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习型家庭事迹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学习型家庭事迹(推荐8篇)

农村学习型家庭事迹 篇1

我叫鲁云英,津市市农村办正科级退休干部。十八年前,我仅是阳由乡农科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家里有八十高龄的婆婆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承包着队里四亩多田地。我爱人是市煤建公司职工。

小时候,我家里穷,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务农了。我坚持自学。读完了黑龙江函授大学语文,读古今中外名著二百多部。读文学期刊近万册。写学习笔记二万多字,记疑难字词五百多组,摘录民间歇后语五百多条,有人会问,一个农村妇女,哪有这么多的时间读和写的呢?时间是挤出来的。有人休息坐茶馆,有人无事打扑克。我没有这份闲心。我把点滴时间用在学习上,会前会后,田边地头,我总是带着书本,有空就拿出来读。连上街卖菜也带着书。一天,我卖菜回家时,一边走路一边读书,秤杆碰到电线杆、秤杆撞断了,损失几十元,挨了丈夫的骂。

1980年特大洪灾,阳由垸溃垸了,我家的房子倒了。我和爱人在屋场上搭了一个小油毛毡棚。晚上我躺在油毛毡棚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电灯毁了,煤油灯点不燃,我要读书,怎么办?唯一照明的还有一支三节电筒,我坐在帐子里,用电筒照着读书。又挨了丈夫的骂:“说你这个女人真不懂事。”1980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可喜变化;质朴、善良的乡里人形象激励着我想写点什么,写什么呢?就写我们的党的好政策,写我周围那些质朴、善良、勤劳的农民。然而,当我拿起笔来的时候,我感到笔生了,手也笨了。这双握惯了锄头和镰刀的手啊,怎么也不听使唤。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通过二十多年的田间劳作,所学的一点文化知识都落到田地里了。写出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就连那些极简单的字词也写不出来。横在我面前的文学之路是高山峻岭,是崎岖小道。我写的第一篇小说,题目叫“苦笑”。写了好几万字。写好了,回头再看,啊哟!哪里象文章呢?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有位老师对我说:“小鲁,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有人搞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没搞出东西来。开始不要写得太长,要从短的入手。多读书,要练基本功。不能把你生活中包罗万象的东西全记下来,要从生活中去提炼,歌颂真善美……”

老师的教导象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灵的窗子。于是,我回过头来如饥似渴地读书。读着读着,心,慢慢开窍了。书,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按照老师和书本上说的,我仔细地观察周围那些人的一言一行。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我发现了闪光的东西,我捕捉到了灵感。终于,一个比较象样的短篇写成了,在津市文化馆办的《兰草》期刊上发表了。我好高兴啊!我的文章能在刊物上发表啦!我创作的兴趣更浓了。

1982年4月份,作家谢璞老师来津市讲课。我丢下生产,每天跑到街上听课。当时听课的人济济一堂,尽是城里人,就我一个农民,我不敢坐前面,坐在角角里。我怕人家说:一个农村女人,也想搞创作哇!出乎我的意料,谢老师看过我的稿子之后,通知我去了。谢老师跟我谈了两个钟头的话。临走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鲁呀!你是一根好苗子,你的文章很朴实。你只要坚持下去,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年青人,春光易度,前程无量啊……”回到家里,我翻来复去睡不着,谢老师那亲切的话音总在我耳旁缭绕。是不是我的文章真的写得好呢?不是的,这是老师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希望呀!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拿起笔来,坚持写呢?82年一年里,我陆续写出了十二个短篇。一篇也没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冬天夜里冷,我用毛巾包住头,用棉袄裹住脚。夏天热得要死,我很少乘过凉,乡下蚊子抓得成把,我穿上深筒套鞋,穿上长衣长裤,照样坚持写。我的朋友们劝我:“算了吧!人到中年万事休,不要挤在文学创作的小路上。如今政策好,把家庭副业抓好,责任田种好,把儿女抚养好就行了。想捞那几个稿费,是那么容易的吗?朋友劝我,出于真心。她们是看我苦苦写了几年没出成果呀!”

我刻苦再刻苦、坚持再坚持,苍天不负苦心人。我的小说《布谷叫了》在省刊上发表,编辑部专门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论,题目是“新苗破土放清香”。我的小说《月到中秋圆》也在省刊上发表,编辑部也为这篇文章写了专题评论,题目是“一朵带露的鲜花。”《月到中秋圆》被常德地区评为文学创作二等奖。津市市人民政府、常德市人民政府曾连续几年授予我“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全国妇联授予我“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85年的三月,我荣幸地上了北京,受到了邓颖超、康克清、陈慕华……等许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我被津市市委、常德市委树为“四自”、“四有”、“先进”典型。先后多次参加过津市市委、地区妇联、常德市委组织的“四自”、“四有”、“先进”等典型报告团。在全省范围内讲用过84场,听众达25万人次。我的典型事迹曾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农民报》、《中国妇女报》等近百家报刊、杂志、电台上播发。收到全国各地朋友的来信1000多封。还收到了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两封来信,一张日本画,三幅友谊条幅,他还真诚地要接我到日本做客。86年12月组织上为我转了干,我从田野里走来,由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

87年我被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吸收为会员,我从印满牛蹄窝的乡间小路走来,由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业余作家。我参加过湖南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六界执委委员。在我艰难跋涉的人生旅途中,创造过一个又一个人生景点。缅怀昔日的辉煌,我的心灵常常被深深地震撼。我把对党、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激之情泼洒在工作、学习中,为完善自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辛勤耕耘。

转干后,组织上安排我在阳由乡、白衣镇、农委工作过,先后担任过乡妇联主任、镇宣传委员、政工秘书、监察室主任、纪工委书记。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阳由乡任妇联主任期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妇女干部,在白衣镇任宣传员时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在农委连续五年被考核为优岗。

行政舞台的生涯对于我来说,太短暂。九七年年底,组织上按常规作法(五十岁的妇女干部一刀切)将我从领导班子的位置上切下来,虽属常规,但谁都会禁不住的有几分伤感与失落。但是很快,我就从那份失落中振作了起来,重新拿起了手中的那只笔。我用我微薄的工资订了《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家庭》、《读者》。还从书店里购回了一些文学名著,我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潜心研读和思考。调整自已的思维,重新寻找到了我的人生轨迹。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岁月不饶人,今天的我,已到了生命的秋天了。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倍感时光的珍贵。我自己的衣食、起居、生活、简单、草率得到了接近残酷。夏天里,我清早买一水瓢娃儿糕,早晨吃娃儿糕,中午吃娃儿糕,晚上还是吃娃儿糕。一碗小菜,一杯开水对付我那辘辘饥肠。有时小菜都顾不上,从菜坛里夹几块辣萝卜对付过去。冬天里,早晨一碗稀饭,一个馒头,中午吃馒头,晚餐还是吃馒头。边吃边看书,时间就是这么挤出来的。我常常一边走路一边构思,等会、等车、等人都是我构思的最好时机。我的人只要是醒着,思维就没有一刻休闲,由于劳心过度,有一天我晕倒在床前,我儿子吓坏了,说:“妈,你要保重身体啊!我说:“儿呀,死不了,你妈的命可没那么娇贵。”我支撑着又站起来了,我体会出了呕心沥血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一个人活着意味着什么?如果对事业没有一种执着的进取和追求,那是一种堕落,是人生的悲哀。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死亡。其实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你面对死亡时,不因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悔恨。我常常用我的人生座右铭告诫和勉励自己:“吃苦是增福,享福是消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学创作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我有时因一口气完成一个两万字的中篇小说日夜不休息,累得筋疲力尽,四肢无力瘫倒在沙发上时,我就想:今天的我已不缺吃少穿,却要玩命地写小说,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常常因拼命地写文章写得头晕目眩,跑到医疗站打吊针,一个疗程下来,常常花费的是我大半个月的工资。有一段日子,我把书稿锁起来,发誓不再写作,可我终没有说服自己,我只要一静下心来,许多熟悉的面孔和身影便迭印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我不把他们写出来,我对得起人民对我的哺育?作家,是人民的作家,为广大人民鼓与呼,是一名作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说作品是社会、时代的产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小说的人要具有超前思维能力。文学是人学,作者对事物和对人的了解,要能洞察秋毫,写出的作品角度才新,立意才深。作者本人在刻苦创作过程中,思想才能步步提高和深化,超越自我,达到一种崭新崇高的境界。

比起全国那些有影响的大作家,我算不了什么,我只是用我不倦的追求,谱写着我的平凡人生,用我坚实的足迹,在一片黄土地上想垒起一块丰碑。在金钱至上,玩乐成风,歌舞升平的年代里,我照常能自守一方净土,耐一份寂寞,伴一盏孤灯,安贫乐道,在对知识的追求中,充实而潇洒地生活着。

老天是不负苦心人的,我的散文《我与婆婆》、《家乡的红薯片》、《考官》等,中篇小说《又到九九重阳节》、《小户人家》、《竹山二月》、《家事春秋》等相继在湖南文学、桃花源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九九年出版了小说集《布谷叫了》,获常德市“五个一”工程奖。获第五届丁玲文学奖。

XX年,我正式退休。退休后的我一心扑在创作上,先后写出《婆、媳、孙》、《有太阳真好》、《一条好烟》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及近百篇散文。我迎来了又一个文学创作的丰收季节。

我在自己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启发女儿从事文学创作,女儿没有工作,一直在外漂泊,现实的残酷腐蚀着她的坚强,麻将一度成为她泄愤之中最好的工具。我痛彻心肺,不止一次地规劝她说:“女儿啊!你千万不能就这样作贱自己,你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妈妈就靠着这支笔,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你的文笔那么好,难道不可以把妈妈作为你今后行动的指南吗?”我女儿终于有些感动,她说是妈妈可贵的精神洗涤、震撼了她的灵魂。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份开始,她告别了麻将桌,拿起了手中笔,写啊!写啊!她手写酸了肩膀写疼了,她说:“妈妈,我不行了,你女儿不是写文章的料,文学之神离我太遥远了”我说:“你才写了几个字?妈妈曾经苦苦地写了五年,手稿装了几蛇壳袋。妈妈在省级刊物发表的处女作是第三十六篇啊!作家是写出来的,是坐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女儿才静下心来,艰难爬涉。开始,她写的初稿拿给我看时,我说:“不行,重写。”她改了八稿,才在我手里过关。我说:“写作是严肃的,神圣的,文学是一只触摸人心

灵的手,你写的文章给别人读的,能让看了你的文章的人高兴、快乐、痛哭流泪,能让人感到心疼,那就是写好了。”女儿点点头,女人的眼眶湿了,她说她被我思想的深刻感动了。她又坚持写啊写!终于写出了几篇象样的小说和散文。散文《人在旅途》在作家与社会报上发表,散文《望江楼记》在XX年湖南作家第四期上发表,并被收进XX年8月至XX年12月《湖南作家》佳作选;女儿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游子情思》被收编在XX年新湘军小说卷中。近几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息,先后写出了《与查岗无关》、《心事》等多部中篇、短篇小说及《珊珊不愿回家》、《借钱》等几十篇随笔、散文。有《初为乞丐》、《走近妈妈》、《外婆》等已经先后在湖南日报、今日女报、三湘都市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桃花源等报刊上发表。

XX年10月,我女儿曾被常德日报、晚报聘为特约记者。她先后在市、地、省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通讯、专访、新闻等380多篇。她从沉沦中走了出来,由一名漂泊四海的游子已成长为一名常德市作协会员。

XX年,我和女儿合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母女小说选》。今日女报专版报导;我国首部《母女小说选》面世。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女儿周壬紫正在写一部反映打工生活的长篇小说《微笑的星空》。XX年,我和女儿的另一部小说集《笔耕缘》即将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XX年,津市成立了半边天文学社,我担任名誉社长,在我的影响下,涌现出了彭梅华、刘绍英、陈秋华、周琼等五名女常德市作协会员,涌现出了佘奇志、王雪珍、郭玉璟、王寒梅、鲁红等三十多名文学爱好者。近两年来,半边天文学社的作者们辛勤耕耘,先后在市、地、省、全国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近三百篇。

农村学习型家庭事迹 篇2

《晏子春秋》曰:“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古人早有认识。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正面而积极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冲突不和谐的家庭,会阻碍学生个人良好习惯的形成。

如何营造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呢?从我多年从事小学低中年级教育的经验看,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工夫。

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的和谐,是家庭稳定和温馨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心理稳定和健康的保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既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要诀,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大忌。

具体地说,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一)容易遭受外界的歧视,不能健康发展。(二)生活秩序被打乱,衣食住行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三)降低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四)家庭教育提不上议事日程。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屡见不鲜。

二、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所谓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合力是指:所有的家长,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共同的目标,在方法上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镜头一:走亲访友,看到这样一幕,客厅里搓麻将声不绝于耳,孩子在麻将桌旁边做功课,左顾右盼,有的孩子甚至不时跑到家长身旁指手画脚。镜头二:下班回家,爷爷奶奶在一旁看电视,音量调得很大,孩子在一边写作业,眼睛不时瞄向电视机。为了孩子,不说“孟母三迁”,至少要为孩子营造出一方宁静的学习环境。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求同存异,互相通气,取得共识,如果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三、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从自己做起,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因素。

(一)家长要时刻想到:孩子在看着我

鲁迅早就说过,父母“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这“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受着影响”。这是每个家长都不能忽视的。

(二)家长要认真做人做事

我班有一些家长,孩子作业不做,老师把他留在学校补作业,家长来到学校不是了解情况,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而是先给老师来个“下马威”。还有的家长,孩子成绩特别差,老师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的孩子补课,家长竟然连孩子也不来接。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家长必须从自己做起,尊重老师,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因为你有教育子女的义务。

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为孩子专设一处学习的小天地,孩子是这一块领地的小主人。比起那种孩子找不到自己学习的位置,到处“打游击”的情况,前者有明显的优势。(二)为孩子提供宽松的、严肃活泼的精神空间。对于后进生,家长要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要坚持正面鼓励,耐心疏导,增强孩子再努力的信心和力量。对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来说,宽松的氛围也将有利于孩子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

五、不要过分娇惯孩子

1996年《比较教育研究》第二期中有一篇《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的文章,文章指出:西方国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中国家长则采取“娇惯”、“保护”或“放任”的教子方法。未来要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首先从家教抓起。

我觉得过于娇惯孩子,怕孩子吃苦,这是家长的共性。但是这样的孩子也因此而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又怎么可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六、家长要多和老师交流

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所以就要更多的和教师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进行的交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农村学习型家庭事迹 篇3

[关键词]农村学生 家长 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6)210102

农村学生家庭亲子学习共同体指的是农村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家长把自己定义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注重对孩子的言行、思想加以教育,在行为上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力求做孩子思想行为上的好榜样。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把自己纳入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孩子一同面对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切困难,给他们应有的帮助,始终和孩子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一、当前农村初中家庭的教育现状

假如说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那学生的人格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家庭中长辈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长辈们的行为意志会对学生造成不同层面的影响。如:父母在生活中坚强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会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反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当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处于缺位的状态,没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没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共同体。

二、当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意识不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农村家长没能意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对孩子疏于管教。很多农村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只要交由学校管教就行,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有的家长却没能扮演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角色。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如何做,怎样做个有用的人,自己的言行却和教育孩子的语言相反,孩子会学着父母的言行行事,父母的身教要比言教更有用。

2.管教方式不当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简单粗暴,二是过于溺爱。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过于粗暴的管教方式容易让学生行为失衡,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假如家长用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可能在家长的面前很听话,很乖,但是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则完全是不同的表现。家长对孩子粗暴的管教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对同学和身边的人实施暴力。而过于溺爱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认识不到对错,往往为所欲为,行为容易出轨。

三、农村学生家庭亲子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1.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

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孩子的教育由学校和家庭共同组成。家庭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更是学生行为、意识习得的地方。家长不仅要对孩子进行言教,更要注重对孩子的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为人的准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作为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意识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和意识,还是孩子学习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2.对孩子施与正确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避免采用暴力的方式和过于溺爱的方式。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应该怎样爱,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值得所有家长共同探讨。对孩子实行暴力和让孩子为所欲为都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改变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在和孩子相处中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对孩子说他(她)这样做不对,这种不好的行为会导致的后果。然后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希望孩子今后怎么做。

3.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容易和长辈的言行背道而驰,家长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首先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问问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进行悉心的教导,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和意识才是正确的。家长对孩子的宽容能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便于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

总之,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做好孩子行为、意识的引导者,对孩子进行言教的同时,身教不能少。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暴行和溺爱都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另外家长还应该多和孩子沟通,想办法让孩子愿意把心里话向自己诉说,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 篇4

今年已90岁的小张家庭是个快乐的大家庭,小张是离休干部,是太和县坟台镇张庄埠村人。小张夫妇今年都已90高龄,育有五个孩子,3儿2女,15个孙子(女)。小张说:做慈善一直是我做人的理念,儿子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就要担起责任,回报社会。我希望这种理念能一代感染一代,成为一种家庭传统。小张夫妇过去在村里就是有名的好人,谁家有困难找到他们,总是帮助解决,大儿子张彪,现为新疆种棉大户,年种植棉花50000亩;小儿子张奇,现任拉萨市圣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六合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医药、餐饮、房地产、超市等多种经营。他们都是走出去的致富能人,兄弟俩致富不忘桑梓,先后资助家乡近千万元,用于建校舍、修路、扶贫济困、建设新农村等,在当地传为佳话。小张说“过去小孩挣钱为养家,现在挣钱多了,想得更多的是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只要能让家乡尽快美起来、富起来,我认为他们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孙子(女)15人13个名牌大学毕业,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农村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篇5

我们全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参加打麻将等赌博活动。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贯彻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独生女在我们的教育下积极上进、聪明可爱。

五、勤俭持家,注重搞好邻里关系。

生活中,我们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全家人能够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但对外,我们全家非常善良热心,极具同情心,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中困难。节假日主动走访邻里,街坊邻居关系融洽。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有一个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生活氛围;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愿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更多的温馨、和谐、向上的五好家庭。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篇三】

我叫张安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安平县交通局检测站工作,大专学历。丈夫赵新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安平县交通局工作,大本学历。女儿赵男,在安中附小六年级一班学习。在创建文明和谐家庭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现将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志同道合,和谐维家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当过营业员,做过财务工作。无论干哪一行都热爱本职工作,勤学苦练,曾多次在省、市、县系统内技术比赛中获奖,多次获得各级工会积极分子、“三八”红旗手、“巾帼明星”等光荣称号,在各级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丈夫赵新建在交通局办公室工作,曾获得过“优秀文秘工作者”称号。女儿赵男学习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能获得“三好学生”奖状。我们结婚已经近二十年了,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在工作中支持,在生活上关心,有矛盾或意见有分歧时,及时沟通,理智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二、爱家敬业,比翼齐飞

我在检测站担任副站长,站上三分之二是女性,由于年龄、学历、个人素质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我积极配合站长组织全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为一名财务人员,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令法规及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无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等现象,维护国家和本站利益,做到生人熟人一个样,不收人情费。对车户主动热情,服务周到,耐心解答车主疑问,指挥检测车辆,维持检测秩序。有时帮助外检、收费等工位做具体工作,避免车户等候时间过长,影响经济效益。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受到车户的一致好评,获得过“巾帼示范岗”光荣称号、“青年文明号”参评单位,XX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检测站”。尤其是武强、饶阳的车户,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展示出交通行业文明窗口的良好形象。

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九八五年我们共同决定参加在职学习,我报考了广播电视大学,他报考了河北师范大学数学函授班,经过三年艰苦努力,我们都如期毕业,我不久也获得会计师资格证书。每年坚持参加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工作。我们要求自己在单位做优秀职工,在家庭做称职的一员,在社会做文明的公民,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完美统一。我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在家我们经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彼此间的共同观点是先做人后做官,不管社会上的环境如何变化,走自己的路,坚持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家庭事业两不误。

三、尊老教子,关爱社会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老人辛苦一生,晚年理应享受生活。我们经常去老人那里问寒问暖,帮忙做一些家务,节假日陪老人聊天,讲些单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趣事,对老人也是一种安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轻说教、重引导,要学会倾听,关注他们的感受,锻炼她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上不溺爱,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她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还尽力帮助别人。我站门卫师傅六十多岁,工资较低,老伴长年有病,他本人身体也不好,我们有时给他们送药,孩子过季的衣服、鞋帽等捐赠过几次,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也体现了****大家庭的温暖。不久前县妇联 组织的爱心捐赠衣物活动,我们也积极参与,为社会多献一份爱心,因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

农村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篇6

张XX,一位老红军、老党员的儿媳,在婆婆的教育影响下,“一生跟党走”、“家庭和睦、爱岗敬业”的家风,成为张XX家几代人的信条。在家和睦相处, 在外服务人民。生活遵规守纪,工作敬业无私, 子孙正派做人。这些话成为张XX这个革命家庭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投身革命 内心坚定

据了解,届时85岁高龄曾被聘为长流镇关工委副主任,全国年纪最大的关工委干部张景秋,是张XX的婆婆,在十几岁时便参加了革命,在那个阴郁的年代里,婆婆一家人把对未来所有的梦与希望都托付给革命事业。但不幸的是,后经历日军扫荡,经受严刑拷打的婆婆,历经磨难才从日军魔掌中挣脱出来,空留下满腹的无奈与酸楚,至今在她的手上和脚踝上都可以看到当时战争留下的疤痕,尽管如此,却无碍她一路追寻革命,在信仰道路上前行。

良好家风 邻里模范

“革命不易,后人莫忘前人艰辛,更不能忘记党的本色和使命。”老人家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也时刻要求自己的后辈们时刻遵守党纪、奉献社会,所以张XX不仅将尊老爱幼、关心邻里、乐于助人铭记于心,更将这些付诸于行动。 “婆婆穿着很朴素,从来不舍得买衣服,新衣服基本都是我买的,婆婆总是说我浪费,但她心里也很高兴,对我给她买的新衣服也很喜欢。”张XX孝敬老人是出了名的,在别人眼中,她和婆婆的关系就像亲母女的.关系,婆婆还时不时地给他讲革命故事,时间久了,这对婆媳关系逐渐成为了邻里争相学习的典范。

助人为乐 言传身教

不仅孝敬老人,张XX在家里对孩子的教育也十分重视,虽然平时工作很辛苦,但张XX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生活点滴是父母对孩子的隐形教育,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在生活中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在生活中看到有困难的人都会主动上前帮助。

农村学习型家庭事迹 篇7

㈠家庭教育者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 (家长) 对有特定关系 (血缘关系) 的受教育者, 通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中的成人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传授一定文化生活知识的任务, 家长必须履行对子女教育的义务, 用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所掌握的社会规范,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受到父母文化素质影响所形成的家庭微环境、个性心理环境将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根据调查, 我校学生的家长, 有95%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又在偏僻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 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教育实践中发现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 绝大多数家长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当夫妇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任时, 在遇到一系列出现的新问题时, 他们眼前就会一片茫然, 不知如

点带面”的方式, 即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教师通过参加较高级别的培训和自学, 提高自身技能, 然后通过观摩课、学习课等活动促进和带动其它教师进行提高。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 确立“校长懂、骨干精、全体会”的目标, 将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脱颖而出的教师作为表率, 号召全体教师学习。用“滚动式”培训模式, 骨干教师培训带动全体教师, 使他们都能熟练运用设备, 掌握技能, 共同提高。

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 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 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全然不知教育的“路”到底在何方。文化水平低, 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 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隐性, 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 行动鲁莽, 语言粗俗, 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受父母影响, 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在家庭中, 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表现在: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因而家里不提供学习的机会, 带着孩子忙于干家务农活类, 使学校教育得不到延续, 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 这对长期生活在身边的孩子影响甚大。从教育实践中发现, 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都与家长高尚的品德、文化基础有莫大的关系。孩子毕竟是孩子, 不管多么聪明、多么能干, 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不会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家长, 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 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知识, 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如今的家庭教育中, 还表现出家长嗜好喝酒、赌博等活动, 对孩子的学习过问太少, 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㈡家长外出务工, 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深化, 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有较大的转变,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及其沿海一带。我校学生家长学历不高, 大部分家长只接受了初中及以下的教育, 这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显

㈢走“挖掘潜力, 谋求发展”之路我们要继续巩固已有的成果, 努力挖掘运用方面的潜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使资源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与显现, 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真正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持续、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王斌) 得比较单薄。他们大多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或从事畜牧业工作。由于工作繁忙, 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再加上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做生意, 很少在家, 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 就造成了学生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力度不到位。而占最大比重的学生家长的年龄段表明, 当前学生家长的绝大部分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 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时代风云, 对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会。因此, 他们大多将平时的主要精力放在挣钱养家上, 很少主动关注教育子女方面的信息, 造成对先进家教理念与家教方法接受的滞后, 而他们又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 较高的期望和与之不相协调的家庭教育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对矛盾。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 很多人选择了“打工”这条路。在学生中有绝大多数的家长终年在外务工, 子女有的被寄托给亲戚, 有的委托给家中年迈的老人, 有的甚至是孤身一人。在基层学校召开家长会, 每当要求学生请家长时, 来的几乎全是爷爷或奶奶, 原因是“父母打工去了”。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 基本上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 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 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 孩子就会好好学习, 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 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 要靠金钱、溺爱来补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这些孩子大都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 有些经常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来往, 沾染了社会上的恶习。

㈢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方法简单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 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家长的头脑中, 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 光耀祖宗。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 可他们对子女的爱、期望、教育是与新时代和新社会格格不入。主要表现在:一是粗暴型。“黄荆条子出好人”,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大多数家庭教育中的教养行为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为主, 以家长为中心, 严重地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挫伤了藏在孩子个性里的创造力, 甚至形成了孤僻和待人冷漠的性格。在家长的眼中好孩子就是成绩优异的孩子, 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的孩子。家长一心只求子女成才而忽视了首先应该让子女成人。家长不顾子女的自我选择, 忽视了人与环境、活动的交互作用。在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下, 孩子的能力被“蚕食”, 创新意识被湮没, 不“成龙”反“成虫”。二是放任型。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 自己仅是农民, 文化程度低, 没有能力辅导孩子, 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这样过分依赖学校, 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家庭, 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态度, 放任自流, 长期下去, 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像野草一样成长起来的孩子, 还能希望他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吗?三是冷热无常型。即家长缺乏同孩子间的交流, 凭着自己的情绪去教育, 伤害孩子的自尊, 导致孩子走向极端。四是矛盾型。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一,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孩子的要求不同, 这往往造成孩子钻空子的机会, 从而形成混淆是非, 知错不改, 积重难返。五是滥施奖励型。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许多家长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采取依成绩奖励的办法激励孩子。从表面上看,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实质上孩子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而是为了获取利益导致学习上作弊等现象的发生。物质激励的结果使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心, 荒废学业, 甚至使个别孩子误入歧途。如果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 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的现象。

㈣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在农村, 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 认为教育属于学校的事,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 培养和教育孩子想当然地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 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 一年半载, 家长不到校看望子女, 不过问子女的成绩, 更谈不上为了子女的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 不同学校配合, 习惯替子女说话, 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 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在市场经济时代, 农村的家庭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作用。本来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也是人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可是当下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仅根本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表述到:“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 “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 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㈠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家长受环境、条件限制, 普遍只有小学、初中文化, 甚至是文盲, 自身文化素质所限, 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意识, 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 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 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用正常的眼光看别人, 用反常的眼光看孩子, 是当今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就怀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即使少数关心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 主要也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作业的等级和单元、期中、期末的测评与考试分数, 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分数高了, 笑容满面, 分数低了, 打骂兼施。常常充斥在家庭中的是一些势利、粗鄙的教训, 而且这些东西也同样来自于他们以往的影响, 学生家长受到了他们父母辈的最直接的影响, 这种影响根深蒂固, 存在于他们的心间。一些老的、过时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由此传承了下来, 而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举措, 如素质教育、“减负”等问题, 尽管被炒得火热, 但在农村学生家长那里受到冷遇, 有点文化的家长, 更是偏执地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真的”, 并以此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不能“逼子成龙”, 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压之下, 就会使本来活泼的天性变得郁郁寡欢, 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就像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即便种下的是龙种, 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㈡农村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 家庭语言是一种最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与父母缺乏家庭语言的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 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自卑、不善与人交往。缺乏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成因。一是父母受文化水平制约, 认为再大的孩子也是孩子, 不随着孩子的成长、思想的成熟站在平等的角度、朋友的角度进行沟通和交流, 孩子有了心理负担无从释放。二是无法沟通。父母不知从何处着手,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之沟通交流, 越无法沟通越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造成孩子内向、自卑的性格, 甚至影响一生。三是即便沟通, 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的矛盾。农村家长普遍陋习缠身, 虽然对孩子要求标准很高, 但却忽视了文化素养或平时举止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缺乏对孩子的思维、记忆、理解等认识因素的训练培养, 从而削弱了教育的整体效果。

㈢农村物质生活条件较差, 缺乏家教平台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 久而久之, 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差, 农村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艰辛, 帮助父母做好生产、生活各类劳作, 家长总是把孩子的时间装在自己的口袋中, 令孩子失去了支配时间的能力。父母无暇给孩子家庭教育, 孩子也缺乏接受家庭教育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 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 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 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另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乡的巨大差异, 农村生活条件的低劣制约家庭教育。据调查, 我校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约2000元, 生活所需占其80%, 家庭文化生活仅有电视, 无法从网络、报刊、杂志中获取家庭教育知识。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建立村委会活动室, 利用活动室, 开展宣传家教、培训家教的活动。村级组织要主动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 市、县相关部门如妇联、团委、教育局等赠送家教录像片、VCD, 将家教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 要求各村定时组织展开活动, 学习有关家教的知识, 提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加强家教知识的流动宣传, 充分利用村支部宣传栏、广播站的作用, 张贴家教知识资料、图片, 播放家教知识, 在农村广泛营造重视家教、开展家教的氛围。

二是学校要以“提高农村家长的家教认识”为已任,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如今在学校里都较为普遍的开展“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这类活动非常有实效。一方面可以传播家教知识, 通过办讲座、发资料、做宣传、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让家长面对面、最直接听到、学到切实可用的家教方法。要让家长知道儿童是怎样潜移默化地从长辈那里学习的, 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要让家长知道儿童的教育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 要力求使家长通过教育儿童而自己也振作向上, 使他们加强对家庭、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家长知道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建立接待“家长日”, 设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方法, 变“等家长上门”为“请家长上门”, 利用“联系册”传递信息, 专项调查家教指导和意见征询。家长学校要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 全面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 通过家长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活动, 以便发现问题更好地同学校配合。

三是针对母亲在家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各级妇联组织通过举办女性素质报告、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等知识讲座、竞赛、讨论会等, 广泛开展“母亲素质工程”, 使广大母亲树立“四自”精神, 提高母亲素质来培养合格少年;树立优秀母亲典型, 用身边人优秀的家教事迹来引导广大的母亲改进家教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 发挥“农家书屋”等妇女儿童项目的作用, 通过妇女读书活动点为广大农村母亲增长家教知识创造条件, 引导农村母亲积极学习家教知识、陶冶情操、丰富内涵, 加强家庭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

四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开发农村家长的家教潜能。学校、妇联、团委、文化部门等社会各界联手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家庭才艺大赛”等活动, 在创评中增强家教份量, 在活动中融入知识性、趣味性、广泛性, 丰富活动的内涵、充分调动家长与子女的参与热情, 在寓教于乐中增长家长的家教知识, 开发农村家长的家教潜能。发动妇女组织以“母亲节”、学校少先队可以以“六一节”为契机, 在聚居点开展趣味知识问答、参观学校、家庭同台汇演等亲子互动活动, 进一步增进家长与未成年人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因为理想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

总之,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需要急待转变, 任务非常紧迫。这种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来自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 也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强烈要求。家庭教育, 它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是农民, 农村未成年人则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顶梁柱, 加强农村家庭教育,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新的形势需要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意味着对教育的要求更多, 家庭和教师的责任更重, 更新观念的任务更紧迫。要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必须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 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让正确代替错误, 先进代替落后, 重新构筑家庭教育观念的新体系, 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是农民, 农村未成年人则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顶梁柱, 加强农村家庭教育,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村家庭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家长素质, 更新家教观念, 提高家教水平, 使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可行的对策。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家庭养老;问题成因;对策

家庭养老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养老方式,它把家庭作为单位,把血缘以及亲情作为基础,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照料和赡养。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的精神慰藉,情感维系是其他任何养老方式都取代不了的。

一、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资助不足

老年人維持生存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即为经济保障。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没有收入,没有退休金。年轻时挣得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当他们上了年纪之后,只是帮助其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不操心金钱的事情,他们的生活来源完全来自于子女[1]。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由于子女多而相互推脱赡养父母的责任,或者其他原因而不给父母经济扶助的子女。有些养老纠纷的案件就由于不孝子女不向年迈且无经济来源的父母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使老人不得不诉诸于法律的保护[2]。大多数农村老人由于知识水平不高,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或者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他们只能自己捡破烂维持自己的生活。

(二)生活照料不足

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是家庭养老的重要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自然老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出现各种慢性疾病,自我照顾的能力将会降低,这将导致老年人对他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增加[1]。可是实际上子女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或是很少去照料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生病的时候见上子女一面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身体健康问题必然会成为困扰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问题。

(三)精神慰藉的缺乏

农村基本上没有老年人的娱乐场所,所以家庭就是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的主要场所,子女就是精神慰藉的主要提供者,来自于家庭的情感沟通和支持,都会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感,使老年人感觉生活有意义、有价值。但实际上,许多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子女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家庭之外度过的,很少能够给予老人精神慰藉,甚至陪老人聊聊天都成为奢侈的想法[3]。即使子女没有外出打工的,好多都与父母分开居住,只有有事的时候才去父母那边,去父母那边也很少会聊天、谈心。

二、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成因

(一)代际倾斜严重

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造成家庭代际关系的重心下移[4]。传统社会的家庭中心是老年人,而现代家庭的代际重心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孩子。在老人多孩子少的家庭结构中,子女大多会选择把有限的经济、精力等资源给自己的子女,而减少对父母的赡养和关心[5],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培养孩子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能产生轻老重幼现象,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6]。

(二)“孝道”淡漠

城市化所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使得社会的宽容度逐渐增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约束逐渐减弱,同时导致传统的“孝”所倡导的尊老、敬老、养老观念日渐淡化,子女在心理上弱化了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信念,主要表现在尊老敬老养老观念淡化。原来那种需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有了变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出现了危机,造成了农村一些青年伦理道德丧失,不孝顺父母、不赡养父母、无视老年人权益等不道德思想行为在滋长[5]。这是对家庭养老模式的致命打击。

(三)家庭养老负担的加重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加重了家庭养老负担。家庭人口规模缩小会导致家庭内部承担养老责任的供给主体相应减少,老年人所占比例因此扩大,老年抚养比由此上升,养老资源供给在家庭内部收入再分配中所占份额相应增大[7]。一般的情况是: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出现各种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不断下降,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因此,与农村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相伴随的老年人口高龄化所带来的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还因为现在家庭的规模不断缩小,人们要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导致一对夫妻需要赡养的老年人的数量增多,严重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不仅反映在经济供养不足,更使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7]。

三、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

目前在农村中占主要地位的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去解决它。

(一)加大孝道的宣传倡导力度

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倡导孝道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孝德教育深入到实际: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对于孩子影响是很大大的,家长的一些行为,孩子会默默模仿的,所以家长首先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给孩子一个榜样的作用;学校要重视学校教育在孝文化的传播中的作用,建议将孝德教育放在中小学学生德育课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孝心教育,使人们能够从小开始树立起良好的孝道观念[5];发挥社会的作用,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对孩子来说都很没营养,我们要经常做一些公益广告,例如之前就有一则这样的广告,一个妈妈帮助奶奶洗脚,孩子看到了就端着一个装满水的盆走向妈妈说,妈妈洗脚。这些对于孩子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从无形之中孩子就意识到尊敬父母,他们将孝德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自愿做出孝敬父母的行为。

(二)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增收

农民负担的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家庭养老问题,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使得赡养老人成为大家力所能及的行为[5]。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消除农民的贫困[7]。还有政府扶持发展绿色乡镇企业,增加农民就业,使农民有稳定工作、收入,不仅解决了他们外出打工导致的家庭养老问题,还解决了农民收入低而导致的家庭养老问题。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才有保障。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说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道德行为,但在现代社会,不用法律这些强制手段来强调尊老爱幼,有些人还是不能真正做到,所以要通过立法来辅助舆论的作用。现在有关养老问题的法律不少,但是还是不够完善,我们需要建立法律、法规,加大对不孝子孙的惩罚力度。还有一些法律比较空泛,无实质意义,我们应该细化它,把它落到实处。

养老决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事,而是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意义。如果家庭养老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解决家庭养老问题,这样不仅使老年人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也使社会有稳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范成杰.代际失调论:对江汉平原农村家庭[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陈文玲.大城市经济独立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家庭关系——对北京市 K小区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3

[3]马雪彬,李丽.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7(2):62.

[4]张云英,黄金华,王禹.论孝文化缺失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

[5]张春娟,卢愿清.社会流动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冲击[J].社会工作, 2007(7):39.

[6]危珊珊.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7.

上一篇:遵章守纪安全口号下一篇:一年级《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