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加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 要:当代社会日趋复杂,许多大一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试图从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方面探索高校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探讨加强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希望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促进高校大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社会日趋复杂,许多大一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适应他们身心状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探究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维护社会稳定并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其他一切素质实际上就隶属于心理范畴,所形成素质结构的整个部分也都必须借助认识过程,受其他心理活动所限制才能形成和发展。”适时加强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加强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优化高校大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人的思想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掌握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视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并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做好高校大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切实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重视大一学生的心理活动,切实尊重大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大一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大一学生的个性差异,深入挖掘困扰大一学生的病因所在。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探索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往往被忽视。在为数众多的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常由校医负责,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视为医生医治的病症内容;另外的一部分高校则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校大一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课程设置上单纯地传授心理知识,学科化现象严重。而在更长的时间里人们更多的是把大一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全归因于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

(二)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

1.高校的教育理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很多,但传统的工作方式在教育工作中仍占主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高校大一学生的教育中经常忽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只注重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尊重大一学生的倾诉的权利,没有将高校的教育理念用适应时代的教育方式为学生自然接受并消化,往往被学生拒绝,结果适得其反。

2.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僵化。当代的高校大一学生无论是在思想道德理念方面还是在自我价值取向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仍旧沿用旧有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很多发生在高校大一学生身上的认识上的问题因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的偏差无法有效解决。

(三)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中,忽视了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教育理念。我国高校与国外的高校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受教育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盲目照搬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不能适应国内学生的现实需要,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的设置中成为鸡肋。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两课的教学范畴,但高校“两课”的教学却多数呈现出教法单一、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的特点。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过硬的师资力量

“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在2001年对设有咨询机构的74所高校的师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有咨询人员453人,平均每校6.1人。就从业人员构成看,453名咨询员中,有思想政治教育人员251人,占55.4%;医务人员79人,占17.4%;心理专业教师94人,占20.8%;其他专业教师29人,占6.4%。”[2]由调查结果可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只有极少数是心理学或医学的专业人员,多数是由德育工作者兼职。这就不免会出现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欠缺,党团干部缺少时间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问题。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来不及及时解决,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的思考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的定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了解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一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地教育好高校大一学生。

1.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地一致性。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件明确指出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他们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高校大一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要避免单纯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要充分重视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教育大一学生。不能简单把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思想道德问题,如果这样看待,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脱离实际,学生也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逆反的心理。

2.有效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状况的前提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有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的成长。其次,要重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吸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尊重、接纳、倾听等理念的合理因素,科学地引导大一学生学会认知,增进大一学生的共鸣,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运用课堂教学、团体辅导等教育理念对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高校大一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的核心思想,其在教育领域的要求就是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1.切实深化“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的历史使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真正地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就“需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了的形势,研究教育对象发生的变化。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摸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3]。

2.尊重大一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一学生的主题作用。首先,针对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了解大一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当代的高校大一学生具鲜明的特点,他们自主性强、性格鲜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不重视大一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一味地说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必然适得其反。反之,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全面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就能够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形成其独立高尚的品格。其次,要充分尊重高校大一学生的个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一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在工作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须要把握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改革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注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国家教委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可见,只有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科学合理地综合运用,才能形成合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最终达到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2.结合高校大一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设置高校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相应地做出调整和更新。高校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要跳出旧有的老式模式,要真正地从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合理设置。高校应该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就业指导和挫折教育等内容。

(四)加快具有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实践经验较匮乏,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周期长、专业性强,迫切需要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来承担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可以有计划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轮流派出去学习,也可以利用校内已有的教学力量,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人员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且要把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计划中,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下去;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和兼职等方式,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为这支队伍带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高校大一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应该充分重视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切实提升高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大大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力度,切实为高校大一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淑曼.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1.

[2]郑涌,马建青,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11):22-23.

[3]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4-10-22.

作者:孙玉龙

第2篇: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和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并不平衡,即便他们看起来如大人一般,他们的内心也有如孩童般的柔弱,在面对越来越的压力和挑战中初中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绪,极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同时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比较落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旨在实现初中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怎样解决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农村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说教感到抵触,进而出现反抗的情绪;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爱玩,但是且面对着较强的学习压力,在“玩”与“学”的矛盾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最后,农村初中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关爱中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走向健康、快乐的成长道路。

一、掌握学生状态,定期进行心理测试

相较于其他教师而言,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互动交流最多的人,本应该班主任是关注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人选[1]。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最多的内容是学习成绩,都是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并不了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不愿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即便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教师们也无法及时发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能够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心理健康教师在每个月特定的时间以调查问卷和聊天沟通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排查。

首先是聊天沟通,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是否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民主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大胆发言,使其可以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实际问题。其次是调查问卷,在设置问卷内容时教师要仔细斟酌,避免过于尖锐的问题影响学生的作答积极性。在学生完成问卷后教师应当对结果进行精细解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因素,防患于未然。

二、关注每个学生,学会及时主动劝说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求 心理健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2]。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要及时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误区。首先,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对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进而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并吐露心声。其次,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场所不要局限于教室、办公室等,密闭空间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和无措,师生交流将难以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选择操场、花圃旁等让人身心愉悦的地方,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放松身心,与教师的沟通会更加的轻松、惬意,教师也就可以了解最真实的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可以灵活选择沟通方法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顺利解决。例如在学生对某一件事反应比较强烈时,教师可以选择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帮助学生平复激动的情绪。当学生渐渐平静之后教师在引导其说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通过和学生一起梳理事情脉络并为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学生对事情有一个客观且理性的认识,从而打破心理阴霾走向灿烂的阳关下。

三、着眼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

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就农村初中生来说,有一些学生是单亲学生和留守儿童,他們是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便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失望的情感,对于叛逆心理较重的学生,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与关爱,便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吸引父母注意力,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心理健康教师应当与单亲学生的父母和外出务工的家长积极沟通,使他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子女进行沟通,让孩子可以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心理健康教师利用家长座谈会经常培训农村学生的家长,教育青春期子女的方式和方法。引导父母善于观察,当发现孩子有不开心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来,然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解决。初中生是一个直觉敏感的群体,他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喜爱或者不喜爱,当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时,他们能够敏锐的感觉到。所以对于单亲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与其父母建立有效沟通,引导其父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与重视,同时家长和教师的配合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发展之根本,农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方式防患于未然,即便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走出阴霾,通过心理健康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初中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晓燕. 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手段[J]. 情感读本, 2020, 000(011):14.

[2]唐治林.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9):203.

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夏淑霞

作者:夏淑霞

第3篇: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所必需的,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能使学生的个性与智力和谐发展,能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情绪自控;学会沟通;学会缓解压力

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在艰苦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适应社会,努力创新。心理学家发现,凡是心理有障碍的人,他们在人群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有可能被大家孤立。他们时而表现得厌世,时而表现得放荡不羁,他们对活动没有兴趣,经不起打击,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品质。

从家庭角度来看,家庭缺少温暖,对子女管教不当等,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升学压力很大,测验考试多如牛毛,致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休止的紧张焦虑状态。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全面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可是现实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一切为了升学,结果导致学生辍学、厌学。他们经不起挫折和打击,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据心理学家调查,中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约有20%。

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所必需的,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心理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病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维护正常心理状态,纠正不平衡心理状态治疗变态心理。

1.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掌握和了解心理学一些常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能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是乐观开朗有朝气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而一个心理状态不好的人,精力不能集中,常常心神不定,想得多,做得少。

3.能使個性与智力和谐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大脑常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开发智力,更利于个性的发展。

4.能预防心理障碍。人心理障碍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预防和消除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就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早地干预,积极纠正不良心态。

由此可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中医认为:人体是由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心神”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一方面要重视形体的健康,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维护心神的健康。因为形体上的疾病也会导致心理的障碍,反之,心理上的障碍也会导致形体上的疾病,也就是说人只有做到形神合一,才是最健康的。所以,让中学生学习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将心理学基础知识直接引进课堂,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并选择合适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同时,心理教师要根据实践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每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感情、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并运用讲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心理学知识。

一、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能力、兴趣、性格)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关系)。

1.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地自我认识是培养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与评价,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人对自己对自我的描述,描述家人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你在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2.培养客观的自我评价

一个人必须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己的独特性。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过好自己的人生。

3.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人生的始终,整理自己的成长轨迹显得尤为重要。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要记住自我体验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是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二、培养中学生情绪自控的能力,做情绪的主人

树立情绪可调节、自己有能力进行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的意识和信心,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保持愉悦的心情

人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是不会太差的,经常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2.建立情绪管理机制

在面对某种不良情绪时,列出一份管理清单,如运动、深呼吸、娱乐等,来放松自己。

3.学会向别人倾诉

生活中尽量不要压抑自己,要将这些烦恼向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当你把失意说给朋友,你就会去掉一半的失意。当你把快乐说给朋友,你就会得到双重的快乐。

4.学会自我暗示

告诉自己其实自己很优秀,事情总会变好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自我暗示的方法:语言自我暗示,一般人醒来都会无意识地在内心和自己对话,并无意识地将其记录和接受。如果我们给自己的大部分信息是消极的,很可能就会坚持这种错误观点,形成消极自我暗示。这样大脑会对消极情感做出反应并影响内分泌使情绪更差。如果我们经常在内心默念,或者动手抄写一些积极肯定的励志的句子,自我激励的话。如“我充满信心”“我很讨人喜欢”“我一定成功地完成这项任务”等,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动作自我暗示:抑郁的时候,尝试让脸部呈微笑的样子,持续一会儿后自己真的愉快起来。紧张不安等的情况下,深而缓地呼吸几次,能让心跳平稳些。如果自己有些胆怯,那么提高说话的声音就会增加不少信心。环境自我暗示:环境可以是人、事物、声音、光等,身处让人自己放松、愉快的人和物中,热情的红色能提高情绪,舒缓的音乐能减缓烦躁,还可以在镜子里观察自己的神态,不断赞美自己、鼓励自己。对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很好的帮助。

三、学会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每天都要和身边的人打交道,在家里要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在社会里要与邻居、熟人处理好关系。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问题,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心情及心理健康。

1.学会与父母相处

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不和谐,这是客观问题,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缩小两代人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使我们的家庭无比幸福温暖。

(1)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做过格的事情,我们相信天下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父母就不会对我们有反感。

(2)要表现得独立,让父母放心。经常关心父母,与父母常沟通交流,说说学校的事,帮助父母做家务,说说自己的理想。

(3)长大的孩子要成熟稳重。善于与父母沟通,使自己越来越成熟独立,希望学生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2.学会与老师沟通

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自己所学到知识无私地奉献给我们,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成才。上课要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勤学好问,虚心求教。正确对待老师的缺点及不足之处,发现老师的不足之处,要持理解的态度。师生的和谐发展,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学会和同学处好关系

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观念,要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取长补短。调控情绪避免矛盾冲突,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建立友谊。要学会真心关心同学,为他人着想。同学交往应要尊重他人。批评他人时要含蓄委婉,不要使他人难堪。在赞美他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四、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既有内在的原因,又有外在的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父母及老师对升学的期望,学习的压力以及同学间的相互攀比等。另外,中学生心理不成熟,也会形成压力。例如:有的中学生失败后,经不起挫折,在处理事情上感情用事,长期处在巨大心理压力下,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学会向他人倾诉

比如遇到烦心事,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或家人倾诉,通过向他人倾诉,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痛苦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

2.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某件事上失败,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释放,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压力就会得到释放。

3.做事不苛求完美,不追求极致

在一个不完美世界里想追求完美,你的追求永远都不会实现,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所以,人生追求到差不多就好,自己要学会定位,给自己一个目标,而不是所谓的完美。

参考文献:

[1]中國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 洁)

作者:唐延生

第4篇: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健康的心理本身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健康的心理教育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由于以往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任其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本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基本做法简述如下:

一、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大难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分成几个小难题,能更好地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

1、 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

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的正常状态,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根本。

(1)创设良好的环境熏陶人。我们利用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名人名句条幅,伟人画像;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黑板报上开辟“教育园地”“学习园地”,在画廊里展览学生的作品;在校园种植花草树木,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

(2)营造良好的班风教育人。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我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

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同学因为有我而快乐,集体因为有我而光荣”的心理体验。与此同时,我还在班级积极推行“班干部轮流上岗制”让每一位学生尝试自己当主人的快乐,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生观。

(3)利用健康的舆论启示人。我经常利用班会或主题队会,宣传“民主治班”思想,宣传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每学期还要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卫生小天使”贴进“我是小小明星”栏,让同学们行有所依,学有榜样。

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健康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受到健康的陶冶,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意义。

2、 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

我的班级有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因成绩竞争激烈,互相嫉妒,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太娇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师批评而明里顶撞、暗里记恨。学生个体中有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号召力的,有老被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针对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我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如我对学生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过正常的生活。其中,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一个良好的班风,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情绪及健康的社交心理,促进学生合理的生活规范的建立,适应基本的社交,让学生学会过有意义、正常的生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归因于心理问题,所以,我辅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我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和目标,学会应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还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诚信,伴我同行!”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制定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在班级管理中,我深知身教重于言传,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以身作则,

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时时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坚持做到“爱、严、细、勤”,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理解、关心、爱护、帮助、信任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新型关系,营造了“团结、勤奋、友爱、自主”的良好班风。师生的互动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了一股较强的凝聚力。

二、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诸多方面,根据目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前应着重培养的是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信心这些健康的人格品质。

1、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调节情绪,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的行为多受情绪影响,而他们的情绪又常不稳定。因而,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调节情绪,自我约束言行的能力的培养。

我借助《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校规、班规来规范、约束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应该遵循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其次,我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能消除神经紧张,有利于散发多余的精力,驱散愁闷,减轻各种精神压力。我班有一个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便撕掉试卷;与同学发生矛盾,受点委屈,便咬断铅笔;因违反纪律,受批评,便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情绪为何如此偏激呢?究其原因,一是家长要求太多,对他过分关注;一是该生虚荣心重,好胜却不能取胜,缺乏抗挫折心理。对此,我一方面请家长帮助减轻其心理负荷,另一方面抓住时机进行心理疏导。当他情绪偏激时,从不揭短,而是尽量扬长,帮助他看到前景,点燃新的希望;当其情绪平静时,与他分析受挫折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引导他在挫折面前学自我心理调节,自我控制,摆脱困境。经过多次疏导,该生已经逐步培养起抗挫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该生还充分发挥特长,在经受了几次制作失败后,作品“梦想之船”在学校举行的“科技小制作”比赛中获奖。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要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让他们具有“身处逆境不沮丧,面对困难不灰心”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必须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我通过向学生介绍“全国十佳少年”何蓉的事迹以及其他逆境成才的事例,让学生知道人生道路不可能没有困难,事事如意,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走向成功。一个人,如

果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不想投入激烈的竞争,往往将一事无成。我还引导学生从小确立远大的志向,孜孜不倦,努力学习,不被任何困难吓倒,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及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

少年期的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在良好的班集体里,同学们团结互助、关心、热爱、尊重集体,愿意完成集体委派的任务,并努力为集体争光。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制、刚毅、勇敢等意志品质。同时,为了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而严格的纪律又是较好的意志锻炼过程。

榜样的教育作用是无声的力量。少年期的学生崇拜榜样,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人物身上无不透射出象征当前时代精神的意志品质。如毛泽东六十多岁高龄畅游长江;体育健儿们成功背后的流血流汗,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奋发的精神;介绍学校同年级同学叶娓身残志坚的事迹等,鼓励学生从小培养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还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努力克服困难是对意志进行自我锻炼的最好机会,因此,我主动为学生锻炼意志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我适当开展了各种竞赛活动。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强化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开展智力竞赛活动,让学生领会到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它;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既能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又训练了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向上的源泉,成功的基石,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的我时刻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笑迎学习和生活中的风浪,充满自信心地前进。

我与学生培养了融洽的师生感情,我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多给他们关爱和信任,多给他们激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感受成功的喜悦;我对学生提出合理、科学的要求,使学生既“可望”又“可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以疏导代替指责,以谈心代替说教,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用真挚的爱和热切的期待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心理上增长自信心,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再者,我还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通过第二课堂,课外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喜悦,因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

三、 设立心理咨询室

由于心理障碍患者本身就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解脱。我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进行咨询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心理障碍。我让每位学生给老师写“悄悄话”,把他们的喜怒哀乐等等写下来,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发泄的去处,我根据这些“悄悄话”,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调整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恢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还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在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让学生尽情向我倾吐内心的苦闷,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四、充分发挥校、家、社会的作用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广大教师应负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在学校的课程中,我们增设了心理健康课,在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我们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培养和学习心理的指导。如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在知识教学中,我打破了“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杜绝把学生放在“消极客体地位”,多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严格控制好作业量以减轻学生过量的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知识,发展潜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学理和文学媒体,给学生予以帮助启发,使其内心梗阻的地方通畅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我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联系活动,让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讲民主,以理服人,不能专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不顺心就拿学生做“出气筒”,否则,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甚至酿成不应出现的悲剧。我还与家长密切联系,指导家长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旦发现他们的优势,就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使孩子增强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存在的弱点,缺点,帮助他们不断克服缺点,磨砺自己的意志力。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社会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大课堂,我多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磨练,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校、家、社会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力求变抽象、狭窄、枯燥的说教为有理有据、不说空话、不摆架子、不板面孔,力求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以事、砺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整体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第5篇:浅谈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横石水中心小学张尚花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有些人以为身体健康就行,殊不知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早在194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学生。

学生心理出现偏差问题,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前几年某报就刊登过这样的消息:某学校有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解不开思想疙瘩跳楼自杀;某校某学生因偷了父母一百元被父母骂了一顿服农药自尽;沈阳某校学生因母亲管束过严弑杀母亲;某地小学生兄弟两人因偷商场的东西被保安当场抓获,小小年纪的他俩因担心父母责骂,竟双双从自家的阳台跳下而不幸身亡。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是多么惋惜而沉痛的教训!留给人们的是何等沉重的反思,所以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该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见只有教育学生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不致于在学习生活中迷失方向,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学习与娱乐等的关系,减少消极心理冲突对身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加强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心理教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对于人生来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在所难免,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也能使人们“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首先,教育学生对挫折要有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困难。其次,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比如向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等学习,以他们高尚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从小不畏挫折、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热情;再次,鼓励学生多接触新鲜事物,使他们燃起求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是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开拓进取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战胜挫折的必要条件;最后,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例如遇到挫折要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积累经验等。

第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学生自重、自尊、自爱。一是培养学生要有正确的自知。即客观地了解、评价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学会正确对待自

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我;克服自大、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例如:开展《悦纳自我》活动,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自己那些长处是别人没有的?自己那些长处是活动之前没有想到的?然后各自完成“夸夸自己”的填空(至少写五点,可以是品德、性格、能力、学习、身体素质等方面),我喜欢我自己,是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__。再让学生列出对自己不满意的方面,可以是性格上、品德上、外形上、学习上的,也至少写五点;然后综合分析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足?二是培养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即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培养果断沉着,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能力;避免行为的冲动性、惰性和随意改变目标等问题。三是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即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学会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下的情绪波动,克服忧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对性格内向、孤僻、固执、多疑、心胸狭窄、急躁、易冲动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稳定、乐观的情感。例如:针对我班有少数急躁、易怒、易冲动的学生,为培养其稳定乐观的情感,我故意找来去年《家庭》,选读了其中《狗咬狗,人咬人》这样一篇报道,报道披露了某地做生意的原本关系融洽的两家因为在闲聊时一家的小狗被另一家的大狗咬死,继于提出索赔五百元未果,导致双方舌战并大打出手,结果有人眼睛被打瞎,还惊动了市长,两家忙于打官司,无心打理生意,前后损失不下10万元的特殊事例。只见学生听得屏息凝视,若有所思,趁此机会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当事人,你该怎么办?只见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不如当初赔钱了事,由此我教育

学生遇事应心胸开阔,切忌急躁、冲动、斤斤计较、头脑发热,应心平气和商量解决问题。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即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克服消沉、自卑的心理。例如:开展《成为受欢迎的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先让学生讨论成为受欢迎的人应具备哪些品格,有的说对人要有礼貌、有自信心、勤奋学习、团结同学;有的说爱护集体荣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诚实勇敢、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的行为是令人讨厌的?有的同学说随意插话、蛮不讲理、不讲卫生、浪费时间、骄傲自满、消沉、自卑……。由此收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此外,还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千万不能轻生厌世,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爱惜生命会给亲人、家庭带来莫大的伤痛和不幸。

由于人们长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现在心理亚健康的学生逐渐增多,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非常深远,让我们都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今后多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建设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2005年9月修改

第6篇: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黄小惠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湛江,52404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来世界对人才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人才要求能力全面,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在学校形成心理健康绿色通道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那就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学;教育

在现代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场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群体内部都存在着一种心理场,由于心理场的存在,每个成员之间的心理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种过程是一种群体心理互动的过程,但是,这种互动常常是不均衡的,其中,往往有一种力量起着主动、支配的作用。很显然,教师是学校法定的,为学生及家长共同认可的教育者,教师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教师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首先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呢?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育的独创性, 即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即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即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 1.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心理负担过重,同时还受职称、住房、收入、子女升学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的困扰,长期面对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2. 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

3. 个别教师对本职工作不够热爱,对个人价值定位不当,认为委屈了自己,或感到教学没劲,浑浑噩噩,不思进取,长此以往,精神忧虑。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自感心理压力重,身心疲惫不堪,精神不振,这样的结果,教育教学质量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以往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初级层次,属于相对被动的应付性、适应性目标,即防止或克服有关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缓解心理疾患症状,恢复与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对教师工作及日常社会生活的正常适应;第二级层次属于现实化的主动性目标,即增强教师自我心理免疫力,提高自我综合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挑战和工作要求,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第三级层次,属于理想层次的目标,即能塑造教师较为理想的人格,开发教师心理潜能、使教师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出较高的创造力,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个人获得比较美满的幸福生活。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交织在一起,当然教师比较关心和较常面对的问题多与第

一、二层次的目标要求有关,但第三层次的目标则带有更为根本的终极性意义。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发掘心理潜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这也体现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特殊的人文关怀,是为了使教师既能获得良好的职业适应,又能切实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人生目标。

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为有着复杂的方面与层次结构的区分。按照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解,人的心理可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个性心理又主要包括以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倾向性,以及以人的气质、能力、性格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特征。上述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与相互影响,各自又有着次级的层次结构的分化。显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应该针对教师的心理活动的各个侧面与层次,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其诱因,服从于前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努力防止与消除心理疾患,增进教师自我心理活动的水平。具体而言,从目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客观要求来看,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三大方面: 1.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教育。如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现象组成与基本活动规律等等。

2.健康心理学或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教育。如心理卫生运动的意义与由来、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常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的基本认识等等。

3.教师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与方法。如如何应对常见的教师焦虑、抑郁等生理心理症状、应对人际关系障碍、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经济困难等等。值得强调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使教师形成一种怎样的心理素质结构或健康人格乃至理想人格,这涉及到人们包括教师本人对健康人格及理想人格理解与评价的问题。

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从当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借鉴以往人们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与经验,我们认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 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据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政府部门可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2.教师所在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认识到对教师的关心爱护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在制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时,要高度重视在学校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这主要包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讨论;请专家或本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举办讲座;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投入必要的资金为教师购置相关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等等。

3.发挥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力量,通过专业著作、报刊杂志以及其它大众传媒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目前,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已日益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中出现,其中也不乏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关内容,但有关内容良莠不齐,有的还可能存在误导,相关信息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集中于大中城市,与广大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还很不相称,因此,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尤其是有关方面要重视利用电话热线、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强这方面工作。

4.提倡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份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份呈递增趋势。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不仅大中学生应重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是有必要加强自我教育。根据以往对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的途径与方法有: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广泛进行社会交往;借鉴运用传统的自我教育与心理修养的方法;学习运用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有关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患的方法与技巧;努力寻求帮助;培养广泛的兴趣等等。

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学会科学用脑,提高心理活动的效能;同时,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在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愉快,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沉闷,抑郁寡欢,有碍于个人心理健康,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极性格。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家人, 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衡;被误解,能胸怀坦荡,克制、容忍。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合格接班人,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靠教师来完成, 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一切措施来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与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主编,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晖,郭林春,汤腊冬主编,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郭建军编著,成功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5]、刘维良主编, 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第7篇:浅议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武冈市晏田乡中学

许盛龙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决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程度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也是实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指出: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随着身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上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对前途会产生迷茫,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使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会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不能健康的成长。而作为学生引导者的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和指导。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日异增多的今天,中学生已经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缺乏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所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各种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常见于学校新生入学,老生转学过程之中,不适应环境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缺少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更甚者会出现行为问题,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行为等。例如2008级周超同学在七年级刚入学的时候,他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级入学的,但是因为家庭的一些因素,再加上周围环境的改变,同学和老师都很陌生,所以他总是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上课时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从不主动的和同学们谈话。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第一次月考,他就从年级的第七名下降到了第五十二名。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主动找他谈心,让他说出他心里的一些压力,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他一起来探讨他的问题,并且借此机会鼓励他,给他以自信。在和他聊天的最后,我告诉他:“我相信你在咱们新的班集体中一定能做得更好!但是你必须放下所有的负担,敢于亮出你自己,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重新认识你!”通过这次谈心,周超克服了不自信的心理障碍。上课的时候总是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我又找了热心的班干部和同学主动和他交流,现在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班集体了。他说:“我又找回从前的自我了。”所以做为班主任要对这种问题学生及时的正确的引导,为他们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同时加强团结友爱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二、关于学习的心理问题

关于学习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成绩不良、考试恐慌、厌倦学习等。

首先是学习疲劳问题

造成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很多,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作业的多少、学习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是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适当的安排好科学课程。教师的授课也应以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同时授课方法要灵活多变,课堂设计要直观有趣,让学生们听练结合。对课外作业要适当,不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

其次是学生成绩不良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在小学的时候底子差,有的时因为到了初中之后贪玩,还有的是因为出现了早恋或上网吧等不良的习惯•。•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进度,完不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还有的出现自暴自弃、逆反厌倦学习的心理。出现逃学、打架、上网吧等违纪行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不应责罚和歧视,而是对他们应该更多的付出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让他们的心理上不要背上思想包袱,感觉自己在班里是被遗忘的,而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无限关爱。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法国画家夏尔丹说过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所以班主任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时候应该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再次是学生考试恐慌的问题

考试恐慌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等生理反应。他们的心理经常苦恼、无助、担忧、自我否定、胆怯。随着考试恐慌的加剧,这些应试者也会出现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立不集中,思维僵滞等身心反应,这时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进行心理自卫。例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叫杨芳香,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平时各学科的老师把她当做全班的榜样,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可是临近中考的时候,她的成绩突然开始下降,她的成绩从全年级的第一名滑到第四名,在班级里再也没有了她的笑容,课上她的注意力也不那么集中。我知道在这关建的时刻,她没有战胜自我心理的防线。我找到了她,并和她作了一次深度的谈话,我对她说:“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也不要在意你的成绩,你考的再不好,你在我心目中也是最好的!你能行!”虽然在中考的时候,她没有以成绩第一的身份考入中点高中,但是我知道,她已经没有了那种心理的恐慌,只是发挥的失误罢了。

最后是厌倦学习的问题

具有厌倦学习心理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或者在课堂上魂不守舍,东张西望,打瞌睡,玩玩具等,有的干脆逃学甚至于放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引导他们,培养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关系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关系等。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过度的被溺爱,所以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四、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随着学生们的年龄增长,他们告别了天真的童年,步入了青少年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迷茫,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五、不良人格问题

由于孩子们的爸妈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家庭教育出现空白,中学生往往出现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不良的人格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的人格问题,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的加以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要通过一些案例,或是一些网上的实列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而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让他们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我们的祖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第8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需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设计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首先放起轻松优美的音乐,然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而谈:"同学们好!伴着悦耳的音乐,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了轻松愉快的小学生心理导向的课堂,谁愿意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欢乐……"这样,使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老师。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如可以在六年级的《寻找快乐》一课中播放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它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如在四年级《怎样看待的人》一课中教师可采用这一方法。首先教师播放了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针对片中的"小刺头"对小组长小明的评价:"臭美,不关心同学,不爱帮助人,批评人粗鲁、骄傲。"展开激烈地辩论。正方、反方各自举出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那么到底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老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来到"智慧泉"边的森林里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即将报考杂技学校的小猴子写评语的。(小动物们给小猴子写鉴定,既看优点,也看缺点)这时再引起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讨论:"小刺头"对小明的评价有没有片面、偏激的地方呢?经过讨论,孩子们的认识像无数条上溪汇入江河一样走到了一起。从而得出:①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②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启思明理水到渠成。

4、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中,教师可设计"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扮演主持人、特约佳宾、观众, 模拟生活情景,实话实说,坦白内心。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四年级《尊重他人》和五年给《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可运用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找到了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确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式。例:《怎样看待他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一位曾有几千名科学家参与的登火星计划中承担重任的华人科学家说过:"人才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未来社会的创造,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自己。"

②期望式。例:《尊重他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尊重他人,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人人做受大家欢迎的人。

③启发式。例:《了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现在的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基础,让我们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出示投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 ④祝福式。例:《寻找快乐》(伴着"祝你平安"的乐曲)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平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你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你就要降低欲求,寻找快乐;当你不被别人理解受到委屈时,你就要转移注意,消除烦恼;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就要对自己说,不要紧,下次再努力。这样你就会心里充满阳光,脸上绽出甜蜜的微笑。请记住: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愉快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6、娱乐性原则。心理训练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操作,只有产生快愉快的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目地。

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积极参与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之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我校第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结束,通过本阶段的工作我们发现:全校同学普遍增强了自信心,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渐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第9篇:如何加强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绪论:

班组作为公司生产管理架构的基本细胞,作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是发电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保证。发电企业要想更富有生命力,在不断发展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应将管理目标立足于班组建设,只有班组建设充满了生机,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确保旺盛的生命力。建设高水平的班组,对发电企业的生存与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发电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体,既涉及行政部门又涉及党群组织。班组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才能强化劳动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进技术和管理现代化,企业才能稳步发展。只有班组充满生机,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才能发掘出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三、 如何加强班组建设与管理

当前,企业的班组建设和管理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少企业单位对班组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看不到搞好班组建设给生产经营带来的效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如何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位

有位,指每名职工在班组中所从事的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科学合理。要想让每名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就需要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每位职工的特性,以确保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班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有道是“群雁不乱靠头雁,羊群不乱靠头羊”。作为生产直接指挥者和决策者,班组长在进行人员安排和工作搭配时,要注重班组成员合理搭配,将把不同个性、气质、能力、专长的人组合在合适的班组中,合理搭配,相辅相成,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同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岗位的分工更加明确细化,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岗位职责,使班组成员做到既相互协作配合,又能独立完成工作,充分促使个人能力与集体价值的融合,不断提高班组的战斗力。

2、有为

有为,指班组里的每名职工要勇于向前,努力做出作为。首先要不断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只有形成了共同的使命感,才能促使班组成员齐心协力、勤奋工作的最强的动力,才能引导职工树立将工作当作事业做的态度。很多职工认为,在班组里上班,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生产,按照规定的操作就可以了,在这里也创造不出什么事业来。其实不然,岗位虽然平凡,但却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未来。作为一名发电企业的职工,应该多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只有在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使命、理清为何而工作的时候,职工才会把努力做好工作当作一种荣誉,也只有这样,才能永远都不会因为单调和繁杂的工作而迷失,更不会因为工作的挑战和困难而放弃。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班组管理思想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职工的素养,提升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思想。让职工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不断学习和提高,做到“学用一致,学用结合”。通过开展技术革新和劳动竞赛等活动载体,将班组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团队。

3、有味

所谓有味,指是在班组里构建和谐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名职工在班组里感觉到温暖,体验到快乐。要想搞好班组建设,构建和谐的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职工的自我实现的愿望(包括安全、社交、尊重、生理等)在企业中得到实现,职工才会将企业的兴衰纳入到自己关心的范畴,职工才能够感受到企业带来的人性关怀和发展前景,安全愉快高效地工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构建和谐的环境,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是对于职工的考核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这不仅仅是对职工劳动的尊重,更说明企业的管理的水平和企业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准。班组里要形成友好合作的工作关系,事事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紧紧依靠全班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找差距,找不足。

另外,要在班组内营造创新的氛围,积极鼓励职工大胆创新,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打破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形成“比、学、赶、超”的创新氛围,不断促进班组的和谐与发展。

4、有危

所谓有危,指班组里的每名职工都要有危机意识。有人或许会认为,危机意识与己无关,是领导们的事情。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并有害的。要知道,职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链接点,每名职工薪金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首先要在内部宣贯危机理念,营造危机氛围,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使职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压迫感。如果大家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企业势必将无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要引导和教育职工认清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职工的危机意识,提高职工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能力。

另外,要让职工树立安全生产危机意识,要让每名职工明白安全生产对于发电企业的重要性。每名职工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和树立安全生产的危机意识,要抱着如履薄冰、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只有每名职工都有危机意识,企业的危机意识管理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充分调动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有委

所谓有委,指班组要不断通过给职工加压、加力,给他们以更加广阔的空间,释放职工潜在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使班组形成更强有力的团队。

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压力就是动力,对企业、对个人来说亦是如此,无论是好过的日子,还是难熬的时期,都不应该缺失压力,因为一旦没有压力,人就会懒惰、企业就会停滞。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内部的职工长期处于一种缺乏奋斗目标的工作环境中,整天无所事事,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其加以约束和鞭策,那么这些职工必然会在庸庸碌碌的日常工作中变得懒散,缺乏进取心,甚至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适当的工作压力

对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潜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适当增加外部压力,如高期望激励、严格的绩效考核等措施,促使职工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工作态势,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使职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当然任何事情都会物极必反,人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企业要培育出“人重视我,我自重;人爱我,我自爱;人家给我们自由、机会、改变,我们应负责、尊重、向善”的氛围,正确把握好“加压”与“降压”之间的平衡关系,引导职工合理地进行压力疏导,释放压力,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升班组的效率。

6、有畏

所谓有畏,指班组里每名职工要有敬畏之心。这里的敬畏包含了对企业要有敬畏之心,对规章制度要有敬畏之心,对岗位责任要有敬畏之心,对同事要有敬畏之心。而这之中最关键的是职工要对制度有敬畏之心。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管理人,通过制度来约束人。职工敬畏上级,不是上级的福;职工敬畏制度,才是企业的福。制度是针对大家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谁,违反了制度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才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平。企业要形成和培育职工遵守制度、敬畏制度、信赖制度的良好氛围,督促他们形成按制度办事。职工只有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才能使制度成为改良作风、引领企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也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制度心存敬畏,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的附和与简单的盲从,这需要广大职工从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意念中去汲取,需要从对制度的落实中去驾驭,只有这样班组的合力才能真正被释放出来。

综上所述,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企业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就会得到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就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班组建设的紧迫感,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上一篇:村干部述职报告三篇下一篇: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