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思考

2022-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思考

浅谈对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思考浅谈对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思考

探究教学是把科学探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向导,通过模拟亲历科学家们那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在课堂内按预先制订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进行探究,抛砖引玉,以求专家指正。

一、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文字说明,幽默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还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奇”、“新”的现象,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內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教师把同一木块依次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木板上。随即问学生: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秤的示数如何变化?然后让学生猜想,并用实验验证猜想。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从而促使学生猜想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学生需要解“奇”,兴趣倍增,进入探究课题的过程。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课堂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学生带着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和现象、教师对话,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同一问题有不同的问法,不同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重点紧密相连;问题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问题间有密切联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求设计电路图,教师可步步引诱深入:

要测量流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需要测量电路中哪点的电流?用什么仪器测量这些点的电流?怎样把仪器连入电路?要使电路中有电流必须要有什么?要用什么来控制电路的通断?L1、L2的规格相同吗?为什么?经过思考、讨论,学生都能逐步设计出电路图。

3、因材施教,科学指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 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一节,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滑动变阻器挂图与滑动变阻器实物,然后分组讨论滑动变阻器使用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作业和训练。

二、对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思考

在课堂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农村初中的教师往往感觉到学生很不配合,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却讨论不起来,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不大胆发言,让学生自主探究则无法完成任务等等,结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好自己包办代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农村初中生由于所处农村环境的特性,在学习行为习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老师或家长要我学”的思想。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自信心不足,对学习前途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今天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用。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看不到学习的希望,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勤奋学习,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2)缺乏学习的独立意识。初中开设的课程较多,学习的任务不断加重,许多农村初中生不能独立自主地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经常依赖教师和家长来安排与督促。(3)没有形成课外阅读、查询资料的习惯。当前农村初中生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对课外知识尤其生活中一些常识知之甚少。他们很少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更不能通过工具书、网上或其他途径查询有关学习的资料。

要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转变教师观念,更新教法。要使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变以往的厌学、苦学为今后的好学、会学、乐学。农村教师要积极改善师生关系,把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讲老师判断;把以教为主变为教学相长,注意学生主体的发展,把学生服从教师变成教师服务于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注意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中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敢于质疑等行为,消除他们自卑、害羞的心理,保护他们积极主动的自信心。(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由于信息闭塞,见识不广,农村初中生对教育改革、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了解不全面、不深刻,甚至还有许多误解。所以很有必要向学生分析当前的社会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强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往往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农村初中学校除了营造一个良好校风、学风外,还要常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物理探究教学,形式上着眼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自主、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我们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作者:杨艳云

第2篇: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思考

摘要 对当前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就初中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及概念教学实效性进行思考。提倡顺应认知学习理论,开展师生间民主的对话与交流,主张通过观察、实验等感性认知活动,展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发展性自我建构。

关键词 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的理解与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是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形成并理解概念,明确所学的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同时,发展学生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释生命现象,为生物科学的继续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如何更好地建构概念知识网络等方面展开讨论与思考。

1 目前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往往削平思维梯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概念教学中,教师仍习惯采用讲述的方式直接给出定义,直接进入抽象概括阶段,对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学生对学习概念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背诵,对概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生物学的学习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层面,思维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能力培养也受到局限,阻碍了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2 对生物学概念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概念教学的发展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概念的结果,而忽略对概念形成的介绍。教师引入新概念的过程过于简单,忽视对定义表述的诠释就匆忙转入练习。这样做将导致:(1)新概念的引人不能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不能较好地纳入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学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产生畏难情绪。(2)学生对概念缺乏实质性理解,对某些概念的认识容易出现偏差。如学生容易将“非生物环境”错误的等同于“自然环境”或是“非生态环境”;将“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混为一谈。(3)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培养其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生物学科素养。

2.2 学生对概念的机械记忆,使概念学习停留于表面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缺乏真正的理解与思考,习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将出现遗忘或是自然衰退,对概念似是而非的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对植物细胞的学习,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像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由于学生多采用背诵等机械的记忆方式,并未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真正的理解,不能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有部分学生产生混淆,教师在检测时发现学生会将植物有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错记成“线粒体”,或者“叶绿素”等。

2.3 前科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对概念的正确建构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或者日常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一些生物学概念存在着混淆或是错误的认识,对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产生干扰。学生不容易通过内部的、本质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属性来理解科学概念。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建构概念,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如果学习之前,教师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和了解,再加上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模式,学生对概念理解上的偏颇,未必能立即反馈给教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产生偏差,如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光合作用”只发生于白天,因为需要阳光,而“呼吸作用”只有晚上才产生。

3 改进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实验对象为两个情况相近的班级: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10)班作为实验班,七年级(14)班为对照班。这两个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年龄情况都很相近。在实验班七年级(10)班,教师充分保证概念教学的课时,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对照班七年级(14)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法结合练习题巩固来进行概念教学。

3.1 研究方法

测试法、观察法、访谈法。

3.2 数据与结果

两学期中两班成绩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上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从各项指标上比对照班稍微要强一些,但无明显差异,大致相当;但是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指标比对照班明显要强,只有优秀率的差异变化幅度相对小些。这说明对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以下生来说,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影响相对小些,而对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生,这个差距正在越来越大。

从两班学生平时学习生物学的情况来看,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越来越高,表现为上课认真,积极提问,一些成绩原来不够理想的学生也对学生物有很高的热情,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而对照班的学生不喜欢提问,不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就几乎放弃了学习。

4 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结果的思考

要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对认知学习理论、教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展开研究。

4.1 概念教学应该建立在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

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双方的一种探讨与共同建构,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信息获取能力、交流的能力、质疑和批判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都可以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得到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对话与交流达到一个更高的思维层次。存在于生活认识和科学认识之间的偏差和错误,也可以在师生的对话中得到及时的澄清与解决。教师对于话题的引导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应该精心设置真正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促使学生调动思维,对概念本质特征进行讨论与交流。

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交流中发现,学生对“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两个概念产生混淆,通过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学生才真正理解了两个概念间最本质的不同。

附:有关“呼吸运动”及“呼吸作用”的对话。

师:大家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呼吸运动?什么是呼吸作用?它们是相同的概念吗?

生: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外界气体进入肺是“吸”,排出是“呼”。

师:在七年级上册中,大家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下你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生: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师: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与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

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

4.2 在概念之间构建起网络体系

教师围绕概念的学习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与对知识的迁移。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越过学习障碍点。而这些铺垫工作对学困生尤为重要。如“呼吸作用”的学习要用到化学知识,而学生在上初一时还没有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在学习相关概念之前,必须将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补充。

在理解科学概念时,教师要将零散的概念系统化,帮助学生理清各种关系,进行比较与区别,明晰其从属关系,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附着点,才可能实现有效学习。如为了帮助学习真正理解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通常会用到一个数学上常用的从属关系图(图1)来说明三者间的关系: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DNA上有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断。这个方法还适用于学习生物体结构层次及分类学各等级概念的学习。又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根据“生物”个体形成“种群→种群构成群落→群落构成生态系统”这一线索,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按照它们概念的外延大小排列进行串联。这样学生易懂、易记,效果会比较理想。

4.3 概念的形成必须通过感知活动、观察实验、经验事实等一系列准备

初中阶段学生还未进行系统的生物思维训练,其生物学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较多地凭借事物的直观形象来理解事物。生物学教学强调实验探究,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归纳,加深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

教师要介绍科学家通过哪些经典实验的反复研究,逐步归纳、概括出事物共同本质特征,了解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科概念的形成。如笔者对光合作用发现史中一些重要实验的学习,指导学生重复前人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真正地理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一个生理过程。

4.4 关注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主动建构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以及生物学概念的特点,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去设计生物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结,而能力是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透彻理解生物学概念反映的本质特征(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明确生物学概念的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生物学概念的处延),并学会运用生物学概念分析生活和生产现象并解决有关问题。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一方面按自己的认知模式来认识外界事物;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经“同化”、“顺应”,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经过科学家们验证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依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如推理能力、创新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质疑能力:用类比的方法、模型建构的方法等由浅人深的思维方法等。

生物学中有许多字面相近、含意相似或属性相关的概念,容易相互干扰,出现概念间本质属性的混淆。如“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性状”与“相对性状”。要弄清某个生物学概念同其他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常常会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掌握同类概念的共同属性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的重要手段,该方法可培养学生比较与分析两项思维能力。

绘制概念图可以将众多概念的内在联系直观地加以展示和区别,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学会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可以使概念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编制概念图,可以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4.5 注重概念的正确规范表述

概念的引入要生动有趣,概念的形成要注重科学性,概念的表述与巩固要注重规范严谨。无论是师生的共同交流,还是教师的讲述,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特别强调概念表述的准确与规范。笔者在检测时发现部分学生将“相对性状”表述成“相反性状”,将“贫血”表述成“缺血症”等。

生物专有名词表述的巩固强化,对于学困生尤为必要。

4.6 对概念的认知与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生物学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锤炼、变革的过程,随着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如人们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的认识等。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知历经200多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光合作用概念发展的历史终结,随着科学的发展,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仍将进一步拓展。因此对于概念的教学,教师要注重使用发展性语言表述。

学生在不同的学段,对同一概念的理解程度要求不同,初中阶段的学习较为浅显,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需要到高中阶段来完成,如“细胞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关注到知识的延续性。

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上,应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就学生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高峰,唐艳婷,科学概念教学五要素[J],生物学教学,2010.(35)2

[2]时述军,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06.10(22)5

作者:朱晓燕

第3篇: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摘要:也许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对初中历史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有非常模糊的认识。比如,初中历史课可有可无,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只要学好数理化,只要学好语数外,历史课成绩差点也没什么等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对这一现象痛心疾首的同时,应该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课,作为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智力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宽泛的眼光,正如古人所言:读史可以明智。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由来已久的观念认为历史是“副科”,在学校教育的大家庭里是小弟弟,无足轻重,历史成绩差一点无关紧要。不止一次的听人说,“历史有什么难教的,划划背过就行”,“是个人都可以教’等等,每每听到这样的议论,就感到很悲哀。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文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认真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把握自己国家的国情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历史和国情教育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到,中学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重要渠道。历史的作用在于:1借鉴性。2基础性。3教育性。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在肩负培养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抓好初中历史教学

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历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当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谁要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自尊自强自爱。要把中学历史教学提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不能因为自己是所谓的小科目教师而自暴自弃,自己看不起自己,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培养“四有”人才的历史责任。“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其次,要加强业务进修。要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斟满“一桶水”。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就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将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开掘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学习与专业有关联乃至其他学科的书籍和报刊上发表的教材研究、教学研究文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吸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2、钻研历史课堂教学。①不搞“两无”――无准备、无把握。②克服“两满”――满堂灌输,满堂空话。③力求“两变”――熟课变生课备,生课变熟课讲。④实现“两常”――常教常新。

3、发挥学科特点,渗透德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课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把德育置于历史教学的首位。我们的做法是“一条主线,分期目标”。“一条主线”,就是“一爱四坚持”,“一爱”即爱国主义,当前突出国情教育;“四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主线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分期目标”就是围绕主线按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的思想内容,确定各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理想前途教育;第二学期主要进行近代史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近代现代史教育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第四学期主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与教材内容结合,防止离开教材,空发议论、贴标签、喊口号式的教育;第二,与学生实际结合,引导学生朝着稳定的健康的目标发展;第三,与时事政治结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搞活第二课堂。①参观教学。如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②图片展览。利用教学资料图片,主要是将课外搜集到的历史图片,选择与教材有关联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强的部分举办图片展览。如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就组织学生绘制有关图片32副,举办了专题展览。③演讲活动。如结合有关乡土历史,开展“人人学乡土历史,讲乡土历史”的演讲活动。④知识竞赛。举办历史学科改正错别字比赛;纪念建国60周年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爱祖国、爱德州,我为德州添光彩”知识竞赛等。⑤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读书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⑥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编辑出版。⑦历史影评。建立校、班级历史影评小组,开展经常性活动,教师在评前作历史影片背景内容介绍,评后指导学生写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影评交流活动。

5、开展教学研究活动。①加强集体备课。建立年级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讨论教材重点难点;设计最佳教案,捕捉思想教育灵魂,探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运用历史地图与插图;确定作业分量;统一复习考试要求与标准;分析考试质量,总结教学得失等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全年级的平衡,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②重视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特点,都有可取之处。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可以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③积极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范围分为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个体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每一个学年确定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群体研究,就是确定1个专题以后,由专人负责,人人参与,共同深入课堂试验,如当前的“如何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这一课题,作为群体的研究范围,人人参与。④总结经验教训。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写教学经验、写自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看法,写教研专题总结等等。既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自己观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历史课作用的同时,对历史教学深入研究,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會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徐超

第4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燕好荣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作文这点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写起作文来真要命。

听完这句话,我想了很多。做语文教师十年,天天如是,周而复始,日子就像被切好的了土豆片。我们让孩子们写周记、写作文、写练笔,颈椎断了般的批、改、增、删。大段大段的讲评指导,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会了多少?积累了多少?扪心自问,冷汗直流。孩子们对作文兴趣缺缺,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真的应该好好想想了。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我最想说的是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练字,让学生拥有一生一世的汉字情。

“平生所爱颜如玉,巧意浓情绝世姿。月下花间看不足,几边枕畔恋弥痴。千秋甲鼎留芳泽,万里巾笺寄妙辞。博雅尤能常进取,为伊能不苦相思?”汉字是人类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几千年以来,虽经历了变化和发展,却始终如一脉相承,不仅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而且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不仅要认识汉字,了解他的起源、意义,而且还要写好这些前辈留下的汉字。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借助了汉字,宣泄着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报负,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黄鹤楼、滕王阁、泰山、庐山都因诗文而永垂不朽。……烟花三月下扬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览众山小、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就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字如其人”,其实字就是人的另一个仪表,字的好坏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心正则笔正”,书以德贵。想想现在社会上那些大腹便便的老总们,拿着派克金笔,签着比蛤蟆还难看的名字,真是令人汗颜!很多明星,歪扭的汉字让人惊叹,只好请人设计姓名,拼命模仿,好在公众场合挥笔签名时减轻尴尬。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这一手汉字是最起码的吧!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啊。

我每每接一届新初中生,第一节课我就会给他们讲汉字的重要性。我说中国汉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它里面有龙飞凤舞,有虎啸龙吟,以其浩瀚广博书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一定要好好练字。我为他们制订了练字方案,先练握笔,再练描红,每天几个字。有的孩子兴趣高昂,自己拿着田字格本来找我,让我在一页纸的左手边写上一行楷体字,他们就练满这一页。慢慢的,孩子们对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些感觉。写的字越来越端正了。我们班里的一些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像我的,甚至比我的还要有特点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他们漂亮的中国字在眼前跳跃,我深感快乐。 中考作文,字是门脸。在字上吃亏失分的例子不可胜数了。树立良好心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定能练出一笔好字,受用终生。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现在的学生功课负担普遍很重,真是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到头在“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里生活。他们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社会,很少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回家看电视也为大部分家长所禁止。没有生活积累,写作文时自然只能挤出几句话来应付。有时候似乎还会一些“议论”,但只是东拉西扯,罗列一些诸如“爱因斯坦如何如何”“爱迪生怎样怎样”之类的陈谷子烂芝麻来充数,根本没有来之于生活的鲜活材料。遇到“诗意生活”之类的中考题,不少学生就立刻傻了眼,真的是“无话可说”,只好作些“急中生智”式的胡编乱造。 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根本的一点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阅读各种书刊,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经典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让学生脑子里有东西,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自然而然地“有话可说”。

为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每日思考”,记录活动经历、学习所得、生活感悟;让学生写“每周涉猎回眸”,摘录阅读内容,反思阅读过程,以便自我督促和相互交流;让学生回家必看中央台“新闻周刊”等新闻评论类节目;每月至少让学生观看一部诸如《美丽人生》《虎口脱脸》等经典影片,并让学生说或写“我看《美丽人生》”“美丽人生来自……”之类的话题,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虽然从整体上说,学生生活积累明显不足,但实际上也并非一点生活感受也没有,问题在于,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往往会有种种限制,让学生觉得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写。如,一般教师都反复强调,政治敏感问题千万不要去碰,最好不要去写社会的阴暗面,以免被认为思想不健康;又如,张扬个性不要自说自话,不要热衷于写“小我”,等等。教师的提醒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学生往往因此有话而不敢说。 还有,教师出的作文题目有时触及学生内心隐秘,学生也会有话而不敢说、不想说。如,有教师分析完“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就布置学生写“我的愁”,结果学生只是笼统地说说“考试成绩不好之愁”、“课业负担重我愁”、“对不起家长和老师之愁”,千篇一律。学生之于成长中的困惑,心中即使有许多话要说,一般也不太愿意像小学生那样在作文中说出来。 针对学生有话不便说、不愿在作文中当众说的情况,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写日记,不用交给老师看。也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困惑与感想,通过书信的形式写给语文老师。在寒假和暑假中,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告诉老师假期生活的情况,假期读书与影视观赏中的想法等,不拘形式,学生没有顾虑,自然就“有话可说”了——在这样“私人性”交流中“有话肯说”,就会慢慢地在作文中“有话可说”了。 老师们也要尽全力给孩子们创造有话可说的情境。如笔者一篇作业里谈到的一次削苹果情景作文,就是一次积极探索的作文教学案例。

有些孩子是有话不会说,茶壶里煮饺子。这就需要老师把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与辅导学生“如何把话说好”结合起来。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还觉得“无话可说”或者说有话不会说的时候,不必更多地强调如何点题、如何铺垫照应、如何安排结构等等。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而培养学生基本的表达能力,除了让学生多记日记之外,一个重要的抓手是,把日常阅读与日常练笔结合起来,因为阅读是日常语文学习的重要活动,把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

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作文能力自然会有更多的提高了。

三、人生引导,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怎么做人。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中学生写的一段文字,他说“老师似乎只教会了我们如何把作文写得花团锦簇,却没有教会我们做人。同学们经常都是写作文的时候一套:激昂文字、批判社会的不良和黑暗;做起事来又一套:满嘴脏话,不讲公共道德,随意损坏公物、乱扔垃圾……这让我觉得非常痛心和失望,如果学习不能教会我们做人,如果一作文就要言行不一,那我们受教育、写作文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教学生作文对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

学生由于青少年特有的热情和激情,常常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或者完美主义者,心中怀着极其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世界,希望周围的人也都是完人;可同时他们往往又都是一些愤世嫉俗者,不能容忍这个世界有一丝缺陷,不满意周围的人有一点不足,但往往是最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因此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要教育他们认识到人生并不是只有光明美好的一面,还有黑暗丑陋的一面。这个世界,是光明与黑暗、美好与丑陋并存的,我们绝不能因为黑暗和丑陋的存在,就抹杀世界的光明与美好。语文,是用文字叙述世界,引导学生追求光明美好的事物,而作文则让学生把平时的所学、所感,用文字记录描述出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教育学生在遇到理想与现实有冲突和矛盾时,不应该抱怨、害怕和逃避,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它。教育他们既要拿出青少年的热情,去面对世界美好的一面;更要拿出青少年的勇气和激情,去改变世界不美好的一面。语文教师应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理成熟、人格健全的人,能积极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不如意,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并更进一步地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不美好,不但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为此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对作文的选材内容一定要给予正确指点,切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使内容片面化,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产生偏差。许多作文就出现过这种偏向,如在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的众多作品中,反映社会真善美的动人故事极少:里面有对严肃音乐的调侃,有对医院医生冷漠和不负责态度的批评,还有对国际政治人物的漫画式嘲弄与攻击等,却鲜有反映社会与人生真善美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教育对国家、社会和学生成长所应肩负的道德与责任。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作文题材,加强“真善美”的引导与强化,倡导积极向上的作文思想和风气,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还要不失时机地将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写文章难,做人更难。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教学生“做文”与“做人”的“真诚”。我们都知道:为文的根本在于育人,教文的过程就是在于育人,教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文”时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这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育人”。

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这就是写作。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身为语文老师,深感自身之任重道远,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品味川流不息的生命灵动,拥有甜蜜幸福的人生。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 电话:15954604397 邮编:257345

第5篇: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行英语学校的教学措施,各大学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需要提升许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写作能力是提升英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中考的一个必考项目,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当然,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初中的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将提出几点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讲解 当学生写完作文时,老师应该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文,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的记录,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并且让学生将自己以及同学作文中出现的语法,一点一点地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对写作进行讨论 老师布置写作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写作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在写完作文之后,老师可以让各小组对组员的作文进行讨论评价,找出作文中出错的地方,并经过认真的讨论对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记忆犹新,最后老师只要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就可以了。

三、实行激励机制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激励机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其再接再厉,而对于不认真写作的学生则适当地给其一点惩罚,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写作任务。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方法措施来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初中生处在英语的初学阶段,所以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宋晓晶.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感悟.才智,2011(25).编辑 鲁翠红

第6篇:对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被广泛学习.实践也证明了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些探索.

一、利用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不同的证法还有许多种,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通过对一道题目的多种证法的探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开放型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数学开放题,通常是指答案不确定或条件不完备,或具有多种不同解题方法的数学问题.数学开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科学加工,从而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同时,数学开发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强大动力.因此,数学开发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设计开放性问题,以便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例如,在对初一学生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时,设计有四个有理数:3,4,-6,10,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又如,在进行“切线长定理”的教学时,设计: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B与OP相交于点C.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四个结论或者更多.这些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闪现出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智慧.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让自由的空间成为学生创新的乐园,这是数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乐园,这是数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对他们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课应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荷兰著名数学家、教学教育家弗赖德塔尔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也就是说,数学学习事实上不是要机械的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不是对所学内容的翻版和复制,而应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实践,因材施教,就可以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创造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学生一旦摆脱束缚,找到自我,创造的潜能便能得到挖掘.

[江苏省新沂市城岗中学 (221400)

]

第7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研讨,现就我校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学了课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若作为单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而不顾,则劳而无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什么,走马观花,过目即忘。(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 “议论抒情”、 “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 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第8篇:浅谈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概念教学 有意义化 探究性 情境性

[论文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中学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概念,学生不但有意义地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发展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相比灌输的方式教授概念的模式而言,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上曾做过一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劳。

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为什么”我追问。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对这种摸奖式的摸球,学生对它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以摸乒乓球得到的数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触”的非常直观的无理数模型,使本来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具体地走到学生的面前,赋予无理数一个真实可信的意义,使概念更容易接受、更有意义。

二、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例如在《相反意义的量》的教学上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向东走3步,向西走4步;一小虫在树干上先向上爬20cm,再向下爬回到出发点,再向下爬10cm;在一个装有苹果的盘子里增加4个苹果,再取走5个苹果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事例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要学生用语言描述以上3个事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中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板书,再请同学思考:(1)事例中什么在发生变化?(2)怎样变化?(3)变化的意义是否相同?(4)三个不同事例变化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数量的变化都是相反的。在明确考察的对象是事物数量对应性变化这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列举类似的事例以进一步理解概念。然后再任选学生的举例提问:“向南走3步,向北走4步;赢利200元,再赢利300元;向上8cm,向东10cm。三句话中两个量变化有何区别。”引导学生关注量所反映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量的相对性质,最后由学生来思考概括所有相关例子中共同的东西,即他们都是相反意义的量,而非“相同意义的量”或“不同意义的量”。

在这堂课里,通过学生对相对具体事物的直接观察、感知、分析、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成为“相反意义的量”概念本质的“发现者”,亲自参与了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入的理解过程,从而品尝了发现所带来的快乐,实践了抽取实际事物量的关系而舍弃其他一切表面现象的一种思维活动。这样的探究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数学变得亲近,学生乐于接受。

三、数学概念的情境性教学

“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这“糖衣”就是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教学中,情境引入:“如今索马里海盗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艘途经索马里海域的轮船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再问:“那么单独用经度或纬度一个量来确定它们的位置行吗?”“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相互补充举反例的方法体验用一对数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合理性。然后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的位置怎么确定下来?”学生:“我在第3小组第4排。”“很好,那么单独用小组数或排数能否确定你的位置?”“不能。”然后让第3小组的学生站起来,第4排的学生也站一下,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体验用一对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正确性。然后再问:“把教室的右墙角的两条墙角线分别看作是0排0组,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位置。”用(x,y)表示,x表示组数,y表示排数,在这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的方法。然后要同学们考虑这时隔壁班的同学的位置该怎样确定,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讨论得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框架。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上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可见好的情境对概念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还有正例和反例教学,特别是在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化阶段,反例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既可以利用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概念教学,也可以利用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多方面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概念进行概念教学。总之,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基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尝试各种教法,综合各种教学方式以提高我们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琴艳,浅谈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当代教育》,2007年第4期.

[2]徐泽贵,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第9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失败的作文教学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必然失去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经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查、实践、学习和分析、研究,我认为:创新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之源。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有着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在快速作文、自能作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地域经济的滞后和学校基础条件的薄弱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误区。仍然停留在写写练练、讲讲评评之中,仅仅表现为一种教学常规或模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更谈不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认真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滞后根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巢窠。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语文教师,不管是近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着数十年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从根本上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加之受质量压力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只是重复于大量的写、练、评,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的讲评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应试训练而已。如此的训练,自然只能培养机械的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2. 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教学本身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师生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环境差,上网遥遥无期,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3. 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不是平川便是山区丘陵地带,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一般来说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基于此,也只能完成一些《师生情》或《父母情》等这样的限题作文,对社会新闻只能望洋兴叹,无动于衷。

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4. 教学粗放,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难以提高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必然围绕考试这个纲,加大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力度。在教学中往往是对同一题材或体裁作文的反复训练,以求在多练中总结经验、以多取胜。在技巧的训练中,也只能蜻蜻点水,点到为止,如扣题、点题、议论、抒情等。学生长期受累于“技巧点拨式”的训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点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机械作文或填鸭式作文,根本谈不上自主作文,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

(二)、作文教学的重点和几点教学实践尝试。

透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对照课程说明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除进行常规的程式训练和技巧点拨、指导之外,而应把学生素材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式的改革作为教学重点,籍此解决学生作文视野狭窄、材料陈腐不新、思维呆板、作文结构形式不新、课外训练少、课堂教学效益差等弊端。

在农村初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洋县退休教师张定明老师的自能作文

(三)、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正因为农村经济滞后,办学条件差,小农意识强等方面原因束缚和制约,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也像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收着基础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应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推进作文教改: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扩大生活范围,主动积极地感知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积累,不但解决积累素材、丰富内容的问题,还是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相结合。

2、创造条条件,利用现有条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拓深学生得知识层次。可以开设阅读课和新闻课等,让学生通过书刊或影视教育去了解社会,增进学生的知识储量。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自能作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柔化作文难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性。

4、强化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

进学生作文的独创性。

5、重视传统文学和当代美文的阅读、诵记,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6、改进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鼓励为主,多角度地激励

学生,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上一篇: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汇报下一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