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会计诚信度的思考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 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单位客观经济状况和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 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并且该信息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一、我国会计诚信度的现状

从现实社会中, 我们看到目前我国会计诚信证遭受极大挑战, 会计造假事件十分严重, 违法乱纪的案件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会计基础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 尤其在私营企业, 企业为了节省开支, 会计人员混岗和无证上岗的问题普遍存在, 降低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还有些会计人员无视国家财经法规, 没有严格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 使得会计工作完全听凭单位领导指挥。

2.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核算资料不真实、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隐瞒虚报经营收入, 随意挤列成本费用, 使用虚假发票列账, 不是真实的经济业务, 为了小团体利益私设小金库, 人为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

3. 利用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对会计核算进行操控, 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主要表现为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联交易价格等规定, 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偷漏税收现象较为普遍, 单位利润被人为操纵, 制造虚假业绩, 为了单位领导的政绩肆意粉饰财务报表。

4.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 缺乏应有的素质。

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思想保守, 不求上进, 不认真钻研业务, 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不上会计制度的变化,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国企中的年龄较大会计人员尤为突出, 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 更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随意性较大, 采取多年的习惯做法, 不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处理经济业务。

5. 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不到位, 审计和税务部门的监督标准不统一, 各自为政, 不能相互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而且处罚力度不大, 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 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内部审计部门也是维护单位的利益, 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形同虚设。

二、会计诚信度缺失的原因

1.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向社会做出的公平、公正的承诺, 是会计人员对工作的认识、情感和信念在意识中的统一, 从个人本身自觉自愿地遵守各项财经制度。由于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丧失了职业道德, 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利害关系,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落后, 在会计培训和我继续教育中涉及的职业道德内容不多, 注重会计的职业技能而轻视了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在利益面前没有了诚信, 为了个人私利参与会计作假或贪污舞弊。

2. 会计制度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不完善。

会计制度的漏洞与具体操作过程的伸缩性等, 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为:首先, 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 例如责权发生制为确认基础,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 使得会计人员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入, 推迟确认费用) ;会计人员根据稳健性原则可以随意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益来操纵利润。其次, 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针对同一经济事项, 会计人员做出若干种处理方法, 这就为会计人员的主管选择创造了条件。最后, 会计人员也是单位的一员, 也受单位领导的管理, 其薪酬和晋升等完全由单位领导决定, 这就是会计工作没有独立性, 完全是在单位领导者的指挥下工作, 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很无奈地接受领导的授意和指使, 人为控制单位的经营成果。

3. 利益驱使和失信成本低是缺乏诚信度的动力。

会计造假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资金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 会计人员为个人及小集团的利益做假账, 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以实现“多赢”, 正是这些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报告的, 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45条规定:“授意, 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可以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所有这些规定都不足以威慑会计造假行为, 使得其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

三、提升会计诚信度的途径

1. 强化会计人员诚信教育。

诚信是会计职业的根本, 也是会计人员的生命线, 如果没有了诚信,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失去了意义。会计人员要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来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会计职业道德, 奖励和推广会计职业道德先进典型, 弘扬社会正气。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 宣传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引导广大会计人员积极参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会计行业的新形象。

2. 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 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要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并且随会计人员资格证一起管理, 也可以参照驾照的管理模式, 对日常不遵守财经法规的工作行为可以扣分, 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主管不守信用的会计人员, 出现失信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驱逐出会计行业, 并且永远不得其再从事会计行业, 可以借鉴醉驾的处罚形式, 要定期对社会公布那些退出会计职业的人员名单。通过会计诚信档案建设, 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开放、诚信竞争、公平享有及使用会计信息的环境。同时鼓励社会、中外合资、合作开办诚信服务中介服务机构, 建立发达的诚信服务业体系。从而达到规范会计市场秩序、净化会计市场环境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3. 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实现会计监督体制创新。

近几年来, 我国越来越重视会计监督机制建设, 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 形成有效的会计工作监督机制, 明确会计人员由谁来监管, 把责任落实到人, 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序。首先, 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促使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内容, 严格规范报销审批程序, 杜绝和禁止虚假报销, 确保各项支出的真实有效, 收入及时入账管理, 消灭资金的“体外”循环;同时还要加强对资产的监管, 按规定周期进行资产清查, 做到账实相符, 账账相符;另外, 还要加大会计工作的透明度, 接受单位职工全体和社会的监督, 让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公开化, 这样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也能个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其次,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管是必然趋势, 是提高会计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具有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通过网络服务器建立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会计监管,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强提升会计工作的诚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的诚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会计的诚信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影响了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认可程度, 如何提升会计的诚信度是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会计诚信必须从职业道德抓起, 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市场经济,会计诚信,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2] 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12

上一篇:谈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下一篇:“雾霾天气治理”的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