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精选8篇)
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B1201
学号:122241
姓名:兰泽民
指导教师:赵亚萍
日期2013年6月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
摘要: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随着高等教育在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协调消费与家庭经济承受力?
关键词:消费特点;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家庭承载力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消费观念复杂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具体体现是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相互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纯消费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考虑较多的是价格因素,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花钱十分谨慎,很多同学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能够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合理、适度地消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感性消费。具体表现为: 1.消费的盲目性。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进入大学时基本上是第一次离开父母,首次自己拥有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往往表现为不会理财,不能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2.消费上赶潮流。如今大学生思想和观念很少再受束缚,他们会毫不掩饰其个性与想法。个性的张扬使得他们紧跟潮流,同时出现了不少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
(二)消费倾向多元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PDA,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对大学生消费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以及消费的去向问题。此次调查总样卷100份,样卷发放至我校的各个学院的同学们。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62%的同学依靠父母,15%的同学依靠贷款,9%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3%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电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我校96%的大学生拥有手机,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上网、聊天、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800元至10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电脑作为现代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高校学生,掌握计算机使用更是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超过42%的家庭为上大学的子女购买了电脑,电脑价格一般在3000~8000元。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以上的分析还告诉我们,大学生消费层次按马斯洛需求理论划分,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与家庭承载力
大学生消费直接关系着家庭经济承载力。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个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的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得到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四五十,特别是农村,占到百分之八九十。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据统计,各高校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以上只是对大学生消费市场的比较的保守估计,此外,如旅游,培训的消费也是很多的。如今旅游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家常便饭,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加大,证书往往会成为自己找到工作的砝码,因而价格昂贵的各种培训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些费用加上去影响会更大。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现从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
关键词:网络素养,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留守儿童
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随着移动电信网络在农村的大面积覆盖, 手机能上网等功能的升级, 农村学生持有手机率的增加, 上网对农村特别是偏僻山区的青少年学生也不再成为新鲜的事。网络对农村学生的影响同样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已成为农村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家长和学校视其为洪水猛兽, 家长见网兴叹, 学校谈网生气。
1.2 调查目的
进一步促进农村学生正确、健康地利用互联网, 大学生需要深入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实地感受和调查互联网对农村学生的影响,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身心发展, 分析原因, 探讨出相应措施应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学校为调查样本。舒家村学校地处该县舒家村乡, 是县教育局主管的完全学校, 有学生606人, 其中, 小学生376人, 中学生230人。此次调查随机抽取200学生, 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初中生120人, 小学生70人, 其中, 留守儿童113人, 占59.48%;非留守儿童77人, 占40.52%。
2.2 调查方法
对学生采取调查问卷法, 对家长进行访谈法, 运用Excel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法。
2.3 问卷的编制
自编调查问卷, 主要涉及网络运用、上网投入 (或上网时间) 、网络内容、上网途经以及网络影响等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和家长对网络态度、引导应用方式等家庭教育状况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90份, 运用Excel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下:
3.1 上网状况与分析
(1) 上网人数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分析。被调查对象190人中上网人数为155人, 占81.58%, 其中, 留守儿童占53.16%, 非留守儿童占28.42%;不上网人数为35人, 占18.42%, 其中, 留守儿童占6.32%, 非留守儿童占12.1%。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上网人次多一些。
(2) 上网时长分析。在155个上网人数中, 上网时间较长的占21.94%, 其中, 留守儿童占20%, 非留守儿童占1.94%;3小时以上的占78.06%, 其中, 留守儿童占45.16%, 非留守儿童占32.9%。显然, 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上网时间更长一些。
(3) 上网途径分析。该校学生主要是通过手机进行上网, 约占80.16%;网吧上网的比例是17.25%;家用电脑上网的比例是2.59%。智能手机上网是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
(4) 网络应用分析。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玩网络游戏在学生群体中的占比高, 占87.74%, 其中, 留守儿童占61.94%, 非留守儿童占25.8%;用于学习及其它的, 占12.26%, 其中, 留守儿童占3.23%, 非留守儿童占9.06%。显然, 被调查学生上网主要是寻求娱乐类活动。利用网络学习, 需要大力加强。
3.2 上网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调查发现, 虽然不少学生喜欢或者说沉迷于网络, 他们自己其实是知道网络对自身带来的一些弊端的。45.16%的人认为上网使自己学习成绩下降, 其中, 留守儿童占31.6%, 非留守儿童占13.56%;40%的人认为上网使自己无心学习, 其中, 留守儿童占12.26%, 非留守儿童占27.74%;11.61%的人认为上网让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其中, 留守儿童占10.31%, 非留守儿童占1.3%;3.23%的人认为上网影响现实人际关系, 全部是留守儿童。
3.3 家庭教育对学生上网的影响
(1) 家长对上网的态度。22.63%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15.79%,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6.84%;77.37%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假期或课余时间适量上网,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43.68%,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33.69%。
(2) 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发现当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1.67%的家长无文化, 11.25%家长最高学历是小学, 46.74%的家长最高学历是初中, 36.78%的家长最高学历是高中, 3.56%是大专及以上学历。
(3) 家长的教育手段。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犯错误的时候, 42.11%的家长会耐心的讲道理,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26.32%,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79%;22.63%的父母会严肃批评, 偶尔也会打人,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21.05%,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8%;2.11%的家长则经常会打人, 全部是非留守儿童家长;33.15%的家长会放任自流,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31.58%,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7%。
4 问题讨论与初步结论
4.1 网络对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一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面对手机或计算机屏幕, 导致青少年学生生理机能失调、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视力下降、失眠、免疫能力降低、焦虑等伤害。二是网络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是荒废学业。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 上瘾不能自拔, 不少农村学生荒废学业, 逃课、旷课, 欺骗老师和家长。四是自我意识弱化。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单调, 特别是贫困山区, 很封闭, 农村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容易弱化现实中的自我, 与他人缺乏交流和沟通。
4.2 农村学生上网率整体高, 特别是留守儿童上网率高
调查发现, 当代农村学生上网率整体很高, 舒家村学校上网率占81.58%。同时, 从统计结果分析中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上网占比高, 舒家村学校达59.48%。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自律能力差。二是家庭监管缺位。
4.3 导致农村学生上网失控的外在因素
(1) 学校缺乏引导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调研发现, 该学校的网络设施不足, 电脑设备落后, 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由于该校地处偏僻的乡, 属贫困山区, 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设有一个电脑房, 只有十几台电脑可用, 电脑设备几乎是要淘汰的电脑。学校没有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 学生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引导。
(2) 社会对网吧监控不力。网络监管机构对农村网吧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及居民楼内不得开设网吧, 而调研发现, 在该乡镇街上开设的网吧基本上设在居民楼内, 离该校不足200米, 缺乏必要的法律手续和营业执照。同时, 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明文规定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 舒家村乡的一些机构虽多次对网吧进行检查, 但更多的是走过场, 未取得实际效果。
(3) 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调查发现, 在当地, 家长怕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 而家长最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的教育方式较粗暴, 不是循循诱导, 其中22.63%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进行严肃批评, 偶尔也会动手打人。
5 对策与建议
5.1 培养农村学生的网络素养
调查发现, 80%的农村青少年学生网民希望老师教育他们一些网络使用技巧, 如利用网络便捷查阅资料、制作课表等。他们希望有技术教师指导他们正确上网, 明确上网的意义, 从而适当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绿色上网, 希望能成为网络的主人, 而不是网络的奴隶。因此, 农村中小学应开足、开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老师, 有条件的学校设计和建立校园网。
5.2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教师要从心理着手, 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要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外出务工父母要重视子女的教育, 加强情感交流, 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 建立寄宿制学校, 吸收留守儿童住校。
5.3 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1) 对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要对农村青少年学生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 规范网吧从业行为。重点在清理地下网吧的基础上, 严把四个关口:进门关、内容关、传播关和法规关。
(2) 建设绿色网络游戏环境。根据调查, 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农村青少年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然而, 较多青少年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对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建设绿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 指导家长正确认识网络和充分有效利用。贫困山区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 思想不开放,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迟钝, 家长们很排斥网络, 见网生忧。“网络素养教育”不仅要面向青少年, 也应该要面向家长。家长关注、指导孩子使用网络, 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5) .
[3]王描玲.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 2011 (S1) .
[4]梁钧泉.手机上网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不良影响探析[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文集[C].2010.
调查对象: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以及少许工外同学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情况以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
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能够从容面对挑战,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
调查时间:2011.10.1日.-2011.10.18
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
调查方法: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分散,所以主要采取的是在网上注册调查表,同时
对外宣传,吸引湖工大同学以及工外同学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调查表中来。
下面对调查结果作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家庭月均收入500-1500元的占19.51%,在1500-2000元水平的家庭占24.39%,2000元以上收入水平的家庭占56.1%。但子女读书(在被调查者中43.9%的家庭需要同时支付两人读书),家庭日常消费,养老等各方面费用也使家长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说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医疗,养老,住房制度的落实,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有了很大提升,生活在贫困线水平的居于少数。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各方面费用的冗杂,普遍大学生的家庭经济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消费情况
大部分学生个人月开支与家庭月均收入相当。大学生除了要支付每学年的学费外,每月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10000元左右,而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则在500-800之间。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但也有部分同学通过自己兼职为家里减轻负担。下面就主要是围绕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在校消费情况作分析:
【一】调查情况:
1、大多数学生走理性消费路线
消费支出的来源是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前提,来源渠道和量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 5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 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3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65.85%的学生主张先计划后消费。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大多数学生有自立自强的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大部分同学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出结果显示:将近一半被调查者的生活费
不是全向家里要,他们自己做兼职以补贴零用。而且她们一般将兼职所挣得的钱用于社会交际,或者慢慢积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3、部分大学生消费要求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5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同学添了新电脑,衣柜里挂的都是名牌服装,脚上穿的都是名牌鞋子。据调查显示,7.32%的人每月平均用于外形装扮超过300元,7.32%的人月手机消费超过150元。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31.71%同学有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以及娱乐场所的消费。他们大多承认人际交往需要物质的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4、大学生“月光族”现象盛行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而且一到月底基本上都是捉襟见肘。只有极少数同学会每月将节省出来的生活费用于存储。大多数同学反映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消费高,也从侧面折射出储蓄意识淡薄。
【二】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有着理性的消费观念,但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所以有将近30%的同学每月向家里要1000元以上的生活费。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31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10个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体而言,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要高于来自农村的。
(二)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
(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
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况且大学学生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土”,也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自卑心理,则产生了攀比,别人买名牌,自己也要买远远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名牌。就为了在校园里不让别人看出差距来。
三,结论及给大学生的消费理财建议
通过本次的调查,了解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尽管大部分同学能做到合理消费,并且力所能及的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但仍有许多不合理消费的现象存在,特给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二)树立勤俭意识,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4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三)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养成储蓄习惯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四)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人:
子的“别样”生活》总结报告
2012年八月,苏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11大1班采访邳州市农村受资助学生的生活状况调查的小组正式开始走访了。走访了50多个学生家庭,但是重点走访了20户贫困家庭,仔细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工作及子女就读情况。
这次走访的20名贫困学生,是政教处在各班上班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核实确定的。他们家中有的父母中一方已经去世,有的父母不幸身患重病,有的父母已经离异,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我们大多看到的是低矮的瓦房、简陋的摆设、生活的艰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和对老师的真诚的感谢。
当我们在和他们聊天问到他们一些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就无意触动了他们心灵脆弱的那一部分。当他们流出伤心地眼泪时,我们都不忍心继续问下去,因为他们还是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都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戴姓家里的高中毕业生,因为母亲的去世,父亲再娶,她就和妹妹一直在爷爷奶奶家生活,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艰辛,因为父亲再娶并已育两子并没有太多的钱供她们读书,只能靠学校给的学校的贫困生补助,老师平时的帮忙以及爷爷奶奶种地,卖菜挣点钱来消费。因为爷爷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了,妹妹越来越大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她只能辍学去打工以供妹妹以后可以上大学…讲到这里他们一家人已泣不成声了,我们恍然大悟,觉得不能继续问下去了,她妹妹哭的眼睛红红的,告诉我们也好像告诉自己一样,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人的期望,一定考上好的大学,完成他们一家人的梦想。
在长达数十天的走访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许许多多的贫困家庭,他们的生活如此不幸,我想如果没有这次调查我们不会了解他们那一张张明媚的笑脸下隐藏这的什么样的艰苦生活。像这些年收入大多都在1-2万元这些家庭,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不得不出去打工为了供给弟弟妹妹读书的孩子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于读书的渴望,对于不能读书的那种无奈。
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羸弱的肩膀上时,我们早已不能言语,只能想着多帮一些忙。但是我们又能拿什么来帮助那些可爱的人儿。我们只能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陪老人聊天,帮助孩子补习功课,有时恰巧碰到他们在地中干活也会去送上一大杯白开水和一些避免中暑的药,尽一下我们的绵薄之力,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研究班级:高二 244班
研究成员:鹿如强、张璇、张浩、张帆、郝旺
组 长:胡拯纲
人员分工:
胡拯纲——整体负责、设计问卷、组织座谈、采访、整理并完成调查报告.。
张浩、郝旺——上网调查资料、分发和收集调查问卷、打字、撰写。
鹿如强——整理问卷和调查的数据、实地采访。
张帆——组织座谈会,实地采访校园内的教师及同学、整理资料。
胡拯纲——采访、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并打印成果。
指导老师:陈云
研究方式:理论学习、上网搜索、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座谈会等
研究背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已发生着转型。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时代的——高中生的消费已成为商家争夺的生产经营新动力。琳琅满目的饰品、漂亮的服装、款式新颖的文具,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面对现代市场的诱惑,我们高中生的消费出现超常,触发我们学习小组的极大关注与思考,为更深入的调查、分析高中生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研究目的:
(1)从榆社中学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榆社中学学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研究过程:
2010年1月立题、( )制定计划方案
2010年1月分工布置任务、搜寻资料和理论学习
2010年2月问卷调查、采访校医疗站、食堂、快餐厅和超市、开座谈会等
2010年2月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做课件
根据我们寄宿制学校实际及调研的安全,我们把调查对象锁定在自己的学校,经过分工,相关理论的学习,设计调查问卷、网上搜索、整理资料、采访、座谈等研究性学习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二十三个选择题以及三个开放题,我们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效果良好。
研究结果分析:
一.理性分析榆社中学学生消费状况:
1.你认为你家的经济状况是:0.5%的同学认为非常富有,1%的同学认为富有,43%的同学认为中等,55.5%的同学认为一般。这表明三中学生普遍认为自家的经济并非十分富有。
2.你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压岁钱1.6%,父母主动给的78%,其他长辈2%,向父母要的18.4%,靠自己打工或者其他方式的为0%。这说明中学生的零花钱都是父母,亲戚辛勤工 作的换取的。
3.每个月零花钱的数目:
其中200元以上者,41%是男生,59%是女生,女生的零花钱较男生多些。
4.对零花钱的使用:52%的同学有计划,19%的同学不坚持计划,48%的同学无计划但有节制,36%的女生无计划有节制,64%的男生有计划,相对而言男生的计划性较强。对零花钱不能够很好地安排及管理,消费较自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随意性强。
5.对零花钱的自主支配程度:
45%能够支配
10%不能 28%多数能
17%偶尔能
6.零花钱的开销结构
零花钱的流向构图:
排序
选项
百分比
(1)
零食/饮料
48.8%
(2)
学习辅助书籍
32.4%
(3)
服装/鞋子
26.6%
(4)
社会交往
25.4%
(5)
课外书报
18.2%
(6)
VCD/DVD/影带/Mp3
15.8%
(7)
电脑软件/上网娱乐
13.5%
(8)
其他
10.2%
在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比重少。零用钱用途中排在首位的是“买零食”,而购买学习资料、课外书报的比重较低。“请客送礼”与友情交往的开支居第四,同学生日、节日互赠礼物日趋高级,甚至在饭店摆酒祝福。对于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这种消费明显是不合理的。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三道开放题
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帮助他人。这表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帮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大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政府的质疑,希望不会让政府贪污或录用。这说明目前社会上的贪污受贿的风气已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
二.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分析认为,高中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反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 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名牌。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否则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反映出虚荣与肤浅,这是很浮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三.对高中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建议
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又自己来决定的,那么我们高中生怎样消费才合理呢?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规范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课题的同时,我们得益匪浅。
首先,在访问他人及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并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及动手能力。
其次,从我们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发现自己日常消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今后如何正确消费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大家的辛勤劳动,我们充分感受到课题研究的乐趣,也尝到分工合作的力量。
在次,也非常的感谢在调查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的人们。
高二(244)班 2010年3月
关键词:信息消费,大学生,调查
信息消费行为是获取、传递、组织、存储和利用信息的行为[1]。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 信息消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在校大学生虽然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高, 但对信息消费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本文对医学专业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 以为医学院校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以便针对大学生信息消费进行正确引导教育,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信息消费行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信息消费观, 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
1 调查方法
为了调查更具有代表性, 减小误差,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第一阶段:单纯随机抽样, 唐山市所有高校中随机抽取3所。
第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所抽高校按专业分层为文科和理科专业, 欲抽取2个学院 (系) 。
第三阶段:整群随机抽样, 对抽到的每个学院 (系) 所有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 对抽到班级所有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调查前对全部调查员进行培训,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 学生20分钟内独立完成, 由调查者当场统一收回。对所得数据进行审查和复核, 进行数据录入。
本文正式调查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现状分析, 发放问卷1052份, 收回1052份, 剔除漏答误答的问卷, 有效问卷为1006份, 有效回收率为95.63%。分析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现状, 并探讨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现状得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 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查阅考研资料和就业资料的人数在15.3%, 网上购物人数占有66.3%, 使用网络课程和微课进行专业学习的人数占24.3%, 进行微信和QQ聊天的人数有93.2%, 消遣娱乐的学生占87.3%, 从数据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信息消费都集中于聊天、消遣娱乐和网上购物, 而有少部分学生进行查阅资料和专业学习, 可能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各种压力, 比如学习考试的压力、工作就业的压力、情感恋爱等各种压力, 这些压力在现实中有时无法发泄, 学生感到身心疲惫, 于是通过聊天、消遣娱乐和网上购物等, 缓解这些压力, 所以我们要提倡学生行娱乐和学习的结合, 我们可以使用网络课程和微课等进行学习, 绘声绘色, 声情并茂, 学习形式非常好,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查阅学习资料和就业信息, 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在信息消费时间和费用方面, 每周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和购买书籍报刊也是少部分, 使用手机的费用每月在50元以上的占到了62.3%, 这与大部分学生们聊天、消遣娱乐和网上购物的活动目的相辅相成, 所以从节约费用上看, 我们也倡导学生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进行传统和现代消费的结合。信息消费和物质消费不同, 消费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消费能力和知识, 才可以进行信息消费。
通过调查, 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内容非常丰富广泛, 人群也相当庞大, 经过单因素分析, 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信息消费目的和信息消费费用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信息消费基本集中于娱乐游戏, 还有的学生用于网上赚钱等, 而女生基本集中于看视频听音乐, 男生信息消费费用高于女生。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在信息消费目的和信息消费费用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为随着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加快和更新发展, 教科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速度, 学生除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通过使用计算机在网络上从文献中进行查询搜索资料、寻找信息, 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新业务的开展。所以,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具有差别。因此, 学校开展信息消费引导教育时, 可以针对男生和女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也可以分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教育。从生活信息消费、科研信息消费、学习信息消费、娱乐信息消费等方面实施针对性的引导。
3 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教育的对策分析
信息是各种各样的, 信息消费的方式和途径等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良好健康准确的, 大学生的消费有的互相攀比, 有的消费过度, 超过个人承受的经济范围。大学生有的进行“校园贷”等活动, 不科学的不合理消费行为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和压力, 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 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学生, 本应该用于学习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时间都因沉溺于网络, 白白耗费了时间, 这样消极的网络信息消费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2]。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消费时, 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正确引导。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信息消费认知态度和行为, 使其能够进行正确的绿色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信息消费保护意识。
首先可以建立良好安全的信息环境。良好的信息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信息道德和意识。其次, 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作为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人才, 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讲座, 开展导读工作, 进行网络咨询导航, 组织用户培训, 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提供使用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资源的培训[3], 提高学生信息的利用和分析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信息消费教育培训讲座。
在校大学生是信息消费的主力军, 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消费水平, 高校可以开展关于消费心理、信息消费应用的方法等方面的讲座, 让大学生对信息消费有更全面的认识, 使其能够重新审视在信息消费中的行为, 做好自我监督[4]。
参考文献
[1]谢阳群, 储节旺.大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 2006, 1 (1) .
[2]陈浩东.从西方国家的消费教育看我国对大学生信息消费教育的引导[J].图书馆建设, 2014 (8) .
[3]张意志, 徐小明, 陈华, 等.高校附属医院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6) .
张晓娜
2013-7-9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调查以宝山中学部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采用心理健康测试,目的在于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侧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将康的分析,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在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学生。初中单亲家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其中焦虑、孤独、过敏和恐怖在我校单亲家庭学生身上表现为主要问题。冲动不是单亲学生的主要问题。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学生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有问题学生的指导上应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特别二零零一年新婚姻法颁布以后,我国的结婚率没有提高,离婚率迅速上升。单亲家庭正逐年呈成上升趋势。据“民政部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我国离婚人数为117.7万对,比1987年的58.1万对翻了一番,是1980年的34.1万对的3倍多。如此看来,平均每天约有3225对夫妻离婚,也意味着3225个家庭破碎。我们不愿给“单亲”孩子贴上另类标签,但不容小觑的是,自杀,自暴自弃,用暴力报复亲人、报复社会,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与单亲家庭子女联系在一起。与日俱增的“单亲”孩子,被视为青少年犯罪的“重点嫌疑”群体、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少年。”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每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标。作为初高中的教师研究单亲子女教育问题,更有其独特价值,做到防患于未然,是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针对单亲学生的问题的研究,不仅应从思想、行为习惯和社会不良影响等层面入手,更应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单亲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为了与双亲学生(正常家庭学生)比较,本研究中使用了“单亲家庭学生”概念。本文单亲家庭学生是指:(1)是指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所形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2)或因父母长期两地分居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学生。(3)近些年来,在扑面涌来的商潮下,许多家庭因贫穷所迫,不得不实行“一家两制”。父母一方远离亲人,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家庭也成了实际的单亲家庭。在较长的时间里,学生在家中所受的教育也仅仅只有父亲或母亲的。本研究中所提到单亲家庭学生包括上述三种学生,不单单指(1)中所述情况。本研究中之所以对“单亲家庭学生”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是因为(2)和(3)种情况目前在宝山镇1/3以上。这种家庭形成了事实单亲家庭。
对人焦虑是我校单亲家庭学生首要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学生存在对人焦虑。对人焦虑即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与他人讲话脸红,受到老师和父母责备时一直放在心上,担心朋友在背地里说自己坏话,因而经常感到焦虑。分析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对人焦虑问题的产生,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单亲”这个环境。根据谈话了解到单亲学生人际关系不好主要有如下原因:父母离异,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常常因为一点小错误遭到父亲或母亲严厉惩罚,因此提心吊胆,唯恐有什么做不好;儿童时期没有建立适当的游戏伙伴;一个人在家里玩又受到父母过分娇惯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强化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单亲学生对人焦虑产生的家庭环境,针对单亲学生家长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从这个方面来看,我校定期向广大家长开展的家教讲座是很有帮助和有必要开展下去的。
孤独倾向单亲家庭学生村在孤独倾向。是我校单亲学生反映出来的重要心理问题。这也是我们在以往的调查和班主任反映的情况以及前来心理咨询的初中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此类倾向的学生表现为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而且,人际关系一般。通常情况下独立意识和自我中心意识增强被认为是产生孤独倾向的理由。但本调查研究始终不能离开“单亲家庭”这一生活环境。据调查个案发现,孤独倾向中有50%学生有自卑的因素。
过敏倾,恐怖倾,是单亲家庭学生反映出来的比较重要问题。过敏倾向表现往往一点儿小事就放心不下,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过敏倾向大多是家庭原因造成的,而且它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这与本研究的目的不谋而合。本调查研究就是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恐怖倾向如果遇到未经历过的对人的生存有威胁的问题,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这是正常的。病态的恐惧表现是客观上一点都不必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体验到某种恐惧。例如只要蹬上高处就害怕的不能站立,无缘无故恐惧黑暗以至于不得不打开灯睡觉等。经访谈个案,找到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主要有:孩子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和过分照料,因为单亲家庭中父亲或母亲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子女身上,过分溺爱和包办更为显著,形成了较强的依赖,缺乏独立的人格;另外,接触恐怖文化对孩子也容易产生恐惧体验,如鬼故事,恐怖片等,孩子经常接触,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类似的恐惧体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单亲家庭学生50%以上恐怖来源于没有安全案,感觉自己的生存生活没有依靠。经常处于被父母双方推来送去的境地。总感觉无家可归,自己是多余的。
自责倾向是心理问题里第四位反映的问题。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自责是种有良心的表现,一种自我管束,自我批评的方式。但是,自责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的行为,产生自卑、自贱等不良心态。自责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由于需要被别人爱的欲求过强,出点小事情就会感到“自己不被爱了”。有这些问题孩子往往有较强的依赖性。自责倾向在单亲家庭学生调查中占到
8.19%,恰恰反映出缺失父爱或者母爱的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
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不同的是,学习焦虑倾向没有成为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这应该是和我们学校现在的减负措施有很大程度的联系,这与我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各项教学措施密不可分的。
单亲家庭学生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两个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结构健全学生。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容易在离婚前因夫妻感情不和心情不好迁怒于孩子,特别是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更严厉的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长期如此,学生就容易增强对人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形成孤独、恐惧和自责情绪。单亲家庭孩子往往还有自卑心理,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怕别人提及自己父母而受到刺激,不愿意与同学玩耍交往,长期如此,也容易形成人际交往技术和经验的不足。
对策
对人焦虑、孤独、过敏和恐怖在我校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主要问题。鉴于此,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对单亲学生开展专题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开展专题家教讲座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制定相关对策:
(1)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家庭学生团体辅导课程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单亲家庭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为“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内容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通过这些专门的辅导课,这些单亲学生释放了内心的孤独和压抑。在一节节生动活泼的心理活动课上,彼此打开了心结。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调整身心状态,全面提高自己。
(2)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辅导讲堂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之所以心理问题高于正常家庭学生,其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是在于家庭,在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表现出对孩子粗暴或冷漠,或者过分的溺爱、包办。因此有针对性地为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开设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就非常必要。我校在坚持“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单亲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业内人士经常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我们就是本着治标又治本的工作目标,即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也注重单亲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维护。
(3)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行个性化关怀
全校教师无论在素养,教学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还是在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等小事方面都是都是我县一流的。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是给娱乐很多理解和关怀。教师们经常给没钱吃饭的学生买饭,给没钱买衣服的学生送大衣。这市单亲学生们更多地感受到了生死父母的关爱。此外我们学校还开展了个性化的关怀活动,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人际支持网络。例如在我校的党员中
开张三心(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活动。要求每名党员至少联系4名单亲学生,用
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这增加了师生、生生人际互动的频率,让学生有更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4)加强青春期教育,关注全体学生成长
单亲家庭学生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但也有共性,即青春期问题。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么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这种身心的不平衡性会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矜持、闭锁、羞怯。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课堂、宣传橱窗和广播等途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心规律、情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丰富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体验,引导他们恰当的处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使他们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一直非常薄弱,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家长更应注意家教的科学性。事实证明:只有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改进陈旧观念,既重养育又重教育,既中身体也重心理,彻底改变“智育中心论”,协同教育好子女,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专家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试析学生心理素质特征结构.教育研究与试验,1999,(4)52—56
[2]王卫红等.重庆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及教育对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3]葛大放.马鞍山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与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7)
[4]陈世平.766名中小学生焦虑状况调查。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6)
[5]<印> 克里西纳木梯.重新认识自己.群言出版社,2004
[6]俞国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4)
[7] 边玉芳等.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4)
[8]沃建中.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学,2002(3)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00元占14%,2000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
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习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二)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
二是网络问卷调查。
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
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
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07-27
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06-29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06-27
大学生消费状况10-17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12-17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与分析11-14
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问卷10-24
统计学大学生消费状况10-04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问卷10-05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