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篇1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和投入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机遇,精心组织、趁势而上,公路建设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纵横城乡的通油公路主干网已经基本全部打通,并形成四通八达、出行便捷、货畅其流的路网格局,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一、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1、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县公路总里程796公里,7个乡镇全通油路,通油率100%,26个行政村中25个通油路、1个通砂石路,通油率96%,通达率100%。特别是2008年以来,争取落实交通项目24个完成投资约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340公里(含宝浪大桥、夏浪大桥共346延米)。

2、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都是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修建。从等级上实现了由砂石路到柏油路的转变,从规模上实现了由乡镇到行政村、由行政村到自然村的延伸。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县交通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质量监督、资金到位等责任,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农村公路建设效果显著。

一是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 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打造了我县旅游快速通道,环湖公路南岸景区道路已全线贯通,其中:塔什店至扬水站45公里、扬水站至白鹭洲24公里、白鹭洲至海心山村至国防公路56公里,终点至乌什塔拉G314线高速公路匝道仅53公里;环湖公路西南小湖区道路目前已建成大小湖隔堤12公里、查干诺尔乡查村至达乌逊村14公里沥青路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步入正轨,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道路管护责任书,并纳入了三级联创目标考核,初步搭建“乡镇都有路管站、村村都有协管员”的管护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与人民群众多修路、修好路、走好路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资金缺口大,工程推进难。尽管在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上,我县采取了多渠道的方式来解决,但由于开工项目多、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工程推进困难。通村公路建设上,除中央、自治区一些政策性补助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仍有较大缺口。我县财政配套自筹资金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二)公路建设投入资金比兄弟县市大。由于我县地下水位较高,冻土层厚(90-120厘米),土壤盐碱化严重,极易造成路基翻浆而发生病害,因此路基施工的标准就自然比地质条件好的县市要高。如果按地质条件好的县市同样投入,就会出现公路建 2 设等级低、使用年限短的问题。经了解地质条件好的县市投入一公里的资金,在我县也只能建设500米的公路。

(三)公路的专业化养护有待加强。我县需要专业养护的通油公路里程525公里。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的小修费和县财政的不定额投入。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加之养护技术力量、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县政府与各乡镇、县交通部门和各乡镇公路养护站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应积极探索新办法。

(四)交通管理面临新难题。一是弱势群体公交补贴不到位。农村公交作为农牧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由于经营环境、通行条件、客流实载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交面临困难和压力也比较大,但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对弱势群体乘车实行优惠或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必然造成企业减收或亏损。二是乡镇客运站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乡镇人口规模制约,老百姓喜欢出村在路边乘车,需要“招手停”,因此,站建了,却用不上,造成资源闲臵。

(五)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交通事业发展。交通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难度大,要求高,其“带病”运行不利开展工作。一是人员急需充实,队伍结构急需调整。据了解,县交通部门现有行政编制7名,其中领导4名、科员2名、待招公务员1名,现有技术人员1名、借调水利局技术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办公场所需要县上通盘考虑。交通局办公场所一直长期 3 借用客运站一楼6间办公室,现客运站正在清理资产,面临无场所办公的困境。

三、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交通建设的政策支持。县委、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向上级反映我县财政的困境以及县域地质条件的复杂,取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在公路建设方面对我县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实行差异化区别对待,不能再搞一刀切;同时,呼吁上级加大对我县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路基设计处理,提高道路建设等级标准。

(二)超前谋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开工建设。组织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超前谋划,及时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对已上报的项目及时跟踪落实,多衔接,勤沟通,做好项目这篇大文章,把项目争取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力求有更多的交通建设项目落户我县。一是S206省道延伸至库尔勒市经济开发区已完成施工图评审工作,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在环湖南岸旅游公路打通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塔乡克村至和硕县新塔热乡等景区公路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打通环湖北线公路通油。三是在完成通村油路建设的情况下,继续加快未通油路的村组道路73公里(其中:塔温觉肯乡28公里道路、本布图镇13公里道路、才坎诺尔乡15公里道路、查干诺尔乡6公里道路、博斯腾湖乡5公里道路、乌兰再格森乡6公里道路),争取早日完成通组油路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以往因建设标准低而发生病害道路改扩建项目,如本布图镇本布图村至塔乡克日木哈尔村公路的改扩建,提高道路建设等级标准。五是力争在2012年10月完成开都河东支大桥建设项目。六是积极争取博湖县至焉耆县永宁镇至27团高速公路匝道项目。实现资源路、农业开发区路、旅游公路共同发展的格局,达到全县路、站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改善农牧区交通环境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及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公路养护资金应当实行定额补助并纳入财政预算。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是现实。长远来看,应逐步完善和实现“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有路必养、完好畅通”的管养目标。但近期来看,应立足本县实际,考虑乡镇财政的“空壳”现状以及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情况,建立健全道路养护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的养护资金,另一方面由县财政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目前,县财政投入的养护资金每年大概在100万元左右,应充分考虑县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由有关方面合理测算一个额度,纳入每年的县财政预算实现定额补助。

(四)高度重视交通部门建设。县委、政府应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交通部门的问题,久拖不决也不是办法,使其能够担负起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任务。一是下决心给交通部门足额配备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路政稽查队、农村公路养护站的编制和人员问题,可一方面从本县内调剂事业单位编制,另一方面调剂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尽快建立管养体系。三是交通部门办公场所可以采取与其他单位合建办公楼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从其他单位闲臵的办公楼中解决。

博湖县交通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修改后稿)

博湖县农村公路建养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借助于上级的补助政策,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县农村公路的建养到底是个什么现状,已经修了多少路,还有哪些路没修,即将修哪些路,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县领导需要掌握的,是进行交通项目决策的依据。因此,我局对全县农村公路的建养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基本情况

1、农村公路总体通油、通达情况。

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796公里。连接乡镇间公路全通油路,26个行政村有25个村通油路、1个村通砂石路,通油率96%,通达率100%。2008年以来,共完成交通项目24个,建设农村公路340多公里,完成了宝浪大桥、夏浪大桥等两座大桥计346延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5亿元。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县交通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五制”,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程序 合法,工程质量合格。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高,一方面按《标准》设计施工;一方面严把工程验收认证关,确保建一条合格一条。

3、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2000年以来,主要修建的工程有:塔什店至扬水站45公里、扬水站至白鹭洲24公里、白鹭洲至海心山村至国防公路56公里,终点至乌什塔拉G314线高速公路匝道仅53公里;环湖公路西南小湖区道路目前已建成大小湖隔堤12公里、查干诺尔乡查村至达乌逊村14公里沥青路面。这些项目的完工,一是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打造了我县旅游快速通道,环湖公路南岸景区道路已全线贯通,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都是按《标准》的规定设计修建,从等级上实现了由砂石路到柏油路的转变,从通达深度上实现了由乡镇到行政村、由行政村到自然村的延伸。

4、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步入正轨。

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成护工作的要求,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道路管护责任书,并纳入了三级联创目标考核,初步搭建“乡镇都有路管站、村村都有协管员”的管护模式。(最好再加点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与人民群众多修路、修好路、走好路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资金缺口大,工程推进难。尽管在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上,我县采取了多渠道的方式来解决,但由于开工项目多、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工程推进困难。通村公路建设上,除中央、自治区一些政策性补助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仍有较大缺口。我县财政配套自筹资金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二)公路建设投入资金相比较大。由于我县地下水位较高,冻土层厚(90-120厘米),土壤盐碱化严重,极易造成路基翻浆而发生病害,路基施工的难度就比地质条件好的县市要高。如果同样投资、同样设计、同样施工,我县的公路建设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因此,同样的建设里程在我县的建设资金投入要高于相邻县市。

(三)公路的专业化养护有待加强。我县需要专业养护的通油公路里程525公里。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的小修费和县财政的不定额投入。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加之养护技术力量、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的局面。虽然建立了县政府与各乡镇、县交通部门和各乡镇公路养护站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但由于资金匮乏,各养护站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后还应加大对养护资金的投入。

(四)交通管理面临新难题。一是弱势群体公交补贴不到位。农村公交作为农牧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由于经营环境、通行条件、客流实载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交面临困难和压力也比较大,但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对弱势群体乘车实行优惠或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必然造成企业减收或亏损。二 是乡镇客运站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乡镇人口规模制约,老百姓喜欢出村在路边乘车,需要“招手停”,因此,站建了,却用不上,造成资源闲臵。

(五)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交通事业发展。交通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难度大,要求高,其“带病”运行不利开展工作。一是人员急需充实,队伍结构急需调整。据了解,县交通部门现有行政编制7名,其中领导4名、科员2名、待招公务员1名,现有技术人员1名、借调水利局技术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办公场所需要县上通盘考虑。交通局办公场所一直长期借用客运站一楼6间办公室,现客运站正在清理资产,面临无场所办公的困境。

三、对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交通建设的政策支持。县委、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向上级反映我县财政的困境以及县域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建设投资大,取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在公路建设方面对我县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实行差异化区别对待,不能再搞一刀切。

(二)超前谋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促进立项工程尽快开工。组织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超前谋划,及时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对已上报的项目及时跟踪落实,多衔接,勤沟通,做好项目这篇大文章,把项目争取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力求有更多的交通建设项目落户我县。一是S206省道延伸至库尔勒市经济开发区已完成施工图评审工作,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在环湖南岸旅游公路打通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塔乡克村至和硕县新塔热 乡等景区公路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打通环湖北线公路通油。三是在完成通村油路建设的情况下,继续加快未通油路的村组道路73公里(其中:塔温觉肯乡28公里道路、本布图镇13公里道路、才坎诺尔乡15公里道路、查干诺尔乡6公里道路、博斯腾湖乡5公里道路、乌兰再格森乡6公里道路)的建设,争取早日完成通组油路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以往因建设标准低而发生病害道路改扩建项目,如本布图镇本布图村至塔乡克日木哈尔村公路的改扩建,提高道路建设等级标准。五是力争在2012年10月完成开都河东支大桥建设项目。六是积极争取博湖县至焉耆县永宁镇至27团高速公路匝道项目。实现资源路、农业开发区路、旅游公路共同发展的格局,达到全县路、站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改善农牧区交通环境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及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公路养护资金的长效机制,纳入到财政预算。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是现实。长远来看,应逐步完善和实现“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有路必养、完好畅通”的管养目标。但近期来看,应立足本县实际,考虑乡镇财政的“空壳”现状以及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情况,建立健全道路养护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的养护资金,另一方面由县财政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目前,县财政投入的养护资金每年大概在100万元左右,应充分考虑县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由有关方面合理测算一个额度,纳入每年的县财政预算实现定额补助。

(四)高度重视交通部门建设。县委、政府应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交通部门的问题,久拖不决也不是办法,使其能够担负起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任务。一是下决心给交通部门足 额配备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路政稽查队、农村公路养护站的编制和人员问题,可一方面从本县内调剂事业单位编制,另一方面调剂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尽快建立管养体系。三是交通部门办公场所可以采取与其他单位合建办公楼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从其他单位闲臵的办公楼中解决。

博湖县交通局

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广西,农村公路,养护,现状,管理

1 绪论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各行各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俗话说得好“公路通,百业兴”。一个地方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经济要发展,道路建设要先行。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必须实现道路的硬化,进而实现公路的建设,广大农村及农民才会有所作为、才会不断增收。如今,公路作为承载着物流、人流的载体,为物流与人流的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提。每当公路建设好后,如何对公路的使用进行养护,也成了一大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公路的养护面临经费不足、公路质量差、等级低、路况差等困难与问题,如何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已经成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目标与先行基础。

2 广西农村公路的养护现状分析

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结合我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形势指出,国内农村公路虽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不甚明确,养护职责并未得到真正地落实,养护公路的资金渠道不稳定,资金的投入十分有限,公路养护的制度比较死板,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公路的正常运转、安全行车以及长期发展。为此,为了增大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力度,保障农村公路的畅通完好,从而实现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9月29日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空白。该方案明确指出“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下同)作为我国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最为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还明确指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是以县为主体,乡村配合的原则”。然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走过的30多个年头,如今,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健全完善,大部分农村的公路也尚未归属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范围,尤其是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对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的明文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每当一条条农村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需要承载大量的车流以及车辆装载超负荷的碾压,还要承受自然环境的侵蚀作用,这就使得农村公路投入使用的寿命和功能被降低,为此,如何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进而提升农村公路的使用功能与寿命,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话题。

2.1 广西农村公路的总里程

根据广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广西农村公路的总里程数为94 593 km (县道公路里程数为55 036 km,乡道公路里程数为39 557 km)。其中,村道公路当中路面宽度不小于3 m或者是路基宽度不小于4.5 m的里程数是39 691 km;起通达作用的专用公路(专门作为农林、工矿等部门使用)的公路里程数是1 358 km。

2.2 广西农村公路的构成

首先是根据行政的等级划分。广西农村公路中县道公路的里程数是38 536 km,约占据了全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数的40%;广西农村公路中乡道公路的里程数是28 621 km,约占据了全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数的30%;广西农村公路中专用公路的里程数是1 085 km,约占据了全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数的1%;广西农村公路中村道公路为30 827 km,约占据了全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数的33%。其次是根据技术的等级划分。全广西农村公路的总体技术水平比较低。其中,具有等级的农村公路的里程数是56 726 km,不具备等级的农村公路里程数是41 867 km。并且在具有等级的农村公路中,属于4级公路的里程数是49 536 km,比例接近90%。最后是根据路面的类型划分。广西农村公路中,路面铺有沥青水泥或者是做了简易铺装的路面的里程数是29 863 km,约占据了全广西农村公路的总里程数的30%;路面没有铺沥青水泥或者是做了简易铺装的路面的里程数是54 730 km,约占据了全广西农村公路的总里程数的70%。呈现出“行政等级越低,沥青水泥路面里程数的比例越低”的特征。

2.3 广西农村公路的通畅

在全广西近1 200个乡镇当中,通畅的乡镇有约1 100个,通畅率达到91.67%。在全广西约15 000个建制村当中,通畅的建制村有约10 000个,通畅率达到66.67%。

2.4 广西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广西农村公路投入用作养护的资金比较少。其次是广西农村公路不仅技术的等级较低,而且抵抗灾害能力比较差。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建好后的农村公路大部分存在技术的等级比较低,抵抗灾害的能力偏弱的现象。尤其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路基坍塌,路面凹陷等现象,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再次是广西农村公路使用后的日常养护和管理难度非常大。按照广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的专项调查显示,由于广西农村公路具有面广、线长、点多的特点,导致对农村公路的日常巡查与管理的里程长以及难度非常大。除此之外,伴随广西农村公路的里程数的不断延长,特别是偏远地方公路沿线被损坏的地方比较多,而且主干道公路沿线集镇的侵占现象普遍,因此,在公路养护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对农村公路进行很好的日常管理和养护。此外,农村公路依然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养护责任主体的意识尚未清晰,农村基层养护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公路建设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公路的养护成本等问题。

3 广西农村公路养护及管理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广西农村公路养护以及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健全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负责公路管理的行政部门需要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完整行之有效的《广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并且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条文,落实自治区、市、县、乡镇各级的职责,落实养护的管理路段,要求逐级签定农村公路养护责任状,起草制定广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要求与标准,并将工作与绩效、奖惩结合在一起,一旦出现养护与管理问题,必须严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并不是建成就是工作的终点,必须以投入使用为起点,坚持公路的后期养护工作,而这个工作是艰巨的、长期的。这就要求必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比如配足养护人员,需明确每一个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并签订协议书,对于新应聘的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消除形式化工作以及强化养护技能。

第三,建议落实公路养护与管理日常工作所需资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质量,最大的关键在于工作资金的落实,目前,广西大部分农村的公路养护资金尚无稳定的渠道,用来作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资金非常有限,导致养护机器设备不足或者机器设备水平有限,造成一些农村公路被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养,严重制约了农村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四,建议将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分离,并采取“发包”的形式,将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推向市场化。通过竞标的方式承包给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企业,然后双方签订养护与管理协议,明确责任,将工作承包给企业,由企业独立进行市场化管理。这样有利于实现“管养市场化”,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效率。

第五,划片分段,定岗明责,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根据“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把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责任落实到县、乡镇、社区、街道、村庄、组等。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台账,推行户籍式的管理模式,进而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责任主体的缺位问题。

4 结语

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社会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数长、构成等级分布不平衡、通畅数量不高、面广、线长、点多等特点与现状,以及养护的资金较少、技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较差、日常管护难度大、养护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困难与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完善广西农村公路养护以及管理制度、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落实公路养护与管理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管理与养护分离并以“发包”的形式推向市场、定岗明责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等,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养,进而提升农村公路的使用功能与寿命,为促进广西农村及农民的长远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2(9).

[2]李青芳,柏建雄.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引言

我镇农村面积非常大,分布广、数量多。为保证农村公路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的农村公路,促进农村公路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养护管理。

1、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1.1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通公路和农村道路路面硬化后,部分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认为农村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须浪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养护,这种思想也就淡化了爱路护路的意识。事实上,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据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0%。

1.2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

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养护机构不健全、养护主体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清晰和缺乏有效养护模式等方面。养护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农村部份地区在公路养护水平较低,其表现为很多道路路面修护和危桥改造等公路养护工作都被无期限的搁置、有些原本需要进行定期性养护的农村公路变成了季节性的养护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路正常功能的发挥。

1.3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资金缺乏保障

县、乡(镇)两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加上大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影响下,使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县、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近几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当中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村一级更是负债严重,无力再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养护,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

2、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重大意义

2.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不论是生产的发展,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公路这个平台和载体,从近几年农村人口流动趋向和农村建房的态势,呈现出了“山上居民往山下移,山下房屋往公路两侧移,有经营能力的往小城镇移,”的“三移”现象。其迁移的导向主线是交通,如果交通便捷,那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

2.2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

制约我地内需启动的真正原因是民众消费视野不宽、消费能力不强、消费途径不畅。如果我们能够因地制宜,打造科学经营农村的交通理念,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人口、物资、资金的合理流动,实现民富;另一方面,民富后,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交流的进一步扩大,相应地刺激民众对农用工具、交通工具、住房质量等相关需求,从而牵动各条产业链,促进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再反过来助推国强民富的发展进度。

2.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强调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性配置,通过公共产品的提供,缩小城乡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专门就水电路气房建设作为了具体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偏远的农村农民都能够实实在在受惠到几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改革成果。通过交通的扩容提质,在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公共财政的阳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形成车畅其流人畅其行的国、省、县、乡、村、组公路路网,从而促进网内人流、物流的健康有序大流动,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3、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措施

3.1树立发展理念,重视公路建设和养护

3.1.1在发展理念的树立方面,地方政府必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从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重视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当地的公路基石出设施。3.1.2要树立养护管理的理念,因为只有实现管理和养护并重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公路功能体现上的提高和完善,从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树立养护管理的理念,①要建立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实现对一些养护中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实现养护成木的降低过程中充分发挥养护的资金效益;②要从传统养护中单纯重视对公路路而的养护转为重视对公路路而、排水、抗灾以及防护等多方而的公路养护,从而在根木上提高公路养护的水平。

3.2建立建设和养护管理制度

3.2.1建立建设和养护责任机制。要层层落实养护责任,在责任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积极性,依照高效和精简原则,采用承包、委托或者聘用等方式,实现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和管理设施的合理配置,保证管理责任的落实。在管理辖区设置农村公路养护办公室,以制定我镇的公路建设养护工作计划,并对具体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在编制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可以设立公路所,保证有具体的责任机构。3.2.2建立建设和养护管理激励机制。当地的公路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的发展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路建设和养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规章制度;在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养护责任合同的同时,要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要对各条公路养护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并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来促进工作效率上的提高。3.3加强建设和养护工作的资金管理。3.3.1广开融资渠道。在政府提供建养资金方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公路资金以保证农村公路建養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应将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征收的养路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将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建筑安装营业税纳入预算,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将农村公路建养公益事业经费,列入县乡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支出科目中列农村公路资金科目,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中列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并建立有效的施行与监督机制加以落实。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多种方式支援农村公路发展;鼓励通过转让农村公路冠名权、路边土地和其他资源开发权、路边绿化权等方式融资,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3.3.2降低养护成木,节约养护资金。尽可能使用当地民工进行公路的养护工作,既可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也能降低养护成本。针对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人对公路知识了解不多、不懂技术规范和养护技术需求的实际,应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养护技术含量高的公路,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以避免前修后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降低养护成木。

4、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各地相关制度、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使农村公路建设及养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养护和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将更好地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广大农民也会更加长远地享受到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德旺.对乡村公路改造问题的探讨[J].交通科技,2005,06:108-109.

[2]肖月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山西建筑,2007,07:310-311.

作者简介

李平,1980年,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4

情况汇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提速,农村中的各项问题都凸显出来,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结,都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而农村的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首要因素。农村公路建设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刺激公路运输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等级化、标准化,对于加快广大农村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公路现状

***国土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园区、1个管理区,351个行政村、6379个自然村,总人口约8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5.7万亩,山林面积90万亩,水域31万亩。截止到2013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86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9公里,国省干线公路140.8公里,农村公路3636.7公里。县境出口路已全部通了二级公路,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351个行政村委或村小学所在地都能通水泥路或油路。

通过对全县农村公路的统计,到2013年底,我县农村公路共 1 有1517条3636.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7条364.2公里,乡道53条794公里,村道1457条2478.5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14.6公里,三级公路240.3公里,四级公路1450.5公里,等外公路1831.3公里。通过对上面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有路面的等级公路中,四级路占40%,二级路、三级路只占10%左右,无路面的等外公路占50%。全县还有一半的农村公路还处于无路面的砂石路或土路状态。从近几年完成的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来看,我县每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大概120公里、完成桥梁建设建设在400延米左右,争取上级投资在6000-7000万元左右,需要地方配套资金3000-4000万元左右。由于农村公路基数大,基础薄弱,等级偏低,要使全县农村公路有路面里程达到80%以上,以现在的建设速度,至少需要10年以上。因此我们面临的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资金缺口也非常庞大。

二、我县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2013年底,我县农村公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线路里程还不到农村公路总里程的二分之一,农村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依然还很突出,严重的制约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的需要。通过走访调查,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建、管、养护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爱护意识差。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通乡通村路建设快速推进,但是相应的宣传力度没有跟上,道路沿线宣传标语不够多,引导群众方式不丰富,力度不 2 够强,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不少沿线村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房、开厂、设店、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使多处公路形成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2、路网规划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农村道路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配套性不够,路网规划滞后,前期规划与整体建设统一性不够,对公路的设计走向、通达要求、技术等级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认证就匆忙上马,容易造成公路质量不高和重复性建设,影响农村道路网络的系统布局。同时,由于各镇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造成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依然有行路难的感觉。

3、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县乡公路大部分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民工建勤修建的三级油路,已超期服役多年,路损严重,急需改建。通村公路大部分为四级路或等外路,弯急、路窄、坡陡,虽通不畅,已不能适应目前农村交通发展的需要。

4、管养体制不健全。根据公路法“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目前,县政府这一级责任已经落实到位,体制已经健全,设有专门的管养机构,人员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专门负责县道的养护工作;而乡村一级,由税费改革,人员缩编,我县各乡镇目前已全部撤消了乡养路机构,造成部分农村公路无人管养,影响公路效益的正常发挥。

5、建养资金短缺。目前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主要是补助性质 3 的,相当一部分需要地方配套,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地方配套也只是停留在群众投工投劳这一部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致使农村公路建设的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

6、危桥险路多,安全隐患多。我县大部分农村公路和桥梁,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群众民工建勤所建,技术等级低,部分路段线型较差,视距不良,有的桥梁已成危桥,由于养护资金有限,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7、路政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县农村公路点多、线长,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在路上打场晒粮、在路边乱搭乱建现象十分普遍,影响行车安全。

8、养护生产效率低下。我县农村公路里程长、分布广,依靠一个养护中心,无法对全县的农村公路进行全面养护,由于基层无依托,养护人员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路上,养护效率低下,养护片区建设迫在眉睫。

三、“十二五” 以来市、县农村公路建管新做法、新举措 “十二五” 以来,上级交通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支持力度,实施了大别山连片扶贫项目、开展了“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并开展了规范管理年活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鼓励政策,对文明示范路、公路养护中心、养护站实行以奖代补,推动了农村公路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也对农村公路高度重视,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问题,县政府也出台新举措,4 成立了交通发展公司,采取以地换路,通过公司动作,筹集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弥补公路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将县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纳入县级财政预算,2013年新批20个政府购买服务指标,增加人员经费20多万元,批复计划用地30亩用于养护中心建设,为搞好全县农村公路养护打下坚实基础;为抓好公路管养,县交通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路面及桥涵工程施工方法、监管措施及处罚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建设管理的意见》,各项管理逐步得到充实和完善,为农村公路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和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新时期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形势的要求,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交通量逐年增加,农村公路建设滞后与沿线群众日益高潮的交通需求矛盾还十分突出,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任务还十分繁重。针对“十三五”农村公路发展思路、重点和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特别是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额度,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确保在五年内完成所有已普查的乡、村道路达到等级公路,对符合条件的乡道进行升级改造,在加大投资的同时,适当减少地方特别是乡村的配套资金计划,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目前没有收入,又不允许向农民摊派和筹劳,乡村两级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落实,所以必 5 须提高上级补助标准,减少地方配套资金比例。

2、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责任主体。乡、镇、村应成立相应的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加强对所辖区域的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

3、加大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综合整治目前的沿线乱搭乱建、损坏公路设施、超限超载运输等危害公路行为,净化公路环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保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4、加强基层养护片区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在目前乡镇养护主体不到位的情况下,县交通部门要担负起日常养护生产任务,建议在目前建设一个养护中心的基础上,再谋划建设2-3个养护片区,使养护生产有依托,有效覆盖重点县乡道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养护水平。

5、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安全管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安保工程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确保公路行车安全。

6、农村公路的规划应科学。农村公路的建设要规划先行。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干线公路交通量的主要来源。农村公路规划要以干线公路规划为依据,以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与晴雨通车水平为目标,以“保通求畅”的原则,对于人烟稀少的山区以“保通”为主,对于平原微丘区、人口密集地区应着以“求畅”为主,规划 6 中要注重区域生产力布局,注重与城镇化、新农村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为我县农村公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农村公路的设计要适当。农村公路改造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可能就地取材,工艺简单。注重老路的利用,避免大填大挖,降低工程费用,完善安全防护设施,重视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设臵,提高行车安全性。

五、期待“十三五”针对农村公路出台的新举措

1、建议出台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方面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要提高补助标准,降低地方配套比例,或直接由上级全额投资;对地方配套资金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2、建议简化农村公路建设程序。现有公路建设程序沿用的是干线公路、高速公路的一套建设程序,但农村公路项目多、投资少、建设时间短,需多个项目捆绑招投标,如果沿用干线公路、高速公路的一套程序,就显得太过复杂,程序走完,一年时间过了一大半,影响项目实施。建议出台一套适用农村公路建设的简单实用程序。

3、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主体。目前县级层面的养护主体已落实到位,但乡、村养护主体还不明确,没有落实到位。上级要出台相关政策,落实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经费,落实工作职责。

六、农村建养资金筹措、拨付、运作的建议

一是管好政策资金。对上级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专项资 7 金,必须做到专户储存,专项公开,专款专用,分级负责,分级监管,严禁截留、挤占、平调和挪用;要切实加强监督审计,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使用。

二是吸纳社会资金。***地处山区,山高路远,修路成本高,仅靠国家补助资金,难以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出资出劳,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直接受益的各类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事业有成人士捐赠资金,支持公路建设,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村村通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5

目前,镇镇村公路总里程是50.4公里,宽度为4.5米,其中乡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损坏影响出行40公里,从2005年开始至今,全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已近有十年时间,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显著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车辆不段增加,特别载重车辆吨位多数道路使用频繁,部分道路已损坏严重,路面坑洼不平,直接影响群众出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1、建设资金问题。“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资金是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但是上级补贴资金有限,乡村两级在配套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如修建4.5米宽、18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上整修路肩,再加上路基,就至少需要40万元/公里,如果按省里每公里只补助15万元,尚有25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难以落实,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上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敢争取。

另外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公路项目附属设施基本没有,直接群众的出行安全;同时也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列系问题。

2、基层债务问题。村村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广大农村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祈盼,群众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当前的一项惠民工程,村民把它当作对干部满意程度的最低要求,处在中间的镇村基层领导压力之大超过想象,筹集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无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较少或配套资金迟迟不得到位的情况下,开工一条路就得欠几十万元,启动非常困难。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大规模建设导致项目管理难以跟上,由于建设道路成本过高,利润偏低,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多。除了村村通公路的主体质量之外,还有道路的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造成路面过早破坏,抗灾能力弱,不仅“畅”的问题没有解决,“通”的问题也得不到保证。

三、建议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乡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工程竣工后,经省、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而定,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事关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农村公路调研 篇6

2月28日、3月1日,道真交通运输局常务副局长韩庆伦、局党组成员、公路管理所所长冷国东等人深入旧城镇、棕坪乡等6个乡镇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调研。这次调研主要涉及公路绿化、各

乡镇乡村道养护人员工资、养护材料的投入、路域环境

整治等事项。

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

管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

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6月15日,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道真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对农村公路的组织管理及职责、养护资金筹措及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检查考核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使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提高。

通过调研,为全

面提升公路管理养护

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一是各级各

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广

泛发动,营造全社会关

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篇7

我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 伏牛山南麓, 地形以山岭为主, 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农村公路多分布在山区, 路线等级以四级及等外公路为主, 技术标准相对较低, 路窄、坡陡、弯急、横坡陡峭路段较多, 加之修建时受工程建设资金的制约, 许多危险路段未实施安保工程, 已建的安保设施布设完善程度不一, 主要是交通安全标志和浆砌片石防护墩, 且有的安保设施不规范或已破损毁坏。

2 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农村公路越修越长, 道路安全隐患累积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我县农村公路山区较多, 山脉连绵起伏, 地形高低悬殊, 山高谷深, 地势险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 造成我县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 存在不少高填深挖、弯急、坡陡、视距不良等危险路段, 导致农村交通条件相对落后, 安全隐患较多。特别是多数农村公路的修建都是“以工代赈”或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方式进行的, 人们仅仅满足于通达就知足了, 不但防护、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而且安保设施更是几乎没有。

(2) 受建设资金制约。建设资金来源一部分为国家补助资金, 一部分为地方配套资金。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属国家级贫困县, 资金筹措困难。以至于长期以来, 形成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一般先通达后硬化通畅, 没有能力再考虑安保工程设置的惯性思维。

(3) 安全意识差。对安保工程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农村公路道路等级低, 农村客运开通的班线少, 交通流量小、车速慢, 认为有无安全设施影响不大, 通常极限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通达工程, 除对比较危险路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外, 很少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安保工程, 以致对安保工程重视不够, 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

(4) 重建轻养的原因。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 有路无人养护的状况还是很突出。公路养护跟不上, 不仅道路损毁得不到及时修复, 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而且更不用说对应设安全设施危险路段进行排查和设置安保设施, 致使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5) 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成立时间晚, 力量薄弱,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交通部门养护管理经费和人员明显不足, 工作重点仅仅是保畅保通, 难以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有所作为, 这无疑与我县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是相悖的。从而导致农村公路安全工作存在盲区, 或多或少影响安保工程的实施。

3 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处治措施

农村公路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和社会财富的浪费, 也意味着受害家庭的伤痛和不幸。实施公路安保工程, 减少交通事故伤亡人数, 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县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 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以下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处治措施。

3.1 提高认识, 全民防控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是一项顺应民意、深入人心的民心工程, 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具体体现。首先应做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实施安保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使大家切实认识到在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生命安全有基本保障, 生命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安保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路安全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让司乘人员走上放心路、平安路, 并有利于提高公路交通行业声誉, 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

3.2 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由于我县农村公路特殊的地理环境, 农村公路危险路段比例较高, 需实施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量大, 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建议省、市、县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对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投入力度, 同时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狠抓落实资金的筹措配套力度, 不应以资金不足等理由而放松对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的落实。

3.3 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的专项调查

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牵头, 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参加, 对全县农村公路弯急、陡坡、视距不良、连续上坡、路侧险要等行车安全隐患路段进行梳理排查, 界定应设置安全设施的位置, 为安保工程的计划安排提供第一手详细资料。根据不同路段、不同区间事故发生的概率不一样, 事故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实施过程中,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逐段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从而合理确定是否采取防护措施, 应当采取何种类别的防护措施。

3.4 总结经验, 加快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实施进程

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可组织相关人员到搞得好的地区考查学习和交流, 比如平顶山市鲁山县山区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工程做得是比较好, 借鉴他们好的经验, 结合我县实际, 同时总结自己过去安保工程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 来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建设。

3.5 因路制宜, 合理安排

由于我县农村公路点多面广, 根据规划并结合现实情况, 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 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形式。在易发生车辆翻覆、坠崖等恶性事故的路段设置路侧防撞护栏, 在需要车辆强制减速的路段, 设置强制减速带、全幅振动减速道钉等减速设施, 在交叉口或急弯通视条件较差的路段设置反光镜等;二是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思路分步实施。先实施县道, 后实施乡、村道路;先实施车流量大的主线, 再实施车流量小的路段, 先实施已通农村客运班线路段, 后实施拟通客运班线路段;三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遵循“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

3.6 优化工程设计, 注重环境保护

设计思路根据农村公路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农村公路管养特点, 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 遵照“主动引导、适当防护、合理保障、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 突出事故多发路段和路侧险要路段的综合治理, 做到安保工程与公路自然景观相匹配, 与沿线人文环境相协调, 充分体现经济实用、美观环保。

3.7 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

安保工程应与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融为一体。安保工程不仅是采取工程措施改善安全状况, 其更重要的是要把安全、经济、环保的理念融入至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之中, 把其作为保通保畅紧密相联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才可能实践安保工程“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理念。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 排除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 提高通畅能力, 增强安全系数。

3.8 搞好跟踪调查, 注重后续评价

“设施损坏情况”、“交通事故起数”和“交通事故死亡率”等指标, 是评价安保工程实施效果的量化指标。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要注意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 掌握安保工程实施前后交通事故数据变化情况, 以便对工程实施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安保工作积累经验。

4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设置措施

(1) 对事故多发的重点路段, 会同交警、安监部门, 现场勘察、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 采取设警示标志、划振荡标线、设置连续防撞墙、紧急避险车道等措施对症下药地综合治理。

(2) 对老路原有标志、标线、减速设施完全利用, 对缺损、毁坏的重新修复, 对事故多发路段未设安全警示标志、标线的重新调查设置。

(3) 对陡坡、急弯、连续弯道、连续下坡、路侧险要路段采取设置警示标志提前预警减速、路侧堆土防护、增设钢筋混凝土防撞墙、防护墩等进行处理。

(4) 对单个急弯、回头弯道通视条件差的事故多发点, 采取砍伐弯道内侧树木、卸载山体土方设置广角镜等改善通视条件。

(5) 对路基临沟一侧的不稳定易塌陷路段, 采用砌筑浆砌片石挡土墙、路肩墙, 上边套做钢筋混凝土防撞墩的方法处理。

(6) 在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路段, 采取划振荡减速标线, 在弯道外侧堆土防护, 条件许可时设置紧急避险车道。

(7) 对公路深边沟路段采用边坡卸载土方回填, 改做浅碟型水沟, 为抛锚侵入路侧的车辆提供一个平缓而有效的缓冲平台。

(8) 对路基高边坡上方落石的安全隐患路段, 结合“高危边坡治理”工程, 已风化了的孤石, 彻底进行清理, 然后采用钢筋锚固挂网, 水泥喷浆防护;对经常性滑坡路段进行台阶式刷坡卸载, 设置碎落台, 最后加做浆砌片石挡土墙防护。

(9) 对沟坡连续转弯路段、长直线路段, 在路侧地形允许的条件下, 整理修建出大、小不等的绿化景点, 种植花草及灌木, 一方面可供司乘人员路途短暂休息, 同时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

5 结束语

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理念的真实体现, 做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对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性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农村公路安全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本人谈到的只是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一点点皮毛, 在农村公路安全评价过程中, 还需要善于发现细节问题, 结合工程实践, 提出更为合理、经济的安全保障措施, 将这项“民心工程, 安全之路”做的更好。以上是我对我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现状与处治措施的一点粗浅拙论, 不但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S].

[3]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篇8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进行。2010年3月份,在全省9个设区市进行了小学品德教学和评价情况问卷调查,发出问卷9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25份,回收率85.6%,其中农村教师382份、城区教师343份。2010年3月13日,在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和七都中心小学组织了两场有近百位师生参加的座谈会。2010年11月底,还在福州组织参加义务教育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专题研修班的110名学员,召开课堂教学专题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活动,力求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问卷设计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不记名方式,问卷题型为选择题46题、简答题2题。问卷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教学情况和考试评价情况以及教学建议与要求等48个信息点进行基本信息采集。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收回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在许多方面差距甚远,不适应国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绝大多数任课教师为兼职,专职教师极少

统计2010年3月收回的382份农村教师调查问卷,专职教师(含学校行政领导任课)仅20人,占5.2%;兼2门的教师有101人,占26.4%;兼课3门及以上的教师有118人,占30.9%。农村小学品德任课教师中,有的是学校领导,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其他学科教师,他们的主要精力往往并没有放在品德教学上。更糟糕的是,他们中有的年老体弱,有的是不能胜任主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期待。要求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显然是很困难的。

2.没有开齐开足课程,周课时数缩水严重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对课时有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3课时,三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课时,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3课时。但在收回的382份农村教师问卷中,学校课程表中品德课每班周课时数,回答安排3节的有235人,仅占61.5%;回答安排2节的有135人,占35.3%;回答安排1节的有5人,占1.3%。而实际上品德课程每班周课时数,回答3节的有182人,占47.6%;回答2节的有184人,占48.2%;回答1节的有9人,占2.4%。可见,福建省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课时计划,并没有真正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落实,存在被挤占或挪用的现象。

3.培训机会少、时间短,专业能力得不到发展

据统计,在参加2010年义务教育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专题110名研修班品德学员中,曾经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多为县市区级培训)的有85人,占77.2%;有25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新课程培训,占22.7%。骨干教师尚且如此,其他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了。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制约农村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中,摆在首位的是教师工作压力大,其次是培训跟不上,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通识培训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地帮助一线教师掌握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农村小学,兼课老师在学科知识结构上“先天不足”,加上培训不到位,造成“后天营养不良”和专业水平偏低,难以适应教学要求,也就不奇怪了。

4.教研活动偏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弱

多数农村小学规模小、布局零散,学校没有教研组,即使有,也很少能正常开展活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能及时提高,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弱化。许多农村教师对品德常态课缺乏认识,存在简单模仿和照搬他人的现象,影响农村品德课程实效性的落实。从图一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含集体备课组活动)的次数明显少于城区教师;从图二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校内教研,其中参加区域教研活动人数比例比城区老师少10个百分点。

5.许多农村小学品德课程评价滞后

许多农村学校对品德课程评价重视不够,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小学品德课教师教得如何?学校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心中无底。仅仅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给自己留下的直观印象而给出一个等级或分数。有的学校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但缺乏规范性,评价的措施有待完善。从图三可以看出,农村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正常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比城区老师少13个百分点;从图四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开展总结性评价的比城区教师少了近7个百分点;从图五可以看出,农村学校没有独立开展品德评价工作,有278人认为仅仅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占72.8%,明显高于城区学校。

三、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建议:

1.加强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督导,开齐开好小学品德课程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品德教材变漂亮了,教学质量却很少有人问津,在农村学校尤其严重。许多农村学校对品德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缺乏严格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常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更不用说作业批改、学业评价等环节检查。品德成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課程在时间、师资和制度上缺乏有力保障,品德处于教学边缘地带。正如有的农村老师在座谈中所说,小学品德课还是“机动课”,“主科”语文、数学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便成了“替补”;师资配备随意,工作量不够,“品德课”来凑,“兼职”“百搭”加“流动”;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认真调研,加强监督和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按要求开齐开好。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把品德课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

2.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最终落在任课教师的肩膀上,只有提高教师的素养,才能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在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训结果,更应该重视培训的过程和形式。每年进行的农村骨干教师专题研修班活动,要做好跟踪培训,保持学员的相对稳定,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支稳定的小学品德教师专职队伍。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各级教研部门应经常调查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教学研讨会,及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3.开展切合实际的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连片教研

活动

在教学研究方面,许多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过正式的教研活动,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缺少专业发展的氛围;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学方法严重滞后,个别教师甚至把品德课上成语文、数学课。因此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选拔责任心强、精通业务、有组织才能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以教研组为依托,认真制定教研计划,开展研讨活动,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先进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人进步,全体提高格局的形成。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以一定区域内的相关学校构成共同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开学初制定联片教研计划,每所学校均出专题,出教师。可以邀请教研员参加,与会教师撰写心得笔记,有主讲人、发言人、评议人。要求参加教师均要发言,还请城区知名学校担任农村薄弱学校“牵头人”,开展城乡共建手拉手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还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同课异构”教研、“会诊式”教研等活动,改变以往仅由少数优秀教师充当教研主角,其余教师当配角的现状。

4.创新研修方式和途径,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技能来自实践,用之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教学技能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经得起检验。开展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研修,有利于农村教师从中获益。

如可以开展城乡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提高农村教师驾驭课堂的整体能力;指导农村教师分析、思考、模仿和借鉴优秀教学课例,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省、市教研部门要定期开展农村教师教学设计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农村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指导农村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以促进农村教师的发散性思维,构建新的教學方式,将自己的反思成果写成文章。

5.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上一篇:幼儿教师考试练习题一下一篇: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