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课堂教学效率(通用13篇)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举的学科,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讲好初中语文课,提高课堂效率呢?我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反复多次体验成功的情感,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予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
二、给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的机会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教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动脑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思维。语文备课要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路积极思维,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对新知识才能够“记忆深刻”;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督促绝大多数同学动嘴答题,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动手就是要让学生适当做笔记,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三、保持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
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为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应稍停顿或拖长语音或者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学生重视并引导思考;根据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以及好动、急躁等身心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直观、文字直观、实物直观、电化直观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录音、录像、投影、漫画、多媒体等电化直观手段,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教材,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导入过程中,创设审美气氛。如由旧课导入,可提出赏析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教学。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单一的“填鸭式”为“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提倡激情课堂,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局限于教会学生本领, 重点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心态。一个好的教育者, 是能够培养出很好的课堂气氛,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 教育的目的才能够达到。如果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课本上的每一个问题, 而没有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 这对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是一种限制。老师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创建轻松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建立适合学生自由发展的学习环境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导入气氛, 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课本的内容中有趣的问题, 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来引导学生参与课题内容。找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关键问题, 培养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就是一种享受。
二、提高学生课堂自学能力
预习课本知识是传统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传统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导致预习环节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很多学生对于预习概念不深, 让学生形成了盲目的预习行为, 这样不仅浪费时间, 还很容易让学生走进死胡同。其次是这种盲目的预习会阻碍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 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3,4]。所以老师应该重视预习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老师可以给学生做好大纲,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预习思路, 来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值得注意的是预习不应该让学生们认为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 而是要靠自己去自主学习, 不能抄袭和讨论, 这是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预习模式, 其实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统一学生的学习行为, 但同时这也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过程,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学生在提出自己对知识的见解的同时, 老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面的掌握效果, 进而提高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鼓励学生创办学习小组, 互相学习
在新课标形势下, 学生越来越成为了学习中的主角。学生由原来传统教育中的从动者, 逐渐变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和最重要参与者。由于社会的进步, 学生的生活知识面越来越广,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他们的需求。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学习。课堂学习小组是一种学生自主组成的学习组织, 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由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 这样就解决了小组的单调问题。小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整个课堂,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课堂学习过程, 才会有自学的欲望和能力, 他们才会去主动发现和领悟问题, 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 互相帮助, 为学生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小组合作为参与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小组合作过程中, 成员能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开拓了思维。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们彼此通过思想的交流和切磋, 互相启发彼此, 加深了对问题的印象。小组合作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 这有利于老师授课的针对性,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员通过这种合作学习,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教师教学以引导为主
语文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老师应该给学生留足发展的空间, 不能将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 这样不仅不能让他们得到很好的进步, 更让他们过分依赖老师, 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才能算是高效教学课堂。无论老师的讲课水平多高, 如果学生不能够投入其中, 那么何谈教学效果呢?追求课堂效率, 就必须掌握好学生课堂认真听课的时间。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中, 不浪费一分钟, 所以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课堂引导可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精神,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上课状态的一种监督。老师应该注意, 给学生讲解问题, 有时候不能够讲得太透彻, 或者是应该点到为止。然后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 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要求老师去不断地创新学习方法, 而且需要学生去积极主动参与。
摘要: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是贯穿于教育始终的两条重要内容。教育从事者为了让教育事业永远持续和传递下去, 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断摸索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和学生要求。新课标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尤其是在课堂中, 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一旦对语文课程感兴趣, 就会更主动地去学习, 那么他们的成绩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始终是老师所追求的。
关键词: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新课标,语文
参考文献
[1]费小平.怎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呢[J].魅力中国, 2009, (32) .
[2]熊瑛.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 2009, (5) .
[3]郭昌云.浅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时代教育, 2007, (22) .
[4]潘凤湘.初中语文教学之主要任务及其方法——兼谈教读法[J].江西教育科研, 1989, (02) .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目的学习,通过实践证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差异很大,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学习,并且保持良好的注意及心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呢?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第一种开明见山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记住。第二种,选择法,教师把学生在预习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选择,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把握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学习。第三种,分层提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全部托出,而是随学习过程的展开,逐步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一半,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实践表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下功夫,花时间,动脑筋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乐学,达到学有所获。
激发兴趣的途径、方法很多,比如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
二、推进教学改革,渗透创新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的机制引进课堂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探究性地学习。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和快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以下几个方面途径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效果不明显,教学双方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学时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状态。
2.因材施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不歧视差生。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所获,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师生平等。课堂上,教师必须置身于学生之中,不高高在上,与学生共同讨论,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时故意出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分析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找到学生的共鸣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5.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体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层的,永久的,特别要引导那些不积极的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参与,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学习。
6.创新教学方式
(1)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活跃学生思维常常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抛开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怀疑,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独到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寻常中发现新的知识。
(3)语文教学中,可以布置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形式多样,别具一格,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
(4)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等,使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能化解课文中的教学难点,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学习知识。一些已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的内容,而被视为教学难点,通过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在讲授该课时,必须先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了解腰鼓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学生就跟着进入那气势雄壮的,展现生命力的,激荡亢奋的腰鼓场景中,让他们感受到黄土高原上迸溅的豪壮的激情。我首先给他们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图片,让学生知道是这样厚实的土层,养育了朴实而激情的黄土高原人,孕育出了雄壮浑厚的腰鼓声。接着我播放了反映陕北人民在黄土高坡上击破打腰鼓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气势磅礴,震撼生命的安塞腰鼓,感受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2.利用多媒体课件,深化文章主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源泉,它展现了传统媒体无法表达的信息和知识,它使感知更形象化,想象更可视化,知识更具体化了,它的应用往往会取得更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时,我先用幻灯片展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等,接着展示作者生平事迹,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又面临哪些选择呢?在选择中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呢?在互动中,师生一起进入了课文。我在网络中寻找了很多有关的图片,选择了十张精典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把它们设计成一组动画,一条条不同景象的路展现在学生面前,伴着清新优雅的音乐与诗歌朗读,在陶醉中,在迷惑中进入对选择的路与未选择的路的思考,这样,学生从具象走进了抽象,从表层进入了深层,从而悟出: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我们要敢于选择,慎重选择,在课堂最后,我又制作一些飞动的关于名人道路选择的典型故事,有关路的名言警句,达到了声情并茂,浅入深出的效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数学课堂当然也不例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功夫主要在课外,要通过精心的备课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面对各种各样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中有一共性:那就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去接纳你这个教师,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大家都知道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新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这一特征大胆改进教材,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还是通过动手、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让四十分钟不知不觉地悄然而去。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所以我以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教师的素养。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单纯看他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主要看他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我在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适宜的教学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各种各样的幽默,类比等丰富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跟学生说这是在准备材料,讲例题时我跟学生说前面材料准备好了,你现在能把“亭子”建好吗?例如讲辨析题时,我问学生你们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吗?能发现题目中会伪装为好人的“妖精”吗?例如在讲无理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句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很多数,而且这些数都有很多同类朋友,可我们从小学就认识的‘π’至今都没有帮他找到一个朋友,好孤单呀!今天这堂课我就带领同学们帮他找朋友。”通过这些言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作用不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并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心目中留下一个
深刻的你,这样的数学课才能深入下去。
第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不能走入误区,多数人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就是提高效率,这实际上还是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去动手,结果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稀里糊涂。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教学任务。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所以笔者以为第二个“突破口”就是要真正地了解什么是提高课堂效率,以及要了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教学程序,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把课后留给自己。新课程认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国外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为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标准。要勇做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内给学生,把课外给自己。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现实告诉我们,在大框架定位恰当的前提下,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一节节好课。比如,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简表述,各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研究的空间很大;情境设计、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数学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数学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
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媒体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第五,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开放的教学和双基落实的关系。
新教材提供的信息、背景丰富多彩,新理念下的探究随时进行,比起传统方法下的单一传授,机械训练、反复强化、双基落实的时间相对减少,如何在每节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经过体验、探索、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很值得探讨,却是目前老师的困惑迷惘之所在。我在教学中注重“三个化”:
(一)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使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我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得测定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智能化。“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
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1、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室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习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起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新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之中。导入时间不宜很长。一般限5分钟内,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导入方式也不尽相同。我常采用的是问题式导入,问题式导入是教学活动开始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引入新课的教学方式。例如,《word中表格操作》的“删除单元格”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T:列举以前的删除操作,请学生一一操作。接着让学生尝试删除一个单元格。S:先选中操作对象,按“delete”键。现象:表格却纹丝不动。
提问,这是为什么?难道“delete”键失灵了?
T:让学生在表格中输入一些内容,然后再选中表格,再按“delete”键。现象: “delete”键起作用了,但删除的只是表格中的内容,表格本身并未删除。S:“delete”键只删除表格中的内容,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删除表格本身呢? 评析:“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学生对删除表格操作及“delete”键在这儿的作用,通过误区设问而理解得更为深刻。设置误区问题让学生在“反面教育”的作用下,经历了一个设谬----排谬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逐步养成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
二、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由于社会和家庭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差异,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一致。大多数学生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就很少接触计算机,接触也只是平常上上网,上网的主要内容是看新闻、聊天、玩游戏,基础很薄弱(如死机现象的处理、输入法的
使用等都不是很熟练),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学或培训掌握了较高层次的知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差生不能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利用小组优生辅导差生,既可以采取左右辅导,也可允许下位自由辅导,通过组内相互协作,不仅迅速提高差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优生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拓展知识、创新学习留有一定时间。分层分组同时可以促进组与组公平竞争,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信息技术课上,一方面,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必要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由于: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想做到无所不能简直是天方夜谈。其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也不可能全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教师除了课前必须检查有关设备问题之外,在授课过程也经常碰到或这或那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学生操作不够熟练或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出现死机现象,而学生不能自行解决。若是此种情况,开始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把解决死机的方法给学生演示,让其观看,以后再遇到死机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同时,把造成死机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归纳):
1、学生打开的程序太多,尽管只对一个程序进行操作,但其它的程序学生并没有把它们关闭,而学生仅仅是把这些程序最小化了,他们认为最小化后就是把程序关闭了;
2、不适当的操作及打开了一个较大的应用程序。这些都会造成死机。再告诉学生解决死机的方法:
1、热启动CTRL+ALT+DEL;
2、冷启动关闭电源重新启动。通过归纳原因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更加清楚造成死机的原因,以后尽量避免。又如,计算机操作课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关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有时设备会出某种故障等等,而有关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操作,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并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课堂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以致于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方法。在讲课中,我只是把重点精细讲出,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设置图片版式时,我只做出两种版式的图片效果,并讲解其要点,余下的三种版式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并找出各种版式设置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五、要用艺术性的教师语言,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是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的一些概念与定义,往往会令没有相应知识准备的初中生难于理解。但若老师能够运用各种语言艺术,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时,要先告诉学生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接受指令和数据、输出处理结果的设备。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说:“我们看东西用的是眼睛,听声音用的是耳朵。那么,眼睛和耳朵就可以看作我们的输入设备。同样,我们用嘴巴讲话、用手写字。
嘴巴和手就可以看作是我们的输出设备。”这样一讲,学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之所以笑是因为他们理解了概念,原来概念的影子就在自己身上,与自己亲密无间。
肖 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二中)
摘 要:努力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职责。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融入每天的生活当中。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生活中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而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且最富时代感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学习兴趣;反思教学;鼓励式教学
语文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品性。我们语文的教学是一种面向学生主体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的学科教育。语文教学,不仅要着力发展学生在语文上的能力,还要促进和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其他能力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平等的位置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主观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热爱学习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比如,我们在学习《菲利普夫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从张爱玲所说过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去学习课文。
二、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思维的敏捷,从而更加容易接受知识。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掘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的时候,教学质量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我们在分析人物时,不能够只讲解这个人,要把他放在故事中,从其所处的时代、作者的创作背景等因素去考虑。可以引导学生不要去孤立地评价人物,把人物理解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例如,《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是否具有封建思想,让学生结合书本和时代背景各抒己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我们以前的语文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根本就没有适当的交流。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同时能够增进师生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开放式教学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发现问题,从而进行自主思考。我们的开放式不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而且给学生足够的课外探究时间,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答案。
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课外探究实践
单一的课堂讲解模式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应当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情感也会不同,在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我们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比如,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来阅读,或者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籍,比如《小王子》《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等。学生阅读完了,我们可以专门设置一堂课让他们来讲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交流。
五、鼓励式教学
鼓励式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爱上学习,而且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得到肯定后的成功喜悦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兴趣更加浓烈,为更好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偏爱优等生,不放弃后进生;批改作业的时候,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要适当地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六、坚持教学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对我们年轻教师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上完每节课后,咨询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及意见。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吸取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能让人增长教育智慧,是自我否定之后的超越,是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教学方法不是一定的,观念最重要。要想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就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要把握好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时光。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 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时逐渐训练。能力训练必须摆在课堂教学的首要地位, 语文这门课程是比较活的, 没有死的定义和公式。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必须有所改变, 要以能力训练为中心, 以学生主动学习、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替代过去的以教师讲析, 知识学习为重心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手段, 要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 让学生能够主动掌握并理解文章当中的必要知识。为了提高训练效果, 教师在提问方面必须要精于设计, 并采用精致的讲解, 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 在讲课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只有这样不断地去练习, 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 可以指引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地学习,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语文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 有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比如, 当引导学生进入一节新的课程时,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一种轻松而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 潜移默化中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提问, 学生提问的过程正是他们大脑极度活跃的时候, 这时候记问题比较深刻。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争辩, 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而且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 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极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对一些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大部分都是文字教学, 这样有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讨论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的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课本上, 语文这门课程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无时不刻都在和文字打交道, 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多举一些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 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 当进入课堂的时候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在讲课文的时候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实施创意的画
比如, 我在讲九年级的《词五首》时, 结合五首诗的自身特点, 让学生根据诗境自主创造画面。在这五首诗中, 有三首诗配有插图, 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描述词文的内容, 然后我再补充学生没有描述到的内容。剩下的两首诗词, 我则让学生反复朗读, 进而根据朗读展开想象, 创造一幅画面, 以此展示诗文所描述的内容。画面的展示是直观的刺激, 当学生看画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画面的描绘学生可以大体地认识诗句内容和诗句表达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的热情都高涨起来, 都纷纷动笔创造符合自己想象的画面。最后, 再将学生的画用投影仪投影出来, 让全班学生共同鉴赏, 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这样的举措,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词文的理解, 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这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课堂教学看似表面热闹,实则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对此,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準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方向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发展的方向,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设计。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注意分层设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设计一个总体目标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反之,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呢?对此,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精心设计导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其设计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导入设计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问题导入等,运用优美生动的导语导入新课,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走进文本的欲望。
2.多鼓励,善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内心都渴望得到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他人的肯定。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学中教师应多用赏识教育,多鼓励、表扬学生,从而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灵活运用,适当拓展,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材虽然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呆板地照搬教材,而应灵活运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精讲,不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少讲,同时教师还可以从课外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例文来讲。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方法,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回答问题的规范。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吟诵方法、阅读方法、鉴赏方法、写作方法与评价方法等。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做好“举一反三”工作。拓展时教师仍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出所提问题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理由何在。同时,教师应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引起联想,想到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并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四、有效提问,牢固把握课堂提问的要求
1.要新颖灵活。教师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既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教师提问,也可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既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讨论再答,也可提问回答后通过讨论再答;既可在教师提问后让学生质疑,也可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再提问。无论是教师问还是学生问,都要力戒满堂问、一问到底的僵化呆板的方法,把提问和读书、独立思考、讨论、书面回答、板练、点拨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总而言之,要追求新颖灵活的形式,使课堂提问充满生机与活力。
2.要目的明确。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而要做到提问的目的明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考虑到学生是否明白教师在问什么,做到问题指向明确、紧扣主体,语言简单明了,否则就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教学。
3.要层次清楚。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体现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明显的层次划分,并且在课堂操作中,也要有停顿、过渡等,以增强提问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4.要面向全体。课堂提问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使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到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五、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多媒体集“形、声、色”于一体,能够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如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父子浦口车站送人的感人场面,从而使学生快速融入到了情境当中,对父子模糊的印象变成了鲜明的感性认识,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语文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能无选择地使用,而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运用,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我们教师以新课程为指导,不断探索与研究、完善与总结,选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占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2011(16).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今天,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意见,供同行参考,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要设计好导入环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所以,一堂课的开始非常关键,导入好了,学生感兴趣了,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唱歌、复习等形式调整情绪,进入你预设的学习“陷阱”。
例如,当我们教到《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让会唱唱这首歌的学生来唱,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唱中充分的感悟作者的感情。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影视作品放映给学生观看。总之,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能萌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教师讲课的神色和语调要富有激情,带有一定的感情。如果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来学习。所以,我们要善于用眼睛来表达情感。如赞许或批评等。不宜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批评。否则,会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影响教学任务和目标。
第三、教学形式要多变,不能一成不变。如语文教学的“读”,要有技巧,不能只是“齐读”,可以进行自由读、表演读、带读、分角色读等等。上课过程,不要只追求片面地课堂热闹。很多老师说就新课改可是要体现一个“热闹”呀。可是如果仅仅如此,学生是很难学到知识的。所以,讲到重点部分,或者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尽可能的要求学生在课堂掌无握好。否则,后进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老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努力创造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调控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发挥微笑的威力,避免批评与训斥。其实,微笑的力量是最大的。在教学中,我们的微笑,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略带点头的微笑则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促进学生朝前的步伐迈得更大;摇头的微笑,能激发起学生改错的信心,使学生在笑中纠正了错误,获得进步。笑中教,笑中学,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此外、应该还学生一片蓝天。如果学生能看懂弄通的不讲,让其自学,旨在培养能力。否则老师集中精力去讲,形成依赖性。长期的依赖性,就变成了惰性。这样“启智”是不成功的。但是每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要毫不吝惜地去点拨,犹如“拨开云雾见太阳”学生心理充满喜悦,“老师真高一筹”。
【摘要】初中历史教育对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历史演变,提高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演进和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中生具备了基本的文字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尚未树立起健全完善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事件,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历史观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如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我国初中历史教育全局和现状来看,历史教育课堂效率参差不齐,好坏参半。好的方面,是指从应试教育的方面来说,历史作为初中课程设计中的重点内容,还是受到很高的重视的,学生们对历史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全面;从坏的方面说,初中历史课堂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情况居多,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入,缺乏更深层的感悟,达不到历史教育的更高目标。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影响因素
1.历史教育的形式、内容过于单调
初中的历史教育,课堂内容过于单调是影响学生兴趣与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历史教育,以照本宣科介绍历史事件为主,而且由于历史课本的内容本来就是既定的,即使有所变动,也只是围绕历史事实做一些侧重的调整,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就造成老师教授历史事件内容同一性严重,没有新意。
此外,由于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很多学生可以自行阅读了解,这也造成老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自行了解的内容差异不大,这也影响了学生课上学习的积极性。
2.侧重于死记硬背,解读深度不够
由于历史课在初中各项科目中属于主要学科,占据的分数比重相当大,导致老师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片面侧重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很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全面情况,更罕有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讨论的。
有些老师更是完全按照课本、教案的规划来布置作业,检查知识点掌握情况,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只有对一些常出现的重点问题才做讲解,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全面认知,弱化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死记硬背知识点,自然无法更高效率的接受更多其他的东西。
3.教学模式不科学,缺乏合理设计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因为本身的特色而有合理的设计规律可循。就拿历史课来说,纵观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历史,要集合在课堂上进行传授,没有一定的章法和规划是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然而在很多初中历史课上,按照课本的章节进行死记硬背才是唯一遵循的原则,缺乏足够的规划设计与创意性思维,导致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强,课堂教学效率很受局限。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方法
1.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历史背景的介绍
目前初中生群体在历史学习中的一个弱项在于,对很多历史事件或话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对具体的时间发生环境、背景,演变过程了解不足。这种片段性的浅层记忆,根本无法让学生形成连贯的思维。因此,初中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妨重视一下对历史事件背景环境的介绍,这样做,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有助于区别类似历史事件,特别是人物、背景、国家、条文或地点等比较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更要通过这种方式加深记忆。
2.加强互动,以趣味性引导课堂气氛
课堂教育向来主张以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尤其到了现在,这种需要更为迫切。对目前的初中生来说,学生群体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要让这些孩子更好的接受历史课堂上的信息,就必须更加注意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这是现代社会初中生的群体性心理特点,必须要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老师们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趣味性解读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一般来讲,根据现在的初中生对网络和数码产品了解较多的现状,老师们不妨也多了解一下学生群体经常接触的网站或话题,以便能够找到共同语言,更容易互动。
3.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强化教育成果
目前在我国城市农村中大面积普及了多媒体教育系统。老师们不妨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展现历史事件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信息。这一方面迎合了学生们猎奇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加直观的阐明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繁杂的历史课程系统中的各项知识点和概念。
在历来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因为涉及到的背景非常复杂,关系脉络复杂纷乱而具有相当高的教育教学难度。有一些学校尝试过用多媒体系统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图片展示或视频、音频展示,那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透过投影仪和大屏幕来了解各个参战国、各个重要的会议、草案、重大的军事事件等内容,相比较传统的口头讲解或课本自学的方式来授课,难度就小了很多,在时间上的花费也少得多。
此外还有一些在高效课堂执教的老师介绍过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来的经验,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自主设计PPT针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脉络、各种关系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熟练掌握。在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引导之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大幅提高,要全面了解某个历史事件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总结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面有很多。在不需要大量的做教学计划调整、无需大幅改动现有教学策略的情况下,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就可以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老师要善于变动教学策略,以学生群体的实际接受能力、群体特点为依托逐步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堂内容,掌握课堂知识。
参考文献:
[1] 吴启民. 历史“活”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 新课程(中学). (09)
[2] 金鑫.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科教文汇(下旬刊). (12)
关键词:初中语文;备教材;备学生;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堂效率
我们总在说要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到教育质量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课堂效率。课堂效率的高低和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有极大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使教师得到解放,减少忙碌的工作任务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效率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探索、创新,用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呢?我从以下三点来进行阐述。
一、做好课前准备
要想构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课前准备功夫就要下足,也就是要备好课。备课不但要针对教材进行准备,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准备。首先,备教材就是教师在讲课前要仔细研究教材,把教材读通透。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不能放过一字一词,确保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传达的是准确的信息。在文章的句、段、主旨方面,教师更要细细琢磨,将难理解的句子标注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把意思弄明白,并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教师要通过独立思考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此外,教师还要搜集和课文相关的链接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备课时,还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因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就是学生,教育的目的也是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论从教育方法还是课程内容结构方面,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能够预估出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应该采取的不同措施。这样备课更有目的、有实效,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充足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要合理
教学过程是教育课堂的主要部分。教师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策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引导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学内容的多少,使用的教学手段等。
首先,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用启发、探究、讨论、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够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讨论和交流能够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实现情感体验的升华。其次,教师要根据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利用时间,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对字词已经基本掌握,那么灵活地将学习字词的时间分到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上。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他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可怜、可恨还是可爱?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再次,教学手段多样化,能够改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播放图片、录音、电影等,引导学生训练听、说、写的能力,并在最后引导学生做好课堂总结。
三、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为了下一堂课获得更高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难免有遗憾,但遗憾并不可怕,科学有效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语文课讲得越加完善。课后,教师要及时记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和感受,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成功的教学经验,也要记录下来,形成积累。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分析,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创新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教学反思激励着教师不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水平也随之慢慢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李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李振永.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7).
[3]崔玉荣.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4]赵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6(6).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储备、优秀的人格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应该熟悉和掌握所有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在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语文教师要有优秀的人格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加之教师如果具备比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并且当作一门艺术去教,就能“润物细无声”,具有极强的感染、熏陶、移情的作用。这样,语文教师通过长期的实践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技巧,教学就会有比较强大的“磁场”和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学习的过程就是美的享受的过程。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技术活动或学习活动时,如果对这种活动有浓厚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地从事这种活动,并且推动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心理特征,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别致、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通过设疑和解疑使学生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课前说话活动;可以当堂检测答问,长此坚持,让学生养成上课集中精力听讲,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更重要的,可以加强朗读训练,采取齐读,分组读,接力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形式,人人参与,培养读书习惯。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熟读中掌握文章思想,体会文章表达艺术,享受语言美感,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问的艺术,精心设计问题。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问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课堂提问要恰到好处,要极大地诱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势利导。
另外,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进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问,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答,自由地评价,自由地选择。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学生才会学得兴致勃勃。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现代教学必须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必须从学习方法上寻求突破,必须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以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终生受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知道“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堂上,通过交流合作,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解决了疑难,同时培养了能力,更养成了一种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营造互学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达。营造和谐氛围,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树立“快乐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在新课改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下面我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和精髓,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总体目标外,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本着简明、突出的原则,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要考虑教材的显著个性。以学生不同基础的认知水平为起点,结合教材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这些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的内在联系须上升到知识、能力、情感、智力结合的某一高度,即能促进不同类别学生获得不同层次发展,进而确定课时目标。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①“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②“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③“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④“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全班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⑤“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三、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教学
教学不仅是一门职业,也是一门艺术,我认为课堂教学须做到以下三个“注意”:
1.注意课堂的“实”。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发挥特长,生动形象地叙述,合情合理地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有个“度”,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如果课堂上尽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学生没有进行行之有效地强化和理解,很可能教学效果不像老师预计的那样理想。语文课堂的“实”还体现在师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上,并非师生交流的次数,看课堂多么“活跃”。师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难点突破的关键,但是交流的“质量”至关重要。
2.注意课堂的“活”。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不是事先铺就的铁轨,教学过程也不是准点到站的列车。老师备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课堂上,老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还有,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叔湘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让学生能够活跃思维,强化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3.注意课堂的“新”。课堂只有“新”才能使学生感到课堂有终了,学习无穷尽。任何作品都有其时代性,教师应该根据目前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作品进行合理延伸与拓展,进行大胆创新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能感到节节都有收获,课课耳目一新。这些延伸与创新或表现为对文章主题的再认识,或表现为对主要人物的再评价,或表现为对文章内容的重新加工。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课堂教学效率】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07-01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1-03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0-24
初中地理如何提高效率06-04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07-04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5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论文07-20
深度思考该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10-05
如何提高会议效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