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1

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非常庞大,可以说他们是一个“强大”的、特殊的弱势群体。那他们到底生活地怎样呢?

因为我自己本身住在湖北荆州的农村,自己曾经也是留守儿童,现在我弟弟也时不时的处于留守儿童状态,由爷爷照顾。我们村里的家庭大部分也都是这个情况。这个寒假我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情况归纳如下: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单亲和孤儿的数量都相当多。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非常大的比重。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一半多;无人监护和其他亲戚监护占了大约百分之三十。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

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大约6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百分之二十;父母经常给孩子打电话的只占一半。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差不多所有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一半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家务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6)老师关注太少。一半的留守儿童半个学期都没有老师找他谈过话。

[简析]留守儿童应该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从调查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一半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教学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7)学习压力很大。一半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简析]本来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学习,但留守儿童的压力一是来自多方面,二是压力太大。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8)心理压力太大。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五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烦恼,既要照顾自己,还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得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

[简析]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独、失望、烦恼、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为今后的生活着急,等等。显然,对同样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所担当的负荷肯定是超载的。

同样的,那些几乎生活在生活特别底层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也非常糟糕。

留守老人除了依靠自身劳动收入,家庭成员的支持占绝对的比重。另外,只有极少数的留守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和社会养老保险金,获得的政府或村委会帮助的留守老人数量也不多,只占不到百分之十。这说明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政府和社会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支持非常有限。

留守老人家庭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最主要的家庭支出是农业生产投入、看病就医和抚养孙辈支出。留守老人看病就医后不能报销的那一部分仍然是留守老人重要的支出项目。绝大多数的留守老人在劳动之余,还要帮着照顾孙辈,孙辈的生活开销也占了家庭支出的很大比重。

留守老人大多文化程度非常低,根本不可能为留守儿童的学习作出相应的、必要的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1 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其中一方在外地打工,将子女留在原籍,由单亲监护或完全委托他人监护的,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去城市谋求发展,这也使一大批农村儿童成为了“留守儿童”。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6千多万。面对在迅速“壮大”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国家及社会各界对其的关注度远远跟不上其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会对当地的治安、医疗、稳定问题产生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1]。

2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1 缺乏父母监督,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松弛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抚养。这些年老的长辈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和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两者之间共同交流的话题很少。老人们容易溺爱孩子,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仅停留在生活层面上,没有能力给留守儿童正确的引导,在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有的老人们体弱多病,照顾自己都略显困难,监督留守儿童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管导致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自由度,部分留守儿童经常旷课、迟到、打架,并常常进出网吧,甚至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留守儿童基本处在塑造人生观的阶段,这个时期缺乏家长的管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1.2 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亲自抚养比隔代抚养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人格与智力的发展等。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生活中父母的疼爱与关怀长时间缺失,心里的悲伤无人倾诉,内心的喜悦无人分享,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性情冷漠、敏感、暴躁等等。

2.2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龄大的教师优点是教学经验丰富易于提高升学率,而他们的缺点在于缺乏创新力和想象力,他们交给孩子们的是几十年不变的东西缺少新鲜的知识和资讯,这样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并且相对短缺的教师资源使得大多数的老师都是一人承担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例如数学老师也要教科学、自然,语文老师要教音乐、美术等而且缺少心理辅导课程。老师们的工作量严重超标,同时,应试教育排斥素质教育,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因此老师们除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外几乎没有精力再去关注孩子们的精神发展[2]。

2.3 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文化设施不够,不良场所仍存在。由于资金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能力建造如体育馆、少年宫、文化馆等对留守儿童有益的社会教育设施。在一些贫困的山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图书馆都没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源得不到保障,几乎没有组织和社会力量来专门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社会作为留守儿童成长的大舞台,社会教育投入不够,外部环境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与监督,自身自制能力也不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情况不容乐观。社会教育的缺失很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自由散漫的性格,甚至形成不良嗜好。

3 解决对策

3.1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建立和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政策

3.1.1 打破二元结构,消除城乡隔离的户籍壁垒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城市化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但是因为经济和户口的原因他们无法带孩子来城市上学和生活。因此政府如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使农村留守儿童有条件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既可以减轻农民工父母的经济负担又可以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3]。

3.1.2 支持网络支教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长久地陪伴

不同于大学生寒暑假的短期支教,网络支教可以保证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长期辅导和联系。基于现在网络的普及程度几乎所有地区都有网络,只要政府出资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或者村落置办电脑和视频工具再招募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就可以保证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3.1.3 加强校园周边的环境治理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不只是在学校和家庭,社会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社会环境也会对留守儿童产生影响甚至危害。社会上一些人士利益熏心,他们为了赚钱在学校周边经营网吧、台球室、电子游戏厅等游戏娱乐场所。留守儿童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些环境诱惑,最终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只有依靠政府部门来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来震慑这些唯利是图的经营者,让他们不敢轻易给未成年年开设绿色通道,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3]。

3.2 学校应加强发挥教育机构的作用

3.2.1 建立寄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当地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大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将留守儿童的时间大多控制在学校里。这样留守儿童更多的时间都是与同龄的伙伴一起生活,而且都是处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尽力弥补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的影响[4]。

3.2.2 开设补习班和兴趣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建议由政府出资(或社会爱心人士资助)为当地学生免费开设周末兴趣班,寒暑期补习班和兴趣班。招募有经验与激情的老师,为孩子们上课,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缩短城乡孩子之间的差距。此外,开展兴趣补习班可以让孩子们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相应的弱化了父母不在家对其的影响。

3.3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孩子来说是无法取代的,因此家长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指望学校。要做到多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即使自己不在家也可以通过电话的联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

4 小结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目前存在的十分严重的社会性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从社会各界入手,多角度、全方位采取相应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2]解文书.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研究[C].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34(5).

[3]谭英俊,钟永芳.公共治理视域下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对策[J].社科纵横,2015,30(3):150-15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思考 篇3

[摘要]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庭都努力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自己最大的努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常常被忽略。本文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法,有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问题 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生活在农村,父母一方或双亲都在外务工,由祖辈照顾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的未成年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环境下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调查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代理监护人普遍存在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1.亲子教育结构发生变化。一般正常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无法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

2.代理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现在的留守儿童大多在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留守儿童父母由于生活所迫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看护。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年龄较大,文化层次低,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指导,有的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且家务繁多,影响孩子学习。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留守儿童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偏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有的是隔代教育,有的是寄养教育,有的是单亲教育,他们多数都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溺爱,容易采取极端的教育方式,不利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教育内容存在不平衡现象

教育内容是除去教育者和教育方式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则整个家庭教育也是不合理的。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教育内容常常出现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

1.重视“智教”,忽视“德教”。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使得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极易走向道德败坏的深渊。

2.重视孩子“物质文明”,忽视孩子“精神文明”。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代理监护人一味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然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却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对孩子的精神需要给予关怀,导致留守儿童精神空虚,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

(四)留守儿童自身问题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不可避免涉及留守儿童自身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生理方面。留守儿童处于生理发展阶段,没有父母的照顾,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青春期叛逆等问题。

2.心理方面。留守儿童多数心理上存在内向孤僻的特点,与人交往异常敏感,做事也非常消极,容易走向抑郁和自我封闭的极端,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教育对策分析

根据留守儿童突出的教育问题,通过分析,结合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家庭方面

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方面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不仅要解决教育者自身问题,还要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从整体上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首先,增长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知识见识,经常开展社区教育,聘请专家或专业教师进行讲课,让留守儿童监护人不断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其次,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仅要单向教育孩子,而且要多从孩子角度了解沟通,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最后,改进教育内容,不仅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道德素养的教育,多为留守儿童准备一些适合他们的心灵刊物,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导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关心和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和内心世界是一个优秀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教师应该增强对留守学生关怀的责任意识,给予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与他们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定期进行家访,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壓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必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效结合,对于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效的。社会这个大环境必须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我们可以通过以村为单位,建立帮助留守儿童的相关组织,对村里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提供帮助,定期组织开展有关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召开监护人交流会,及时反映问题;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如与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建立关系。我们要真心实意地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追求。

三、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 篇4

我在河北师大国培401教室听了杨会芹老师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一课,对我的影响很大,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一,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今年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

二,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亿万农民工进城,是广大农民逐步富裕的必然历程。但这个历程不等于不需要付出代价,代价之一就是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亲情的呵护。父母外出打工,目的自然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也为子女争取更好的前途。然而有得必有失,子女失去的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亲情。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所能弥补的。

首先,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其次,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很是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

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然后是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是寄宿到亲戚的家里,由于年龄,经济等家庭原因,他们不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地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温饱就是尽到了责任,至于其他则是学校的事情了。所以在节假日则成了完全的自由人,由于年龄的因素,他们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父母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保护,所以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还有学习问题。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明确的目标,在面对学习上的问题时,采取自暴自弃的消极态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无人监督,许多精力不放在学习上,逐渐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

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只是家庭的问题,还有好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制度原因,由于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目前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更关注的是劳动力的转移,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他们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更是处于十分薄弱的境况。

其次,思想原因,农村的许多家长的思想依然存在与时代脱轨的现象,认为读书没有太大用途,只顾眼前利益,有的甚至还保持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

种落后陈旧的观念。

另外社会关爱不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是政府应积极作为,加强主导。保证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合格学校的建设。推进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应尽职尽责,担当使命。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要努力架起畅通的家校桥梁。要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加与家长的联系。

三是家庭应善于作为,履行职责。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学会心灵的沟通。

四是社会应奋力敢为,形成合力。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总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他们和

我们的美好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篇5

:..贵

近年来,„小学基础教育在县乡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改善办学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越来越多的老师们谈及到农村孩子难管理,管不好,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在这次“党员进农家,干部下基层”的活动中,我带着这一问题深入走访了„部份小学,了解到有60%的家庭都有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长期与自已的子女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更不会主动联系了解学校教师,有的老师甚至无从了解到学生父母的联系方式。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乡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希望老师们能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也不重视或很难与学校及老师配合沟通教育。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3、学习压力大: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

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4、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如去年火石坝社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附近的水库中溺水身亡,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家庭教育方面:一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

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2、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三是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

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政府及社会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二是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三是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6

——达川区檀木小学贺嫒萍、冯利华

近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自从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会议精神。从学习中感受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作为最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利用实践教育活动这个平台,与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了面与面、心与心的交流,针对他们的教育现状、生活状况我做了一简单的调查,下面我就对调查情况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同时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发达地区打工,因为自身的一些限制,无法将子女带到城市里念书,所以就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比如我校三年级二班,总共61人,就有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作为该班的班主任,我重点关注了他们的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一、教育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7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者们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看法,有的认为父母在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1];有的则认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2]。在调查走访中,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那里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与非农村留守儿童相比,总体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基本在中等偏下水平,有些留守儿童到了中学存在厌学、逃学甚至退学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方面作用的发挥[3]。首先,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不能直接辅导孩子的学习,加之孩子本身年龄偏小,自律性差,致使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而对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的调查统计显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12.8%,小学的占25.4%,初中的44.5%,高中的占18.4%,大学及以上的占0.8%,这势必影响对孩子的辅导教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据调查,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关注度相对较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道德等方面的关心和关注度较低,有的根本无法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特别是对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更无能为力,40.2%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不能辅导其学习,43.5%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虽然能辅导,但不能全面辅导,只有16.3%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能全面辅导其学习。在临时监护人被问及是否参加留守儿童学校的家长会时,选择认真参加的占53.2%,选择偶尔参加的占40.3%,选择不参加的占6.5%。调查中发现,当孩子在学习成绩不好时,临时监护人选择打骂教训的占10.6%,选择帮助进步的占24.1%,选择告知家长的23.5%,选择不闻不问的41.8%。可见,总的来说,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不关心和关注的。

其次,就学校而言,通过走访了解到,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当前的教学和升学压力,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一般对成绩平平和成绩差的孩子不会花过多精力和时间去教导,在教育学习上更多的是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成绩平平和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主观上想要进步,想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愿望。在教师及管理者被问及最关心留守儿童的哪个方面时,选择学习的占52.7%,选择生活的占18.2%,选择安全的占29.1%,其余的主要是关心道德和行为等。据调查,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经费或补助,只是部分学校会给予优秀的留守儿童一定的困难补助和奖学金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分析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由于家庭中缺乏父母完整的关爱,隔辈教育的种种缺陷,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种种现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其他方面与其他儿童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与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纠缠在一起而相互影响的[1]。

首先,一个儿童的成长要求是身心健康,心理的健康非常重要,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原因,他们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完整的直接的亲情等关爱关怀,造成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受到困惑时,由于无人倾诉和帮助解决,他们就会产生孤单、自闭、逃避和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当被问到有心理话想对谁说时,62.6%的孩子选择给父母说,其次是给同学和朋友说,说明孩子是非常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的,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有14.6%是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平时的电话和书信等联系又很难排解心中的苦恼和问题,久而久之,就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压抑、自卑、逆反心理。

其次,需要学校给予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同学、集体和教师的关爱来弥补心理的空缺,解决心中的难题。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学校也有心理咨询室,但被利用得较少,基本流于形式。在受到委屈和不公平对待时,38.7%的留守儿童会选择吵闹解决,21.3%的儿童选择沉默,25.8%选择向父母倾诉,其余的选择用其他方式发泄。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绝大多数会选择吵闹、甚至暴力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偷盗等犯罪道路。留守儿童小小年纪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精神上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就变得沉闷、孤僻,表现突出的是忧郁、逆反心理、焦躁厌恶情绪。一旦谈及父母,他们的表现更加明显,有的长期跟(外)祖父母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浓厚的亲情和依恋,有的甚至会讨厌憎恨,有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做事显得畏首畏尾、没主见、胆小怕事、麻木等不良心理状态[5]。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产生了系列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况分析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更能直接地影响人生的发展轨迹和方向,孩子最初的道德理念、价值观、信仰等都是在家庭中父母等长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与他们分离,致使他们缺失了完整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更多的是想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好一些,将来有所作为,但由于现实和自身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原因,他们对子女的关爱更多停留在物质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如道德教育、价值观的树立等等关心得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乏。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致使亲情关系弱化,父母的榜样教育缺失和监管不足,影响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容易使他们形成道德观念、情感、人格和行为的偏差,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过错行为和反社会倾向[5]。经调查,父母双方均外出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占36.6%;父母外出由亲戚朋友代为监管的儿童占7.3%;父母外出后无人监管或住校的留守儿童占17.8%。由于(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和抚养,对留守儿童更多娇宠,道德意识的教育较薄弱,而由亲戚朋友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管教、道德教育更少。而且,外出父母在与孩子的联系中更多的是询问生活、学习等情况,对做人做事等道德行为教育关心得较少。在调查中,父母认为孩子完成一般学业就外出务工的占到63.7%,多年的打工生活使他们更趋于功利,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受到很大影响。

学校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中作用不可小觑。在调查中发现,菖菖镇的五所学校都开设了道德教育课,而且结合课程开展了系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教育活动,但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和追求学生成绩提升使得教师在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走访的菖菖镇初中,共有教学班32个,学生1 852名,教职工120余名,经常是一师多用,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教师,而不是专业教师专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6]。

四、结语

因此,针对以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建议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环境,共同关心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这需要加强政府的职责,通过完善、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权利和利益保障,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更多更优的教育资源,并通过不断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吸纳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或自主创业,发挥并整合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联合行动,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需要学校多与农村留守儿童沟通,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和安全方面的发展情况,采取寄宿制管理,安排有责任心的教师全力负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等;家庭中父母要以孩子为重,尽量不外出务工,即便外出也要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保持与孩子的亲情联系,对孩子的困难多加指导和帮助,并选好临时监护人,多向临时监护人和教师了解孩子的表现和需求;这需要社会爱心人士多关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整合社会力量;不断培养和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都是政府和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由于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出现了留守儿童监管缺失的现象,致使他们在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2]吴霓,等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7.

[3]曹春华.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5):73-74.

[4]伍慧玲,陆福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J].三农中国,2005,(1):19.

[5]冯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N].人民日报,2010-12-0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农村老家接受教育,形成了留守儿童。因为没有正确的教学管理措施,没有及时的心理沟通。初中儿童受年龄影响,思想价值稳定性差,从而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重点分析。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思品教育的现状以及原因

1.就现状来说

因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内心孤独、情感缺陷、独立性强且自我约束力弱,从而让其思品教育出现如下现状。第一,学校教育孤立化,学校德育内容理论性强,与生活脱离实际,学生难以应用。虽然知道理论知识,但是很难将其作为自身行为指导来规范自我行为。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理想和为社会付出的志向,大多对明星盲目崇拜,出现拜金主义。另外,因为长期远离父母,难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出现性格缺陷,出现自卑、孤独和敏感等心理,人格难以健全。部分父母对孩子要求较低,认为读书无用。一系列原因都导致学校思品教育孤立化,很难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第二,思品教育单一化,很多教师都只会课堂讲授,没有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学生只要掌握课本内容即可,心理发展和需求完全忽略,导致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完全不了解。很多监护人缺乏对儿童的保护意识,儿童的权益经常受到伤害,学生会认为思品教育不切实际。第三,家庭思品教育缺位,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完全脱节,缺乏社会教育支撑。学生从小在学校教育,很难贯彻社会公德,法制观念缺失。部分老人对孙辈过于溺爱,父母对子女太过歉疚,儿童沉溺网络,打架偷盗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就原因分析

第一,学校教育观念陈旧,重智轻德。学校教育观念陈旧,管理弱化,设施欠缺,师资力量不足,另外学校对思品教育不够重视,教师方式错误,太过重视学习成绩。第二,教师缺乏责任性和综合素质。教师责任性不强,放任学生,缺乏耐心,常谩骂和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对学校缺乏信任,从而过早流入社会。师资缺乏,教师精力有效,难以对学生全方位监督引导。思品教师只知授课,却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家庭和社会关注不够。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投,互联网社会中,学生过早接触网络,缺乏监护,导致身心发展健康受到影响,接触黄赌毒,染上不良习惯。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1.要改变传统思品教育观念,强化管理。首先落实以人为本,将教育和引导结合起来。遵守留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提高其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受思品教育,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学校要引起高度重视,建立专门教学小组,成立儿童档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学习态度以及监护人情况加以登记。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家长监督学生情况。再次,完善寄宿制度。它可以为儿童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保证人身安全,培养集体精神和交际能力,防止受到不良环境干扰。最后,重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改革过去的应试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科成绩时也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严肃校风校纪,重视校园德育环境。

2.有创造性的落实儿童思品教育措施。首先,可以在校园开展农民工的宣传,积极宣传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带来的贡献,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父母在城市的努力并以此为荣,摒除过去对劳动的自卑和歧视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监理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留守儿童大多内心封闭,情感压抑,不愿与教师和监护人交流,班级干部要多和留守儿童交流,了解其心理思想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和教师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将德育融入现实生活,形成儿童健康人格,多通过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磨炼学生意志和高尚品德,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了解社会实际,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起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心和快乐感,形成健康人生观和健全人格。

3.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联系起来。首先,家庭要投入亲情关爱,对子女加强情感交流,防止金钱溺爱,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杜绝灌输读书无用思想。加强和教师沟通,定期了解子女学习和德育状况。其次,政府要改善社会德育环境,做好农村文化环境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教育的立体化。

三、结语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思品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价值观波动较大的初中留守儿童,如果思品教育质量不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做好思品教育工作,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克贤.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3:38-41.

[2]卞桂平,焦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基于江西省部分市县的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55-60.

[3]杨怀. 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2:25-26.

[4]田建鑫,简颖慧.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6:23-2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9

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工作,而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于缺少关心和爱,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状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以此找到解决的办法。

调查时间:2009年2月1——5号

调查对象:永州市个别农村

调查方式:访问、网上查询

调查成员: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年轻的父母中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务工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付给父母一方、祖父母或亲朋照顾,于是农村便出现了大量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未成年人,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的主要流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随着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调查,56.4%留守儿童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的儿童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对于我们市来说,农村人口比例大,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在外务工人员有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多万,而且其规模有扩大的趋势。我们许许多多的村庄,农闲季节除了儿童和老人,很少见到青壮年人,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外出打工去了,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留守儿童年龄尚小,不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学习的技能,如何理财、如何保管自己的生活用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甚至于正常的饮食起居等等,都需要具体的指导。作为学校,当前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因此实事求是的讲,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总体良好,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在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一)教育问题

我们常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而良好的教育则是儿童的未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与约束,农村留守儿童们普遍对学习缺乏目标和追求、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现象明显;同时,部分学生自卑心理明显,学不懂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导致学习难以跟上。根据有关调查,我们驻马店市目前有35%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隔代抚养,娇宠溺爱多于批评教育,只注重生活上的照料、物质上的满足,缺乏学习上的指导、道德上的培养。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有10%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很差,班级最后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因学习差导致厌学,因厌学导致学习更差。进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放弃对子女上学的期望,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甚至跟随父母外出务工,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被无意识的剥夺了,这对于国家,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这种错误的选择或者是无奈的选择所带来的恶劣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二)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隔代带养或由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带养,这些临时监护人,或充当留守儿童寄食者的角色,不愿意对留守儿童管教太多,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愿意严肃指正;或过分溺爱孩子(以隔代带养的监护人居多,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把娇惯和迁就当成了对下一代的爱,导致了一批“问题儿童”的产生。据调查发现,近65%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理沟通,其中28%的留守儿童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还有1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向、寂寞空虚、自卑闭锁、情感冷漠、盲目反抗、仇视憎恨、暴力攻击等等。笔者在调查时发现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今年6岁了,他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了上海做保姆,他的父亲则常年在外搞建筑。虽然每年他的母亲都会回来一趟看他,给他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他的奶奶说,小男孩母亲不在家的时候,他总是会无缘无故的哭,什么也不说,也不太爱出去玩,性格很是古怪,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

(三)生活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疏于照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完整行使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年人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年老体弱精力有限,文化不高封建迷信,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找医生找巫婆神汉,受到意外伤害又不能及时救治等等事件时有发生。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兄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另外由于留守女童特别是一些女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加上他们缺乏亲情的关爱,倍感孤寂,急于结交一些朋友,也给一些社会上心怀叵测的人提供了趁机而入的机会,他们受到性侵害后不敢或者没有及时告诉老师或监护人,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有的甚至沦为性侵害者的帮凶。

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分析

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的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现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根据我们对以上问题与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现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分析:

1、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当今农村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夫妇同时外出打工,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如果有必要一定外出务工,务必要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家。关注孩子的成长,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做到孩子有纰漏时纠正,孩子孤寂时抚慰,孩子进步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理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能够知道孩子心里所思所想,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其次,各界基层组织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思想道德教育;再次,也是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会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这也是非常有效也可行的方式之一,据我们的调查,通过自强的志愿者与爱心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过完留守的日子,学会开朗、大方、乐观地看待世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10

为了解农村儿童受教育的状况,5月22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xx的带领下前往城山镇进行专题调研。委员们采取走访留守儿童代表,听取县教育局及城山镇中、小学负责同志汇报,开展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调研。县政协主席杨剑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64所,在校学生43199人。“留守儿童”总数达26783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62%;其中单亲外出的学生有20735人,占48%;双亲外出的学生6048人,占14%。在“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3393人,占12.7%;由亲友监护的2041人,占7.6%;无固定监护人的613人,占2.3%。从学习成绩上看,优秀的占21.4%,较好的占30%,中等及以下的占49.6%;从行为习惯上看,优秀的占18.7%,较好的占22.3%,一般的占30.1%,差的占28.9%。以上数据显示,我县

“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且他们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弱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在祖辈的过度宠爱、溺爱下,性格表现为任性、孤僻、内向,不易与人交往,孩子与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存在严重的代沟,依赖心理,懒惰心理较为严重。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与祖辈等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大多数监护人错误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较少;二是“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偏差。他们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自律能力不强,而又不听监护人的劝教,多数“留守儿童”纪律散漫,是非善恶标准认识不清,有的道德品质较差,还有的染上不良习气,如抽烟、喝酒、小偷小摸、上网吧玩游戏等,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他们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保护能力,近年来我县“留守儿童”溺水、触电、烧伤、伤人和被人伤害及交通事故等现象明显增多;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难度较大。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办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孩子抓住时间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蒙骗监护人。由于监护人文化素质等问题,老师进行有效的家访渠道难以畅通;四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较繁重,跨专业带课较为普遍,所以只能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应对大众化应试教育,特别是目前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和专职的生活教师,不能给学生更悉心的关怀;五是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在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刚刚启动,许多中小学住宿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如东庄中学,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要住二十个学生,人均不到一平方米。且缺乏卫生间、自来水等一些生活设施。这样既不便于学生生活,也不利于管理;六是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守儿童”教育。部分游戏厅、网吧业主只考虑经济利益,接纳未成年儿童,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进网吧玩游戏;七是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不科学。部分外出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身上零花钱较多,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错误认为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打工是条不错的致富道路,产生“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导致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农村中将会出现“富了一代人,而垮了下代人”的现象。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意见及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催生的社会问题,而且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其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调研组建议:

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统一认识,通力协作,形成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应将加强未成年人义务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妥善解决。一是加快发展本地经济,让农民就近务工,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计划地筹建寄宿制学校,以便于对“留守儿童”集中管理;三是加快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为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近入学创造有利条件;四是探索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发动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组织“一加一”结对帮扶活动,对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给予救助,保证其健康成长;五是有关职能部门应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从源头上切断部分学生进网吧、游戏厅的途径;六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

二学校要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有效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关注他们成长动态,及时向家庭反馈孩子各方面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丰富“留守儿童” 农村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报告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农村示范党支部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乡成立了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工作考评小组,严格按照《县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考核细则(修订)》要求,对我乡开展的农村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核,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委会距乡墟5公里,村有人口173户,743人,土地10200亩。该村是一个五个自然村联建而成,下设5个党小组,中共党员48名,这五个党小组基本上连成了一线,交通比较便利。“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对村务工作满意,党组织活动开展正常,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二、具体的创建工作情况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与目标。乡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村党支部根据实施方案,相应制定本村方案,深刻领会和认识创建示范党支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办法等,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创建标准,分步骤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乡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示范党支部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以乡委书记为组长,乡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村委会也相应地成立了创建农村示范党支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明确支部书记为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的 出一批政治素质高、热爱基层党建工作的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41岁,初中文化3人,高中文化1人。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领导,乡委乡政府按照驻点工作制度,安排了一名副职领导作为点长,乡干部作为点员的驻村队伍,定期不定期上门开展工作,解决各种突出问题。二是在工作力量上,乡委乡政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为该村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常驻村工作,解决农村日常的生产生活问题。

2、抓素质,发挥党员干部队伍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依托远程教育,加强党员学习培训。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卫星模式站点。20**年,共组织收看远程教育48个小时,收看人次达1314余人。依托远程教育,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开展各类党性教育及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党性修养及“致富带富”能力。

二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村党支部48名党员,35岁以下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2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35名,占党员总数的73%。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为改善党员队伍结构,20**年新吸收1名预备党员,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平均年龄23岁,其中大专文化2人。

三是结合党员驿站,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党员驿站设立以来,围绕“三服务”的宗旨,依托图书室、卫生室、乡村大舞台、党员活动室开展了各类活动。积极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设施建设,提高开展党员活动的基础。

3、建制度,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完善村级议事规则,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使用、吸收新党员、申报低保等重要事项,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将村委会工作情况向村民代表和委员进行汇报,并把村委 会工作和党建工作重点和难点及时拿到党员大会上进行商议和讨论,听取多方意见,从而使该村各项工作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建立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和值班制度,设立《村干部出勤登记薄》和《村级组织工作日记》,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

三是按照《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用管理办法》及《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制度》(试行),建立《村村级组织活动所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做好制度上墙及档案管理工作。

四是坚持党务、村务公开。村级财务严格实行“村财乡管”,每季度对财务及相关事项在公开栏中公开一次。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公开小组、财务监督小组等组织,各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职责发挥各自作用,保证各项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4、强产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村主要发展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为实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格局,乡委、乡政府加大了对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20**年发展桑蚕158.7多亩,共有蚕房21间;20**年新增桑田186亩。种植益智5250亩,产值70多万元,种植槟榔2087亩,产值89万元,橡胶种植3789亩,沙姜95亩,产值4万元,橯叶1000亩,产值20多元。同时,该村成立了一个野蕉养鸡合作社,共有社员5名,注册资金25万元,今年出售4000只鸡,产值10万元;还成立一个育丰养鱼合作社,投放50万鱼苗,产值3万元。20**年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新农合参保率为100%,新农保参保率为97.52%,在全乡排名前列,远超县级标准。

5、强服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20**年,建设二乡村公园,为周边的党员干部提供了活动场所。维修一、二饮水工程,修建3个垃圾池,建设4间公共蚕房等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村干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广受群 众好评。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有2支文艺队,人数达32余人。文艺队平时自编自导节目,节假日经常义务为群众开展歌舞表演。在20**年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期间,村文艺队在县黎族苗族民间文艺展演中表现突出,获得广泛好评。

三是社会管理成效显著。村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依法治村,全年发生6件矛盾纠纷,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成功调解5件,成功调解率达83.3%,无群众集体上访或越访事件,村民邻里关系和睦。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虽然我乡在示范党支部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是以土地发包为主,村干部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能力不高,办法不多。二是产业发展还是以农业,尤其是橡胶、槟榔等传统农业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规模不大,较为零散,村党支部在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中的引领作用还有待遇进一步发挥。

上一篇:煤矿群监站先进事迹申报材料下一篇:不理媳妇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