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美术课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美术课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美术课 篇1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多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在这节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这就要备好课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这就要备好课。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叫学生什么,怎么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随便画。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开始不知该画什么,好似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这时你千万不要告诉学生什么东西怎么画,而是告诉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美的,让他们尽情的画,小学阶段不需要画出多好的素描、速写,而是培养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小结多元评价,使学生更好发展;课后小结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来进行,你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一句话,可塑造一个画家,一个天才。赞美我们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表示,给学生鼓励,不仅限于物质的,精神上的肯定和奖赏也是有力的。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美术课 篇2

一、整体把握, 串联目标

多数教师反映, 教学中的知识点琐碎、零乱、不易整体把握, 我认为这是对教学目标分析不透造成的。如果把每个目标都看成独立的内容, 都事无巨细全部讲到, 既浪费时间降低效率, 又让一节课看起来繁杂无序、不完整。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应从整体把握, 多想几个为什么, 多分析目标的内在联系, 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这种共同点可以是操作方法上的也可以是功能上的, 然后以共同点为主线进行串联, 这样各目标就不再是单一的点而是相互关联的线, 学生掌握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们以Excel教学“数据分析”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本课有3个知识点:数据清单、排序和筛选。三部分知识点表面看来毫无关联, 不分伯仲, 事实并非如此。

“数据清单”是本节课的基础, 在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前首先就要把信息制成数据清单的形式, 这是利用Excel分析数据的第一步, 而“数据排序”既是“数据筛选”操作的前提, 又是在数据清单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所以“排序”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通过“排序”的学习既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还能体会利用Excel分析问题的思想。而有了“排序”的操作基础, 后面的“数据筛选”就变的通俗易懂了。此时这节课的知识点就相互串联成一个整体了。

由此可见, 要解决信息技术知识点琐碎不易整体把握的特点, 关键是要仔细分析各知识点的联系, 明确各部分知识在整节课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二、分析学生, “类比”授课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此之前都有了哪些知识储备, 了解这些已有知识储备和现有知识的关系。

如“数据分析”这节课关于“排序”的讲解, 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 然后从排序的结果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而数据的排序方法实际上和我们传统的排序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先不借助Excel, 找到上交最多的图书种类, 然后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法, 即对第九行的“合计数据行”进行比较大小, 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出, 从结果中可知道哪一种是上交最多的辅助材料。并从中归纳出排序的三个关键:关键字的选择、排序的方向、排序的顺序 (递增还是递减) 。这三点也正是Excel排序功能的关键, 此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Excel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已是水到渠成, 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课本中有详细介绍, 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

再如:学生学习Flash, 首先要理解传统动画是如何形成的, 即:分解动作——绘制每个动作的静态图片——按一定速度顺序播放, 这样就产生了动态效果。Flash制作动画的原理和传统动画的原理是一致的, 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再结合教材自然就理解了Flash中关键帧、帧、时间轴的含义。学生学习具体的操作时就不再是机械的模仿, 而是能够迅速了解每步操作的意义, 并利用Flash进行简单的创作。

以上两例都是与传统分析方法的联系, 它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计算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建立在人脑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 是高效处理信息的工具。这也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一要求。除与传统分析方法的联系外, 还可是操作技能上的相互借鉴, 例如:学习了Word的操作可以将相关经验借鉴到Power Point或者Front Page的学习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方法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类比法”。可见“类比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同时也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学之有趣, 其乐无穷。

三、充分预设出现的问题

初中学生充满活力和热情, 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都不相同, 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 因此在计算机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 思考其对策, 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如:我们在初一进行Word文字修饰的学习时, 教材的编排强调如果合理规范的修饰文章, 对基本操作如:文件的打开、文字的选择、对话框中各选项的使用方法等讲解教少, 这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基础好的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基础较差完成什么任务;如果程度参差不齐又该选用什么任务, 然后根据课堂上学生情况灵活变通。因此做出充分的预设, 才能在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各有所获。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第一节课 篇3

一、从思想抓起,培养学生“自控”

走进初中校门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暑假中,肯定是玩得不亦乐乎。在疯狂玩的时候可能也不知不觉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迷恋游戏、痴迷电视等等。为此,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关于心理学家米切尔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做的一个实验,米切尔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颗糖,并告诉小朋友在老师离开教室后可以吃一颗糖,但是如果等到老师回来教室糖还在就可以奖励一颗糖。跟踪发现若干年后吃了两颗糖的那些小朋友成就很大,因为他们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抗压能力,懂得合作。通过这个故事我告诉初一的新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控制住对电脑游戏和动画片的迷恋,上课时控制住不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控制住课上乱讲话和做小动作的陋习。

二、点燃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为了让刚进入初中的新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不惧怕数学,我给他们举例说明数学是多么有趣的一门课程,数学都是来源生活中的,数学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不是枯燥无味的。

1.老人分苹果的例子

几个老爷爷去游玩,买了几个苹果,如果一个人分一个苹果还剩下一个,如果每人分两个还差两个,问有几个老人买了几个苹果?多么贴近生活呀!

2.火柴棍拼三角形

拼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火柴棍,再拼一个三角形又用了3根,此时拼了2个三角形,如何用这6跟火柴棍拼出4个三角形呢?很多学生以前都拼过三角形,这样的题目一定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3.戴帽子游戏

甲乙丙三个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依次坐在一列位子上,要求这三个同学只能看着前面,老师拿来了2顶白色的帽子和4顶红色的帽子给他们每人戴上一顶。最后老师问甲知道帽子是什么颜色吗?甲说不知道,乙也说不知道,那么丙知不知道帽子的颜色呢?多么有趣的游戏呀!

通过这三个例子,我告诉初一的新生,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了我们数学的数与代数、图形和几何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知识。通过有趣的例子,必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毕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三、教学要求

1.课堂要求

要求学习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要做笔记、记重难点等等。

2.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一定要独立做作业,不抄袭;每个人准备“三本”,错题本、作业本和草稿本,特别是错题本就是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和难题抄在错题本上重新做一遍,规定每周不少于5题,算下来一个学期90题,三年下来近500道题,这将是多么好的一本复习资料。

上好上面的内容,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节课 篇4

1、整洁而靓丽的外部形象

2、简短而风趣的自我介绍

3、借机“推销”地理

3.1今天我是来给大家推销地理的,如果经过我的推销,你已经喜欢上了地理,那么请努力吧,因为100分在等着你;如果经过我的推销过后,你依然对地理不感兴趣,那么也请努力吧,因为60分是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分。

3.2接着就沿着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在一些重大活动中有精彩表现这一思路举例。(周末娱乐节目—开心辞典,幸运52等,题目比例达42%;国家级的重大比赛—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小姐或先生评选赛,题目0%)

3.3从地理技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方面入手举例。(利用影子上午在西方和下午在东方,判断某地的东南西北方向;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解决坐在公共汽车哪侧不会晒太阳;利用气温,为什么夏季可以避暑等)

3.4推荐两本课外读物,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科幻世界》《科学世界》

4、一次简单有用的课堂作业

第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请同学拿出一张白纸(是白纸而不是作业本哦),在白纸上写下你的姓名和学号、班级。

<二>在白纸上完成三个自然段(是自然段而不是题目或作业)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作一个简短地自我介绍,不超过80字

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最喜欢的旅游风景名胜

农村初中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 篇5

一、采用收放并重的教学方式。为英语课堂增添活力

在农村地区,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等为主要目的,在整个课堂中以讲授知识为切人点,在时间分配上采用满堂灌输来强化记忆内容。这不仅使英语教师感到教学任务大,教学重点多,费时费力;而且学生学起来也觉得难;并且学生对每一节课的一贯教法感到乏味,没有乐趣,天长日久,就对英语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用收放并重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内容,可以为英语课堂增添活力。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时间,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安排学习活动的搭档,创设活动的主题。不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授课而是根据实际因时而变。比如,根据天气、节日、随时发生的事件来确定对话主题,也可根据课堂实际或学生的基本情况来改变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对话练习,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不再感到枯燥,而是产生依恋,兴趣倍增。但开放式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并非让学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开放要适时适度不可偏离教学目标这一中心。

二、采用听说为主。全面训练的方式实现英语教学目的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并发展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为真实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学英语的最终目的还是运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实践应以学生为中心。听、说、读、写既是语言训练的方法,也是语言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走听读训练引路、优先发展听说能力、逐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道路,逐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英语课堂教学要有趣、有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把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也就是说,英语课堂教学的基调必须定位于“有趣”“有用”。“有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图表、活动,以及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来使整个课堂动起来,在不同变换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有用”是指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生活实际。除介绍外国或外地文化风俗、地域特点外,主要根据本地生活内容,对比文化差异,编写出常用的对话,使学生方便操练,容易掌握。游戏是有趣化教学的常用手段,对促进英语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兴趣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兴趣的认识,提出有效激发和巩固学生兴趣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智商有高低,但智商差别不大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可能相差很大。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非智力因素巾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兴趣,所以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是指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具备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尽管学术界对兴趣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我们从中可以找出共同点,那就是:兴趣是人想熟知某种事物,积极接触、力求认识、积板探究和参与事物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

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具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伴随积极的情绪状态: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存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自觉性,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从而产生相应的积极行动.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现象

这两种兴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直接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具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伴随积极的情绪状态。直接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感觉之后难于摄入思维。它常常是一种短暂的兴趣,只能作为培养稳定兴趣的开端。而间接兴趣是由事物、行为本身或其它目的、任务而引起的,故又称为自觉兴趣、潜在兴趣,这种兴趣主要靠自觉培养,一旦形成即为稳定兴趣。因此,应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养成稳定兴趣

1.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的重要性.产生英语学习兴趣

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南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老师首先就要让学生觉得学好英语对他们大有用处,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满怀激情地告诉自己:“我需要学好英语 .”并从思想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认识纠学好英语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加强师生情感教育.诱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把学生当作朋友,真心关爱、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力合作的开放性的师生关系,才能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情趣、爱好,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情况。他们一旦认可了老师.对老师所教的英语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活络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1)丰富有趣的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以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导人新课,就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而且,良好的新课导人.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

(2)创设情景,构建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刚为动力、以应崩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充分小组团体.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

Harmer认为:“只有通过提供学生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确保他们投入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监控者,要注意多样化语境体验活动的设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持他们持久的学习热情。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接龙、讨论或辩论等方式创设愉快、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互活动,不仅能增强课堂学习兴趣,增加开口练习外语的机会,而且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保持外语学习的强烈动机,不断努力学习。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英语的兴趣

开展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猎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集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比如开设英语角,举办各种英语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从而不仅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浓浓的英语情境氛围

5.创造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之问有适当的距离,这对激发学习动机最有效。可是有不少老师并不知道通过让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慎重选题.细心阅卷.用心评卷,让学生觉得既有所获,又找出差距和不足。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怎样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篇6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一种更好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相关文章: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成绩处理软件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专家们众说纷纭。《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一书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一文指出,一堂好课应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能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2)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能灵活运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4)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并且指出“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为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摇篮,新教师要上好一堂信息课至少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礼仪着装

教师得体大方的穿着很重要,在上课评比中,看到有的女老师穿着吊带衫,因为老师的衣着而产生的无聊骚动和无谓想象,那还会感觉出这里是个学习的地方吗?硬底皮鞋、高跟鞋在教室走动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评委恐怕也会反感。我们不喜欢过分浓妆艳抹的或“清凉装”的老师,同样也不喜欢打扮老土的老师,穿得太寒酸,像从穷山沟里来的大学生。“得体”和“端庄”是教师着装的标准,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型示范课时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2.课堂环境要事先熟悉

要熟悉的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的软件环境和学生环境。

上信息技术课的突发事件比别的一些学科多,如机器病毒、死机、课件打不开等造成讲课失败,为此参赛者应提前熟悉机房环境,包括机器运行状况、电子教室软硬件操作方法。如果不能正常运行自己的教学课件,应及时找主办方安装相应支持软件。由于不同学校机房的监控管理软件使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参赛者自己学校用的是大屏幕投影,没有对学生机的管理软件。这样就造成了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既有屏幕投影(有些是优质课中为了方便听课老师新增的)又有监控软件时,往往会忽略监控软件的“广播”功能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师在上面大屏幕中演示操作,底下一些不给“面子”的学生自己在游戏或上网。所以,在上课的机房软件环境与自己学校不同时最好事先熟悉一下软件的使用方法,尽量不要在这上面出现不和谐的事情。

与软件的配置环境相比,学生环境也相当重要。参赛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与学生亲切的攀谈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语言奖励、活动等营造良好、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我在安徽上示范课时,由于暑假还未结束,因此主办方临时召集还未开学的20名学生。但是通过在上课前与他们交流,说一些致歉的话,并分发小礼品作为奖励,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们的陌生感,建立起了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要注重“原创”,体现“个性”,并有一点“新意” 1.原创与个性

在优质课的准备过程中,切忌全盘照搬别人的课例。或者随便找个网页模板改改就用,却不知道风格并不适合这堂课。或者到处复制粘贴,把课弄的“四不像”。要知道观摩的老师都是久经“沙场”,听过很多课例,所以一堂课如何设计、怎样发展,大方向他们都知道,典型的课例他们更是记的很清楚。因此最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有可能,在自己学校时多征求科组老师的意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恰当把握细节。如此,即便有些缺憾,也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2.主题新、内容新、方法新

新颖的新课引入和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课的基础,也能吸引评委和听课老师注意力。试想,评委听了十多节课,身心也疲倦,突然看到一节新颖的课,眼前一亮,心情大悦,大家都会认真听了,对你的评价也会高了。课堂要有一点“新意”,还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有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新鲜的东西,举一些最近最新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比如必修教材第一节课是以北京申奥成功的案例引入,如今申奥已过去那么多年,奥运会都快开始了,如果再举这个例子就不太恰当。但是注意不要脱离教材,脱离新课程标准,一定要以教材和课标为基准。教学实例一定要注意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又如我在《人工智能初步》的“认识专家系统”,教材中安排的是理论课,但是在教学内容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专家系统的特征,我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个教学用的疾病诊断专家系统,通过与生活中人类医生诊断疾病的案例相比较有何异同,进而分析得出专家系统的特征;让学生以猜动物的活动形式,亲自体验动物识别专家系统,从而分析出专家系统的组成结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专家系统的认识,还设置了一个题为“专家系统和人类专家谁更具有优越性”的小型辩论赛。这些环节的设置,不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专家系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信息素养。评委和各位老师在课后也评论,原来人工智能课可以上得这么精彩!

同时,课堂的“新意”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如果在教学中仅仅简单的冠以“任务驱动”,就如平常一样“讲—练—”,那学生也肯定不会很好的坚持一节课的。

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就将信息的发展比喻成行驶的列车,不同的站点代表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原始社会到当今信息时代。如此新颖的课堂构思,难怪会获得成功。

又如,这次安徽示范课我上的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环节,我在其他老师的课例上加以创新,将“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中的竞猜画面在PowerPoint里设置自动跳转,并在每个画面置倒计时时钟,最后5秒会响起倒计时钟声。如此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师们也感觉很新鲜,课后纷纷请教如何在PowerPoint中实现这个功能。

三、做好“分组合作”这篇文章 虽然新课标提倡“分组合作”,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好好研究过“分组合作”,为了能在优质课评比中胜出,使自己的课有点新课程的理念,有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为分组而分组,只在形式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却忽视了分组后的学习。在观摩的分组课堂上,小组之间真正进行相互协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碰到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就是在教学中实施了“合作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根本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在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上的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最后一个环节他的安排是想通过分组辩论的方式来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由于学生在那么多老师面前,怯场无法施展,最终成了在教师“引导”下的问答式。我的改进意见是可以通过在BBS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正方一栏,反方一栏,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即不分组,只要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谁的意见观点不足都可以回复反驳。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必亮出身份说话就可以发表意见,这对于那些腼腆胆小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之有充分的自由空间,而不会束缚在老师既定的“正”“反”组内由于观点不同而失去了辩论的兴趣。

四、重视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新课程对评价非常重视,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教与学,其中,尤其重视过程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此来检查学习效果、增强过程体验。在上优质课时,一些老师主要通过演示学生作品即终结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对学生提出批评性意见,可能是担心提出后评委及老师们会认为这堂课不好,因此大都笼统的用“非常漂亮”、“很好”之类的赞扬来评价。其实学生初次作品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文字格式不

一、颜色(如浅绿色)太刺眼、太多图片充斥在作品里,不协调。即使是省级公开课,也绝不能为了做秀而忽略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强调知识点,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没有完美的课,有瑕疵的美才是最真实的美。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篇7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 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 可以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 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选择利用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CAI软件, 我们安装后, 就可以指导学生去使用、学习, 如《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

(二) 搜集素材, 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已有的CAI软件由于不是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 难免与我们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已有的素材, 或者从其他软件及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 Point、Flash等软件, 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及优化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 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 从理论到实践, 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可操作性强, 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 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如在讲完Word文字处理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 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 进行输入, 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四、在课堂中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当今世界, 科技的发展, 促使计算机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计算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很强, 必须给学生讲述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 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走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前面, 把有关计算机方面信息讲述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 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 鼓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也能使他们更喜欢计算机课。

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培养学生使用技术的意识与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网上冲浪》时, 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 老师先留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访问教师自己的网页或课件或相应的教育网站, 自己解决这些教师提出的问题, 最后教师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总结。这样学生兴趣很高, 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篇8

一、从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入手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学生们往往在幼儿时期就有着喜爱美术的天性,喜欢随意涂鸦,而随着年龄的增大,除了一些由于自身的先天素质或是受到家庭的良好影响的学生兴趣仍存外,大部分学生的绘画兴趣比以前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自由作画时无拘无束,随意挥洒,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玩”,是一种享受。但是由于他们的作画技巧或是作画技能还不成熟,并且也没有多少理论知识,画出的画儿在成年人看来是很幼稚的,结果受到了人们的批评或指责。可以想象得出,孩子在屡次遭受这样的评议之后,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受到打击,就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而造成这一兴趣和年龄成反比的怪现象。因此,教学中就要对症下药,对学生多加鼓励,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观念,注重长期效果

想象力在美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一些国家的美术教师在教美术课时,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点拨,大部分时间都由学生自得其乐,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进步,也在失败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这样教师只是活动的准备者和组织者,对学生的活动一般不加以干涉,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确需帮助时才介入。这样做虽然从短期效果看不如中国教育的效果明显,但从长期来看,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比我国的学生要好一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吸取國外的成功经验,把课上得自由度大一些,让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点自由的空间,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

三、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自信心

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自然会出现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不能采取相同的标准来对待,这样会使一部分同学受到打击,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而是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我们不要看到一些学生“水平”不高,就以成人的标准加以衡量和批评,而应该因人而异,对一些美术成绩好的学生采取一个较高的标准,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应该采取一个低一点儿的标准,使他们都能达到进步,都有一个可以企及的目标和希望。这样学生只要努力一点儿就能达到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并不感到困难,学习起来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感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体验会激发他们一直向前,集小的进步为大的进步,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既要重视示范的作用,也要注意其局限性

在上美术课时,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具体作画技能、技巧时,往往亲自做示范,以“示范”这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得见、看得真,其优点是它把一幅画的完成过程完整有序地展示给了学生,其中的精微之处展示得非常透彻,而且可以边画边讲解,学生在看教师作画的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这样学生领会得快,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技法层面上的东西,并不能代表我们教学理念的全部,有些学生片面学习教师的技巧,而忽视了这其中的创造性,结果只是学到了一种模式。我们在示范时不要让学生以为这就是规范、是不可逾越的,不要人为地给学生圈出条条框框,从而避免造成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虽然提高了,但思维却受到束缚的后果,否则就得不偿失了,要知道创新性才是艺术的真谛。

如何上好一节课 篇9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呢?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要注重仪容仪表,教师要衣着大方,整洁,精神饱满的面对学生。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的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深色恍惚,烦躁不安的站在讲台上,会使学生感到压抑,阻碍学生接受新知识;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学生也会倍感亲切,敞开心扉,思维活跃,从而也有利于接受新知识。

第二,要认真备好课,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师对于一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心中必须十分清楚,同时应当以某种种形式让学生有所了解;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联系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使得教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有序。

第三,要讲好课,教师应做到,语言准确,精炼简洁,形象生动。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不竭的动力。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那么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我认为导人新课很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举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实例,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第四,要注重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上,老师用抑扬

顿挫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产生“教”与“学”的共鸣。如:我在讲多项式乘多项式即(a+b)(c+d+e)中,我把a和b分别看做布什与其夫人,c、d、e看做英国首相等一行三人。现在请注意看,他们一一握手了。通过对握手的讲解,让学生牢牢记住了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再如:有时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等,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第五,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教师也不可能真正把课上好。上面几条标准,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可能实现的。当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不同形式和不同途径,也需要老师的激发与调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上好一节课,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浅论“如何上好一节课”

单位:税镇中心学校

姓名:孙玉见

如何上好一节色彩课 篇10

色彩,是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色彩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色彩的能力。

色彩考试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鲜花和各式衬布等。近几年考试的形式基本是在静物写生与默写中交替进行。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而默写就难多了,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将所要考的内容组织好。在考试中,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作画过程中,还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篇11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就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一点看法。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里,初一的教材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理论,初中学生对此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影响以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总之,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方式体现出来予以解决。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味学习理论,而完全可以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和完美结合。

二、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術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中小学几乎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有的已经会熟练操作鼠标了;有的打字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有的会上网查资料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如果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很多初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了。其实,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容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学习鼠标的操作是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如何使用鼠标”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把这个游戏顺利的完成,看谁动作快、动手能力强。学生在纸牌的移动过程中,热情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下鼠标操作的要点,这样,经过一、二节课的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的更轻松更愉快。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经常从网络下载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鉴赏美、体验美,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看成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中学)

小议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篇12

一、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主动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课中, 我们只有使学生们成为“乐之者”, 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的境界,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 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等, 并且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 让学生感兴趣。在讲授Power Point时, 教师就是先让学生欣赏了许多用Power Point制作的精美贺卡, 然后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这样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通过益智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 勇于探索, 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 经常让他们学习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他们提高对电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些益智游戏, 如“吃苹果”“扫雷”等既要动脑筋, 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 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 掌握很多电脑操作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课外念念不忘对电脑的学习, 一有机会就会自己主动地操作电脑, 又达到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迫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限于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 而是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我们应抛弃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 采取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 将教学内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 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立研究主题。主题的确立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 即以一个主题为设计对象, 设计一个单元, 单元中可以包含一堂或多堂课。这种按照单元进行设计的教学模式, 有助于学习环境的设计, 有利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连贯性。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探究,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待确立研究主题后, 学生要进入具体的研究过程, 通过实践和体验, 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 主要以上网查询资料为主;小组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以科学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要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并将此成果通过网页、文档、幻灯片等形式展示出来。

第三步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要把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 还可以通过开研讨会等方式加以表达。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思路去研究, 还要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做, 对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及时给以指导。教师还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 促使思维不断深化;通过对现有材料的分析, 引导学生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 得出自己的结论。此外, 教师协调好每个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 让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诚信、互助的合作关系。

三、拓宽认知, 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 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 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 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 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 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 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 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 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 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 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建立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体系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 方法比较单一, 多是通过期末考试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 也不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也是造成应试教学的根本原因。因此,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增加过程性评价, 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等来进行过程性评价, 并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总的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 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多样化, 让评价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都纳入评价的范围, 使评价的结果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人情味。在评价的制度上还要改变仅由教师来评价的方式, 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综合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 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才能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发展自身独特的智能, 才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总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 这也迫使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 而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认真实践, 及时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学开展以来, 学科的地位, 学习的内容, 指导思想, 课程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切归因于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 克服相关制约息技术发展的困难, 才能干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上好一节班会课 篇13

化学组童

2008.2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班主任如何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我认为上好一节的班会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在平时班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现在教学质量在学校中的分量较重,老师们都不大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班会上,就算开也有一些班主任把班会课上从大道理到小道理,一个人唱独角戏,有的学生还埋头听听,有的同学连听都不听,自己做自己的事。真正一节好的班会课上下来,不论从老师还是同学都能明显的感觉到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团结力加强了。那么,如何开好主题班会呢?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根据班级自己的实际情况,缺啥补啥,有针对性地确定班会主题主题班会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设计体现一种“情”,在“情”上大做文章;有的则体现一种“理”,师生共同来探讨一些道理,或者找其他形式为突破点。一般来说都是学校政教处安排一个比较大的题目,班主任一定要从这个大题目中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主题。比如这一次学校定的大的题目是民族精神,我觉得现在我们班缺少一些刻苦学习的精神,缺乏一些良好的学习风气,经过认真考虑,我就确定我班的主题是《路在脚下——真正的进步是永不停步》。现在上一节好的班会课主题一定要确定好,不能假大空,讲硬道理,现在的孩子道理都懂,就是缺少行动,要通过好的主题形式,让他们通过活动自己了解,这样的效果比讲道理好得多。

二、班会的内容要根据主题联系班级的小事,有层次的深入

主题班会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话实说,充分暴露内心世界,反映真实思想状况,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有实效。每个班级都会存在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所以我们老师也不应期待每节班会课都能解决很多问题,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就 1

够了,若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目的便算达到了。比如这次班会课,从分三个篇章:过去的我们(调查中考失利和超常发挥的同学,同学们一起回忆我们全班46人一起走过的路);现在的我们(一起欣赏军训,运动会等我们一起拼搏的照片,让大家一起回忆那些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感动的小事„„通过小游戏等活动总结出我们班现在的优点和缺点,引出共生效应,强调良好学风的重要性);将来的我们(通过小品,学生自己讲的故事及调查问卷,和邀请上一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谈学习经验的方式使同学们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动力)。我相信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收获,或多或少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一堂好的班会课除了课上学生的气氛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发展和效果,同样老师也得花时间去经营。

三、形式要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和积极性、参与性

主题确定了,也就明确了主题班会的内容,还应考虑到主题班会形式的设计。形式的生动、活泼,且多样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形式要灵活,不能过于单调,要丰富多彩,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启示,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我这次采取了老师主持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加深语言的深度和广度,又可对整堂课有宏观把握性,具有很好的调控性,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并且这堂课我采取了分篇章音乐背景的形式,既节约了时间又为讲话者创造了良好的渲染气氛。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讲,还针对主题选择有效的游戏,调查问卷,请家长发言,请上一届毕业的大学生讲他们切实的感受等等方式,很多同学在上这节课时都掉泪了。并不是我这节课有多感人,而是我发掘到了能引起我们班同学共鸣的地方、感动的地方,所以班会课一定要结合班级具体的情况,从小事出发,这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和挖掘的地发。

四、做好跟踪教育,巩固教育成果

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创新课 篇14

一节创新课,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返璞归真”。

这个词出自课文 《索溪峪的 “野”》中倒数第二段:“„„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好一个 “返璞归真”,它同小语新课程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那么小语新课程的 “真”是什么呢?四个字:母语教育。因为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所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语教育必须走出 “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死胡同。因为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所以要重积累,重实践,少分析讲解,小语教育必须走出 “无病呻吟、千课一面、费时低效”的怪圈。因为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所以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识字读书。以识字、读书为基点,促进儿童语文能力的形成,激发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的母语教育,第一要义就是让儿童有机会识字、读书。再高一点就是使儿童愿意识字,喜欢读书;再高一点,是多读书,读好书,反复读书;而识字读书的至高境界,就是既读有字书,更读无字书。那么回过头来,我们看一看一位老师执教的古诗 《江上渔者》,她在识字时读诗,在读诗中识字。而另一位老师执教的 《索溪峪的 “野”》,则在读文中,一次次将我们引入索溪峪那个如诗如画的美境之中。两位老师引导儿童经历了识字、读书的四个境界,就是一节好课。

2.“野”。

《索溪峪的 “野”》紧紧围绕一个 “野”字,写出了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是野的,而且它的山野得自然,水野得活泼,动物野得亲切,人野得坦荡。因此,“野”既是作者的情感线索,也是索溪峪宽阔的胸怀。由此引发,如果说母语教育是小语教学的根,那么只有开放,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的小语教育究竟怎样做才是开放呢?①教材的开放,如将 《迷人的张家界》一文同 《索溪峪的 “野”》进行比较教学。②教者的开放,一位教者将自己游览张家界的经历向学生讲述。③学生的开放,学生自做识字卡片,查阅有关张家界的各种风光图片等。④媒体的开放,老师制作动画课件,课堂中播放光碟等。应该说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充满个性,充满创造,充满活力。为此,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 “野”起来!

3.“鱼”—— “渔”。

在 《江上渔者》这首诗里有 “鱼”和 “渔”两个生字,由此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新课程强调儿童学习的自主性,而要使儿童的自主学习有效率,有效果,事半功倍,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儿童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儿童不光要学会,还要会学。《江上渔者》教学中有两个 “狔ú”字的比较,将带动一串字 “拄”、“注”、“柱”、“蛀”的迁移性学习。《索溪峪的 “野”》对课文中四段的比较,在语文实践中揭示了语文学习规律,实现了省时高效。

总之,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有三维目标,还要体现三个规律,即语文学科自身规律,教者教的规律,学生学的规律。“返璞归真”,关注了学科特点。“野”字关注了教师的创造。“鱼”—— “渔”,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形成。此三点总感觉是语文课堂成败之关键。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因此,《五彩池》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努力尝试构建一种以朗读感悟为主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这种教学新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所以,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并且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在朗读中参与,在朗读中感悟。目标:

1.通过教师动情的范读和语言诱导,使学生由想象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去全身心地感受,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共同的思想感受。

2.通过尝试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把已有朗读技巧大胆地应用于尝试朗读中。

3.通过自悟性朗读过程训练,让学生开动脑筋,投入感情,达到 “自悟”状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设计

设计一: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复述第一部分内容,训练表达能力 首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练习说话,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同桌互相练一练,讲有关瑶池的故事,看谁讲得最吸引人。

2.他讲得好不好?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这个瑶池是在天上的,那人间有没有呢?在哪里?

设计二:以读代讲,感觉五彩池的美。重在指导朗读,引导感悟 在这一段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课件、教师范读、看录像、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熏陶。

1.五彩池什么样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请你谈一谈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或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从 “漫山遍野”这个词能看出什么?你能通过朗读发现水池的数量多吗?

3.如果这句话这样说:“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自己读读,感觉怎么样?

4. “地毯”指的是什么?“宝石”呢?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漫山遍野都是,像不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呀?你觉得美吗?好,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设计三:配乐范读,闭目想象,再次感觉美

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么多这么美的水池,想看看吗?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看你会在脑中看到什么。

(配乐读)

设计四:采用科学家汇报研究成果的形式讲解成因

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让学生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简单处理。这样设计一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二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三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是呀,池水的颜色怎么会如此美丽呢?我们要请科学家来解释。现在你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共同研究有几个原因,拿出笔来标一下。设计五:创新作业,写导游词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思考、想象的平台,力求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 篇15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选则与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 以及教学阶段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 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和运用, 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地理教师在考虑教学方法时, 必须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多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方法, 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学习地理的态度和方法来综合考虑选取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 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 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 追求教法的新颖性, 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 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而是重在引导、指导, 让学生积极活动, 主动参与,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 教师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 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 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 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学习情绪低落。反之, 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热情兴而不衰。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 总是学习积极主动, 乐此不疲。因而, 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那么, 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心理学认为,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 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近及家乡, 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 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同时, 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 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 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 进而探索其所以然, 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 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 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 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 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 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其次, 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 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 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 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

“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外, 还有情感的对流”。教学活动就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对流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进行并完成的。教师的关怀、期望、信任等情感信号对学生就有着激励、督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在教学中注重了渲染学生情感, 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 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程度。通过情感交流, 不仅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且通过察其颜、听其言、观其行,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仇保燕.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M].

[4]王民.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地理[M].

[5]章志光, 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

上一篇:审稿合同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