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推荐12篇)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1

新铺小学文静学前班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最后阶段,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转折,从此以后,孩子就要进入一个更大的转折——上小学。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学前班可以说是幼小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老师首要的职责就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每个适龄幼儿都能自信而快乐的进入小学,尽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在学前班教育中,应该从心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养成上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了准备,明白自己已经上学前班,对自己有信心,愉快又轻松的进入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孩子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多表扬、鼓励,但同时注意不能滥用,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老师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创设环境,正确引导,让孩子亲身体验、发现,从而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自信和喜悦。

再者,要注意对孩子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方面内容比较广,但具体到学前班的孩子来说,主要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坚持性,这是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步。其次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主动学习,这就要老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多引导、启发,让孩子愿意去学,喜欢去学,从而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同时,注意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

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孩子多动手,来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玩橡皮泥、折纸、学做值日生等。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家长和老师起到监督、督促、帮助的作用,同时多鼓励和理解孩子。鼓励他们多动手自己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等。然后要注意跟孩子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不适应的原因,及时发现和解决,让孩子能保持快乐的心情上下学。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整个人生有重大影响。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劳动习惯等。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也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长期付出,耐心的引导、纠正。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大多都到了五、六岁,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基本能讲道理,所以老师应该对孩子有集体的、具体的要求,也要用心观察个别幼儿的不同,因人而异,注重方式方法,抓住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随机教育。同时要多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同努力。

除了老师之外,学校在学前班的教育上也应该予以重视,如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生,对小学整齐划一的教室很生疏,从而产生了对学校的畏惧感,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为此,学校可以对学前班的教室进行改装,把教室装扮得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还在教室中张贴红花栏等,引起了孩子的浓厚兴趣,使枯燥生硬的评比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孩子接受,生动形象地激励孩子力争上游。这些环境的变化,减轻了孩子刚入学的心理压力,消除了孩子的疲劳、精力不集中、自信心降低、害怕上学等不良现象。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2

一、组织开展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加强幼小衔接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首先要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 并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建议, 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与此同时, 幼儿园教师也要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 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要组织幼儿园老师进行学习, 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 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现场指导等, 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 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以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 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 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 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 改进工作。

二、培养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 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 注重动静交替, 注重游戏, 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 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 并且要求遵守严格课堂纪律。因此,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 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 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 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 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要适当延长, 建议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 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 到高年级再纠正往往为时已晚, 收效甚微。因此, 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 不要求快, 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 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 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 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 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 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 管理自己的物品, 准时上幼儿园, 按时入睡, 在自由活动时结伴玩耍, 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 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 东拉西扯的现象, 逐渐学会管理自己, 进入小学后方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语言环境上来讲, 重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言地区。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 这给我们的幼儿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用普通话交流, 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 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 唤起幼儿无意识学习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如, 图文并茂的学习法等都是幼儿学习汉字的好方法。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园, 特别是大班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 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 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 在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中, 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 班里有这样的情形, 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 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 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 能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 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 能看通知, 喜欢识字活动, 能顺利地阅读报纸, 能正确理解题意, 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 学习的起点高。

6、适当向幼儿进行拼音教学。在与小学老师交流过程中, 小学老师指出幼儿在上小学后学习拼音只有一个月时间, 这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给幼儿进行23个声母的教学, 我们利用各种空隙时间进行教学。运用电教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小学语文拼音的磁带等。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地学好拼音。

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培训;支持

幼儿园大班与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身心發展上并没有太大差异,小学是幼儿园的延续。然而,两者之间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又有根本上的不同,这也表明孩子要从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入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所以,注重把握孩子身心变化,及时进行有效的衔接教育,对于增强孩子的适应性,保证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显得尤为必要。

一、加强教师的衔接教育培训,提高认识

首先,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流程》等基础理论,深化教师教育思想,保证过渡性目标教育方向;组织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座谈,参观小学校园,熟悉小学教育特点,获取对幼小过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其次,聘请名师和医生举行业务交流,增加教师对幼儿心理卫生知识的储备,善于洞察幼儿的心理变化;教师要制定具体目标,强化一日常规及教学内容,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园,建立幼小学生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二、注重幼儿的心理疏导,培养综合能力,提高适应性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及时调节孩子的心理对于提高其适应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对孩子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产生积极情绪,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使孩子能与他人更融洽地相处。

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专心做事的好习惯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挖掘教材相关知识背景,用儿歌、故事的方式拓展知识面,启发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简单创编。其次,教师要做好一日常规要求,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一件事情,尽量时时有事做,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半小时”、“故事大会”、“诗歌朗诵”、“即兴表演”等活动,在快乐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初步构建独立意识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独立过程。通过开展“我当家”活动,让孩子轮流值日,整理玩具、书籍。在周末的劳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清洗自己的手帕、整理书包等,逐渐培养讲卫生、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

3.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树立自强精神,提高规则意识

生活中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尤其是环境的改变,势必会引发孩子的挫折感,能不能正确面对这种挫折感是衔接成败的关键。想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关键是要符合发展规律,在活动中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比如,可以开展主题活动“我可以更优秀”,在活动时让孩子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可以运用教育游戏训练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具有竞赛性的游戏活动“看谁爬得快”、“森林历险记”等,设置障碍,让孩子想方法克服困难;还可以利用榜样激励法、精神胜利法等,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由于在游戏中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在注意游戏要求的前提下,养成规则意识。

三、设置特色校本课程,进行幼小教育过渡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幼儿园可以结合教材或当地文化设置适合的校本课程。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取其游戏、图片制作教育游戏,融入到大班的实际教学当中;深入了解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与小学学习内容结合,编制兴趣活动小组,使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交叉点等。通过这些整合,不断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同时让幼小学习阶段产生联系,形成自然过渡。

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教育力量是有限的。幼儿园想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必须赢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剖析孩子在衔接上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体验式培训,效果较好,下面是一则活动案例:

活动题目:心灵共舞

活动规则:两位家长对坐,一位把眼睛蒙上,过障碍物,另外一位帮忙指导。

体验反思:假如你的孩子就是那个蒙着眼睛的人,而你是一个指导者,那么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你的关心和支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同甘共苦,才能顺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活动之后,一位家长感慨道:“孩子的一小步,家长的一大步。”

在学习期间,还可以请小学的优秀教师与家长开展座谈会,或者设置专线咨询,制定专门的幼小衔接计划,为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教师要及时获取家长的反馈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并把家长的建议落到实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是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难题。针对这些即将离开幼儿园的孩子,走进小学将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时时依赖父母、事事依靠父母慢慢过渡到独立阶段,他们的心智正在逐渐成熟。

总之,我们要一起认真面对幼小衔接问题。通过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孩子都会带着笑容离开幼儿园,唱着欢乐的歌迈入小学校园,开启他们人生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樊丽.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9,(03)

[2]韦小冰,罗晶,曾晨,刘洋.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的调查[J].幼儿教育,2003,(Z1)

[3]李斌.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J].幼儿教育,1991,(12)

幼小衔接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篇4

幼小衔接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幼小衔接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幼儿一生的教育进程.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加强对学前末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而且在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探究幼小衔接教育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途径和办法,因地制宜地实施科学素养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适应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作 者:陈丽雅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4(5)分类号:G610关键词:幼小衔接 科学素养 幼儿发展

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篇5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既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前,如何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小衔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58-01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做好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1]。当前,如何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分析

1.1 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目前,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部分幼儿园提前把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教给幼儿。这样就导致了幼小衔接工作中,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的现象,甚至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数幼儿园缺乏全面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专业教师,导致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的推动力不足。以上现象均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1.2 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

幼小衔接工作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过程中增加另一个学习环节,实质上是指幼儿园应该顺应儿童发展规律完成与小学的过渡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幼儿进入小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在本质上,幼小衔接工作起到了缓冲小学教育阶段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坡度,真正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分离的整体。

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指教师要把一年级所学的内容教给幼儿,而是合理利用小学与幼儿园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其入学前做好坚实的心理准备。幼儿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小学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实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目标,这也为幼儿入学后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一工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自己,注重培养幼儿珍惜时间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幼小衔接工作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自律能力,可以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2.1 真正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差异

事实上,幼儿在入学前的知识储备只要求能够适当识字并且能够会十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师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授小学内容。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第一,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幼小衔接工作进程。第二,注重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身处地为幼儿设计团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真正尊重幼儿和关心幼儿。

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在幼儿园,幼儿绝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教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在小学,教师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减少。在学习上,幼儿园注重寓教于玩,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小学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规则意识,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并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教师也应该注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自己玩耍或者思考[2]。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小任务和小活动,要求幼儿用自己带的物品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规则意识。

2.2 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心理介入活动,以多种形式优化幼儿合作与交流能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在课程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个体特殊性和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真正提高幼儿衔接工作的质量。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时间和环境的游戏,比如“我要上学啦”、“十分钟能做什么”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为了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双方的沟通与协作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可以使幼儿真正了解小学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要求,建立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加强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联系。两者可以定期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幼小衔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幼儿进入小学初期,可以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的生活内容与学习内容,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多增加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趣味形象的活动,安排合理的上课时间和作业量,逐步提出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幼小衔接工作的育人环境[3]。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幼儿课外活动的图片,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找来幼儿(也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幼儿一开始就有参与感。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幼儿比较自然地进入小学生角色,真正培养幼儿长期学习的欲望。

总之,我们要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从理论上和行动上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敢于探索教学方式,敢于创新教学内容,真正地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篇6

“疫”期陪伴,教育宣传两手抓

疫情发生以来,我园迅速制定方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幼儿、家长居家开展科学防疫。我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微信等途径向全体职工、家长与幼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大家树立科学防疫理念。

01

“云”上陪伴,居家指导,实现家园互动

疫情的突袭让老师们在“措手不及”间主动反思、迅速发力,在“线上教育”这一新的领域中摸爬滚打,在成为教育“主播”和“接线员”的同时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完善沟通能力,寻找隔空助力幼儿成长的最佳途径,我园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安全卫生保健知识宣教、三八妇女节互动、植树节倡议等活动为家长和幼儿居家生活的合理化建议和亲子活动指导等,确保防疫学习两不误。

线下互动,坚守阵地,启动复学工作

01

复学返园准备工作

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加长版”的寒假在20__年5月25日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结合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我园开展了开学前一系列的消毒清洁工作,确保卫生无死角,为孩子们顺利入园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通过前期会议部署,确定幼儿入园及离园、在园发生紧急情况的演练方案,确保绿色作文网Www.0279.NeT幼儿来园后的健康安全有所保障。

02

入园、测温、安全陪伴

为切实保证幼儿的安全,根据市局开学工作要求,我园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开学工作方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按照错时错峰原则对幼儿入离园时间进行安排,确定入园程序,坚持入园测温、消毒,保证幼儿的安全。

1、排队入园,检测体温

2、鞋底消毒

3、再次检测体温

03

开学第一课,防疫放心头

在开学第一天,我园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复学第一课”主题教育。各班老师围绕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与德育相结合,做到为幼儿全面普及科学防范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心怀感恩,带着对英雄的敬意,向上向善,勇往直前。

04

线下宣传,组织老师一起观看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视频

20__年6月2日,幼儿园组织老师和幼儿观看了本次宣传月的宣传片《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感受宣传片中展现的家长和教师坚守岗位、倾情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向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和情感。

05

丰富活动,长情陪伴

开学时间姗姗来迟,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格外珍惜回到幼儿园的时光,幼儿园精心策划各种活动,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各班老师精心组织班级各项活动,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时光更加丰富多彩。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7

一、让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我们以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为契机, 营造“我要上小学啦”的真实生活情境, 开展了参观小学、听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学做小学生等系列活动, 挖掘其中潜在的数学教育元素, 融进相关的数学知识教育。比如, 结合大班幼儿的每月运动重点, 让幼儿在模仿小学生跳绳、掂乒乓球等活动中感受点数、记录数量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等数学知识。又如, 引导幼儿观察运动场、食堂等的布局, 教学楼的排列, 年级与班级的分布……从而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这一系列数学活动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逐一展开的, 这既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 又使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内化了数学知识、建构了数学经验。

二、让幼儿在拟真游戏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育中, 有一些数学教育内容不可能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去实践。因此, 我们创设一些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联的拟真游戏情境, 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 “小剧场”情境游戏就包涵了数序 (排与列的认识与比较、排号与列号的编排、单双数应用) 、数物对应 (电影票与座位对应找座位) 等数学知识。又如, “超市”情境游戏融入了幼儿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商品标价以算式呈现“4+3=?”“10-4=?”) , 每位顾客有10元钱, 根据商品标价算出自己应付多少钱, 而收银员则需算出应找顾客多少钱。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又提供了幼儿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 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 使幼儿成为一个自主、主动和自信的学习者。

三、让幼儿在其他活动情境中迁移数学知识

受绘本《对换节》中三个钟面的启发, 我们萌发了将“认识时钟”活动渗透于绘本《对换节》画面情境中的构想。首先, 我们引导幼儿发现第一个钟面与第二个钟面的不同 (12点与6点) 。其次, 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出第二与第三个钟面相同但从画面推断所表示的时间不同 (早上6点与傍晚6点) , 帮助幼儿理解时钟指针表示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然后, 我们提供多个钟面让幼儿根据绘本画面情节进行变化, 即为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环节, 配上相应的钟面时间 (钟面指针可以拨动) 。最后, 在集体分享交流中我们指导幼儿确认钟面与画面的切合度。

在这个认知活动中, 提供的活动钟面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了时间的变化、建构了时间概念。幼儿由画面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来判断选择对应的钟面, 较原来传统的《认识时钟》教学策略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隐性强化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四、让幼儿在“工作坊”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

顺应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 我们创设了“工作坊”情境。这里的“工作坊”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游戏情境的微型实习场情境, 它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指导和评价。比如, 学习数的组成时, 我们提供“撒花片”“分豆豆”等材料创设“分分合合”游戏情境, 巩固5的组成、探索7的分合方法。这不仅有效激发了幼儿独立操作、自主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使数学知识自然地从具象过渡到抽象。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8

关键词:幼小衔接;识字教育;家校合作

随着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从义务教育到高年级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都被细化和明确化,其中,“幼小衔接”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热门问题。目前可以定义的“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层面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从而提出的对于推进幼儿园和小学良性衔接的过程。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个理念逐渐成为所有家长和教育者的共识,因而“幼小衔接”也就成为一个被细化研究的课题。

读书当从识字始,如何让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形成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并能够从幼儿园跨入小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适应性,各种策略应从发现现状开始。

一、幼小衔接阶段“识字”教育的现状

1.幼儿园的问题

就当今的低龄儿童教育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正因如此,大部分幼儿园越俎代庖地设置了语文学科,尽管相关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略有相似,但对于低龄幼儿而言,无疑是超前且难以理解的。此外,由于在幼儿园阶段并未对识字教育有统一的要求,因而在识字教育方面通常是“花样百出”,良莠不齐,不仅不能获得好的效果,还使整个幼儿园阶段的识字教育一片混乱。

2.小学的问题

反观小学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识字教育则是缺乏对基本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不能全面地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基础差异,从而出现较大的难度,往往使大量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无法适应。如此则会造成孩子在衔接阶段之后出现一种学习落差和积极性降低的情况,这些都是不利于新阶段学习导入的。

3.家庭的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古来有之,但当今由于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大,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在孩子还处于低龄的时候就提升到较之从前近乎翻倍的程度。尤其是在幼小衔接阶段,由于意识到孩子开始真正进入义务教育的“战场”,因而加大了对孩子的教育压力,忽视了孩子的知识吸收能力,无论是“识字”教育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些过于超前,使得孩子不关心无所适从,而且疲惫不堪。

二、幼小衔接阶段“识字”教育的策略

1.正确认识“幼小”识字教育差距,各有所侧重

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识字教育方式大多为看图识字和游戏识字,而小学阶段的识字教育方式则为拼音识字和课文识字。因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应该立足于自身教育阶段而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不可超前混用,否则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游戏和互动来组织孩子进行文字的图形概念建构,并结合浅显的句子和词组的组合应用,如此不仅保持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特点,还有所延伸,让孩子接触一些语言的结构性应用。

2.家庭应承担部分教育责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尚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的“个人”极大一部分还包括各自所处的家庭。家庭给予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和学习效果的深化程度是不容忽视的,因而在识字教育过程中,家庭也应该承担部分教育责任,起到课下反馈和重复的作用。鉴于此,各个家庭应借鉴古代的家庭识字教育经验,参照当前家庭识字教育的成功范例,同时,家长还应支持识字教学的幼小衔接。

3.家校配合

近年来,家校配合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家校合作,从两方面推动幼儿的学习,这是一个相对可观的并易于实施的措施。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识字教学形式靠拢,培养孩子的学习技能,小学可以借鉴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家庭配合幼儿园、小学进行识字教育,协助衔接工作。两方面综合协调地进行组合和交流合作,使孩子在相对自由和愉快的情况下处于一个学习和应用的氛围中,更好地体悟学习内容,并能在幼小衔接阶段较为顺利地过渡而不出现太大的适应性落差和学习坡度。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识字”教育是破解幼小衔接阶段困境和难题的一把“钥匙”。“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它涉及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学习环境、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在此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当着重考虑到衔接性和流畅性,考虑到孩子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教之有道,从而推进幼小衔接阶段“识字”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周香.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与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4).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9

孩子们响亮的鼓乐声、欢快的园歌演唱拉开了实验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序幕。区教育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曾祥健在仪式上讲话,他对实验幼儿园近年来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小学同步进行,搭建平台,为社区、家长广泛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区实验小学校长魏生顺、实验幼儿园园长罗青共同揭牌启动,并发言表态。大四班全体小朋友表演了童话剧“有人听见我说话吗?”、大班小朋友还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表演了“爱我你就抱抱我”,以唤醒家长们对孩子内心的关注,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孩子的心愿、孩子们的真心话,更多的了解孩子。

启动仪式结束后,实验小学副校长雷福明、一年级老师、大班家长代表围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话题进行座谈交流。

据了解,启动仪式后,实验幼儿园将通过幼儿园、小学、幼儿家庭三方力量的协同合作,持续开展科学的适宜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教育活动,如:创设小学生生活环境、大班孩子参观小学、开展“手拉手”座谈、大班孩子听小学示范课、幼小衔接家教讲座等,帮助大班孩子平稳进入小学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相关总结文章推荐:

1.2016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2.2016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3.2016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活动总结

4.2016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总结

5.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6.2016年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10

【背景】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7月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语文教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一、幼小教学衔接的现状

现阶段,我们应该对幼小教学衔接,对幼儿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幼小教师也开始对如何推动幼小教学衔接这一工作开始进行研究,而且,他们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涉及多个方面的变化,如学习环境、教学方法与行为规范等,对幼儿适应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幼儿园与小学都将幼小教学衔接问题视作重点内容。

二、幼小教学衔接的对策

1、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和呈现要多样化,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就要面对枯燥的生字和数字加减等,那种单调的反复呈现、机械背诵缺乏新异性、刺激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学习,而不是排斥学习。

2、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与观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课堂上我们经常强调同学们用“耳朵仔细听、眼睛仔细看“就是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倾听和观察。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做游戏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一些“有回答任务“的听故事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听和回答老师故事中有趣的问题,学生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讲的内容上来。这样,学生会很快形成较强的有意注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3、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的教学的升华。

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4、多利用激励性评价,引领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老师一个满意的微笑、欣赏的抚摸会让参与的同学满足和自信。

作业本上的一颗小小五角星会让所有同学向往那种成功的感觉。让刚刚入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夸奖鼓励中逐渐喜欢小学里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向“沙里淘金“那样去发现他的优点,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一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学校生活适应的有利时期,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细致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将影响他一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管理也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幼小教学衔接设计具有多向衔接、全面适应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幼小教师需要在幼小教学衔接上投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不断反思幼小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幼儿个性特征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各教育合力结合来将幼小教学衔接完成,促进幼小衔接有效性的提高。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总结

为践行“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领全园教师在观察中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方式和特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11月8日至17日,县第二幼儿园开展了集体教学园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游戏化教育为理念,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授课老师们认真选材,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教具。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在遵循《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教材,聚焦课堂,给予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幼儿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得以充分体现,展示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游戏化教学的技能。

教学活动结束后,各执教老师从各自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教研组组织各听课教师针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课和集体研讨,既肯定了执教老师在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亮点,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通过此次看、评、研的教研形式,教师们驾驭集体教学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营造了互相学习、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也为全园教师搭建了交流研讨共成长的平台。“双减”政策出台,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该园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方式,多举措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继续打造“阳光体育”“美术”等特色课程,落实“五育并举”,助力“双减”工作全面推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总结

在深入学习“双减”内容后,老师们又开始思考:“双减”政策下,家长和老师更要关注孩子哪些方面的发展?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老师们分成“家长组”和“教师组”展开研讨,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提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可以努力的方向。

通过老师们研讨交流产生的思维碰撞,大家在互相学习和思考中总结出了几点:一是要注重孩子素质品德的培养,二是要重视孩子的个别化发展与探索的兴趣,三是要重视孩子的体能锻炼,四是要提升亲子陪伴的时间,五是要重视劳动教育。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11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数学;合理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因此,如何使学前班的儿童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的合理、科学,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调查、实验,谈谈如何搞好幼小衔接的一点认识。

一、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也应该如此。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学习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接触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培养幼儿对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

有疑问时,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无论是认识数的教育活动,还是简单加减法的教育活动,都应该联系幼儿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接触数学时感到轻松、自然,并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联系生活实践,使幼儿对数学理解更深刻、更生活化,幼儿可以初步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在生活中。

三、培养幼儿正确的使用操作材料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与物质材料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行式。教师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并保证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我们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操作材料,让幼儿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教室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从而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让幼儿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喜欢上数学。

1、培养幼儿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分合可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

四、培养幼儿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演示实例,口头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编应用题的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发展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发展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为了帮助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因此,切切实实地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 篇12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小学教育

1990年到1994年间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 用时五年, 研究结果表明,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 ”在这项研究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均存在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种种不适应的问题, 城乡、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项目在全面推广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 让更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盲目的攀比, 让孩子在身体、心理都未成熟的状态下接受超前教育。忽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以致让孩子进入小学后, 产生骄傲、厌学、懒惰等学习心理。幼儿园的教育围绕游戏教学, 幼儿从“玩中学”的学习转化为小学书本知识为主的学习, 要面临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家长也承受许多压力, 幼儿或家长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 孩子是否子能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如何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对策?农村幼小衔接又存在哪些问题和现象呢?

一、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遍性衔接”幼儿园办学环境、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教学。

到目前为止, 农村学前教育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首先, 在农村地区, 一般有两种管理制度:一是学校幼儿园;另一种是个体幼儿园。其中学校自办幼儿园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教育体制, 全面强调幼儿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以幼儿教育的健康和心理发展为主;而个体幼儿园以各体经营为模式, 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两种幼儿园的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在于活动设施过少, 教学模式单一化和教学用具陈旧化。从而使农村教育教学的模式有一些滞后, 提醒家长再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可以普遍的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之路。

2.“忽视性衔接”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实际教学难以适应需要。

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素养、专业知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显现老龄化趋向, 教师教学文化程度、组织幼儿活动能力有所欠缺。农村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以“保姆式”教育为主, 辅以教育。在幼儿教育的教学中, 幼儿在考试制度上实行不考试、不评比。教学模式中, 幼儿“玩中学, 学中玩”的理念被忽视, 忽略了幼儿教育的德、智、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大多呈现小学化、成人化教育。这形成了幼儿园办学的主要模式, 使教师在实际教学难以适应现今的幼儿园的需求。

3.“随意性衔接”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 思想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普遍的父母选择外出谋生, 导致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大多数是偏向老人照顾孩子, 所以出现一种老年化趋势, 而较大多数的老人将自己的孙子、孙女视为掌上明珠, 并且在思想教育观念上出现陈旧化, 盲目地以孩子爱玩的天性为主。

教育方面, 因自身也未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 并缺乏早期幼儿教育知识的了解, 导致孩子在选择幼儿教育的过程中, 出现了随意性的选择。加之家长认为孩子若在幼儿园没有学到知识, 识字过慢等现象, 给予学校、教师施加了压力。这一观点也促使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按儿童发展规律教学、拔苗助长, 加速了幼儿园中小学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应解决的对策

1.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改变农村现阶段的教育条件。

城市相对农村而言, 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家长文化程度、社会信息量、教学辅助等方面的条件都比农村好。然而, 在孩子的健康状况, 如龋齿和近视的发病率, 生活空间, 空气清洁, 游戏伙伴, 游戏空间诸多方面, 农村优于城市。可见, 农村也有自己的优势。因此, 可充分利用农村宽阔的自然资源来建设一个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场所, 实现现代化幼儿园教育模式, 也可以引进西方幼儿教育模式, 从而逐步提高农村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

2. 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合理实施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进行全面性的学习与发展。”以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全面指导与培养。注重幼儿生理、心理、思想、行为习惯、品质、美德诸多方面的发展。切勿重知识书面讲解、轻理论实际操作, 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防止小学化教育深入扩散学前教育中, 成为主体教育。

3. 引进和鼓励优秀幼儿教师到农村教学, 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 农村教师大多数年龄偏大或幼儿教师知识储备量欠缺, 为积极带动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相关政府应大力进行招聘和做好有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同时, 引进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广大优秀人才, 提高和逐步完善幼小衔接。

4. 普及农村家长思想教育理念, 全面深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就像生活中的白纸一样, 每添一笔就多一份色彩, 父母就像孩子的彩笔,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教育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师专业素质基本完善的情况下, 将幼儿教育的‘德、智、体、美、劳’逐步深入家长群众思想观念中。幼儿园可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幼儿教育中的教育体制及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也可于家长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可实行家长参与幼儿早期教育的培训。

总的来说, 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一个早期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可抹缺对早期幼儿的教育培养和关爱, 同时更应该对幼小链接的发展得到社会关注与支持, 使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淡化。让更多的幼儿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孩子的天空添一份云彩, 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保持每一份纯真和可爱的笑脸。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 2001.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指导性文件, 中国教育部, 2012.

[3]秦金亮, 著.儿童发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计免年总结下一篇:美国期货公司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