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精选10篇)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1

目录

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

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与技术

1.(一)问卷

2.(二)风险的计算

3.(三)评估报告 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1.(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2.(二)疾病风险评估

3.(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 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

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与技术

1.(一)问卷

2.(二)风险的计算

3.(三)评估报告 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1.(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2.(二)疾病风险评估

3.(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

展开

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健康风险评估可进行多种分类。如,按应用的领域区分,健康风险评估可分为:1)临床评估,包括体检、门诊、入院、治疗评估等;2)健康过程及结果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估、患病危险性评估、疾病并发症评估及预后评估等;3)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评估,包括膳食、运动等的习惯评估;4)公共卫生监测与人群健康评估,从人群的角度进行环境、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健康评估。

从评估功能的角度,常见的健康风险评估种类及方法如下:

(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即前面所述,通过问卷、危险度计算和评估报告3个基本模块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

(二)疾病风险评估

疾病风险评估的目的区别于一般的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风险评估指的是对特定疾病患病风险的评估(disease specific health assessment)。

其主要目的有:

1.晒查出患有制定疾病的个体,引入需求管理或疾病管理。

2.测量医生和患者良好临床实践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3.测量特定干预措施所达到的健康结果。

4.测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一般健康风险评估的特点对于疾病风险评估一样适用。另外,疾病风险评估还有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评估客观临床(如生化试验)指标对未来特定疾病发生危险性。

2.流行病研究成果是其评估的主要依据和科学基础。

3.评估模型运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和手段。

4.适用于医院或体检中心、健康/人寿保险中的核保与精算。

(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

疾病风险评估作为健康风险评估的一个主要类型,与健康管理措施有着密切的联系。某种程度上说,疾病风险评估起着监看管理分流器的作用,通过疾病风险评估可以人群进行分类,对处于不同类型和等级的个人或人权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实现有效的全人群健康管理。

疾病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同前面特点中所述,疾病风险评估的方法直接源于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对以往流行病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及循证医学是最主要的方法。前者包括生存分析法、寿命表分析法等,后者包括Meta分析、合成分析法(synthesis analysis)等。

疾病风险评估的步骤:

从大的方面来说,疾病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4个步骤:

第一,选择要预测的

基因检测健康管理模式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技术的应用。

基因作为遗传性疾病的物质基础,若出现变异时很难改变,但基因变异并不一定导致 疾病;很多以前认为是基因变异所致的疾病,目前证明是蛋白质的表达异常。疾病是基因与 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基因变异的个体在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下也会得病。基因 多态性检测(SNP 检测)是检查基因的变异,用来评估疾病风险;蛋白组学检查是检查表达 异常的蛋白质;二者结合来确定患病风险,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进而 通过调节外界因素,找到影响蛋白质表达的因素,是饮食、环境还是心理因素,作针对性、预防性措施,以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所以进行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检测在疾病预防上有 重大意义。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健康管理与客户关系服务系统,包括健康档案、风险评估、健 康指导,以及客户预约、咨询、查询、随访、投诉、监管等功能模块,为检后服务支持,使 健康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深入和有效。

同时辅以有针对性的保健品以及健康生活模式的调理,可以对肌体进行全面的调节,人为的做到干预疾病的发生。如体内带有肝硬化疾病易感基因的人群,势必要减少铁质类的 保健品和饮食中的铁离子的摄入,因为铁质会诱发肝硬化疾病的发生; 体内带有红斑狼疮疾 病易感基因人群,不能大量补充蛋白质产品,那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能依据基因检测的结 果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管理,将会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本身的价值,可以有效的在原有业务得到 一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提升业绩并增强客户的忠实度,防止客户流失。

如果我们不了解个体基因差异,长期盲目服用保健品,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保健作用,还会助纣为虐伤害身体。

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健康管理可以逐步的完善多个系统,提升健康管理本身的价值,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健康管理可以逐步的完善多个系统,提升健康管理本身的价值,获 得客户的认可,以此为依托,实现健康管理的业务和利润的提升。得客户的认可,以此为依托,实现健康管理的业务和利润的提升。

健康信息评估系统

健康信息评估的概念是指: 对所收集到的个体、群体健康和疾病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诊治疾病、维护、促进和改善健康、管理 和控制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对人体健康的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身体结构和功能评价

通过对运动系统,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 官、免疫系统的全面检测,做出肌体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评价;对体质、体能测定做出 素质能力的评估。结构和功能异常即诊断为疾病状态,并且能够划分出疾病的危险等级,进 而做临床预防; 比如诊断了高血压,根据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以及损伤程度确定高血压的 危险等级,是高危、中危还是低危,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治疗目标提供依据。对于结构无异常,仅仅是功能异常和素质能力低下,则判定为疾病前状态; 尽早发现这些问题,为疾病的早治、早防和健康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心理评估

(二)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的一部分,所以心理评估是健康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为心理评估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能够反映身心健康在身心疾病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完成一个正确有效的心理评估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以通过心理评估 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第 二,通过心理评估了解和鉴别躯体不健康状况是疾病反映还是心理反映,从而帮助个体认识 自己,避免医源性伤害。第三,已有研究表明,心理生物因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 要作用,所以了解这些因素对于避免象高血压这类由心理生物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的发生发 展都有重要作用。目前心理评估的方式除了成熟的量表外,还有各种先进的心理及压力测试仪器,使心 理评估更加客观准确。

(三)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社会适应能力评 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也就是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 应健康: 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时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 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如果出现持续的不适应,就会产生各种身心反映,影响健 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引起身心失调及衰退。通常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心理适应、性量表》《社会支持问卷》《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能够完成此项评估,对于保持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维持人的社会功能和延缓衰退、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HRA)指通过体检对个人、群体健康状况、患病可能及死亡危险三方 面所进行的量化评估。是通过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 [6] 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 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即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 估。

目前国内很多体检中心已经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但是经常被问及的是 “评估准不准” 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风险评估中的风险” 也有人戏称疾病风险评估为“科学算命” 的确。对于健康风险评估现今还缺乏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目前比较多的是采用国外流行的 风险评估模型和数据算法,但是由于这种数理模型缺乏适合我国人口特征的模型数据使其准 确性受到影响。我们认为,疾病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估计某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如同携 带某种遗传性疾病的易感基因而不一定患病一样,它的意义在于提示发生某种疾病的概率,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通过健康风险的提示,提高人们对患病风险的认识,帮助人们纠 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而不必要求百分之百的精确。、生命质量和生理年龄评估

(五)生命质量和生理年龄评估、关于生命质量的定义众多学者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目前较广泛采用 WHO 提出的定义: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 状态的体验 [11]。这一概念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 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理年龄的评估是通过收集个体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采用一定的运算公式 和算法,得出个体的生理年龄,并与自然年龄作比较,判断其衰老程度,从而更精确地评估 健康状况。

健康管理的延伸和模式

健康管理的延伸和模式 建立完善的检后服务体系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最能体现健康管理价值的一 步,健康管理的效果也要最终落实到检后服务上。要做到完整的检后服务,我们认为应该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快捷的就医绿色通道

(一)快捷的就医绿色通道、针对有需求的客户应当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形成专家特需门诊、特需病房、健康检查,形成了预防保健一条龙的服务模式。经过健康体检需要就医的客人,能够经过绿色通道直接 看病、住院。使医疗保健、健康管理一体化的优势彰显凸现。、提供慢病管理和保健养生服务

(二)提供慢病管理和保健养生服务、将采集到的体检客人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人 群,进行慢性疾病管理;通过建立的网络平台,定期发送短信、网上提示等形式,提醒其定 期测量血压、血糖等;对于那些存在某些疾病隐患的人群,提醒其定期复查;对于那些健康 评估中处于疾病高风险的人群,对其生活方式进行管理,制定个体化的健康计划,并进行干 预跟踪服务。同时我们还对入会的会员提供门诊预约、住院治疗的快捷服务。、社区及团检服务模式

(三)社区及团检服务模式、对于由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团检客人,我们采取的方式是,给其出具所属人员体检的团 检报告,对该团体的整体发病情况、主要疾病与国内平均发病率的比较,历年发病率的趋势 和走向,以及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上门服务,提供综合性的健康指导和提出 个性化的治疗意见。同时充分利用大型医院的专家优势,与团检单位的医务室或社区医院结 合,对处于需要慢病管理的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跟踪方案,使其 单位人员的健康意识和治病防病意识有所提高。

(四)与保险行业相结合的健康管理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在县范围内对200例成年人开展调查, 其中有效问卷共计192份, 有效率为96.0%, 其中社区服务人员38例, 街道退休职工42例, 餐饮行业服务人员102例, 其他职业10例。

1.2 方法

对影响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因素进行抽样, 抽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与文化程度。调查问卷中共计四个部分, 52道题目, 主要包括健康素养知识、基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测评、健康素养能力测评。测试结果完成后, 由专业人员将测试结果输入电脑[3,4]。

1.3 评价体系的建立方式

整个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对象、权重系数、评价指标、评价者、集结模型几个部分, 评价对象即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评级指标则包括相关知识、行为、意向与能力几个维度构成, 单选难度以D>0.3、0.5<P<0.9作为客观标准, 其中D为区分度、P为难度;权重系数使用组合权重法进行确定, 客观赋权为变异系数法, 主观赋权为专家咨询法, 指标权重采用加法合成公式进行确定[5]。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测评指标整合为二分类变量, 1与0分别代表正确与错误, 多选满分为4分, 其中1到2分间为指标得分, 0为重新赋值, 2到4分为指标得分。使用可靠性分析、通径分析与因子分析对效度与信度进行分析, 使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系统, 使用AMOS 6.0与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6,7]。

2 结果

2.1 评价指标筛选情况

在原始工具中共计42项维度, 筛选出其中28项, 其中3项为指标评价知识、8项为评价行为、其余为指标评价。

2.2 评价体系权重系数

考虑到不同维度的特点与重要性, 利用二次加权计算出的各个维度权重数值。详见表1。

2.3 评价体系信度与效度

各个指标赋予权重后, 维度一致性得到显著的改善, 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素养综合评价信度系数达到0.873, 高于0.7。指标赋予权重前后评价体系信度对比, 详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素养综合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经典测试理论的基础上, 从42项指标中筛选出其中的28项, 并确定相应的整合模型与权重系数, 建立好了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维度进行分析, 本研究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国内外健康素养测量知识, 对健康信息的获取、理解、处理等交流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评价体系中包括基本知识、行为意向维度以及国际中流行的阅读、沟通、理解能力测评, 这充分的说明了健康素养具有多维度、多指标的特征, 是个体以及群体提升自己健康的综合性能力[8]。此外从评价维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呼吸道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是综合国际与国内关于健康素养测量内容, 不仅包含国内现阶段公众调查的行为、知识, 也包含健康背景之下的多种内容。这一工具与国外常用成人医学素养快速评估工具、成人功能性健康素养测试工具相比而言, 更加的深入、全面, 同时这一测量工具也不同于传统《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相比而言, 本次问卷更注重人们对于健康信息的认识与应用能力的分析, 因此, 其全面性更加的理想[9,10,11]。

健康素养本身是一个多指标、多维度的概念, 为了全面的分析出公众防止呼吸道传染的综合水平, 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这种评价过程应该涵盖多种指标, 并使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 客观的评价出其优劣等级。本次研究考虑到我国公众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等内容, 参照了国内外相关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价理论, 使用综合评价法来对呼吸道传染性健康素养进行分析, 经过整体的评估证实, 这一评价体系效度与信度理想, 符合维度划分需求。而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素养评价体系为日后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能够为优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12,13,14]。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3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危害识别 风险评价 体系策划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255-01

Abstract:The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in establish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cess middling do not satisfy the conformity,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and from actual operation,investigate its root cause is mainly to the standard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China and no practical.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supervision enterprise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procedure is introduced,and establish procedure,principle,method,hope to establish supervisory enterpris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u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risk assessment;system planning

1 监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图1)

初始状态评审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点,主要进行监理作业活动的划分;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确定不可容许风险并指定控制计划;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规和其他相关方要求。

2 监理作业的危害识别

(1)监理作业活动的划分。作业活动划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危害识别,在划分时应防止遗漏。监理作业活动按照地域特点,可分为内业和外业活动,具体可划分为如下三类:A类活动:行政管理作业活动。B类活动:项目施工、设计、监理文件审查作业活动。例如,施工监理文件审查作业活动可划分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查、监理规划审查等。C类活动:现场监理作业活动。可按照所监项目的专业特点对所监项目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作业活动划分。

(2)監理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监理作业活动所造成的危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工程本身和相关方,包括施工方和建设方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对监理企业自身及监理人员、访问人员造成的危害。

3 监理作业的风险评价

(1)监理作业活动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原则是合理,最终目的是确定不可容许风险,结果是划分出不可容许风险、可容许风险、可忽略风险。风险的评价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对于A、B类作业活动较适合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价,C类活动较适合MES法进行评价。(2)确定不可容许风险。不可容许风险的确定原则,从企业的内外部关系上有两个原则。外部确定原则是: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内部确定原则是:企业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当以此确定企业自身的不可容许风险时,应不低于外部确定原则。不可容许风险的确定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的方法。即:第一,法规把关。第二,事故把关。第三,评价结果把关。凡是违反了上述任何一方,均为不可容许风险。

4 体系策划

(1)制定不可容许风险控制计划。按照是否需要提供安全设施等硬件保障,将不可容许风险的控制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属于必需采用硬件方可控制的,对需要提供硬件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可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方式,制定控制该种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管理方案。第二种属于采用软件就可以控制的,对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容许风险,不需要提供硬件设施,但需要制定新的程序或作业文件来控制的风险,可采用“运行控制”方式。(2)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方针,为监理企业规定关于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前进方向的理念和行动准则。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应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的方针保持一致不能冲突。目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零”事故的追求,另一类是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即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可把二者结合起来。管理方案,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任务书”,形式可采取表格或文字的形式,具体内容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和现场监理机构的职责;完成任务的方法;所需要的资源等。(3)确定体系文件结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一般分为3个层次,即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其中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中某个方面内容的细致陈述,与程序文件没有本质的区别。

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编写原则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在内容上做到体现体系标准的要求,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其他要求。第二点,在文字陈述上既要具体、细致又要简明,既充分又要做到最小化。

(1)管理手册的编写。管理手册的核心内容是描述规范中17个要素的基本要求。对这17个要素的描述一般包括:目的、职责、控制要求、相关文件、相关记录。(2)程序文件的编写。程序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目的、适用范围、定义、职责、工作程序及要求、相关文件、相关记录。(3)作业文件的编写。在编写作业文件时,要针对相应的程序文件,做到要注意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作业文件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6 结语

监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真正建立与运行能够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OHSAS18001.挪威船级社[S].

[2]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S].

[3] ILO/OSH 2001.国际劳工组织[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S].

[5] 宋大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理解与实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4

作者:高继新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由企业自身对影响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和管理方案,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确保职工健康安全。这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而是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管理目标,它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一起,构成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的系统安全思想。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严格控制各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发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

略,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在我国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第一,这是由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所决定的。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全国各类工伤事故总量大,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繁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现在仍有大量地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发现和整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生产经营的意识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差,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农民工更甚。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为改善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建立和实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又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第二,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不足之处。(1)随着生产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往往专注于发展生产,而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环境状况的改善,至少可以说,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状况的改善进展与生产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由此而造成了不文明生产的现象。(2)重治标轻治本。我国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长期停留在“经验型”和“事后型”的基础上,在管理思想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方面缺少创新。这种管理模式,势必造成对待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的局面,无法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3)政府职能部门对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现象,致使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敷衍从事漏洞百出。(4)严重缺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职业健康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愈加迫切。(5)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一些行业规章,但由于企业执行不到位,对上级已经查出的存在问题没有依法做出处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往往最终酿成了恶性事故。(6)职业健康安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不健全,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第三,当前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1)现在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一次事故,可能危及许多人的生命,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危,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特别是国务院相继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规和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与机制,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2)由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企业实力的增强,这为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3)国家的富强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这一点也反映在择业上。人们

已经把安全、健康、卫生、舒适作为择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4)从国家的对外贸易角度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以产品生产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对此,企业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5)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如人机联动,可以降低危险;另一方面,越是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安全健康工作出现问题时,损失越严重。这样,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成份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增大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难度。(7)全球职业健康安全事业的发展态势也促使我国的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这些发达国家认识到,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发展的后劲。(8)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一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从以前的事后查处转向事前预防为主;二是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重点由外部对企业的管理转向企业内部自己管理,即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企业会安全;职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9)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理清了从社会进步的高度监管安全生产,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安全生产的工作思路。

第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

如何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上传 篇5

廉政风险是指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就是根据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制定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动态跟踪风险的发展过程,实施监控和处置。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发电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为构建“多渠道发现问题,全过程防范风险,按程序追责查处”的惩防体系作出的重要部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立足于预防,防范于未然,是惩防体系建设理念思路、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是构建让责权利公开运行、在线监控“立体防护网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管理过程责权对等,管理流程规范有序,实现各级人员的行为安全,实现企业和职工“双满意”的根本保证。

如何将体系构建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落地,而要真正落地,必须以网格化的思路,从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节点入手,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应抓好五个过程,把好五个关口,建立五个机制。

一、排查风险。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把好“准确关”,建立风险排查机制。

查找风险点是整个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基础。本过程的核心就是组织中层及以上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环节、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查找领导班子、部门(分场)和岗位个人的廉政风险点。要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人人接受监督。

(一)查找风险点的重点

一是要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8个方面52条禁止,把厂领导班子和中层及以上干部,作为查找风险的重点。

二是要把具有管理权、审核权、考核权等重要业务岗位和人员,以及组织、人事、财务、物资采购、燃料管理等岗位和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作为查找风险的重点。

三是要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把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活动中进行监管的关键环节作为查找风险的重点。

(二)查找廉政风险点的方法

查找廉政风险点,就是要摆出岗位的“权力”,包括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而所有人都明白,查找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的制约和限制,所以把风险点找准、找透、找全,就要采取多种方法,在多个层面进行。

1.岗位人员自己找,部门同事互相提,部门领导严格审。

2.通过信访举报、财务审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民主测评、干部考察进行收集。

3.成立专家组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情况推定风险点。

4.分管领导结合工作性质和管理经验分别指出风险点。

5.厂领导班子集中审议确定风险点。

6.通报廉政风险排查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三)查找风险点的层面与具体内容

查找风险点的关键在于对照工作领域的职责和工作环节,找准找全领导班子、部门(分场)风险点和岗位风险点、人员风险点。

1.厂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查找风险点的内容。厂领导班子查找廉政风险的内容要围绕“三重一大”事项,查找在决策程序等制度机制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厂领导班子成员查找廉政风险的内容要在围绕“三重一大”事项进行查找的同时,还要查找个人在思想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

2.部门(分场)查找风险点内容。

部门(分场)围绕业务工作,主要查找在业务流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制度机制方面的廉政风险点。查找部门(分场)风险点的基础,是要编制部门主要业务的工作流程图,看是

否每个环节的权力行使都受到监督制约。如果某一环节监督制约缺失或缺位,那就是部门风险点所在。

3.查找个人岗位风险点内容。

个人岗位风险点主要结合岗位职责,查找在个人履行职责、执行制度和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影响方面的风险点。

二、防范措施。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把好“实用关”,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这个过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以“防”为重点,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对确认的岗位廉政风险,锁定履职界限、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纪检监察制度,强化责权利的规范、透明运行。

(一)完善岗位职责,实现权力构架科学化。严格按照上级公司机构设置要求规范机构设置,分解岗位职责,突出岗责体系的管理功能,科学界定、细化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考核方式和责任追究,形成“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考核监督-奖惩兑现”的责任链条。

(二)完善业务流程,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以完善业务流程为主线,对岗位涉及拥有人财物分配处置权和审核把关权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对每个岗位、每个成员在执行中的协作关系作出合理界定,明确各项业务程序、工作标准,从而规范权力运作。

(三)完善廉政制度,实现权力监督制度化。制度建设是整个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跟踪的核心。因此,要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立人事、物资、设备、工程、燃料等关键领域的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配套的监督制度,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有效实用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形成纪检监察工作制度体系,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风险。

三、制约控制。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把好“制约关”,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这个过程以“控”为手段,主要任务是利用述廉、重大事项报告、集体决策、签订责任书、公开承诺等相对固定的控制渠道,建立廉政风险控制机制,打造监督制约防线,形成对腐败风险的有效监控。

(一)述廉。述廉是领导干部落实岗位职责的具体体现。每年进行一次述廉,述廉的主要内容:一是主要工作情况;二是反腐倡廉制度学习情况;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四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三重一大”;五是廉洁自律情况;六是其他需要报告和说明的情况。

(二)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重大事项申

报是落实监管的有效手段。以房产买卖情况;家庭成员婚丧嫁娶情况;投资入股情况;购买、出售汽车情况;个人收入情况;收受礼金上交情况;配偶子女工作变动情况;子女留学情况;直系亲属受查处情况等事项为报告重点,建立干部廉政档案。

(三)集体决策。厂领导班子和部门要分别遵守重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部门重要事项决策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程序,广泛听取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

(四)公开承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重要岗位人员,针对建立的防控措施和制度,签订责任书,作出执行承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四、督查落实。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把好“跟踪关”。建立多渠道发现问题机制。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前期排查、防范、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信息、动态监督等手段,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便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后期处置办法。

(一)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指按照管理权限,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掌握干部职工在各种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收集信息可采取信息报送、民意调查、信访举报三种方式。

1.信息报送。建立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畅通监督渠道,采取监督员定期报告、监督员座谈会、与监督员单独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基层群众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方面的意见,了解掌握相关信息。

2.民意调查。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职代会、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思想道德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

3.信访举报。通过设立网络举报信箱、公布纪检监察举报电话,收集群众意见,监测分析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二)动态监督

动态监督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现状,进行主动监督和有针对性的及时纠错,对存在风险苗头的个人进行提醒,对预防不到位的部门(分场)进行督促整改。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承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二是把握内控重点,对物资采购询比价、公开招标、选拔聘用干部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不积极的,严肃追究责任。

五、评估问责。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把好“查处关”,建立责任追究和问题查处机制。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竞争的范围迅速扩大,竞争的程度空前加剧。人才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高素质的人才流动也越来越快。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显得越来越重要。

绩效考核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改进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企业员工提升、奖酬的基础。正确的绩效考核评价,能激起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同是也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保证。而在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时,要慎重地选取恰当方法,正确把握关键考核指标,对每位员工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绩效考核又是绩效管理的最重要一环,这一点已形成共识。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使全体员工了解什么是绩效管理,消除和澄清全体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员工与其主管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并使员工得到发展。绩效考核不是管理者对员工挥舞的“大棒”,而是通过考核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使员工的职业能力有所改进、提高。尤其要提升担当考核者的主管们的现代经理人意识和素质能力,真正使他们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发挥牵引力。

2.做好职务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必须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确认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加强与各主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制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让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流程与职责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3.管理者要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业绩的提升。绩效目标往往

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出现障碍和挫折;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策略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员工的绩效目标也会作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管理者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沟通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沟通。沟通是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始终,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认真做好员工平时行为的观察和记录。绩效管理的一个很重要原则就是“没有意外”,即在年终考核时,管理者与员工不应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出现意外,管理者与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为了避免管理者与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看法不一致情况的出现,要认真记录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

5.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总结绩效管理中员工的表现,好的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管理者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给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同时,绩效考核也是公司薪酬管理、培训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6.在绩效考评结束之后,管理者需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绩效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全面审视企业绩效管理的政策、方法、手段及其他的细节,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不断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7.让价值评价体系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要在管理中形成管理回路,形成公司成长的正向反馈机制。价值评价作用的有效性,必须要解决好价值分配杠杆作用的发挥。要加强工作本身的激励,要不断创造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并将之赋予有创造、进取的高绩效员工,给他们创造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考核评价要真正成为企业内部成员价值分配的客观、合理依据。

8.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绩效考核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公司应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晋升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

实施结果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对江苏电力的绩效理念调查结果显示,在绩效奖惩管理和激励机制杠杆的运用方面,我们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来,我们在绩效考核和奖惩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特别是2002年省、市公司对公司本部各部室、基层单位分别实行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双文明综合承包责任制,建立了责任考核体系,同时对本部员工和经营管理者进行了360度测评。首先是江苏省电力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40岁以下人员从46人增加到89人,所占比重提高了近一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从48%提高到79%;其次是公司生产技能员工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高级技师从2000年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158人,技师及高级工占技能人员比例从1.5%、8.5%分别提高到3.3%、22.4%;第三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表现为,目前公司已经吸引一级专家8名、二级专家23名、三级专家116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级管理人才后备队伍。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才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工作实绩;同时应能起到改进、保持、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评价也要同员工的生涯规划、企业的培训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仅仅局限于员工的薪资、奖金、升免。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与刻度也应作相应地调整。

新型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建立探讨 篇7

1.1 林权评估法制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林权评估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1996年12月发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 》、财政部、林业局2006年12月25日印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客观上讲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 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规章在加强我国林权评估方面确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 目前当前我国在林权评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章的建设上还需要走一段路程。

1.2 当前实施的评估体系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林权评估体系的真谛是公开、公平、公正、科学, 实话实说, 目前我国从事的林权评估活动中, 评估的技术有些不科学, 和实施的方法不太完善, 而且具体操作中偶尔出现受人为因素干扰等。

1.3 林权评估结果易受价值评定程序简单化的影响。

农村集体产权的森林资源, 在实施转让经营或承包经营, 需要经过招标、拍卖形式所发生的资产评估情况时, 产权主体单位往往采取“简易评估”的方法 (即由村集体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实地评估) 。这样的评估过程缺乏合法的评估程序、科学的评估方法, 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介入、以及评估主体的模糊, 最后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的评估价值相差很大, 这就给集体资产的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作为林权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地方政府, 或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 有时会利用行政手段实施命令林权流转, 简化评估程序, 以至于出现了贱卖或无偿相送森林资源的现象, 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流失, 引起群众的不满。

1.4 社会评估机构与林权流转评估行为相脱节。

在实际操作中, 林权评估是一个综合行为, 这一操作过程涵盖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如会计学和资产评估学, 还涵盖林学专业知识如森林经济学、林业经济学、造林学等, 可以, 这一评估行为需要既懂经济学又熟悉林学的综合性人才。然而, 现实情况却是既懂林业又具有评估资格的专业人才是凤毛麟角。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熟悉本专业的情况, 但对林权评估体系很陌生, 难以参与林权流转的资产评估;而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虽具有评估资格的, 但他们不了解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特点和方法, 对林业专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这样, 这些评估机构也难以参与进去, 即使接收一些林权流转的评估业务, 出具的评估报告不见得十分科学, 各方各面的合法权益不一定都能兼顾。

2 构建新型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时代诱因

2.1 林权交易市场日益繁荣的内在要求。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国森林资源的科学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 基于市场行为的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资产的转让、拍卖等林权交易行为发生的越来越多, 使得林权交易市场日益繁荣。林权交易市场的活跃对林业产权价值评估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 这就需要构建新的林权流转评估体系。

2.2 林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科学的林权评估环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 林业经营形式不再单一, 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一些经营形式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已层出不穷。这些经营形式的出现, 要求在法律上对投资各方的产权和投资价值进行科学界定, 可见, 林业多种经营形式协同发展的局面促使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林权流转价值评估体系, 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

2.3 新型林权流转价值评估体系可以为林权抵押贷款行为扫清障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为了实现森林增值, 一些农户开始对所拥有的林业资源进行扩大化经营, 经营扩大化对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 农户也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这时, 林权抵押贷款应运而生,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户和林业企业的资金来源, 林权评估价值便成为林权抵押贷款的重要依据, 林权抵押贷款的出现迫切要求建立科学健康合理的林权评估价值体系。

3 新型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建立方案

3.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用法治的精神、法律的条文规范林权流转评估行为。具体而言, 在中央层面上, 推动与此评估行为相关的立法进程, 让一切行为都有法可依, 把与此行为相关的各项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政策意见都统一起来, 为不断发展的林权评估行业提供科学化指导意见和法律依据。在地方层面上, 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部门的文件精神, 严格遵守法律条文规定的实施细则, 不能越位, 也不能缺位, 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不能参与具体评估行为, 只能监督评估过程, 把林权流转评估工作交给第三方机构来做, 自身起到监督作用, 保证每一次评估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发现违规行为的应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建立科学的林权评估体系

3.2.1 推行科学的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 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 但由于森林资源资产又不同于其他固定资产,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都会带来资源价值的变化, 因此,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该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 经济学上, 有一个适用于林权拥有者破产、抵押、停业清理的林木资产评估的方法, 叫做“清算价格法”, 指的是在评估时先按现行市价法或其它评估方法进行估算, 再按快速变现的原则, 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确定一个折扣系数, 然后确定被评估林木资产的清算价格, 具体操作上, 这种办法有一个计算公式:Eo=Do·Ew (Eo-林木资产清算价格;Do-折扣系数;Ew-林木资产评估价值) , 运用这个评估公式, 得出的结果是最科学的。

3.2.2 推动林权评估程序走向公开化。

林权流转评估程序不能暗箱操作, 需要公开运作公平运作, 使林权评估程序走向公开化阳光化, 林权流转评估行为应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评估结果也应第一时间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 并设立公示期, 只有这样做才会提升资产评估的业务质量, 制止森林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为发生, 保护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建立公平合理的产权交易市场, 使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3 设立专业林权评估机构

目前, 国内很多地方的中介评估机构几乎不涉及林权评估领域, 以至于林权流转评估程序缺乏第三方机构的介入, 而且, 很多地方也不存在具有林权评估资质的机构, 这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放开政策, 鼓励社会的评估机构介入林权评估领域, 制定林权评估机构的设立条件, 批准设立专业的林权评估机构, 明确各类评估机构的资质等级, 在适当的时间内完全把林权流转评估行为交给专业评估机构。

3.4 加强对林权评估从业人员的管理

评估人员具体参与评估过程,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评估结果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 必须加强对林权评估从业人员的管理, 定期组织这类从业人员进行考试, 以提升他们的林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对每年度对他们所取得的评估资格证书进行年审和考核, 发现不合理不称职的执业人员应及时处理, 清除出评估队伍, 确保林权评估队伍时刻保持高尚、纯洁的职业道德, 建设一支业务过硬、道德高尚的林权评估队伍。

摘要: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优化发展需要林权流转, 新形势下以前实施的流转评估体系制约了林权流转的顺利进行。随着改革的深入,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权流转的现象日益增加, 各个方面都呼吁建立新的规范林权评估体系。新型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建立就需要健全林权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 建立科学的林权评估体系, 加强林权评估管理, 深化林权评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等。

关键词:林权流转评估体系,建立,分析

参考文献

[1]彭东生, 袁红萍, 董新春.江西省林业产权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18) .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8

【关键词】培训评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一、培训评估概述

培训评估就是企业在人员培训时,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过程。培训评估是解决、预防工作中的问题,或为即将到来的新任务做准备,评估的目的在于检查培训是否起到作用了。培训评估的分类。(1)培训评估的层次主要分为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结果层面。反应层面评估是学员对培训讲师的满意度和对培训组织者的满意度。学习层面评估是学员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行为层面评估是培训前后学员的行为变化评估。结果层面评估是培训对个人、组织绩效影响的评估,结果评估是评估培训对个人绩效的影响,衡量培训是否有助公司业绩的提高,组织的效益是否因为培训而经营得更好了。(2)评估的时间:分为培训前评估、培训中评估和培训后评估。培训前评估是在培训前对受训者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考察,作为培训者编排培训计划的根据;培训中评估是指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估;培训后评估是对培训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1)有助于获知培训效果,检查评估项目的优缺点。企业决策层应当了解培训消耗了多少的人力、财力、物资、时间等,培训之后企业又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平衡,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培训目标。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才能解决。(2)有助于完成自我检查,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只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之后,才能吸取培训过程中的失败经验,进而有目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培训系统进行革新改进,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培训操作更加行之有效,培训计划更加贴合实际,培训资源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培训内容与形式更加符合企业自身特色,培训流程更加细节化、人性化、尖端化。(3)有助于比较项目的成本与利润,发现新的培训需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等等作用。

三、如何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完整的培训流程主要包括:培训对象和需求分析;设计选择培训内容;组织培训;培训效果评估及信息反馈,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需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实现环环相扣。

(一)选择好培训评估制度,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是培训评估制度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培训评估必须依据企业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相互协调,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等方面的组织需求相联系,与企业的体系相适应,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有效组织模块。二是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与实际可操作性相结合。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特点,在大的科学标准下,依据具体情况、具体目标加以评估。三是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利用文字和数字的充分结合去获得评估的意义。四是综合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原则,综合评估是对培训计划、组织投入、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的评估,重点评估只是针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二)制定培训评估规划

一是选择培训评估的方法,企业可根据各种培训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或者现场考试等方法,并且可以采用一种或者多种,也可以交叉反复使用。二是选择培训评估的方案,包括培训评估的对象、实施者和地点,要明确在培训不同阶段的评估对象及实施者,落实责任,要保证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是充分的,又要尽量避免对培训本身造成干扰。三是确定培训评估的时间和进度,要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培训评估时间进度表,并根据培训课程的进度来安排培训评估的时间。

(三)设立培训评估实施成本核算制度,纳入企业经营考核

企业可以将培训评估实施成本作为一项经营考核指标,确定到企业的年终考核和年度预算中。培训评估实施成本主要包括培训评估中的物资成本费、相应的企业内部人工费、外部咨询费等费用指标。通过对培训评估实施成本的核算,可以有效地将培训评估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让企业经营者数字化培训评估成本,避免盲目追求高一级别的培训评估,加大企业经营压力。

(四)建立培训项目重要性等级划分系统

企业重点培训项目是企业进行培训评估的重点,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进行高等级评估。诸如中层领导参加一个外部的管理类培训讲座,这样的日常性培训项目通常做到一级反应评估也就够了。而对于一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培训,我们就需要做到三级评估或者四级评估。因此,培训管理者应在培训评估实施前,确定培训项目重要性,为培训评估机制建立配套的培训项目重要性劃分系统,通过明确项目与企业战略、年度发展计划、核心技术等企业发展关键性因素的关联性,确定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明确实施到哪一等级的培训评估。此外,由于企业发展通常变化性比较大,培训项目重要性划分系统也应是动态的,企业除日常的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项目重要性评估外,还应在企业发生重大经营生产变革或变动时,对培训项目重要性进行评估。

(五)构建循环的培训评估流程

只有把培训评估作为一种长期连续的工作,形成一种制度,才能更好地在使培训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培训前针对现状、需求以及预算评估,培训中从内容、方式、组织工作和反应四个方面评估,培训后从学员学习、学员行为、组织成果、培训投资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后,应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最终提交培训评估报告,进而对培训项目提出改进意见,建立培训评估流程体系,循环往复。

(六)培训评估贯穿培训全过程

企业应密切关注培训的质量,特别是从培训目标出发去跟踪其成效,应该对新员工培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评估,通过培训前评估,可以保证培训需求确认的科学性,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培训效果测定的科学性;通过培训中评估,可以保证培训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培训执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整;过程检测和评估有助于科学解释培训的实际效果。通过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及时检验培训的效果,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对学员的学习也起到促进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培训的知识及时吸收和消化。

(七)建立培训评估结果追踪制度

反映评估可以对课程设计和开发进行有效评估,而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建立培训管理的预警线。但是培训评估不是孤立的一项行为,评估是为了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对于培训评估结果来说,重要的不是得到一个结果,而是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不断跟踪,不断促进培训管理体系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来说,建立培训评估结果追踪制度尤其重要。培训效果追踪系统可以采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式,采取电子办公方式,将培训评估结果及时呈报给相关企业领导人,明确改进方式和方法,确定相应的改进责任人,落实改进时限和改进目标,并在时限达到后进行改进情况的调查,最终保障培训管理的持续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詹姆斯D.柯克帕德里克,悉卫华译.如何做好培训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立伟.四级培训评估在企业培训项目中的运用.中国冶金教

育.2006(3)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9

从以上的对私营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困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在私营企业中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变通。

为更好的论述这一问题,这里首先将正常情况下,完整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进行论述.(一)正常情况下,完整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流程

对于新设立企业来说,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只要在企业成立之初设计好相关制度就可以了。这里我们以已经成立且经营一段时间的企业为例,能更全面的说明这一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摸底

1)企业设立资料的审核,通过审核发现问题,便于进一步修改。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论证。通过对现有治理结构进行论证,为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机制打好基础。

3)企业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产品线。通过对企业主要产品及服务的梳理,可以发现企业存在法律风险的各个环节。

4)企业规章制度的梳理。通过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了解现有企业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5)企业管理流程梳理。通过对现有流程梳理,发现存在法律风险发生可能的环节以及目前流程存在问题。

6)企业人力资源体系梳理。通过企业人力资源体系进行梳理,发现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

7)企业知识产权摸底。对企业知识产权有一个充分认识,是下一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

8)其他事项摸底

通过摸底,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现状,对下一步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打好基础。

2、人员面谈

由体系设计团队同企业各阶层主要代表进行面谈,就企业法律风险体系建立中涉及的各个层面以及体系建立可能改变审核流程及权限的主要岗位进行面谈。了解有关岗位目前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主要人员对体系建立的意见。同时通过面谈,宣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减少个环节的抵触情绪。

2、体系模式设计

通过摸底,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进行设计。一般来说,依据摸底情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设立一般有三种模式:

1)独立的法律事务部模式

对于大规模的私营企业,由于其法律风险发生频率高,数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来完成这一工作。同时,由于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负责人需要一定的管理职级,这样才便于工作。

对于这种模式,在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时,一般首先成立企业法律事务部。部门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配置人员,通常部门负责人为企业的总法律顾问,为副总职级。对企业法律事务部人员进行分工,分别完成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各个方面的建立工作。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模式建立后,由法律事务部负责日常工作。

2)行政事业部下设的法律事务部模式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独立的法律事务部会给企业管理流程以及现有的企业部门职权划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混乱。因此,可以在现有行政管理流程上进行细化。在行政事业部下设法律事务部,将现有行政审判、审核流程进行修改、细化,从而形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3)行政事业部设法律风险防范岗

对于更小型的企业来说,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一经建立,日常维护工作量较少,对于这种企业来说,可以外聘律师或组织内部人员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后,设立法律风险防范岗完成日常工作。

3、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设计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外延包含八大方面,那么体系内容完整的也应当包含这八大方面。并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这八大方面设计防范体系及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决策流程。流程应当包含预防、执行以及处置的三大方面。

具体来说,内容设计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防范体系范围的确定

通过摸底、面谈,结合确定的具体模式,对企业具体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框架进行确定。当然,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至少包含前面论述的八大方面。但是,每个企业均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例如对于纯贸易企业,没有自身商标以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销售的商品也极少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核制度。而对于一些特殊行业需要防范特殊法律风险的,就需要增加新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第二步:防范体系运作流程设计

主要指防范体系运作时,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中加入法律风险防范流程审核的设计。如合同签订审核流程,对外投资审核流程,劳动关系变动审核流程,知识产权变动审核流程等等流程的设计。每个流程至少应当包括预防、执行以及处置的三大方面。

第三步:风险防范体系的修改及变动程序的设计。

由于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企业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个成功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系,应当在体系建立之初对体系自身的发展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第四步:面谈及修正

在基本确立了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后,再次面谈十分重要。面谈内容主要是针对新的体系征求各相关岗位意见,并结合这些意见,对不完善及不可行部分进行整改。

第五步:形成完整意见后,交企业决策层通过。

(二)中小型私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设计

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来说,上述防范体系由于体系庞杂,耗资巨大,往往难以实施。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来说,设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通常有以下方式:

1、体系设计及建立依靠外聘律师完成外聘律师通过收取固定的金额,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解决企业资金与人力资源问题。

2、体系设立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防范模块进行取舍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以下三大体系是必须建立的:

1)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合同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也是日常最常发生的法律风险。

2)财务税收风险防范体系

3)人力资源风险防范体系

对于2)、3)来说,任何一个企业都必然存在。

出上述三大体系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特点选择建立其他防范体系。此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对于企业并购风险以及对外投资、股本变化、股权变化、重大项目都需要建立审核制度,通过外聘律师方式进行法律论证,防范法律风险。

(三)家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尤为重要,而其难点在于企业各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前期摸底更加重要,对企业间个主要部门及领导层的关系需要很好的把握。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外聘律师建立是最佳的选择。外聘律师可以避免企业自己设计体系产生的各种权利重新分配带来的嫌疑与疑问。同时外聘律师设计的体系,推行起来认为阻力相对较小。

除外聘律师外,对于家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设立,思想意识的统一也尤为重要。在风险防范体系建立之前以及建立中,采取集中研讨,个别面谈等多种方式,由外聘律师对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优点进行充分说明,统一思想是私营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关键。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篇10

31一、目的和意义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OHSAS18000认证的迅速发

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QMS、EMS、OHSMS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QHSE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文章-http:///]

1、依据中国**HSE管理体系标准(Q/SHS0001.1—2001)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01)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QHSE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QHSE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Q/SHS0001.1-2001《中国**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2006年4月开始至2007年8月结束,其中2006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2006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

初始QHSE管理评审、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QHSE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Q/SHS0001.1-2001、GB/T19001-2000、GB/T28001-2001、GB/T24001-2004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QHSE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QHSE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QHSE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素及保障要素的开展方式。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

第六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实施过程/体系的监控,包括顾客满意、产品/过程质量、遵守相关法规要求情况、环境/安全绩效/表现等,所需监视测量仪器管理。对监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持续改进整个管理体系。体系试运行1-2个月后进行一次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由管理者代表亲自负责组织该项工作,对体系的运行情况作全面检查,判定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收集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守法情况、内审情况等资料准备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以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保存整个监控过程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记录,为监视测量的符合性提供证据。提交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附件:进度表

上一篇:观日食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健康教育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