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推荐10篇)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篇1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结农业再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制度创新。

在最初的“农户+公司”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公司通过契约与农户建立联系,农户生产规定品种和产量的农产品,公司负责收购、加工与销售,以外部组织的规模收益克服小农经营规模不经济的弊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维护了农民的部分利益。

然而,农户始终处于产业化链条的“产中”位置,实力和地位无法与处于产前和产后的公司相抗衡,难以形成平等的利益共同体。互助合作、改变弱势地位的内在要求驱使农户联合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合作社”模式将单个农户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内化为与合作社的交易,由合作社组织农民有序生产、进行农资购买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节约了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话语权,使农民能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载体。

但是,合作社的主体——农户存在显著的经营缺陷:非农兼业化、土地规模小、经营能力弱、对合作社的经济依附性不强,造成“农户+合作社”模式下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家庭农场成为解决“谁来种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能较大程度地克服传统小规模农户经营的缺陷,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了潜在的空间。“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是一种以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农场组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现行分散家庭经营制度和传统产业化经营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市场经营主体。据统计,2014年我国共有符合统计标准的家庭农场近100万个,经营耕地面积1.8亿亩,平均经营规模约200亩。为了获取专业化经济效益,家庭农场投入了比传统兼业化小农更多的土地、资金、人力、技术和机械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但资产的专用性导致了家庭农场投入的生产要素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随着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交易频率的上升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家庭农场面临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显著增大。

为了防范风险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家庭农场内生的合作需求明显强于小农户,家庭农场之间或者家庭农场与其它利益主体的相互联结、互助合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一种以合作社为依托,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类似的家庭农场在自愿基础上组成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安排,通过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农技农机统一安排使用,在农产品的产、加、销各个阶段为社员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生产资料、销售渠道等在内的社会化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模式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篇2

我国现在正在走发达国家几十上百年前走过的路。从他们农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不少国家农业户均规模都经历了从大到小、然后又由小到大的过程。比如与我们资源条件相当的日本,1950年农民户均耕地0.8公顷,他们通过立法、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等方式,到1984年扩大到了1.07公顷。尽管目前日本仍然是“老人、小孩和妇女”农业,但随着农业户均经营规模的日渐扩大,农业效益开始不断提升,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的势头也越来越看好。

中国国情不同,资源条件也不同,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但从目前的形势判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该是个大方向。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一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应该是农户。不能让其他主体长时间、大面积流转土地,要把着力点放在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上。二是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农业户均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要根据不同产业、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劳动力素质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同时,也不仅仅只考虑经济规模,还要考虑农村充分就业和安稳。三是不能急于求成。有专家指出,世界各国一般把6 0~7 0%的农业劳动力稳定地转入非农产业作为实行规模经营的起步条件。很显然,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试点示范,逐步摸索,一步一步向前推。四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的规模不仅仅是土地上的规模,还包括产业布局的规模化、产业链条的规模化、组织的规模化、服务的规模化、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种养业的规模化。

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分析 篇3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1-0004-0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各级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要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

其中,“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事实上,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最早产生于欧美等国,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年代,“四十英亩土地和一头骡子”的承诺意味着昔日奴隶的自由和机会,并成为最早的“美国梦”[2]。家庭农场有几项非常明显的特征(Gasson & Errington,1993)[3]:第一,农场所有权与业务负责人手中的管理控制权相结合,这些权力的主体和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有关;第二,家庭成员提供做生意的资金所需,包括业务负责人在内的家庭成员从事农活;第三,随着时间的流逝,农场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在两代人之间转移,家庭成员生活在农场中。另外,从产业发展和世界农业演进规律来看,家庭天然具备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特性。家庭农场作为对应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种尝试,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在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村无人种地的不利局面,同时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应用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然而,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如何?土地经营规模、农户家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本项研究希望通过对安徽、广东两省部分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对此开展相应的分析。

二、调查样本选择与数据特征

(一)问卷设计

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小组成员事先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包含的主要调查内容有:家庭农场基本信息、家庭农场的农地产权归属、2013年家庭农场种(养)殖与农场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家庭农场收入与支出、家庭农场享受国家政策、家庭农场经营风险、家庭农场筹资与发展、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等8个方面,其中,每一项指标均包含若干分项指标,本项研究共设计45个分项调查指标。问卷设计过程经多次讨论最终定稿,并在广州周边的家庭农场开展了试调查。

(二)数据来源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状况,本次针对家庭农场的调查地点选择安徽和广东两省,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安徽不仅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而且在最近36年来我国历次“三农”领域改革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二,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由传统农业大省逐步转变为工业大省,由于大量耕地资源转变为工业和社会发展所用,农业经济在广东全省经济总量所占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率仍然关乎着广东亿万人口的粮食供给安全;第三,参与本次调查的成员主要来自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安徽滁州学院和安徽商贸职业学院的部分师生,参与调查的成员事先接受了必要的调查培训。问卷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行性两个维度,因此选择安徽和广东两省部分地市的家庭农场作为调查对象。此外,本次调查还遵循随机性原则。

(三)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直接访谈的方式开展,一共访谈了93个家庭农场,其中安徽82家,广东11家,家

庭农场分布地点涉及安徽14个地市,广东6个地市①,

两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见表1。

注:学历层次按得分值计量,其中: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5=本科及以上。

1.家庭农场成立时间。从调查结果看,93家家庭农场成立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家庭农场成立时间不到6个月,而有的家庭农场却有14年之久,平均成立时间为3.52年,相对而言,我国家庭农场成立时间相对较短。

2.家庭农场的名称。在所调查的93家家庭农场中,仅有44家农场有正规的名称,占全部样本总量47.31%。究其原因,虽然家庭农场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各地早就存在,但直到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才被政府真正提到较高的意识程度,政府明确表示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而且家庭农场一般地处相对偏远的农村,经营者又是以农民为主体,因而其农场名称不详实属情理之中。

3.家庭农场核心成员。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家庭农场作为一个家庭单位控制权的主要内容,是对特久投入、土地和劳动力的行使,家庭成员的劳动量占全部农场生产量的70%以上,并且农场年度雇佣劳动力不超过3人。本次对皖、粤两省调查的结果是家庭农场样本总体核心成员平均为2.95人,与国外发展经验相符合。

4.农场管理者性别。在全部93个样本家庭农场中,83名农场管理者为男性,占全部样本的89.25%,女性管理者仅有10名,仅占10.75%,农场管理者中男性占据着绝对优势,出现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出家庭农场生产劳动的强度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庭农场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

5.农场主平均年龄。在93家家庭农场中,农场主的年龄分布为20-66岁之间,其中,小于30岁的仅有1人,30-39岁的有13人,40-66岁的多达79人,而超过60的仅有4人,全部样本农场主平均年龄为45.78岁。

nlc202309020057

6.农场管理者受教育情况。在93个农场的管理者中,小学学历有16人,初中学历有43人,高中学历有29人,大专学历有4人,本科学历只有1人,全部样本农场管理者的平均学历层次为2.26,因此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以初中学历为主,农场管理者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7.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93家农场经营的土地面积从15亩至1750亩不等,其中经营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下有41个,100-200亩有29个,200-500亩有13个,500-1000亩有6个,1000亩以上仅有4个,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4.09%、31.18%、13.97%、6.45%和4.30%,家庭农场平均经营土地面积为251亩。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人多地少的客观事实,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化解,因此,若想出现如同欧美等西方国家土地规模达3000亩以上的大型农场可能性较小。

三、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效率分析

家庭农场和其他农业经营组织相似,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然而,其生产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组织本身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影响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考核家庭农场的竞争力?特别当面临着来自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时,有必要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其生产效率关系。本次调查的93家家庭农场投入——产出详细情况见表2。

1.家庭农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大小不等,特别是其从事的行业不尽相同,因而农场的固定资产、设备投资额差异性较大。本次调查中发现各类不同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投资额从0.3万元到370万元不等,差异性较大,平均固定资产、设备投资额达32.73万元,大大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79万元②的平均值。相对普通农户家庭而言,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规模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固定资产以适应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任务。

2.家庭农场的土地承租费。调查统计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上农场租赁的土地数量不等,因而各农场支付地租数量也不相同,平均每个农场需要支付11.22万元的土地承租费用,土地年平均承租费支出大致为445元/亩。

3.农场基础设施(路、水、电)等投资支出。由于农场绝大部分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而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前提,因此,各类家庭农场加大对以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本次调查的93个样本总体平均投资基础设施(路、水、电)等投资额达8.36万元,各家庭农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

4.农业机械维修费用。农业机械化是家庭农场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农业机械投资规模较大,一旦出现故障自然要花费一笔不小的维修费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3家农场年平均维修费用达9.91万元,是家庭农场各项费用支出中最大的项目。

5.雇工费用支出。虽然家庭农场主要以家庭成员的劳动为主,然而农业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特别当季节转换时劳动强度加大,必须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支出相应数额的工资。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家庭农场需要支出雇工的费用达3.62万元。

6.农场贷款利息支付。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除农场主拥有的少量积蓄之外,需要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调查发现,93家家庭农场年平均需要向银行支付2.19万元的贷款利息,家庭农场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7.农场总收入情况。本次调查发现,农场主要以销售农产品、畜主品和水产品为主,销售收入从5万到350万元不等,平均单个农场实现38.53万元的销售收入。

8.农场净收入情况。调查统计发现,家庭农场净收入从3万元到75万元不等,平均每个农场实现净收入18.22万元。本次调查还发现,若按家庭农场成员平均分配,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仅是当地普通农户家庭成员的1.2-1.8倍左右,收益增长幅度不明显。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效益。

四、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家庭农场发展水平不高

从本次调查所得到的结果看,在93家家庭农场中只有44家农场有较正规的名称,不及样本总量的一半,绝大多数的经营者对家庭农场概念不太清楚。此外,从农场成立的时间看,平均成立时间仅有3.52年,反映出我国各地的家庭农场成立时间较短,家庭农场发展经验不足。另外,从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看,93个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为251亩,与国外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效益不高

虽然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较普通农户家庭经营面积略大,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然而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特别当遭遇自然灾害时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失。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单个家庭农场的净收入从3万元到75万元不等,而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也仅是当地普通农户家庭成员的1.2-1.8倍左右。因此,从事家庭农场经营增收不明显,这不仅制约着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能对我国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或多或少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三)家庭农场土地承租经营违约事件较多

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各级政府积极倡导土地流转的双方应遵循自愿、互利、公正等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土地除了作为农业生产者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外,在当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具有着社会保障的功能。因此,每当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时回乡就会想到要回原先对外出租的土地,特别当涉及到农地流转合约不规范时,违约事件就会发生。据调查数据反映,仅2013年,就有15家家庭农场经营者与土地承让者之间因土地出让经营问题而发生纠纷,违约事件共计26次,涉及租赁土地1415亩,平均每次违约纠纷的土地经营面积达54.5亩,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因土地经营问题的违约频率相对较高。

女人如何经营管理好家庭 篇4

——写给老婆大人

时常听说家庭关系的难处,什么夫妻之间的关系,什么婆媳之间的关系,子女管理教育关系,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一系列关系,无一不牵动整个家庭关系。笔者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身处在这样其中某几个关系环境中,我深感困惑,有时觉得家庭很好管理和处理的,为什么到了老婆那里,什么关系都搞坏了呢?静下心来细细分析,不知道对与不对,但愿老婆看了以后会有所触动,有所启发,有所……

我认为搞好家庭关系首要的任务是,你要明白你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家庭,温暖的?和谐的?充满爱的?不管是什么样子的目标,我们什么行动都是朝向这个目标的。所以我们在过日子的时候,在与家庭每一个人相处时,时时刻刻,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为这样一个目标服务。就算遇到某一两个挫折,我们也要想办法绕回到目标来。

其次,要了解家庭的组成结构和每一个人,了解每一个结构的意义,和每一个结构应有的权利,了解每一个人的经历过程及性格特点的形成,尊重每一个人,每一段历史,学会理解。只有这样,在一个家庭的相处中,才会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子想,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在我们的目标中,哪些是我可以触碰的话题,哪些是不能提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改变需要什么样子的方法等等。第三,要进行你的目标,你首先要向家庭的每一个人用行动传递,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语言和动作,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但是,时间久了,目标就肯定会实现。

第四,在家庭相处过程中,遇到不和谐的因素时,要立马停止,巧妙进行修复。自己不方便修复时,要及时主动叫第三方传话,要及时和解。

第五,家庭关系中,更多的是给予(爱),而不是索取(爱),你给与多了,回报也多,种什么瓜,得什么瓜,种什么豆得什么豆,针对每一个人,而不只是孩子。所以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是”爱”。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篇5

——关于农民家庭经营方式及收入结构的调查

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兰西,重点难点在农村,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户营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摸清农户的经营模式和收入构成,能够翔实地了解农民的收入渠道,从而进一步研究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有针对性地做好“三农”工作奠定基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到乡、村、屯、户进行调研。此次调查数据主要以2004农民收入情况为基础数据,共涉及9个乡镇,18个村,36个自然屯,走访农户近300户。

一、农户的经营方式及收入构成调查看,农户经营方式大体分三类,即:单一种植户、兼业户、专业户。就全县8.4万农户而言,其收入构成呈梭形结构,单一种植户和专业户比例较小,分别为30%和10%,兼业户比例较大,为60%。

1、单一种植户。这些农户以种植承包田为生,除国家政策性补贴外,基本无其它收入来源。由于经营单一,其收入构成亦单一,主要来自种植业收入。单一种植户总体收入不高,特别是种植粮食的户收入微薄,生活贫困。但如果能够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水稻或经济作物,则会有效增加收入。从单一种植户分布看,比较均衡,全县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别。

奋斗乡前锋村于家窝堡屯农民黄启飞,家有3口人,承包田21亩,除种植承包田外,未经营其他项目。2004年全部种植玉米,亩投入122元,亩产750斤,按0.36元/斤计算,收入270元,亩纯收入148元,21亩地共收入3108元。(见种植、产出、收益情况表)

种植投入情况单位:元、斤

姓名

人口

承包田

种植作物

投入

亩投入

种子

肥料

农药

坐水

铲趟

拉粒

脱粒

合计

启飞

321玉米

122

2562

产出

收益

单产

总产

单价

总收入

纯收入

亩纯收入

750

15750

0.36

5670

3108

148

产出、收益情况单位:元、斤

同样种植玉米,地力较好的河东乡镇效益会稍高。长江乡长江村三组农民杨晨,全家5口人,承包田13.8亩,全部种植玉米,纯收入2190元,亩纯收入158.7元。

种植投入情况单位:元、斤

姓名

人口

承包田

种植作物

投入

亩投入

总投入

种子

肥料

农药

坐水

铲趟

拉粒

脱粒

合计

杨晨

513.8

玉米

282

33.325.313.3

6.7

12773

产出、收益情况单位:元、斤

产出

收益

单产

总产

单价

总收入

纯收入

亩纯收入

1000

13800

0.36

4968

2190

158

一样种植承包田,种植水稻或经济作物收入会更高。同样是长江乡长江村三组的农民孙武,全家5口人,承包田13.8亩,今年外买地16.2亩,共30亩地全部种植山芝麻,预计亩产233斤,按市场价3.3元/斤计算,亩毛收入768.9元,外买地亩成本200元,亩纯收益568.9元,自家承包田亩纯收益则达到702.2元(亩成本只有66.7元)。

2、兼业户。这些农户以种植业为基础,兼营养殖、劳务输出、经商贩运、农产品加工、中介服务等行业,经营内容多样化,实现了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的转变。由于经营的多样化,其收入构成亦多元化,较单一种植户收入大幅增加,种植业收入比重一般只占1/3左右,最高不超过1/2。从分布看,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种养兼业户西部乡镇较多,种植+经商贩运、种植+农产品加工兼业户在中部及东部较多,而种植+劳务输出兼业户中、东部也比西部稍高。

远大乡西岗村赵胡岗屯农民冯军,是典型的种养兼业户,家有2口人,承包田15亩。2004年承包田全部种植玉米,作为饲料。卖鹅雏1000只(纯收益3元/只),出栏肉鹅100只(纯收益20元/只),收入5000元。存栏母猪1头,出栏商品猪20头(纯收益300元/头),收入6000元。牛存栏3头,卖2头,收入3000元。2004年,冯军共收入14000元。如果计算承包田收入,不过2000元,种植业收入比重不到15%。

而该屯农户何士全则是典型的种植+劳务输出兼业户,全家4口人,承包田20亩。2004年种植玉米16亩,收入2000元,种植西瓜6亩,收入1800元(纯收入300元/亩)。两个儿子全都在外打工,从事修车行业,人均至少收入5000元。

长江乡长江村新立屯农民孙长民是典型的种植+贩运兼业户,全家6口人,2004年种植玉米、大豆30亩,收入6000元。户主孙长民同该屯几个农户一起用摩托车搞贩运,小到废品收购,大到贩运鹅毛、皮子、药材等,近到本县各乡镇,远到青岗、呼兰、绥化等地,除春种、秋收外,一年不闲着,年纯收入达2万元。

调查看,成功的兼业经营模式比比皆是,上述事例不胜枚举。

3、专业户。这些农户从事的行业以出劳务、经商、养殖、贩运、种植为主,由于实现了经营内容、方式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总体看收入高于兼业户和单一种植户。从分布看,养殖专业户分布在西部乡镇,经商贩运以中部乡镇居多,种植专业户主要分布中部、东部乡镇。

兰河乡红堡村小窝铺屯农民任振生,在北京搞工程建筑,年纯收入20万元。

康荣乡荣发村许家窝棚屯农民郭树勋,县劳模,康荣乡瓜菜协会会长,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大户。全家6口人,有承包田25.8亩。2004年种了80亩地,一亩玉米没种,全部是瓜菜,主要有早香瓜、西瓜、青椒、西红柿、芥菜、窝瓜、白菜、土豆,同时采用套种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亩纯收入高达1000元,1亩地瓜菜收益顶4亩地玉米,全家纯收入达到8万元。

平山镇吉兴村周家店屯农民齐振国,全家3口人,承包田13.5亩。2004年种植玉米45亩,全部作为饲料,养殖东北民猪,存栏母猪3头,出栏商品猪120头,纯收入2.8万元。

二、户营经济的发展趋向及制约因素

从农民增收效果高低的层面看,在农户最普遍的三种经营方式中,单一种植模式最为传统落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虽然相对稳定,但收入偏低,增收潜力不大;而兼业和专业经营,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收效果明显,而且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增收潜力巨大;兼业经营因其在市场意识、资金投入、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较专业经营要低,接近农村发展现状,更易于发展。因此,户营经济的发展趋向应为:单一种植(单一经营)→兼业经营(多元经营)→专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就我县目前的经营条件而言,促农增收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加快单一种植向兼业经营转变的步伐,将单一种植户比例缩减至5%以内乃至更低;做大兼业经营这块蛋糕,实现农户经营内容的多样化及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引导扶持具备条件的农户向专业经营转变,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分工分业。

调研看,农户经营方式转变正朝着上述方向发展,即向兼业、专业经营转变,其趋势不可逆转,但加快转变仍有诸多制约因素。

1、资金制约。我县农民收入总体看水平不高,农村资金总量不足。

实施好农机股份合作社项目,使其成为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骨干组织。同时,还要引进推广先进的农机作业技术,加强对农机作业价格和质量的监控,全面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科技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但客观地讲,以目前的财政状况,增加投入也是很困难的。近来,国家、省的政策指向对农业科技投入给予了足够重视,我们应注意国家政策变化,及时争取项目,以项目带动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争取的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已得到批复,“万亩玉米试验基地”、“现代化农村试点”等项目应积极主动争取。目前,在农业科技投入上要扎扎实实地做些基础性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品牌农业。尤其抓好《品牌农业三年规划》的落实,以品牌农业的发展促进分工分业。要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06年县、乡(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在已经确定面积、确定地点,明年春天研究品种摆放,试验示范内容要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要让更多的农民进园观摩,真正发挥试验、示范引带作用。要把科技示范的触角延伸到农户,主要是抓好示范点、示范户,使其覆盖到所有村、屯,而且不仅限于种植业,要扩大到养殖、加工、劳务等项目。二是在科技培训上抓出实效。应坚持同省农科院、农大等院校联合培训的好做法,增加培训场次,同时在培训内容、方式上加以改进,以突出实效。培训内容要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这一原则,重点是瓜菜种植技术、养殖业技术、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农机作业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方式要突出实际效果,既要坚持轮训的办法,也可尝试把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养殖户家中现场实地讲解,效果会更好,将更受农户欢迎。三是在农业科技推广指导上抓出实效。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特别是发挥好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作用,研究探索新的资金投入渠道,解决服务成本来源问题。完善科技110这一新的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服务。

4、健全完善市场体系。交易市场对产业的牵动及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亚麻大市场的产业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而康荣乡瓜菜大市场、榆林大牲畜交易市场效果也不错。康荣乡瓜菜大市场建成后,逐渐取代了路边市场,交易量逐年增加,辐射到周边乡镇,远到奋斗,不仅仅是提供了交易场所,而且进一步带动了基地生产的发展。但我县这样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不多,难以满足交易需要。市场建设的方向应是数量上尽快增加,质量要有所保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托基地争取项目。我们一些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如玉米、水稻、民猪等都具备基地规模,可以依此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市场。黑龙江滨北葵花市场已经挂牌运营,加之绥化农垦分局投资的榆林葵花仁加工企业厂房建设已经完成,11月投产,计划年加工葵花仁2万吨,带动农民工300人,必将有效促进周边村屯农户经济的进一步分工分业。二是融集社会资金建市场。很多市场交易效益都很好,可以通过利益驱动来融集社会资金。榆林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就是这种投资方式建设的,由于经营得当,辐射全县,每集交易量达到500头(匹),年收益70万元,应进一步研究市场,扩大规模、优化交易形式。而滨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正在做项目前期,已纳入2006年滨北经济带建设内容,总投资预计达2000万元,具备相当规模。三是规范引导路边市场。很多大市场实际上都是由路边市场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发育初期交易量不大时,这种方式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其健康发展。在具备相当规模的“市”之后,再筹备“场”的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其地位越来越明确,并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但与其地位相矛盾的是其市场能力不足,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股份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队伍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民建、民管、民用”的自我服务的民间组织,它充当市场纽带角色,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市场,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平山镇吉兴村以农民齐振兴为会长的养猪协会,下设6个分会,有会员40户。协会主要负责全村养殖户的仔猪引种检验、生猪销售工作。在该协会的带动下,全村900户中有700多户从事民猪养殖。而长江乡以农民张树良为会长的水稻协会也具有相当规模,有会员500多户,种植水稻3.1万亩。该协会不仅在选种、购种、栽培技术等方面提供服务,而且在销售上能够左右市场价格,保护稻农利益,这是一家一户难以做到的。从我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看,应该说成效不错。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93家,农民经纪人409人。但也存在规模小、作用不明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逐步地加以解决。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加强管理。对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普查、登记、建档,该依法登记注册的,要登记注册,完善组织章程,使其走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二要扶持发展。对农民自建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在登记、注册上简化手续,在工商税收上给予减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乡、村两级应积极帮助解决,以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三是要突出重点。目前看,现在的合作经济组织多是专业协会,主要是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在市场组织上尤显不足。因此,今后引导扶持的重点应放在市场中介型合作经济组织上。农民经纪人队伍准入条件不高,市场中介作用明显,而且见效快。奋斗乡的瓜菜经纪人多达50人,少的年收入几万元,多的收入几十万元,带动奋斗乡“三晚”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全乡“三晚”蔬菜面积达到2万亩。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将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发展重点,促其尽快形成总量规模,必将在户营经济转型、农民增收上发挥巨大作用。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篇6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

一、现状

家庭作坊是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在浙江尤为普遍,嘉兴亦不例外。而随着大工业生产时代的到来,工厂大机器自动化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家庭作坊生产。但由于市场需要,近两年又有复兴之势,嘉兴出现了大量的家庭作坊,特别是在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是嘉兴的传统支柱产业,在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中家庭作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如雨后春笋的家庭作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同时存在着大量问题。首先是融资问题,家庭作坊由于规模小、利润低,很难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是行业协作问题,普遍缺乏联系,协作差,无法联合做大做强。其次是招工问题,受大企业招工影响招工难。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安全卫生问题。

二、调查意义

1.现实意义:通过调查明确嘉兴家庭作坊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资料,有助于决策者制定相关的经济策略扶持其健康发展。此外,还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落后、低效益的生产单位。

2.理论意义:弥补了经济学上关于对嘉兴家庭作坊研究的缺失。

三、研究基本思路

1.首先,通过查阅文档资料对嘉兴家庭作坊的发展历程取得大致了解,包括其的起源、对嘉兴经济的贡献及衰落。

2.通过网络了解嘉兴纺织服装业的现状,特别是家庭作坊对其所发挥的作用和小作坊生产的劣势。

3.从政府相关部门索取嘉兴现阶段在嘉兴从事家庭小作坊纺织生产单位的资料,选取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

4.调研前期准备工作,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5.实地调研。与家庭作坊主当面交流并让其填写问卷,同时对其生产环境进行记录(包括厂房设备、安全设备、卫生环境)。

6.整理调查收回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

7.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四、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在嘉兴从事纺织服装业生产的家庭作坊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情况、主要从事何种方式的生产(是代加工还是自产产品)、机器设备是否落后、作坊主的管理能力、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以及其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五、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收集作坊主意见。

2.搜集资料法,主要是网上资料搜集和图书资料搜集。

3.当面沟通法,与作坊主和工作人员交谈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4.观察法,调查过程中仔细观察作坊生产的机器设备、安全卫生状况。

六.主要观点:嘉兴市的家庭作坊生产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存在再次衰亡危机,急需政府扶持。

主要假设:家庭作坊主都有长远目光,认识到危机的存在,并有意愿改变现状,接受政府帮助。

七、参考文献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篇7

1.1 区域性。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区差异, 所以适合农业发展的土质也不尽相同。例如, 北方地区土壤肥沃, 相对于南方而言, 更加适合家庭农场的发展, 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要大好多倍。

1.2 层级性。

由于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在机械、劳动力上的差别, 所以不同的经营单位一般情况下农场农机经营的规模都各不相同。所以这个特征就要求我们在确定要具体问题做到具体分析。要考虑全面, 不可以忽视生产力要素层次的差别。

1.3 适应性。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还要有适应性的特征。不同的生产单位拥有各种不同的土地, 他们的适合种植的产物也不同。例如, 种植蔬菜的农户的农机规模一般情况下要比种植稻谷等大型作物所需的农机规模要小。即使是一样的作物也会因为作物种类的区别而要采用不同的规模。

2 家庭农场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

2.1 耕种面积的大小。

耕种面积的大小对家庭农村农机规模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 以水稻种植为例, 水稻种植的面积的大小就和规模经营就有很大的关联。这主要是因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 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区, 大规模的水稻种植就需要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南方相对于东北而言农产机械化规模经营受水稻的种植影响就比较小。

水稻插秧机引进较晚, 但是利用率较高, 也就是说现如今虽然机械利用率高但是耕种面积与综合机械化程度的关联还是较低。

2.2 装备水平。

家庭农业的机械化的先进与否、装备的数量的多少、装备的质量的好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农机的规模经营。例如, 联合收割机的应用可以大大加快收割的效率, 它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很大。和拖拉机相比较而言, 联合收割机弥补了拖拉机的型号不同, 没有经过科学合理安排而在闲置的问题。因此, 在农场农机化配置中, 要综合考虑调配每辆机车的作业量, 尽量避免机车闲置、过剩。在配置动力时, 要结合种植面积和机械作业量综合决策, 坚决避免盲目超购机车现象。同时, 机车更新时, 要兼顾旧机车的作业能力, 以免资源浪费.

拥有先进的机械, 可以缩短时间, 节约劳动力, 提高效率, 是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是科学种田, 摆脱了原来的纯人力种田的方法, 从而粮食产量也会大大的增加。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农机增加, 尤其拖拉机的增加, 因为在购买农机时没有合理的统筹, 而造成农机利用率不高。

2.3 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

虽然农机的数量多少是影响农机规模的因素, 但是农机在实际作业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农业农机规模经营的水平要建立在高农机的作业水平的基础之上。不同的作物种植也对农机作业水平的依赖度也不同, 所以家庭农业农机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农机的使用量。在山区、丘陵地段地势原因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机生产。例如, 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就要低于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 主要原因在于, 水稻面积大, 而玉米相对较小。

2.4 农业的效益水平。

所谓的农业效益即蔬菜、粮食的收购价格。不好的效益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使得作物的生产规模减少, 好的农业收益会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而使得农民加大生产的投入, 扩大生产规模, 构进先进的农机设备, 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场农机规模经营的扩大化。这比如, 如果粮食的价格较高, 且比较稳定, 那么农民的家庭的收益就高, 那么就会很积极的去扩大农机规模经营。也就是说, 效益好, 农民就愿意扩大种植规模, 也愿意使用农业机械化以此来加快效率。

3 农机企业如何布局家庭农场

3.1 研究政策是关健。

近几年的土地流转也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一场非正式的农业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如果没有政府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也不会有现在的水平, 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 后期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农庭农场发展的关键。

3.2 深入研究家庭农场的需求特点。

“中央I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的概念后, 预计后期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 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将加快。对于长期习惯于与个体用户打交道的农机企业, 有大客户需求特点的家庭农场对现有的销售模式必然带来巨大冲击.作为农机企业, 应当深入研究家庭农场的需求特点, 及时提供满足家庭农场需求的农机产品。

3.3 提供全过程解决方案。

家庭农场涉及农作物生产全过程, 所以农机企业就不能像对待个体农户那样简单地销售产品, 而是需要为其提供全过程解决方案、跨国公司爱科、纽荷兰、约翰·迪尔、井关农机等近些年针对中国合作社和大客户提供了农业生产全程解决方案, 只会简单销售产品的国内制造与流通企业也应该研究家庭农场的独特需求, 加紧推出满足这些“新”用户的全过程解决方案?

3.4 结成利益共同体。

家庭农场一般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利, 生产与销售上下游之问的联系也不多。农机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主动给家庭农场提供销路, 一方面有利于农机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指导家庭农场生产出更适合于市场的产品, 另一方面也为农机产品找到了销路。

4 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农业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总结以下主要有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场效益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根据这些要素, 我们在以后的家庭农业农机的规模经营中就要注意认真的考虑到这些要素。要根据实际情况, 做到实事求。在购买农机的过程中要具体考虑操作到农机的适应性、实用性等, 防止盲目的扩大农机的数量而造成农机的闲置, 同时农机的利用率也就不高, 易造成农机的老化和过时。农机的操作人员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农场主要定时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 既可以加强效率, 同时也是安全的保障, 实现劳动力和农机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实现家庭农业农机的规模经营要建立在农农场机械化不断加强的基础上。

家庭农机规模经营的发展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水平,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产量, 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大规模的发展家庭农业农机规模经营也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农业的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冠峰.农场机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 .

[2]杨敏丽.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谈农业家庭经营的缺陷及创新 篇8

【关键词】农业;家庭经营;缺陷;创新

目前,中国的农业家庭经营,有一个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农业家庭经营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一个小农经营。农户投资能力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小,对利润获取的手段和操作模式基本上是为适应自身经济。对于广大农民,“自给性消费和商品粮生产”同样重要。一般来说,农业家庭经营是远离企业文化,农民与控制市场农业的“企业家”,不可同日而语。

一、农业家庭经营规模小

1.农业机械现代化技术受到农业家庭规模小、劳动力价格低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人力和畜力技术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在一个小范围,小规模的土地,人均耕地少。同时,农业劳动力的价格是很低的。因此,在一些人类和畜力能够胜任的地方,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代农业技术,或因家庭的资金不足,或由于新技术应用的知识储备不足,或由于信息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应用。

2.家庭内部积累能力弱,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科技含量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不利于发展

因为规模小,农业收益较低,在家庭中是非常有限的,相当一部分农行家庭积累的资金用于建造住房,因此,可用于农业的扩张的资金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受到家庭经营规模小的限制,家庭可以用来作为抵押品的资产、商业水平低,现金流量低,因此也不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家庭经济困难,难以发展技术含量高,不利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生产技术。

3.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因此很难使农民收入增加

当前,农产品在中国家庭中的管理成本高。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家庭经营的小规模。由于劳动力及设备的使用与家庭经营规模小,固定成本是每单位产品的改进。现阶段,中国的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价格虽然高出30%~40%,但由于我国农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是高的,因此,利润仍是非常低的,损失更严重。同时,由于农户规模小,导致产量低,农业总收入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家庭收入改善困难。

二、农业家庭经营形式的创新

1.发展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指大的规模,家族企业。大致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现状,个体农民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意味着其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个别农户。其过程是:在转型过程中,一部分农民从事非农职业和退出土地管理,这部分土地,在特别处理,如果不根据人均分配或家庭承包等方法,采取平均分配,但农民具有较高优先承包的方法,那么个体农民,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但其需要大量的时间。假如农业人口相对稳定,也可以通过对租赁市场、土地管理,实现管理的重点放在家庭,即一部分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租给其他农民。它的发生可能的条件是:出租户或缺乏劳动,或缺乏资金、技术、管理效率不高。但是有一个问题:农民生存权、土地经营权以及农民的劳动权,并租用土地管理的出租权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管理土地租赁权后,如何获得正确的劳动成为了土地的租赁市场的重点。“分包”的实践是指先租租来的人,然后由出租人反包给租出者,这可以解决产品间的矛盾。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表明。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公司为“龙头”,生产,加工,销和工业、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一体化农业。一般的属性是紧密相连的,或松散的购销合同为纽带。一是土地成为公司的生产基地,并根据与种植要求按公司的业务进行种植;二是公司通常安排财政支出以及技术指导,一些家庭生产活动,统一收购产品、销售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形式上虽然仍然是分散的家庭承包制,但家族企业已被列入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统一。

3.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营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应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原则的前提下,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运行和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借鉴市场经济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做法,自愿成立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治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原则,银行自由进入和退出,农民支付一定数额的股票。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决定性的因素是交易,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市场成员基本的服务。由于中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是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是为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提供服务为目的的。但对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和非组织成员进行交易时,往往追求最大利润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盈余,除留公共积累的一小部分外,大部分根据成员和交易量的合作比例返还给社员。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人,由全体社员通过民主选举。通过对一人一成员投票选举。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类介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准企业组织。

参考文献:

[1]付飞翔.创新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未来选择:家庭农场[J].农村经济,2013(07)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9

龙泉七中化学实验课题组

代林芝

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提出:“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认为,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把它作为课题《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家庭小实验来说,它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因此,我选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家庭小实验时,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使学生从“验证地窖中的气体”“清水变葡萄酒”等妙不可言的化学现象中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在方法的运用上多采用探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家庭小实验中,学生常常要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提醒的是,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定来完成每一步实验,对于器材的准备、步骤的设计、现象的观察、结果的记录都必须按规范严格操作,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甚至歪曲实验结论。规范是开展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家庭小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

众所周知,初中家庭小实验是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排的。实验的内容适合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实验的仪器、药品一般家庭都容易得到,实验的内容也与课堂教学同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较强的巩固和拓展作用。家庭小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方便,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家庭小实验作为活动课的内容之一,必须按

照教学计划规范实施。教师辅导是学生开展家庭实验的前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基础薄弱,操作能力差,每次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选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步骤及安全事项等,让学生要求去做。这样,实验成功率就大,效果就好,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加强。

经营家庭心得体会 篇10

要深刻认识到,家庭承包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人多地少、农村人口占多数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保障农户有一份承包地,就是保障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对象也是农民,要始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不能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这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

家庭承包经营能够容纳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特征,也能够有效地承接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家庭经营仍是发达国家农业最基本的经营形式。因此,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的发展,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国家宪法规定,必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明确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强化了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抓紧延包后续完善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切实落实好、维护好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

农民专业合作也是农民的重大创造。它是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农村改革深入、农村市场化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活力和生命力。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制度基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它能够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合作为家庭承包经营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丰富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于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客服售后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申请补录户口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