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论文
作者:一(6)班团支部
学校:三角中学
指导老师:甘靖源(班主任)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
我镇所以相对于其他县镇来说,经济比较落后,我们发现,农村与城市教学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性,无论是在师资的力量和教学的硬件设施上,农村中小学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我们工作主要是英语方面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吃惊的发现,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落后。我们发现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连最基本的26个字母都不能够默写出来,六年级的学生竟然不会朗诵三年级的课文。
在很多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自身的努力还不够,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认为学校也负有很大的责任。比方说,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是在我们的调查访问中,很多学生都表明他们三年级根本就没有上过,有的学生是从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即使是这样,老师也不能够按时的给他们上课,因为老师如果进修的话,学校就根本没有英语老师了。
农村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城市中学读书,城市中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家长的注意,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但是在考试中,他们发现小学英语考试成了他们进军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但是因为无法改变的情况确实让他们感到头疼,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家长很大的压力。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我们也接触了一些今年已经考上城市中学的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发现在同等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城市中学会优先录取城市的学生,即使在城市学生的成绩在农村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学校。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村学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的费用要高于城市学生就读的费用,这个不得不让我们为农村孩子感到惋惜。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显示出,农村学生在综合的素质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落后与城市学生。这个也可能是为什么城市中学对农村学生另眼看待的原因之一吧!
为此,我们经过协商,我们决定利用一点时间给学生讲解关于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说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外国的一些文化。我们很高兴的发现他们对这方面很是爱好,他们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后来在评述整个教学质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上文化课程的时候,即使是平时上课很不认真听的学生,也能够非常老实的,睁大双眼看着你。即使是下课了,他们也会围着你问个不停。农村教育的落后,在一定的程度上家长也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对一些教育方法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更希望我们对学生负起全部的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对我们说,我把孩子就交给你们了,只要你们不把孩子打成残疾,我就不会去找你们的。当时我们就傻眼了。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很奇怪的发现,农村的家长似乎比城市家长更加溺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还找不出真实的原因,或者这个可能只是局限的,也许是个特例吧。但是有一个方面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个方面是比较严重的,爷爷奶奶过分的宠爱孩子在农村是比
较多见的,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农村家长更溺爱孩子的原因吧。
第一,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设施欠缺。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配套90%上全部依赖国家配套。而由于僧多粥少,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套到基层学校时, 往往是先乡镇中心校后偏远学校, 先川区学校后山区学校。这种配套方式, 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巨大。
第二,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的落后与不配套。从开始的天网光盘播放室, 到简易互联网教室, 再到现在的电子白板教室,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一直都处于落后与不配套的状态。光盘播放室的建设耗时费力, 不切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付诸实施的时候, 需要电教专任教师先下载刻录光盘, 再由科任教师在播放室播放, 几经周折, 似乎安排到位, 实则无人实施。笔者所在的学校从设备到位的第一天开始, 天网就处于停顿状态, 学校层面的维修由于无专业人员而等同于零, 售后服务无人知晓。教师忙于材料的填写与检查的应付, 实在是与教学无益!这样的例子在农村不在少数。之后, 学校自费接入了互联网, 一些学校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电脑和29寸大彩电串接起宽带, 整合资源, 独创了简易农村互联网教室, 下载课件、播放视频、欣赏音乐, 这样才有效地展开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如今, 电子白板教室的配套已经开始普及, 但是在农村地区却只配套到乡镇中心学校, 其他偏远学校的配套还是遥遥无期, 更何况即使乡镇中心学校的配套, 也未必是班班配套。比如小学六个教学班, 只有一个电子白板教室的配套, 有空闲教室才可能将之设置成电子白板教室, 单让全校轮流, 否则只能单独班级使用, 而即使全校轮换教室使用电子白板教室资源, 使用的现实性和使用周期都令人质疑, 所以根本谈不上普及了。
第三, 软件资源的匮乏, 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致命伤。无论是天网、互联网的下载资源, 还是配套的软件, 都是填鸭式的资源, 教师使用的时候都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实际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外界的资源总是先入为主, 教师如果要运用资源就得顺着资源的设计思路去备课、授课, 而资源的设计思路的出发点并不一定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笔者应用这些下载资源, 开始是下载几套资源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教学实际, 再次拼装组合资源为我所用, 虽然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而教学效果明显, 但费时费力。在后来, 笔者的捷径就是在课后专门演示下载的各类资源, 做课后的复习与拓展, 这样将授课和资源剥离使用的方法倒是有效且现实, 但颇有一些无奈。
第四,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实性实施复杂化, 使得教师难以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应该减轻教师的备课、授课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事实是教师宁可“一本书、一支笔”地教学, 也不愿意自寻烦恼地去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这是因为除了本身设备与技术的落后外,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制度性复杂化、技术性复杂化也一直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首先是制度性复杂化, 让人对信息技术教育望而却步:需要专任电教教师与科任教师的配合, 设备、软件资源要专人保管, 借用要签字, 使用要有记录, 归还要签字, 一堂信息技术课程, 牵扯到两三个人员, 填写七八张表册。如果教师这样把时间浪费在复杂的手续和表册上了, 课堂上的学生谁来管理?其次是技术性复杂化, 农村教师工作量巨大, 缺少钻研时间, 备课、写教案之外再加上准备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工作量成倍上升。为此, 我们应突破制度与技术的瓶颈, 开发备课系统, 再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 让信息化教学向智能化发展, 形成备课平台, 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还可以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第五, 校本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生成欠整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生成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最有生命力, 可是实际上由于狭隘的教育观, 教师往往各自为政, 对教育资源缺乏归纳与整理, 有的甚至于用过之后立即抛弃, 学校层面上也缺乏共享机制与共享平台,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师也是无意义地重复劳动, 这一切都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综合以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问题, 笔者经过长期思考, 认为可运用以下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使得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有效普及与推广, 从而健康发展。
第一, 结合撤并村小、规范化办学、学校布局调整, 我们应该整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 实现班班教室电子化、信息化, 班班有上网电脑, 连带显示屏幕, 让信息技术教育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第二, 不断提高软件资源的智能化应用和开放式设计。教师不能成为被动的播放员和演示者, 随资源机械备课, 这样缺乏主动性, 软件资源的应用也会被条块分割、支离破碎。
第三, 信息技术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可操作性一样关键与重要。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毋庸置疑, 但是农村教师为何不应用呢?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因为它的使用方式比较复杂。若信息技术教育如同一支笔、一本书一样方便、实用的话, 教师一定会抛弃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而选择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第四, 开放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和资源, 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必须确立“让学生摸一摸设备也是一种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众所周知,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打一打游戏, 要比让他们去背电脑的开机程序、电脑的组成部分有效得多。记得有一个资料介绍说印度为了普及电脑和互联网, 提高国民特别是偏远农村国民的教育素质, 在每个农村推广“电脑墙”工程。即在每个偏远农村配置一台镶嵌在墙里边的上网电脑, 鼓励大家闲暇时间去玩。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民通过上网就知道了世界的模样, 晓得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当然也认得了自己民族的文字。由此可见, 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仅视作神器用一把锁锁起来, 而应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和教师去运用, 电脑没有那么脆弱。
相信, 在不久的未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越来越繁荣, 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 有效地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我国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诸多原因, 存在着设备设施欠缺、设施设备落后与不配套、软件资源的匮乏、现实性实施复杂化、教育资源生成欠整理的问题。针对此, 我们应该整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 不断提高软件资源的智能化应用, 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方便性, 开放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和资源, 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家庭方面
在礼仪教育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礼仪、仪表礼仪、交往礼仪等。吃饭的时候要讲究用餐文明,教会孩子如何在餐桌上做到尊敬长辈,鼓励他们主动为长辈盛饭,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挑食,做到文明进餐;吃完饭后教育他们要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主动洗碗筷等。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注重自己的仪表,不要求衣服的华丽,但是要要求他们保持衣服的整洁。去上学的时候要督促孩子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不穿拖鞋。
在交往方面,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见人要主动问好的思想、不讲脏话、培养文明用语的习惯。这一方面也要求家长本身要做到礼貌用语,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当采取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应该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而不应该用打骂这些令孩子抵触的方式。教育一个学生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家长自己的事情,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了。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态度,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如参加每一次家长会、经常到学校或通过电话了解自己儿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学校都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而没有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一定会使小学生的教育更有效。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丰富礼仪教育的形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礼仪教育现状,在原有的礼仪教育条例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师生礼仪行为的基本准则,并设置具体的小学各年段礼仪教育的内容。各年级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各年级的年段的变化,不断调整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礼仪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学校不应该只是单单依靠思想品德课来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活动或其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礼仪知识教育、礼仪行为训练、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
2.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并合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其言语、待人、姿态等方面的表现都可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地方,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应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团队活动等方面。教师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班会课、语文课等阵地,由教师以较为系统的形式,对学生讲授礼仪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课堂上要多加强调关于课堂礼仪的教育,要教育他们课堂礼仪、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等。对礼貌方面的知识多进行强化,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管理对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特别崇拜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时每刻都在学生面前强调礼仪教育。标语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应在校园里面多挂关于礼仪教育的标语,并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礼仪。
3.设置专门的礼仪课堂,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每间学校最好都能够配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从而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选择一些相关的礼仪教育教材,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礼仪常识》等等。如在思想品德课上为学生讲解各种现代礼仪知识:正确的坐姿、良好的站姿应是怎样的、拜访有何礼仪、如何正确称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应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等等。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构建理想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依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它需要与家庭教育齐驾并驱。学校不能与家长互相推卸责任,而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主动关心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动态。
5.改变“评价学生只看成绩”的观念,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评价一名学生不能只把成绩放在首位,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从“德、智、体、美、劳”中可以看出,“德”也是很重要的。学校在给学生评“三好学生”的时候要增加“德”所占的比例,这应该是一种真正的行动而不是一种形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礼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以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
三、社会方面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的种种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在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秉承中国的礼仪教育,社会必须为学生的礼仪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文明的氛围中成长。社会上的某些暴力行为要尽量减少,人们互相之间要礼貌待人,不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地方就不能允许小学生进去。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主要以给孩子们上课的方式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杨公庙乡进行了为期10天的支教和调研活动,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参与支教了解了当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不完善,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也兼顾调查新农村建设等问题,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一)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对杨公庙乡小学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小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也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师,总觉得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支教组的每个人都认真地备课,讲课也是投入最大的热情,嗓子喊哑了,就喝口水润润,接着讲,满脸满身的粉笔灰也都顾不上擦一下。几天下来我们很多同学都有点吃不消。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很大的改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学生食宿有保障,但在教室教具给配方面还要更重视,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既有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也有出软件上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小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期间,作为一名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上的几堂课让我感受深刻。
语文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学科,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性涌动的泉流,应该是思绪翻飞的天空,应该是智慧迸发的火山。但在课堂中我总觉得他们似乎少了一些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的学生特别乖,上课的纪律好得几乎无可挑剔。他们特别腼腆,没有一个人举手回答问题,上台来朗诵也要老师在下面推荐才肯。在齐读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姿势端正,态度极其认真。但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们的朗读存在严重的问题——唱读,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这样的现状非常不乐观,也让我非常担忧。另外我也发现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还很低,很多同学的平翘舌不分,这就和当地的语言环境、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语言是要多说才流利,但在那里同学们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里都是说家乡话,久而久之他们的普通话也变得不伦不类。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
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注重学生精神方面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支教的日子里,那些孩子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爱那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一样。虽然他们叫我们老师,但我知道,他们早就把我们当成了哥哥姐姐,并且他们爱我们更多。他们是用那么纯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我们的喜爱,在我们要走的那天,他们煮了鸡蛋,带了家里最好的东西来为我们送行,这份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对么的让人感动。。在我们活动结束临走之前,孩子们给我们写的纸条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心底,在里面融化。告别会上,当我站在那方站了十天的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稚嫩而又熟悉的脸,和同伴一起唱起周华健的朋友时,心里涌起一阵感伤,真的结束了吗?我由于害怕抑制不住情感会突然哭出来,对孩子们说临别赠言时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一口气说完就跑出了教室,还好,我没有给他们留下一张悲伤的脸。
我对一个好惹事又不好好学习的男孩子说,以后要好好学习,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我会的,我要想老师你们一样考上大 学!”我突然很感动,因为我知道我们这次没有白来。我们走的那天,孩子们早早等在马路边上,个个哭红了眼睛,我们是带着他们深深的祝福与满心的沉重踏上了归途。
别了,可爱的孩子;别了,淳朴的乡村……
--------从补课问题透农村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 如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的教育问题.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而农村学 校尤为多见.7 月 30 日在农村的一所小学对补课学生以及学校周边 的补习班学生总共 100 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每年就盼望着寒暑假的到来.而寒暑假真正到来 的时候却不得不像赶集似的奔波于各个补习班.要么是看见同学都去 补课,要么就是家长的唠叨,要么就是学校强行要求.可又有几人真 正愿意补习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 80% B.校外补习班 11% C.家教 9% 2,你每年都参加补课吗? A.是 100% B.不是 0%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 0% B.学校要求 80% C.家长要求 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 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 5% B.能接受 95%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 个月 0% B.一个月 80% C.10--20 天 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 93% B.没有 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 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 58% B.不支持 42% 8,你认为农村孩子就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
9% B.不认为 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 25% B.也许是学习压力大 9% C.或许是竞争激烈 63% D.没什么必要 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兴盛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 17% B.家庭原因 1% C.综合原因 82%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强迫硬性 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 数农村学生还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留给了学生
一 个月的时间休息放松.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 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 者严重的,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便溜之大吉.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 很反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校强迫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让学生不得不 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 “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 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假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 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 教学进度,就不会有补课一说.当然老师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 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 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 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 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
“让梦想传递”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1.你认为你孩子现在接受的是(),希望他接受()。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
2.您觉得限制孩子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的最大原因是()
A.经济不富裕,读书浪费钱 B.孩子自身不愿读书 C.家长不让孩子读书 D.其他原因
3.你认为现在学校的收费()
A.特别多B.比较多C.有点多D.不多
4.你认为,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与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相差()
A.非常大,这也是家长想把孩子送进城市的原因之一B.比较大C.有点差距D.没有差距
5.你对教育的理解()
A.教育是一种投资B.教育是一种消费C.教育既是投资又是消费
6.你对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
A.学校的升学率B.是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学校是否有名师D.学校环境
7.您了解当前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政策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不太了解
8.你认为教育应该是()
A.识字就行B.完成九年义务教育C.读到哪算到哪D.终身教育
9.你认为教育应该改进的地方()
A.国家的硬件设施B.老师的态度C.国家对教育的政策倾向D.收费
10.如果你的孩子在艺术方面有优势,你的态度是()
A.无论花钱多少,都支持他深造B.如果花钱很多,就反对C.没考虑过
11.对于孩子的假期安排,你有要求是()
A.报补习班B.找家教C.督促自己学习D.不在乎
12.您认为改善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可多选):()
A.强化政府办教育职能,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
B.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规划和投入,加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套建设与管理
C.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D.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E.关注贫困生与农村留守儿童
F.增强农村教材的适用性,教材的编写要与就业紧密联系
G.加强新农村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需要增强农民的教育意识
H.其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不断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但在广大的农村,虽然全国已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美术学科的教学更是值得关注。我通过对身边一些农村小学在读生的访谈及收集的一些资料等,发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调查方法及材料整理
主要采用访谈法、课堂观摩、收听讲座和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依据相关材料进行统计整理。根据当前农村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政策编辑整理而成。
三、农村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一)外部问题。
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建设投入少,相应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与城镇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具不齐全,学生学习工具买不起,等等。这是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美术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美术资源不足,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含义。
(二)学科自身的问题。
在中国大的教学环境中,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学科的困境,试想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又怎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 认识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引起的。在广大偏远地区,一些学校课程仍有“主”、”副”之分,音、体、美老师被称为副科老师,学校虽开设这门课程,但为了抓升学率一到期末升学复习,或赶上一些活动,就让位于“主”科。这样,学生就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也就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了。
2. 师资的缺乏及不合理的使用。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比较缺乏。学校虽开设美术课,但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只好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任教,有的老师同时上几门专业课程,而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系统学过美术课程,因而既不会讲美术知识,又不会给学生作示范,只是让学生把纸蒙在课本上描画,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乱涂乱抹。
3. 观念问题。
一部分学科老师及家长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并不重视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四、措施
(一)变被动为主动,因地制宜。
1. 因地制宜,变室内课为室外课,让同学们更多地接触自然,变复杂的美术课为单线素描课、色彩涂鸦课,等等。
用现有的材料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用铅笔、蜡笔描绘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并提高审美情操。美术教师可以在一边指导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在画些什么,并运用鼓励教学法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就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把学生引向工艺美术的殿堂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如可利用同学们身边的材料学习美术知识,比如利用鸡蛋皮、麻绳、石子、树叶、树枝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因为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整理干净、修剪整齐,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兴趣。
农村孩子本身接触的知识面窄,所以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自身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比如在美术课上,当老师对作业有一定要求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因为他们可能觉得按自己的想法能画得更好,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学生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挫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从而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结语
通过前面的简单整理分析不难看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充满争论和分歧。争论昭示着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这件事,意味着探索充满艰辛,它虽是中国教育一个小分支的现状,但是能反映现代教育的不足之处:有硬件的也有很多软件方面都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更多优秀的美术老师与农村小学美术老师交流,并传授相关教学经验;还需要各有关行政部门理解配合,以及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热情和专业素质,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困难,这样农村的美术教育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惠传太.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
[3]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30年—课程与教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滕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80所农村中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体育存在重视不够,客观条件不足,教学组织不严密,学生课外活动极少,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等问题。文章的最后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 现状 建议
一、前言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指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但农村大部分中学对体育不够重视,出现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被排挤,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缓慢等现象。本研究旨在发现农村中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农村中学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农村中学80所。
(二)研究方法
对所调查的80所农村中学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364份,有效率为96.8%。对所回收的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同一些学校教师、领导就体育师资、场地器材、资金投入等情况进行座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课与体育教学
1.体育课开设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80所农村中学中,有95%的学校每周上2节体育课,5%的学校每周上3节体育课;有86.3%的学校有教学计划,13.7%的学校没有教学计划;有95%的学校使用全国统编教材,5%的学校使用自编教材;有55.8%学校能基本完成教学计划,32.2%的学校能部分完成教学计划,还有12%的学校没有按教学计划授课;每所学校都要求教师写教案。以上情况表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学校没有进行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或改革力度不够。
2.教学组织方法
由于学校领导大都对体育课不重视,加之体育教师自身的学识、素质以及教学经验都非常有限,这样就难于科学规范合理地组织教学,造成体育教学组织混乱。大约有37%左右的学校基本上能正规上体育课;41%左右的学校采取放羊式的方法,教學计划不固定,随意性很大;22%左右的学校上体育课任由学生自由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
1.早操、课间操
调查表明,有86.7%的农村中学做课间操,13.3%的农村中学不做课间操,93%的农村中学没有做早操。
2.课外体育活动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只有2.5%的学校是全校所有班级都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天保证1小时,并有教师指导;有60.3%的学校是学生自由活动,没有指导。从国务院发出《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后,体育课程的开设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课外体育活动在减负前、后变化不大,仍处于松散状态,甚至有些学校因教师工作量及安全问题而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这表明有些学校对课外体育教学依旧不够重视,由补课或自习来代替课外活动,从而限制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机会。
(三)体育竞赛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体育竞赛贫乏,每年基本上只举行一次运动会;有些学校还开展一些篮球、乒乓球、象棋、广播操、拔河等小型比赛,但开展内容和项目还不够多样,参加人数不够广泛;而跨校、县、市的比赛更是少之又少。
(四)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
由于经费短缺,投入资金少,很多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处于匮乏状态。本次调查显示,有62.7%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有标准田径场地的学校只有18%,有少数学校建有体育馆或健身房,人均占有场地面积低于全国中学人均6.8㎡的标准水平。体育器材能达标的学校有4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50岁以上的教师只占总人数的3.34%,其中又以男性教师为主;基本上是本科学历,但职称较低,以中级和初级为主,中学教师严重超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农村体育课和体育教学情况良好,多数学校已把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有部分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但大多数学校只改课程名称而不改教学内容,没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改革。
2.课间操组织较好,运动队训练和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开展不理想,有的学校有组织其他项目的小型竞赛活动。但课外活动的组织不是很好,致使课外体育活动处于松散状态。
3.大多数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短缺,达不到学校教育经费的1%,多数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教学环境和条件急需改善,而这些正是制约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4.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气氛不浓。
5.有些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仍有一定偏差。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体育思想和理念,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学校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采取开放进取的态势,积极促进现代体育思想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必须以新的体育思想和理念,以创新、进取、科学、务实的精神把学校体育教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2.重视课外体育教学,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早操、课间操和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与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为健康”“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地开展体育节和体育文化活动。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体育素质、健康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体系。采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师教育。教育部门应把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要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把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去;另外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4.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思想形成并得以发展。开设多种运动项目以及体育与健康有关的理论知识,使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力争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教学环境。
5.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改善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体育法》,保证学校体育场(馆)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运动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去拼搏,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67-172.
[2]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35.
[3]黎莎,祝莉.创建我国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构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06):41-43.
[4]耿培新.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大纲、教材的试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03):18-20.
[5]周登嵩,李林,陆作生,等.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2,22(05):10-13.
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关心农民疾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今天,让广大农民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双丰收。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故浙江师范大学彩虹实践队的同学们,在浙江,云南,广西,西藏各省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外出务工;新农村;政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很多大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城市建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建筑工地、各类市场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农民工。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具有重大意义。有关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看着好多好多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国家政策,我们不禁再想,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没有被落实,有没有切实地市农民受益,有没有它们的不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爱国主义彩虹实践队在浙江,云南,广西进行了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被调查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小组发放问卷600份,经筛选整理回收有效问卷500份。以下是本小组根据此次问卷整理出的内容。
一、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们不在在自己的乡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大胆的迈进了繁华的城市,在钢筋混凝土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在500份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们外出打工养家,而且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这说明他们靠天吃饭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的未来,去开拓自己的明天。另外还有近百分之21的农民通过个体经营的方式找了谋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农民靠务农和其他办法养活自己。是什么刺激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外出务工呢?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
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
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 500以下 5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人数 73 127 151 149
百分比 14.60% 25.40% 30.20% 29.80%
从表中可以发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资一般是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结余也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对比靠家里为数不多的土地赚钱的话,确实要强很多。关键的是他们建设了城市,对国家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开阔了眼界,这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的。
根据调查,农民不再满足于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医疗方面也开始重视起来。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达到了百分之37,教育和娱乐比例占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达到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个标准。我们看到了农民兄弟们即将拉开崭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
二、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成果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知道,新农建设的新具体这些方面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我们从中选取了三个角度进行调查。
(一)农村娱乐方式的调查
图表 1农村娱乐方式
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看电视和棋牌占了很大一部分,现阶段,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接触大山乡村外面的世界,家电下乡给了广大农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优惠,使得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
(二)住房情况调查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主 题 体验河北,奉献社会 形 式: 社会调查 原 则: 深入基层,就近就便,全员参与 组织人: *** 专业班级: * 学 号: * 时 间: *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基于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抓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可以说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困难与机遇并存,这就值得我们做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致富困难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三)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五)一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
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人目不暇接。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何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政绩工程”?这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因为他们凡事眼睛向上看,只对上不对下,只要你能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上级对于下级就有好感,最后就会把搞“政绩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工程”,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让农民“旧债没还又添新债,旧愁没消又增新愁”,与其说是让农民享受“新农村”的“新生活”,倒不如说是在逼着农民苦着肠胃活遭罪。
(六)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
一些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很多县乡的新农村规划,是规划部
门做出来的,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这一切都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在由政府主导的强势作用下,一些农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要不要农民支持和拥护,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
(七)新农村建设缺少体制保障
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后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对城乡的投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八)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农收入已成为重要增长源。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快速发展。广泛宣传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大力推广农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三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要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和特色农业,以比较优势增效;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增效;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经营机制增效;四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以辅导培训和政策扶持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积极改造一批,着力提升一批,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四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一定能够逐步建立起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的“腰包”不断鼓起来。
(二)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要杜绝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除了要让基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抛弃急功近利思想之外,要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望、闻、问”,了解到一些原汁原味的真实情况,千万不要被“政绩工程”迷惑了眼睛,麻醉了大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尤其当前的乡村建设规划,一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则应坚持以农村为本,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庄建设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区别,体现农村的特色,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乡镇财力状况差别,村与村之间基础各异,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象工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三要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决不能搞一刀切。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进入积累的轨道,不再浪费。建设新农村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办实,切不要重“唱功”轻“做功”,更不能搞大干快上式的“政绩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笔钱、速成一批典型。
(四)科学引导民力
建设新农村,对于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引导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真正把人财物力投向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出台政策激励。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级关于加快三农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投资引导,鼓励农民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村营利性设施与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结构。二是要加强示范引导。重点抓好省、市、县、镇各级示范村的建设,捆绑有关项目资金,使示范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路、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都有一个明显的改观。示范面要确保30%,争取达到50%以上。通过示范村的现身说法,使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进一步坚定信心。三是要优化村级班子。注重把致富能力强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能人选进村级班子,注重培养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和务实型、开拓型、发展型的村级领导班子,使村级组织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形成在基层组织和村组党员干部带领下万千农民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局面。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投入新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民间投入,金融投入,工商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新格局。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连保贷款范围。各镇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资本投向农业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论文】推荐阅读:
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现状调查09-06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11-02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12-02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10-21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1-21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12-14
关于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06-19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10-14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1-05
胡家镇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