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经营现状分析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家庭经营现状分析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在幼儿阶段的教育问题,虽然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采用较新颖的教学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家庭幼儿教育中,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围绕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为中心, 探求现阶段教学条件下农村家庭幼儿教育策略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家庭的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助理幼儿的教学成长。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教学策略

农村地区由于地势偏远,相比于城市中的教学资源,有着非常大的欠缺,因此在教育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根据农村现有的教学条件,实施家校共育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幼儿家庭成员的教育意识,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在农村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是一种发生在家庭内部,教育成员为父母或者隔代长辈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自身教学能力的影响,教育的质量明显满足幼儿现阶段教学条件下的要求,因此幼儿的个人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近些年,城市化进程加快,优秀的教育资源正在向城里集中,而乡村教育虽然也在发展,但是受经济影响,教育资源的发展和城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优秀的年轻教师更偏向呆在城里,还有周末、寒暑假各种各样丰富的社会活动,也只有城里才有滋生的空间......所以,乡下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一般都会把孩子送到县城,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以开阔眼界。这也就导致乡下幼儿园硬件设施很好,但生源较少。

除此之外,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中,有部分家长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存在功利性,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更加注重孩子的成绩,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觉得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会认多少字,这才是幼儿教育,从而忽略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这种教育对幼儿后續的成长埋下了隐患。还有部分家庭,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幼儿教育在认识上存在不足与偏差,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因此自己对孩子是顺其自然,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再进行教育时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是不一样的,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由隔代亲人抚养的,虽然能够照顾幼儿基本的生活,但是却无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使得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能力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二、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对于外界环境没有形成有效的认知,单凭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是远远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的,因此,这就需要家庭教育承担这一部分责任。通过采用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幼儿能够积极向上的成长,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世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家庭教育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能够有效弥补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不足,因此,引起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便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提高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家长入园课来进行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

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家庭教育水平,幼儿园教学活动时,召集家长开展不定期的公开课,让家庭教育水平能够获得有效提升,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改变家长的教育观,进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在进行公开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家长正确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然后播放一些孩子成长的在进行片段,在进行片段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向家长传递相应的教学理念,幼儿的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思路。在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家长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情况,带领家长一起复习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帮助家长进行巩固,以此来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2]。

(二) 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训练之中

当前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经常是由幼儿的隔辈来进行监管,针对这一部分的幼儿家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引导这些家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幼儿举办的家庭教育训练中,从而提升农村与家庭的教育能力。例如,教师不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进行家访,邀请隔代亲人聊天或者攀谈了解幼儿家中的基本情况,幼儿的隔代亲人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幼儿的家庭教研会之中。在进行引导时,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理念教学指导,应结合相应的幼儿实际案例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并结合案例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加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如对幼儿长期的溺爱,可能会导致幼儿出现娇气的性格,这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向家长郑重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

(三)借助亲子互动来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加以指导

为了更好的实施家庭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的亲子游戏活动,孩子能够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参与的幼儿园的活动中,从而更好的实施家校共育教学模式,提升家庭教育中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如,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由家长和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具创造性的作品,从而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还能够借助亲子活动来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学习成长,革新家长的教学观念,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下,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幼儿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幼儿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视,与此同时,也要设计相应的亲子教学活动,让家长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幼儿的成长教育中,落实家庭教育。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要多种幼儿的自身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3]。

参考文献

[1]刘红霞.托管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9):39.

[2]唐荣兴.关注农村儿童家庭教育 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103-104.

[3]刘岩.缺失与重塑——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1):82-86.

作者:李志娟

第2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分析

摘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经济差距的增大,数量逐年上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不容忽视。家庭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问题的问题所在,家庭教育知识对农村人来说非常陌生,这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导致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众多。本文主要从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监护类型、监护人家庭教育观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三方面,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从父母、幼儿园、社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随之增加。据2008年全国妇联调查,0-5周岁的全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0.46%。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留守学前儿童这一群体也备受关注。诸多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角度对留守学前儿童进行研究,但很多研究解决的是紧迫性问题,不够全面。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单亲监护、祖辈监护较多,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学前儿童教育偏重智育等等,为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改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留守儿童

国内外对留守儿童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空巢儿童、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学生等,但使用最多的称呼是 “留守儿童”。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有着不同的概念和界定,1994年最早提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祖辈或其他亲友承担起监护教育责任的儿童[2]。”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由祖辈照顾并且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孩子,本文赞同大多数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界定。

(二)学前儿童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多数学者正式进入小学学习前的儿童定义为学前儿童,另外根据心理学中儿童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及规律将学前儿童分为先学前期(0-3岁)和学前期(3-6岁),本文认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并重点针对学前期儿童,即3至6岁儿童。

(三)家庭教育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的教育,也就是在家庭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21世纪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在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一些学者把家庭教育概念分为广义家庭教育概念和狭义家庭教育概念,家庭教育的广义概念,指家父辈与小辈相互教育和影响。本文赞同狭义的家庭教育概念,指“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3]。”

三、当前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现状与分析

(一)留守学前儿童监护类型

1.单亲监护型

单亲监护型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此类农村监护型,父母外出务工时,一般是一人外出,孩子由另外一方行使监护权,对孩子进行抚养照顾和教育,这样的留守学前儿童相当于生活在单亲的家庭中[4]。目前这种监护类型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并且主要由母亲监护,父亲外出较多。这样的生活环境不利于留守学前儿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往往各不相同,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也有一定的差异。

2.隔代监护型

隔代监护型是指农村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孩子由祖辈等隔代长辈来进行监护,负责照管留守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起居、安全等。隔代监护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留守学前儿童时刻和祖辈在一起,形成对祖辈的依恋。但因为祖孙的血缘关系,使祖辈监护人对留守学前儿童太过溺爱,导致留守学前儿童自私、不合群等问题的出现。再加上祖辈身体疾病原因,往往没有足够的體力来照管留守学前儿童;祖辈文化程度和教育感念陈旧,对于留守学前儿童的学习生活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生活现状中,隔代监护成为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5]。

3.亲友监护型

亲友监护型,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管,父母将孩子交由兄弟姐妹或其他好友照顾,这种情况较少,但依然存在,由于亲友自身关系,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孩子上,对被监护儿童存在很多不利影响。

4.同代监护型

同代监护型是指父母双方不得不外出务工,父母吧年纪稍小的孩子交由年龄稍大的孩子来照顾。这种方式在牟定县农村家庭中相对而言较少,但是也存在的。这种监护方式下,由于监护人本身未成年,这种监护方式如同虚有,因为在我国,民法规定未成年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也不能承担法律责任[6]。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留守家庭中,隔代监护尤为突出,由于近年干旱,主要经济来源严重受影响,父母为维持生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不得不外出,将孩子留给祖辈监护。其次,单亲监护较多,母亲监护多余父亲监护,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加上传统农村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因此,出现母亲监护多余父亲监护的现象;由于父亲身体疾病等原因,母亲不得不外出,因此父亲监护依然较少。另外,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亲友监护和同代监护依然存在。

(二)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观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庭教育的开始时间上,少数农村监护人完全赞同和赞同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乃至之前就开始了;多数监护人基本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孩子都没出生何来教育,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了解,主要存在于祖辈监护中。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起始重视不明显,少数监护人则较早重视家庭教育。

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观关系家庭教育的好坏,并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方向。少数农村监护人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和重要,此类监护人主要是父母,大多数父母都是80后,学历最低是小学,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上心;多数农村监护人则认为家庭教育一般重要和不重要,此类监护人主要是祖辈,大多数不知道家何为家庭教育。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农村监护人认为幼儿园管学习,家长管生活,这之中大多数是祖辈家庭,祖辈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只是照管孩子的日常生活,将孩子的学习及其他交由幼儿园管。少数农村护人认为应该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种观点以父母监护为主,极少数较民主的祖辈认为孩子的教育不是拿一方的事,而是要家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周雪艳在《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一书对家庭教育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家庭教育具体内容涵盖家庭体育、家庭智育、家庭德育和家庭美育。

孩子的智育是所有家长及监护人最关心的问题。在大多数农村人的观念里,智育就是孩子的成绩,调查中发现,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文件规定,幼儿园要促进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主,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一些私立园会在期末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数学和拼音测验,作为孩子在园的评价,并将其结果反馈给家长,成绩较低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差,给孩子买相关书籍习题或将孩子送到培训班等。大多数农村监护人认为孩子的家庭德育非常重要和重要,认为孩子的德育要从小培养,这样的孩子才会受人欢迎。

1.留守学前儿童家庭体育内容

在学前儿童家庭体育内容中,监护人最为关心孩子的安全,绝大多数农村监护人认为对孩子饮食的照顾重要和非常重要,孩子的生长发育迅速,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才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农村家庭中,家务事较多,许多监护人除了照顾孩子还要务农、工作等,不能够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比较忽略孩子的衣着、睡眠和体育锻炼。

2.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智育内容

农村人大多数认为智育是重中之重,但很多家长往往走进了智育的误区,认为培养学前儿童智育就是教学拼音、汉字和数学。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是在学前期,启迪孩子的智慧是重点,在监护人眼中,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同时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

3.留守学前儿童家庭德育内容

农场留守学前儿童的监护人比较重视孩子的德育,监护人将孩子的礼貌教育放在首位,其次是孩子的诚实教育,在人们的观念里,有礼貌和诚实的孩子往往较受欢迎,他们倾向亲社会行为,对孩子的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再次是孩子勇敢品质的培养,将孩子的爱心和感恩教育置于末位。

4.留守学前儿童家庭美育内容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庭美育是最薄弱的,因为许多监护人不知何为美育,自身对美育的重视度低,误入藝术教育的误区,美育既是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多数家长认为注重孩子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较忽略孩子欣赏和创造艺术美、学会欣赏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和孩子一起营造美的家居环境。

四、对策与建议

(一)父母方面

1.父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教养责任

学前期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父母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应着眼于老师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破除“对孩子负责就是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钱,就是爱孩子”的思想,即使不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也要时刻想着孩子,定期看望孩子,常常和孩子联系,时刻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学前儿童的关心和爱。

2.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监护人

若父母双方不得不外出打工,一时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要本着一切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原则,慎重为孩子选择监护人,外出前细致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在确立监护人时,应减少随意性,尽可能考虑那些文化水平高、教育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保护意识和时间精力的人。在外工作的留守学前儿童父母,除了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外,还要与孩子的监护人、幼儿园多沟通,掌握孩子的情况。

3.父母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相关内容

农村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等方方面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应重视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同时,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相关内容,还要摒弃传统的“智育为先”的理念,重视孩子体智德美全面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方面

1.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仅靠家长和监护人时不够的,幼儿园应开展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北京家园共育家长学堂、家长学校等平台,帮助监护人转变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他们对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帮助监护人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体内容 ,树立促进留守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念。

2.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是很多农村家长及监护人的通病,认为孩子只要在幼儿园有教师管教就能学好,而不会主动去找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这是不可取的[7]。留守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这就要求监护人及家长主动与幼儿园教师交流,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幼儿园也要主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更新调整和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共同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3.幼儿教师加强对本班留守孩子的关爱

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关爱本班所有孩子,而且要加强对本班留守学前儿童的关爱。首先,通过家访,加强与监护人联系。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家访,帮助监护及时解决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家园联系卡制度,将教师和家长的号码留在联系卡上,以便及时联系和沟通。其次,教师是监护人、留守学前儿童及其父母之间的桥梁,当留守学前儿童在生活上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共同寻求解决办法[8]。最后,留守学前儿童父母要和留守寻求儿童及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

(三)社会方面

1.对“留守学前儿童”祖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首先,可以利用电视等大众传媒,有针对性地就“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其次,以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的宣传,让老人在欢笑中受到启迪。最后,乡镇加强家庭教育内容等科学知识宣传,共同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2.优化农村幼儿园师资及设施设备,时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农村学前留守学前儿童数量巨大,家庭教育的空白或缺失,使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焦点。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缺乏,且其师资和设施并不完善,农村留守的学前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机会减少。要想弥补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幼教机构需担负起留守学前儿童早期教育的责任。优化师资设施,注重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全方位培养,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时刻关注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及时给予农村监护人特别是隔代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

注释:

[1]一张.留守儿童[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45):13.

[2]周雪艳.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7.

[3]周雪艳.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

[4]葛丽娜.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完善[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5]葛丽娜.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完善[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6]王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J],教育导刊,2014.

[7]武金满.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3.

[8]将全.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参考文献

[1]江伯英.家庭教育趋势与对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何红艳.农村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3]周雪艳.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杜蕾.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缺失 [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5]李颖,李敏.预防“留守幼儿”社會性发展异常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

2007.

[6]王青.农村“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初探—以湖北省浠水县溪镇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7.

[7]李向东.农村幼教现状堪忧[J].湖南教育,2013.

[8]李达峰,唐仕涛.武陵山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以铜仁市

作者:蒙贵香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选取留守儿童的父母、隔代监护人、兄弟姐妹三个家庭支持的来源主体为调查对象,分析其为留守儿童提供的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的现状,并从支持来源主体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支持不足的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广东省

一、调查背景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和投入增加,农村的社会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状况及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支持依然不太乐观。家庭是社会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和社会支持的场域,“在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最贴近儿童生活的是家庭,在所有的社会支持中家庭因素是最基本、最敏感的部分。”[1]因此,从家庭支持这一视角来研究由于父母外出而造成家庭功能拆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现状显得重要而且必要。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研究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中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地区由父母中一方或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农村18岁以下的儿童。鉴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空间和家庭互动网络还相对狭小,在留守儿童家庭支持来源上选取父母、监护人和兄弟姐妹为调查对象,在家庭支持的内容上分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2]。

本研究运用问卷、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在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输出比较频繁的韶关市始兴县、韶关市江尾镇、梅州市汤西镇、梅州市水寨镇、清远市石潭镇、肇庆市凤岗镇和英德市江古山村进行数据、资料收集,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存在的问题

1情感支持“供不应求”

家庭中,儿童与家人,特别是父母的情感交流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是很重要的。在受访的儿童中,有85%以上的儿童都希望能有人倾听自己的内心话,特别是希望能与母亲有更多的交流。但现实的情况如何呢?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很多情感需求在家庭中并不能得到满足,家庭的情感支持供不应求。

(1)父母的外出时间长、回家频率低和亲子联系方式、内容单一,使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不足。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一年以上和母亲外出一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0.3%和57.6%,特别是父亲和母亲外出五年以上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4.5%和23.9%。相当部分的受调查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都是3个月以上才回家一次,尽管有些1—3月就回家一次,但受访儿童表示回家父母也只是在基本生活照料、学习和安全方面多了一点关心,并没有太多时间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现代通信的发展为外出父母打破时空限制,给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创造了新的载体,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通过电话、手机来沟通和相互了解情况。调查同时发现,电话是他们最常用的方式,而书信、网络等其他方式却很少使用,但很多受访儿童表示父母在电话中跟他们交流的内容和时间都很有限,主要集中在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的询问上,并且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内心话并不能通过电话来表达。可见,新的家庭情感支持载体并不能充分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需求。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情感倾诉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的问题,61%的留守儿童首选父母为倾诉对象,特别是母亲在各倾诉对象中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很多的留守儿童很愿意也很需要跟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在受到挫折、欺负和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尽管外出父母在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的意识和行动上有所重视,但相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来说还很不够,家庭情感支持供不应求是目前广东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的最基本状况之一。

(2)隔代监护人与兄弟姐妹由于自身的年龄、阅历和教育水平等原因,跟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还很有限。在与隔代监护人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都表示由于自己的年龄比较大和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平时家务、农务也比较忙,所以基本都只是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人身安全,对孩子心理、行为方面的教育比较粗放,跟孩子进行深入的情感沟通基本都是当孩子遇到问题主动向隔代监护人寻求倾诉的时候。G村的村支书在接受访谈时也表示由于隔代监护人的年龄较大和大部分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而现在的孩子各方面的需求都比以前的孩子丰富,两者存在很大的情感交流代沟。

兄弟姐妹间的情感交流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很重要,特别是姐姐,调查发现很多的留守男童和女童都曾向兄姐倾诉过内心话,并且也从兄姐那里得到了一定的情感慰藉。但是由于兄姐也是留守儿童,其自身也面临着成长需求满足不足的矛盾,所以对弟妹的支持依然有限,特别是兄长,对弟妹的情感支持很缺乏。

2物质支持负效应化

满足孩子成长的物质需要和为孩子未来的上学提供物质保障是很多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的动因,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增长,为留守家庭提供的经济支持越来越充分,很多的受访留守儿童也表示家里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好,监护人在衣食住行、零用钱方面提供了比父母外出前更多的支持和自由支配度。可见,父母的外出打工为孩子的生计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支持。但也正因为父母在家庭支持中的缺位,学校老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父母外出务工为孩子提供较为充分的支持的同时也给留守儿童造成了“外出打工比读书更容易赚钱”“外出打工就能使家里富裕”和“读书无用论”等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得到物质满足后的感恩教育及如何利用这些物质条件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物质满足感与物质支持后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是目前广东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的又一现状。

部分受访留守儿童对家庭物质支持及对其造成的影响具体表述如下:

——爸妈每月都会寄钱回来,回家的时候也会带上我们喜欢的礼物,以后我也想到城里打工赚钱,给爸妈买礼物。

——妈妈把爸爸寄回来的钱给我买衣服、买书包,比以前家里的条件好多了,打工能帮家里人买到更多东西。

——我想跟爸爸一起到城里赚钱,爸爸没读大学,但也能在城里给我们寄钱,我也不想读书了。

——我成绩不好,也不喜欢读书,想跟妈妈到城里多赚些钱,以后当大老板。

3学习辅导、青春期认知、社会规范等信息支持无力

为了了解家庭在留守儿童学习的信息支持上的状况,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父母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调查问题,调查显示,父母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在初中及以下。同时,我们在与留守儿童谈到学习时,很多留守儿童也反映监护人很多时候都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就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问题访谈监护人时,他们的回答也总是“我们懂的都会教给孩子,但更多的是靠学校老师”“靠他们自觉,现在的课程都比较难,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力不足,并且我们也不在他们身边”等。可见,广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信息支持存在很大不足。

青春期知识教育是家庭为儿童提供信息支持的重要方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到“你对青春期性知识了解吗”时,回答“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留守儿童达到了69.8%,回答“非常了解”的留守儿童仅占2.7%,并且很多留守儿童在“进入青春期后哪种现象代表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问题上答案很分散,并具有随机性。这些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青春期认知支持存在很多空白点。

与异性交往中的表现可以反映儿童对青春期的认识。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与异性同学交往时你的感觉是什么”的问题,结果显示“有些紧张”和“异常兴奋”的比例为44.8%,“不好意思”的占了26.4%,这些也说明了留守儿童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指导。综上,目前广东农村留守家庭对留守儿童的青春期基本信息支持还很无力。

家庭如何给儿童讲授社会行为规范,面对儿童的行为失范采用何种教养方式,是家庭对儿童社会规范的信息支持的重要反映。调查发现,广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社会规范信息主要是由父母、隔代监护人教育传授,并且是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比如在看电视、儿童犯了错误等时候进行教育。但教育传授的方式一般带有命令式、生硬式等特点,“爸妈会告诉我们见人要打招呼,在学校不准乱跑、捣蛋”“在看电视的时候,爷爷会告诉我们不能学坏人,不能学流氓”,一些留守儿童在访谈中这样回答。面对儿童行为出现错误时,很多父母和监护人都会给予严厉批评,甚至打骂,而较少采用讲道理、鼓励等教养方式。这使得广东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规范方面的信息支持效果不佳。

(二)家庭支持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导致父母对留守儿童支持不足

在调查和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注意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家庭支持缺位问题,也表示自己正在尽各种努力进行弥补,但迫于各种现实原因,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支持依然不足。在对外出父母的工作收入状况、知识文化水平、对子女的教育理念等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广东城市化带动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是造成外出父母家庭支持功能减弱和缺位的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目前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实现转型升级,“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依然是推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外出务工的父母把本应完整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分解为城市和农村,在农村主要是子女的养育和老人的赡养,而外出父母自身在城市里的个人再生产过程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下、没有核心技术,需要精打细算才能完成。这样下来,外出父母就很难有太多精力投入留守在家的儿童的家庭支持过程中来,为孩子提供的家庭支持也不过是原始的情感、物质和信息支持[3]。

2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支持不力

隔代监护人大多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对当前留守儿童情感、信息需求的理解,由此造成与留守儿童的代沟影响了其对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的作用发挥。此外,调查发现,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外出,留守老人普遍要承担一定的农务和家务活,从而使隔代监护人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和信息需求。同时调查还发现,正由于农务和家务活繁多,部分留守家庭还出现了“逆向监护”现象,也就是由于隔代监护人年迈体弱,部分留守儿童需要承担起农务和家务活,还需要照顾祖父母。

3兄弟姐妹间的相互支持存在困难

留守儿童的哥哥姐姐确实在情感和学习上为弟弟妹妹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哥哥姐姐由于自身面临的学业压力,以及自身面临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同样不足,从而导致了他们对留守弟弟妹妹的支持很有限。

留守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支持的重要因素。在访谈中,有留守儿童提到了由于自己与其他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好,而导致自己有困难和委屈也不会找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是选择向同学寻求帮助。

四、结束语

通过对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的来源主体和支持内容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在广东城市化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农村父母迫于经济原因,不得不“城乡两栖”,从而造成父母在儿童家庭支持中的缺位;而留在农村的祖父祖母辈的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水平等原因,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支持作用被边缘化;家中的哥哥姐姐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而不可能对弟弟妹妹提供更多支持。所以,目前广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情感、物质、信息支持功能受到破坏,呈现出由于家庭结构的拆分而造成家庭对儿童成长帮助和满足其需求的功能缺位与分拆的离散化趋势。

广东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不足的状况并不仅仅是由于农村父母外出务工而导致的家庭支持结构离散而造成的,在更深的社会层面上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中由于各种制度结构安排和社会资源利用并不真正对农村有利,并不真正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得到实惠,并不真正使农村家庭状况改善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支持不足的原因除了家庭之外,还有学校、老师和村社共同体的支持作用匮乏甚至空白,而无法为家庭支持提供外力,无法使家庭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充分的支持。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不仅仅需要家庭的爱,更需要社会其他主体的关爱,在家庭这个载体中形成留守儿童的支持合力,才能为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的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85.

[2]沈黎,汪光珩.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22—25.

[3]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1):138—150.

(责任编辑:陈树)

作者:闫丽

第4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体进入社会的桥梁,那么家庭教育可谓是这座桥梁的根基。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城乡二元格局的存在,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自身的特点,试分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与不足,提出响应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多样性

Abstract:Family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ar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whi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ndividul growth.If we conside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education to be the certain bridge leading the person to the society,no people can deny that the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steady base of the special bridge.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from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rural-urban outline structure of the societyin China,the family education in our national countryside has its own merit and disadvantage.The paper means to analysize and sum up the merit and disadvantage ,meanwhile trying to think out the possible way to solve them.

Keywords:family educationmultiplicity

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虽然很多农村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误区,突出表现为教育理念陈旧和教育方法不当,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农村实际出发,对农村家庭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望对农村家庭教育及提高农村教师积极性有所帮助。

1、现状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有保姆式:父母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干涉式:即限制孩子的言行,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暴力式:即部分家长仍然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所有这些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问题

2.1没有普遍形成家庭教育意识、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家庭教育与家长认识及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第一,有的家长知道家庭教育但不知道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的确知道家庭教育相当重要,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例如,在孩子做错事或说错了话时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才是科学的,当孩子成绩下降时应该怎样对待,特别是当孩子早恋时应该怎样处理等问题上,他们都束手无策。第二,知道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知为什么这样教育。农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是在理论上却是模糊的,相对滞后的。比如,在有些家长中,问他什么叫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他们是什么都说不出来。第三,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行为上完全是空白,在农村部分家庭中,对家庭教育相当陌生,理论上根本没有一点认识,就是在行为上,也是极其不合理的,他们有许多教育的行为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

2.2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严而无格、宽而无度的偏颇,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信服“不打不成嚣”,“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思想。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因某件事做错了,父母就责骂、惩罚,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不少家长把打骂这种方式看成是关心孩子,打骂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则迁就溺爱。在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多是男孩,许多父母把传宗接代及自己养老的责任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同时也把担心、溺爱、恐惧全集中在孩子身上了,于是常常出现“宽而无度”的现象。

概括起来,农村家庭教育中不合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放任式教育。在农村家庭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式的,特别是对男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导致对男孩子较为放任。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要怎样做就怎样做,这就导致孩子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做事说话没有原则,不讲分寸。

第二,暴力式教育。在农村,有相当部分家长仍保留着陈旧的家长作风,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爹妈,孩子理所当然应听父母的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认为“豆芽长齐天都是下饭菜”。孩子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父母说一,你就万万不能说二,否则你就是不乖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要经常被骂和被打的。

第三,重物质、轻精神的教育。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竞争趋于激烈,资本主义的物质占有欲及金钱万能思想在社会上沉渣泛起,在家庭中也难免有所反映。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听话和取得好成绩,频频使用“物质刺激”的手段:作业做得好有奖,考试得高分有奖,学校得表扬有奖,甚至参加家务劳动也给奖。逢年过节或是孩子生日,父母、长辈更是纷纷给钱祝贺, 往往数额惊人,少则数十元,多则上百元,上千元。

第四,重智轻德的教育。农村的家长对发展孩子智力所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全力,而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地忽视了,以致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许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至于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品德表现如何,则很少关心,以为有了知识,将来就能成“才”。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我曾遇见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父亲看到儿子把不合胃口的饭莱连同饭盒一起摔到地上,就默默地拾起饭盒去买回儿子满意的饭莱;而当发现儿子考试只得了

89分时却二话不说,拳脚相加。这种重学习成绩,轻品德教育的趋向和教育方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五,保姆式教育。农村中一些家长成为孩子的保姆,孩子的吃、穿、住、用等简单生活,都全部负责,如简单的做饭、洗衣服等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毛病,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中成长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依赖性极强。

2.3少言教、轻身教。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现在不少农村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打麻将的家庭 “方城”一开,洗牌 声、笑骂声充斥房间,使孩子无法学习。有时碰到“三缺一”,家长就拉自己的孩子上桌充数,久而久之,孩于也迷上了赌博。有的买六合彩的家庭,父母间经常吵嘴,厉害的发展到闹离婚,孩于终日处于紧张、恐惧的心态之中,不知哪一天家庭会破裂,自己将失去父母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均受到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同步,甚至起消极作用的情况也屡 见不鲜。例如:学校讲奉献精神,家里尽讲个人怎样捞钱,学校提倡人人养成良好的劳动和卫生习惯,爷爷、奶奶仍却代替孩子去学校扫地,学校讲为人要诚实.要遵守公德,家长却经常说谎„„

2.4家庭教育不利于学校教育,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在学校,老师教孩子应该这样做,在家里,家长则要求孩子那样做,老师一套,家长又是一套,弄得孩子不知听老师的好,还是听家长的好,这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3、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调查中发现,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对教师说:“本人水平有限,请老师严加管教”,如此这些,足以看出他们文化低、办法少。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因此,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必然导致家庭教育滞后。

(2)对外界信息听之任之。农村家长对在外界获取的信息,缺乏科学的和必要的分析,有一种“顺风倒”的思维习惯。例如,有人说他家儿子到沿海打工发财了,于是回到家中就让自己的儿女也外出打工;有人说,现在大学毕业又不包分配,花了钱还找不到工作,于是,大家就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了。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

(3)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延续。由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家庭教育中一些落后的思想、方式、方法都将会对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常说:“想当年„„”,“在我小的时候„„”等这种形式来教育孩子,给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打上了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烙印。

(4)农民收入的制约,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很希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收入有限而只能是想想而已,无法实现。有的想为孩子买课外书、复读机„„但由于受家庭经济收入所限,也只能是空想。

(5)农业生产仍是手工劳动。在湖南农村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完全是手工劳动,农民们早出晚归,整天忙着农活和家务,故而没有充足的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和教育。

4、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性无疑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形势,怎样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增加农民收入。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应把家庭教育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积极开展有利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的各种活动。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只有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才会去思考、参与各种有利于自身和下一代发展的活动。

(2)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教育因素。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同时,应特别注重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在农村家庭,基本上还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主要管理模式,未成年孩子与母亲接触的时间多,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教育更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提高母亲的素质,通过母亲发展自身的教育艺术,以帮助教育孩子,无疑是搞好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3)鼓励新时代的农村家长掌握一些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自己头脑中的教育观进行“升级”。在21世纪,我们的传统家庭将向学习性家庭转变,学习方式要从家长权威向亲子共学转变,教育重点从获取知识向培养运用、处理知识的能力转变,“鼓励创新、大胆尝试”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向父母提出的要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只要利用因特网,谁都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先出生的人知道答案”这一前提已经崩溃,新时代的家长需要从心理上完成从教育者到向孩子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J].家庭教育网,2003-06-12.

2、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 中国教育报,2004-04-14(4).

3、张建新. 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J].新华网,2004-02-05.

4、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9-20(3).

5、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第5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文献综述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文献综述

一、前言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石。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强调, 家庭教育 是对一个孩子全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的家庭教育, 城市比农村重视, 城市比农村投入多, 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乡差别。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基本上还处于真空状态,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家庭教育还处在不重视、 无人管的状态, 农村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薄弱、教育松散、层次低、效果差。随着我国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多, 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不仅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影响, 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因此, 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是提高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到的30多篇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议题进行了归纳、概括和梳理,先进行简要分析,综述如下:

二、研究现状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对家庭教育的定义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地界定, 乃是因为这一概念直接涉及到家庭教育的理念问题, 如对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等问题的正确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目前有以下几种: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关于家庭教育的解释是:“ 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育。”这一定义明确地指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 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施教者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 受教者是子女或其它年幼者。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施行有日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影响活动。

骆风认为“家庭教育是关乎全社会的事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和启迪,能从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并且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对家庭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一书认为,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方面是父母教育子女。

④③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孙俊三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即指家长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影响,使子女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的一种活动。”

赵忠心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台湾学者王连生对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定义即“学前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即父母对幼儿所施之情感生活之指导,与道德观念之养成。”也就是父母把为人处世的社会规范教给子女,使子女长大后能适应社会生活并服务人群。广义的家庭教育定义为“一个人从生至死,受家庭环境、成员、气氛的直接熏陶或间接影响,在情感生活的学习上、伦理观念的养成上、道德行为的建立上,获得身心健全发展的指导效益。”

综上所述,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本文主要比较倾向于孙俊三等主编的《家庭教育学基础》一书中的表述,他从教育的概念出发,既有教育者又有受教育者,既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性又强调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实质。

(二)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对家庭教育研究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就某一主题,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亲子关系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等进行研究,如江小英、黄英(2005)叫就对我国大陆地区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做了综述,文章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内容等几个方面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最后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也有针对某一期限内一些学术期刊刊载的家庭教育论文进行研究的,如骆风(2005)就是针对五种杂志十二年刊载的家庭教育研究论文从研究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研究发展的建议。

1.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为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开展对亲子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各篇论文主要是以观察或问卷作为研究的方法,对亲子交往的过程、影响亲子关系的诸多因素及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效果及子女发展等的影响进行了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亲子交往过程中的规律和影响亲子交往的各种因素,有些论文则⑤

⑦是以子女的发展为中心,揭示父母控制、应对方式等对子女发展的影响机制,或者直接考亲子关系对子女个人发展如社会适应、问题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2.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教养风格等。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子女的发展。因此父母教养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相关研究共有21篇。“父母教养方式”着重考察的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型态(即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等)对子女的某方面发展的影响,如创造性、问题行为、自控水平等。同时也有对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的研究,研究探索了亲子双方的性格、气质、文化背景等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故也有论文就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形成合力作用于个人并促进个人发展。那么,家庭教育与其它教育之间如何合作也是家庭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研究主题之一。但是,所有这些收集到的论文,主要是以“家校合作”为主题,共有11篇这些论文有的是对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的调查和分析,有些是对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些则是对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是指对家庭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纯理论的思考,如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探讨等。

3.有关家庭教育或家庭德育功能的研究

这些论文有的对家庭教育功能或者家庭德育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有些是从多个方面对父母角色进行对比和分析,有些论文则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家庭教育或是家庭生活的理想模式,有些则是从家庭功能出发,探讨家庭功能的发挥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客观基础条件,环境在很多方面会影响到家庭教育,所以研究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研究的又一重要主题。

4.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

有些论文是以民族为维度进行划分,如对同族这一特殊民族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有些是对特殊儿童家庭,如对聋童、自闭症等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有些研究是就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如隔代教育、核心家庭和三代家庭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有些是针对当前社会出现的新型家庭状态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如对留守儿童或者是流动家庭教育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有些则是针对家庭教育新型态的研究,如针对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进行研究的。

三、研究现状评价 虽然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也提出了许多解决策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上述文献基本上都是从不同的主体来阐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几乎都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方面阐述,并没有进行细化和进一步的说明。第二,研究角度单一,大多数文献都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其它学科视角的研究比较少。第三,对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总是经验的堆积,但是这些经验用于指导实践却又缺乏操作性。

四、本次毕业论文准备研究课题

本人打算首先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农村家庭教育这几个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公共管理学、教育学当中的有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对策。最后进行简要总结。

具体的论文框架如下:

前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家庭教育

(二)农村家庭教育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多数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但教育方式不正确

(二)亲子间沟通少,也缺乏正确的沟通渠道

(三)父母过多干涉与孩子有关的事务,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

三、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劳动教育缺乏

(二)农村家庭生活日益信息化,导致孩子沉迷于电影电视

(三)农村家庭结构简单,导致孩子交际能力差

(四)家长过于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孩子学习压力大

四、对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对子女的劳动教育

(二)加强亲子间的沟通,注重亲情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子女完整的爱

(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进行适当的家教指导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刘永.家庭教育对中国当代青年人生涯发展影响的个案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刘红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基于对江西省部分地区的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2009. [3]张道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策略[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4]杨唐盛,龙小林.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5). [5]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9). [6]郑晓生.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5). [7]刘爱香.小学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0. [8]李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9]霍霖霞.天津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及指导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第6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宝鸡市农业局高锁扬、王随民、孙兆军

为了研究新形势下的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掌握我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和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我们近期对全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我市有农业人口270.79万人,农村劳动力156.70万人,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67.9247万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463.48万亩。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92万亩,较2009年增加了2.43万亩。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20163户,签订流转合同16279份。随着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是流转数量增长较快。据调查,全市流转耕地面积比2009年底增长了23.16%,占农村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流转规模逐步扩大,流转大户逐渐增多。

二是流转方式灵活多样。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等多种方式。其中转包和出租两种流转形式较多,分别为4.64万亩、2.08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5.9%和16.1%。

三是流转主体渐趋多元化。除农户之间的互换、转让、转包流转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科技销售能人等也逐步参与土地流转,成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从

流转去向看,截止目前,流入农户的面积10.6万亩,占流转面积的82.05%;流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0.8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24%;流入企业的面积0.7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74%;流入其他主体的面积0.7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97%。流转主体多元化呈现上升趋势。

四是农民自发流转是主流。现阶段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途径以农民自发流转为主,这种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占总流转土地面积的90%以上,而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土地面积不足10%。

五是流转以短期、粮食生产为主。除了转让和互换土地之外,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期限多数在3年以内,有的流转合同甚至一年一签。流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7.76万亩,流转面积超过5000亩的县有凤翔、岐山、千阳、扶风、眉县、麟游。其中,凤翔县流转面积最多,达到5.23万亩。

六是流转效益显著凸现。经测算,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的土地要比分散经营的土地平均增收30%以上。例如: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456户村民将665亩承包地,以每年每亩680元的价格出租给宏盛公司和国人菌业公司,并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每年全村靠土地流转收入就达45万元,户均收入1000元,村民还可腾出时间就近在宏盛公司打工或进行其它生产经营,月均收入1200元,这样该村农民收入由原来的一份变成了两份,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大多县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供需双方信息有效对接机制还没有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流出方往往是分散的农

户,在定价权上处于不利地位;多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流转市场发育不良,中介组织匮乏,信息不灵,农户有转出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

二是操作不规范,权益难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和手续不规范,农户间流转以及短期流转基本上没有签订合同,出租、转包或互换都是当事人双方口头协商,没有在发包方备案,且期限较短或不确定,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如果承包方丧失非农就业机会回乡务农,转包、出租关系随时会终止,留下了纠纷隐患。

三是流转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体系。2005年1月19日农业部第47号令公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但是,我市乡镇一级在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农经机构,全市大部分乡镇只有1名兼(专)职农经人员负责,因此对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统一管理和指导。

四是缺乏相应的受让主体资质审查和土地价值评估体系。随着受让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一些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业主大规模租赁经营土地,对其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不清楚,乡镇及村组受条件制约,资质审查很难,风险隐患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流出方往往是分散的农户,在定价权上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农户流转价格偏低,利益受损。

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1、依法确权确地到户,发放规范有效的承包经营权证书。2009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臵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的历史遗留问题,

尽快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到地块,签订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因分家,土地增减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相符的及时重新补发。认真清理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2、统筹城乡发展,营造土地流转环境。一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以农民家庭自筹为主、国家和集体保障为辅助的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抓紧开展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对于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户口在农村,并享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工试行养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现行的农村户籍制度是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配额直接挂钩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脱农进城步伐,导致农业人口急剧膨胀,又缺乏足够的流转出让与受让主体,必然造成土地越分越细,生产规模越来越小,而宅基地占用越来越多的局面。因此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对自愿放弃承包地并迁入城镇定居的农民,给予补偿、补助,并享受与迁入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尽快让部分在城镇务工经商多年并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农民落户城镇。三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指导和服务,鼓励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定点转移。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收入。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或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司(合作社或大户)、基地、农户之间建立起以诚信为基础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或大户)在农业产业化经

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高土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流转服务和管理。一是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各县区可依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法律政策,发布土地流转信息,进行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开展受让主体资质审查、接受土地流转咨询,指导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调处土地流转纠纷,扩展对农民宅基地、住房、村组企业的厂房等进行交易服务。二是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站或设立信息联络员。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本村土地流转信息,接受村民的土地流转委托申请,建立村级土地流转台账,协助调处土地流转纠纷。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把好资质审核关。四是要完善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机制。农经、纪检、监察、纠风、司法、信访、国土等部门要通力协作,纠正和查处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

第7篇:唐山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07信管一班

袁媛——让阳光撒在同一片大地上,让幸福同驻我们身边

引言:

今年寒假调查,我选择了留守家庭现状这一调查题目。在此之前通过报纸和电视等传播媒介,我对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耳闻,同样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生活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天壤之别,给我留下了极大的触动。而做这样一个调查报告,让我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了留守家庭的状况。在中央提出进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设的时代要求下,我去往唐山遵化做了如下调查。

一、其本情况

遵化市有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8万,外出务工人员2.4万人,其家庭的经济生活绝大多数比以前有所改善。

二、主要问题

㈠留守儿童现状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或长期与母(父)一方在一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留守儿童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孩子要啥给啥;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在加上有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了些钱后,急着往家里邮,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好多留守儿童吃的比以前好了,穿的比以前

靓了,花钱也比以前大方多了。在加上这些长辈长期存在“溺爱”这些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家庭教育方面不得当,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的长期与自己的母亲(父亲)在一起,家庭中缺少了父爱(母爱),致使孩子在性格形成上有缺陷。

2、留守儿童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和自己的父母离的远,见面少,直接沟通的机会少,致使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时间是在思念父母中渡过的。由于他们年龄偏小,对自己的父母还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致使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非常渴望与自己的父母多沟通,渴望经常在父母身边撒撒娇,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常一些。

3、留守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留守儿童上小学的占绝大多数,正处于6-14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或与父(母)一方分离,在性格,脾气的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由于受不到父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有些男孩子软弱、胆小、娇惯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尽快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㈡留守老人现状

1.劳动负担增加。留守老人需要全面负责外出务工者的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还要负责全家人口的农事劳动。

2.子女外出导致留守老人的孤独感增强。特别是很多外出务工者

与老人的联系不够,这很容易引起老人的孤独感。

3.生活与疾病照料缺乏。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有病后没有子女照料的多,无人照料或者无配偶照料占相当比重。

4.精神生活的贫乏,农村留守老人文化娱乐活动几乎就没有。 ㈢留守配偶感情备受创伤

1.劳动负担沉重,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在走访过程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占80%左右。

2.文化程度不高,子女教育失调。留守妇女中,大部分文化偏低、能力较弱,教育子女力不从心,对孩子重养轻教。

3.易受侵害,安全系数大大降低。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之徒的侵害,空巢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调查显示,边远山区农村性绯闻中有65%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4.夫妻感情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性行为,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了解,在边远山区农村离婚人群中,因夫妻一方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比例直线上升。

究其原因,为节省开支,很多农民工逢年过节都不回家,家人也很少去探望,甚至连通信、通讯联系也是能省则省。另外,由于长时间所处环境、背景不同,夫妻之间共同语言也逐渐减少。有些妇女反

映,由于长期分处两地,丈夫一开始还非常想念家,时间长了,就逐渐淡忘了,偶尔电话联系,除了问候一下家中老人、孩子之外,已无更多关爱妻子的话语。对于留守妇女的影响非常大,精神的压力有时远远大于物质的压力。

三、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资产和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扶助和集体福利。

第二、整合资源,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体系。加快边远山区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从而减少边远山区农村留守家庭。

第三、在有条件的边远山区农村,创办儿童托管所和老人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咨询、服务站点等,及时排解留守成员忧虑。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各级妇联要加强家庭教育培训,办好边远山区农村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真正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形成保护合力。

第8篇: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北舞渡镇农户调查问卷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10-1班

张萌

学号:311010010130

调查时间:2012-07-10至2012-07-20

调查地点: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张富文

综述:在当代政策环境及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村家庭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时刻发生着变化,农村城镇地区在这种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农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及城镇一体化日益明显等已诉说着农村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农村人口的流失及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农村家庭人口数量的下降也警戒你我,显明农村家庭结构在激烈的变迁中。基此,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在家庭结构的变迁中趋利避害,保障农村家庭结构朝着有利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向变化发展。

调查目的: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在家庭结构的变迁中趋利避害,

保障农村家庭结构朝着有利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向变化发展。

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北舞渡镇农户调查问卷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结构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刻发生着变化,

所谓机遇伴危险同在,进步携不利同行,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是蒸蒸日上,同时农村家庭结构也处于激烈的变迁中,农村移民城市及外出务工人员携子女落户城市已屡见不鲜,农村人口流失和计划生育下农村家庭人口数量的下降促使我们不得不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以至做到趋利避害,保障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朝着有利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现状、趋利避害

农村家庭处于社会的基层,它的存在维系着社会基本生活的稳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城市领携农村,带动农村一步步城市化,近些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常年在外而想转移户口定居城市人口不在少数,再有高考制度下的户籍转移制度给了无数农村学子鱼跃龙门轻松落户大城市的机会,这些农村家庭的转移及农村人口数量的下降严重冲击着农村家庭结构。

一、农村家庭结构类型及变迁

小结:(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参考文献:(楷体小四)

目前国内学者对家庭结构分类主要按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以及家庭结构完整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结构类型。从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看,中国农村家庭主要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身家庭和联合家庭等;从家庭成员结构的完整性来说,又可分为完整家庭与不完整家庭,空巢家庭以及隔代就是当前农村不完整家庭的具体表现类型。

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其实正是一直履行着维系社会基本生活与稳定的基本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导致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变异家庭数量在农村家庭结构中呈现迅速上升趋势。笔者通过对东北地

第9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

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复杂系统构成教育主体——受教育者的系统环境,并行同教育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对农村家庭教育短视现象短视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对家庭教育短视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形成合力,在各自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发挥作用、相互渗透。有利于当今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为家庭教育创造一个更加良性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也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到教育本身的规律,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使家庭教育凭借其独有的方式影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农村家庭教育短视现象主要表现

家长 “临时抱佛脚”现象严重。

身为15年教龄教师的我,深刻了解到淖毛湖学生家长的表现。大多数家长不留意孩子平日的学习过程,仅仅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每当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都比较关注。家长忙于谋生养家,关注孩子时间短,特别是对儿童没有经常性的教育观念,不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好多父亲会有这样的心理:把精力投在孩子身上还不如多挣点钱,男主外,女主内,管孩子学习是母亲们的事,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那说明我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给孩子多挣点钱,给孩子买房盖房,以备孩子们不成器时不至于流落。

家长盲目攀比和从众。

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教育孩子,在期末时看到孩子考试不好而自己邻居孩子的学习好,就责怪孩子。对教育规律不了解,对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或狭隘的看待教育的目的,认为只是考学,找工作。

这个问题尤其在农村教育中表现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层次的提升,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也面临就业问题,而另一方面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优势资源短缺,教育公平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表现在农村大学毕业生少于城市,而且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社会贫富现象严重,孩子靠考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几率更低,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某家学生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咱们家的也别读了。

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知识的缺乏系统性。

家长在培养过程中知识的无系统性,随机性强,或按经验知识来教育孩子。这表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的知识,忽视孩子的情感,一味地说教,面对出现问题特别是当孩子考试不好时,实行打骂教育,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在早期教育中不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的角度不当。——这在目前我国这样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情形下,家庭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真正要实现我国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目标还需要政府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 家庭教育充斥着太多的功利色彩

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更多的扩大甚至夸大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教育学习来找到一份工作,如果考上了学,

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还花父母的钱,每年学费又贵,还不如早点去打工。在这样的心态和思想指导下,教育有时成了谁也不管的事,社会中充斥了太多轻狂而放纵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 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整个教育大系统来看,可以说教育是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组成的,三者不存在孰轻孰重,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在广大的西部农村,这更是一片空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支持也是薄弱的。二是我国目前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还比较低。基础教育目前的师资力量薄弱,有些教师教学水平达不到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对人才资源的要求,而广大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阶段孩子的自觉性总的说来又还不太成熟,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现实,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解决就更成了当务之急,因为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如果家长能在外界力量的帮助下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通过某种渠道有所改善,家庭教育就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对教育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从家庭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发展的影响来看,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习惯等,而家庭教育在这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很多的名人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父母的培养和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佐证。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不同于幼儿园、中小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是依据教学大纲、课堂传

授和其它考核制度这写方面进行的,孩子在家中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建立在血缘、辈分等基础上的亲情关系和被种种关乎切身利益的经济联系,孩子的民族习惯、文化信仰、论理道德、价值观念、才干取向往往就是在这种“感受”中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

张元成

上一篇:女干部培训班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画册制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