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共9篇)
当代技术基本特征与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当代技术发展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最重要影响的有两类: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网络时代对人类发展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信息量并使得信息交流成本下降,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还打破了传统上的人类发展障碍,即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之间的知识障碍,参与障碍和获得经济机会的障碍。
第二,改变着创造与传播技术的方式,表现在:(1)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技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2)全球化的知识定价规则发生作用,提高了技术的市场价值,刺激了技术创新活动,改变了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易的成本。
第三,私营部门越发成为技术开发主体,它们在高风险投资领域内也日益活跃。第四,全球化的高级技术人员劳动市场已经形成。
第五,世界范围里形成许多重要的全球化的技术开发、革新中心,为全球技术进步创造了充满活力的环境。
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问题
技术发展差距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了解:
第一,研发支出差距,R&D/GDP指标反映,在OECD国家平均为2.4%,东亚国家平均为1.3%,南亚和拉美国家平均为0.6%,东欧与独联体国家平均为0.9%。
第二,(10万人均)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比例,在高收入国家平均为3127,在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8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为152,全世界平均为959。第三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主要聚集在北美、欧洲和澳洲,在亚洲则聚集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台北与新竹)。
第四,风险资本的分布情况:2000年美国为1031亿美元,英国29亿美元,日本17亿,德国12亿,法国11亿,香港7亿美元,以色列4.7亿美元,印度3亿美元,中国8400万美元,韩国65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技术风险管理
鉴于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潜在灾害,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有关引进、发展技术方面往往处于犹豫不决状态。肯定地讲,技术变革是有风险的,关键在于技术管理,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弱点。
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遇到同样的困境,它们的经验是,将技术变革的好处最大化,同时将技术变革的风险最小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而言,技术风险管理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问题。第一,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各种潜在好处是巨大的。尽管人们无法准确比较“变”与“不变”状态下的福利计算,但是所有人类福利指数都说明,积极进行技术变革的国家在所有方面全然优于排斥技术变革的国家。
第二,技术变革给人类带来的最重大的潜在的两类危害是: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三,在技术变革的选择问题上,政府应该关注公众舆论的作用。
第四,政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在这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尽量利用科学信息,把不确定因素转变为风险。(2)加强风险交流工作,即所有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表达
各自意见(风险担心)的机会,这有助于发展透明的、可靠的决策机制。(3)有助于安全使用技术的条件是创立灵活的制度,反应敏捷的管理机构,和一系列替代技术。
第五,发展中国家应该看待自己在技术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革和创新。就观察的情况看,这些不足主要包括:(1)业务熟练人员缺乏,(2)资源、经费不足,(3)技术推广方面的传播战略无力,以及(4)缺乏反馈机制。
第六,政府应该积极对技术风险带来的挑战制定国家战略,国家技术风险管理战略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向技术领先的国家学习有关制度建设、标准建设的方式方法,结合本国实际确立有关技术开发政策,适用技术标准。必要时,可以先直接移植外国先进的标准,再结合本国实际进行调整。(2)通过地区间的合作,使有关技术标准、技术安全标准协调一致。(3)加强技术发展的监管机构。(4)调整舆论。(5)加强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分享信息和经验。
(6)注重发展本国的科研技术创造能力和推广能力。政府与市场结合,共同培育鼓励一种不断提高人们开拓、创新、冒险的自由发展的环境,将特别有助于国家技术发展和技术变革。第七,上述(6),可以被称为旨在释放人的能力的国家战略的基本原则。按照此原则,国家、政府应该积极创造一种鼓励科学创新的环境。联合国开发署提出以下具体做法:(1)把科学技术政策与长期发展政策联合起来。(2)尤其要抓住网络时代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各种利益,为此最好在电讯业中注入竞争机制。(3)鼓励高等院校与产业界联合,促进重新。(4)调整教育方向,提高教育质量,使之尽量与技术需求挂钩。(5)政府制定多种干预性政策,以便在技术变革时代促进企业投资,提高工人能力,这些是保持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此外,重要的是对发展多渠道教育融资活动制定有效干预政策,这有助于经济社会在为教育融资方面动员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一) 循环经济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如果增长不停止而达到极限时, 便会导致全球性危机及人类社会的突然瓦解。为了使人类免于毁灭性的灾难, 就必须让经济发展绝对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使人口和经济实现‘零增长’。”这一报告中的“零增长”观点虽然不能被接受, 但是它指出了人口、工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并且提出增长超过极限将导致全球性危机的警告是具有科学意义的。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肯定并吸取了《增长的极限》中合理的论点, 修正了“零增长”观点。主张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使发展和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从而保持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自此以后, 经济发展的轨迹开始转向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循环经济。
(二) 循环经济的本质
所谓循环经济,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即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 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 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它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 而且包括再生资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二、赤峰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 整合管理经济开发区, 着力打造特色园区
按照“对外一区、对内三园、优势互补、独立发展”的思路, 赤峰市完成了对红山经济开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发试验区和松山安庆园区的管理整合, 构建为统一的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集冶金制造、医药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和能源电力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工业园区。在建设特色园区的指导思想下, 重点推进了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煤电化工业园区、喀喇沁旗锦山循环经济园区等几个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园区。其中锦山循环经济园区已初步建立了“火力发电—供汽—铜冶炼—铜电解—铜材加工—副产品硫酸生产氟化氢—废渣做建材原料—余热加工缫丝”的循环经济模式。截至2009年底, 赤峰市已经建设建成11个工业园区, 总规划面积360平方公里, 总建成面积131.13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工业园区完成了规划设计、土地储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累计入驻企业435户, 其中, 投产企业269户。2009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3.41亿元, 增长12.8%;实现工业增加值107.57亿元, 增长16%。必须说明, 赤峰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 仍然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 如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技术研发环节薄弱, 产业链条单一等。
(二) 探索开发清洁能源, 加快发展风电产业
20世纪90年代, 赤峰市就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测风工作, 积极探索利用风能。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受西伯利业及蒙古冷高压和蒙古高原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 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测算, 赤峰市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近5000万千瓦。随着国家扶持风力发电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陆续出台, 赤峰市加快发展风电产业, 大力吸引电力企业来市创业。中国大唐、中国国电、中电投、华电、京能等14家公司相继进入赤峰开发风电, 风电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底装机100万千瓦, 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到2009年底风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根据《赤峰市风电基地发展规划》和《赤峰市风电送出规划》, 赤峰市风电装机规模2010年可以达到300万千瓦, 2015年可以达到765万千瓦。风电开发的快速发展, 引发了风电装机容量与电网消纳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严俊。目前, 赤峰市向华北电网的送电出口已经初步打开, 但仅面向风场所在的电网来消纳风电, 容量相对较小, 远远不能满足送电需要。
三、西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借鉴
(一) 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所谓生态工业园区, 是指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 它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以资源再利用、再循环为模式, 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人工生态工业系统。在这方面, 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是先行者。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丹麦, 1990年丹麦通过了《废弃物处理和回收法》, 2000年便将废弃物再利用率提高到65%。丹麦的卡伦堡是生态工业园区的雏形, 该园区主体由5家企业和市政当局构成, 燃煤发电、丹麦最大的胰岛素和某些工业酶生产厂家以及地方农场。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 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 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这类园区的建设契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显著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改善了生态环境, 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二) 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 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在本世纪初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 颁布并实施了若干法律。以建立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产业即“静脉”产业为重点, 努力与生产领域物质利用过程产业即“动脉”产业连接, 改变传统的线性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北九州市为例, 在第一发展阶段将“静脉产业”汇集起来作为统一的区域发展, 进入第二阶段, 主要拓宽试验研究范围、吸引废物再利用和再制造企业进入工业园, 强化能力建设、开拓拥有新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在内的下一代环境产业。如下图所示, 按照北九州市环境产业振兴战略, 工业园区建设旨在实现“教育及基础研究→技术和验证研究→商业化”三位一体的工作关系, 目前基础研究的结果和人力资源活动之间的合作已经在生态城的实践中得以证实并商业化。
四、赤峰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一)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区内消费清洁能源
应当指出, 赤峰市处于循环经济发展初期,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 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循环形式单一、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11个工业园区内虽然包含多种产业, 但是各个园区位置分散, 不能实现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并且, 入园的多为生产加工企业, 科技型企业较少, 除红山经济开发区内大吉药业每年科技投入较多外, 其它企业内部科技研发机构较为薄弱, 未能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为使工业园区建设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 今后需要吸收多种产业入园, 并且优先选择技术工艺水平领先、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的环保型项目, 以丰富园区内产业链条;注重研发新技术, 尤其突出本地特色, 将风电产业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缓解产输能矛盾。唯有这样, 才能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 为赤峰市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开辟新的途径, 实现清洁能源生产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共同推进。
(二) 加强政策法规管理, 加大基础研发力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早, 探索并积累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在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方面, 赤峰市可以借鉴西方国家, 特别是日本北九州市的先进经验与模式。第一, 加强政策法规管理。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阶段, 首先研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 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责关系,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第二, 加大基础研发力度。实践证明, 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行之有效, 可以为生态园区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政府作为发起者, 有责任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生态园区发展计划;引导企业、院校和科研部门积极开展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和清洁能源有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鼓励技术开发部门进行实证研究。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符合可持续增长理论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当认定循环经济是下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据此, 作者深度透析循环经济理论内涵, 立足赤峰市实际, 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 提出赤峰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着力点, 即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区内消费清洁能源、加强政策法规管理、加大基础研发力度。
关键词:循环经济,清洁能源,风电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参考文献
[1]蔺春梅.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
[2]瞿晓辉.试论老工业区循环经济改造——以武汉市青山区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改造为例[J].经济与法, 2009 (5) .
[3]董立延, 李娜.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J].现代日本经济, 2009 (6) .
[4]潘建伟, 吕君.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2) .
一、经济增长源自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大体是指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依据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如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外包或出售资源。实体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是依据消费需求和产业劳动生产率情况动态发展的。随着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超过农业,大量农业就业人口转入制造业,劳动者在高效率部门获得更高的报酬,资本也会流向高效率部门获得更多收益,产业结构随之变化。同样,当服务消费需求增加、服务业效率超过制造业时,也会引起资源重新配置。随着服务业特别是高效率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经济越发达,现代服务业比重就会越高,这是符合消费需求和产业部门劳动效率变化规律的。不应把实体经济狭义地理解为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竞争就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产业结构主要也是依据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升级的。
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是基于货币、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证等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虚拟经济或符号经济体系。物物交换产生货币需求,波动平抑产生信用体系,资源配置产生未来索取权证如股票等金融工具,这些符号体系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用好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但倘若虚拟经济不是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而发展,而是与实体经济脱节,导致过度发行货币或准货币,就会推动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引起投机,形成自我推动、自我实现预期的资金循环圈,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远,直至发生危机。自虚拟经济出现以来,人们都希望驯服它,但仍然危机不断,而且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和结局都大致相同:一般是肇始于经济繁荣之后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创新不足,实体经济中大量货币析出进入虚拟经济体系,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又推动私人、企业、政府过度负债。如美国在经济“大繁荣”后,因私人过度负债投资房地产而导致次贷危机以至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从中可以看出,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金融制度的完善健全是平抑虚拟经济膨胀最有效的方法。
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大多基于资源禀赋,如我国大量富余劳动力是制造业赶超的基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迎来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机遇,但也受到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冲击。目前,我国经济就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内外需再平衡的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50年中的28次外贸顺差逆转的经历发现: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就业结构调整,贸易部门就业下降,非贸易部门(服务业)就业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快,非贸易部门和中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明显提高,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我国目前的经济再平衡比以往更深刻,并将持续多年。从国际经验看,实现经济转型是根本。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技术创新作为实体经济发展新的方向和动力,否则,扩大内需就要靠提高负债率,资金就会从实体部门流入虚拟经济。
二、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决定产业升级
一国产业升级基本遵循两大规律,即恩格尔需求变动定律和库兹涅茨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占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并扩展为物质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比重上升,从而引致服务业发展。库兹涅茨认为,一、二、三产业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这推动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引致资源在产业间重新配置。从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会推动第三产业持续扩张和资源向第三产业配置。但是,如果第三产业受到某种体制抑制,劳动生产率比第二产业低,就会导致服务业难以发展,或者即使发展也会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60%,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仍低于第二产业,导致这些经济体中很大一部分是效率低下的第三产业,经济陷入低增长怪圈。可见,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升产业劳动生产率。只有提升产业劳动生产率,才能加快产业升级并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我国人均GDP水平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消费升级已经提出了提升消费品质和加大服务消费供给的强烈要求,当前看病难、上学难、行车难等现象正是服务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信号。满足服务消费需求主要应依靠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交通、电信及信息服务、文化产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污等服务,这些服务部门是产业需求的新方向。然而,这些部门还存在垄断或行政管制,大量社会资源难以进入。同时,服务业中传统低效的服务业占很大比重,如餐饮等。这些部门对于短期解决就业问题固然有意义,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很容易受到房租变化和经济波动的打击,且难以规模化发展。只有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满足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全球化竞争要求,才能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空间。
同样,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环节。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很大,正逐步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需要更多体制激励、市场激励,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预。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在于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都与政府标准牵引相关,如节能减排标准带动设备更新改造、建筑材料改进等。因此,在技术创新上政府应加强激励性制度设计,建立更为严格的管制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再通过减税、上市等市场方式激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世界上成功的制造业中心如德国和新加坡,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决压低房地产价格,保持制造业人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强化人力资本优势和创新优势。而很多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的国家,大量产业已经转移出去。我国要保持制造业大国地位,进而成为制造业强国,就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
三、把握发展创新周期,推进结构性变革
目前全球产业发展创新呈现新的趋势:一是服务业的可贸易比重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贸易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外包、远程服务、知识产权传递等全球可贸易服务比重将从现在的不足20%快速提升到40%,美国是这一趋势的主导者。我国服务业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管制和垄断阻碍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放松管制、消除垄断,才能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二是绿色更新周期日益明显。绿色更新周期是指绿色消费和低碳技术推动的全球设备和住房的更新改造周期,设备低碳改造周期预计为10年,住房绿色消费更新周期则可长达20年以上。绿色更新周期的出现对制造业提出新要求,当前欧洲是主导者。2005年欧盟委员会推出“里斯本战略”,明确了欧盟经济增长方式的未来趋向:创新工业和科技体系,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服务业不同,低碳经济发展与我国既有的制造业工业基础可以实现较好对接,已经得到高度关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和传统产业改造计划是符合绿色更新周期的,我国在这方面应该起引领性作用。三是新兴经济体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个更加富裕的中产阶层逐步形成。居民消费将由数量消费全面过渡到质量消费阶段,增加消费选择、提高消费质量,都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保障和提升的发展模式。总部经济具有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五大效应,可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服务能级,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的研发、营销总部机构,支持国内外零售企业在宁波设立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培育一批总部型民营企业”,就是要求将总部经济发展提高到新高度,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历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总部经济,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试行)》等扶持政策,总部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宁波已跻身35个主要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第二能级。但是,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宁波是较早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之一,总部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对总部经济的认识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高度不够,对总部经济发展未能提升到区域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二是认识不够全面,对总部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统一认识,过度强调世界500强或国际分支机构的引进,忽视了国内总部企业引进和本地民营总部的培育。
(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空间有多大、平台有多大,决定了总部企业数量有多大和质量有多高。宁波市提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东部新城、杭州湾新区、南部商务区等一批功能平台的建设和投用,拓展了总部经济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在部分功能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整体规划不足、推进速度较慢、功能培育滞后等问题。
(三)产业支撑有待进一步增强。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法律、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支撑。目前宁波服务业体系中,商贸、物流等流通性领域的服务业占很大比重,金融保险、国际贸易、涉外法律、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此外,宁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不足,吸纳和培育人才的载体和平台少,导致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和专业性人才总量不足。
(四)政策扶持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是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区域间竞争的重要筹码。宁波市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总部经济扶持政策。但相对于杭州、南京等同类城市而言,出台时间晚、扶持力度小。以杭州为例,早在2007年7月,杭州市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并且不断出台后续的优惠政策。此外,各县市区还没有及时跟进相关配套政策,影响政策效应的发挥。
(五)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属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也是决定总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宁波市在政府服务、公共配套、基础教育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对公共服务具有更高的要求,如个性化服务、发达的通讯技术、高层次人才以及优质的卫生教育资源等。
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为构筑“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联合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总部经济发展体系,努力形成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城市格局,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尽快成立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切实承担起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决策、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作用。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推进机构,配齐人员力量,形成工作机制。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明确界定总部企业,制定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宣传力度,运 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统一全市上下对总部经济的认识,宣传总部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构筑功能平台。以“十二五”规划实施为契机,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依托,着力建设一批规划水平高、配套设施全、集聚能力强的基地。突出东部新城龙头作用,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分支机构,集聚国内外知名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三大中心”。强化南部商务区功能培育,引导和鼓励宁波及周边地区民营企业总部入驻,打造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
(三)优化产业环境。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托其自身以及周边地区产业的不断进步和转型,由产业进步带动企业价值链的提升和分离。着力培育大企业,立足先进制造业、流通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管理创新力度,加快对外扩张步伐,努力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市场结构优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法律、审计、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促进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物流等产业发展,研发设计总部企业统一经营管理需要的软件产品,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适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
(四)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个产业政策中关于总部经济的 相关条款,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要尽快出台符合区域特点的实施意见和细则。统筹使用总部经济专项资金,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优先鼓励和扶持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积极保障总部企业用地需求,在实施土地“招拍挂”方面,适当增加准入条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要求,在符合工业用地结构调整有关规定基础上,允许企业利用原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利用村级发展留用地开发建设总部大楼。
人大代表不仅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经济社会事务的主体,而且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我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精神,始终把县委坚持工业立县、果业富民、水利惠民的发展理念和以“项目建设年”和“作风优化年”活动为抓手,实施“四大战略”,做强“六大产业”,加快万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融入到代表工作中,始终把县人大常委会“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开展三个一活动,争创五个好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的代表工作思路融入到各项代表活动中,把握正确导向,深化创建活动,促使人大代表在推动我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培训提高素质,进一步夯实代表履职的基础。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代表作用发挥的程度。我乡人大代表很多来自农村。,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要把代表的培训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夯实代表履职的基础。一是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把《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乡镇人大工作条例》作为重点,开展 1
人大代表履职知识培训。
二是要以人大代表如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为专题,组织代表现场观摩人大代表履职典型,如参观县人大代表贺晓源带领全村人修建的村委会大楼、高标准舞台,让人大代表切身体会和感受到那些典型是如何履职的,增强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使命感。
三是要围绕县委坚持工业立县、果业富民、水利惠民的发展理念集中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讲座,今年我乡发展万亩有机核桃示范园,在乡人大主席团的建议下,我乡组织了三次核桃栽植知识的讲座,使代表们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激励代表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积极搭建履职平台,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的渠道。一是要开展好代表活动日活动。我乡镇代表小组根据县、乡党委的中心工作,提前确定活动主题,要求代表提前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调查,了解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活动,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使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我们的刘和代表小组针对县东集中饮水工程工程进行调查,时刻关注工程的进度,真正关注西村人民亟待解决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要开展好代表联系选民日活动。我乡代表小组确定每月的赶集日为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日,各代表小组通过公开
公示栏等形式,公布集中联系选民日的代表姓名、联系地点;组织和鼓励人大代表主动走出家门,在选区选民集中的地点,设立较为醒目的联系点,代表持证上岗,定时集中接待选民,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大、代表与选民联系不紧密和不经常的问题。如西村代表小组利用联系选民日,调解一些民间纠纷,如子女不赡养父母、邻里宅基地纠纷,张玉鹏代表因为威信高、办事能力强,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作“和事佬”。
三、不断深化履职活动,进一步提升代表工作的实效。要继续开展解决一个难题、办一件实事、化解一起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履职活动,发挥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各代表小组要围绕代表工作重点,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要不断深化以学习宣传好、遵纪守法好、依法履职好、致富帮困好、文明新风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争创活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我乡人大主席团采取集中培训代表、进行履职交流、评选优秀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多种措施,引导和激励代表以“五个好”为标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作用。
一要做依法履职的模范。人大代表要把履行职责当成第一位的要务,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认真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争当先进人大代表。我乡的人大代表陈志勤身为村里的主干,不骄不躁,扑下身子为村民办实事,修建文化广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他的肉鸡养殖场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要做联系群众的模范。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自觉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认真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参加乡人大主席团统一安排的各项视察调研活动,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加强与本选区选民的联系。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和调查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县人大代表张玉鹏心系百姓,立足西村“药材之乡”的实际,积极探求药材种植的方法和经验,和王克勤共同编著《药材三字经》,指导老百姓的药材种植。
三要做干事创业的模范。人大代表一定要把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与履行代表职责结合起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努力使自己成为贯彻党委、政府决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模范。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县人大代表贺晓源在村里干事创业,修建了村委会大楼、高标准多功能舞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北仁村政通人和的局面。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中,被县政府授予“干事创业的先进个人”;陈志勤代表在村里修建村委会、舞台,加固加高蓄水池,使桥南村旧貌换新颜,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四要做为民谋利的模范。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围绕万荣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选民,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秦永宽代表为促使药农增收,在乡党委的牵头下,联系我乡种植药材的精英远赴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考察,引入了柴胡切片机,进行药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同时他还充分利用这次考察机会,把外地的药材收购商请到西村,为药材的销售拓宽了渠道,仅今年五月份就帮助药农销售板兰籽50吨、柴胡杆80吨,解了老百姓销售难的难题。
四、强化代表管理约束,进一步激励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受选民监督。强化代表的管理,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保证。我乡人大主席团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按照工作计划,县、乡人大代表每年年底前向选区选民述职1次,以会议期间的活动和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三个一”履职活动作为述职的主要内容,以“五个好”标准作为选民评议的依据,对人大代表履职情
况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评议,使人大代表充分认识到选民对代表工作的期待和要求,感受到做好代表工作的压力,激发代表履职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我们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履职实绩突出、小组活动开展丰富、作用发挥好的人大代表、代表小组和优秀人大代表建议,激励人大代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异的履职实绩,为推动万荣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8月27日,在管委会三楼大会议室,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的下属单位——以综合开发经营为主的国有独资公司广西庆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广西金华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金象五区”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为了进一步发挥庆海公司的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职能,盘活公司资产,2009年,广西庆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金象五区”项目的开发、农民回建小区和小街小巷改造项目的建设工作。经过各方的努力,今日迎来了丰收的硕果——广西庆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广西金华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金象五区”项目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广西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2007年良庆区政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到广东惠州市考察招商引进的。良庆区政府于2007年9月29日与广西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前期合作协议书》,根据条款要求,在良庆区注册成立以从事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800万元。本次合作开发的“金象五区”项目位于南宁市良庆区银海大道与玉洞大道交汇路口西北面,宗地面积为200584.70平方米(300亩),投资总额达13个亿。
在完善法规方面, 今明两年, 发展改革委将研究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 解决再制造企业资质管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登记备案、再制造标识管理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抓紧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消除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法律障碍。制定再制造旧件和再制造产品进出口管理目录。
在深化试点工作, 强化示范引导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协调指导, 严格安全、环保标准, 完善回收和销售体系, 加快培育一批再制造典型企业。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 提高技术水平, 扩大推广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再制造重点项目;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品目录》, 研究制定对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的激励政策。
为规范回收和销售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 国家将鼓励建立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分类回收管理, 完善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加强对拆解企业的监管, 防止可再制造的旧件流失。建立再制造产品连锁示范店和售后服务点。加强旧机电产品进出口检验和监管。
为加快技术研发, 增强创新能力, 国家将推动把再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重点研发产品剩余寿命评估、旧件无损检测、再制造产品性能评价等技术。加快建立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完善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
为建立协调机制, 加强部门合作, 国家将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 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协调解决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呈现出两个积极变化: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降幅逐渐收窄,呈现逐步趋稳的良好态势。二是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居各地区之首。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各个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东北地区深层次问题凸显,西部地区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缓中趋稳,中部稳中有进,西部稳中有忧,东北降幅较大”的总体特征。
从经济增速看,初步预计,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继续快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仍低于东部地区。从工业增速看,中部地区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中部地区除山西以外,其余5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11%以上;东部地区的天津、江苏、福建、海南等省份增速较快;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较快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降势明显。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均有所回落,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对外贸易看,西部地区趋于好转,东、中部和东北地区下滑明显。从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速最低,中西部地区降幅较大。
二、今年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编制实施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
一是组织编制若干重要区域规划,支持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主要包括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等,并报经国务院批复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批复云南桥头堡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抓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积极做好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二是大力推动已出台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大实施力度,对近几年出台的若干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开展第三方评估;积极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省际会商制度等协调机制作用,推动解决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落实中央关于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战略要求,继续加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1.69万人。继续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落实片区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和政策。二是全力做好涉藏涉疆和对口支援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西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省藏区工作力度,着手开展“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前期研究,全面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对口协作、对口援黔等工作。三是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组织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三)统筹推进国土开发整治
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二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跟踪评估与监督检查,强化围填海计划管理,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三是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继续做好太湖、渤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
(四)不断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一是加强对国内合作的统筹指导。指导重点示范区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跟踪评估,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二是推动完善国际区域合作机制。继续强化中欧区域政策对话合作机制,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工作。继续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三、下半年区域经济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东部地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稳定发挥东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作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努力扭转东北地区经济下滑趋势。落实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内陆和沿边开放,保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是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不断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全面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重点落实有关政策。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三是加强区域规划和政策的贯彻实施力度。高度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抓紧推进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已出台规划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与监督检查,狠抓政策落实和规划实施工作。研究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丰富发展更加灵活有效的区域政策手段,逐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一、提高认识,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站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坚持将劳务输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县、乡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和“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办公室”;在本县劳务输出人员比较集中的东莞市设立了“桃江县驻广东对外劳务协作办事处”;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安排20多万元作为专门经费。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对劳务输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县领导还多次带队到沿海地区考察,不断拓展我县劳动力向外输出的市场。
二、鼓励外出,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环境上个世纪80年代,得益于“桃花江是美人窝”的社会知誉,桃江的劳务输出率先在全省起步,向深圳阳光大酒店输送服务员20名。但是,后来大多数都打了退堂鼓。究其原因,除担心安全问题外,主要是怕“去了说不清,坏了名声成家难”。针对这些顾虑,县委、县政府一是加大劳务输出正面宣传。县里组织宣传车队走街串巷,进乡到村、发放、宣传《外出务工宣传提纲》,每年春节向回乡务工人员发放慰问信,在县电视台点歌,表达问候和祝福,并由县领导带队上门走访慰问有代表性的回乡务工人员,消除某些群众外出务工的顾虑。二是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针对过去偏远乡镇综治办借打击卖淫嫖娼之机,对穿金戴银回乡的打工妹进行调查、留置、刑讯逼供的问题,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处理,依法追究了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彻底扭转了这股歪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对此作了专门报道,予以了充分肯定。三是不拘一格选任人才,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近10年来,全县在回乡的优秀务工人员中选拔乡村干部和乡镇企业厂(矿)长经理150多人,有的还被正式录用为乡镇干部。
三、内拓外延,形成多元输出格局县里对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办学实体,允许其在将用工单位的招工资格报经劳动部门审查备案后,组织劳务输出。近几年来,我县劳动、人事、妇联、外经委、民政、旅游、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各个乡镇都成为了组织劳务输出的主力军,其中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已向沿海地区成批输出1200多人。县里将劳务输出自主权下放到乡镇劳务管理站,从用工单位资格审查到组织成批输出,由劳务管理站全程操作,县里实施目标管理。武潭镇劳务管理站与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建总公司联系后,2002年向奥运场馆基建工地输送泥木工及副工127人,今年又输出300多人,每人月薪达1200-1800元。去年,这部分人中仅寄回的现金就达128万元。在城乡组织开展“亲带亲、邻帮邻”活动。倡导外出务工人员带动亲友或邻居外出务工,据抽样调查,全县每年因此新增输出的劳动力在千人以上。县乡两级还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方式,与在外工作的知名乡友联系,寻找劳务输出新渠道。如桃江老乡深圳宝安区司法局长胡建修,近5年来协助家乡输出劳动力3000人以上。
四、培育品牌,树立输出劳动力整体形象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在日趋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保持稳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造特色品牌,树立劳务市场的形象。为此,注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媒体推介。近几年来,借助“桃花江”品牌优势,吸引国内外电视、报刊对桃花江劳动力进行专题宣传50多次,树立了人美心更美、淳朴诚信的我县劳务人员形象。二是开展订单劳务输出。根据用工单位或劳务市场需求,精心组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确保劳动者综合素质符合用工单位要求。为此,县里强化了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的监督管理。县教育局加强对生源流向宏观调控,将有招生资格学校的宣传资料送发到初中毕业生手中,并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人。凡不符合用工单位和劳务市场要求的不准开设专业和招生,劳动和教育部门不定期对教学进行督查。由于监管有力,近几年,全县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适应了沿海地区劳务市场需求,逐步取得了一些知名用工单位的信任,广东康佳集团、富士康公司、精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都相继把桃江列为主要招工基地,南方航空集团、广州军区下属的宾馆也先后来桃江招工。三是严把政审关。严格要求各输出单位在组织成批劳务输出时,把好输出人员的综合素质关,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体检和社会调查后,方可对外输出,用人单位非常满意,广东省军区天虹宾馆、南方航空集团多次在有关场合给予充分肯定。
五、强化服务,推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从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入手,强化服务,尽量帮助消除在外务工的风险和不便,并拓宽返乡创业渠道,引导资金回流增值。一是严把用工单位关。县委、县政府要求劳务输出各部门各输出单位都要严把用工单位关,凡因把关不严造成人员大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荐阅读:
支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11-08
提升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06-21
做好专利统计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06-13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10-20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09-20
李克强以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发展11-08
推动项目发展调研讲话06-17
推动河北科学发展一10-10
解放思想推动企业发展05-28
谈如何推动控申工作创新发展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