动,在资源投入上不一定就比其他高校更优质或者更充足,因此,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也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

错误想法五: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就选“热门”专业。

尽管教育部倡导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先考虑国内高校比较薄弱而社会和科研发展又紧缺的专业,但是浏览一下媒体上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广告和经过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办学项目名单,我们发现,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比如商业管理等、金融、电子商务、计算机等还是占有不小的比例。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所谓“热门”往往都是“当下的热门”,难以代表长远的趋势,而且常常与中国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试想,读工商管理难道真的比读农业科技、读食品科学、读健康科学等专业的出路好吗?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那么,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先是考虑经过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否则“学历”不能获得中国官方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此所作的教育投资就会打了水漂。

第二,应当对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提高警惕――即使是教育部批准过的。如果已有招生历史,应当详实地对办学情况进行考察,以防“承诺不兑现”。

考察需要方方面面,包括:是否严格控制了招生质量而“暗降”入学门槛、教材引进的实际情况、师资配备的情况(尤其是外籍师资,而且某些承办项目的院校调动校内师资的能力是有限的)、办学硬件情况、毕业生的出路等等。

最后,入学后不要忘了再到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网之“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查询一下你的名字是否在学校上报的注册名单里,谨防你被“计划外招生”。

上一篇:个人电话号码查询系统下一篇:建筑设备自动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