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精选12篇)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1

无极县实验学校 张秀军

摘要:多媒体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析学生的学习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它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而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阅读教学 兴趣 解疑化难 正文:

多媒体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生活的展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再现等多种手段,同语言描述相结合,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凭借这种情景,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融为一体,作用于学生的心里,以促使认识活动与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想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就得掌握用它的时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适时的为教学服务。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出现在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新课创设理想的情景,且学生对所要引入的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并且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做最理想的铺垫,这是可以尝试使用;其次,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而这样的教学环节用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解决起来困难,不形象、不直观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力量;最后,为了对文本知识的延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这样必要的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在师生互动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排演课本剧。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再如《蝙蝠和雷达》这类科学性较强,并且无法观察、体验到实际场景的推理性说明文,教师不大好把握;原理讲多了就把课上成了自然课。学生对这类内容也不好理解,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文中的描述摸不着、看不到。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采用给学生看挂图或投影片,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以上方法我们都曾尝试过。由于课件的静止或简单抽象难以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兴趣不浓、想象不足、理解有限,给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带来困难。我们在实践中根据这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设计制作了一套二维动画软件以辅助教学。剖析蝙蝠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使用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实验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我先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先让学生从“蒙上眼睛”“封住嘴巴”“塞上耳朵”三个方面动手在课件中的实验,接着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捉蚊子的影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由于动画课件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通过这一段探究性地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到语文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梅花魂》时,结合课文播放爱国人士的视频故事片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此紧扣课文,挖掘教材内涵,恰当运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既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又使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教学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再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调动情感,激发学习的欲望,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具体形象的视频效果,吸引了学生的视觉,集中了学生的听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2.《科学.技术.社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因为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声音、画面等学习媒介特敏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对某一项学习活动有兴趣,他会静下心来去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兴趣又与欲望相连,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会主动的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符合学生的爱好,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你用鼠标点某个字母,它就会读出声音,学生就可以跟着读。这样,在媒介的作用下,学生就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很快掌握了拼音知识,真正体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读写训练。

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而最能体现语文能力的就是读和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语文多媒体课件中的读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课件显示的录音播放的效果比教师清口朗诵要有吸引力,朗诵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亲临一种美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跟着默读、朗诵直至背诵。

在字体训练过程中,小学生们大都使用米字格来书写;教师书写的基本功如果不是很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米字格书写笔画顺序,让学生悬空书写,使其感受到汉字的规矩,字形的漂亮,让学生由此爱上写字。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表达的能力就是写作和说话的能力。写作文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开始。教师可以让他们从摹仿开始,仿照学过的课文的格式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喜爱的小动物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种动物的形态,表现它们生活的鲜活画面,然后让学生们有选择地去写作,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说话也是一种表达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说话练习,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说话练习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并创设特定的情景为学生表达创造条件,使学生们能够言之有物。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们逐渐就有了表达的意愿,表达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知识形象化

小学生由于年级小,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词语的积累也有限,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则很丰富,因此,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俗化、形象化,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的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可以很形象地传达给学生,对于学生理解知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大家熟知的《伊索寓言-乌鸦喝水>的故事时,好多的小学生在幼儿园就听过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乌鸦的聪明,善于动脑筋。但我在讲解时把这个故事又做了改编,不仅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乌鸦喝水的过程,而且还让学生们用实验来证实。我找来了两个瓶子,瓶内所值的水位不同,一个瓶子中的水放在半瓶线以上,另一个在半瓶线以下,然后让学生向瓶中投入石子,然后观察水能不能到达瓶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着抢着来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瓶中的水在一半以上的位置能喝到水,而在一半以下就喝不到了。通过这样的实验,我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思考,不要被现成的结论和答案所束。

三、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现代是网络化的时代,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上网浏览的课余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与语文有关的知识。如:让学生去网上收集有关节日的民俗文化,整理出来,班上交流;也可以在讲解课文前,预先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3

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閱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因此,认识“辅助”含义,分清主次,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恰到好处。

下面就阅读教学而言,谈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形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明白孔圣人的教导,知道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节课的开头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计算机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也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而费了不少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不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高中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这堂课的阅读,岂有不成功之理。

二、重现时代背景,引起学生阅读情感。

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这《最后一次讲演》,还能不成功么?

三、实施迁移训练,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目前教育界形成的一个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课堂上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教学议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议论文的格式相对比较简单,它要求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过程。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基本上又可以归纳为:段首、段中、段尾,或自己综合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找相应的若干语段,它们的论点分别在段首、段中、段尾,或让读者自己综合归纳,给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传统的幻灯机和小黑板也许也可解决这一环节,但视觉清晰度上比不上投影仪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不过电脑的录入,而且教学氛围单调沉闷。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本次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戴娟娟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而古诗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古诗的字词翻译上,学生在枯燥乏味、支离破碎的解释中,根本就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优化古诗的电化教学过程,以多媒体组合教学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则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一、创设情境,感知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也就是指诗的“意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豁达;有的含蓄典雅„„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给学生提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1、画面展示美景。诗是诗人的感情的即兴抒发,而此种感情一定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骆宾王的《鹅》这首古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教师的“纸上谈兵”是难以给学生一个丰满的形象认识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有一位老翁正笑嘻嘻地捋着白白的长胡须,一个少年正在不断地扬臂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随着白鹅的颈部、脚掌部的运动,湖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着掌,欢快地引颈高歌。湖面上水波微微荡漾,荷叶轻轻摇晃,荷花的香味沁人心脾„„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音乐渲染氛围。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把内蕴深沉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的韵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李白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融合在了水天一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这首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让那凄婉、轻灵的动人旋律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丰富的创造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久久地伫立在江边,那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泻千里,涌向天际,奔向苍穹,而载着孟浩然的船帆的影子渐渐消失在了苍茫的天水之间,使人遐思无限,“送别图”景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田。

二、赏析词句,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却是囫囵吞枣又趣味索然。而多媒体能通过形、声、光、色等多种形式,将抽象、概括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理解,从而领略古人用语的妙处。

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柳絮如烟、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很快领悟到了王安石所用“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学生在接受春的信息的过程中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思维,真正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古诗中的精妙词语。

三、示范朗读,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著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即富有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反复吟咏想象而得之。古诗虽然意境深邃、寓理含蓄,但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有律、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低吟浅唱。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技术,那形象直观的画面、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将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共鸣。

比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媒体画面,让学生从瀑布跌入山谷的壮丽景象中,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经典古筝曲伴奏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音,语速放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袅袅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是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这一句的时候吐字要有力、响亮;而“三千尺”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可以适当拉长音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的“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以重读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无形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启发想象,运用语言表达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由于古诗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作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景色,那凌空而下、飞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峰顶端喷泻而下,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如此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香炉峰上弥漫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那是多美的景象啊,我仿佛飘渺在这烟雾缭绕的仙境之中了。”有的学生说:“这长长的瀑布真像天宫里的仙女手中挥舞的雪白银纱,美极了。”还有的学生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展学习的空间,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进行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还可以开展诸如听读欣赏课、速读速听课、艺术表演课、渗透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5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小学

王春玉

748406 关键词:多媒体

生动

浅显

建构

主动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它为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提供了方便。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的优势难以估量。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就能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化“枯燥”为“生动”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对于课文中描写的事物由于缺乏对应的画面和合理的想象,也就很难正确领会作者的意图。如何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呢?不妨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动感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现场,实现文字与画面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中描写的情景,正确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次出示四幅画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对应的画面,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直观、形象、具体,学生对“庐山瀑布”的理解就能从“盲人摸象”到“洞察一切”。多媒体,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二、化“艰涩”为“浅显”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有些重难点,采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捞铁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很多学生读这句话时,弄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一位教师通过课件,设计了这样几个步骤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第一步,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捞铁牛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二步,演示动画,使学生看清了水把船自下而上托起,同时又把铁牛从很深的淤泥里从下而上拔起;第三步,演示船牵着铁牛在河边上行走的动态过程。很显然,怀丙捞铁牛时运用了水的浮力这一物理知识,面对这一初中 物理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但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化艰涩的原理为浅显的画面,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也加深了对全文的理解。

三、化“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妤的老师。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就高;被动学习,学习效率就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这正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一。借助多媒体可以渲染学习氛围、增强语言感染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沉默状态”走向“活跃状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迎合”。这时,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中,有这样几个音节:“na”“t i” “du”。一位教师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依次出现这几个音节,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声母、哪些韵母和哪些声调组成的,然后,分别出现小朋友读书、阿姨吃苹果、爸爸提水三幅画面,让学生快速读出对应的音节,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答对了,就播放“鼓掌”的音乐;答错了,就提示“加油”的声音。在这个学习音节的环节中,教师通过呈现直观的音画形式,给学生全新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音节的兴趣。

四、化“记忆”为“建构”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多,句子长,背诵起来有困难。靠死记硬背花费的时间长,且容易遗忘。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建构内容,从而提高背诵效率。例如,“庐山的云雾”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视频,让学生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神秘感;教学第二自然段时,依次呈现“绒帽’“玉带”“大海”“天幕”这四幅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感悟,边读边背诵。学完这两段内容,让学生先记忆几分钟,然后再回放刚才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背诵。从当场检测效果来看,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记得快。接着,采用同样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记忆后两个自然段。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 快,学生通过观察课件记忆画面,进而背诵课文,多媒体技-r 发挥很好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摘要: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老师教的生动活泼。

关键词:电教、语文、兴趣、效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多媒体课件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这与它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适当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如教学《蚁国英雄》一课时,如果只借助静态的课本插图,学生会感到单调些,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神肆虐,蚁团在热浪中迅速滚动的图片,再配以外层蚂蚁被灼焦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深刻感受到外层蚂蚁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再如,在一年级的数字教学中,我利用动画的制作加强字词教学。教学生字 “旦”时,利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一个圆圆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再由形象转向抽象“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河川的川字,在教学时,利用Authorware 制作动画,将三笔制成流动的水,这样一来,学生就牢牢地记住川的字义了。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兴趣不浓,即使读得滚瓜烂熟,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边播放音乐 《春江花月夜》边深情吟诵诗歌,接着用投影仪,幻灯片出世西湖美景:三潭映月、柳浪闻莺、荷叶田田、芳草如茵、亭台楼阁 ……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教学中感受西湖的柔美。之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诗歌,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为接下来深入理解诗歌作好了铺垫。

二、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认知、发展智力

多媒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即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它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由于学生对一些中草药比较陌生,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它们的作用,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一口述他们样子和作用,势必会造成学生听觉 的疲劳,产生厌学情绪。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曼佗罗、鸡肠草、鹅肠草、刀豆子等图片,并在空白处简明扼要地注上各中草药的功能与主治,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观看图片后,我及时提问:这么多的中草药,李时珍是怎么把它们区分开的呢? 问题一抛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有说是仔细观察的,有说靠用手触摸的,有说是亲自品尝的 …… 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我趁热打铁,补充李时珍尝药中毒的资料,并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他们已经领悟到李时珍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了。

三、利于激发情感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部分教师急功近利,课堂上花较多的精力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或是听写词语等,却没有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虽获得了知识,但并未很好地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教手段可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能真实地再现课文中的描写,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真实生活,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我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古木参天、双峰插云、异兽珍禽…… 五彩池色彩斑斓的美景,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珍稀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播放录象:滚滚的黄河,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一位艄公却在河中心镇定自若地划着羊 皮筏子。最后将画面定格在艄公的背影上。学生起初被黄河排山倒海之势震撼,紧接着为艄公的出现惊讶,自然对艄公产生敬佩之情。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

四、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如果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发,他们思考问题时,思维难以发散开,想象力就难以放飞。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平台。如在进行低年级想象写话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出示简单的圆圈,适时地变换圆圈的颜色,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什么事物?学生的思维在图形、色彩的刺激下开始活跃,有的说,想到哪咤的风火轮 ;有的说,想到妈妈的金项链;有的说,想到娃哈哈瓶盖;有的说,想到妹妹可爱的脸蛋。他们的回答令我一惊,可不能小瞧了他们,接着我启发学生,能回想与这些物体有关的事吗?同学们略微思考了一下,便一个个举起了手,有学生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坏了爷爷的眼睛,心里有些难过;有学生说﹕ 我看见圆圈,就想到好朋友乌黑的眼睛,上次跟好朋友吵起来的,她哭得很厉害,觉得对不起她。我继续问:如果这个圆圈能够滚动你又想到哪些,学生就想到宇宙、地球、月亮……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不再被旧有的思想所束缚,将触角伸向生活的各方面。学生能够由形到物,由物到事,由事到理,逐层展开想象的翅膀,最终发散了思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功不可没

五、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实践内完成更 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用幻灯片代替板书、板图,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为教师节省课堂上的时间,避免因写过多的字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每节课可节省3-5分钟时间,这3-5分钟时间如能合理用于学生思考、练习拓宽知识面上,不仅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而且还能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化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红梅: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考试周刊》

2010年第4期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耐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画面色彩丰富。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 使学生爱看、爱听,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课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特点, 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 语言流畅, 文质优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 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 任凭教师“千呼万唤”, 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也难以激发起来。但是借助电教媒体, 进行情境教学, 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 我先告诉学生,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 大家想去吗?”同学们兴致盎然, 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 闭上睛睛。”接着, 我按下录音机键, 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 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 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 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都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 “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 小兴安岭真美啊……”这样, 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 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 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爱好, 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直观呈现突破重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 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悬念, 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攻破课文的重难点。

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 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应该爱护树木, 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由于学生年龄小, 对洪水泛滥现象接触少, 较难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抓住这样两个句子:

(1) 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 然而, 不知过了多少年, 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大雨没喘气儿,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到第六天黎民, 雨才停下来。”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句子, 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树木被一棵棵砍掉的真实场面, 理解人们的毁林过程;让学生观看洪水咆哮吞噬整个小村庄的过程, 了解小村庄的毁灭过程。这样, 学生耳闻其音、目观其形, 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真实的直观呈现, 不仅吸引学生注意, 而且突破了教学重点。在教授难点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的景象, 从而使学生逐步明白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 能给学生展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 提供便于探究的环境, 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进而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创造力。

例如:《五彩池》中有一段写道:“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 像一圈圈彩带, 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有像葫芦的, 有像镰刀的, 有像盘子的, 有像莲花的……”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彩池的各种形状, 并启发学生想象, “当你看了这么多的五彩池, 想象五彩池还有什么形状呢?”学生可能说“有像月亮的, 有像苹果的, 有像小白兔的……”接着我设计填空,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天上的白云有像 () 的, 有像 () 的, 有像 () 的……”这样, 通过多媒体课件, 启发学生想象,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语言;表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98-01

语文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规范的语言表达与正确使用文字并借助于文字完整而明白无误地表达语言的教学。具体到每个学生就是培养他们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教学。《标准》中对培养能力这一点提得非常鲜明: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让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在诸多能力中“阅读能力”名列首位,足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阅读的智力价值,提高阅读的效率对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提高阅读的智力价值时,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而阅读则是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读书便成了人们积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要途径。

阅读是一种纯粹而紧张的智力活动,通过阅读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而通过阅读所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一块湿润而肥沃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获得收成,所以将阅读称之为“学习之母”或是“智慧之源”是非常精当和恰切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负有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职责,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阅读教学是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讲读是手段,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它们也同样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虽然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着的。因为听、读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积累);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没有积累和理解,就无从表达运用。所以说听、读是说写的前提;而说写则是听读的结果。事实上,大凡文章写的好的人,他们都有相当浓厚的阅读基础,可见阅读不仅对学生写作文有好处,而且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起着良好的作用,对此,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还说:“老师能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甚伟。”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阅读教学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一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即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没有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深入细致的思考、理性的分析的余地,这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教学难道还能培养出既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能力的学生来吗?虽然知识的获得,一般情况下是在能力形成之前,而能力的发展则要依赖于知识的积累,这一点在积累阅读教学之中尤为突出。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除上面所述外,还体现在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上,语言与思维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离不开思维,而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阅读教学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因为忽略语言能力的训练必然导致思维能力的混乱,就会出现语无伦次,语句不通的情况,这并不单是语法问题。不少学生不会写作文,这也决不主要是写作方法问题。思路闭塞,思维混乱,怎么能下笔成文呢?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作文能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文的根本来源于生活,但是通常来说学生直接从生活得到的写作灵感并不多,而通过阅读学生常会逐渐发现生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丰富对生活的感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作品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对号入座,浮想联翩。可以说,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相联系的过程,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得到历练,最终这些收获又会在写作文的时候得以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阅读教学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学生对自我的建构,提示自我存在,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展示不同个体对生存世界的理解,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另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规范化的训练,而且在规范、系统的语言之上使思维清晰、条理化。学生在阅读课文之时,理解能力得到锻炼,在思考、分析的思维活动下,又促进了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加强。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所读课文的内容的了解,人物或事物的认识,以及对知识的获取就容易得多。阅读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何乐而不为呢?

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9

摘要:多媒体技术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学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兴趣、学习

正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从一开始的录音机、幻灯,到后来的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直至现在的实物投影仪、音像结合语音设备、电脑等,高新科技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且感染力强,如果恰当运用,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又如我讲《黄河颂》的时候,让学生听《黄河颂》的歌曲,看黄河的气势澎湃,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黄河的伟大和雄壮,便于他们更好的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适时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心灵之声,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力,科学理论的建设更需要想象的参与,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多媒体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运用手段。

例如,我在教《在山的那边》的时候,在课文引入的时候,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动漫,学生看了之后对山的那边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同时也把学生的目光紧紧地吸引到了课堂之上。

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我在教写作文《戏曲大舞台》的时候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功能,让学生看戏、听戏,因为老师不是全才,不可能什么都会,特别是戏曲,所以只有通过网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戏曲,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戏曲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的写作。

总而言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参考资料:

1、《教学研究》

2、《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2、8期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等。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合理的使用传统教学媒体,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相辅相成,及时传递教学信息和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析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视听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音、形、义、象结合而成的书面语言文字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然而,作品所反映和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情景(如人物、故事、画面等)以及思想感情意蕴(如人的思想、情趣、意志等),都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声、光等第一信号系统还原为生活,再现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和描绘的情境。这样,无声的文字就变成了有声的音像和生动的视像,向学生提供了闻所未闻,见所难见的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学生在雄浑奔放的旋律中感受到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曹操的《观沧海》,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既向学生展示苍茫无际、波涛澎湃的壮阔画面,又给学生播放海浪拍打岩石和洪波涌起时惊涛裂岸的声音,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欣赏与体会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图文并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与传统教学教师的板书、口授要生动形象得多,它能使教学内容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相互联系和映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学《白毛女》、《泰坦尼克号》、《土地的誓言》等课文时,向学生播放有关影片,显然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直观的、生动的、立体的感知,又可以更加准确的、深刻的、细致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看云识大气》、《中国石拱桥》、《万紫千红的花》等说明文时,可以通过教学片的展示,化抽象为上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二、跨越时空,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信息原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原先看不到和听不到的事物,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展示得以看到和听到;教师难于讲解的内容和难于讲清的事物,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显然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一般授课三个课时,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幻灯、录音配合教学后,只需一个课时就能讲解和评议了,而且教学效果相同;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播放有关探索月球的形象画面,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遥远月空的距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缩短了学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配合学习比单纯依靠视觉或听觉的学习效果要好。而现代教学媒体能够使各种信号同时传递,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配合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学、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够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是重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没有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只能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凭空想像和理解,似懂非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播放有关描绘桂林山水的优美画面,使图文有机结合,同时还可以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地游览桂林山水,这样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及漓江水的清、静、绿的特点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秀丽迷人的景色之中,享受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此时热爱桂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川的思想感情也由油然而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45-01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上说:动态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这篇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描写。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绚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景,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下一环节,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2、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思维训练,突破重点、难点。在遇到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难度较大的内容时,可以想方设法设计投影片,甚至可以从电影、电视中搞一些录音、录像努力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我在课前搜集了有关《长征》中的感人片段,让学生亲眼看一下那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的情景,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了条件。由于看了这一段录像,学生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对炊事班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本文是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故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运用多媒体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水平。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可启发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看课文的配乐录音,让学生想象自己飞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划着双桨,荡漾在星星闪烁的天空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就有了读的兴趣,接着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的语调、停顿、轻重缓急,轻轻的跟读几遍,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入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几种作用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造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一味使用课件,就使学生排斥书面语言,只对图片感兴趣,停留在画面的欣赏上,导致想象力枯竭,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黑格尔指出“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可如果把它们用来禁锢学生的思维,那真是太不应该了。

(2)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和控制。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3)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语文教学并不是每篇课文都得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一、注重气氛渲染——课件用在“导入”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堂激情洋溢的语文课来说, 是否有个成功的开头就是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投身于课堂学习的关键。基于此, 融入声色形并存的课件的阅读教学, 必定会达到“先声夺人”之效。

使用背景音乐是运用课件教学时进行情感铺垫的有效途径。因为, 音乐可以育德, 可以启智, 可以怡情。它特有的律动、神韵容易使人陶醉其中。在课前导入时, 适当地播放音乐, 往往能较好地营造乐学氛围。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的儿歌, 考虑到识字课学习的单调和自己班学生喜欢音乐的特点。于是, 笔者就改变以往单靠语言作为导入的方式, 利用课件播放旋律轻松、活泼的《森林狂想曲》作为本课学习的导入, 并提出要求:“同学们, 今天老师送你一首歌, 认真听, 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因为导入与众不同, 学生在细心聆听音乐里小动物叫声的过程中, 嘻嘻哈哈地笑, 无拘无束的, 很快就猜出了小动物的名字, 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最短时间内被调动起来了……课件中那富于感染力的音乐, 极好地渲染了上课的气氛, 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除了音乐的恰当使用以外, 视频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也是不容低估的。如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 作者虽然对地震后的情景进行了描述, 但因为地震这个天灾的影响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体会到, 甚至还会认为“地震”离自己很远, 所以无论老师的言语上有多煽情, 也很难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到位, 就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于是, 笔者在上课伊始就播放了我国汶川大地震的一个视频, 悲情的音乐、动人的旁述、震撼的画面……无不拨动学生的“情弦”, 学生有的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有的捧着腮帮子在静思, 有的则和同桌说起了自己的心里话……当我问到:“同学们,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顿时, 学生如临其境, 话匣子打开了:“看着死亡人数的不断上升,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那一滴滴血, 就像滴在我的心里。”“天灾太无情了!”“一个个失去主人的小书包躺在地上, 我仿佛听到了它们在呼唤:‘主人回来!’”……

精心设计的“情感导入”能抓住学生心弦, 借助课件, 用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作为导入, 就能促进学生情绪高涨, 就能为课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二、注重释疑解难——课件用在“讲解”时

阅读课堂教学中, 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把这些问题理清、弄懂并非一件易事, 而单靠教学语言, 也容易使学生陷入“越听越糊涂”的窘境。如果利用课件展示一些能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就可使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和趣味化,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扎实。“释疑解难”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 课文蕴涵的道理 (对生命的在乎) 很深奥,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 该讲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是困扰着教者的一大难题。而且作者把“小鱼”安排在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浅水洼里, 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究竟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于是, 在揭示课题后, 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提问:“什么叫‘浅水洼’?”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学生对“浅水洼”一词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对学生的回答, 笔者没有马上作解释, 而是利用CAI课件展示了一幅浅水洼图,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通过观察, 学生很快就知道“浅水洼”的特点——水既浅又少。我再稍加小结:“只有一点点水的小坑, 就叫做浅水洼。”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浅水洼”一词, 同时, 也间接地告诉了学生——原来浅水洼里的小鱼随时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小鱼多可怜。这样的教学化难为易,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重要的是不需要过多的语言, 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图片的展示使解词变得水到渠成。

又如人教版第五册《花钟》一课, 为了让学生在通过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笔者分别找了四幅飞机、锯子、轮船、荧光棒的图片, 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播放, 还给图配乐旁述:“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创造了飞机, 根据螳螂的臂膀创造了锯子;根据鲸鱼的外形创造了轮船, 根据萤火虫的尾巴创造了荧光棒。人类在大自然的启示下进行的创造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此时, 学生先是被图片深深地吸引住了——个个睁大了眼睛看。后来, 在笔者的引导下:“听了老师的介绍, 你肯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 请你说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有的说:“人类是聪明的, 只要善于观察, 多多思考, 我们也能发明很多东西。”有的说:“我们要善于留心周围的事物, 因为里面藏着的秘密可多了。”……此时,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就是搭建桥梁, 就是给予机会, 就是锻炼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润物无声”。

诚然,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 教师没必要每次都系统地讲解, 而应该巧妙利用课件, 为学生搭建理解课文的台阶。

三、注重情感升华——课件用在“结课”时

每一节阅读课教学接近尾声时, 我们都想创设一种“课虽尽而意犹在”的意境:要么用优美的语言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么让学生完成有利于情感升华的练习……但那时的学生已有倦意, 听不入耳, 做不用心。利用课件, 就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在结课时升华情感。

二年级上册课文《“红领巾”真好》, 是一首清新动人、结构鲜明的小诗, 是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的好例子。记得在第一次上课的尾声, 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句式:“清晨, 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_______。_______, ______。”让学生创作, 并以此作为课后作业。谁知, 在临下课三分钟让学生汇报时, 学生或者是没写完, 或者是写得乱七八糟。后来反思才发现, 这样的创作,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 实在是太难了, 同时, 句式的呈现也显得很枯燥, 难免有为练习而练习之嫌, 学生的思维当然打不开了。无可否认, 缺乏了循序渐进的由难到易, 学生必定学得垂头丧气, 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 无效的。

于是, 在第二次上课时, 笔者充分利用课件, 边播放音乐, 边充满童趣地说:“树林里除了可爱的小鸟, 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快看, 它们来了……”接着, 课件马上出示带有五幅动物的图片和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的句式, 可笔者没立即布置学生写, 而是话锋一转:“老师也编一首小诗, 请听, 清晨, 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熊猫。爬来爬去, 爬上爬下, 一会儿打滚儿, 一会儿吃竹子。”这时, 笔者边说边用课件呈现笔者所描绘的熊猫图片与说话内容。接着, 在音乐的渲染下, 我让学生尽情抒写。因为有了情感的铺垫和老师的示范, 学生一个个变得才思横溢:“清晨, 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猴子。爬高爬低, 跳来跳去, 一会儿在地上寻食, 一会儿在树上挠痒痒。”“清晨, 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野猫。喵喵喵喵, 蹦蹦跳跳, 一会儿爬树, 一会儿在地上跑。”……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的。是啊!悦耳的音乐——使学生打起了精神;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有物可写;生动的例子——使学生知道了创作的方向。难道这不是课件所起的效果吗?课件在结课时的恰当使用, 就是“锦上添花”, 就是“画龙点睛”, 帮助我们打造了多彩的语文阅读课堂。

无论课件制作得多细致、多精美, 它也始终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 就像传统教学中运用的小黑板一样 , 出发点都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作为教师, 千万不能舍本逐末, 让自己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才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直观地演绎课文内容, 更深层地感染学生, 才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单调乏味, 而是变得有声有色, 趣味无穷。

摘要:本文从“注重气氛渲染——课件用在‘导入’时”、注重释疑解难——课件用在‘讲解’时”、“注重情感升华——课件用在‘结课’时”三方面, 探索了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三注重”。

关键词:课件,阅读教学,导入,讲解,结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区道路扬尘实施方案下一篇:文明工地与标准化建设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