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精选13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的课堂上,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把小脑袋转过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没有实质效果;有的课堂,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个别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四点: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学习小组建立了,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三、恰当指导合作学习

1.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进入第二阶段合作学习时可以这样引导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

2.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三、精心设立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也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预习检查、课文分析等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2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模糊

虽然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但大都存在教学目标模糊的情况, 多数流于形式, 未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一部分教师在讲解“单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然而未能够定下清晰的学习目标, 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仅仅是说笑、聊天, 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

(二) 教学分工不够明确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需要清楚地划分小组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 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角色定位, 进而团结协作, 一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是, 大部分的初中体育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 虽然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分工。例如, 一些教师在教授“垫上运动”知识的时候,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但未曾进行具体的分工, 导致部分学生在做垫上运动的时候, 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教师缺少有效教学指导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保障学生正常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上, 普遍存在教师缺少有效指导的情况。例如, 一些教师在讲解“立定跳远”知识的时候,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仅仅是分解立定跳远的分动作, 或进行亲身示范, 然后就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分析和训练, 但是却未能够讲解相关的注意问题, 或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造成学生尽管从表面上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练习了立定跳远, 可是实际上并未真正地学会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从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 要切实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提出明确的小组学习目标, 并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上的任务, 启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大家互相学习,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其次, 针对每个小组不同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评价小组合作活动, 不但要评价个体成员, 而且要从整体上评价各个小组的成绩, 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小组合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明白自身的努力与小组的荣誉、成绩联系紧密。

(二) 灵活地划分学习小组, 明确组员分工

首先, 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身体素质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在异样体育项目上也会具有不一样的表现。初中体育教师要想提高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 就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划分出一些不相同的学习小组, 再为各个小组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例如, 教师在讲解“立定跳远”知识的时候, 结合学生日常的表现、身高、体重、爆发力等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学习小组, 且为这三个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其中, 第一组的学习目标是2~2.2m;第2小组的学习目标是2.2~2.4m;第3小组的学习目标是2.4m以上。这样的分组不但能够确保小组成员间的水平大致相同, 而且成员间还能够借助激励与互相探讨的方式开展学习。

其次, 根据人数的比例进行分组。根据人数的比例来划分学习小组, 指的是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之内,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推动学生的进步。例如, 教师在要求学生跑步的时候, 结合学生的跑步速度划分学习小组, 把学生划分为慢、中、快三个层次, 且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慢、中、快学生的比例大体一致。如此一来, 不同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 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跑步能力。

最后, 学生自由地进行组合。学生自由分组并非是学生随意地进行分组, 教师应当兼顾小组之间的合作, 考虑到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例如, 教师在讲解篮球投篮的时候, 一部分学生学得较快, 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 这个时候, 教师可暂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人一组, 一位技术较好的学生和一位学习起来较吃力的学生, 这样学习较快的学生能够指导和帮助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 不但能够推动交流, 减轻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 而且也大大地节省了教师的教学时间。

(三)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 提供有效指导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 倘若缺少了教师的指导, 学生就会比较迷茫, 这有悖于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此,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需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观察, 适时地指导学生, 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技术上的错误或是受伤等情况。有效指导包括技术动作的指导和小组成员间如何配合的指导。另外, 教师还需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 不但要求学生学会技巧、方法, 还需要学生从内心真正地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而提升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让学生形成自主锻炼和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结语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

在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全面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职工作者的认可与喜爱。无论普通教学还是示范课教学,都可以看见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但是深入观察发现,很多课堂都存在不足之处,一些语文教学表面上学生讨论十分热烈,然而却很少提出睿智、创新的观点;一些语文课堂表面小组学生合作密切,却很少有独到思路。做表面文章、走过场的情况经常出现,从而降低了小组合作的质量。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改进并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精心选配小组的人员组成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讲,其是学生进行直接沟通、互动、交流的学习形式,应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小组在互动、沟通期间,不但是智慧的碰撞,同时也是学生表述自身觀点的过程。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期间,需要为学生创建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给予每一个人表现的机会。所以,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在进行小组成员人员搭配期间,应细致进行思考,保证每一小组搭配合理,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普通的学生及成绩较差的学生比例适中,保证各个小组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存在,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挥引导作用,给予成绩普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共同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奋进,使每一名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并获取成功的收获,预防发生小组合作中单人唱独角戏的情况。

2.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定

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不应走形式,而需要细致的选择讨论的内容。假如为学生设定的讨论内容较简单,则学生通过读课文就可以解决,不需要再进行讨论,而如果选择的讨论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又会感觉无从入手,无法深入谈论。因此,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谈论的问题做到精确把握,心中有数。通常情况下,学生们讨论的内容应定位在有点模糊、似懂非懂、经过讨论、思考、交流,可以明白一些内容的问题,并且讨论的内容不需要很多,而在于精,同文章的中心密切关联。教师可以将一个大的问题划分成若干的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成递进关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药》一文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结尾处一只乌鸦飞走了,有什么喻意?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调动学生们的讨论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3.精心选取合作的时机

想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及效率,老师就需要精心选取讨论的时机,通常情况下,合作的时机多选择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情况,或者进行阅读、赏析、感悟时。中职语文老师应注意,当学生对某一内容争议较大,则就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具体时机,也是最邻近学生发展区的阶段。如果讨论内容较简单,则会耽误教学效率,并且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及时间进行控制。例如:教师在讲解《茶馆》时,一些老师在开始就给出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茶馆内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刚开始授课,学生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就很容易导致讨论流于形式,过于肤浅。假如把此内容放到讲解课文结束,为学生提出具体的讨论要求:结合文章不同人物的形态、动作、语言等进行理解。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精确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掌握文章内涵。

4.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讲,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开放程度较高的学习形式,汇集了学生们的思考、阅读、感悟、分析等学习方法,并且融合了学生们的智慧。对于中职学校的老师来讲,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期间,应为学生留存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时间是确保学习的关键,唯有时间充分,学生们的智慧才可以更好的碰撞、融合。如果老师不舍得为学生留存时间,则很容易使讨论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同时,空间是形成发散性思维的沃土,当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去打扰,不干扰学生们的思路,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们的讨论中,但尽量少讲话,多给予引导,从而提高讨论质量。

5.对小组讨论进行点评

当学生完成讨论后,应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并且教师给予正确的点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对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进行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当学生产生一些特别的观点或者错误的观点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自行找寻问题答案,从而获取正确结论,提高教学质量。

6.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也需要相应出现改变,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学观念,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杨小青.有意栽花巧设计.无心插柳有生成—乐学友善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

[2]江长圣.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11(21).

[3]陈晓静.再论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3).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4

—— 以教授《琵琶行》为例 在我校推行“目标引领,四步导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效成为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个主题的衡量标准。因此,如何做到小组合作探究的高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在积极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是花架子,给人看的;

2、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不充分,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小组划分的不合理、组内分工的不明确等,都是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也是亟待解决的。

针对于此,在学习《琵琶行》一课时,我做了如下安排:第一节课熟读课文,知人论世,理解文意;第二节课精读课文,明确目标,自主完成;第三节课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完成目标。

在小组展示时,目标有三:

一、把握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同”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结合第三、四段加以分析);

二、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认真品读第二段,说说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描写音乐的,体会其表达效果。(提示:可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修辞无所不在”);

三、找出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在表达内容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提示:如文章中对于月色的描写)

1、明晰任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明晰小组学习任务,落实到小组,再下发到个人,力争做到个个参与、人人发言。这一阶段需要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在学案上,或是书上。为防止有的学生偷懒,就需要抽查或全面检查,以达到人人有思考,个个都参与的目的。我任教的两个班,每个班有九个小组,一共三个问题,由于第三个问题容易回答,故而把一、二题作为重点,第一题分三个小组,第二题四个小组,第三题两个小组完成。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织者,记录者,汇报者等角色,使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主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分享他人的思考成果。

2、尊重成果:代表发言必须是在小组完成基础上达成统一意见,代表小组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个人成果;这就需要他们在个人成果的基础上,与小组间成员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书写规范,完成展示。展示时,需注意小组代表要发挥代表作用,在时间的把握和答题的规范以及纪律的维持上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分析段落时,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可以分层次由小组内学生依次作主讲,其余学生听并做评价。有疑难问题,组内成员讨论解决,如若解读不了,则需要老师点拨。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需要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巡视,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 2 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在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后小组代表展示。

3、分工合理: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有分工,但又有交叉,以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补充前组学生考虑不足的地方;展示过程中,完成交叉任务的小组,由一小组先完成,后一小组作补充与展示自己与其思考有不同的地方(两个小组一致认可的地方不需重复写,那样会费时间),同时,代表发言时,要言简意赅,思路明确,有重点。(以防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效果不好),其余学生对比不同小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读,进行思考,分析,并作出评价。对于共性问题和学生思考欠缺处,教师要作出及时评价。对于是非问题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4、规范格式:展示时,小组要在各自展示区域内完成,以便于解读的清晰、条理;同时,由代表展示自己小组成果,并作小结发言。

在完成后,给学生时间补充、更正自己的答案。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5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等有限,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说在低年级教学中放弃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应该如何采取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实现小组学生间的取长补长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都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我先采取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①我说你听,你说我听;②用共同的学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③同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如:一人摆,一人说;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等。④相互当当“小老师”,这在说、摆、写等方面都能用到,有了两人合作的基础,再慢慢过渡到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二、抓住契机

激发学生合作需求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努力抓住机会或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作用与优势,从而从内心里产生自我需要合作的意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许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独自一人测量不仅麻烦,而且存在的误差比较大,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其中,我创设一个“请图形”的环节,即在学生讨论出画、剪、折、印等多种“请图形”的方法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同一时间内,用多种办法把图形“请出来”,因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并不能保证小组每一成员都有机会把各种“请图形”的方法都展现出来,这就迫使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分工,不同的组员负责不同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总,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要想成功必须分享、共享,激发学生合作需求。

三、巧用游戏

培养学生合作兴趣

低年级学生往往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坐在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集中注意只能连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同时又增强数学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知识的可读性,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稳定,注意的程度得到保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喜好游戏这一特点,我创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游戏活动,如:小鸡小鸭游戏舞、打擂台、找朋友、摸一摸、猜猜看、猫捉老鼠、小哑剧、摘果子、“提问——回答”游戏等等。这 些情节有趣的游戏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玩得很开心,在玩中学,在玩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以“凯蒂学剪中国灯笼”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顺口溜来引进9的乘法口诀。然后老师在班上加以整合,一下子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的兴趣性。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的自主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哪些方法来熟记乘法口诀。有的小组说“手指记忆法”,还有的小组说还可以编顺口溜。如:一九是一十减一,二九是二十减二,三九是三十减三,四九是四十减四,„„九九是九十减九。各个小组选一代表发言,畅所欲言,好不热闹,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四、借用评比

推动学生合作意识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特别关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努力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只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为鼓励群体合作达标兼顾个人竟争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首先,按一定学习情况把每6个学生分为一学习小组,我在班级后面墙壁上贴了一版名为“星光灿烂”的评比图,用各色彩纸做了八个大 五角星(根据班级人数灵活确定五角星个数),并按从高到低排列为金星、银星、红星、水红星、黄星、紫星、蓝星、„„,从学习习惯、作业、课堂讨论、倾听、发言、学习成绩等方面评定各组成绩,并在黑板上亮化。如:第3组××作业“优”加5分,就在“3”下写5,有加分也有扣分,一星期后,哪组累计分数最多就是金星组,依次为银星、红星、水红星、黄星、紫星、蓝星、绿星,各组分别把本组序号贴到相应的五角星上,得金星的小组每个同学都可得五颗星,银星为四颗,红星为三颗,依次类推。同时,各个小组自己组内也相应的评出1—6名次,为小组出力最多的是1号,依次是2、3、4、5、6号,每组1号得5颗星,依次为4、3、2、1颗星,6号不得星,每星期评一次,一定时间全体总评,哪些学生“星星”最多,就成为“明星学生”,并予以适应奖励。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同时,谁出力多,得到的就越多。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及个人成绩一起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这样的合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推动了整体,又提高了个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改进。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6

谷城县庙滩镇黄畈中心小学:卢桂莉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建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语文阅读教学实现高效,语文教师必须废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这种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会学”、“我乐学”,真正意义上的做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现高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精选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导致阅读效果事倍功半。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1、选择可具体分解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可分解的内容,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坐井观天》一文时,在帮助学生分清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内容后,我采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品读对话内容,然后指生佩戴青蛙和小鸟的头饰再进行课本剧表演,使学生在合作阅读课文中感悟出青蛙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的人。小鸟是一个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敢于批评错误、善于观察的人。理解课文后布臵了一次说话训练:假如你是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再推选一名学生在班上交流,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个人。由于说话交流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说话交流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紧紧抓住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感悟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不保护环境,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学困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我调动起来了。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学完《掌声》全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文中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你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而感受英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后得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开展阅读合作学习的氛围。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合作朗读中感悟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以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于是我设计了分小组“开火车”朗读小兴安岭春、夏、秋、冬这一环节。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品读文中“抽”、“浸”等词用法好在哪里?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做到用词准确。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小兴安岭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小兴安岭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物产丰富的小兴安岭介绍给大家?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小兴安岭旅游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同学们在我的鼓励下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后来我就点了几名学生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季节,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描写景物使自己的文章语句更优美生动。

三、教师正确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开展阅读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的思路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阅读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语文老师所左右,学生受益大,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就大,高效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效果也就会更显著。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7

随着小组合作这种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加之高中英语的课程目标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教材主要是以话题语料为编写单位的,同时也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平台,所以小组合作特别受到英语教师们的青睐。然而,从实践过程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存在着某些潜在的弊端和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笔者对所在学校英语教师和高二某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相关性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1)学生(91.67%)和教师(81.96%)喜欢小组合作的课堂活动形式。(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参差不齐,一半学生对学习的效益持怀疑态度。(3)大部分教师在课前对小组活动能够进行统筹安排,但课堂的有效点评和课后反思的及时性却大打折扣。

二、分析结果

1.从(1)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课堂模式都持有积极的态度

究其原因:首先,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和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模式比较,增加了自由空间,生生交流的相互平等性远远超过师生交流;其次,教师们简单地认为这种学习活动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减少备课的预设性,和传统的以“师言”为主的课堂相比,教师相对感觉轻松。

2.从(2)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性不均衡,个别学生滔滔不绝,很多学生默默聆听

究其原因:首先,独生子女的个性缺陷,如:合作意识淡薄,爱面子,缺乏自制力,易受干扰等;其次,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平等,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性模糊不清,部分学生甚至对教师的指令理解不清,尤其是英语教师用英文传达活动规则的时候,所以合作起来感觉有困难。

3.从(3)可以看出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

究其原因:首先,教师简单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某个问题,然后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其次,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养对小组合作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足够的储备。

三、行动方案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需要开展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教材基本都是由图画组成,配几个相关问题,图画的语料通常可以提供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该类材料适合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图画的内容,图画的实质,图画的意义,图画所涉及的语言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弥补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从而与文章的主题吻合,升华价值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最终评价者的角色不能变。在作文课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符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要求,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去构建能够达到的现实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小组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良好平台。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放羊式”的大讨论,有时由于教师的指令不当,学生的错误理解,甚至导致教师都无法控制的局面。所以教师根据课型和内容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形式:(1)辩论式。有正反观点的话题,可以采取辩论式,分主辩手和智囊团。(2)分合式。课文阅读可以采用先分后合再交错的形式。(3)多人式。语法课则要按多人的分组方式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教师仔细地研读教材,合理地预估时间,科学地分配小组,严格地控制课堂。

3. 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教师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没有明确的定位,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没有固定的套路,但小组合作学习却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可以遵循。(1)从学生的角度看: (1) 逐个阐述; (2) 避免重复; (3) 及时提问; (4) 顾及整体; (5) 取长补短。(2)从教师的角度看: (1) 组间同质; (2) 组间异质; (3) 任务明确; (4) 合理控制; (5) 全面总结。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

一、切实明确合作的价值

顺应时代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可以看出,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形成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正确地面把握教学的精髓,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好合作的要领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开始实施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在与其他人合作的时候,常常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而有的学生在合作的时候会选择坐享其成,一句话都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首先,要重视学生基础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个体要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其次,要注重分组的均衡。教师不能盲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相反的,在分组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活跃的程度等因素。

三、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地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还能加深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不断收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让每个小组都学会反思。当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杨凤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9

郝玉凤

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幸福在哪里》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在教学《幸福在哪里》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八人小组内分好角色,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幸福到底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反思: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在排演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学生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论是谁,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学习任务,他们不仅会做,而且乐意去做。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同时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因此每位学生都会主动投入。

3.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评改中开展了小组合作。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10

许小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及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主张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与广大教师的关注,日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教学策略体系,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群体的资源得到充分重视与开发,在“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利益共同体中,目标、角色、任务、内容、结果等方面相互依赖,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智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小组合作的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合作要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强

调:(1)只与同组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2)善于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3)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

2,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所以,在班级授课的形式下,采用两人或四人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

3,成员结构。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大多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的区别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个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中等生”或“优等生—学困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学困生、绩优生坐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

4,目标适当。美国的一项合作学习实验报告中指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将使不同儿童有不同的收获。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目标,并据此来构建不同的小组结构类型,以促进学生发展。

5,奖励机制。为保证个人责任的落实,合作十分强调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评价的标准。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喜好倾向,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而且还包括精神的和娱乐性的,等等。

6,时间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的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

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

7,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组织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小组合作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活泼、好运和善于表现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可以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生字合作。课堂教学中,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常常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学习,检测刚学的生字。学生相互帮助,一人来解释,另一个学生检查纠正。然后开始默写,一个报生字,另一个写,在规定的时间中两人互换角色,最后再相互修改,并及时纠正。

2,词语合作。这种合作指的是学习词语的合作,比如找有关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造句,等等。笔者出过这样一道题: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其中有“安静”这个词。让学生直接举手回答,通常一个学生只能说出两三个,最多也不过四五个;而让学生采用四人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结果,很多的小组想出13个,竟把“沉静”、“静谧”等不常用的词都想起来了。

3,朗读合作。在指导语文朗读的时候,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对话的课文,可先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然后再选择部分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演。在非对话课文的朗读中,最好

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另一个仔细听,发现对方读错字,或句子停顿错误要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检测背诵的情况也是先通过小组内进行,然后再由老师来检查。

4,问题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高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学生回答,有的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问的内容。(1)文中重点句。例如《掌声》一文教学中,“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陈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这两句话中两个“掌声”的含义是不同的,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来解决,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金子》一课时,可设计问题:“彼得最后找到了真金吗?”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比单纯的个人思考要好得多。

5,作文合作。作文合作是指在指导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题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审题,再根据要求进行口头作文的合作。比如“基础训练”的作文,让小组间进行派代表发言。老师通过同学们发言归纳出本次作文的要求。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1,经过几年尝试,笔者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明显的。首先,课堂上同学们得到的表现机会增多了,同学们觉得面对老师时那种无

形的压力变小了,在小组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其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得到碰撞,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对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主体 教学改革

前言

新课标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常规化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且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务实与高效呢?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讨与不断“吾日三省吾身”的现实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政策与理论依据

现行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分目标”明确强调: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提倡“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综合性评价应着重“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在阅读课程的学习中,“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写作课程的学习中,要“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其“实施建议”也重点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凡此种种,都为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政策的依据与科学的理论蓝图,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方向。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客观现实性

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好交往、重友情,容易对同龄人,特别是知己流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利用同伴教育效果更好。古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兵教兵”就是很好的同伴教育,也不失为可知“鱼之乐”的好办法,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符合校情。历来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语文教学的成绩都不怎么理想。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也许就是一个转机。

3.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价值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践行科学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法则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学生平等参与并充分表现、主动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巩固与个体人格受到尊重。同时,其注重体验和探究的思想还不谋而合地符合着伟大的狼性教育法则;“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瓶颈

尽管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春风劲吹,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依然残存且或大或小地钳制着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或推行进程。

1. 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不能完全走出传统教育的魔影,仍然倾心于自身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全面、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板书的设计是否漂亮,却很少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学习过程,很少考虑学生主体地位的如何巩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课程中如何良性张扬、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稳步提升等等。

2. “左”的激进思想制约。教师在摒弃了传统的忽视语文人文教育功能的观念之后,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一味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积累与必不可少的训练;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忽视对其自学、自思、自练、自背与学生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阅读、合作写作的适时指导和有序指导,犹如“放羊”;一味强调人人积极参与合作、组组互动地竞争合作,而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无助于学生的精心品读、静心感悟或尽心玩味。

3. 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欠缺。有的初中语文教师由于疏于理论学习而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不深不透,以为合作学习即是简单的“小组议论”、分组朗读,而未从所授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本班学生个体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度“合作”的现象大有存在;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对“学困”层次学生的参与度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合作技能传授不够,对学生的分组有欠合理,对合作中的分工有欠明确等。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思路

初中语文教学的反复实践及其经验教训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并深深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苟日新,日日新”,由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深化改革。

1. 强化理论学习,科学指导合作

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作为“导师”“导演”的教师理应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切实关注初中学生的个体生理、心理和学习水平的差异,积极倡导和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正确处理好合作探究学习与夯实基础知识的关系、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与合作中的分工,力争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平等地积极参与收获;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诸如积极发表意见、组内小声交流、尊重他人发言或意见等),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在有趣的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尽可能寻找和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采用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诸如小组内学生讨论、小组之间辩论与师生之间互问等。

2. 悉心精心备课,务实设计合作

为了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务实高效,教师务必要悉心精心备课,吃透教材,精心选择合作探究的课题,设计好整个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三维目标、内容、重难点等因素合理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学习现实水平的最佳合作学习方法,精选合作探究的内容,划分好学习小组并根据组内学生的层次安排好相应的探讨问题。例如,在合作学习背诵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过程中,可做出如下课程设计:(1)每4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设立一位小组长,每个小组内的1号和4号、2号和3号结为对子。(2)组内学生利用早读或课后的时间互背、互默、互改要求背诵的内容,最后由小组长或老师在课堂上统一检测背诵的内容。(3)由浅入深地布置2个题目,先个人思考再组内讨论:诗人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时为何要多次提到春天?(4)运用激励机制:把每个小组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捆绑评价,例如,全组过关则本组每人奖一个笑脸;本组内有一人错一字则全组每人抄写相应内容一遍,以此类推。(5)让各小组制订本组的学习与纪律奖惩措施进行自我管理。

3. 精诚合作探究,确保目标落实

合作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是合作的目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中的教师务必要落实好合作学习的每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在合作中讨论与争论、辩论与辨析,在乐中合作探究,在练中感悟真谛,确保合作探究的教学问题的顺利解决、教学内容或任务的有序完成。诸如,在《望岳》的合作学习中,可采用以下流程:(1)分组。(2)布置思考题:该诗中的“割”字用得恰到好处,其好在何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展示:根据导学案内容,引导学生展示探究内容。(4)点评:小组代表点评,并让学生补充、质疑;教师根据生成情况进行点评,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引导。(5)激励方式: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小组的板书情况对小组加分,根据学生点评时的表达与表现状况或思考程度对该学生所在小组进行加分1~5分不等;根据得分的高低,每堂课奖励前两名的小组,第一名奖2个笑脸,第二名奖1个笑脸。历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结束语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在深入,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探索之路也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肖箐.义务教育语文的合作学习技能[J]. 文学教育,2013(12)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12

一、合理的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将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乍一看人声鼎沸。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尽可能使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等等均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的分工:由谁组织, 用何种方式发言, 伙伴发言是其他成员做什么, 谁总结, 谁记录, 伙伴记录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等, 小组成员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只有明确细致的分, 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培养, 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师还要定期调换角色, 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 都能胜任, 让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 既没有无事可做的, 也没有唯我独行的。

二、合适的内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 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 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教材所体现的理念,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讨论价值, 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怎么写, 告诉学生就行了, 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北京郊区昌平县柏继明老师的一节《统计的初步认识》, 其中有一个环节, 学生当交通调查员统计南口路段小汽车, 大客车, 大货车, 摩托车的数量, 放了一段录像, 学生统计, 车非常快, 有时一连几辆一块过来, 当时听课的老师就说这怎么统计, 其实柏老师是别有用心, 录像放完了一个统计对的也没有, 有的学生要求老师放慢点, 有的说来一辆车摁一下暂停, 柏老师说那不行, 如果干不了咱就不干了, 学生不同意呀!想办法吧, 孩子们开始讨论, 柏老师就问一个组, 你们几个在那唧唧说什么呀?学生说我们在分谁负责统计什么车, 这实际就是合作。其实统计汽车这件事结果并不重要, 让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 合作的需求, 掌握合作的技巧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力量不行了, 需要合作, 这就是建立合作的意识, 需求, 再分工那就是合作的技巧了。柏老师她没有提合作的事, 她起什么作用, 组织的巧, 引导的妙。

只有当个人力量无法完成任务时, 个人的思考, 探索遇到困难时, 需要相互启发时, 答案多样时, 问题涉及面大时, 一个人很难回答全面时, 意见不一致时, 才宜采用合作学习, 换句话有合作需求时才会有合作的意识, 水到渠成地进行合作学习, 在多侧面, 多角度的讨论探究中认识更清楚, 更全面。

三、独立的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奏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基础上的, 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教学问题遇到障碍百思不得其解时, 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氛围, 或一味追求求异思维, 教师呈现问题情景后, 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 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不但来不及思考问题情境, 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 容易造成组内优等生一言堂, 使讨论流于形式,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每个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合作交流时每个成员的展示交流是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基础上的, 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真正做到交流-共享-提升的目的。例如, 在《商品价格调查》一课中, 有同学说买狮子王VCD售价12元, 他可以付出14元, 找回2元, 学生在听到一种与自己相反的或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他会接受挑战, 思维上接受碰撞, 诱发思考, 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科学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只是预计能得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学习”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活动期间,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 思维是否活跃, 交流是否投入, 气氛是否融洽。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 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对活动中出现问题及时指导。小组活动开张非常顺利时及时给予表扬, 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及时进行干预指导。比如发言不够积极的, 态度不够有好的, 不会倾听别人发言的, 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指导, 教他们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我是这样想的……;我还有补充………;我和你的想法一样, 我还想说……。教师还要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经验, 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团队的成绩作为标准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教师一味将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 也会忽略个体的发展, 所以在教师在评价奖赏重小组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小组个体的评价,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数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他如果不注意合理的运用, 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只有在不断实验, 不断总结, 不断研究探索中才能取得实效, 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运用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13

[摘要] 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2、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5、小组合作注意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探究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现状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师、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近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实现合作式学习教学的目标。

在合作式学习的大环境下,我们狠抓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例题和达标题、统一学案。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对新授课的设计,对前一节课的反思,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处理进行讨论交流。新教材给老师们留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空间很大,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所察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小组合作是开放的,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主张“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每名学生担任的职责是在变化的,每种职责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小组讨论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b)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c)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有时能根据学生兴趣相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同质分组,比如学习任务较开放,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学生的合作效果会更好。这时就可采用同质分组,这样更利于发挥积极性,更利于交流。

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

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把握好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放了一段在街日子人们买菜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分别选择买青菜、白菜、西红柿、黄瓜的人数,并制成扇形统计图。放完录像后,老师问:统计好了吗?学生摇头。老师又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摇头,说:人太多,记不下来。老师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买青菜的人数,有的数买白菜的人数,有的数买西红柿的人数,有的数买黄瓜的人数,再放录像,顺利完成了任务。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长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

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学习统计图时,有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何收集全校三个年级的差生人数。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进调查然后累计人数,其他组员马上反对,这个方法费力较大且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碍于面子不说实话。又有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班主任那里去调查,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鼓励这个小组还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受到鼓舞,组员们又得出了到教导处看各班段期考成绩等方法。可见,同伴评价,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六、小组合作要重视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小组合作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进行了“说课—上课——评课—反思——重建”循环式研讨。说课是基础,评课是关键,反思提升是目的。课题组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后,发动成员互相听课,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敢于超越传统,挑战自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题组在“小循环”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学习中的“六会”要求:

学会重与倾听;学会质疑与求异;

学会接纳与放弃;学会宽容与帮助;

学会评价与创新;学会求助与提升;

经过研究与探索,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的风采时时在课堂上闪现。

如在教授的三角函数综合课上,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没有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比对应的三角函数呢?”这一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解决如下系列问题: 原题: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2;第三边为x,求x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x? 变式二: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x?

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类似的变式问题: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三: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四: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五:能否找到x使得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将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得更深入、更彻底。

七、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小组合作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研究课题还处在学习、实践、探索的阶段。客观的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能就有些勉强。因此决不能搞“一刀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王金龙的

“尝试教学”,刘丽杰的“先学后教”,都有一些精华值得去学习、去吸收,但不提倡刮大风似的照搬照学。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在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八、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1、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许多学困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物流系统仿真报告下一篇:高一数学函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