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几点思考(推荐14篇)
凤冈县何坝中学 彭波
一、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现状的分析
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犯罪人数达6000多万人,占未成年人总人数的16.34%。贵州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等便是典型案例。
近几年来,我县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仍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不尊重他人权利,赌博、群殴、敲诈,随意使用管制刀具、偶有性侵害倾向、社会公德意识不强等。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案例和现象,既反映了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又凸显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
二、党和国家对中小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2、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 “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要求。
3、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4、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所说:“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否则就是一种缺失的畸形教育”。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困惑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
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做法
面对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根据语文课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法制的光芒照进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必收到到意想不到效果。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做法,呈现给各位同仁分享,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也恳请各位提出批评意见。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的取材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其中的法律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
1、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文中讲到袁隆平先生攻克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后,并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而自满,而是马不停蹄的“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努力尽快把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我在教学时就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三条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科学发明和创造的目的在于应用,鼓励他们像袁隆平先生那样,将来把科学发明创造的成果转化为应用,造福人类。
2、在说明文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时,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严禁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或者破坏生存环境。
3、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比如《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5月28日在华盛顿大规模和平示威集会上的演讲,讲到这里,我就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教育学生,当我们需要向政府表达公众意愿时,可以举行集会、游行活动,但是,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使用暴力。
4、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十五从军征》时,让学生从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了解到我国古代残酷的兵役制度。再联系《兵役法》:“第十八条 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第十九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志愿兵。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为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兵役政策,从中体会到我国兵役制度的优越性。
(二)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他广泛联系生活,其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实践过程涉及着法律方面的知识,是对学习进行法制教育的好素材和重要渠道。
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都看到过招牌、广告、路标、标语、板报、宣传橱窗等存在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的现象。我在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的教学中,我就结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告法》等法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从而让学生了解对社会用字的有关规定,倡导学生写规范字。同时,见到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要敢于指出并帮助纠正。
(三)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1、运用法律知识编演课本剧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较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难于接受知识,特别是要渗透法制教学就更难了。换一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如我在教学《钦差大臣》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假钦差、市长、邮政局长、法官等形象,通过邮政局长私拆假钦差的信这一情节,来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他们的卑劣行径和丑陋灵魂从而深刻地认识作品的主题。同时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教育学生,我们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法律保护的,私自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是违法的。
2、在演讲中获得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在业余时间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额演讲稿,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不同的案件,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在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3、在手抄报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等知识教育,我校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以法制、安全、反邪教、禁毒、环境教育等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活动,这些主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法律知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既达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
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如果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要求厂家或卖方给于退换或者赔偿损失。如果不肯退换或赔偿,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学校创办法制宣传栏,每学期举办的法制知识讲座;在家里,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好渠道。
一、注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法制内容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 只要教师用心探寻, 就不难找到。例如, 中国史教材上主要有: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汉朝时期内法外儒的治国方法, 中华民国时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5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惨遭迫害致死, 民主法制破坏殆尽, 整个国家陷入无法无天的局面。文革结束后, 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 要避免文革悲剧的重演, 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这方面教材重点提到了1982年我国制定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世界史教材上涉及的重要法律文献有: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权利法案》, 拿破仑制定的《法典》, 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33年经济危机时罗斯福新政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因此, 只要教师能够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 按照学科教学的规律, 结合历史课程的特点, 对学生因势利导, 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法制内容, 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统一, 相互融合。
二、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法制观念
从民主法制角度看, 不管中国史还是世界史, 其也是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史, 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制建设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但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中外历史对比看, 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 又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中间没有经历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进程, 因此“旧中国留给我们的, 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因此, 既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现代的法制观, 又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法制意识。从正反两面的例子看, 文革时期民主法制被践踏, 堂堂国家主席也在劫难逃, 被迫害致死, 更遑论一般平民百姓。时至今日, 由于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 人民的民主权利正受到法律的全面的、深入的保障。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历史学科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确立他们现代法制思想, 即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适应法制社会需要, 应该说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开拓的一个教学思想及领域。也只有从历史发展、时代需要的高度着眼, 从培养一代跨世纪合格人才着手, 才能体现出历史课法制教育蕴含的重要价植。
三、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讲授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区别
法律是一门学问, 仅仅一堂课或几堂课就知道系统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把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混为一谈, 更不能把历史课上成法制课, 也不要把传授法律知识等同于法制教育。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历史知识, 教学中穿插一些法制内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讲解一些法制方面的知识也还是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 其主要目的应该是教育学生认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创新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历史教学的内容本来就是过去的, 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而现在又在其中进行枯燥的法制教育, 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历史教师必须对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 如用辩论的方法、编演历史剧、讲法制故事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历史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 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 如有的家长为了赚钱而让学生辍学, 这就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 使学生认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空前的创举, 是面向21世纪的伟大战略工程。学生作为社会、家庭的一员, 都有责任宣传义务教育法,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同时, 抓住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使学生明白, 教育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 只有国力的增强, 才能保障我们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发奋图强,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生命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力度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主要语言沟通工具,其教学地位得到迅猛提升。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水平来看,英语课程的系统教学始于初中,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基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属于为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进行的社会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为严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想象力与实践交流过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具体表现为:
1.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课文从信息量及文章质量上,均存在明显变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却无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环节中,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将文章进行分段式拆解,同时,细化至关键词完成讲解。此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涵义的理解,还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英语知识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辅,保证分数不受影响。然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不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均衡发展,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方法
1.紧扣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扣教材,营造出不同的预设对话情境,鼓励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练习口语,以此,便于教师进行渗透生命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心理调节,控制其情绪状态,增强其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现,学会尊重与包容。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引用英语教材内的名言:“I am happy,I am active,I am initiative”,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与交流,让自己过得充实;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A Lucky Escape及A Brave Young Man,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当遇见危险是,如何开展自救或他救行动,开展小组讨论,特别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部分学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要求教师,及时进行疏导,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扭转学生的心理意识;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Past and Present,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对比我国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或对比学生家乡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树立学生的荣誉观念。
2.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从生命教育的概念来看,分为狭义与广义,其中,狭义的生命教育指人类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主要包括自身生命与其关联的人类生命,再扩大至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属于广泛的全人类教育,主要包括关注生命价值,提高生命价值,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进行阅读材料的讲解,Wild animals中详细介绍不同野生动物的成长环境,教师依靠互联网技术,下载不同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向学生直观介绍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及现存问题,抛出议题:思考人类应如何改变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开展小组讨论,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We shouldnt Kill the animals;We shouldnt cut down tree and forests;We should 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通过小组讨论,不仅有效强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还练习了学生的口语,有利于形成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理念;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Birdwatchers,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深入强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创造相应的对话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属于当代学生应尽的责任。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沟通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流友好流畅,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沟通,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显著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芹.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37.
[2]周平.为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例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3,22:120.
贵州省黔西县甘棠中学 王正英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实施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科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把握重要时机,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法制教育 渗透。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让学生成为一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合格公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拓宽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既抽象又实际,看起来远离生活,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搞好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从以下方面去努力:一是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先得有一桶水,教师要教给学生法律知识,自己就需要有更广博的法律知识。教师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引导学生的行为,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很多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这为我们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培养学生的法制精神和法律素养提供了便利。二是要把教材教“活”。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深入研究课标、钻研教材,搜集并引导学生分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整合教材资源,以案说法,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
二、挖掘渗透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遵循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点,对学生因势利导,适时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统一。以现行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为例,教材第三单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列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作用和意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维护我们的正义,列举违反交通规则和校规校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三、贴近生活,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法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出发,潜移黙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每一个人的消费理念如何,是不是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消费行为(从众、求异、攀比、求实),通过进一步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认为哪种消费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比较就会得出结论:要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此时再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到如果长期奢侈消费而不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可能会造成许多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处罚或制裁的。
四、寓教于境,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沉浸在法制教育情境中,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的浓郁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在讲《维护受教育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课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品德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关于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罗翀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10期
但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无序穿插,不适时机的渗透,只能人为地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恐慌感与畏惧情绪,使学生过早失去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产生学科间知识无序渗透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教材编排不科学、不严谨,学科间知识的前后不对接起到了很不好的示范效应。二是相关教辅资料和执教教师将中考试题中的好资源、好题目过早使用,没有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有效衔接,人为地造成了知识的`混乱;三是有些知识过于专业,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改倡导数学与其他学科要紧密联系,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但数学也有自身的体系,所以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本身的科学技术价值、数学文化价值和数学理性思维价值。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是数学教学所呼吁的,但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不是数学教学的主体,当无序的、无益于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生成的那种形式意义上的渗透,我们要远离。
一、深钻教材, 善于发掘美术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一些人认为, 能在初中美术课中进行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的资源十分匮乏, 其实, 所谓的资源匮乏, 准确地讲指的是灵活把握知识, 勤于动脑的匮乏。如果我们勤于动脑, 深钻美术教材, 将初中美术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 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图片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源材料,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美术 (人教版) 七年级 (下) “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第9页彩图时, 教师可以联系春天大自然的景象, 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借此告知学生要多了解环境保护法, 不要乱丢垃圾、废渣, 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干净舒适。又如在讲解 (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 (上)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第1页展示出土的古代玉器、彩陶、青铜器图时,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文物的习惯, 告诫学生在参观文物时不要在文物上乱涂、乱画、乱刻, 甚至销毁文物。
二、选材贴近生活, 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 具有可操作性, 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在渗透法制教育时, 教师应当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 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 这样就会发现非常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例如, 在教学 (人教版) 初中美术九年级 (上)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第7页时,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学生读书的情景, 联想到今年班上来读书的学生是比上学期多了还是少了, 并分析增多或是减少的原因。此时在和学生的讨论过程中, 就可以轻松渗透《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 面对失学的同学,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寄语卡片”的活动, 以表达对不能来上学的学生的关心之情, 在这个活动中, 可用旧挂历、杂志、报纸等做卡, 以节约用纸, 保护森林, 这一过程又可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美术课堂, 不仅可以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 还能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 从而使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创设氛围, 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法制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 或靠教师念经似地照本宣科, 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习得毫无兴趣, 教师讲课也毫无动力。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才会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讲授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4页《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设计·应用) 时,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人民大会堂、“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办公环境的设计、住宅的客厅设计等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 同时, 在引导学生以艺术家的敏锐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 体会环境艺术形式表现出的自然与人之间形成的和谐美时, 创设氛围, 顺势渗透《环境资源法》, 讲述合理保护、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 能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 也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作用。
四、善于联想, 随时随地捕捉“法”的身影
在一个法治较为健全的社会里,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 法就在你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法。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善于联想, 一段话, 一个词, 一张图片, 都可以捕捉到“法”的影子, 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 讲授 (人教版) 初中美术九年级 (上) 第19页“剪纸的意蕴”一课时, 因为剪纸于2009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所以在这一课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教学 (人教版) 初中美术九年级 (上) 第3页时, 从苹果公司掌上电脑、台式电脑的设计中也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五、结语
总之, 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课堂是普法教育的主战场, 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 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法制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 多动脑筋, 多发现, 多创设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这一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才能真正培养出知法、学法、守法、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才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英对照) 》法律出版社, 2003 (2) .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安利民.试论初中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征[J].新课程 (教研) , 2011.6.
[4].蒋峥.让美术教育真正融入生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美术专辑) [C], 2006.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77-01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面对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必将使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中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写了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其中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作者用最直接明了、学生易感兴趣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制社会的雏形。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尖锐紧张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在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学生得以了解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法庭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因此,在教这一课时,我除了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同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撰写法律文书、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大脑。
二、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我们如果利用好学生阅读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是学生非常愿意阅读的古典名著。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意到鲁提辖是值得歌颂的,因为他疾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教师要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可以由个人快意恩仇?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了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法制社会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否剥夺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裁定。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融入法制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时,也应适时融入法制教育。譬如:针对环保问题拟写标语或拟向当地政府提建议等多种趣味的方式进行法制教学渗透,不仅让学生们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还进行了环保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就提出建议让大家循环利用水,并想出了许多节水妙招;有的谈到我们周围的河流已被污染,告诫大家乱扔垃圾的危害……学生们还自己编写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一句比一句生动,句句都表现出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
四、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方面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教师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法制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炳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学科教育.2013-04-23.
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各种媒体的传播,青少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不良的东西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许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掌握的法律知识太少,导致许多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了他们的前途。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学呢?以下是我几点心得。
一 文本教学紧密联系法律
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来自于我们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如:我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背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动作描写时,其中课文中谈到父亲穿过铁道时,我就围绕着当今时代火车的速度及数量和道路交通法渗透在这里,让学生明白横穿铁道这是违反道路交通法的,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骑车还是走路不能违背交通规则,否者就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这些法律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传近学生的大脑。
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其中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又被打了。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这就我引导学生分析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正确,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构成了盗窃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孔乙己盗窃别人的财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也构成盗窃罪。在我们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是构成盗窃罪的,我们从小要养成好的品德,不要偷东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到,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导学生在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时,鲁提辖的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做法行吗?我们应该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如《老王》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那树》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斑羚飞渡》可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法》,《春》可联系到《环境保护法》,《心声》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的观察,文本许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
二、注重写作背景渗透
语文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的问题,还要在挖掘主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了解书本世界,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精神世界,这些都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致,而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可以收回的呢?答案是“有”!然而“南村群童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落在平地上的茅草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教师适时切入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手段,获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常见的方法有:爬墙爬窗入室、撬门扭锁入室、挖洞入室、顺手牵羊等等,盗窃钱物达到1000元以上就构成盗窃罪。然后要求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就“群童欺我、为盗贼“一句提醒学生对:这里的“盗”应该作何理解?群童们“欺老、为盗“的行为对不对等问题来展开思考、讨论,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如此一来,文章久远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诗人的生活、理解文章主题,更重要的能在学生活跃、开放、多元的思维中培养他们进行自我法制教育的能力。
三、在演讲中获得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与法》、《学习中涉及的法》、《中学生应了解法律》等演讲题材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在业余时间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额演讲稿,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不同的案件,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在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四、在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 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的古典名著。初中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大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甚至,有的课文的主题还明显地彰显出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渗透相关法制教育的重大责任。较典型的比如施耐庵的巨作《水浒传》,其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真可谓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申”的黑暗背景下,确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他们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的错误观念,所以,教师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去辩证思维,引导他们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否则,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鲁提辖痛打镇关西、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等,然后在现实生活中精于模仿,甚至付诸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反过来,教师还可以将“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申”的封建黑暗社会背景与今天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进行比对,参照《刑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又加深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遇的批判理解。
五、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六、在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 实际生活中的法制史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的语言,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一样的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七 在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今天的社会,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学校创办法制宣传栏,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学习。在家里,学生可以收看今日说法的电视,可以看中央电视12频道的法制专栏,学到法律知识。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让我们在法制的护航下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每学期开一次法制知识讲座,同样可以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函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2)、了解函数模型的意义.2.法制教育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九条.二.重难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三.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学导式
五.探究过程:
例
1、(2011山东威海月考)一个人喝了少量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迅速上升到0.3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时25%的速度减少,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某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09mg/mL,那么,一个喝了少量酒后的驾驶员,至少经过_______小时才能开车。(精确到1小时)
解:设至少经过x小时才能开车。由题意得
0.3(1-25%)x≤0.09所以0.75x≤0.3,x≥log75.00.3≈5
答:至少5个小时后才能开车。
为了减少酒驾带来的安全隐患,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例
2、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试解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2)、计算1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
(3)、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精确到1年)?
解:(1)1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100+100×1.2%=100×(1+1.2%).2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100×(1+1.2%)+100×(1+1.2%)×1.2%=100×(1+1.2%)
3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100×(1+1.2%)2+100×(1+1.2%)2×1.2% =100×(1+1.2%)
…
所以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
y=100×(1+1.2%)(2)、1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
100×(1+1.2%)≈112.7(万)
10x
32(3)、设x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即
100×(1+1.2%)≥120 所以x≥log012.11.2≈15.3≈15(年)
答:略.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 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归纳总结:
一般的应用题的求解方法步骤:
1、合理选取变量,建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问题:
2、用所学知识研究函数问题得到函数问题的解答;
3、将函数问题的解翻译或解释成实际问题的解;
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所要讲授的学科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下面我以地理学科教学为例,谈谈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总的来说,可结合世界、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了解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应遵循的公约、法律和法规,渗透法治观念,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一、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既不能把地理课上成法制课,又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一课中,学完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播放三大宗教活动片段和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后引导归纳:
(1)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有什么区别?
(2)我们怎样看待宗教信徒?
(3)了解所谓“宗教自由”的真实含义。
(4)当前一些邪教打着宗教的幌子,其真实的企图是什么?我们青年一代怎样看待?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宗教信仰,明白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二、在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法制教育的方法、掌握恰当时机,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成立活动小组对学校周边进行走访,了解聚落发展带来的问题——传统聚落的减少和消失,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问题的紧迫性;并通过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开展向父母、邻居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活动,逐步强化人们的保护意识。这样,既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调查方法,又认识到了文化遗产问题的紧迫性,强化了保护意识、守法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中抓住世界、国家发生重大事件的有利契机开展法制教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时,学到地震火山的分布,联系“5·12”大地震,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注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扬长避短,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
四、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
地理课既不能上成纯粹的“文化知识课”,又不能上成“法制课”,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今天的教育是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准备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学生遵纪守法的引导者及榜样。今天的教育必须建设得更加健全,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中学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才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通过钻研教材,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并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与课程教学情感目标的叠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渗透爱科学、爱祖国之情, 引导学生和谐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运动、最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根植于自然的土壤、饱含着自然的芬芳。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师生们置身于绚丽多姿的物理海洋, 感受着大千世界神奇的自然妙趣, 感叹着物理学所展现的深刻而简洁的自然规律, 体验人与自然丝丝入扣地交融和感应, 一定会萌发出浓厚的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之情。譬如, 利用我国古代科技史料,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 秦朝时期的天平, 古代的四大发明, 古代对共鸣、水能、风能的研究利用等等, 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利用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 如阿基米德为抵御外敌入侵而献身的故事, 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 把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 邓稼先等人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等等来激励学生的报国热情;介绍建国以来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史, 以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起读书的雄心壮志;可运用对比法与旧中国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 看我国发展科技时“自力更生”成分所占比重, 会在学生心中埋下为国争光的思想种子。诸如此类的素材只要运用时机恰当, 实事求是, 自然贴切, 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心理共鸣, 由此出发可以不断地深入引导学生, 使他们心悦成服地融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潮之中。
二、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用敬业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学科内任何新课题、新领域的萌芽都离不开试验, 任何新理论的最后检验都离不开实验。这就决定了物理学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发现现象———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实践检验———再实践再认识。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反复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探索规律的科学态度, 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 提供了一个个良好的平台。英国人法拉弟用了十年的时间, 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 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丹麦人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 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焦耳、迈耳、亥姆霍兹他们, 在不同的领域, 花费了尽四十年时间, 做了大量实验研究, 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卡文迪许用了五十年的时间锋回路转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为万有引力定理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我国核物理学何泽慧在法德留学期间正值二战结束, 物质条件十分困难, 但她用简陋的仪器设备发现了重核的三分裂填补了核物理空白。回国后, 她又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制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乳核探测器。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为了真理, 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的探索精神, 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 成为激发莘莘学子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的典范。
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以及物理教材中, 充满着丰富的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 只要我们深入钻研, 就不难把这些内容发掘出来。物质的世界, 大到整个宏观宇宙, 小到微观基本粒子, 在作用和运动当中, 存在着对称的、简单的、和谐的规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大千世界的奥妙, 还能使学生感受自然中蕴涵着的质朴、辩证之美。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 学生可以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刻;在奥斯特、伦琴的偶然发现中, 学生可以觉察必然性孕育于偶然性之中;在爱因斯坦质能关系的发现、相关论的建立中, 学生会懂得不能苑囿于陈规, 代之以创新和挑战的思想, 才能揭露更深刻的自然规律。教师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 在解决问题中, 采用的微元分割法中包含质量互变规律;类比法中包含事物是普遍联系观点等。丰富的德育素材, 在学生脑海深处激流澎湃, 学生们感受着一次又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 这些将为他们全面协调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打下良好的基础。
太白镇太白小学:李军
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不断地成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法制教育如果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可能就会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学生会发生的一些我们意想不到行为,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法制教育的渗透,既不能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简化内容、不能牵强附会,教学中恰当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学生习作、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利用阅读课文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充分挖掘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从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教学《生命的桥》这一课时,学生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也非常重要。这会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在口语交际中,让法制知识融入其中,明确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列举生活中的事情、报刊杂志上的故事、电视上的事件,让学生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得出结论。引导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的时候,我抓住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库伯一点也不知道自己买的彩票中奖,因为库伯连自己的买彩票的的号码都不知道,作者的父亲究竟该不该把中奖的事情告诉他的同事库伯?为什么呢?”开始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这样自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通过讨论、争辩之后,他家都认为:应该告诉库伯。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许多学生也在思想的挣扎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得到启发,同时也受到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把法制教育渗入学生习作教学之中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例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习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注生活,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指导学生利用写日记这个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揭露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习作时,让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和心里话,激励上进、劝人改过接受求真务实的教育。讲评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如:用《法律讲堂》《法治在线》等节目中的生动典型例子,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普及法律常识,还可从学生的生活中列举法制实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又如:四年级学生写的《邻居哥哥事件的启示》《从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热爱生命》等作文就融入了法制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这些案例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思索,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在课外知识拓展中落实法制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拓展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学生在解答过程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砍树人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不是你乱砍伐树木,小鸟也不会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你不要再乱砍伐树木了。” “砍树人,你再乱砍伐树木,小鸟连家也找不到了。” “你再乱砍伐树木,就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树木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这样通过引申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法方面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拓展思维练习题,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样做,学生就有了遵纪守法意识。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外知识拓展方面不可忽视,因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的获得要靠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课外体验中获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中坚持用法制的视野看待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问题和事件,理智对待。比如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丑恶现象„„可以写建议书,发邮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等,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从而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和生活。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自于生产生活中,反过来又作用于生产生活,在数学知识中同样存在着法制教育资源。我们教师只要利用好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也能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其健康成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而且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法律对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一挑战,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加强法制教育的渗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数学生活,引用实例,以情动人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的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讲《统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调查小卖部一天有多少学生到那买东西,并做出统计。同时引用生活实例:一个孩子每天来上学的时候都要问自己的父母要点零花钱,有的家庭困难就不来读书,甚而私偷家里爸妈含辛茹苦挣来的积蓄。家里偷不成了,就到外面去偷,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大家通过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乱用零花钱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开发、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素材,上好学科渗透课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一千克虽轻但意义非凡。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时,结合讨论交通指示牌的含义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灌输了一些法制教育,但是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一个孩子的心灵难免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所以在现行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灌输法律知识,法律才能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等。在方法上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还要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等细节。
【0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论文11-19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09-09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09-1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01-04
初中教学的几点思考09-17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6-26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9-11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0-16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01-09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