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课堂本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阅读教学)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经常在思索的问题, 4月14日至17日在江津举行的“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阅读教学) ”, 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做出了成功的示范。下面以本次阅读教学技能赛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1 语文课堂必须是语言形式训练的课堂

从本质上讲, 语文教学就应该是民族语的教学, 而要落实语言教学, 形式训练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长期以来, 很多语文教师都热衷于把语文课搞得花枝招展, 热热闹闹。由于缺乏起码的语言形式训练意识, 都是在致力于语言形式传递的东西, 而完全忘记了“语文”首先是一种“工具”, “工具”的根本属性是“运用”;我们之所以设“语文”这个学科, 就是为了进行“语文教学”, 进行“语文教学”, 就是为了“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如果将“语文”比作汽车, 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开汽车”。

这次阅读教学大赛, 很多课例在加强学生对语言形式的训练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次竞赛,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既有人教版教材内容, 又有西师版教材内容, 既有记叙文, 又有议论文, 还有诗歌、文言文。而这16堂课, 没有一堂课不在关注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与掌握。他们也在理解课文中的人物, 课文中的事理, 课文中感情, 但他们的教学没有了教师的声嘶力竭的讲解, 没有了学生戴上面具对课文中的角色表演, 更没有对例如“我为什么不用国旗换面包”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而是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 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 让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去感受, 去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2 确立“单一目标”为“多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为立足点, 让学生学研读文章本身, 而不是接收教师对文章的解释;说他们自己要说的话, 而不是让学生说教师想要他们说的话;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不是让学生用的是教师设计好的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就要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落实。

2.1 积极参与, 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从小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有好习惯, 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使自己的态度、情感发生变化。可以说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2 有效参与,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 情感活动的形式各异, 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 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打破常规, 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 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 要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的同时存在, 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教师可先把问题抛给学生, 问题一旦抛出学生便从问题出发, 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能力 (即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 完全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当中得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表现, 都反映在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这恰恰是有效参与的体现。

江津区向阳小学余继宏执教的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浪漫的点地梅》, 以视频播放《青藏高原》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读课题《浪漫的点地梅》, 学生来兴趣了, 在素称人类禁区的雪域高原, 常年天寒缺氧, 四季冻土封固, 怎会有点地梅凌寒怒放, 还“浪漫”得起来?此时, 没有谁不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的。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快的最好的方式读课文的1-13段, 解决自己心中的那份好奇, 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在这样的渴望中去读课文、找句子, 学习一定是积极有效的。

2.3 三维融合, 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过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既获得了知识, 又产生情感、激发想像、启动思维, 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受过程中。

重庆人民小学罗冬梅老师执教《一面五星红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 在学生学习“我迷路了, 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 我才来到一个小镇, 走进一家面包店”语段时, 让学生换上其他词读读, 再联系当时的情景体会到只有用“转来转去”才能描写出“我”迷路了, 分不清东南西北, 找不到哪儿是出路, 心里有非常着急, 急着找到出路的那种情形。“过了三天, 才来到一家面包店”, 这三天, 是怎样的三天?学生展开想象, 调动起一切已有的学习经验, 感受到“我”三天的孤独无助, 饥寒交迫, 度日如年。有了这样的体会, “我”不用国旗换面包的行为感动那位店主也就理所当然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为主线, 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的过程中, 学习文章的内容, 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了人生有益的启示。由此可以看出, 三个维度是交融在一起的。三个维度的交融, 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上一篇:体验广告的表现策略下一篇:热泵技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