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划分指标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块划分指标(精选3篇)

地块划分指标 篇1

R(居住用

地)R1 R2 R3 A公共管

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1 A2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居住用地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一类居住用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地 用地 R1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

游园等用地 R12

服务设施用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地 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

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

二类居住用设施较齐全、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地 住宅为主用地 R2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

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R22

服务设施用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地 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

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

三类居住用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地 的简陋住区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

时住宅等用地 R3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及小

游园等用地 R32

服务设施用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地 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

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

公共管理与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公共服务用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地 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办公机地

构及其相关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用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 地

A21

图书展览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施用地 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

施用地 A22

文化活动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青少年宫、施用地 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用地 A3

A31 A32 A33 A34 A35 A4

A41 A42 A5

A51 A52 A53 A59 A6

A7

教育科研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地

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

高等院校用大学、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电视地 大学、党校、干部学校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军事院校用地 中等专业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用校用地 地,不包括附属于普通中学内的职业高中

用地 中小学用地 中学、小学用地

特殊教育用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 地

科研用地 科研事业单位用地

体育用地 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

学校等机构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 体育场馆用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地 泳场馆、各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

用地 体育训练用为各类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 地

医疗卫生用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地 施等用地 医院用地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等用地 卫生防疫用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地 物检疫站等用地 特殊医疗用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精神病等专地 科医院用地 其他医疗卫急救中心、血库等用地 生用地

社会福利设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施用地 附属设施用地,包括福利院、养老院、孤

儿院等用地 文物古迹用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地 古窟寺、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

等用地。不包括已作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 A8

A9

B商业服

务业设施用地 B1

B11 B12 B13 B14 B2

B21 B22 B29 B3

B31 B32 B4

B41 B49

外事用地 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国际机构及其生

活设施等用地

宗教设施用宗教活动场所用地

商业服务业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设施用地 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设施用商业及餐饮、旅馆等服务业用地 地

零售商业用以零售功能为主的商铺、商场、超市、市地 场等用地 批发市场用以批发为主的市场用地 地

餐饮用地 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

旅馆用地 宾馆、旅馆、招待所、服务型公寓、度假

村等用地 商务设施用金融保险、艺术传媒、技术服务等综合性地 办公用地 金融保险用银行、证券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等用地 地

艺术传媒用文艺团体、影视制作、广告传媒等用地 地

其他商务设贸易、设计、咨询等技术服务办公用地 施用地

娱乐康体设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 施用地

娱乐用地 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以

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游乐等设施用地 康体用地 赛马场、高尔夫、溜冰场、跳伞场、摩托

车场、射击场,以及通用航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

公用设施营零售加油、加气、电信、邮政等公用设施业网点用地 营业网点用地

加油加气站零售加油、加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换瓶站用用地 地 其他公用设独立地段的电信、邮政、供水、燃气、供施营业网点电、供热等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B9 M工业用

M1 M2 M3 W物流仓

储用地

W1 W2 W3 S 道路与

交通设施用地

S1 S2 S3 S4

用地

其他服务设业余学校、民营培训机构、私人诊所、殡施用地 葬、宠物医院、汽车维修站等其他服务设

施用地

工业用地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

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辅助道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一类工业用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地 全隐患的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地

全隐患的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地 全隐患的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属地 道路、停车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

用地

一类物流仓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储用地 全隐患的物流仓储用地

二类物流仓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储用地 全隐患的物流仓储用地

三类物流仓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储用地 库用地

道路与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设施用地 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

用地

城市道路用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用地,地 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

城市轨道交独立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以上部分通用地 的线路、站点用地

交通枢纽用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港口地 客运码头、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交通场站用交通服务设施用地,不包括交通指挥中地 心、交通队用地 S41

公共交通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及附属设施,公共施用地 汽(电)车首末站、停车场(库)、保养

场,出租汽车场站设施等用地,以及轮渡、缆车、索道等的地面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用

S42

社会停车场独立地段的公共停车场和停车库用地,不用地 包括其他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和停车

库用地 其它交通设除以上之外的交通设施用地,包括教练场施用地 等用地 公用设施用供应、环境、安全等设施用地 地 S9 U 公用设

施用地

U1

U11 U12 U13 U14 U15 U16 U2

U21 U22 U23 U3

供应设施用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 地

供水用地 城市取水设施、自来水厂、再生水厂、加

压泵站、高位水池等设施用地 供电用地 变电站、开闭所、变配电所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用地、高压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 供燃气用地 分输站、门站、储气站、加气母站、液化

石油气储配站、灌瓶站和地面输气管廊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制气场用地 供热用地 集中供热锅炉房、热力站、换热站和地面

输热管廊等设施用地 邮政设施用邮政中心局、邮政支局、邮件处理中心、地 电信局、移动基站、微波站等设施用地 广播电视设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和监测设施用地,施用地 包括无线电收信区、发信区以及广播电视

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监测站等设施用地 环境设施用雨水、污水、固体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地 的公用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排水设施用雨水泵站、污水泵站、污水处理、污泥处地

理厂等及其附属的构筑物用地,不包括排

水河渠用地

环卫设施用垃圾转运站、公厕、车辆清洗站、环卫车地 辆停放修理厂等用地 环保设施用垃圾处理、危险品处理、医疗垃圾处理等地 设施用地 安全设施用消防、防洪等保卫城市安全的公用设施及地 其附属设施用地 U31 U32 U9 G 绿地与

消防设施用消防站、消防通信及指挥训练中心等设施地

用地

防洪设施用防洪堤、防洪枢纽、排洪沟渠等设施用地 地

其他公用设除以上之外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施工、施用地 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 绿地与广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

广场用地

G1

G2

G3

用地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间用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

地块划分指标 篇2

1 技术线损影响因子

1.1 因子种类

技术线损是电网内部所有电气设备电能损耗的总和, 主要由2部分构成:一是固定损耗, 固定损耗与负荷电流变化无关, 与电压变化有关;二是可变损耗, 可变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有多种因素通过影响电网的电阻、电抗、电压、电流等从而影响电网技术线损。技术线损影响因子 (以下简称为影响因子) 可分成电网结构特征, 设备物理参数属性, 电网运行特征, 用电结构特征, 自然状况等五大类。

电网结构特征从网络角度评估技术线损, 该类影响因子包括变电层次结构、各电压等级电网线路平均长度、电源 (上网电厂、上级电网供电变电站) 分布状况、变电站 (尤其是配变) 布点密度。设备物理参数属性从设备角度评估技术线损, 该类影响因子包括各类导线 (不同类型、不同截面) 条数及长度占比情况、各类变压器 (能耗系列) 台数及容量占比情况、各类计量表计 (尤其是低压用户表计) 台数占比情况、无功设备配置。电网运行特征从系统运行角度评估技术线损, 该类影响因子包括负荷时空分布 (负荷空间分布、平均负荷率、负荷曲线形状系数、最大负荷、最小负荷) 。用电结构特征从用电量结构角度评估技术线损, 该类影响因子包括各电压等级售电量及占比数据, 分类售电量及占比数据。自然状况从电网以外角度侧面评价技术线损, 该类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冬夏季天气及温度情况。

1.2 影响特性

假设其余条件相同, 仅考虑单一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 各类影响因子的线损影响特性:

(1) 变电层次结构越多, 技术线损越高;

(2) 线路平均长度越长, 技术线损越高;

(3) 电源 (上网电厂、上级电网供电变电站) 分布状况与用电负荷分布状况存在偏差越大, 技术线损越高;

(4) 变电站尤其是配变布点密度越低, 技术线损越高;

(5) 细截面 (高电阻率) 导线占比越高, 技术线损越高;

(6) 老旧高损耗变压器占比越高, 技术线损越高;

(7) 机械电能表占比越高, 技术线损越高;

(8) 无功配置比例越低, 技术线损越高;

(9) 负荷空间分布上越不均匀, 技术线损越高, 对于分线线损, 线路中后端负荷占比越高, 技术线损越高;

(10) 负荷时间分布上越不均匀, 技术线损越高;

(11) 低电压等级的售电量的占比越高, 技术线损越高[2];

(12) 大工业, 非、普工业等售电量占比越低, 技术线损越高;

(13) 冬夏季节极端气候频繁, 空调负荷增加就越多[3], 技术线损越高。

1.3 相关性及影响程度

部分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 如变电层次影响因子与各电压等级线损率及供电量相关, 也就与分压售电量影响因子相关, 同理, 变电站布点密度影响因子与线路平均长度影响因子相关, 分压售电量影响因子与分类售电量影响因子相关。各类影响因子对线损影响程度也不同。如用电结构特征对综合线损率的影响程度相对比较大, 而电能表类型因素对线损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1.4 适用范围

若评价对象是市县区域电网, 则上述影响因子都适用, 若用于评价低压台区线损, 则显然不需要考虑变电结构层次等因子的影响, 具体如表1所示。

2 线损同类划分

2.1 影响因子数学模型

根据上述影响特性, 建立影响因子数学模型。

(1) 变电层次:

式 (1) 中:i为电网电压等级;j为待评估电网序号;Pi为i电压等级平均线损率常数;Aij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供电量;Aj为电网j的总供电量。

(2) 线路平均长度:

式 (2) 中:qxli为i电压等级线路权重常数;Lij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线路平均长度;Limax, Limin分别为各待评估电网i电压等级线路平均长度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3) 电源分布:

式 (3) 中:m为电源 (上网电厂、上级电网降压变) 序号;lmj为电网j的电源m至其各所接变电站最远线路的距离;Smj为电网j的电源m的容量;Sj为电网j的参与计算的电源容量之和。

(4) 变电站密度:

式 (4) 中:qmdi为i电压等级变电站布点密度权重常数;Mij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变电站布点密度;Mimax, Mimin分别为各待评估电网的i电压等级变电站布点密度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5) 导线截面积:

式 (5) 中:k为导线类型序号, 1为架空线, 2为电缆;qkd为导线类型权重常数;qjmi为i电压等级线路截面权重常数;Lijka, Lijkb, Lijkc分别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k类型线路中细截面、中间截面、粗截面类型线路长度占该电网该电压等级该类线路长度的比例。

(6) 变压器状况:

式 (6) 中:qbyqi为i电压等级变压器分类权重常数;Tija, Tijb, Tijc分别为电网j的i电压变压器中高耗、普通、节能型号容量占该电网该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的比例。

(7) 低压电能表:

式 (7) 中:D1j, D2j分别为电网j的单相机械表、三相机械表占所有电能表的比例。

(8) 无功配置:

式 (8) 中:qwgi为i电压等级无功设备权重常数;Wij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电容器总容量与该电压等级变压器总容量之比值;K1ij, K2ij分别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电容器投切方式、分组方式修正系数。

(9) 负荷空间分布:

式 (9) 中:qfki为i电压等级负荷空间分布权重常数;Fija, Fijb, Fijc分别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负荷在线路上对应于自线路首端起2/3~1, 1/3~2/3, 0~1/3长度的负荷的占比。

(10) 负荷时间分布:

式 (10) 中:Fj为电网j的年配变平均负载率;Kj为电网j的年负荷曲线形状系数;Cj为电网j的年最大峰谷差率, 即峰谷差与峰荷之比值。

(11) 分压售电量:

式 (11) 中:qfyi为i电压等级售电量权重常数;Bij为电网j的i电压等级售电量;Bj为电网j的总售电量。

(12) 分类售电量:

式 (12) 中:t为售电量分类序号;qt为各分类售电量权重常数;Bij为电网j的t分类售电量。

(13) 自然状况:

式 (13) 中:Th, Tl分别为一年之中最高气温超过35℃, 最低气温低于-10℃的天数。

2.2 技术线损评估计算

对于上述变电层次模型, 令:

式 (14) 中:yBDmax, yBDmin分别为所有待评估电网通过式 (1) 计算得出的最大值、最小值, 则YBDj的值域为[0, 1]。

其余各影响因子参照该方法, 均可将其值域限定在[0, 1]。在实际工作中, 式 (1) 至式 (13) 的数学模型所需基础参数的获取难易程度不一, 因此需根据待评估电网的类型, 以及当前各类基础参数的完备程度, 合理确定参与技术线损评估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权重系数。由此得到技术线损评估公式:

式 (15) 中:Q1, Q2, …, Q13为权重系数, 不参与计算则权值为0。

由式 (15) 得出技术线损评估值, 值域为[0, 1], 计算结果数值越大则表明真实技术线损率越高, 计算结果数值接近的评估电网即为线损同类电网。

3 线损指标评价

以某省级电力公司评价所辖各县级供电公司综合线损率指标为例, 根据上述线损同类划分方法, 得到各县级供电公司技术线损评估结果及排序顺序, 如表2所示。将该排序结果与其线损率实际完成值排序进行比较。

表2数据表明D, E, F其3个单位技术线损评估结果比较接近, 可作为线损同类电网, 3个单位线损实际完成值也应基本相同, 而目前E的线损实绩排序异常, 意味着该单位管理线损所占比重较大, 降损空间也较大。由此可对各单位的线损指标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4 结束语

基于线损同类划分的线损评价方法适合于对县级及以下供电企业开展线损指标评估。随着线损同类划分评估对象缩小, 可分别开展不同供电所 (营业部) 、10k V配电线路、低压台区技术线损现状的评估, 为各级线损指标管理提供评价依据。

摘要:分析了影响电网线损的各类影响因子, 建立了电网技术线损评价模型, 提出了基于同类划分的线损指标评价方法, 电网技术线损的评价值与其真实线损水平正相关, 评价值相近的电网即为线损同类电网。

关键词:线损,影响因子,指标评价,同类划分

参考文献

[1]王涛, 张坚敏, 李小平.计划线损率的计算及其评价[J].电网技术, 2003, 27 (7) :40-42, 55.

[2]孙志明.电网统计线损率波动原因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 2011, 30 (4) :58-60.

地块划分指标 篇3

关键词:聚类分析 Ward法 多维标度法

一、引言

按照传统的江苏经济发展的地域划分方法,一般可以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主要区域,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基础、交通运输、政府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三个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三个地域所在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本文以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按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指标为依据,利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和多维标度法(MDS),对江苏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水平的差异情况作出一个地域划分,以验证江苏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水平是否符合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地域划分:即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域划分。

二、基本分析思路

(一)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

离差平方和法(WARD)属于一种常用的系统聚类的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将多个样品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合并成新的一类,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次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都成为一类为止。[1]

多维标度分析(MDS)则是另外一种聚类分析方法,它是以空间分布的形式表现对象之间相似性或亲疏关系的一种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其主要结果可以用多维标度图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

多维标度法的计算实现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首先确定研究目的,选择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样品和变量,然后计算样品间的距离矩阵并分析样品间的距离矩阵;选择适当的维数,得到距离阵的古典解,将各个样品直观的表现出来并对结果进行解释,最后再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2]通常要通过两步来完成:首先,构造一个f 维坐标空间,并用该空间中的点分别表示各样品, 此时点间的距离未必和原始输入次序相同,通常把这一步称为构造初步图形结构;其次,逐步修改初步图形结构,以得到一个新图形结构,使得在新结构中,各样品的点间距离次序和原始输入次序尽量一致。[3]

(二)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中,离差平方和法(Ward)能够比较清晰直观地用谱系图的形式表示出结果,但难以得到结果之间的差异。而多维标度法(MDS)不仅能够在图中直观地表示出结果,而且能够得出维度上的坐标值,从坐标值能够得出各分析对象之间的距离。但多维标度法选用的维度不宜过多,最多用二维或者三维的空间分布图表示,如果维数过多,将很难在图中表示出来。综合以上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得到最终的分析结论。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指标体系的选择

为了对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于聚类分析统计指标的选择,以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中的市县经济发展指标为标准,收集了十个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4]在作具体分析时,可分别用x1、x2、x3、x4、x5、x6等变量名表示,各项指标如下:

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各地区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数值,因各地区人口基数不一样,人均指标更加能够反映经济竞争力。

X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X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高占GDP比重高,表明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投入更多。

X4——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

X5——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一项反映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X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X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X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系数低表明更加富裕。

X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指按居住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X10——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二)实证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如用手工计算,其计算过程将会十分繁琐。为了便于研究的进行,采用数据分析软件R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

使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进行聚类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聚类过程中类的个数。Bemirmen(1972年)提出了应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适当的分类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根据聚类图来分析的准则[5]。在这里为了验证江苏传统经济地域的划分,即一般意义上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的划分,把类的个数也确定为三个,这样便于验证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所统计出的竞争力水平是否也符合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域划分。在R中根据聚类分析的谱系图显示,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被划归为一类,南通、镇江、扬州和泰州被划归为一类,剩余的城市被划归为另外一类,如图1中左图所示。

在进行多维标度(MDS)分析时,将研究数据转换为距离数据后,生成两种相互联系的结果——对象的空间分布图与对象在各维度上的解为坐标值。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依据空间分布图进行聚类发生困难或可能产生偏差时,就需要运用研究对象在各维度上的坐标值进行聚类分析[6]。本文在维数中选择了二维,因为二维平面图能够比较直观的表示出各地区的位置,在R语言中根据二维坐标值绘制出江苏十三市经济竞争力的二维标度图,结果显示无锡和苏州在图中的坐标值位置很近,并且和其他地区的差异非常大,可以划归为一类;南京和常州的坐标值位置相近,可以划归为一类;镇江和南通的坐标值数据所反映出的经济竞争力处于上升的势头;扬州和泰州的坐标值很近,大致反映了两市的经济竞争力水平相似;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属于最后的一类,它们在图中的坐标值数据相近,如图1中右图所示。

四、分析结论

无论是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还是采用多维标度法,对江苏十三市经济竞争力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大致是相同的,综合考虑离差平方和法和多维标度法得出的结论,根据谱系图和二维标度图得出三类地域划分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按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统计出竞争力水平的系统聚类分析的结论,和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的江苏经济发展的地域划分,即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地域划分大体上是吻合的。由离差平方和法(WARD)和多维标度法(MDS)作出的聚类分析谱系图和多维标度图可以大致了解各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汤银才.R语言与统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斌会.多元统计分析及R语言建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文彤,董伟.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任雪松,于秀林.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6]揭水平.多维标度法的聚类分析:问题与解法[J].统计与决策,2009(11)

上一篇:学会坚强的说说下一篇: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