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精选14篇)
有效教学有一系列策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借鉴当代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列举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
(一)了解学情,深入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二)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三、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进行深层的学习活动、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五、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
通过课标,我们知道了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教师要情动于中,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七、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关键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效教学,提升措施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生字、生词的学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为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这两种能力。然而,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些缺陷,下文将针对这些缺陷展开讨论,以便提出更好的提升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足够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意识还不够成熟,总是认为小学教学不过就是领着学生读读背背,没有什么特别有深度需要教的,教师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教会学生读书识字是很多年以前的小学教育要求,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教师的严格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学重视起来,不断促进小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知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繁多、复杂的,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学习难度也得到了新的提高,为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作出了新的改编,对小学生提出了更多的学习要求,也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实践教育的进行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以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小学生语文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只有促进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才能使小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促使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也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小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能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要知道,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为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提高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下文将针对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展开讨论,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一点启发。
(一)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需要良好学习目标的指引,学习目标的建立,能够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方向感,不会对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一无所知。良好学习目标的确立,会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会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每一次学习目标的完成,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良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沉稳,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学习计划会使教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计划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阶段学习中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围绕提高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使人进步,进行大量的阅读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素质。
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不断改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措施;方法
作为儿童读物,童话是基于儿童性格、心理特点,运用夸张、想象、虚构的手法和元素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童话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一波三折,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对儿童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制定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1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元素
儿童在娱乐活动中最容易抒发、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游戏娱乐,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培养和提升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喜怒哀乐等真实的内心情感全部融进游戏中,因此更容易把自己当成是游戏里的人物角色,投入感和参与感更强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应该是轻松、活跃和自由的,為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问,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一方面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另一方面能够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师生、生生的互动性。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选择性地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老师可以提问“小女孩儿为什么要卖火柴?”“她是在什么环境下卖火柴?”“寒冷的冬天,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为什么要光着脚呢?”老师讲这些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寻找答案,之后老师再次提出问题:“如果让大家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大家应该怎么表演呢?怎么才能演好这个在寒冷的圣诞夜,因为饥饿、贫穷瑟瑟发抖的小女孩儿?怎么才能表现出她害怕路人的目光、在热闹的人群中孤单、可怜的形象?”学生一边讨论,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写出“寒冷、饥饿、贫穷”等词语,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随后可以让学生围绕童话和游戏写一段话,写出一个关于小女孩儿的简短的故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创作故事的快乐,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亦如此,一个老师很难照顾到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语文教学是不够的。老师要多鼓励和提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童话故事,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的儿童读物,告知家长平时要拿出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总而言之,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也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比如在学习《小红帽》这一篇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读过的其他关于“大灰狼”的童话故事。通过给大家讲故事,分享知识和快乐,学生既能感受到骄傲与自豪,增强自信,又能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热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展示自我、勇于表现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开朗、健康活泼的性格。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鲁迅曾讲:最能让儿童表达真挚情感的方法就是做游戏。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对游戏充满了无限热爱,老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安排游戏时间,选择游戏方式,自己组合、搭配喜欢的同学伙伴,让学生在课外游戏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放松,为学生创造有利、健康的思维发展环境。
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组织下,围绕“巨人的花园”这一主题开展课外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色彩鲜艳的花园中,创造童话故事里的情景,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组成表演合作小组,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后决定表演的角色、方式、流程等。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创作的情节、对话加入到表演中,丰富故事内容。表演的场景和表演所需要的道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设计,整个表演过程让学生自己讨论、策划,创作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全部准备完成后再进行表演。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由老师和家长共同组成评委团,每组学生表演结束后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给出中肯的评价。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和突出的小组,老师通过颁发奖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肯定、支持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对于特别出彩,具有学习借鉴价值的地方,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和发扬,让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再接再厉,不能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如果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老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其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能放弃,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最终就能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进步。老师不能武断地否定学生的创作和实践成果,不能一味打击、批评学生,要为学生加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习热情。在表演中,也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增进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的友谊与亲情。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童话故事符合儿童年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因此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与眼界,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童话故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世间的真善美。童话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气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优秀品德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晓飞.探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措施[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11):6.
[2]范百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1):33.
[3]陈玉兰.浅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措施[J].课外语文(下),2016,(5):61.
[4]李宣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50-51.
[5]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9):39-41.
-------------黄渠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10几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
1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
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1.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学习新课文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感情与主旨。在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预读课文,将课文中的重点句进行标注,合理的划分段落中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感进行声调、语速的变换。例如,在朗读《母亲的恩情》这一单元时,要适当放缓语气,体现出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之情,以及感动之情;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时,语调应适当明快,体现心情的愉悦。不同课文表达着不同的主旨,有不同的情感,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热情,帮助我们更好的朗读课文。2.教师示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事物,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兴趣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朗读。小学生的思想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被外界所感染,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进行示范阅读,将课文以饱满的感情深情地朗读出来,带动学生进入文本所表达的情境之中,学生受到这种朗读方式的感染,自然会对朗读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朗读水平。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春晓》为例,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雨后清晨图,看似平淡,实则韵味无穷。诗人用寥寥数笔,就将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惜春、爱春的情感。教师在朗读这首诗的过程中,通过透露着愉悦之情的语调来展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体现作者内心的喜悦,带动学生融入诗中的情景,打动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自己朗读《春晓》这首诗。学生在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打动之后,会领悟到朗读是如此的美妙,可以展现一首诗歌的情感,便会爱上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与作用
1.朗读教学可以规范学生对词句的发音小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还处于学习积累阶段,掌握的字、词语、句子较少,对许多字词的读音还处于学习阶段,并没有完全掌握,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与发音的准确性。一方面,通过朗读教学,教师可以辨别学生对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字词的发音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矫正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加以感情指导,由此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获得重要进展。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绝句》教学为例,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来让学生辨别鹂、鹭、泊、鸳鸯等字词的读音,通过朗读,使得学生可以准确的记忆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由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加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2.朗读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知识掌握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总体内容,深入的理解文本知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对《二泉映月》的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阿炳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与顽强的精神品质。通过对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红军长征所遭受的磨难,同时被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品质、大公无私的精神所感动。通过对《江雪》的朗读,学生可以看到一幅白雪皑皑的.江景,感受冬天的寒冷与孤寂。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本的描述感受课文的美感,可以通过语句的传递体会感情的复杂,由此,可以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掌握能力增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朗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为了应对小学阶段的课业考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段落和诗句都要求学生记忆并背诵,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诗句《元日》、《江南春》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将诗句正确的划分不同情感,进行适当的断词,通过提高音调强调重要的词语,由此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诗句的结构,背诵时就会更加轻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率的朗读教学对于规范学生字词的发音、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读来把握文本的感情,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高效课堂教学体会
刘新玉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虽然近几年来,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教师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教材,开放课堂,不断探讨课堂教学新途径。
1、课前精心备课,成竹在胸。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编写的,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和达成“三维目标”的基本凭借。因此,教师要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资源,进行巧取、善用,求实务本,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效果,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2、课中体现主体,注重主导。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既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因此,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先让学生尝试性地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真地发挥出来,不能放任自流。
3、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课堂语文教学往往是动脑动嘴而不动手,写的训练常被忽视或拖到课外,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可在每堂课结束的前十分钟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结果学生书写认真,正确率高,速度也快,巩固所学知识。
4、课后及时反思,促进成长。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不要重蹈覆辙;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它会使教师自我突破;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它会让我少做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形式。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构建民主、平等、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的师生关系。要及时通过动作、眼神、语言等形式,给予学生激励,唤醒,这就是给予学生“安全感”最好的形式。师生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对话交流,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主动探究的潜能会得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呈现高效性。
2、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
一堂课是否吸引学生,导入语很重要。教师的导入语心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有效措施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成败与否。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类的基础性课程,其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寻求突破的重要问题。
一、转变语文教学的思想观念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的,语文教师始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新课标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让教师们慢慢意识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发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正面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和其它课任老师一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作为指导者和引领者而存在,不应该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小学的语文教师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思考与协调合作中获取语文教学的知识与乐趣。
例如,在学习课文《秋天的图画》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想象秋天的场景,用画笔画下脑海中的秋季景象,或是用文字描述出心里的秋日风景。再在课堂上向同学和老师讲述自己想象中的秋天。如果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校园的操场、公园的草地和家园附近的广场等,在秋天的样子。这种教学方式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想象能力,也强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显著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准备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大多都比较薄弱,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对所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难度较大。课前预习的准备工作能够让小学生们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活跃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专门教授学生,在课前预习语文课本知识的有效方式,提高学生预习准备的质量。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里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激发出了学生自发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搜索和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和故事大纲,自主学习《草船借箭》的人物分析和情节划分。学生如果能够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弄清楚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人物关系,梳理出草船借箭的多条发展线索,找出草船借箭得以成功的几大条件因素。语文教师就只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课文的难点字词,简要讲解草船借箭的剧情发展,并深入剖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完成了这一课的全部教学内容。这种提前预习准备的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思考时间,也让教师有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和了解更多的名著故事和美文佳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通过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素材综合构成的教学活动,可以将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知识点。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添加更多鲜活的教学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集中力,提升语文教学对学生认知体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使用手机软件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从网络信息资源中收集各类植物不同的自然播种方式。比如,蒲公英是被风吹走,苍耳是依靠种子上的刺勾住动物的皮毛,而多肉植物则大多都是直接靠枯枝残叶插种成活的。在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使用结合学生在课前的搜集情况,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搜集成果进行整理。这种教学方法把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了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提高。
结语
除了转变教学观念、强调课前预习和运用多媒体这三种措施以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开展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开展合作学习以及改进评价考核体系等。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策略,就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姜在林.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42.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尤其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情况,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教师对新课改并没有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将重点完全放在求新求变上,在教学上急于转变,而忽视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题教学
很多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了许多有关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教学一篇课文,首先给它归类,这是精读课文,马上归到精读“科”,照课文内容抓“药”(阅读方法),看似有的放矢,结果日复一日地教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了,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肢解教学内容冷冰冰的手术台。实际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在形式上都是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师要明确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整组教材,确定专题总目标,制定切合本专题的三维目标。接着紧扣本专题的目标,制定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这样专题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二、品读感悟
自读感悟,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课上自由地读、感、悟,自主地读、感、悟,自信地读、感、悟。一个“自”字,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读、感、悟”则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课上的独特表现。“读、感、悟”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圆融整合、三位一体的,即学生每一次对文章的阅读,都应该是边读边感、边读边悟、读中有感、读中有悟,而不应该是读感悟互为隔离,读归读、感归感、悟归悟,读后再感、读后再悟。“感”是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其中既是一个感性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悟”是对文本的领会和觉悟,既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直觉顿悟的过程。可以说,“读、感、悟”是一个感知、思维、灵性、直觉、情绪多因素同时参与对文本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生命性和独创性的阅读。
教育家朱作仁曾说:“因为同一语言文字对各人产生的内心视像不同,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起的情感倾向和想象形象随之而异。如‘树木’这个词,在阅读者的想象中不可能是同一棵树,它或是在月光下,树影婆娑,发出沙沙声响,或是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它可能是满天风雪傲然挺立的翠柏,它或许是枝叶干枯暮暮垂死的老松……”正是由于学生的内心体验互不相同,才使“树木”这个简单的词语显示出迥异的姿态。课堂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发现:当学生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就是因为他们在阅读时带有强烈的个体特征,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理解和体验,对文本重新进行了重构,这种二度重建的基础,恰恰是个体对文本的不同领悟。
三、课内外相结合
(一)课内学习补充阅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文章。如,可以抓同类文体进行比较阅读和类比阅读,也可以针对课文中某一疑难文体进行补充性阅读。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可结合课后链接中的文章《威尼斯的夜》。
(二)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
如:学了《景阳冈》,让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学了《草船借鉴》,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等。读,不是盲目的拓展,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三是要定期检查督促,以防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①要边读边思边记。遇到一篇文章要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部阅读,边看边想文章说的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②不懂就问,懂得分享与交流。课外阅读都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的,知识面会更宽,超出的课本范围的难免会难以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做到勤学多问,并与人分享阅读后的感受,交流阅读后的思想收获。
③科学选择读物。作为一个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眼光不能紧紧地盯在学生的分数上,应当是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教师要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清楚地知道这个学段学生适合读什么书,把好书推荐给孩子,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注重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获得兴趣、自由和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印惠.改变高耗低能状况,构筑高效阅读课堂——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2]许强.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5(24).
[3]邓树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从目前小学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限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演绎教学内涵,提升孩子们对语文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性呢?本文通过对十余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教师自身要对教科书理解透彻
教师的作用在小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课本的有机结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根本上的影响。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要“在课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我虽然执教了十余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从而达到对书本的深度理解,先从自身把问题解决,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为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夯实基础。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途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能更好的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实际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让其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首先,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其次,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地方,可以搜集图片,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再次,?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通过以上三个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一旦学生树立起自学的信心,便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思考,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三)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我们语文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几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培养,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初高等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内涵之所在。
三、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既缺乏灵活性又不利于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与完整的刻板程序,从而在学习环境上给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四、对农村的小学教学来讲,还应该发挥其优势资源
农村的小学有着城市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
一、农村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愿望;
二、农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与大自然;
三、农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这也是农村小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就要结题了,笔者认真拜读了该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感觉到来自乡野的一股浓浓教研氛围,本课题因课题组人员的重大变更先后分两个阶段在两所小学进行研究,开题以来课题组老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课任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逐步提高。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正在申请结题,衷心地希望专家们拨允对本课题不吝赐教。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在课堂40分钟内,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能体现出有效、高质、创新的特点。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把握的原则到位,掌握的方法可行,研究的措施得力,操作程序明晰。探索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的发展积淀了基础,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着实难能可贵。通过研究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注意积累转化经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师生取得了多项成绩。可喜可贺,只要不断的努力,立足于课堂实际,加强专业培训和专家引领,把握课改的脉搏。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该校教科研工作的明天一定会更灿烂。然,如何使课题研究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如何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如何使课题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等一些问题与现象均值得思考。以上是本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粗浅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一是工具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是兼具两个特点的实践活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学习的成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未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高效性一直作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阅读教学,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思路。
一、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不断的实施,各种创新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起到了相应的教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分层教学法等。作者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普遍应用于案例教学法以及导学法进行教学指导和应用。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提纲,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方法的引导使得教学效果变得更加有效和实用。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独立进行提纲编制,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挥学生的主体资格。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使得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不用过度讲解就能使得学生轻松掌握。针对那些具有怀疑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仔细认真地讲解,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形成。另外,分层教学法是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取的针对性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提问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技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高效的表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靠兴趣来保证。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想办法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小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最为主要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能深深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佳。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媒体技术手段、故事情境讲述、小品导入法等。另外,教师如果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可能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任务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喜欢幽默感丰富以及激情四射的教师。教师应该提前做好教学准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发挥教学高效性。
三、以读促写提高作文质量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对读书和写作之间关系的经典概括。读书与写作就好比发动机和汽油,没有汽油,发动机是不能工作的,那么学生没有阅读的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纸上空谈。所以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得知,要想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学生愿意读书,那么书中的文字信息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经典名言警句,都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最佳营养。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作文水平都高。因为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和词汇,是写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应该是成为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将教材内容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有极大好处的。怎么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呢?首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理解课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在表达情感方面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法,写作手法、修辞的运用、情景的渲染等,将这些内容充分理解后,学生通过内化,最终成为自己写作的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另外阅读教学离不开阅读,朗诵的指导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熟读成诵是古往今来语文教学的重心,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是以读促写的关键,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最重要途径,教师要从思想深处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尤其是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其次是对写作方法和特点的理解,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学从业者追寻的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2013(3).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优化措施
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中,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 是个不争的事实, 学生花在语文上的学习时间少得可怜。 在这个令人扼腕的事实面前, 我们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
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严守纪律”、“认真听讲”, 课堂上最多只能发出翻动课本和记录笔记的声音, 回答问题时, 学生不敢遵从主观想法, 总是揣摩老师的意思, 根据老师的引导适时地往标准答案上走, 老师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课堂, 因此更加尽心尽力,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 恨不得一分钟可以变成两分钟, 把课本里的各个知识点一一讲析, 唯恐不细, 不直, 不露。 可是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反而把学生拒之于语文学习的大门之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简科新课标) 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 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的这些要求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心, 发展学生各方面才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只有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改变目前语文的低谷状态, 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一切以文本为中心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 明确教学目标, 围绕教材想点子, 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不应求全而应求精, 集中一点打攻坚站, 对不同的文本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 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 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办法:一句话, 要始终抓住文本, 灵活运用教材。
像《祝福》这篇长文, 我主要让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看祥林嫂所受的压迫。 一些老师在处理这课时侧重精神方面的解读, 其实物质的贫乏正突出了祥林嫂被剥削的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份。上课时, 我提出一个问题:“祥林嫂值多少钱? ”学生有点惊讶, 但很快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是“八十千” (一千相当于一银元/鹰元) , 接着学生在文中找到几处写钱的地方, 一处是祥林嫂刚到鲁四老爷家每月的工资是五百文, 一处是“我”说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 一元一大碗, 价廉物美… … ”一处是祥林嫂花十二银元捐了门槛替自己赎罪。 如此算来, 祥林嫂就只值80碗鱼翅, 6.7条门槛。 再对比当时的经济情况, 据鲁迅日记记录, 鲁迅在上世纪初刚到教育部任职时的平均月工资是两三百元。 对于鲁迅来说, 一元一碗的鱼翅确实是“价廉物美”, 可是对于祥林嫂来说, 她却要整整两个月不花分文才能吃得上, 而且鲁迅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得到快4个祥林嫂, 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祥林嫂草芥一般卑微的社会地位, 也让学生看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及封建迷信对劳动妇女的残害。
二、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 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 读书的。 ”显而易见, 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 就应该引导学生“走向讲台”, 实行开放式的学习, 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新课改下,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适当转变, 我们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这意味着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是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学习。 倒如, 在教《孔雀东南飞》时, 我事先要学生把刘兰芝和焦仲卿分别的这段改编成一段短小的课本剧。 在上此文时, 忧伤的音乐, 学生的精彩表演都把大家吸引住了, 也成功地引导其他同学思考相爱的两人却不得不分别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在上《锦瑟》时, 我更是“轻松”, 对文章做了必要介绍后, 我就提出一个问题:“《锦瑟》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 各执一词, 主要有三种说法:自伤身世说, 恋情说, 悼亡说。 请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并在诗歌当中找到依据。 ”在几个同学的带领下, 课堂气氛很活跃,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依据。
三、放飞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高中生已具备发展创造的心理品质和智力基础, 因此, 我们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发现, 并顺着他们的思路思考, 引导他们自己获得知识。
如教《氓》时, 有学生发现一个现象, 诗歌中, 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都不相同, 不断变化。 听到这个问题, 我没有按原有的计划继续上下去, 而是顺着他的思路说:“平时我会听到不同的称呼, 有人叫我‘艳灵老师’, 这是学生, 表示一种礼貌;有人叫我‘艳灵’, 这可能是朋友, 表示一种亲近;也有人会叫我‘阿灵’, 这大约是家人, 表示一种亲昵。 所以不同的称呼表示了不同的情感, 那《氓》中变换称呼, 表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 ”顺着这思路, 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一篇课文, 都要涉及很多方面:知识的, 能力的, 德育的, 美育的……特别是名家名篇, 内容更是博大精深, 我们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要求学生通过一次学习用一节课或几节课就全都掌握, 有时可以抓住一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探索性的 简约体验主体性以学生为本
【正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新型的,有效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我县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实践中,“二十四字”为课堂设计的有效教学模式早已在全县推进,小问题,真问题的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全新的师生关系,体会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巨大潜能,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仍很普遍。因此我校又提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知道有效课堂的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浅谈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肤浅认识。
我认为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首先,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
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打”字,打开学生的思路。
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林冲棒为什么要棒打打洪教头?一问,在学生读了课文后又提出可课文中却描写的是洪教头处处挑衅要和打林冲?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在学生纷纷找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进行争议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抓住切入点,“删繁就简三秋树”。“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
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上《穷人》一课时,要求学生就课题质疑,穷人他穷表现在那儿?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在解决了这个疑惑后我话题一转,说但老师却认为他们很富有,你有同感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这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听过特级教师金感芳老师的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金老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德国城市的一道美丽而奇特的风景:每家每户种的花,怒放的花朵都是对着外面的,不但姹紫嫣红,而且很奇特。面对异国他乡的美丽风景,金老师设置了体验点:如果你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清晨走在街道上,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是医生、是建筑工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你辛苦工作了一天,当你走在这花团锦簇的街道上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有残
疾、有困难的人,走在这花的海洋里,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间纵横,深刻体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林冲棒打洪教头》第7自然段描写非常精彩,我让学生理解了把火烧天和拨草寻蛇的招式后,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语言了有生命力。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活用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等形式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鲜花的清香。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充满新意。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过程,提倡小组的学习方式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已凸显出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我发现在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可在热闹之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了:诸如”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等方面。
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整体的研究,去除那些繁琐杂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任。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等形式,保证合作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把握评价,促使教师看待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它突破了长期来,在各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语文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极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习情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在课堂上我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1、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评价。及时的语言评价具有针对性、激励性、情境性、发展性的特点,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能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
2、物质奖励。通过评选“小小积极者”、“爱动脑筋星”等活动使学生感到光荣,未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也可采用简单易操作的量化表评价。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11-21
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1-1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7-04
杏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分析06-17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09-20
浅谈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1-1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措施11-30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11-14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