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提升(精选8篇)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区别于其他政党,具有鲜明的先进性、阶级性和政治性。当前,组织系统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讲党性是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全党现阶段的重要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巩固党的执
政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工作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关键就是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总要求,统一思想,深化理解,形成共识,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进一步拓宽新视野、激发新思维、树立新观念、落实新方法、健全新机制、增强新本领。只有这样,组织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才能沿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方向不断创新发展,以应对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破解新难题、迎接新挑战,真正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讲党性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整体形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讲党性既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综合体现,又是组织部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当前,组织部门要以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的先进理论成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强化政治素养,坚决摒弃“大好人”现象,善于用政治的眼光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秉公办事、公平待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政治立场坚定,敢于旗帜鲜明的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钻研,不断增强组工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本领以及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使组工干部成为工作中的“活字典”和“业务通”,打造“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组工干部新团队,最终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模范部门。
关键词:法律信仰,党性修养
0 引言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已经没有一种规范能够独立行事发挥作用。法律与党性也是如此, 一个是坚守底线思维、一个是塑造崇高理想, 如果能将两者互联互通, 那么无论是对党性修养的养成还是法律信仰的布道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法律信仰与党性修养
信仰, 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 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1]。法律信仰就是指人们内心深处对法律精神产生高度的认同, 并以法律原则、法律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要完成这种精神上的认同一方面需要社会个体产生共同的法律需求, 另一方面法律还能反映并保障这些需求, 才能使个体价值逐渐趋同于法律价值, 进而使公民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符合法律的要求。每一个公民都有基础需求, 它不仅仅是精神层面也作用到物质生活, 并且这种基础需求具有普遍性和趋同性。正是这种普遍与趋同才能使个体意识逐渐汇聚成为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但是对于公民个体而言, 他们的需要多是自私的, 想要满足大部分人的愿望, 我们就需要从个体中剥离出来, 形成一个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标准, 这就是法律。因此, 法律要成为信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法律需要强有力, 能够实现公民公平正义等基础性需求。二是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 是实现人们基础性需求的最强保障。就好像古代人们的图腾崇拜, 当穷尽人力都无法实现需求时, 只能寄希望于精神上的强大力量, 对需要有多么的强烈, 这种精神力量就有多强, 这就是信仰。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 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 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2]它是一个政党本源性的力量和吸引力。可以看出党性针对的不是个体的基础性需求, 而是政党的最高价值理念, 而一位合格的党员需要在个体上映射这种价值理念, 这就使得党员兼具了人性与党性的双重身份。党性要求党员首先是从党的立场出发来规制自己的行为, 而非从自己的人性出发来思考自己的行动。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 因为从人性出发当然希望宽待自己、苛刻他人, 但是从党性出发又要求党员苛求自己、宽厚他人。所以, 党员的党性并非是天生具有的, 并且已有的党性在岁月中也可能淡化甚至消弭。因此, 我们就需要通过党性修养来生成、磨砺、升华党性。党性修养也称作党性锻炼, 是指党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来坚持、巩固和升华党性的过程。包括了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和优良作风修养等部分, 并且党性修养还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 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党性修养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既是党性从不同时代中不断汲取新兴力量的过程, 也是从党性中抽取力量来反哺党员的过程。
2 法律信仰与党性修养交叉作用
老一代革命先行者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仍然历历在目, 但是当前我党面对的形势却已变得如此复杂。我们已经完成了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任务, 但是领导人民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又摆在了眼前。党性要以人性为基础, 党性是人类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 离开人性讲党性是空洞的, 苍白的, 只有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升华和超越才能成为社会的榜样和道德的引领。[3]因此, 在我们进行党性锻炼的时候, 很有必要将人性的因素加入进来, 而法律是对人性的反映和约束, 想要历练人性可将树立法治意识、法律信仰纳入党性锻炼中去。
2.1 法治意识薄弱影响党性修养
当下有一些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将个人的“人治”凌驾于国家的“法治”之上。将法律看作是自己的工具, 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就执行法律, 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对法律视而不见。当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连人性最低保障的法律都敢突破、都能突破的时候, 那么党性的链条又如何对其设防呢?他们又怎么可能去自觉的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和保密纪律呢?所以, 在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下, 党员的党性修养也会受到影响。
2.2 守住人性才能守住党性
人性是党性的基础。人性是为人的个性, 党性是为政的特征, 人性与党性之间并无沟壑, 而是互联互通的, 人性优良的人并不一定党性坚强, 但人性恶劣者其党性必然不坚。所以当我思考党性修养的时候不但不能把人性排除在外, 还应当成第一要素和前提, 否则我们都是在假定党员人性一定优良的前提下来提升党性修养。
党性是人性基础上的升华。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性除了自身的自然属性, 还包括了社会属性, 而社会属性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可以随着社会的影响浮动, 这也使人性升华成为了可能。党性的产生可以通过党员对政党党性原则、宗旨充分理解, 达到高度的认同, 从而将自己原始的价值去靠近党性的价值观, 使人性得到升华, 上升为党性, 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3 提升法律信仰易于守住人性底线
人性是法律产生的依据。对于人性有人认为性本善, 有人认为性本恶, 有人认为有善有恶, 也有人认为无所谓善恶。性本善者认为人出生时犹如白纸一张并无太大差别, 但是后天使人产生的变化, 为了维护人性中的善意才产生了法律。性本恶者认为人都是自私的, 所以人会做坏事, 而为了防止人们行为出轨, 所以需要制定法律。无论恶与善, 都可以看出外化出不同行为的人性是法律产生的依据。
法律是坚守人性的顽石。道德、宗教、风俗、纪律、法律等社会规范都是控制人性的方法, 但是无论是扬善还是惩恶, 它们的综合强制力都弱于法律。道德、宗教也可以约束人性, 但是其对人性的约束只是思想层面的, 并且宗教和道德往往作用在劝善, 在惩恶方面显得有点无力。法律则不同, 它不但能对人的思想层面形成枷锁, 还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它不但能够劝善, 还有极强的惩恶功能。再者, 由于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它对人们行为的强制执行力比风俗、纪律要强得多。综合起来, 法律无疑是坚守人性的一道有力防线。
2.4 党性修养能提升法律信仰
党性修养的培养并不比法律信仰的培养难。如果说党性修养较难养成, 是因为党性修养是对党员的特殊要求, 是在人性基础上的更高要求, 是对人性的“苛求”, 所以它不能自己产生, 也不能轻易提升。那么作为来自于人们内源性需求的法律信仰是不是就容易获得了呢?可以看到的是法律信仰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将法律视为信仰的人并没有理论上的这么多, 哪怕是从事法律行业的法律人。相反, 在战火纷飞、礼崩乐坏的时代, 有无数先辈们在崇高党性的指引下抛头颅捐身躯, 以身殉国。
3 将法律信仰融合进党性修养中
3.1 用法律信仰的强度来筑牢党性基础
加强法律理论学习。目前课程中虽然已经包含了法律的课程, 但多集中在行政法、宪法等单个的部门法方面, 虽然也开设有法治思维和执法能力方面的专题课程, 但是由于不成系统, 使党员将自身价值观贴近法律价值观的这一过程效果不明显。使得党员知法、用法、规避法, 这也是因为他们内心并没有对法律精神达成认同, 当然也不能形成法律信仰了。而没有信仰的支撑, 法律对其人性的约束力当然也会减弱。
3.2 用党性修养的高度来引导法律信仰
以党性修养点拨法律信仰。一个党性薄弱的人其内心不一定没有法律, 而崇尚法律的人其党性修养也不一定坚强;但一个党性坚强的人其漠视法律的可能性往往较低, 而一个践踏法律的人其党性也必然不强。党性修养与法律信仰之间内在的联系是党性与人性, 党性坚定的人本身对人性就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易于接受理性思维, 当然也比较容易接受法律, 当我们从党性的高度去俯视人性的时候, 许多疑惑也迎刃而解。
以党员作为法律信仰的传播者。法律信仰的传播需要人来引导, 而这些引导人需要具备法律素养, 广泛的影响力, 能够作为榜样。而我们的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能力也有义务, 当然义不容辞。纵观依法治国理念的传播, 犹如春风吹开了全国法律信仰的花苞, 其引领力量和传播的速度、扩散范围有的时候比专业法律人对法律信仰的传播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1.
[2]叶笃初等主编.党的建设词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
以德铸魂 养成良好习惯
当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复杂多元化,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价值观失落、道德缺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时时擦拭心灵上的“浮尘”,才能浩然正气,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古人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就要不断立德修身,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加强政治修养,才能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加强纪律修养,才能自觉增强纪律观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加强作风修养,才能做到执政为民有新举措、求真务实有新要求、清廉从政有新成效。领导干部要把办实事、讲实话作为一种导向、一种责任、一种优秀品质,只有敢于讲真话、动真格,才能一步步接近真理,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常修为政之德,加强磨炼,做一个高尚的人。以德修身是培养领导干部保持良好心态的“奠基石”,用德自律强筋壮骨,才能积蓄底气、涵养正气、永葆朝气,立身做人才更有魅力,抵御诱惑才更有定力,攻坚克难才更有能力,决策管理才更有魄力。要用以德修身净化心灵,用忠诚之心对待组织、用感恩之心对待工作、用亲情之心对待群众、用严律之心对待自我、用敬畏之心对待权力、用担当之心对待现实,养成良好的心态,激情工作,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这样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淡泊明志,锤炼品质,提升人格,努力成为品德高、能力强、业务熟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公仆。
阳光工作 为民干净做事
习近平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党的纯洁性。要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依法依规保护监督的意识,自觉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事业所要求的各种监督之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表明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坐标”。要让权力透明,就得阳光晒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权力的使用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负有崇高责任、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对权力要深怀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是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往大处说,承载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创建人类最美好社会制度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神圣使命;往具体说,包含着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好组织交给任务的责任,包含着服务好人民、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责任。敬畏权力,是因为手中权力运用不好就会损害党的事业,就会辜负组织、愧对人民。领导干部深知权力利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宗旨是就得让权力置身于阳光之下,避免决策失误、少走弯路等,实现目标最佳化。领导干部要变革理念,换位思考,心里坦然,把监督作为帮助和完善,把监督当作善意提醒和决策评判,把监督看成“显微镜”和“晴雨表”,分辨决策的收益,心怀感激去接受真诚的监督。
阳光是好的“防腐剂”。能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考验着每个权力运行者的权力观,通过阳光“照耀”,才能保证透明的阳光随着权力的运行而普照,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支部在党员发展、提拔干部等方面,拓宽民主监督渠道,除在职工大会、党务公开栏等阵地公开外,利用微博、网上晒权等先进方式,全方位征求职工意见,保证工作的纯洁性。经济公配是职工最敏感的问题,党支部坚持原则,从严从细把关,全过程阳光操作,绝不允许“偷工减料”,从月初公布出勤班数、考核分数,到中旬纠偏,下旬做账分值、工资账,张榜公布,全过程接受职工监督,杜绝了克扣截留工人工资现象。我所干过的三个大单位10年无一封人民来信向上级反映干部经济、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让职工心中清清楚楚,让干部做事清清白白。所在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矿先进党支部、廉洁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清廉奉公 忠诚党的事业
古人常讲的“公生明,廉生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是对清廉的最好诠释。清廉在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在行动上结果。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履行职责,勤政廉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人民群众拼搏奋进,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在党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战略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的能力。要以民利为先,把服务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民心为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以民意为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联系实际,不唱高调,干实事而不做表面文章,求实效而不图虚名;要尽职尽责,多办利民之事,多行乐民之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耐住清贫,抵住诱惑,抗住干扰,经住考验,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作为基层领导班子“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做示范,把职工诤言当作温馨提醒,自觉接受职工监督,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支部推行“勤廉月月述”“民主评议”等制度,及时向职工通报,互动沟通,让职工了解认清自己所做的工作。同时对班子成员进行诺廉、述廉、评廉、考廉等教育方式,建立反腐倡廉预警机制,管好身边人,对任何腐败问题都要“零容忍”,打好“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多做事前“诸葛亮”,少做事后“马后炮”,匡扶公平正义,纯洁干部队伍,时刻敲响反腐警钟,防微杜渐。
清廉品自高,勤奋创佳绩。广大领导干部要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勤奋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努力成为人民爱戴的好公仆。
(作者系徐矿集团平凉新安煤业党群工作部部长)
一、应该怎样严于修身
个人感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修身正己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身份、牢记职责,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修身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修身于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在从政多年之后已经把年轻时入党的誓言、从政的理想、奋斗目标和追求抛之脑后,在近期中央巡视调查处理干部过程中,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现象频发,就是因为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这就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重学党章,深学深悟,重塑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要积极深
入阅研党史,认真参加每一次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方面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来督促、检验学习过程和效果。二要确立正确“三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自对世界、个人、社会正确的认知。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有坚定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党员意识,要不断强化为民、务实、清廉、公正、公平、公开等一些意识,经常把自己的想法、行为给领导、给同事说出来,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帮助,不断使自己的价值取向更加正确、阳光。三要增强实地考察。不身临其境、不能身受同感。尽可能的深入到曾经决定共产党命运的红色基地,去感受、去探究,真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最终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者。
二是修身于德。古人很注重修德,“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以一日无德”“立身立业,必先养德。”一要通过以学修德,向优秀传统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做到“德”在学中修。二要通过以行修德,在与老百姓接触中、在下乡驻点中不断锤炼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三要通过以律修德,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地方该去什么地方不该去,不仅要清楚还要严格执行。
三是修身于志趣。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讲操守,重品行,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保持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一要有适当的爱好、追求和欲望,想得透、看得开,有诚实心、宽容心、善良心、感恩心;二要约束小节,小节不仅是道德品质和本性修养的一种反映,更是折射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要从小处着眼、细微入手,从落实
每一条规定、每一条禁令入手,从减少每一次铺张浪费、拒绝每一次公款吃喝、搞好每一次基层调研上,躬身践行、自检反省;三要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尽量参与一点体育活动,多参加一下文艺活动,多开展一些郊游旅游活动,多看一点书,这样生活就充实了,精气神就足了,志趣就更高尚了,不良嗜好就不容易近身。
二、个人查摆出的问题
个人对照严于修身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摆自身不足:
党性观念方面: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为官信条,不管走到哪里都兢兢业业、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努力把自己的分管工作干好、干出特色、干出成效。但在个别时候还会冒出个人小情绪,认为自己被组织遗忘了,在追求进步、更好的为民服务上有小失落。
理想信念方面:自己一直坚信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正确性、可行性的正确、准确认知,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共产党才真正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负责、在担当、在奋斗的。但个别时候主观思想还是有点放松,偶尔出现言语上的失控。
宗旨意识方面:能坚持每尽可能的与群众心贴心、情交情,到群众家中攀谈、拉家常,谈的不深、谈的不透、没有了解到实情坚决不走,深入了解群众之所想、所盼,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指导协调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存在对群众所提问题后续盯住不放的少、督促落实不够全面,特别是一些简单易办的事。比如说,询问政策方面的问题,只是让工作人员了解并解答,自己未亲自做回访解答工作。
党性修养方面:始终坚信党性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也就强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也就强了,在党忧党、思党、护党的意识就更强了。在党性修养上,基本上都能坚持党的原则、党的纪律、党的信条,但个别时候还是会把个人修德代替了党性锻炼和党性的修养。
生活情趣方面:基本上都是休闲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锻炼,周末或去附近游玩或骑骑单车,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妻子和孩子也是严格要求。就是有点追求生活品质。比如空闲时间喜欢读一些修身养性的书籍,喜欢搜集学习老中医提出的养生知识等。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我国传统思想道德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放在首要位置,可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前提。习总书记提到的“总开关”问题,也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就能把握控制好思想源头,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党员干部不好的作风状况和行为方式。
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把严以修身作为为官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示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
抢险中心 许凤阳
10月11日至16日,在为期六天的镇江水利系统党性修养与综合能力提升韶山学习教育培训中,我满怀热情地聆听了专家教授的革命优良传统教育辅导授课,满含敬意地亲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重温中国苦难历史,感受伟人创业艰辛。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颇受触动,倍受鼓舞。六天的行程短暂而精彩,主题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成果显著。我们集体重温了我们党光辉峥嵘的历史,亲眼看到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目不暇接,收获甚多。
首先,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伫立良久,深情瞻仰毛主席铜像,并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了鲜花,最后以三鞠躬表达了内心的崇敬之情,在这里,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之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故居,一座普通的泥砖平房,背居群山,面临河塘,小小的农家住房是毛主席学习生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圣火,领导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摆脱困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起点。走出故居,面前是满眼的绿色,依山傍水,青松郁郁,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毛主席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伟人的精神永存世间。随后我们来到刘少奇的故居参观。故居前临池塘,后靠山林,房屋简单、朴素,尤如主席朴实无华、平易近人。1919年前后,21岁的刘少奇离开了家乡,投身革命,为党为人民耗尽心血,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同志是在这里接受了新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那幽静的校园深处,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潮青年在组织同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中国出路的情景。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深受触动,得到了灵魂的洗礼。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在五星红旗下,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更应该用优秀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时刻牢记党员义务,将韶山精神一脉传承。今后的工作中,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以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扎实苦干、任劳任怨、谨慎细致、严格要求、主动服务、开拓创新的韶山精神来激励自己,以韶山精神为标准,对照自己的心灵和行动,时刻警醒自己。今后我决心做到:
[关键词]党性修养与锻炼;路径分析;目标取向 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先进代表,承担着贯彻党的理论和方针路线的组织者、贯彻者和实施者的重任,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仰、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和自觉践行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建设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培养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实现途径 现状调查分析
建设高校学习型党支部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并已成为客观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对北京市10所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及党员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采用自行编制的《首都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受访者来自北京市10所市属高校的学生党员。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党员的提高党性修养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途径,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目的和意义、对策和建议等。经过调查,高校大学生党员在提高党性修养的途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单一
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主要通过什么途径”的问题时,有78.4%的学生党员通过政治理论课的学习,74.1%的学生党员通过党校,75.9%的学生党员通过党支部组织的学习,38.6%的学生党员通过自学的方式,17.2%的学生党员通过参加学生理论社团的途径。由此可见,一方面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党员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教育途径较为单一,更多依靠课堂教学、支部活动。对于学习形式,有56.8%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观看教育影片,48.6%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46.4%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党课、报告会,33.9%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短期集中培训,32.8%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团队训练,31.2%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学习论坛、读书会,29.3%的学生党员希望
通过自学,26.1%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课题专题研讨,17.9%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新知识理论,15.3%的学生党员希望通过网络在线学习。
2.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部分学生党员主动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政治理论内容狭窄,学生参与理论社团的较少,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参与调查的党员中,74.9%受调查者认为所学的政治理论内容狭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大;44.2%的受调查者认为太枯燥,学不下去;26.5%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考核;24.2%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制度要求。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评价较低。
3.监督制度不规范
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党性意识不够强。出现这种结果因素有很多,比如当代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艰苦的社会实践的磨砺,欠缺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缺少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对艰苦环境和繁重工作认识不足,集体意识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理论知识不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难以用理论来分析现实、认识社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党员认为在没有制度要
求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热情不高,阻碍党员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的现象就会出现。
二、加强大学生党性锻炼和 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
党性是共产党员的根本特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模范作用的保证。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在党员思想、言论和行动上的综合反映。[1](p3)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党性是共产党员的根本特征,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党的任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保证。我们衡量一个党员合格还是不合格,就看他是不是具有党性。党性是党的世界观、政治理想和人生理念的集中体现。[1](p3)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要求党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说,党员只有具有党性才算名副其实,如果丧失了党性,即使他还保留着党员的名义,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真正价值已不复存在了。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的过程,是把党的性质变成党员的党性的具体途径。[1](p6)党性修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党性修养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在实践中进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党性锻炼和修养是一种锻造过程,要完成这种锻造,首先需要刻苦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阔政治眼界,最根本的还是到实践中去锻造。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组织纪律性修养、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修养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修养。[1](p167)加强大学生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弘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家形势经受新考验的需要;是高校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保持党员先进性、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的需要。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实现路径
1.增强理论学习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首要途径
提高党性修养要以理论基础为前提,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清除思想上的灰尘,防止不良思想的侵蚀,逐步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世界和言论行动更加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缺乏理论知识的素养,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就不能深刻理解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应尽的义务,就会对遵守党的纪律意识淡漠,政治立场不坚定,就可能在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下迷失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原著揭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不仅适用而且具有指导价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辨别是非、好坏、美丑的能力。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结合学习训练能力来进一步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指导大学生党员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紧密结合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新的时代条件。同时,结合青年学生活泼好动、希望多方位发展以及反对空谈的心理特点,把教育内容艺术化,使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高雅的富有艺术性的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精神的升华。如通过观看纪录片等视频资料把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关注、讨论国内外时事、社会热点和焦点相结合,并用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生动事迹来激励和教育党员,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观察世界,去分析现象,去解决问题,提倡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对全局问题的把握,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把对学生党员的要求内化为党员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党员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党的整体利益之中。大学生党员只有具备了如此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根本途径
提高党性修养不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单纯靠理论学习难以帮助内心成长,只有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和考验,才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认识水平和纠错能力。大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首先可以把握时代主题,切身体会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纠错,党员的理想信念、综合素质和奉献意识能得到综合的考验。其次,通过实践可以保持党员先进性。大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在大学生中应该发挥楷模和表率作用,社会实践可以帮
助大学生党员强化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再次,增强了大局意识,通过亲身经历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政治信念,将社会作为校园的延伸,锻炼了独立工作、协调合作、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党培养造就干部的重要途径,党的先进性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和奉献的行为。大学生党员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切实的锻造,共产主义的觉悟得到明显的提高。社会实践既有助于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途径可以从校内、校外的两个渠道实现,即实行双轨制实践体系。校内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通过鼓励高年级党员创办党员刊物、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助理工作及党建课题申报等;中年级党员阅读原著,写读书体会及创办红色网站,可以把一些教育理论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和软件程序,在党员红色网站上吸引学生主动使用,达到寓教于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低年级党员设立党员宿舍、党员文明监督岗、组织“党的理论知识竞
赛”等活动。这种依靠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仅提升了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又能使大学生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更是提升党员形象,增强党员意识的极好的社会实践途径。
大学生党员校外社会实践应努力做到基地化、制度化、主题化。基地化即这些社会实践形式都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的方式得以实现,利用毕业生的丰富资源建立高校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有组织地进行校外实践,一方面使大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从而亲身感受到党的光荣和伟大,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还可以让大学生党员接触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度化即将社会实践的时间、计划、地点、考核等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社会实践体系,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学校还要有专项经费保障党员的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实施,这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必要保障。大学生党员校外社会实践主要形式有:社区志愿服务、参观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法教育、企业挂职实践、“红色1+1”、科技开发、科技推广、技术攻关、海外实践、与校外支部共建。在调研中,学生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
生党建工作的需要,规定一些调研题目,要求大学生党员制定调研方案,调研活动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后进行评比,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并在学校范围内交流。
3.建立健全的评价监督机制是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这是强化党员教育的内在要求。但目前部分高校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健全的情况,表现在监督机制不完善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备。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奖惩激励制度、评价体系,对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建立评价监督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标志佩戴机制。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佩戴党员标志,显示党员身份,体现光荣感;同时又将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警示自己时刻不忘党员的责任,增强党员意识,把光荣感与责任感有机统一起来。
第二,守则规范机制。根据党章对党员的普遍要求和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制订《学生党员先进性实践手册》,提出党性锻炼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措施,发至每一个党员,用以规范党员的党性锻炼和日常行为。
第三,入党承诺书制。成为预备党员后,要签订党员承
诺书,郑重承诺履行党员义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自律,避免出现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口头和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第四,实践记录机制。为预备党员准备“党性锻炼记录册”。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先进性实践的心得、体会、认识记录在册,以便于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教育,也便于组织定期检查和考察。
第五,转正公示机制。确定预备党员“转正公示机制”,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后要进行转正公示,向所在支部党小组汇报自己履行党员责任、进行先进性实践的情况,由支部集体讨论决定其是否按期转正。
第六,群众测评机制。由全班同学对预备党员进行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接受群众监督。党组织将把测评结果和同学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员。对于满意率较低的预备党员,党组织将派专人找其谈话,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如果仍不改正,将延长预备期。
最后,例会机制。要求每个预备党员过民主生活。通过例会制度,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会议精神,使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在预备党员中发扬光大。
高校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贯彻者和实施者。
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旨在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加强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增强党性意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指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逐步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达到增强党性认识和党性修养的目的,最终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红歌,党性修养,作用,路径
0 引言
党员干部的言行代表了我党的形象和威严, 其党性修养具体表现在世界观到生活作风的方方面面。现阶段, 党性修养教育内容应选用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相匹配的理念和方法。在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 党校应积极探索和尝试有效的路径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教育效果。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为民务实清廉意识、自觉承担责任和使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 党校应就如何利用红歌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红歌的主要内涵
红歌顾名思义就是红色歌曲, 指的是我国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到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建设时期的各类进步歌曲。红色歌曲对一定时期内我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的宣传以及营造积极的革命氛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红色歌曲还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我党甚至是当代我国文化的根基, 红歌这项重要的文化元素生动地诠释了我国经历的革命、建设直至今天的改革历程, 是我党发展的历史见证。虽然产生于不同历史年代的红歌有着各自的情感和风格, 但在整体上来看, 红歌展现的都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风貌形成了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是现如今广大群众最为需要的精神食粮。
2 新时期背景下红歌在提升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2.1 能够促进党员干部更加全面地了解党史, 增强责任意识
纵观我党的发展历程, 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 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目前的改革开放, 几乎各个时期都有被红歌演绎的历史故事,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红歌是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本质产物, 是经多年沉淀出的精华, 也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我党发展的标志。所以说, 在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中有机融入红歌, 通过重温、感悟红歌的内涵, 促进党员干部熟悉并学习党史, 对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能够推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 增强全社会凝聚力
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 应充分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积极借鉴人类发展积淀的文明成果, 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凝聚力量、激发活力, 逐步形成推动整个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正能量”和精神纽带, 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顺利建设。红歌在此过程中以其独有的形式, 生动、直观地表现了“中国特色”, 在推动党员干部能力增强以及党项修养显著提升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新时期背景下红歌提升党性修养的路径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组织自身执政能力的建设, 全面、积极壮大党组织, 确保我党站在时代的前沿, 顺利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接纳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先进文化, 将国家、历史交付的各项使命顺利完成。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加强其对提升党性修养的作用势在必行。具体包括:
3.1 以理论教材进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
目前,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文化, 我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各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新时期党性修养教育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利用多样的形式, 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我党在改革开放以来颁布和实施了多种方针政策, 成功指导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建设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与我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但党员干部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培训、实践, 才能逐步强化, 才能具备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执政能力, 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从目前以学习为主, 讨论、实践为辅的党性修养教学成效来看, 此模式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 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厌倦、抵触的情绪, 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我们可以在党性修养的教育过程中适当融入音乐形式, 以生动、有声有色的歌曲形式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 增强党员干部对内容的领悟和接受。例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但以《八荣八耻记心中》、《八荣八耻歌》等歌曲形式来进行教学, 在轻松的旋律中学习, 更易记忆, 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3.2 运用多样化的红歌教学手段
为了达到十八大提出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高度, 在开展多种治标整改教育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治本活动, 还要充分展现我党的精神面貌和活力, 增强我党在群众执政中的威信。在此伟大的进程中, 红歌对我党精神风貌起到了充分的展示作用, 可以说红歌是我党青春活力的真实写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要在轻松的氛围内讲授规定内容, 以便更深刻的领悟学习内容, 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学内容的完美呈现需要创新教学方式, 红歌的融入就是有效的路径之一, 其将党性修养教育内容与歌曲形式相结合, 二者相统一, 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下, 部分党校将红歌的欣赏、演唱纳入了“党史研究”、“党性修养”等课程的教学计划中, 党员干部的党性在领会歌曲的思想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 还会定期组织举行有关革命歌曲、廉政歌曲的演唱甚至编写比赛, 以红歌熏陶广大党员干部, 以此来加深和巩固党员干部的培训内容, 全维度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3.3 通过红歌深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
党员干部作为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支柱, 深入群众并使其唱响红歌是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必然要求。通过传唱红歌来达到党群、干群“水乳交融”, 增强党群、干群的共鸣和相互支持。从《义勇军进行曲》到《红旗飘飘》, 从《入党申请书》到《党旗颂》等一系列的红色歌曲, 就犹如无数红色的旗帜插在中国, 飘扬在我党发展的重要历程中。在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党员干部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 为了保持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清醒头脑, 应通过传唱红歌的方式来感染党员干部, 利用现代化的方式为红歌注入新的时代色彩, 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党员干部提供多样化欣赏新老红歌的机会, 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党不同的发展历程, 激发群众对党组织的热爱和支持。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的红歌具有超凡的魅力, 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以饱满的热情、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推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4 加快红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党校师资队伍是进行红歌教育, 提升党性修养的主体, 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红歌教育模式的成效。各个党校在开展红歌教育时应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调动教师积极性, 牢固树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师资队伍形象。首先, 作为执政者之师, 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与理论知识基础, 有自身独到的科研与教学见解;其次, 全面掌握干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因材施教, 增强红歌教学的吸引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红歌对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形势, 应深入探索红歌提升党员干部党项修养的有效路径, 进一步促进我党组织队伍的建设, 以先进、纯洁、有力的党组织全面推进我国各项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章思籍.红歌唱响主旋律——当代中国“红歌现象”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6 (3) :93-94.
[2]马兴.红歌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从“吃饭要照镜子”到“一元钱婚礼”
延安时期,陈云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他身居要职,但却严于律己,生活简朴到了极致。流传最广的,就是他那著名的“吃饭要照镜子”和“一元钱婚礼”的故事。
当时,中组部驻地附近的山脚下有一家饭馆,名叫西北菜社。有一些到延安学习的归国华侨、国统区进步青年和官员,因为不习惯延安的艰苦生活,加之这些人很有钱,所以经常聚集到西北菜社来“改善生活”。但他们为显示阔绰和“有面子”,每次都点上很多菜,吃不完就扔掉。陈云对这种肆意妄为的铺张浪费行为深恶痛绝。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陈云严厉地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恶劣行径,他痛心疾首地说:“延安的生活艰苦,大家都实行供给制,每人每天只有三钱油,五钱盐,粮食也不足。所以一定要懂得爱惜一粒米一滴油,丝毫不能浪费。我们是无产阶级,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他提出:今后“吃饭要照镜子”。意思就是不仅要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干粮擦干净盘底的菜汁,让干干净净的菜盘能够当镜子照出自己的脸。这种“光盘行动”虽然有些夸张,但陈云“吃饭要照镜子”这句名言却影响、教育了一代延安人,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1938年3月,经过中共中央同意,陈云与于若木举行了婚礼。他不愿大事声张,结婚当晚,只请了中央组织部的同事们到新房来坐一坐,热闹热闹就行了。
中组部的同志们来到陈云的窑洞“新房”,只见房内唯一吸引眼球的“豪华家具”,是他用一个大的旧木箱做底,上面再覆盖一层棉花,棉花上铺着于若木唯一的一件呢子大衣,便成了沙发的面子。而沙发的“靠背”,就是一块没有任何修饰的旧木板。新郎、新娘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们入座,随后捧出陕西本地土产的糖果、花生等零食请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烈欢乐。有人问他们为准备婚礼花了多少钱?他们夫妇俩异口同声地说:“一元钱。”众人一片哗然,纷纷要求他们重新请客吃饭。但陈云笑着拒绝了,他说:同志们,现在是艰苦的战争时期,不能摆排场,不能铺张浪费,要为群众带好头。婚礼只是个形式,意思意思就行了。最后,他们也没有再请任何客。
作为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陈云的“吃饭要照镜子”和“一元钱婚礼”为人们树立了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标杆,成为许多投身革命事业的进步青年和情侣伉俪们纷纷效仿的榜样,为根据地的移风易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不接不送,不请不到”
建国后,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陈云外出视察和进行调查研究的次数很多。他外出视察时,给各省领导定下了一条铁的规矩:“不接不送,不请不到。”陈云从来轻装简从,形式上的东西一概免掉,更不许搞迎来送往或者吃喝宴请。他也从不收礼,不管礼物多轻,也“来者必拒”,毫不通融。
一次,陈云刚结束公务,准备乘火车返回北京。当地的干部看到陈云整天忙着谈话,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同时在生活上又坚持低标准,十分辛苦。为表达敬意,最后商量决定带一些东西上火车,给他改善一下生活。由于早就听说陈云拒收礼物的态度是“不可商量的”,因此,仅仅带来两只老母鸡和一些蔬菜。陈云一行对此毫无所知。直到火车即将开动,秘书肖华光才得知此事。肖华光婉言请他们将东西带回去。但当地领导的态度却很坚决,说这根本不算啥。肖华光将此事向陈云做了汇报,并建议说,对方如此盛情,不如按照市场价格,把这些东西都买下来,也不违反规定。但陈云详细听完汇报后,却坚决地说:“不行,不能开这个先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就阻止不住了。还是请他们把东西带回去,要和他们说,他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我不能收。”
陈云的认真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恪守廉洁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防线。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往今来,因贪“小”而乱“大节”的教训实在太多。许多干部就是从抽几包烟、喝几瓶酒的收受“小意思”而起步,最后堕入了万劫不复的贪腐深渊。而行贿之人,也往往是以似乎不起眼的“小东西”来“探路”,若有效果,再“逐步升级”的。由此可见,“廉”从小始,知“小”者廉。因此,陈云认为,只有从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处处防微杜渐,才能真正扎牢篱笆,实现清廉为民的宗旨。
“财头”的“家底”
建国后,陈云同志长期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工作,为建国初期全国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稳定、制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跃进”后国民经济的调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称自己是为人民管家的“财头”,可谓权重位高。但陈云深知权力大也就意味着责任大,因此总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手中掌握的财经大权。1950年2月13日,陈云提出:财经工作人员“不但是不能贪污,而且是不能浪费,就是说,国家的物力、财力一定要用得恰当。所谓恰当,就是迟用、早用,多用、少用,先用、后用,缓用、急用的问题解决得好”。按这样的标准理好财、用好财,自然是不容易的。后来,陈云又指出:“偶然浪费少数钱尚可请人民原谅,老是浪费,年年如此,人民是不能原谅的。钱是老百姓的,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这就是陈云当“财头”的责任心。
对待国家的财、物支出,陈云是“锱铢必较”,严格审核。他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同样要求严苛,他常说:“我管着全国人民的吃穿用,不能给自己搞特殊化。”
陈云平时穿的是布衣布鞋,一年到头都是如此。他1952年出访苏联,国家按照规定为他做了一套深蓝色的毛料中山服;1954年出访越南,又做了套毛料中山服。因为出国访问代表国家形象,给外国人看到中国领导人穿得太寒酸也不好,所以一共给他做了两套中山服。陈云把这两套中山服当成礼服,平时都舍不得穿。但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两套衣服胳膊底下和靠膝盖的料子都磨薄了,陈云说补一补还可以穿,不要做新的。后来工作人员把衣服带到上海,请洗染店的老师傅给补了一下。当洗染店的老师傅知道这就是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的衣服时十分感动,说:“陈云同志生活那么艰苦啊!”
陈云住过的房子,从来不让装修和粉刷。他家里用的窗帘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有一次当陈云到外地视察后,工作人员见那个窗帘实在太旧太碎了,就换了个新的。没想到,陈云回来后发现了,立即要工作人员把旧窗帘换了回来。他曾反复告诫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说:我肩上挑的是全国人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我不能为自己去谋个人的任何东西。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当时陈云一家在北城街住的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墙上裂了条大缝,就在院子里搭个简易地震棚待了两天,地震结束后又搬回原处。房管部门来查看房子后,打算翻建一下,接着就做了规划、设计,最后到陈云那里去听意见。没想到,陈云对他们说:“我这一辈子是管老百姓吃饭的,我不能给自己盖房子。”房管部门没办法,为了陈云的安全,只好在家里他办公的地方,用废水管焊了一个钢架子,搭了个室内的地震棚。陈云就一直在那里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离开。在那个铁架子搭起的室内棚子里,陈云曾会见了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
陈云去世后,他生前穿过的服装、使用过的物品等大都捐献给了陈云纪念馆。其中,一套中山装陈云几乎穿了一辈子,一只旧皮箱跟随他60多年,一套打了无数补丁的旧睡衣一直穿到晚年;一把老旧算盘,陪伴陈云计算过各种数据;一只陈旧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而一盏旧台灯,是陈云夜以继日伏案工作的最好见证。
【党性修养提升】推荐阅读:
党性党性修养06-25
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07-10
党员党性修养09-29
加强党性修养10-03
锤炼党性修养11-07
党性修养锻炼总结06-09
端正态度,增强党性修养05-24
党性修养和人生选择11-24
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12-10
关于党员党性修养心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