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对策——基于生活内容、生活形式、活动载体的视角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有效载体, 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基本阵地, 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党员的出现, 网络等外在环境带来的冲击,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 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崭新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一) 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与传统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冲突导致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90”后进入大学, 高校党员队伍中90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体特征, 思想开放, 价值观多元化;独立且自立, 自我意识较强;知识面广, 但辨别能力弱;表现活跃, 富有创新意识。这种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给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陷入了“模式的惯性”中, 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当前, 我们的支部组织生活从内容上往往还停留于理论宣读和政策传达的层面上, 单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内容缺乏针对性、时代性。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 学生支部党员规模偏大、各年级与专业分布不平衡、且相对分散等问题已日益突出。在支部发展压力面前, 支部组织生活几乎彻底地演变成了党员发展与转正会, 这与“90”后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 乐于且易于接受新思想的特点格格不入, 致使学生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 降低其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减弱学生党支部的吸引力。

(二) 网络的发展给传统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科技日益进步, 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重要使用群体, 其生活的各方面也深受网络的影响。网上上课、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等成为新的方式, QQ, 邮箱, 微博成为重要手段。这给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组织生活在形式上, 主要以集中进行地面对面的集体会议、主题报告等传统形式为主, 停留在读文件、传文件的传统模式上, 形式呆板, 缺乏多样性, 致使广大学生党员毫无兴趣可言。网络的发展给创新支部组织生活, 提高组织生活有限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如何利用网络这一新型载体,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服务学生成才成长, 已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时期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对策

(一)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上要做到“实”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上要做到实, 要具有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必须紧密围绕学校发展, 贴近党员生活实际, 且开展的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第一, 组织生活可与国家大事相结合, 与历史事件或纪念日相结合。如结合建党90周年等开展系列活动;在7月1日“特别党日”, 召开“重温入党誓词, 坚定党员信念, 强化责任意识”为专题的组织生活会等。

第二, 组织生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专业活动开展组织生活, 使组织生活真正成为党员交流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如笔者所在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以“党建带动专业学习, 项目打造卓越人才”为工作支点, 立足理工科学院办学特点和办学实际, 开展的“一班一期一项目”支部创新活动, 即在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每一个班级在一个学期里至少提出一项与专业相关的学生科研项目, 由党员带头, 从点到面, 带动全班同学参与科研项目, 通过一期或多期项目申报,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结合起来, 以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又强的工科人才。

第三, 组织生活与日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高校党员既能学习到政治理论知识, 又能使自己学习能力因党的组织生活而有所提高。如通过组织生活为学生党员提供职技术或业务技能教育培训, 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性;如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在学生支部开展的“猎鹰工程”, 旨在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与实践, 参与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并获得奖项的能力, 使之成为专业上的骨干和强者,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 组织生活与社团活动兴趣相结合。借助学生社团的优势开展组织活动;如我校管理学院开展的以“关注儿童血液病, 关注祖国花朵”为主题的大型媒体公益联盟活动——“幸福像花儿一样”;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的“暖冬行动”。帮助贫困小学生、残疾人, 探望敬老院, 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组织义工联盟、助老、扶贫等公益事业, 用自己的力量为需要的人送去关爱, 推出“心手相牵, 情暖贵州”活动, 与贵州贫困山区小学生爱心结对主题活动等活动, 大大增加了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第五, 组织生活与公寓管理相结合, 党建走进公寓, 在学生公寓创建“党员之家”, 发挥“党员之家”的育人功能。推行“公寓党员先锋岗”。学生党员帮助辅导员、公寓阿姨共同管理公寓, 并在同学中间进行宣传引领、思想引领、专业引领, 成为服务同学、锻炼党员的实践平台。

(二)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上要做到“活”

第一, 创新支部组织结构, 建立交流学习平台。依据“小型、灵活、多样、实效”的原则, 可采用学生党支部下分若干党小组形式, 创新和优化党支部结构, 提高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学生党小组可以楼层、社团、兴趣组等为单元建立。在党支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鼓励各党小组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健康、效果明显、影响积极的组织生活。同时, 为了使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更有活力, 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建立交流学习平台, 克服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形式只限于本支部内部动、本小组内部动, 以达到相互促进、开阔视野、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广大学生党员, 在相互学习中寻找差距, 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二, 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信息时代到来, 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党员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将是高校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可资利用的一大优势资源和交流平台。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创新, 必将提高高校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红色网站, “构建网上意识形态阵地, 将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 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建立党支部信息沟通与交流中心, 通过以博客、留言板、网上聊天的形式, 广大学生可以就社会热点等问题发表看法, 交流思想。同时, 建成“网络党支部”, 开通组织生活集体聊天室, 使组织生活网络化, 通过飞信、QQ、MSN、微博等形式实现支部管理的信息上传和下达, 文件的转达。通过网络开展党组织活动, 迎合了高校学生党员时代感强、习惯使用互联网的特点, 克服了高校学生党员学习任务重、人员分散集中难等实际问题, 尤其对于毕业生党员的管理尤为便捷与高效。

第三, 突出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鼓励创新活动形式。将过去以集中开会、参观为主的活动形式拓展为集中学习、实地参观、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会、工作调研、参观社会实践、与社区共建或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共建、探究和解决学科发展问题、学术交流、主题文体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和录像等;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 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提高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兴趣, 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参与度、渗透力和实效性, 旨在“努力造成有集中又有民主, 有纪律又有自由, 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活泼的政治局面”。

(三)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动载体上要做到“新”

第一, 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是保持党组织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的重要途径, 是组织生活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质量, 因此, 必须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三会一课”, 用科学的理论构筑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 在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 促进党员党性意识的增强。

第二, 专业学习型活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从专业要求的角度出发, 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可以因势利导, 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 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的能动性, 如开展党员“一帮一”帮扶活动:一名共产党员帮助一名普通学生, 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 加深沟通, 结对搞好学习, 共同进步。

同时,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专业老师的引导。党员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组织活动应动员更多党员教师参加到学生党建中来, 主动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创造性地结合专业特点, 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 使学生既提高专业知识, 又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如建立健全党员导师制和教工党员“三联系”制度, 确保每一名教师党员联系1个学生班级、1个学生寝室和1名以上困难学生。教工党员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更多的热心关怀和有针对性的帮助, 形成“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三, 社会实践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过程, 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把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延伸到社会, 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 开展科技服务、社会调查、支教、支农等, 并大力鼓励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实践证明, 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对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对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提高起较好的推动作用。社会实践使得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更有吸引力和向心力, 党支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动班级团结进步的火车头。

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者,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成才意识强等多种因素, 我们要不断创新在内容、形式、活动载体上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载体, 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上新台。

摘要:当前, 高校学生组织生活有效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与传统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冲突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网络的发展给传统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需要。因此, 必须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生活内容上“实”:组织生活与国家大事、专业教育、日常生活、社团活动、公寓管理相结合;生活形式上“活”:创新支部组织结构、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突出多样性;活动载体上“新”:理论学习型活动、专业学习型活动、社会实践型活动多管齐下。

关键词:组织生活有效性,生活内容,生活形式,活动载体

参考文献

[1] 陈华娟.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J].华章, 2010, 06

[2] 史旦旦.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分析[J].高教与经济, 2009, 12

[3] 陈志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基本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3

上一篇:网络文学对现代中学生写作的影响下一篇: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