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通用11篇)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通过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所以探究性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又是学习目的,它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策略。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感悟画理。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及自身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美术知识,技能与情感的体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创作的过程是带有探究性的,欣赏作品也是带有探究性的。探究性学习主体是学生,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一、充分利用学校学习的平台,展开美术探究性学习活动

1、普通教室是初中美术学习的主要场所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广泛开展师生互动教学。虽然看起来有点乱,但只要围绕着有关美术知识问题的学习,也是一个好的探究氛围。特别是美术欣赏学习,通常放在教室里,也比较方便。简单的技能训练也可以进行。

2、带领美术小组进行美术技能训练

我认为就在书画室里展开比较好,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书画室能提供的学习资料和相关学习用品,更重要的是书画室有美术技能学习的气氛,有书画老师专门指导,这对于部分有书画特长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美术技能的好平台。

3、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美术知识自主探究学习

这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学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种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有一个好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平台很重要。

二、初中美术探究性欣赏学习活动,可以多角度进行,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方式展开

1、多角度进行探究性欣赏活动

我们以中国画欣赏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社会,历史知识,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中去欣赏。中国儒家“和谐之境”,道家的“妙道之境”,佛家的“圆融之境”对中国画产生极大影响。国画构图、用笔、用墨,及其表现内容,无形中渗透着国学文化。所以,美术教师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国学文化,以更好地去欣赏中国画作品。

不同时代不同画家各有风格。包括用笔之妙,着色之雅,水墨之韵,勾画之奇。教师要善于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所拥有的材料进行探究性欣赏。比如黄筌的富贵之气,徐熙的`野逸之性。八大山人的怪异之美,李可染的生活之趣等。

从中国画审美特色入手探究欣赏。诗画同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合一体。诗画不仅在布局上相互照应,在精神意蕴上也要彼此补充。古代画家无不重视诗、书、画的修养,使其相融相渗。引领学生探究性欣赏名画,要与古诗词学习,书法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文修养,从而进入更高的欣赏境界。

2、探究性欣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展开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分小组讨论,交流,实现知识互补。探究性欣赏美术作品要以教材及安排的内容为中心展开,让学生探究寻找美术作品中的新奇之妙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以美感人,以情又动人。美术欣赏主观较强,直接的感受明显,容易触景生情,这也是美术教育的情感抒发形式,教师要呵护引导。师生互动的美术欣赏方式比较灵动,需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有合理的教学节奏,师生密切配合,这种学习模式,使师生关系融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树立健康审美观。

三、初中美术技能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以美术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开展美术小组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开展美术小组学习活动,在书画室里进行美术技法探究性学习效果较好,书画室自由活动空间较大,可以展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在书画室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相互探讨,比较、研究、发现和归纳。这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其艺术才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探究学习传统技法很有必要

以中国画技法学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临摹起步,探究古今画家笔墨之运用,结构之虚实,神理之变化。所临摹的作品要有所选择。根据已有的美术知识,很好地去读画,去理解。在具体书画技法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不小问题,要经常练笔,要不断实践,交流。

3、探究性地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园内花鸟树木和建筑物很多。通过写生创作活动,进行练手、练眼、练心。把握事物的形象,进行线条,构图方面的训练。美术技能学习,是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要先探究学习传统的东西,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后,再探究尝试新的技法,这样做比较恰当。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重要,而探究性创作活动是培养想象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美术作品,多是奇思妙想的结果,如石涛的山水画,境界幽深,烟云变幻,充满想象,他整体去把握自然现象进行创作。学习者也一样要有艺术想象力。美术创作需要发挥想象力,所谓画意中景也。经常去画想象中的画,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材许多内容可以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合理引导。无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技能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探究性学习的平台,老师要精心准备,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为它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更应该大胆去尝试。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2

一、关注学习过程, 搭建探究平台

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它实际上是一种经过教师独具匠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 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 应从以下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1.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 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我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始终坚持“学导案教学”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积极实施“五、二、一”学教模式。“五”指预习目标、交流反馈、师生探究、达标检测、归纳衔接五步环节;“二”指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一”指一个中心, 即一切教学设计应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为中心, 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学会做人。

2. 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在课堂上, 按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广泛开展师教生、生教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如教《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 (泥雕) 一课, 是这样设计的:首先, 学生分组抽签表演《舞演员》、《说唱俑》、《母与子》、《男子》、《胜利女神》、《阿丙》等, 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形态。其次,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性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泥雕人物像。最后, 通过小组互评、班级展示交流等活动的开展, 使无论造形差的学生, 还是好的学生都有了自己展示的机会。

3. 联系生活经验, 启发主动参与。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不同情境,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实际, 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 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场,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 积累生动的素材, 感受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的创作和美化校园以及社区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兴趣。如教《标志设计赏析》一课我让学生回想和关注生活中的图形标志如交通标志、地图标志、火警标志、医药标志、体育标志, 等等。在欣赏的同时, 让学生根据标志设计的要求积极为学校运动场设计运动标志或社区标志。对此, 学生兴趣盎然, 很快一件件颇有时尚气息和个性的作品就呈现在老师的面前。

二、激发探究兴趣, 引导主动探究

兴趣是美术学习成功的动力。美术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I.立足教材内容, 寻找新奇妙趣。这要求我们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 发掘其关键问题, 从中揭示出带有新意的、超出学生意外的题材, 使学生产生好奇之心。在学习《花季少年》 (人物运动场景写生) 一课中, 我用摄像机拍摄了我校2009年学生参加春季运动会的场景, 熟悉的人物、激烈的竞争场景, 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刺激。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纷纷呈现了出来。

2. 强化情感体验, 增强主体意识。

美术教育以美感人, 以情动人, 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如在欣赏《雅典学院》这幅举世名作时, 通过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 以五组学生排演画中五组人物动态, 力图再现画面上50多位世界级学者的风采, 揭示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情感和对学者的高度崇敬与赞美之情, 让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又如在学习《装点我的居室》一课中渗透了装点居室的各种艺术素材和功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鼓励学生注意平时多多关注和美化自己的小天地———我的居室, 并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小卧室的装饰情况。之后, 大家非常高兴地表示回家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自己卧室的装饰中, 尽善尽美地美化自己的小天地, 学生很喜欢这样丰富多彩而有趣的课。

3. 协调平衡冷暖性, 彰显美术教学魅力。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篇3

【关键字】美术教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发展性评价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设想: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课垂头丧气。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复。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只能使学生更加厌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l、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弛、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

2、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二是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幅举世名作时,通过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组学生排演的13个人物动态揭示了犹大的卑劣、丑陋,表达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让学生深刻体会此画的意境,体会达,芬奇作画的技巧,以达到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強。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

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全县中小学,我们推行美术“学案导学”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美术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2、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广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进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四、把握发展性评价

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一一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讨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力 《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回顾与21世纪的展望》 《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第1期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 篇4

孙燕

(陶都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对如何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等作了有益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作如下探索:

一、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比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重财薄义时,为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曾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有一学生当即脱口而出:“爷爷刚从乡长的位子上退休,过去常登门的叔叔、阿姨,便都远他而去、无影无踪,是不是也是一种人情冷漠呀?”只有这样的气氛、这样的环境、学生才会想说敢说、想说就说,想说能说,课堂上才敢于思考,善于钻研,创造力怎会产生不出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气氛和谐:课堂上要充满师生共同努力,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

②情绪热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没有“旁观者”,练习中要经常出现师生讨论、评价、争辩的场面。

③深刻扎实:教师在课堂上要步步诱导,深入浅出,学生要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④师生平等互爱,乐教、乐学、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眼语调和体态形象去渲染气氛,达到“乐教”状态让学生愿学、乐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励,形成良好的“勇于比、闯”的氛围。

⑤构建良好的场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

⑥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选择宜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在心理意向中产生“欣赏——羡慕——向往——思维演讲”等连锁式的反应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练中达到人趣、人情、人境,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

“科学的发展,就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讲课为准绳,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善于发散思维。在学习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时,讲到“天上的街市物品摆放的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如何美丽。”我曾说:“如此良辰美景,就连只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也自由自在的在天街闲游,天上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呀!······”正待继续往下讲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质疑:“老师,织女被关在天牢,牛郎被天河隔在那边,他们连相会都很难,怎么会自由的闲游呢?”这一问,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真是唇枪舌剑,有的争的脸红脖子粗,经过这一争议学生们都明白了:其实这是诗人的一种大胆想象和对原传说的改编,正好表达了他对一种幸福、美好、自由的新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经过学生这一质疑、探究,诗歌的主题自然就明白了。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帮助者和问题设计者、指航者、导演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活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才会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极大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对话,让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例如在《心声》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他朗读?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近李京京,了解他性格发展的历史——故事情节。”学生凝神听着,若有所思,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指点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并把阅读的点滴发现写在字里行间。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揣摩语意,感受体验李京京丰富饱满的形象,要求“以‘假如我是李京京······’为话题说一段话”;在阅读欣赏中,我以真诚的期待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

最后,我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李京京形象的短评。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而有的同学认为是寻求感情上的渲泄。在这个时候,我欣然地抓住教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在学生与学生充分对话中真正实现主体性的自由阅读。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语文教学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生成空间,让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特别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锋”,使信息实现“零距离”的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去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独立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这一教学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5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中文摘要

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基本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育的渴求,更是时代的呼唤,它是势在必行,也是可行的。不仅因为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而且有科学的内涵。本文主要从不同语文课型和不同教学内容上进行自主有意的探索,同时也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反思。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基本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构建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的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内涵所在

(一)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学生中心理论“(美国杜威为代表)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其学习方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中心理论”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其理由是:(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2)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

(二)内涵概述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和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

(一)不同语文课型的可行性探索

1、讲读课文中的实践

初中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探究性学习,让初中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初中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阅读课文中的操作

阅读课文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初中生构建探究性学习,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初中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初中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初中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初中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让初中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初中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2)创设活动情境。A、还初中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初中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B、还初中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初中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C、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初中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3)发展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初中生的异象,珍视初中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初中生在学文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

3、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标准》十分重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初中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提一个目录供您选;(2)提一个时间表供您读(背);(3)供一个机会让您说;(4)供一个平台让您演。而且,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局限于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可以扩展到中外古今诸方面的有益读物;不要局限于书本,可以扩展到网上;不要拘泥于家校,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文化超市。学习方法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设定专题,鼓励初中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勤读,以读好书行动,树读书好意识,成好读书习惯。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4、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

《标准》首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拓宽语文学习途径的现代性方法。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此仅论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学时,要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要着重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形成及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开阔语文学习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开辟语文学习途径,让生活成为课本,让语文融于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选题、定题,放手让家长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搜集、整合、处理信息,在合作中交流,达到“有心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理想境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和本领。

语文探究性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其设计思路是:(1)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2)教师职能:从传授到指导;(3)活动目标:从单一到综合;(4)活动空间:从封闭带开放;(5)活动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具体而言,学习地点是不固定的,或家庭、或社区、或科技馆、或工厂;学习范围是广博的,或社会、或自然;学习场所是多样的,或图书馆、或网络;学习形式是丰富的,或专题讨论、主题演讲、策划方案,或制作小报、撰写调查报告等。语文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良好途径,应积极运用。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探索

《标准》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于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而,初中语文在阅读、写作,应进行可行性的有益尝试。

1.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表达力,发展认识力,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性,增强搜集信息的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具有多变性,其教学程序无固定模式,每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各有不同,而积极建构的探究性学习则必须提倡。

(1)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应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如,《背影》一课的教学,可采用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点明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通过设问激疑、填空初知、巧导自学、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优化动作,理想地完成学习目标。

(2)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

中获得发展,如,《猫》一课力现所蕴含人文精神,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中;A、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识字、析词、通文、思意);B、交流自学情况,引出主线,板书示意,为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在第四个环节“专题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在第四个环节“专题研究,理解课文中”,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好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任选你自己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给大家听。具体做法是:A、教师先指导一处以作示范;B、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C、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拔、深化、评价。

如此,通过“划”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或最体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圈”出这一句中最能体现猫之可爱、作者爱猫的关键词,“研读”领悟其特别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之喜爱之情。再将自读过程进行交流。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写作中的应用

写作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实际生活中,写作无处不有,无处不用,其重要性可以非常。写作教学要做到五个注重:(1)即注重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基础性训练;(2)注重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3)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获取丰富的作文题材;(4)注重与地域文化、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充实作文内容;(5)注重与现代科幻影视、信息相结合,发展习作想象力。让学生堆积情感与生活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且富于创新。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现代性的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师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标准》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遵循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为此,我们务须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探究性学习,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何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生存”,“美好生活”。

5、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育应是“大语文”,生活化,教师怎样创建现代性的语文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

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作者 邱衍霖 期刊《再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学教学 2007第十期 15-16页

作者 李月香 期刊《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 河南教育 2006第七期 39页 作者 程晓峰 期刊《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六环节教学模式》河南教育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6

开题报告

(东光三中 周淑敏)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修复或者激活。创意法教育把每个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进行教育,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模式。在世界教育领域具有较普遍的意义。在具体实施中,创意法教育提出的教学宗旨是: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把“最优生”的创意思维“激活”。

目前,探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所以在创意法教育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经历体验解决问题全过程。它应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之中,是数学教育所应体现的一条主线。问题解决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即让

学生承担责任,大胆假设,大胆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大胆猜测和修正。在研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国内目前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数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是最近几年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动而逐步重视起来的,在此之前,多是一些零星的探索或以其它相似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数学教育刊物上,以探究学习为关键词的数学教学或学习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比较丰富,可以在期刊网上查到的足有三百多篇,大多是以案例研究为主,还很少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汇报。我校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面曾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实践,着眼于微观,在实践中将有效的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建设性的创新之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进行改进和重建。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中学探究性学习策略教学减轻了数学教学的负担,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如何积极有效的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计划的制定,资料、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的确定,到最后探究结果的呈现,都能折射出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五、课题研究目标

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索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近期目标

①通过问题情景自主探究学习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②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撰写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案、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摸索并形成课堂教学模式。(2)远期目标

①形成本学科各年级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

②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践总结出较为成功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提炼出教学实施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教学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变量分析:研究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不同师生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的变量关系。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对和新课改理念下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进行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和模式方法。

(三)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研究创意法下探究性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效率,研究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评价方式和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兼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1、文献分析法: 收集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确定本课题的起点,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

2、行为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3、个案分析法: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地教学行为方式及策略。

4、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交谈、听课等形式,积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教学方式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将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对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寻找理论支撑(2011.9—2011.12)①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立项。②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③课题组成员制定阶段计划并进行研究分工明确责任。

2、全面推进阶段——注重行动研究,进行主题研讨(2011.12—2012.10)①备课教案,本人上课内容,课后记录,组员互相听课的记录,评课记录,本人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②每个组员必须总结每阶段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集体讨论的活动记录; ③组员收集案例。

3、总结提高阶段——明确有效课型,分析研究成果(2012.10—2013.3)(1)录制相关的课堂实录,研究推广

(2)根据已有资料、数据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九、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将了解更多、更好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评价策略,从而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同时完成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研究、反思、归纳和整理出创意法教育下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1、论文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变量分析》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2、论文集:《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集

3、研究报告:《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4、课堂实录: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多媒体优质课

(二)课题组成员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针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个案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与责任分工

(一)主要人员

1、课题组长:周淑敏

2、课题组副组长:曹秀枝、周荣凤、高金清、高玉彬、高玉梅

3、主要成员:霍灿英、高英、王丽奇、吴泽荣

(二)责任分工

1、周淑敏:负责本课题的全面工作(课题申请、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等),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

2、高玉彬、高英、吴泽荣: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

3、周淑敏、曹秀枝、霍灿英: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变量分析

4、高玉梅、周荣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

5、高金清、王丽奇: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6、周荣凤:整理《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集、录制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多媒体优质课

7、周淑敏:撰写《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十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课题负责人:周淑敏,数学组教研组长,中教一级,37岁,2008年沧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在2007、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聘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课时测评》八年级数学编委。《比例性质的应用》在《少年素质教育报发表》。论文《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奖,制作的课件《日历中的方程》获沧州市电教成果一等奖。《走进神秘数》在少年智力开发报发表,《应试时应注意什么》在沧州日报发表,《浅谈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沧州广播电视报发表。

(二)课题参与者:是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市、县数学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教学骨干。他们中的多数人参与过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分别有多篇论文在省市交流或发表

(三)学校保障:我校有图书100000多册,报刊80余种,联网电脑200余台,为课题组提供了信息资料保障。有8个多媒体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2个语音室,提供了设备保障。每周一次培训,每月2次多媒体观摩课,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十二、参考文献

1、张华、李雁冰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4、《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5、《探究性学习》 陆景 上海市教研所

6、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21世纪数学面临的几个问题》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7

一、抓住学习学习主体,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教育学实践证明, 学生无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主体性特征更加的明显和凸显, 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主探究性能力形成的前提, 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知识潜在能力的充分激发, 让学生从内心自觉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因此, 教师要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通过个别谈心, 聊天室、走访家长等形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困难,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克服畏难怕苦的惰性情绪, 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潜在能力的有效激发。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根式合并”知识探究教学时,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发现学生在进行二次根式合并解题时会出现根式符号方面的错误, 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类型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 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得到充分激发, 对根式中的“+”, “—”的合并有了准确的认识和掌握, 为以后多项根式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探究情境创设, 加强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

数学作为一门生活性和实用性的基础教育学科, 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内容在生活实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创设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活动的情境和氛围,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融合,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同时, 教师要教会学生动手探究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在“愿意探究”的基础上实现“能够探究”的转变,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过程、步骤及注意点, 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教学时, 在进行“解方程 (x+1) /2- (5x-1) /3= (2x-1) /4-1”问题探究过程中,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有的学生得出了6x+1-20x-1=6x+1-12的答案。这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 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进行问题解答和探究的注意点, 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刚才的答案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方法, 发现这一问题解答错误, 并找出了出现错误的原因, 在于学生忽视了在进行去分母时, 分子部分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答。教学中采用探究反思的教学方法, 实现了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三, 紧扣求异创新思维, 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动手探索现象和问题过程中, 即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提升, 又实现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有效增强。探究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活动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数学思想运用能力等方面。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升, 对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教师要将学生思维求异能力的培养, 作为重要的内容抓紧抓好, 善于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错题反思等具有发散性的典型例题, 进行问题教学活动, 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实效。如在“抛物线”知识教学时, 教师提出“在直角△ABC中, ∠C=90°, 边BC的边长为20cm, 边AC的长为hcm, 在此三角形内有一个矩形CEFD, 点DFE分别在AC, AB, BC上, 设AD的长为xcm, 矩形CEFD的面积为y平方厘米。”问题, 向学生提出了1.当h等于30时,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在 (1) 的条件下, 矩形CEFD的面积能否为180平方厘米?试说明理由。3.若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dx2+bx+c, 求此时h的值等三个问题。学生在进行探究过程中, 思维得到了激活, 更加具有灵活性,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22

一、浅析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的界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它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研读课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逐渐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内在的学习动能。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技能或者达到什么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教师并不限制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探究性学习将最大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习过程因人而异,学习效果百花齐放。

2.自主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依靠自己探究学习内容,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原来固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在于要求学生自己去质疑、思考、解惑。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思考、探索、交流,收获才更加丰富,记忆才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才更显著,学习能力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与“灌输式”教育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二、浅述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实践

(一)入情入境,情境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对于情境的设计,教师需要经过精心策划迎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课文当中的典型素材,在优美的画面和旋律中,学生融入情境,边读边悟。

以《春》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完之后,满脑子都只剩下一个字——“美”!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反复朗读美文。在优美的画面和旋律中,学生感受春的意境,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绘景之实、神韵之清和情感之真。在优美如春的意境中,在身心享受的课堂中,学生看春、读春、悟春、写春,融入“春”中。

(二)循疑遂思,质疑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学习离不开思考,有思考,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但是多数的课文,学生往往随着阅读的推进,才会出现困惑,然后才会开始寻找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到思维的碰撞,实现探究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社戏》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文章教学之前,可以先用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传统的社戏场面,让学生感受到社戏的浓厚氛围。学生在观看了图片、视频之后,阅读文章中作者在北京看戏的部分,就会思索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社戏。接着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中作者童年看戏的内容,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共同寻找出社戏中“美”的地方,引申出作者想要通过对看社戏的描写,所表达出来的风景美、人情美、语言美。学生通过寻找、思考,有着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矛盾激趣,问题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初中课本所选取的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哲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探索。不少课文的学习中,有很多前后内容看似相互矛盾,但是通过细细品味,深入理解,能够发现其中的道理。教师应抓住文章中的前后矛盾之处,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迫使”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线索,形成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记忆中场景时,连续用到了“似乎”和“确凿”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到底作者是確定,还是不确定。从“似乎”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印象中的百草园,除了野草之外,还有其他的动植物,比如菜娃,作者将它视为自己童年时的乐园。从“确凿”的角度思考,百草园现在只剩下野草了,童年的乐园也不复存在了。学生通过这两个角度的分析,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实际,迁移式教学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主观感受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文章都是生活实际的缩影,只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主观情感与探究内涵相结合,就能更加深入地感作者之感,解作者之情。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

《马说》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虽然时代在更迭,但是人们对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渴求从未停止。教师应由千里马引发学生对“现在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探讨,使他们各抒己见,或结合生活体验,或应经据典,在迁移思维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卢向阳.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素质教育,2012(8).

[2]黎林萍.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指导方法扼谈[J].文学教育,2010(6).

[3]张德银.“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

作者简介: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9

学案式探究性语文学习的基础内涵

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经过筛选,分析、整理,编制成学案,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案式探究性语文学习的操作过程

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处理信息,交流领悟,力求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领悟。把上述学习的过程,独立整理成书面材料,制成一份学案。

学案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平台,它扩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它记载了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和长久思考的轨迹,保留了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而这些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学生在本次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几个步骤:

1、课前独立学习:

(1)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通过注悟方式研究课文

(3)完成三张自学卡片(信息汇编、质疑记录,课文批注)

2、课堂上互动学习:

(1)交流信息,通过概括归纳的,提取有助于理解课文关键信息。(第一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信息)

(2)交流自学成果,从课前的注悟中感受华威先生的忙,从而熟悉文本。

(3)结合时代背景与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领悟“华威先生为什么忙?”(第二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信息)

(4)生成新的领悟,整理成卡片④“华威先生的忙和为什么忙?”

(5)生成新问题,布置新的任务。

用心

爱心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10

[]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把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体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效率。

[]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当代的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里,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和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

为了更好的让数学探究学习方法广泛应用,首先要了解其内涵,以及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探究性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把现行的数学教材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第 1 页 基本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的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探究问题,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

探究是从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而问题又不能脱离情境的创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结合已经掌握数学知识,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设置这样的问题,以此增加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若先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以此形成学习交流的小组,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师生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类似问题的创设,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其

第 2 页 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法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加探究能力。

(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说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当中,为学生享有自由创造,探究学习提供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学习方式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来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的转变,需要数学教育从“为了获得数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数学能力和数学态度”,即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加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才能真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革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第 3 页

(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传统教学里学生知识的接受是被动,消极的,对数学的知识的认识不深,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学,在学中探究,教、学、探究为一个有机整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交流,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统一。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要了解一般性数学教学的探究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探究性问题的创设,是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究,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方式向主动的,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以及掌握数学探究的方法。

(二)评价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包括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如何“学”的方式,如何把“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两者统一,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把所

第 4 页 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及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研究的开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里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独立实践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好的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

浅谈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性学习策略 篇11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学习方法要领传授,传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要诀”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观,让教师形成了一套自己较熟悉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过重的负担,琐屑的平凡,麻木的安稳,导致教师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变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对课堂教学沿用根深蒂固的老方法习以为常.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提升互助合作学习效能。

问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所示,E、F 分别是ABCD 的边AD、BC 的中点。求证:AF 与CE 相等。

上述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数学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该问题探究解答的“任务”。学生在解答问题活动中,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在探究问题条件的过程中发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因此,在学习小组探究活动中,有学生提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根据问题条件,判定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 ABF ≌△ CDE,从而得出AF=CE 的结论。

其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方法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E、F 分别是AD、BC 的中点,∴ AE=CF。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即AE ∥ CF。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 AF=CE。

方法2:∵四邊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E、F 分别是AD、BC 的中点,∴ BF=DE。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 D,AB=CD。

∴△ ABF ≌△ CDE。

∴ AF=CE。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同时为有效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指导。

三、强化互助合作活动指导,奠定学生互助合作素养“基石”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个体之间开展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合作解题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纠偏”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互助合作学习思想和习惯。

上一篇: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下一篇:温暖幸福的qq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