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经济设计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测度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尽管消费问题从人类社会诞生起便已存在,但这并不意味关于这一命题的理论已经成熟,恰恰相反,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然正在理解和研究各类消费问题。在中国,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消费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以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消费指标为重要表征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依然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发展目标。且农村居民消费关联经济增长、关联着国家供给侧改革供需相匹配目标实现,因此对其消费,尤其是消费潜能的测度和评价就成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命题。2015年,西部农村居民总数占中国城乡居民总规模的13.85%,其消费支出额仅占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6.09%,且西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全国平均水平高,所以西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就具有迫切性。鉴于此,本项研究以消费潜能为研究视角,构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研究理论框架,并结合相关数据测度和评价西部农村居民蕴藏的消费潜能,研究其消费潜能变动规律,设计消费潜能开发对策,以促使消费潜能向消费需求转化,实现西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并以消费拉动西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项研究遵循“消费潜能内涵界定—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测度与评价—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的研究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和西方主流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石,在科学界定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相对消费潜能测度模型、绝对消费潜能测度模型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1991-2015年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相关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测度1991-2025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相对消费潜能和绝对消费潜能水平及1993-2025年相对消费潜能和绝对消费潜能结构等情况;结合2014年中国农村居民相关消费数据,测算出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潜能指数,比较了西部省域之间及西部省域与中、东部省域消费潜能指数差异。据此,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内涵界定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潜能为蕴藏在农村居民身上尚未释放的消费需求,不仅仅是一种已沉淀消费需求,而是一种动态变化的消费需求。依据参照对象不同,可分为相对和绝对消费潜能;依据时间发生与否可分为已沉淀消费潜能和未来消费潜能。第二,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方面。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相对和绝对消费潜能水平在1991-2015年呈正负波动变化,表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政策发挥实质效应;在2018-2025年呈逐年扩大趋势,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约束下的城镇居民。第三,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方面。西部农村居民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潜能水平在1993-2015年呈正负波动变化,在2018-2025年均呈逐年扩大趋势。从绝对消费潜能结构上判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1993-2015年实现由生存型向享受型优化,发展型消费意愿受“抑制”;2018-2025年消费结构优化难点仍在发展型消费。第四,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评价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及消费条件三个子系统。消费潜能指数及聚类结果表明,西部区域内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高;广西、重庆、四川等六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居中;贵州、云南、甘肃等三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低。与中、东部省域相比,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较差,受限因素主要是消费需要和消费条件。第五,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目标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不应是消费需要转化为消费需求的单一过程,而应是包括消费潜能培育的可持续过程。因此,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应包括已沉淀消费潜能的释放、未来消费潜能的释放及培育等三个目标。而与中、东部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相比,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较差,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培育是消费潜能开发目标的重点。第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对策方面。需要从提升消费能力、拓展消费需求和改善消费条件等方面,具有省域差异性地思考开发对策。同时协调消费潜能培育和消费潜能释放的适度比例,以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本项研究贡献了消费潜能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对消费理论的拓展和深化。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结构的测度及综合评价,有助于摸清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有助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弥合城乡消费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科学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发挥正向消费关联效应,拉动西部经济的新常态发展。

关键词: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潜能测度;潜能开发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理论假设及分析框架

1.3.1 研究对象

1.3.2 理论假设

1.3.3 分析框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外消费理论研究动态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2.1.2 西方主流消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2.1.3 发展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2.1.4 制度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2.1.5 经济心理学的消费理论

2.1.6 经济社会学的消费理论

2.2 国内消费潜能研究动态

2.2.1 消费潜能的开发主体

2.2.2 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的测算与评价

2.2.3 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的释放路径

2.3 研究评价及本项研究切入点

2.3.1 研究评价

2.3.2 本项研究的切入点

第3章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内涵界定

3.1 消费潜能内涵及分类

3.1.1 消费潜能内涵

3.1.2 消费潜能分类

3.2 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研究前提

3.2.1 农村居民消费潜能以人均水平为衡量尺度

3.2.2 农村居民消费受消费能力的硬性约束

3.2.3 农村居民相对消费潜能研究以城镇居民消费为参照

3.3 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界定

3.3.1 相对消费潜能和绝对消费潜能

3.3.2 已沉淀消费潜能与未来消费潜能

第4章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测度及分析

4.1 相对消费潜能水平测算模型构建及测度

4.1.1 相对消费潜能水平测算模型

4.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4.1.3 相对消费潜能测度

4.2 绝对消费潜能水平测算模型构建及测度

4.2.1 绝对消费潜能水平测算模型

4.2.2 绝对消费潜能水平测度

4.3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水平分析

4.3.1 已沉淀消费潜能正负波动原因

4.3.2 未来消费潜能释放方向判断

4.3.3 对“消费市场的潜能在农村”观点的修正

第5章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测度及分析

5.1 相对消费潜能结构模型构建及测度

5.1.1 相对消费潜能结构测度模型构建

5.1.2 数据处理及说明

5.1.3 相对消费潜能结构测度

5.2 绝对消费潜能结构模型构建及测度

5.2.1 绝对消费潜能结构预测模型构建

5.2.2 绝对消费潜能结构测度

5.3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分析

5.3.1 已沉淀消费潜能结构优化空间及原因

5.3.2 未来消费潜能释放的结构特征判断

第6章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6.1 消费潜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6.1.1 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6.1.2 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

6.1.3 指标设计及筛选方法

6.2 消费潜能指标体系构建

6.2.1 数据来源

6.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6.3 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综合评价目标及方法

6.3.1 综合评价目标

6.3.2 综合评价方法

6.3.3 消费指数计算

6.4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评价

6.4.1 消费能力评价

6.4.2 消费需要评价

6.4.3 消费条件评价

6.4.4 消费潜能评价

6.5 西部与中、东部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比较分析

6.5.1 消费潜能评价指标及消费指数计算

6.5.2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与东中部省域差异剖析

第7章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对策

7.1 消费潜能开发方向

7.1.1 消费潜能释放与培育

7.1.2 消费潜能释放及培育的辩证关系

7.2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的省域目标

7.2.1 已沉淀消费潜能释放

7.2.2 未来消费潜能释放

7.2.3 未来消费潜能培育

7.3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开发对策

7.3.1 提升消费能力的对策

7.3.2 扩展消费需要的对策

7.3.3 满足消费条件的对策

7.3.4 协调消费潜能释放与培育的比例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观光农业旅游论文提纲下一篇: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