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精选8篇)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马庄桥镇党委、政府郑重承诺,要精心组织,强化措施,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打好城区综合提升攻坚战。

一、召开会议,再动员,再鼓劲。回去后即召开镇村组干部会议,动员每位干部、每名党员、每户群众,积极参与城区综合提升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工程,严格按照这次现场会的要求,从城区到农村,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地面到立面,逐一整治,不留盲区。在环境上树样板,争一流,使过往车行人辆一进入马庄桥就感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二、集中力量,攻难点,推亮点。一是抓规划。严厉禁止一切违反规划的私搭乱建行为,集中力量拆除城区所有违章建筑。二是抓建设。重点开发金水湾小区和清华园小区,规划建设百亩生态公园、长安小区,引入濮阳市城区天然气。同时,着力推进南永固、张旧寨镇中村改造工程。三是抓整治。对重点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严格按照县台账时间节点、工作要求,不走样,不创新,全力推进,对其它行政村以奖代补,进行全面整治。四是抓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增设垃圾池、垃圾箱,城区主干道全天保洁,做到日常管理常态化。各行政村配备保洁员,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置机制,努力做到“全面覆盖、长效管理、不留死角、永久保洁”。五是抓提升。年前重点实施城区综合提升工程,元旦前安装路灯120盏、铺设地面砖7600平方,并统一沿街门店牌匾和建筑立面色调。通过规划、建设、管理、整治、提升,打造一批样板路、示范村。

三、重建台账,再细化、再量化。细化环境整治综合提升台账,明确每一条路、每一栋建筑、每一个门店、每一面墙、每一堆垃圾的责任人、推进措施、工作标准、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按小时计算工期,对照台账往前赶。每天召开两个会,早餐会安排,晚餐会汇报,党员干部全部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现场办公,现场解决。

四、加强督导,再加压,再强化。成立督导组,对城区综合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日一督导,一天一点评。所有科级干部吃住在镇,各行政村支书、村长随机关干部早晚两点名,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精神,大干30天,打好每一仗,干好每一项,确保环境整治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篇2

一方面本文从原有空间和环境的角度出发, 着重研究城市河流水系综合环境价值的更新和提升, 另一方面关注城市文化脉络的延续, 以利于城市发展的眼光研究这一地区综合环境价值的更新和提升。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有关的生态学理论

生态城市就是生态上健康的城市。生态建设的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最终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1]。

1.2 有关城市遗产保护理论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界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南通的濠河是一条古护城河, 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河边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这些能够反映出濠河的变迁乃至整座城市变迁的珍贵遗产, 需要我们合理规划, 妥善安置。

1.3 “以人为本”的思想

城市的主体是人和人的活动, 当前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沿河景观的更新设计要强调“人性”, 重视人的需要, 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注“使用者”的利益, 切实地把对最基本的人的关怀落实到城市设计的每一个层次上[2]。要研究人的行为创造亲切的河流空间, 从人的心理认知出发, 创造具有丰富意义的沿河休闲场所;从历史文脉的延续出发, 保护并发展地方的历史文化;还要细致周到切实地研究不同人群的需要, 为每一个群体创造丰富的生活体验。

2 濠河水环境的提升研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 尤其是在大跃进、文革期间, 濠河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城市生态和市民居住环境急剧恶化, 可以用5个极其严重来描述:1) 水质污染极其严重, 沿河50多家污染大户和几十万居民每天向濠河排放4万t的污水, 黑臭不堪;2) 垃圾吞噬河面极其严重, 10 km长的河滨上有着12个粪便中转站、3个大垃圾堆场;3) 侵占水面极其严重, 乱填乱倒使1 230亩的水面缩成986亩;4) 河床淤积极其严重, 每年8.1万m3的泥沙淤积, 使濠河在枯水季节有三分之一河床裸露;5) 违章搭建极其严重, 20 km的河岸线上搭建了总面积13万m2的违章建筑[3]。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濠河日益恶化的水环境越来越引起市政府和居民的重视。 1985年始, 南通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和抓紧濠河治理的决议》以及一系列有关加快濠河整治进程的决议, 明确提出:濠河沿岸产生污染企业和影响水面视觉景观的违章建房要逐个限期落实整顿、治理、搬迁。

在2000年以前, 濠河的治污工作采用的是投放鱼苗的生态养水兼以机械置换的方法。平时主要启用棉机河闸、文峰闸、灰堆坝闸和易家桥闸, 保证濠河水位维持在2.73 m左右。之后濠河的治污手段逐渐改变, 形成了全方位的机械自动化控制的换水方式。在2007年以前, 濠河水闸主要根据长江汛期灵活调节。2007年10月以后, 主要采用24 h进水排水制度, 每天的7:00~19:00为开闸放水时间段。为改善濠河的水质, 投资500多万元扩建了濠河引水泵站, 由原来的1 m3/s扩建到6 m3/s, 使濠河水两天就可以全部更换。2000年, 濠河完成清淤8 000 m3, 引排水量2 000万m3, 濠河周边的排污口已由原来的500个减少到340个左右。1986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制订了《濠河十年整治规划》 (以下简称整治规划) , 明确提出“三年初步改变面貌、六年基本完成整治、十年搞好美化建设, 把濠河变成一条河水清澈、景色优美、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河流”目标。1999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又慎重出台颁布了《濠河风景旅游名胜区详细规划》, 濠河景区水域和绿地面积的拓展、用地功能的调整、景区格局的布置、景点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经过全面规划建设和整治保护, 濠河面貌焕然一新, 成为国内河道治理的成功典范。因为濠河水文环境整治工作突出, 2007年获得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4]。

3 濠河人文环境的提升研究

对于人文环境的价值提升成为南通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 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方面的整改, 力求将濠河景区建成“水景生动、绿化丰富、内涵深刻、建筑优美、设施现代化的具有城园交融之山水城市特色的先进的风景旅游名胜区”。由于濠河岸边的新旧建筑、文化设施分属于数个主管局, 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难度非常大。但是本着始终坚持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举、人文胜迹和景观资源管理并重的方针, 加强保护与管理, 使得濠河的人文环境在价值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4 濠河功能的提升研究

4.1 军事防御、稳定城址

根据史料记载:“城成即有河”, 濠河环绕着整座城池。作为护城河, 顾名思义即能够保护城市, 军事上防御外敌。

南通城的发展历来都是沿濠河展开, 在古代是出于对自身保护的考虑。即便是其军事作用逐渐衰退之后, 人们依然沿河而居, 生产生活, 极大地稳定了南通的城址。河流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即使历经战乱, 城市遭受多重破坏, 只要水系骨架犹存, 稍加修浚, 城市又能逐渐恢复生机。

濠河呈现“8”字形, 使得南通城沿河而筑, 形成了特有的“葫芦”形旧城格局, 即便现在, 濠河所围的区域依然是南通城市的中心区域。南通古城, 对称布置, 城市的中轴线——现今的南大街延伸开直指城南临江而立的狼山, 构成了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关系, 具备了山水城市的典型特征。这种依山傍水的人居环境, 也对稳定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2 城市交通运输

在古代, 濠河连接古通州城的几大城门, 是联系城内外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 水路运输的优势极大的促进了南通城市的发展。到了现代, 濠河交通运输的功能被弱化, 仅保留了外围河道的运输功能, 主要以通吕运河、通扬运河以及长江为主, 促进南通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物资交换。从地理环境来看, 濠河不仅仅是南通城市护城河, 它还连接着几条重要水系, 河网四通八达, 通吕运河即为濠河的水源地之一, 并且通过其他水道与长江相连通。市区多条河道纵横分布, 与濠河水进行替换, 确保河水的流动更新, 外围水系至今仍然担负着交通运输的重要功能。

4.3 生活、生产用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的生产活动逐渐兴旺。如今南通城的生活生产用水基本上来自长江, 濠河的这一职能已经完全退化。但是,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这却是一种对于濠河水资源的保护与更好的利用。因为, 作为休闲游憩职能来说, 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方式。

4.4 休闲、旅游功能

南通城内濠河绕城而过, 风光秀丽旖旎, 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形成了以古老的护城河为纽带, 以城市为中心的开放式濠河风景区。河岸有许多古建筑保存完好。经过修缮, 不但保留了其原来的风貌, 更是极大的提升了濠河沿岸的旅游休闲价值。而新兴的景点也遍布沿河两岸, 它包括围绕濠河分布的博物馆群, 即南通城市博物馆、珠算博物馆、体育博物馆和纺织博物馆等, 供大家了解南通城市发展的过程和相关民俗文化;此外, 也有众多公园、广场镶嵌其中:文峰公园、人民公园、环西文化广场、奥林匹克体育广场、濠东绿地和濠西书苑等的点缀让濠河更加光彩照人, 使游客流连忘返。在文化广场的桥南, 濠河的岸边, 有一组精心设计雕刻的百米石刻浮雕, 主要反映了南通民间文化历史。此外还有一组84.5 m长的巨幅石刻浮雕, 题曰“强国梦痕”, 是1895年~1926年间, 南通的农工商文化教育全方位发展的历史缩影。

4.5 生态环境的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永恒追求。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 从根本上讲生态建设是多变的, 其有关参数是不确定的、繁多的[5]。城市水体的环境是衡量评价生态城市的重要指标。

作为城市的名片, 濠河已于2002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周边配套旅游设施也是日渐丰富, 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2008年年底, 南通市提出濠河要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其中, 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

5 结语

如何使得濠河更加具有魅力, 其内涵如何得到进一步挖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 在濠河景区的创建工作方面, 濠河作为南通的城市名片, 较好的发掘了景区旅游资源。尤其是“夜游濠河”这一旅游产品, 是一大特色, 填补了我省在该方面的空白。但就濠河景区目前的情况来看, 周边分布着的大小数十个景点, 总体感觉太散, 难以串联和打造景区整体形象。可以进一步修编完善濠河风景区规划, 并切实做好控规工作。景区内的建筑景观设计应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色彩、体量、风格应当有强制性控制。2) 在旅游产品开发上, 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强弱、分布情况, 针对不同服务人群, 编排旅游线路, 同时展示地方特色元素, 实现“动”与“静”的有机结合, 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发展。3) 作为以水为载体的风景区, 目前濠河景区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硬伤”:a.沿河亲水驳岸所占比例偏低, 需把部分高大立式石驳降低改造, 营造生态亲水河岸。b.桥梁形态单一, 景观效果一般, 文化氛围不浓, 要对桥体、桥洞进行全方位的艺术化设计、包装。c.景区与周边的街景及建筑立面色彩、色调不够协调, 需整体考虑。4) 为了加强对濠河这一品牌的宣传力度, 同时针对濠河博物馆群中大部分博物馆展示主题单一的问题, 筹建一个综合展示濠河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很有必要。既填补了目前的空白, 也有利于博物馆群整体品质的提升。同时, 可以建造一个位于景区主入口的博物馆, 来作为景区游客的游览起点和了解濠河历史文化的平台。

摘要:从人文环境、功能价值、水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濠河综合环境价值的提升, 论证了濠河综合环境价值的提升对南通城市发展的作用, 并剖析了在濠河综合环境价值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然后结合南通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以人为本、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挖掘出濠河综合环境价值提升的潜力。

关键词:综合环境,价值提升,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炜, 奚旦立, 陈季华.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绿化问题的探讨[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 (1) :4-5.

[2][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扬帆.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的创新思路[J].江苏城市规划, 2006 (4) :37-39.

[4]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南通濠河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调研工作汇报[R].2009.

浅议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篇3

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过规模性改制转型、整合重组,经营步入了良性科学发展的轨道,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是大多数企业均或多或少存在员工成长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整体技能与企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二是整体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企业的长远发展;三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短缺,适应业务转型要求的技术和熟练操作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关键岗位高技能操作人员短缺;四是精神力量的缺位致使员工思维方式的转变还不彻底,思想上处于迷茫状态,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以企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对此,企业要发展,就要从根本入手,要首先解决人的问题。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长远任务。

一、强化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功效

(一)企业与员工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做到双向沟通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当人们参与了某项决策的制定过程时,他们一般会倾向于坚持立场,即使在处于逆境下,管理者与员工间通过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上下也能达成一致目标,人才培养亦如此。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沟通是企业发展和员工事业成功的重要环节。但是企业与员工的关注点往往并不一致,建立有效的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以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正。企业培养人才的重点不单是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培养,目的就是在系统地向员工灌输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决定员工工作业绩有三个方面:态度、知识和技巧,而知识和技能只占了其中的20%,只是冰山的一角,80%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隐藏在冰山之下,这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是员工与企业合作的唯一原因,也是维系员工与企业的唯一纽带。让员工懂得去分享企业愿景,当员工愿景成为企业愿景的一部分时,员工的需求与追求才会与企业发展在同一个跑道上。

(二)致力于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管控的重要内容,企业要长治久安,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人才阶梯队伍,确保在企业内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的优秀人才接任未来的重要岗位。企业在长期的人才梯队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后备人才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而是在长期的经验与不断地培养中积累起来的财富。因此,在后备力量的发展上应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在管理层面做好后备干部和关键岗位人才的储备、举荐和培养工作。在管理和技术层中逐步开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个人能力、特点、潜质等综合因素确定个人发展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培养。企业应逐步打破传统用人机制,逐步消除人员身份的差异,使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有信心和希望建立个人奋斗目标。通过举办各类有针对性的干部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吸纳一批综合能力全面、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力量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后备保障、优化干部人才资源配置,使干部队伍更有朝气,更有冲劲。二是在操作层面,将员工岗位标准作为培训计划的依据。根据岗位规范建立操作层员工上岗标准,清楚地描述每个操作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能力评价,找出能力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岗位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将提高实际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从员工队伍中选出有突出表现和发展潜力的员工,发挥企业内部培训优势,多渠道加快核心员工技术素质的提升,带动岗位员工整体操作水平的提高。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操作员工学习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激发员工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热情。

二、有效实施三项保障措施

(一)以培训提高个人基本素质

借助各种培训平台,结合企业的特点,通过“形势、目标、任务、责任”的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形势和目标,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将要努力去完成的任务,用正面事例激励人,用反面事例教育人,用身边的事例影响人,以师带徒、QC活动、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从企业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各项内容的培训,激发广大员工奋发学习、积极向上、争做贡献、渴求发展的强烈愿望。进一步提高青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从而达到提升青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强企业整体素质。

(二)以关爱增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尊重人、关爱人。马斯洛也把尊重的需要定位为人较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极大的增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人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员工,以情感为动力,使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执行力,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树立员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除了用制度约束、用政策激励,更要注重亲情文化的培养。从改善员工吃、住、行条件等方面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切实关心关爱员工,密切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营造大家庭的亲情,激发广大员工以厂为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以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创新管理,扩大品牌影响,大幅提高竞争能力,寻找新的效益突破点,人才资源短缺成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企业常常感叹人才匮乏,如何培养和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吸引自己需要的精英,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尤为重要。管理激励中不能靠单一的手段,而要根据不同员工、不同需要的差异化和多种激励资源的互补性进行合理谋划和交叉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因素的补偿作用,尤其是要通过改变激励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来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补偿工作,以减少员工由于某种正当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平衡,甚至不满或消极对抗情绪和行为。

三、重视做好四项系统工程

一是思想工程。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在《习惯论》中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为一个企业,员工思想品质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和品性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乃至整个团体的利益。企业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意识工作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现实思想状况,定期分析,采取措施。一定要做好“三个注重”,注重基本公德教育,增强员工辨别是非的能力;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注重长远目标的树立,努力实现个人愿景。通过提高员工思想道德水平,强化思想道德意识,规范行为举止,增强工作自觉性、责任感,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二是素质工程。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人”的问题,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没有高素质的专业骨干和行家里手,企业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资本。企业员工的素质,从个体上讲,是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作风素质、身体素质等,而从整体素质上讲,是团队精神、作业能力、突击能力、应变能力等。素质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仅仅依靠培训就能够完成和提高的,它是企业文化的沉淀、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企业综合能力的集合。通过优秀的管理模式,转变员工意识,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改掉不良习惯,让管理规范在每个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培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是温暖工程。一说起“送温暖”,人们就会联想到特困、大病等特殊情况,当然,这是企业送温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扶,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以解决燃眉之急,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单个的企业里,这类弱势群体毕竟是少数,如何让全体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要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在人格上尊重,在权益上保障,使员工心怀感恩之心,即而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人、回报企业、回报社会。目前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方式确实让员工对企业有了家的感受,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大力实施“能力关怀”、“心理输导”“和谐家园”战略,使温暖工程不仅要温暖员工的心,更要照亮员工成长的路。

四是文体工程。对美洲虎来说,活力是生存之道,对企业来说,活力则是成功之道,有活力才能有效率,才能有创新,才能有发展。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家庭带给大家太多的压力,舒缓压力、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充分利用文体工程这一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中来,不断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使全体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陶冶情操,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交流和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使广大员工能够自觉自愿、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和谐企业的建设之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篇4

即墨市深入开展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

在大干200天全市市容环境十项整治行动中,即墨市城建局本着早行动、高标准、快见效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环境整治工作落实。为推动我市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近期,即墨市城建局在前期整治行动和创建标准化工地的基础上,标准再提升、力度再加大,确保整治行动抓出新成效。截止目前,已有3个建筑工地安装使用了新型围挡墙,总长2200余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39个工地对原有围挡墙进行了维护和整修;16个建筑工地更新安装了车辆出场冲洗设施;26个工地配备了洒水除尘车辆;7处建筑工地对“大土堆”进行了覆盖,建筑工地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提高整治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和完善了4大类20小项的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导则,要求全市所有新开工建筑工地安装使用新式围挡墙,已开工建筑工地原有围挡墙按原标准进行整修或更换;建筑工地大门内侧设置车辆自动冲洗机等冲洗设施,设专人进行管理;建筑工地内存放的土堆和裸露土表面使用密目安全网等材料覆盖,做到封闭严密、固定牢靠。对建筑工地生活区内宿舍、环境卫生、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和扬尘管理等方面的整治标准也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提升。同时,在工地大门口设置公示牌,宣传整治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强化整治责任。召开了全市建筑工地环境整治行动推进会,对前一阶段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施工企业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每个施工企业都成立工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构,以项目部为依托,各企业负责人深入现场指挥和调度,严格标准、不留死角、全面开展整治工作,迅速掀起全市建筑工地环境整治行动新高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篇5

各村委会、镇内各单位:

按照县政府饶政发【2012】2号关于印发《饶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五林洞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改善农村面貌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为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整治范围

本次环境整治工作范围重点是各行政村。

三、整治内容及标准

2012年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围绕“五清、四化、三改”工程为建设目标。“五清”即:清垃圾、清路面、清边沟、清柴草垛、清粪便。“四化”即: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三改”即:改厕、改灶、改圈。

(一)清垃圾。清除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垃圾,保持村屯环境整治;公共活动场所垃圾要定点投放;做到垃圾日积 1

周清;建立垃圾填埋点做到垃圾深埋处理。并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二)清路面。不占道堆放,保持道路畅通。对道路两

侧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予以拆除,保持街道清洁;村内路达到通畅标准,路面无积水物。

(三)清边沟。对村街道边沟进行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污水通过明沟、暗渠排放到村外,入户水沟搭建涵管,建成标准化排水边沟。

(四)清柴草垛。采取多种形式清理柴垛,大型柴草垛

出村;院内少量柴草垛堆放整齐,有加固设施,做到风天吹不散并低于自家围墙。

(五)清粪便。积极引导养殖专业村建设标准化圈舍和

养殖小区,牲畜实行圈养,无散放散养,粪便随产随清,日产日清,村外堆放,做到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

(六)绿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整齐、美观;

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使村旁和路旁绿化整齐,栽种树木花草,农户庭院卫生整洁,庭院尽可能栽植花果树木,“四旁”绿化率达到100%。

(七)亮化。各村要加大对现有休闲活动广场亮化的建

设,有条件村屯对主干道要进行亮化。

(八)美化。主街道两侧建筑物尽量统一外粉,配以宣

传墙字、宣传画等。

(九)净化。彻底清除道路沿线及村庄内外的废弃、破

旧、不整的物品和设施。彻底清除道路沿线电杆、墙体上不健康、不规范的小广告、乱贴乱画等。清除房檐、屋顶上不规范的堆积物、悬挂物、废弃物。清除树林中、草地上、田间地头的所有杂乱物品。对村庄内所有的残缺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的破旧房屋,不断的线杆、烟囱、砖瓦窑等进行全部拆除。

(十)改厕。开展健康教育,推动农民开展卫生厕所建

设,鼓励农民建设家庭卫生厕所。

(十一)改灶。推广节能灶、新型沼气灶的使用,提倡

使用新型清洁能源,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十二)改圈。结合农村养殖的实际情况和沼气建设工

程,积极进行改圈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养殖园区建设,形成一种先进的圈养模式。做到人畜分离。

四、实施步骤

结合我镇、村屯实际情况,确定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活动时间为2012年4月开始,至2012年10月末完成,整治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4月5日——4月20日完成村内(各单位)

垃圾、路边沟、占道物清理工作;5月20日前完成村屯(各单位)四旁绿化;6月30日前完成村屯(各单位)主街道花

草种植,完成各户庭院治理;7月30日前解决村内乱堆乱放现象,完成房前屋后柴草杂物清理;8月30日前完成村内街巷乱贴乱画现象的治理。

第二阶段:9月20日前清理入村主干道,保证次街巷道

畅通;完成村内柴草垛、杂物清理,清除街道两侧私搭乱建;完成村庄内死角垃圾和村庄连接处积存垃圾的清理;完成路边沟、占道物清理;完善入厕条件,改善粪便清理,解决污水乱排乱倒问题;完成村庄内粪堆肥堆清理工作。

第三阶段: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由镇环境整治领导小

组对村和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党委政府成立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推进和协调。各村、各单位要动员一切力量,迅速掀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社会氛围。同时要通过《村规民约》和各单位“门前三包”制度,积极研究制定保持环境整洁的长效治本机制。各村、各单位要按要求、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接受考评。镇里将适时召开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交流经验,推进工作。

(二)筹集资金,保证实效。各村、各单位要将环境整

治资金列为年初预算。

(三)严格考核,表彰激励。镇党委将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效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各村则在年终奖励工资中扣除相应奖金。

五林洞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

主题词:农村环境整治方案通知五林洞镇人民政府2012年4月5日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篇6

根据《中共达县县委办公室、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度<达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奖惩办法>的通知》(达委办发〔2010〕14号)和《中共达县渡市镇委员会、达县渡市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度<渡市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工作要点>的通知》(渡委发〔2010〕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考评及奖惩办法。

一、考评办法

(一)考评对象: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镇级各部门,镇域相关单位。

(二)考评年度:2010年

(三)考评内容:工作机制是否向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迈进;完成“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基本条件和“134”目标;“五清”、“无乱”、“三项整治”的治理成果;“七进”工作的开展情况;完成乡镇容貌整治、村庄庭院美化及居民素质提升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规范卫生、市场、交通、治安、建筑五大秩序工作情况;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确保长效工作情况;开展文明、卫生等各级各类创建工作情况;完成党委、政府和镇整治办安排布置的其它任务情况。

(四)考评方法:考评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评方式分为日常督查、月评季考、年终检查,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项督查与常规督查相结合、主动督查与受理投诉举报相结合、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具体采取实地走访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跟踪督办、召开座谈会、暗访、照相、录像等多种方式进行。

考评实行百分制,原则上每月一考评,季度一小结,年终一总评。

(五)考评细则:

1、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班子,并上报整治办,做到有人抓、有人管5分,没有建立或没上报不记分。

2、及时上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求上报的相关资料记5分,交迟一天扣1分,扣完为止,未上报倒扣2分。

3、做好房前屋后、公用场所、公路沿线及公路水沟的卫生保洁工作,居住小区、农家大院无卫生死角,公路沿线居民住户随时保持卫生、整洁、规范、有序,农村庭院和柴草分离,农用工具摆放有序,教育引导群众垃圾入池,做到无散堆垃圾、弃土、杂物等计40分,否则出现一例扣3分,扣完为止。

4、组建4支专业队伍,即保洁队伍、宣传队伍、信息队伍、督查队伍,并上报整治办记5分,否则不计分。

5、村级领导班子成员所在社为整治城乡环境的示范社,公路沿线的社由书记、主任亲自挂帅,长年保持无污泥、无污水、无垃圾、无弃土、无杂物,做到堆码物规范有序,记10分,否则,据实扣分,扣完为止。

6、每季度开展一次爱卫检查评比活动,并将结果等次贴在院户的显要位置,记16分,差一次扣4分,若不搞该项活动倒扣10分。

7、拟定实施意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经费投入,计10分,若无工作安排实施意见,无督查机制,无经费投入解决脏、乱、差问题,不计分。

8、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校师生、村社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义务清扫、保洁、劝导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并上报相关图片资料计9分,若不参加该项活动,缺1次扣1分,扣完为止。

二、加分办法及标准

(一)每月被评为前三名的村(社区)、镇级各部门、县直属单位,分别加0.5、0.4、0.3分。

(二)每季度被评为前三名的村(社区)、镇级各部门、县直属单位,分别加3、2、1分,同一单位季度加分和月评加分不累计,就高不就低。

(三)市县镇通报表扬的分别加5分、4分、2分。

(四)完成党委政府及镇整治办安排的重要临时性工作,完成效果好的加1—5分。

三、扣分办法及标准

(一)每月被评为后三名的村(社区)、镇级各部门、县直属单位,分别扣0.3、0.4、0.5分。

(二)每季度被评为后三名的村(社区)、镇级各部门、县直属单位,分别扣1、2、3分。

(三)被镇整治办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分;被镇整治办发黄牌警告的,每次扣3分;被县治理办通报或曝光的每次扣5分;被市级领导或新闻媒体曝光的,每次扣10分。

(四)镇党委政府召开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会,每缺席、迟到、早退一次分别扣1、0.5、0.3分。

(五)没按时上报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报表的,每迟报、缺报一次分别扣0.3、0.5分。

四、奖惩办法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篇7

全国目前有14000多个工程教育专业,占高等学校专业总布点数的1/3;工程专业类在校生超过400万人,占全国本科总数的1/3。这些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教育界对工程教育非常关注,从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等多方位进行积极的探讨改进。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工程措施上的综合学科,是环境保护产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3],将来能为企事业单位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4],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科教育应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技术人才。目前很多院校在环境工程教育中上存在诸多不足,实践教育弱化趋势尤其明显,与企业联系不紧密,重“学”轻“术”,造成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为此,以环境工程学科为例探讨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社会背景

在科本生培养过程中,当前高等学校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改革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1. 工程教育认证。我国从2005年开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使得一直强调的“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次有了明确合理的参照标准,几乎所有相关院校都对参与工程教育认证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各高校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环境工程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认证工作。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保证教育质量的外部评估,由专门职业学会会同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出发点,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以提高工程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将推进创业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5]。这相应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创新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

4. 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

我国目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压力巨大[6],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们已经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极大,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起来,国家已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7]。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环保产业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未来发展潜力巨大[8],亟需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鉴于上述社会背景,基于社会需求和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以提升工程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环境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本土性等特征日益突出,覆盖面也不断扩展。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工程毕业生应当具有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工程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创新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体来看,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环境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3. 具有环境工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能力。

4. 熟悉国家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5. 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理论及技术前沿、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动态。

6. 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的能力;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我校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在课程建设方面按照“加强基础、深化实践”的原则来改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如下。

1. 学科基础课的构成。

除跨学科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外,重点以化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为基础课,凸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化学污染物监测治理方向基础雄厚的特色,各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此外,设置了生物生态类(包括环境微生物、环境生态学、生物化学)及工程类基础课程(电工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流体力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应用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构成。

主干课程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水、气、土壤、固废、噪声分别设置相应的污染控制技术专门课程。理论教学成为系统传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3.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9]。实践教学环节是我校本科生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重点改革内容,新制定的培养计划中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化学化工类基础课程实验;(2)课程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3)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该类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适当增加了设计性实验;(4)集中实践课程,利用三周进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主要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讲义与学生方案设计相结合,进行工业废水处理、生活废水处理、水质综合监测评价和数据的质量控制;(5)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分别在二、三、四年级开设;(6)毕业论文(设计),利用第八学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实验或工程项目方案设计。

上述各实践环节层层递进,形成了课程设计、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现场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能力五级培养模式,可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通过从模拟验证,到综合性、研究性实践,最后完成独立课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在实验室工作的适岗时间短,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从创新能力形成的原理来看,实践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又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还是检验人的创新活动成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研究性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近年来,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依托环保行业企业、面向社会的培养新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应用型课题的科研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工程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方式,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建设手段,逐步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和环境工程学科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邱荣富,唐方利,李相林,周剑.对我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08,(7):131-132.

[2]黄丽坤,王鑫,夏至,黎晨晨,徐忠,吴春.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97-98.

[3]孙红文,戴树桂,徐建,马小东,汪磊,张彦峰.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1-13.

[4]胡庆昊,韩照祥,马卫兴,陈文宾.浅谈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10,26(11):176-177.

[5]于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33):263.

[6]杨明,贾向桐.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和谐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3,(7):55-59.

[7]王金南,秦昌波,田超,程翠云,苏洁琼,蒋洪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5,(5):9-14.

[8]李宝娟,王政,王妍,莫杏梅.于调查统计的环保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5,(2):54-58.

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篇8

关键词:泵站工程;改造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112-02

1 泵站概况

王家崖泵站位于宝鸡峡塬上总干灌溉系统王家崖水库,主要承担向总干渠抽库补水任务,于1981年建成,设计流量25.2m3/s,设计总扬程16.4m。安装卧式湘江56-28型离心水泵机组4台,配套TD173/51-16、1250kW同步电动机,泵站总装机功率5000kW。

2 泵站改造工程主要内容

主体建筑物:拆除重建放水闸房37.3m2;拆除原砖混结构厂房,新建混凝土排架结构主厂房546m2和副厂房411m2;拆除已破损的钢筋混凝土管、镇墩及管床,更换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新做管床与镇墩,改建排水沟;拆除重建出水池,衬砌出水池与下游输水渠连接段,并整修出水池四周边坡;对厂房四周及进厂道路两侧边坡进行整修,底部坡脚砌护,并设置排水沟。

水泵电动机组:更新4台湘江56-28I型卧式离心泵,配套TD173/51-16、1250kW电机,泵站总装机功率5000kW。

泵站高低压变配电设备:更新开关柜、励磁、保护、直流屏等配电设备24面,高低压电缆9km,更新改造变压器3台。

主要管护设施:改造进站道路160m;拆除现有危房,新建管理用房面积200m2;完善配套供水设施,更新深井潜水泵1台,水塔1座;完善站内排水系统。

3 泵站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析

3.1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1 王家崖泵站改造降低了管理成本。新泵站装置合理,设备技术状态良好,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泵站运行安全性,节省了能源使用。

3.1.2 王家崖泵站改造降低了供水成本。由于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泵站配水条件改善,减少了弃水和泵站开停机次数,提高了水资源利

用率。

3.1.3 王家崖泵站改造减少了维修费用。新泵站室温、噪声明显下降,改善了劳动环境,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事故发生率,并节约了因新增排灌流量所需基建投资。

3.1.4 王家崖泵站改造延长了水泵使用寿命。由于采用抗空蚀耐磨损材料,改善水泵空蚀性能,可有效延长大修周期,减少机组日常维护费用。

3.1.5 王家崖泵站改造促进了农业丰收。新泵站恢复提高灌溉排涝标准,改善灌排条件,有效缓和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提高灌溉可靠性和供水效率,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

3.1.6 王家崖泵站改造减轻了群众用水负担。随着工程改善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供水成本较前降低,亩次用水量减少15m3,年用水量减少50m3,亩年可节约水费10~15元。

3.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1 王家崖泵站改造改善了泵站区域面貌,改善了灌溉条件,灌区用水有了进一步保障,重新塑造了灌区水利形象。

3.2.2 王家崖泵站改造促进了灌区林业发展和气候改善。由于增加行道林、田间林网、经济林,进行牧草、林草生态保护,使灌区的农、林作物生产水源得到保证,有利于灌区生态环境改善,最终走向良性循环。从而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减少夏季干热风危害,增加灌区湿度,改善了区域小气候。

3.3 对区域水质的影响

王家崖泵站工程从渭河取水,工程改造后灌溉渠系及田间渗入量增加,对低洼地区地下水位回升有一定影响,从回升到稳定,水质亦有一定改善,从长远看对改善渭河水质是有利的。

3.4 对城乡生产生活的影响

王家崖泵站经过30年运行,泵站效率低,能源单耗高,出水流量下降,效益减少。改造后机组出水流量提高,减少了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提高了作物产量,群众生活更加富足。

3.5 对施工环境的影响

王家崖泵站离城镇远,改造施工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且是在原位置、原线路上进行改造,土石方开挖量小,对泵站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泵站改造产生的碎石土、混凝土渣及其他废弃物用来填筑厂区道路、管槽道路,就地利用,变废为宝。

王家崖泵站改造拆除的土石方除少部分被利用外,大多被废弃,如处置不当会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因此泵站改造采取措施积极防治,土方开挖考虑边坡稳定,施工中加强边坡防护,对弃渣场采取护坡、挡墙等措施,裸露面在施工后及时进行了整治。

3.6 对灌区排灌作业的影响

考虑施工时间、设施占用,坚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力求泵站改造和灌溉抽水两不误。在泵站改造分期实施中,采取新旧机组共存、电气设备过渡措施,保证改造期间新旧机组安全运行和防汛,对灌区灌溉未产生较大

影响。

王家崖泵站改造土建布置、机电设备选型、施工安装都受到原工程、设备、设施、建设场地和环境的限制,工作面小,多任务、多工种、多工序同时作业,相互干扰较大,技术要求高,改造工期紧。为不影响正常灌溉,施工坚持做到:

3.6.1 正确处理工程实施与设备维修的矛盾。王家崖泵站改造施工中,烟尘、杂物污染较多,因而注意采取措施对未改造机组和电气保护系统进行防尘、防潮、防损坏保护。

3.6.2 电气控制和保护系统一次改造完成。因为分期实施对安全运行会造成较大影响,也增加临时接线工

作量。

3.6.3 施工力量安排。由于泵站改造土建工程量相对不大,为配合机电改造,工作分散,工期较长,施工很难集中安排,误工、怠工现象易发。因此土建施工选择技术全面、调配灵活的单位承接,并注意与机电改造配合,确保了节点工期。

3.7 泵站环境改造

根据王家崖泵站具体条件,实施中对花草、树木配置进行园林艺术处理;硬化泵站进场道路0.16km,与西宝北线相接,达到路基坚实,路面平整;修建泵站饮水净化设施,完善泵站管理场所上下水系统;使主泵房电动机层值班地点噪声小于80dB(A),中控室、微机室和通信室噪声小于60dB(A),使泵站生产生活区生态环境明显

改善。

4 结语

王家崖泵站改造工程对环境影响有利方面为主,不利影响为次,而且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避免。因此,泵站改造工程实施对环境改善产生了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梁建伟(1966—),男,陕西宝鸡人,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施工与管理。

上一篇:大班散文诗《云彩和风儿》下一篇:小金鱼二年级作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