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022-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指标的探讨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钱赛清 姜 涛 王 健

摘要: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针对目前我国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四个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个包含课件开发评估系统,教学支持评估系统,教务管理评估系统,教学资源管理评估系统,授课人员水平评估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性能评估系统六大部分组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综合评估体系。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体系;探讨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正在被新的,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教育模式所取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网络作为教学的平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集成在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传送教学内容,在网上实施教学、管理教学,并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交流。

目前我国众多高等院校都相继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开设相关的课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由于办学条件,办学方向,办学水平的差异,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③网上教学支持存在较大差距;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务管理存在较大差距;⑤教学资源的管理存在较大差距;⑥授课人员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估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而且对提高办学质量,为评优选拔工作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评估组织和评估办法,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国家在这方面做了探索性的研究,也曾组织相关的人员对多媒体网络课程进行评估,但是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存在着相对“松散”的结构,对其进行评估大都是以单位自行组织,从而导致:主观色彩过浓,丧失公平性与公正性;多头重复的评估过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评估的内容差异很大,往往不够全面,存在着以偏概全的倾向,而且随意性较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一些院校自行设计评估表格,常常出现概念含混不清,其内涵互相涵盖,评价的尺度难以掌握,从而使得评估者的评定缺乏实际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评估体系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具体,在技术上简单易行,使用性强,涵盖面广。

1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体系的目标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应该牢固树立以方便学生学习,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发挥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互利性以及计算机网络及时、快速、准确传递的特性,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的网络上,构建“开放”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估目标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建设有着指导性和方向性的作用,也是多媒体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制定如下目标:

(1)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以完成大纲规定的相应教学任务为前提,内容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培养方案。

(2)教学内容应体现信息的多样化和多维化,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接收和交流,在人—人,人—机,机—人交互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3)把教学信息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的知识,借助交互活动,使学生在其关心的内容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对事物的运动过程,可以通过倒放、慢放、快放、变形、虚拟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制造出各种讨论主题。

(4)为学生营造探索想象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部曾多次强调,要把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重点,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反思、和创造能力。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信息存储、递送的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和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6)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新型的人才,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科研素质,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多媒体网络教学应借助于虚拟技术,使得传统校园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在时间、空间上得以延伸,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能得到网络课程所提供的人文熏陶,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2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体系的分析,我们认为制定合理、客观的评价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应该树立系统工程的观点。任何一个评估指标都应该放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去研究,弄清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因为某一指标特别重要而忽视其他指标的作用。

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有一定的层次。不同的指标按照类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整个指标体系结构有序,便于评估和实际操作。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该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学各方面的主要内容,使得各指标项能够涵盖该教学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

客观性原则这是评估体系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在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事实为依据,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在评估过程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估者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特定的评估的目的和评估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根据科学的评估方案,使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

重视学习的原则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主观图式的过程,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在对多媒体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与教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多媒体网络教学综合评估系统的一般架构

要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必须清楚了解它的一般架构。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教学系统的实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我们设计出的评估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即:课件开发评估系统,教学支持评估系统,教务管理评估系统,教学资源管理评估系统,授课人员水平评估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性能评估系统。

3.1 课件开发评估系统

对课程开发的评估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

(1)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水平

主要考查媒体质量水平,整体设计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媒体质量包括:界面设计的简明性,友好性,布局合理性,

色彩色调的搭配,美观大方,重点突出;音效的质量,图片录像的清晰程度,动画的生动性和准确度。

整体设计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图、文、声、像等媒体类型;利用媒体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水平。

智能化水平包括:检索、学习记录和书签功能;较好的人工智能性和专家系统性;具有多种媒体的学习提示、交叉参考、导航和定位等辅助功能。

(2)开发工具

对网上课程开发工具的评估主要看是否支持基本教学逻辑的设计,能否提供一些设施和工具,方便和加速网上课件的开发;是否提供模板和开发向导,降低开发的门槛;所开发的课件能否在标准的阅读器下阅读,是否能在多个操作系统平台上使用。

3.2 教学支持评估系统

教学支持系统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核心部件,因此对其的评估也是整个评估体系的中心内容。该系统是学生学习网络课程最直接的桥梁,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必要的工具。它将教学资源合理应用于教学实践,把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服务进行了有机的集成,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和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对其评估分为八个部分:

(1)师生交流工具:对聊天室的外观界面,功能的评估;对电子邮件主要是考查邮箱的容量和对不同信件分类管理性能。对可视会议系统考查的内容是:音频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声音图像的清晰度,会议主持人设置的方便性。

(2)辅导答疑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提问功能,教师答疑功能,解答过程,解答准确性,语音提示性(当老师把答案传递给学生时,系统会发出声音进行提示)的评估。

(3)网络题库系统:是对试题查询、添加、修改、删除、评审等的评估。

(4)流媒体课件播放系统。主要是对系统支持格式的种类,启动延时的时间,流式传输的方式(顺序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流媒体的播放方式(单播、组播、点播、广播)的评估。

(5)远程考试系统。主要是对各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的抽取成卷,分值标定,答卷保存,自动判分,成绩查询和分析,以及总评(如评定等级:优、良、中、差;),统计(如学生个体:正确答题数,错误答题数,实际得分;学生整体:总分,平均分,优秀人数,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等)功能的评估。

(6)作业评阅系统:主要是对系统自动评阅和老师评阅两方面的评估。

(7)虚拟实验系统:主要是对虚拟仪器(真实性、可用度)和虚拟实验(实验材料组装、原材料添加、实验条件改变、数据采集、试验结果模拟分析)的评估。

(8)适应性学习系统:主要是对学习诊断、学习内容的动态组织、学习策略、认知单元链接与呈现、相关资料的查阅、交流与讨论、适应性练习的评估。

3.3 教务管理评估系统

教务管理居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起着调配教学资源、管理教学参与人员信息、总结教学数据等重要作用。教务管理系统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也可实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现代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另外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对教务管理的评估有九个部分的内容:

注册认证主要是对登录的合法性,安全性,接受服务条款以及建立角色,相应权限设置的评估。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包括对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的管理以及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学籍、学习信息管理(如入学申请,选课、考试、成绩、毕业等)的评估。

教师档案管理对教师个人基本信息、教师资格审查考核,以及教师任课管理的评估。行政公文管理:针对教务信息发布,各相关部门之间大量公文、报表的流通,以及各类公文的添、删、改、存等功能所做的评价。

信息查询主要是针对相关人员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相应信息查询的,例如:教师对选课信息的查询、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查询、学生对课程设置情况的查询等评估。

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是对将教学中各环节的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由此得出一些结论,通过报表等形式反馈给各相关人员等内容所进行的评估。

学习管理针对个别辅导,疑难解答,以及学习进度的评估。

计费管理主要是对根据学习资源的使用记录制作用户的收费报告,确定教学业务和教学资源的使用计费的评估。

系统配置管理配置管理的目的是管理网络的建立、扩充和开通,评估的内容是提供资源清单管理功能、资源开通功能、教学业务开通功能。

专业管理包括对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制定和调整的评估。

课程管理评估内容是课程的设立,指定课程相关人员的权限和口令,分配建立与课程相关的设施(如邮箱、讨论区等)。

3.4 教学资源管理评估系统

对教学资源管理从六个方面进行考查:

使用资源对浏览(信息呈现方式、信息类型选择)、资源下载、使用跟踪(记录浏览次数,下载次数)内容的评估。

资源检索对单键查询、检索引擎、多媒体检索、导航与预览的评估。

资源的录入与发布对资源批量入库、资源单个入库、远程提交的评定。

资源收集与整理对资源自动搜集(根据管理员的检索要求,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资源自动整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自动文摘、自动提取关键词、自动建立索引)的评估。

资源审楼对资源进行审核、删除、修改的考核。

3.5 教师授课水平评估系统

这一部分包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性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1)教学方法

主要考查教师能否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多种方法;是否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

(2)教学内容

主要从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来评估。

科学性包含理论严谨性、结构合理性、信息准确性;适用性是指基本内容符合学习要求;先进性是看是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内容推陈出新。

(3)艺术性

教学艺术性有导入、收束、设疑与提问,教学语言四个方面。

导入主要考查进入主题的时机选择是否合情合理,根据内容不同导入方式灵活多变、新颖别致,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

收束是否方式简便,方法灵活,语言简炼。对教学内容能否及时地归纳,整理,提示,突出重点,及时回顾,强化记忆,及时训练,促进迁移,及时检测,加强反馈。

设疑与提问是否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疑惑疏漏之处;能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是否遵循因人设问、先易后难、角度新颖、随机应变的原则。

教学语言是否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张驰有致,富有节奏感;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

(4)教学效果

从学生满意度,激发学生兴趣,能力成绩提高来评估。

3.6 计算机网络性能评估系统

计算机网络性能决定着网络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它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平台和依托,也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部分的评估包括三个方面:

(1)网络一般性能。网络一般性能的评估是为了考查网络运行是否正常,提供约定的服务质量是否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网络安全。主要考查多媒体网络的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漏洞的扫描技术以及网络的实时监控与恢复技术。

(3)网络传输性能。主要是对网络带宽,网络传输速率,网络传输效率以及多媒体文件传输质量的评估。

4 结束语

本文所论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估体系设计”主要是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特点,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进行综合评估,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教学理论和参与人员的表现(教师和学生)的评估融为一体,全面、客观的反映出被评估对象的真实面貌。当然,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规律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归纳、总结、提炼和修订。

作者:钱赛清 姜 涛等

第2篇: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摘 要:随着政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了在改革中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绩效评估主要体现在初步建立了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形成了相关的运行管理办法。但在实际绩效评估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体系仍然不健全,评估过程不规范,没有做到科学性、规范性,缺乏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这就需要从理论研究、制度规范、立法等方面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评估;评估体系

政治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要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发挥在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估管理体系帮助政府向社会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一个合理规范化的体系,能够很好监督、检查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行为,对政府工作行为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帮助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一、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政府绩效评估是根据绩效目标,通过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评估指标,对政府职能及管理过程的投入、产出、结果的绩效进行评估的过程[1]。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也在不断的发展,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不断的上升,当前政府评估形式主要是以下3种评估模式:(1)普适型的政府绩效评估[2]。这类模式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把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行为评议、干部实际考核等形式结合。(2)行业政府绩效评估。顾名思义,这种绩效评估就是政府管理部门以行业为主要内容进行评估。(3)专项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评估针对的是某个项目和活动,专项绩效评估更加注重外部活动,强调社会调查和公众满意度。

(一)政府绩效的普适性评估

普适性的绩效评估是目前我国采用最多,最为普遍的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机制的一个环节。其评估形式也多种多样,当前,我国的普适性评估所采取的形式大多体现为: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和建设、行风评议、干部实绩考核等等[3]。政府在采用普适性的评估主要是在部门内部,通过上述的几种形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但是这种一般都是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对上不对下、对内不对外的现象。具体实践案例有烟台政府全市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又于2005年推出了《推行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施方案》等等。

(二)政府绩效的行业评估

行业组织的绩效评估就是把普适性的绩效评估进一步的具体化,把评估对象进行细分成不同行业组织,针对行业制定评估指标。政府会对某一行业或特定的行业组织、重要的单位进行定期评估,自下而上具有单向性。

(三)政府绩效的专项评估

政府对某一专项活动或针对特定的一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就是政府的专项评估。这种评估与普适性评估不同的是,强调外部评估,更注重通过市场调查、社会满意度来评估政府行政管理。但这类的评估活动也存在着光靠社会满意或是顾客识别能否很好或者说是恰当的应用于政府机关,能否代表政府的绩效。

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实际操作取得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绩效评估帮助政府进行角色转型。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绩效评估的重视不断加深,政府角色正在从全面具体的管理者向公共服务提供者不断的转变。虽然鉴于我国特殊政治环境和自身国情,会使得这种转变不能很快的完成,但是伴随着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不断健全,能够加快政府角色转变进程,使得政府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者”的角色的服务作用,建立服务型政府。

2.地区试点取得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绩效评估方法。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对各级不同地区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也要筛选设计出体现不同地方情况的具有实效性的评估指标。市级与省级的评估方案可以不同,省级和中央的评估方案也可以具有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估标准,规范评估方式、方法,通过规范的方法保证规范的体系。

3.政府绩效评估不断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需,志在必得,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着部门重复、工作重叠、资源浪费、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管理办法,从政府内部出发,监控政府投入、产出及效果,进行严格考核,能够帮助政府政府体制改革向更科学、更合理方向发展。

二、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各部门也对绩效评估不断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发展较晚,缺乏经验,在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政府绩效评估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缺乏经验

我国政府部门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目标、范畴、基本理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式方法上都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基础绩效评估理论薄弱,理论研究与发达西方相比时间较短,完全适合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还没有形成。不论是内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还是外部社会公众都对政府绩效评估具体理念上还是很模糊,主动参与很少。然而,绩效管理是要结合个人目标和组织整体目标,运用评估这种方式来实现这种结合。绩效评估是为了组织整体目标,而达成这个目标的一个系统化过程,强调关注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做的不是很好,目标界定不清,情绪不高。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是需要有可以提炼的经验、有借鉴价值的成功案例,这些仍然相对缺乏。

(二)政府绩效评估内容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当前,我国尚未建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在选取评估方法上倾向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上的分析。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形式过于烦琐,在设计上和方法的采用上还没有完全的制度化,缺少客观统一的标准,缺少规范性。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上,大多是表面的、短期的评估行为,难以做到从长远角度进行全面的绩效反馈。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评估动力机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过于重视经济效益,把经济指标看成决定绩效效果的重要依据。

(三)政府绩效评估缺乏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大都是从下到上的评估方式,下级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考核,是单向的考核方式。这样导致了评估过程中缺乏沟通,没有有效的双向、多元的反馈,制约了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内部缺乏一个全国统一性的制度规范。这就体现了当前绩效评估体制不够科学,没有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政府绩效评估还缺少法律上的我支持。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就会导致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使得评估主体不明确、评估指标不准确、评估方式方法不恰当,会对政府绩效评估产生不良影响。要确保政府绩效评估良好的完成,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其在评估的过程中不受干扰。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来确保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定要求,设立专门立法。

三、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深对政府绩效评论理论研究

加强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促进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科学化,组建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从研究人员方面,可以拥有多方面人才进行多元合作,充分做好基础研究,创造成果。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改善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做好记录形成案例,优化评估过程。构建双方互动沟通模式,避免以前单向、封闭的思维模式,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在科学化的理论研究中,需要明确区分政府绩效评估和企业绩效评估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能够清晰的界定政府绩效评估职能。

(二)建立科学、规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充分尊重评估发展规律,确定合理正确的政府绩效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360度绩效评估优势,选择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建立体系,适应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充分考虑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应增加人文方面的考虑,削弱对经济效益的权重,体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能。明确政府绩效评估内容。科学规范化的绩效评估内容,应该是综合的内容,不能单纯的讲究收入和成本,政府绩效评估更加注重政府效率、社会稳定。由此,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要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生态绩效、管理绩效和服务绩效等方面,其中经济绩效的比重应不断的减弱。改善评估方法,选择合理绩效评估工具,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提高政府绩效。充分了解我国当前国情、民情,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体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

(三)加强政府绩效管评估制度保障,加快绩效评估专门立法进程

确立制度保障工作,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制度法律规范,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律化。要在立法的角度上充分确定绩效评估的法定地位和权威,充分引起公众重视,保障政府绩效评估管理有效的进行。政府绩效评估部门要保持独立性拥有自主地位,不受任何其他部门或是个人的干扰,保持在评估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平度,将政府绩效评估纳入正常的法制轨道。在加速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管理立法的进程中,建立专门的政府绩效评估组织。统一政府公共政策,为政府管理机的绩效评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用法律的形式把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原则、方法、程序确定下来,帮助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法制化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综合的过程,政府在进行评估过程中要不断的克服环境、观念上的障碍,从理论研究、制度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设计,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发展的不足与缺点,及时改进,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从真正意义上体现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广昌.关于县级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评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

[2] 石佑启,杨治坤.论政府绩效评估及其法制保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 战旭英.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反思与改进[J].山东社会科学,2010,(2).

[4] 王艳,贺德方,彭洁,董诚.发达国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体制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9).

[5] 范柏乃,余有贤,程宏伟.影响政府绩效评估误差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软科学,2005,(4).

[责任编辑 安 琪]

作者:钱金淼

第3篇:我国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建立

摘 要:风险投资评估体系主要侧重于对投资风险及收益的定性分析,它犹如一台风险及收益的探测仪,有助于投资者认识和识别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收益。纵观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研究现状,至今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文章旨在对国内外风险投资评估指标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大胆的、有益的、创新式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投资 风险 收益 风险投资评估体系

国际上,对风险投资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目前风险投资的研究领域来看,有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关于风险投资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和研究;二是关于投资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是定量分析和研究。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密不可分,特别是近代,它们常常结合在一起的,相辅相成,不断提高着风险投资者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手段。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风险投资的评估体系加以探究。

一、 国内外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这些相关研究包括:

(1)George Doriot and Ralph Flanders(1946年)建立了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他们认为应遵循产品的性质、相关的政策及法律等因素对企业进行评估。

(2)美国联邦银行(1957年)通过调查,认为不仅产品、政策对项目的评估是重要的,可持续的资金因素更是企业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3)美国学者Myers and Marquis(1960年)考察了许多的风险投资公司,总结了当时多数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评估时所关注的风险指标,提出了仅重视财务方面的衡量是不够的,还要将技术、市场等因素融入到评估体系中。

(4)Wells(美,1974年)经过大量实际调研,从管理、收益率、税收、宏观经济、企业发展阶段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众多风险投资者诸多投资风险的认识及重要性排序,按这些风险的权重大小得出了以管理层承诺、产品风险、市场风险、营销技能、财务技能、制造技能、环境因素、其他交易参与者、技术风险、退出风险等评估指标,建立了当时较为完善的风险项目的评估体系。

(5)1984年,美国Santa Clara大学的 Tyzoon T. Tyebjee and Albert U Bruno两位学者在定性阐述评价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以5类主要指标,18个细分指标的项目筛选评估体系。这些基本指标大致分为五个方面:产品的吸引力、产品的差异性、管理的能力、抵御逆境的能力、退出兑现可能性。

(6)MacMillan、Siegel等人(美,1985年)通过信函,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诸多风险投资家征询关于他们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采用何种评估标准。通过调研,他们将这些投资者所共同关注的指标分为六类主要指标,即企业家个人素质、企业家经验、产品特色、市场特征、财政补偿情况、投资人员等,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了27 个具体指标,以此构成了一种严谨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

(7)美国纽约大学企业研究中心(1990年)在对100家专业风险投资公司的评估决策进行了调查分析后,提出用24个指标对所选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并将企业家的禀赋作为首选指标。

(8)美国学者Smitham(1990年)在对风险投资评估标准确定的依据中指出,风险投资者在评估其投资机会时,应关注的第一主要因素是技术、产品及服务等创意的有效性;第二是创业者的才能;第三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及具体实施计划。

(9)美国学者Vanceh and Robcrt D(1994年)对硅谷、波士顿和美国西北地区各选择六位著名风险投资者进行采访、调查,在认真研究分析这些投资者的决策的具体过程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评估体系,主要从产品战略思想(包括成长潜力、经营思想、竞争力、资本需求的合理性)、管理能力(包括个人的正直、经历、控制风险能力、勤奋度、灵活度、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团队结构)和收益(包括投资回收期、收益率、绝对收益率)三方面提出了15个“基本评估标准"。

(10)美国学者Fried and Hisrich(1994年)在研究风险投资的评估标准时通过实证得出了15个评估指标。同时,他强调所有评估标准中管理团队是评估的第一标准,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11)美国学者Robert and Robert Polk(1996年)根据将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相关信息等等因素融入到企业评析指标中,设计了一个具有58个变量的庞杂的指标体系。

(12)美国著名风险投资顾问、《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作者Bob.Zider(1998年)认为,风险投资首先是对最好的行业而不是对优秀的人或创意投资,因此,投资评估的第一标准应是行业类型,其次才是管理因素。

2.国内关于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风险投资理论研究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不少具有并适合我国特色的评估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这些研究成就主要包括:

(1)成思危(1990年)从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将政策因素融进风险企业的评估标准。

(2)我国的台湾学者在本世纪初,根据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台湾岛内的具体情况,从产品、市场、投资保证、政策、竞争性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5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3)我国香港中文大学学者刘常勇等(1996年),对台湾地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作了调查和统计,他根据台湾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发展环境、投资领域、经营状态、投资策略等特点,按照不同的投资阶段,从经营计划书、经营机构、市场营销、产品与技术、财务计划与投资报酬等五个方面,运用22个指标,概括了台湾地区风险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指标体系。

(4)马扬、凡雨(1999年)采用公司状况、公司人员及合作者、产品技术、产品市场、财务状况等5个主要指标及41个细分指标,建立了一套评估体系,用于帮助投资者解决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问题。

(5)汤京华、王玉珍(1999年)在对中外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做了研究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以产品差异度(技术先进性、产品实用性、质量可靠性)、市场吸引力(市场需求、市场份额、竞争力)、管理能力(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员工素质和士气)、经济效益(投资获利分析、回收速度)、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景气度、政策法规影响)等五个方面14个指标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

(6)骆秦丽(2000年)在对以美国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状况进行研究后得出评估风险投资项目应从创业者素质、市场潜力、产品技术、公司管理、财务、国家政策环境等六个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7)陈琦伟、冯文伟等(2001年)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全过程,尤其是评估过程,提出了从管理、融资、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更容易全面掌握所投资企业的当前及潜在价值。

(8)王世波、崔金鉴、王世良(2003)通过对浙江省和其他一些省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访谈及问卷调查,提出了一个基于创业者素质(精深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技术(先进性、成熟度、产业化预期、知识产权)、市场(增长潜力、市场规模、竞争性、进入屏障)和管理(团队结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规章制度)等四个方面共计15个指标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二、我国风险投资指标体系的建立

风险投资是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合理、科学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必须能够充分地揭示及衡量风险与收益两者的本质特征。因此,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它主要是对风险投资项目中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另一方面是风险投资项目的收益评估指标体系,它主要是对风险投资项目中收益的预测和评估。

1.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投资的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与投资项目密切相关,能够给投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及带来损失的各种相关因素或可能性。这些风险因国家、地域、政策、行业、项目特性、产品、市场、创业者特质、投资者的认识等多方面的不同而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风险投资者在评估投资风险时,常常首先根据自身的经验及偏好,按不同的标准对投资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出现不同。通常而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怎么进行划分,都不能保证所划分结果的完全独立性,划分出的结果难免会出现部分内容的重叠。

依据分类的科学性、客观性、独立性、逻辑性等原则,笔者在借鉴中外风险投资者或机构对投资风险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按系统与非系统标准,将风险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非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投资者、创业者或投资项目及企业自身所固有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可能造成的投资损失。这些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自身有意识的选择或投资组合而可能回避或克服的,又称主观风险或可分散性风险。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产品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创业者素质风险、材料风险;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项目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可能引发的各种投资损失。这些风险是投资者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回避和克服的,又称客观风险或不可分散性风险。系统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金融风险、意外风险、退出风险、法制环境风险、体制环境风险等。

2.风险投资项目的收益评估指标体系。风险投资中项目的风险评估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作为与承担风险相对称的风险投资的收益评估也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与风险投资中风险评估相类似的是由于评估者或投资者的特异性,他们对收益指标的选择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投资者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评估指标。但是,纵观国内外风险投资者对投资效益的评估,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本文将风险投资的效益分为3个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3.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指标体系。本文所建立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包括15类风险指标(下分设 55个细分指标)和两类效益评估指标(下分5个细分指标),由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在建立风险投资评估体系时,结合我国国情,并根据笔者的经验,及对国内外实践及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评估指标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因此,这种新型风险投资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客观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对我国的风险投资评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种类全面,不仅具有较广行业领域的应用性,更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及国际性。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加之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我国的一些投资者到其他国家进行风险投资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正在日益增加。该指标体系的国际性特点,使得它能够对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进行风险投资的投资者同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是,风险投资的评估体系并非是一个僵化的指标体系,它不仅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更会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因此,投资者在应用该指标体系时,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地域、项目特性等因素而灵活应用。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风险投资者的分析决策实际起到积极的、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成思危 .管理世界,

1999 (1)

2.宋逢明等 .高科技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中国软科学,1999(1)

3.骆秦丽 .层次分析法在风险投资项目选择中的应用.技术经济, 2000(4)

4.沈良峰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基建优化,2002(4)

5.王世波,崔金鉴,王世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 工业技术经济,2003(6)

6.贺树云 .科技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上海 200062)

(责编:贾伟)

作者:武 广 冯文伟

第4篇:供水企业如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作者:刘斌

摘要: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经理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部门考核体系,个人绩效体系。

绩效考评的概念,从内涵上说与事进行评价,即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人的工作结果,要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从外延上说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

绩效考核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改进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企业员工提升、奖酬的基础。

供水企业由于有区域性供水垄断的优势,在供水企业较多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市场竞争意识,企业没有系统的绩效评估制度。到了年底,人力资源部就让员工回顾一下本年度的工作,每人写一个书面总结,然后由部门主管就绩效总评签个意见(尽管有优良中差劣五等,但几乎所有的主管给的都是“良”),最后交给人力资源部算是完事。至于年终奖的多少,全凭主管所定的考评等级,也就是吃大锅饭。

1、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绩效评估制度现状:

1.1考评标准相当模糊。主管们缺少对过去业绩和行为事例的记录,对员工的绩效评分非常主观,导致员工对评价结果的不认同。

1.2主管没能在评估中就员工的优点和缺点给予明确的反馈信息,没能传达出公司的期望。

1.3绩效评估没有为员工晋升、调动、加薪提供决策依据,而只是作为一个发放年终奖的手段。

2、2005年我公司实行的考核体系

2005年为了加强公司职能管理,规范职工作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控制产销差率、降低供水单耗,安全优质供水,达到依法治厂,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实行了新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将公司的经营指标按照和各部门相关责任的大小进行分类和权重分配,指标分为公共指标和相关指标,实行量化考核。

公共指标:售水量、产销差率、供水水质综合优质率、安全生产。

专项指标:供水量、水厂供水电耗、加压站供水电耗、厂用水耗、出厂水压力合格率、管网压力合格率、出厂水水质综合优质率、管网水水质综合优质率、生产及其工艺管理、日常管理工作、设备管理及设备完好率、工程质量及水表质量、抄表到位及准确率、资金回收率。

以上考核指标均进行月度考核,但对下列考核指标在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年度累计考核:售水量、产销差率、供水量、售水电耗、水厂供水电耗、加压站供水单耗、厂用水耗、资金回收率。

2.1考核原则:实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月度部门(单位)生产经营指标及工作考核相结合。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生产经营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行考核。

2.2考核的组织管理

考核工作由公司办公室牵头,生产技术处、计划财务处、劳动人事安全处、物资供应处、供水用户发展处和供水调度中心按其分管的职责对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2.2.1供水调度中心负责考核的指标:供水量、厂用水耗、出厂水压力、管网压力合格率、生产及其工艺管理、抄表到位及准确率、供水公司所属各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供水用户发展处负责对用户工程质量指标进行考核。

2.2.3生产技术处负责考核的指标:产销差率、水厂供水电耗、加压站供水电耗、供水水质综合优质率、出厂水水质综合优质率、管网水水质综合优质率、滤前水水质抽检合格率、公司项目工程质量及水表质量、设备管理及设备完好率。

2.2.4计划财务处负责考核的指标:售水量、利润、可变费用、资金回收率指标进行考核。

2.2.5劳动人事安全处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

2.2.6物资供应处负责物资储备定额指标考核。

2.2.7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对分管的部门(单位)日常管理工作考核。

2.2.8公司办公室负责汇总审核考核结果,协调处理考核中出现的争议和问题。

2.3 2005年新的绩效考核实行以来,我公司的各项指标和上年相比完成情况如下: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我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后,产销差比上年下降2.8%、售水单耗比上年下降6.4Kwh/Km3,全年节约水耗133万元,节电11.62万元。

3、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的方法

3.1、部门考核体系的设计

3.1.1.部门绩效考核定量指标体系的建立——确定部门关键业绩指标

按照公司的发展要求和参照公司前几年的平均水平,进行关键指标的确定。

3.1.2.部门绩效考核定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定性指标的提取主要通过与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下属分公司的调研和访谈,了解被考核部门与各考核者之间工作流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点和典型工作行为表现,对一些重要的却无法量化的指标如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支撑进行定性考核。

3.1.3.部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来源

一个考核指标一般有三个来源:公司级目标、岗位职责或部门职责、上级和客户的需求与期望。由于第一次实行指标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考核,定性指标所占比例为60%左右。

定量指标为供水量、售水量、产销差、水质指标、能耗指标、厂用水指标、服务指标和设备完好率指标,定性指标主要是部门职责,工程质量指标为否决指标。

3.1.3.1公司级目标

公司级目标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重点形成的,公司级目标确定后,就需要把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业务部门体现为业务指标,职能部门体现为工作计划。我公司2005年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降低产销差,优质供水来开展工作的,制订的公司级目标是:供水量、售水量、产销差和水质指标。

3.1.3.2部门职责

考核标准的第二个来源是部门职责。我们部门的工作分成三种类型:必须做的(must)、应该做的(ought)和适宜做的(need)。而考核指标的设置就是从中找出必须做、应该做的工作,提炼、加工成为可考核的指标。职能部门的日常行政管理,业务支持等工作的目标通常无法直接体现在公司经营的目标里面,它们的绩效指标主要体现在岗位职责中。

3.1.3.3上级、客户的需求与期望

对于一个部门来说,有些工作是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紧急性任务,还有许多工作是为公司内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

3.1.4部门关键考核指标的计算

根据公司各部门对企业贡献程度的评价结果,由总经理办公会确定各部门在企业的权重(部门权重),并据此核定该“部门的月度考核分值”,即 “部门月度考核分值=公司月度考核分值×部门权重”。

3.1.5部门关键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考核指标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流程化。

能够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当然好,但对于职能部门来讲是不现实的。利用职能部门常规性工作较多的特点,可以将常规性工作细化、流程化,转化成行为性的指标体系,就可以衡量职能部门或岗位的业绩。

3.1.6部门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

产销差、

4、员工个人绩效考核改进设想

4.1如何确定企业员工个人的考核指标

4.1.1岗位分析: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编写职务说明书。

4.1.2工作流程分析: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4.1.3确定指标:根据调查、分析确定的要素,可以运用多种灵活方法进行要素调查,最后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1.4修订:为了使确定好的指标更趋合理,根据考核及考核结果应用之后的效果等情况进行修订,使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理想和完善。

4.2.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的指标及权重设计

4.3.员工绩效指标权重的计算

公司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内各岗位对部门贡献程度的评价结果确定各岗位在本部

门的权重(岗位权重),并据此核定各“岗位的月度绩效分值”,即“岗位月度绩效分值=部门月度绩效分值×岗位权重”。

供水企业由于是微利行业,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提升管理水平,只有这样,在改革的浪潮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第5篇:房地产行业纳税评估指标的建立

随着纳税评估在企业增值税中的运用部分地区企业增值税征管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其他税种的纳税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研究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征管水平。本文选取反映偷选税特征的指标构建针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在对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的探索与完善中我国各地国家税务局实现了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过程的监控。但是作为我国主体税种之一的企业所得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偷漏税现象仍十分严重房地产业成了各地税务机关的重点监控对象。目前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多数建立在评估人员经验判断和少量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尚未形成完整的指标评估体系。因此利用具体指标分析有效防止房地产企业因偷逃所得税或错误申报所得额而造成的税收流失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一、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整体构思房地产开发以项目为单位企业所得税申报通常与其开发项目直接挂钩。因此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本着‘评估企业层面着眼开发项目”的原则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整体构思如下。首先立足于房地产企业若干个开发项目对企业税负合理性进行总体评估。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行业平均水平受土地价格和开发成本影响较大因此考虑采取企业理论税负率与实际税负率的比较进行初步评估。将企业理论税负率与实际申报税负率进行比较初步判定企业是否正常纳税企业实际税负率低于理论税负率一定范围以上视为不合理纳入纳税评估重点对象。其次对纳税异常企业就收入、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要素分别进行评估进一步鉴别企业所得税申报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要素。再次对多项目开发企业针对其在收入、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出现问题的要素运用评估指标深入各项目进行评估单项目开发企业直接运用指标进行评估掌握房地产企业异常纳税的根源。图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整体构思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应力求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纳税情况设计的指标既能考核现状也能考察历史记录还能反映发展趋势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对纳税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针对性原则。纳税评估指标的选择必须针对房地产企业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不同手法而设计相应指标能够全面、深入地反映纳税评估的各个重要方面形成完整、有机的指标体系。

可行性原则。纳税评估各指标应易于使用便于操作如基础数据易于获取、计算方法简’单易行等。 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既要遵循统一的口径和核算方法来进行又具有企业之间横向的可比性和企业纵向时间上的可比性

三、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设计影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主要指标是财务类、生产经营类及税收类等数据。通过分析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具体活动过程结合相关财务指标和税务指标可将纳税评估体系分为三个层级设计相应的评估指标。第一层级企业总体评估。以房地产企业作为评估对象将计算得到的企业理论税负率与企业实际税负率比较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异常纳税的情况总体评估税负的合理性初步鉴别是否将该企业作为纳税评估重点对象。在此层级的错误判断将直接导致整个指标体系形同虚设也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个步骤。

第一层级涉及两个指标。企业理论税负率。企业理论税负率是税务、机关按照企业申报的材料和第三方信息等推算得到的房地产企业理论税负率水平。房地产企业总利润不仅包括实际的销售利润还包括以预售方式销售的预计利润。房地产企业理论税负率理论销售利润预售收入预计利润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期间费用×税率÷【理论销售收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一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其中理论销售利润为各开发项目当期结转的毛利总和理论销售收入以房管部门与规划部门取得的销售均价和可售面积计算理论销售成本由土地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前期工程建设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和开发间接费用组成后五项费用由行业单位面积费用与可售面积相乘计算得到。其余数据来源于企业纳税申报表。企业实际税负率。企业实际税负率中各项数据直接来源于企业纳税申报表。若企业实际税负率低于理论税负率预警范围以上视为不合理纳入纳税评估重点对象转入第二层级评估。

第二层级企业各要素评估。根据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以第一层级评估中发现的纳税异常的房地产企业作为评估对象分别评估影响所得额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主要因素构成的合理性进一步鉴别纳税申报的准确性重点掌握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缴纳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层级中首先对企业理论毛利率与实际毛利率进行比较判断收入与成本是否异常。若正常申报则主要对期间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类指标进行评估减少评估工作量。针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二层级指标设计主要运用税种之间的勾籍关系、会计科目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相应财务指标对影响所得额的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层层剖析房地产企业异常纳税的症结所在。通过第二层级指标分析可以判断异常纳税企业可能存在的异常申报要素继而针对异常要素转入第三层级评估。第三层级项目评估。对在第

一、二层级评估中发现纳税异常的房地产企业及税收构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以单个开发项目为评估对象运用相应指标评估测算深入发现所得税申报与缴纳中问题的根源。由于财务上房地产企业对期间费用的归集在企业层面体现对单个项目期间费用的评估难以实现因此第三层级评估涉及收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类指标。项目成本类指标的设计是个难点本文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房地产样本企业的工程预算、结算书信息进行整理分别计算各项单位面积成本在足够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由各地税务部门确定计算房地产企业各项单位面积成本的行业平均水平进而与评估项目实际数值进行比较。在第三层级评估中由于项目评估指标所涉及的部分数据在企业申报表及会计报表上没有体现因此税务部门需要向评估企业提出要求在汇算清缴申报时作为附送资料报送。本文设计的三级指标体系理论上能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乃至单个项目的纳税情况发现和掌握房地产企业偷逃所得税的手段及证据进一步为税务稽查工作提供并明确方向。各评估指标的合 万方数据表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层级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含义企企业理论税负率与企业理论税负率理论销售利润预售收入预计利润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期间费用业总实际税负率比较×税率【理论销售收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一预收账款期初余额】体企业实际税负率企业申报缴纳所得税额【销售收入倾收账款期末余额一预收账款期评估初余额】毛利率企业理论毛利率理论销售收入一理论销售成本理论销售收入企业实际毛利率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懒营业税测算收入实际缴纳营业税溟算当期预售收人当期预售面积×预售均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一销售收入企其他应付款变动率期末其他应付款一期初其他应付款期初其他应付款砦销售成本类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艄售收入黍销售成本与发出存货比率销售成本期初存货一期末存货本期存货增加藉期间费用类期间费用占开发成本比率期间费用开发成本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销售收入销售财务费用率销售费用销售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类营业税申报率申报缴纳营业税【销售收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一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定金】×土地增值税申报率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销售收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一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定金】预征率蝴??营业税测算收入‘实际缴纳营业税测算当期预售收入当期预售面积预售均价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一销售收入目其他应付款变动率期末其他应付款一期初其他应付款期初其他应付款霜成本类各项单位面积建造成本各项建造成本÷可售面积各项建造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前期工程建设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开发间接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类营业税申报率申报缴纳营业税销售收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定鲴×土地增值税申报率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峭售收入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一预收账教期初余额定金】预征率理性判断主要以与预警值的比较确定若在预警范围内指标判断合理反之则判断异常。由于该指标体系涉及面广挖掘面深某些评估数据需要企业另外报送因此税务部门可以考虑当地税务管理水平、评估人员数量以及房地产企业规范程度等实际隋况灵活选择纳税评估的层级、指标及评估步骤。

四、实际应用与结论为验证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在税务机关协助下

本研究对杭州市部分房地产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相关行业平均水平及预警区间范围并运用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对杭州两家房地产企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纳税评估指标测算和确定的预警值分别对这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企业总体评估、企业各要素评估和项目层面评估后发现企业在收入、期间费用及项目成本上存在涉税问题。经过对企业的约谈企业对我们所做出的评估结论基本认同。本文在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上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分层级评估的思路将企业理论税负率与实际税负率比较进行初步评估一定程度减少了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成本差异性大造成的税负率行业平均水平可比性不强的问题并对纳税异常企业各要素和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层层剖析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缴纳中存在的问题

第6篇:公共卫生项目建立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探讨

【摘要】对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设计与措施,有助于用好项目资金和促进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取得高效益。

如何在现行体制下构建质量和效益均衡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是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更加重视,国家每年对公共卫生事业项目资金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例如就中央财政公共卫生项目这一项资金来说,在2006年国家投入资金达222亿元,其后逐年增加,到了2010年,国家投入的资金急剧增长到1221亿元,在这短短的

四、五年时间里,仅就中央公共卫生这一项资金来说就增长了将近六倍【1】。在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应该推出与之相应的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评估体系,促使公共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然而现行的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简易的管理模式(如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效率仅仅只能通过项目承担单位的承担工作总结来反馈),这样导致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评估。当然没有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效率的评估就没有办法设计出良好的奖励、激励方案和机制,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的局面,如参与项目的人员没有积极性甚至不愿意接受项目,即使接受了项目也消极敷衍对待,问题的关键就是项目管理的设计上就先天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针对这种状况,现在迫切需要建立客观公正、科学评价、操作简便、激励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2.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设计与做法

针对公共卫生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设计一套能切实体现与项目承办单位接受项目多少、及时完成项目进度和质量等指标挂钩的利益驱动机制,并实行项目工资制和基础工资制,使得员工的工资收入构成表现为:项目收入加基础收入的分布,让基层单位员工按照绩效的测量标准和奖励标准去做,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将所进行的项目工作量化为应得到的资金利益,让基层项目单位的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绩效考核结果与价值分配是紧密相连的。为此,拟就四川省地方病防治项目碘盐监测为例,探讨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做法。

2.1 设计与实施

将现行项目下达的每一个项目的总体资金进行量化,以百分数为单位,以100除以总量资金既得到每一个分值所代表的资金量,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按照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打分,即可得到项目完成所得资金量。根据2012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地方病防治项目四川省碘盐监测技术方案【2】,要求可以将要完成的项目分解为:监测计划完成时限模块(这包括监测的现场抽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数据汇总等详细计划)、培训模块(这包括监测技术培训、监测方案培训、监测信息管理培训)、监测模块、(这包括监测方法、监测区域、监测指标等等)数据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这包括项目文件、实施方案、培训材料、进展报告、中期督导报告、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及原始数据库、图片和文字资料)等等在每一个大的模块里又可以再细分为若干小的考核项,对每一个考核项进行附值,即可得到总体分数和各个小项目分值以及所代表的资金量。在项目验收时根据各个模块的打分情况得到项目应该所得资金,使得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从而根本实现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项目投入的加大,员工承接的项目越多、工作质量完成得越好其项目工资收入就越多,形成国家投入加大,项目完成质量越高,员工收入也随之增长的良性循环局面。 2.2 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时应注意的事项

2.2.1 现场检测工作的难易程度

在项目资金的拨付时应充分考虑那些地广人稀道路交通不便的情况,同一项目在不同的地区完成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项目一样,项目资金一样的情况下如果要用同一个评估考核体系来进行考核是不公平的,在未实行项目资金拨付与完成项目难易程度差别化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其难易程度。

2.2.2 考虑申述机制

任何考核评估体系指标的设计都有可能出现考核执行中的不足,或者由于考核当事人的原因导致考核不公正,为了客观、公正的实施项目绩效考核,应该在考核评估体系中设计申述机制,并充分考虑由于人为的差错或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更加发挥绩效考核对项目质量和效率促进作用。

3.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对项目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

没有良好的工作质量,完成的项目工作将达不到预期目标。所以,在设计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指标时,应该加大对工作质量考核的力度,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性检测指标上,其所应赋予的分值要大一些,例如现场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对项目的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工作质量加大考核力度和赋予更多的考核分值是将激励与约束指标紧密结合的一种良好形式,让基层员工知道工作质量的好坏对自己的收入有极大的影响。这对项目工作质量有促进作用。

第7篇:培训体系的建立

1. 目的

1.1.建立教育培训体系,规范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保障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2.通过实施各类培训使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满足公司实现经济目标。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培训原则

3.1. 培训应基于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利益,有益于员工在本岗位和个人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3.2.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及生产质量、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3. 员工参加公司外部培训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3.3.1. 公司储备人才的需要

3.3.2. 战略发展目标的需要

3.3.3. 工作需要而公司内部又不具备培训条件的

4. 培训时间要求

4.1. 营销部、资源部、储运部员工:40小时/年

4.2. 其他部门员工: 30小时/年

4.3. 培训参与度及培训成绩将列入考评。

5. 职责(略)

6.培训类别与时间

6.1. 新员工培训

6.2. 特殊岗位培训

6.3. 转岗培训

6.4. 专业培训

6.5. 综合技能培训

培训制度和体系

1、 推行积极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2、 珍惜和爱护员工的进取精神;

3、 肯定和赞扬积极努力和良好业绩的每一位员工。

4、 表彰对公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

第8篇: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作为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指标集合,在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化比较全面地反映顾客的满意状况。

(2)可操作性原则———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最终体现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最终再到定性认识

的过程,因此,要求指标体系能准确地量化、分析和处理。

(3)可比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能体现它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不同时期的指标必须可比。

顾客期望指标体系

顾客满意度实际上是由两个基本指标即顾客期望与感知价值构成,而每一个指标下是由一系列的分指标构成。

顾客期望指标体系

顾客通过对竞争对手营销组合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消费经历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最终通过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来综合体现顾客期望的目标与意图。而且每一方面都由一系列分指标构成(图2)。

顾客满意度指数计算程序

顾客感知指标体系

指顾客在完成购买行为过程中和购买行为后对企业所提供产品的综合反映,它 包括企业所提供产品能否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程度和营销组合策略的实际效果, 它是顾客期望指标体系的实际反映。

顾客满意度指数的计算

顾客满意度指数的计算程序

顾客满意度指数的计算程序如图3 所示。

顾客满意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顾客满意度指数最终是由一系列指标构成,而对于每一个分指标的定量分析,一 般最简化的方法是由企业设计利克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即分别设计很满意、满意、 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五层,先后分别赋予

1、

2、

3、

4、5 这5个分值,分发给一定数 量的目标顾客,发后针对每一个分指标要求顾客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期望价值和感 知价值比较后的满意程度,再根据综合得分,判断企业产品总的顾客满意程度,指标 值越大说明顾客越满意;指标值越小说明顾客期望和实际感知差距越大,说明顾客越不满意。

第9篇:人事体系建立的步骤

地产元年人力资源体系建立步骤

一个公司要壮大、要正规,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纸文件,或是一本书就可以把公司的容入到这个体系中,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一、建立起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系统。人力资源规划是对公司人力需求与供给做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是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为实现公司经营战略目标预先准备所需人才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作为保障,并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它包括:①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弄清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②分析现有人才开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③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员需求量;④制定匹配政策,确保需求与供给的一致;⑤确定具体行动计划或对策措施;⑥搞好反馈调整。

二、建立人员招聘录用系统。人员招聘录用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通过工作分析(工作内容、职责、经验、教育程度和技能等),确定公司用人的数量、类别、工作条件、任职资格、拟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和用人程序,在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下把优秀、合适的人才招纳进来,并使适用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是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基本策略,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招。做好人员招聘工作是不容易的,涉及企业招聘政策的制度,招聘渠道的选择、求职申请表的设计以及招聘程序的规范。招聘录用系统包括:①人才甄选技术设计(情景模拟、心理性格、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测试);

②工作分析、职务设计和工作规范;③招聘录用程序;④人才测评程序。

三、建立开放式的绩效考评系统。员工薪酬确定、晋升与降级、奖励惩处、资格的认定、能力的确认等都需要对员工有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制定一套符合松本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并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进实施。绩效考评是对其业绩、品德、才能、素质、潜力、长处、个性、抱负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与测评,从而得出被考评者对某一既定职位的胜任能力如何以及是否需要培训的结论。绩效考评分为管理人员、设计策划人员、事务人员、业务人员等几类人员的评价标准和考评程序。绩效考评的目的:一是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这种能力,以达到改进员工工作目的和促进员工的发展;二是可以作为工资、奖金、职务晋升、调动和辞退的重要依据;三是有利于改进地产元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定期的绩效考评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今后改进提高。

四、建立全员培训开发系统。实践证明:全员教育训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力保障。全员教育训练系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终身教育制度,创建学习型组织;②由单纯的业务培训发展为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三个方面为核心的全员教育培训体系;③建立由外部训练师资、内部专业培训机构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队伍;④形成以在

职培训、半脱产培训为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网络。企业教育培训方向是多样化,一般分为决策层、管理层、专业层,形成一个具有元年特色、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网络体系,以适应和服务市场竞争的需要。全员教育训练系统应包括培训效果评价、跟踪反馈和修正提高。

五、建立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福利系统。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工资、奖励制度和福利待遇保障体系,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而又紧迫的工作。因为公平、合理和规范的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广大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地产元年再创辉煌出谋划策或贡献才智的动力源泉。它包括:工资管理制度(工资额管理、工资形态管理和工资体系管理三大部分组成);医疗保险制度;年休假、职工持股、年底分红等其它福利保障系统,真正建立起全新的“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工薪留人”机制。

人事部:王伟志2008年1月11日

上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下一篇: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