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推荐11篇)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篇1

一堂别开生面的“服装欣赏”课

会昌实验学校 李 晖

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新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它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但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欣赏、评述教学时,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但学生一动起来就会乱,这就需要老师的调控、引导,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

[有关背景]:

本人是一位年轻教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能努务钻研,积极探索。今年是浙美版新教材第一次在余杭区使用,本人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提高欣赏与评述能力。今年正赶上七艺节《时尚百年服装展》在杭州展出,我无意间去参观并拍摄了一些照片。在讲《走进美术》这节课中的艺术设计前,我左思又想怎样把艺术设计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选择了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初一(3)班来上这节课。

[案例描述]:

1、学生当回设计师:

师问假设你是一名设计师你设计服装你要考虑到那些?生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如:好看的、质量好的、冬暖夏凉的、合适全体人购买的(假使我们那位同学能设计出来这样的服装,那么其他的企业将面临着破产的境地。你也将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你会拥有大量的财富)我对学生的回答一般不会做否定的意见,都以鼓励的方法激励他们。还有的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说,我会设计出大方的,颜色不是很亮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下子激发了我的想法(因为我一向喜欢色彩单一的大方、得体的服装)我问学生:你们对老师的穿着进行评价?这回可好,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叫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学生这样总结,老师的衣着简单,朴素,不花枝招展,给人以一种亲近的感觉。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问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学生的眼里能看得出他们特别的喜欢我。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一件好的设计所必须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作以总结。(这样的引入直接,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

2、学生当回欣赏、评述家:

师问你们比较一下爷爷、爸爸、自己的服装?生回答:爷爷穿的是中山装,爸爸穿的是西装,我穿的是校服(在家里穿的是休闲装)。

这时屏幕上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人映入学生眼帘(我事先作好的课件)哇!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从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人,今天走进了课堂。接着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旗袍,具有鲜艳特色的文革时期的军装,简朴实用的青年装,还有现代流行的一些服装,品牌装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虽然以前在电视或电影等上看到过一些服装,但从没看到过这么齐全的,所以表现的很激动。几乎全班的同学都举手发言,有的对旧上海的旗袍特别感兴趣,款式、颜色的多样,还有的说:那些服装看起来这么的“土”,如果我们穿出去的话非被人笑死,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我记忆忧新,老师我看到这些服装好象把我从100年前带到了今天,我从中国时尚百年服装展中,能看出中国社会在进步,同时每个时代的服装也正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正是中国百年历史的写照。(学生的回答,我简直不感相信,一个刚刚上初一的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激动万分,我用了“你真行”、“好样的”、“太棒了”等一连串的表扬话。)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学生也洋溢出愉悦的笑容。

3、学生小组讨论:

我教学时比较喜欢结合实际,我就对中国旧上海的旗袍做以讨论内容,我问:假设老师身穿一件旗袍走进教室,你们会怎样?(我有点胖)你知道么,学生怎样回答的。

A组:老师如果你要穿的话事先告诉我们。B组:老师你的身材是不是胖了一点。C组:老师会不会撑破。D组:哇!“老师,我们会吓死”。

E组:老师我认为不适合在教室穿,如果在婚礼上或晚会上会合适。

我没有批评学生的回答,反而,我又把服装设计的原则,要素及在我们选择的时候要适合自己及场合且不要追星教给学生。(教师多以表扬、鼓励来传授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又问我:老师什么是时髦?什么人领导潮流?(请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时髦就是与众不同,花枝招展。

设计师、街上无所事事的小混混领导潮流。

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总结。

新颖趋时,谓之时髦,而为时之所尚,则为时尚。时髦是明确的。时髦女人,一看便知:打扮入时,涂脂抹粉,招摇过市。她们中有清醒的也有盲目的。清醒者会因红头发适合自己而追随潮流去染发,在追随中仍不忘保持自己的个性;而盲目者是看什么时髦、什么流行就追随什么。她们不明白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仅仅因为它“流行”--流行就是好的,于是吃减肥药、穿瘦身裤、着露脐装、穿低胸上衣、拔眉纹眉、纹眼线唇线、留各种怪异的发型、染成像营养不良的颜色……诸如此类。

真正的时髦需要文化,文化首先是审美,而美首先是顺眼,是看上去舒服。真正有文化的时髦和流行,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认为领导潮流的无非是设计师或一些影视明星。

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

[案例点评]: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篇2

一、在“共享互助”中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案例一]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片断

请大家结合学案, 快速浏览课文, 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1.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的恒星写起, 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

学生阅读后总结:

(1) 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 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就是生态平衡。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 用简明的叙述, 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用合作虚席的方法,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阅读后讨论, 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 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并分析其作用。

[启示]“共享互助”是一个师生相互配合的过程, 也是共同享受成功的过程。要求师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交流和共同“备课”,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让他们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案”, 从而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风采, 张扬他们的个性, 体会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 教师的指导才有效果。

互助不单是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助。教师和学生的互助表现在教师的引导上, 点拨引起学生的共鸣, 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二、在“共享互助”中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

[案例二] 《听潮》教学片断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明确:第一层 (5—12段) 写落潮时的大海, “海睡图”

第二层 (13—14段) 写涨潮初起, “海醒图”

第三层 (15—19段) 写涨潮达到高峰, “海怒图”

第四层 (20—21段) 写退潮, 赞美退潮时的平静同涨潮时凶猛一样美。

指名朗读第一层, 要求读出诗意, 语调要轻柔。

讨论“完全”、“静寂”、“吻”、“镶”、“仿佛”等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分析描写月光的句子, 讨论读中提示“体会‘走’的含义”。

明确:“完全”表现了两人独赏海的夜景时, 妻觉得仿佛拥有了整个大海的无限欣喜之情。

先写“静寂”。“吻”是接触, 用拟人手法状写波浪荡漾之轻微, 这是写波浪的静;“银鳞”是因为粼粼细波对月光的反射, 因为波细, 才似“银鳞”, 这是写波浪的“静”;“红光”像凝结了的“红玉”仍突出“静”。“仿佛”不是比喻, 是说明“轻松”是被大海夜景所感染后的一种感觉。

研读“还在我们脚下沉吟着”一段, 体会讨论“沉吟”和四个比喻的作用, 概括这时潮音的特点。

[启示] 共享互助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享有共同成果的过程, 只有学习而没有享有, 或只想去享有而不去学习都是不完整的, 学生的参与和主动互动, 是共享互助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实施后, 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而且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学生, 也发展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是精彩的体现, 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激活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素质。新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探究性的, 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初中美术差异教学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美术课堂;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61-01

新课改后素质教育取代了正常的传统应试教育,学习科目重点从基础的数理化逐渐扩散到其它科目。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但是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如果采取统一教学法将阻碍学生发展自身潜能,通过差异教学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最终获得全方面发展。

一、差异教学的意义

1、个性差异理论

个性差异又称为个别差异,主要表达为个人在知识、情感、意念等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出稳定但又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由体内差异与体间差异组成,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表达了个人素质结构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兴趣、学习风格、智力等发展上的差距。根据加德纳多元理论发现,智力核心主要在于针对性差异对待,根据此项研究,提出了个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非常重视个体差异,主要强调在可控范围内使用不同种类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解放,降低智力因素在学习方面的影响力。

2、美术教学学生个性差异

初中课堂主要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学,虽然需要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知识,但是知识专业程度低,美术技能使用简单,关键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能力、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有效放开学生的思想,充分表达个人特点,是学生表达自我的重要舞台。美术差异教学通过教学实践,面对所有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风格、智力调整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喜好设计组织一些趣味性教学活动,实现有差异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保护学生发展个性差异,并且调整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正确的进行发展与成长。

二、目前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是美术差异教学与美术个性化教学容易混淆,因为美术教学本身具备较强的个性色彩,所以很容易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差异教学的体现。但是差异教学主体目标是面对学生,而个性化教学面对的主体是课堂,观念发生混淆,就无法做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独立辅导,无法做到差异教学,这个问题是教学认知上的错误。

其二是美术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由于美术活动中就算采取统一教学,最终学生呈现的作品也会出现差异,这种情况并不是教师使用差异教学得到的结果,而是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但是正常的美术教学过程,只有学生表达出明确的个性差异才会得到鼓励,虽然后期会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学习初期展现出的细微差异,这一点才是学生真正具备的个性差异,只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才能表现出学生自身特点。

其三是统一教学还是主要教学手段,虽然会在课堂之中使用一些针对辅导方式,但是并不重视。这种情况主要受到课堂时间影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无法解决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内心存在疑惑,抑制了学生表达自我特点。

三、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1、建立层递式教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自身兴趣、学习态度、能力水平、发展意愿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只有量身定制不同的课堂学习目标,才能满足学生想要表达个性的学习需求。在实际进行差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需要,利用教材创造出独特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分层次的学习资源,增进内容与学生的互动。分层次布置作业可以最好的体现出学生个体差异,例如在学习《未来的我》时,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电脑基础,将本课重点表达出来,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使用剪贴的方式完成未来的我,或者利用粘合的方式完成未来的我,如果电脑水平足够可以采用合成的方式完成未来的我。

2、表现学生喜好

美术教师需要安排留有发挥空间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根据自我喜好选择作业完成方式,这也是美术教学中最能体现个人差异的重点。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课程后,要求学生选择喜怒哀乐其中的一种表情进行绘画表达,通过作业表达形式可以看出学生个性特点。就算选择同一表情,根据形象的写实度与色彩搭配也能看出学生内心,一些学生会使用线条表现,也有的学生以写实为主,甚至会有学生以抽象风格进行绘画,其中会表现出非常多的特色,应当根据特点发扬学生自身爱好与天赋,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体会美术学习的快乐。

3、拼图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基于学生兴趣差异,将全班学生根据爱好方向不同分成小组,然后再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小任务,最终整合小组完成共同任务。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与同学分享,通过共同学习加强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的时候,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使用拼图法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完成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脑美术,并且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留给学生充分的空余时间自主学习。课堂指导过程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美术成果来展示其多元化的特点,在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时,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 钟启泉,崔允廓,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J].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8).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篇4

那是段考前的一个星期五上午的第三节课,上课铃声响了,我习惯性的空着双手,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初二87班的教室走去,一走进入教室,看到满是埋头苦“学”的“学子”,我这“副科”自然也不敢怠慢,赶快配合,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自修其它科。为了不破坏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我连站在讲台上受学生的“行师礼”都免了,嘴里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老话:“同学们好,看来大家都挺忙的,那按老规矩,同学们自己把握时间做练习吧,不要大声说话就行了”。“啊,又是自习,又是学习”“是啊,老师,整天都在学习,我们好累”“连想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老师,我们上美术课吧,画画吧,就权当是放松课吧”„„嘿,今天可是怎么啦,我只不过也是按平时对他们班照顾的做法罢了,今天怎么也不想“学习”,想上“美术课”了。可别说,这下真的使我的内心深深的震撼了,一时间接不上话来,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尴尬更有些愧疚。好久,好久!我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那好吧!那哪位同学借我课本”。我的反应是那么的牵强,说完我迈着缓慢的脚步走上讲台,又准备开始 “读”课本的教学了,问了几位同学拿课本,不是丢了就是撕了,搞笑的是墙上贴的、椅背上垫着的居然尽是美术课本。“那好吧,我们今天不上课本上的新课了,就画人物简笔画吧,画你最熟悉的同学,有哪位同学乐意站在讲台当模特,让台下的同学画呢?”“我”“我”“我”„„我声音一落,整个班沸腾了起来。这种激情,是我教这个班以来,从未有过的。我被他们这种激情给深深的感染了,随即,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最后整堂课在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可想而知,这堂课是成功的,这种好效果也是我远远意想不到的。

初二87班是学校的重点班,学习基础和课堂纪律当然是最优秀的,也正是由于它是重点班,所以学习和各方面的压力就特别大,最明显的是学校的升学质量就看这些班级了。学校对这个班寄于很大的希望,学生们也很争气,很刻苦拼了命似的学习。老师们当然也不敢马虎了,最能体现的是几门“副科”的老师都知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看起来也挺合理,跟素质教育的理念似乎也有点挂勾,其实只不过是在轮到上这几科“副科”课的时候让学生自习,让学生多点钻研其他学科的时间罢了。因此,这才是之前我空着手步入课堂的直接原因。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像刚才提到的87班的情况,他们似乎对美术科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个责任不完全在于学生,教师的引导也有很大的责任。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

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87班,一个重点班级,不要认为他们不喜欢美术科,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三、争取学校足够的重视。

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美术科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平时经常带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在校内和周围采风和写生,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篇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 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分析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初中美术教案案例分析 篇6

我为校园添色彩

——服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科目:美术

学校: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授课教师:毛利群

[课题]我为校园添色彩 ——服装设计与模拟制作(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通过学生装、校服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活动,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符合中学生特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载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讲解、示范

[学法指导]边看边议边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我为校园添色彩

——服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1.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2)服装的色彩设计;

(3)服装的面料选择。

3.小练习:

每人尝试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并写出设计思路。效果图的绘制:

铅笔画草图 → 彩笔着色完成4.小组活动:

各小组讨论并模拟制作艺术节的演出服一套。

用碎布头、彩纸或塑料、纸盒等废旧材料剪贴: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篇7

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规范学生行为, 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一些贴近所讲知识点, 具体的现实例子讲解知识点。这样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1.现阶段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 使政治课堂脱离社会实际情况, 不能很好地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 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虽有部分教师已采用案例教学法, 但仍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运用, 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些教师简单地认为, 案例教学法就是简单地在课上举些例子, 多让学生发言, 虽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这种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进现有教学模式, 不能深入讲解理论知识。因此, 教师应做些新的尝试, 大胆创新课堂, 将案例教学完美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之中, 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为我国培养新的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 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一种运用方便、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要求下, 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笔者就案例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优势做了如下总结。

2.1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政治课的理论性相对较强, 学起来枯燥、乏味, 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观点, 即政治只需背些条条框框, 给教学带来很大障碍。因此,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时事新闻, 例如:讲到“创造生命的价值”时,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典型例子, 如“大学生毕业后自愿支持西部”, “感动中国的事例”等。这样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真实, 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 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政治, 将政治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1]。

2.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相关案例, 课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 学生身临其境, 感触颇深。例如, 针对现在热烈讨论的“老人摔倒后是否应该将其扶起”问题 , 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 分别由学生扮演老人和路人。过后, 让表演学生谈谈感受:躺在地上的老人是什么心情, 走过的路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的想法是什么, 没有扶起老人的路人是否会内疚, 最后扶起老人的那个人是否有过挣扎, 如果有挣扎, 又是什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再由其他学生分析其中问题, 分析这中间涉及什么道德问题, 有可能牵扯哪些法律问题,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 自己会如何做。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是主角, 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案例教学方式能够集思广益,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案例教学中, 教师不再说个不停, 学生不再听到犯困, 而是一起讨论, 更容易启发学生思路。每个人都说出一个解决方法, 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 教师能得到更多教学资源。

3.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不简单, 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充分, 做到心中有数, 能够掌控全局。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供一种案例教学流程。

2.1准备案例。

所准备的案例要有代表性, 有明确的目标性, 有深刻的启发性, 还要有综合性与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理解知识点, 查阅多种参考文献, 对其进行挑选与编制。

2.2巧妙运用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 案例不能应用于所有地方, 教师应把握住引入案例的点。案例不能离开理论知识, 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要对其做好引导。同时, 案例不能代替基础理论知识, 要注重二者的结合, 分清二者的轻重。案例既可以放在知识点之前, 又可以放在知识点之后。课上教师可以讲一些案例, 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找些相关案例或分析教师找好的案例。

2.3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学生不仅可以讨论案例, 还可以对同伴的回答进行讨论。因为此环节中学生的作用极其重要, 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过程。但是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 不能使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2]。

2.4做好评价工作。

对于同一件事情, 大家都会有不同评论, 学生对于每个案例的理解会有很大差异。教师要做好学生发言后的评价工作, 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及时更正, 更不能急于批评, 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对于正确的观点, 教师要给予肯定, 并提出表扬, 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

结语

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 使理论贴近现实, 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现实中, 激发其学习政治的兴趣, 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对政治学习更有信心。为此, 在今后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以切实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圣贵.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2 (11) :24-24.

初中思想政治案例分析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子选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一)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二)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

(三)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多举正面的例子。举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避免学生从反面例子中吸取有害成分。课本中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不能用那些尚在讨论的、不完善的、不确切的事例来阐述,否则,就可能曲解原理或概念等的本义。特别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更不宜用来说明或解释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所举事例,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也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远古的还是近代的,都要确有其人其事,并且不能过分夸大或过分贬抑。如果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或言过其实,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或鄙夷心理。同时应多举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倍感亲切。相反,如果总是重复学生已经十分熟悉的例子,不仅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干扰教学进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篇9

2013——2014第二学期

奎山教育中心中学部 陈秀河

教师要抓住预案中的生成,也要善于捕捉那些意外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通过合理运用和灵活调整,激活课堂有效生成,使课堂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

①让学生通过尝试促进“生成”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它不是一种随意、随机的行为,对教学进行设计确实是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教学又应该是开放的、富有生命气息的,有很多预设以外的东西。过于严谨地执行程式化的教学环节,往往会损害教学的互动,扼杀学生的天性。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课堂的开放性、生成性是根本,教学设计应该为更好地“生成”服务,我们要善待生成,在我们的“预设”中要留给“生成”足够的空间。

案例一: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玻片标本一节课中,学生一上课就很兴奋,没有等我讲完按照教学预设布置的制作玻片标本的工作去观察,就马上开始使用桌上的显微镜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有拿整个课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拿自己的手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三五成群扎堆在那里观察的„„我当时想是马上用纪律来维持课堂纪律上好这节课呢?还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这个观察的技能呢?经过一番思考,我选择了后者。很快,学生的反馈意见出来了:“老师,为什么课本放进去观察,啥都没有,黑乎乎的?”“嗯,观察我的手,结果也是一样,老师,为什么呀?”接下来,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复习了上一节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经过复习和讨论,有些同学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是光线的问题!”最后,就是我没有讲为什么植物标本要做成薄而透明的,学生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印象还比原来的教学预案还要深。

课堂是开放的,是生机盎然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观察、凝神的沉思、叽叽喳喳的讨论、激烈的争辩„„其间折射出了孩子们的自信和成功感,也让师生都共享了教育的幸福。课后我仍为自己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不压制,不漠视,而是能巧妙地与预设融合而感到欣慰。一个巧妙的引导使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来自他们自身内心所需的探究,在这样的主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假如当时我只想到我的预设,只想到自己的进度而把孩子们急于探索的热情扑灭,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的情感将受到多大的打击啊!

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生成”

生成性教学往往发生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的情境以引发生成。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生物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实物情境———参观,演示;语言情境;想象情境,模拟情境,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某种情境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感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我在教学《输血与血型》一节的同型血输血原则时,就运用了情境教学„„让学生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看书5分钟,接着将8位学生分成A,B,AB,O血型的献血者和受血者,让他们以找朋友的方式进行配对,模拟医院同型血献血的原则,让全班同学在旁边评论正确以否。我发现,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利用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设置教学情境,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提出多样性的研究问题、去探索多种的研究方法。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在升腾;这样的课堂有着许多创意和出其不意;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

③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诱发和驾驭“生成”的意识和能力

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肯定会有许多预设以外的东西,学生的自由思维使得课堂中意外生成的资源非常充足。但是,这些资源又是稍纵即逝的,要靠教师及时把握,巧妙地加以提炼、升华,使课堂生成的极具价值的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有赖于教师多方面的、较高的素养。

案例三: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节课,我让学生分别对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结合他所看到的例子,包括网络报刊杂志甚至包括学生生活环境周边的例子,对当今青少年学生中由于生命伦理观念的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青少年等犯罪问题、行为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就能不失时机地组织全体同学进行一次尊重生命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建立“珍爱生命”这样一个重要的生命伦理观念。这样的教育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远比课本上要求的实验设计训练重要得多。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3 篇10

教师:张洪海

七年级下半学期进行了语文的模拟考试,试卷中出到了古文《赵普》,里面有这样一道题:赵普晚年手不释卷学习《论语》,请你写出《论语十则》中的一则,并谈谈你的理解。《论语十则》是初一上半学期的知识点,这道题目出得很特别,有一定的难度,既考到学生的旧识,又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当时很多学生这道题答不出来,但我们班上的学生大多数都回答出来了,而且还答得不错。回想起上《论语十则》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教法适当,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回忆当时的教学案例以做反思:

《论语十则》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三点:a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能力目标是: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德育目标是: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上课时我采用了 “复习课文句意——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延伸”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 复习课文句意,巩固学生讨论、探究的成果

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发言,逐一回答解释各句。由于事前已经让同学掌握这块内容,所以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从而达到巩固、复习、加深印象的效果。

2.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附课件)教学方法:先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

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c.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3.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 篇11

在七年级时,学生就已学习了“How was your weekend?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等话题,本册第三单元学生又学习了“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学生已积累了丰富的描述周末和节假日活动的词语,为本单元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描述曾经去过的地方和曾经做过的事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按梯度给学生设计相对真实的情景,使这些抽象的句型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在网络模拟的环境中,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将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是教师备课时考虑的重点环节。

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很可能会出现没话说,或说不出来的的情况。如在进行自主对话或讨论的时候,不能找到合适的话题。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好的想法,注重一些活动的累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目标版八年级(上)第八单元 “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 “Talk about the events in the past .”主要语言功能项目是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等。语法结构为Did you do?以及回答。

本单元Section A 所呈现的是一般过去时的几种句型,以及他们的基本结构和初步运用。这部分内容从呈现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着手,通过视、听等方式提供信息,引出本单元的主要句型。文中安排的听力练习由易到难,能让学生展示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轻松完成所给对话排序,从而使学生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主动运用语言,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表示地点的名词:aquarium, science center, gift shop, museum, 以及部分动物名词:dolphin, seal ,shark, octopus.

2.学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Did you do…

3.实际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式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听、说、读、写相关地点名词和动物名词;掌握对过去事情进行询问的句式;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式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询问并学会做简单的描述。

五、辅助教具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需约45分钟完成,具体过程如下:

Step 1: Leading-in(导入)

与学生闲谈,以两个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

Two questions: Do you have any school trip and how do your feel about it?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school trip?

Step2: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new parses.

1.Let the students watch some pictures, and ask the question:

T:What’s this?

S:It’s a shark / seal /souvenir/gift.

2. Read the new words over and over again.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spell the new words.

3. Phrases: went to the aquarium / went to the beach / went to the zoo / hung out with your friend/ saw some sharks.

4. Read the phrases.

Step3: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1.T: What did you\she\They\Tim do on your\her\their\his last school trip?

( Ask Ss to look at the screen and speak out.)

Ss: I went to the zoo.

She hung out with her friends.

2.a. I went to the zoo. → Did you go to the zoo? → Yes, I did.\ No, I didn’t. b. Were there any sharks? → Yes, there are.\No, there weren’t.

Step 4 :Activity 1

T: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last school trip? Make a list about them.

Step 5: Activity 2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1b,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tep 6: Activity 13

1. Look at the pictures.

上一篇:户外拓展军事训练下一篇:《蘑菇该奖给谁》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