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感悟

2023-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哲学感悟

感悟哲学

对于哲学思想了解的不多,看过的哲学书籍也很少,有些东西我也还不能理解。只是在书上或者一些电视或者资料上面接触过我自己所谓的那些哲学。

哲学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哲学是本质,是最接近真理的科学,是对生活中所有问题的深刻解释,同时,哲学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它的历史便是一个越来越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就像其他科学一样,它的根基仍离不开生活本身。我们只有把哲学运用在生活中,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才能去理解和发现更多的美,充实自己的心灵,然后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哲学。感受哲学,可以感悟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内心世界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会很容易产生困惑,这时我们就迫切的需要一种信仰或是理念来指导和支撑自我。生活对于人来说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的生活是哲学的最基础部分,没有了人的生活也就不存在什么哲学了。

作为展现人类独有智慧,区别于无思想的动物的一种学科,哲学是了解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以及了解创造社会、创造文明的人类本身的一个必经之路。如果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以及此民族的行为,如果不了解这个民族的哲学,是不可能了解这个民族的。为什么哲学拥有这般强大的功能?这就要从解析哲学本身的特点入手,通过了解哲学这门伟大的学科,来发现哲学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任何人类的进步都可以认为是人类思维扩展、思想进步、对未知探索的结果。正是哲学这种启人深思的作用,使人类思维得以扩展、思想得以进步、对未知充满好奇,促使人类智慧得以进步。在探索的过程中创造文明,改变社会,使人类进步。

人们一定会说哲学太抽象了,但是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看任何事情不只会看现在,而且要会看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教育者施教时不也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吗?比如教育学生上车让座,学生会思考:我现在把座位让给老人家,这个动作我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座?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权利,毕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教师导入哲学的思想:每个人都会老,也需要别人让座,但是没有人保证你现在让座给别人,你老了别人会让座给你。如果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个道理,人跟人相处的时候这个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做就会心安理得,不但能看到现在,还能想到将来。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罗盘就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人们可以向哲学家借这样的一个罗盘或者指南针,参考他们思考后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内心里面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的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是适当地去反省而找到。所以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人生变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人生的智慧,它归结为生命历程中不同的抉择。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

1 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难挑出一两本有品位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因此,看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其文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其文明、一段历史如果没有其独特之处,就如一个富丽堂皇的寺庙里没有神作一样,那些高贵的外表只是虚伪的。哲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一个社会文明的一部分、一段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哲学作为指导民族文化、社会文明、历史发展方向的方法论,其作用时不可磨灭的。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用“盛世”和“乱世”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状况,其实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都是“俗世”。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常用利益来衡量一切,并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来适应社会,以致不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样东西却始终追不到,就像狗总喜欢咬自己的尾巴,却总是咬不到,我们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转圈,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恩格斯曾把哲学誉为我们这个星球的智慧之花。这株智慧之花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中绽放出各不相同的丰姿与芬芳,从而使人类的家园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而其中,中国哲学作为东方哲学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哲学领域也是人才辈出,并保留着诸多不朽的哲学净化理论。是人类哲学原野中最古老、最富生命力的一支奇葩。悠久的文化传统、复杂的社会结构、独特的生存方式以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雄浑古朴与文质彬彬相统一的历史风貌,也培育了中国哲学自然平实与空灵飘逸相结合的神韵。充满生命情调的中国哲学不仅在历史的长空中闪烁着绚丽的智慧之花,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仍感受到它的恒久而独特的魅力。如果留心与于生活中的一些谚语和俗语时,不难发现中国哲学思想归结起来多半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是唯心主义思想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易经玄学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时代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最终这种理论存在下来了,这么一来唯心主义思想存在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也说明了唯心主义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它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它的根本宗旨是追求如何做人。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根本追求和最高理想是“内圣外王”,提倡仁义礼智,讲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仁爱和博大的胸襟,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而道家反对以仁义自限,它的哲学充满了对人的生命特别是对精神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

2 求。老庄思想,说我们要追寻自然的法则而生存。因为我们受制于天地,我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不能与自然与之抗衡。 要和自然相处。我们是自然的人,那么我们就得顺应自然规律生存,春夏秋冬,白天与黑夜。

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往往使用形象性的符号或感性的概念来认识和表达对象世界的意义。这种象征性思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道理、太极、气并不独立于现象之外。与西方的分析型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倾向于对认知对象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追求某种非逻辑、非纯思辨、非形势分析所能得到的真理和觉悟。

人的问题原本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心部分,毫不夸张的说,一部中国哲学论述的就是如何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因此,哲学是人学这一命题较深刻地揭示了传统中国哲学精神。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性的判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性善论,二是性恶论,第三是性善恶混论。孟子盯住人的道德理性,把性看作是纯善无恶;荀子盯住人的本能感性,把人性说成是纯恶无善。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如果说人性至善就难以解释贪婪凶险、人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如果说人性纯恶,就会割裂人性与人的本质之间的联系, 把道德看成外在与人的、 异己的东西,抹杀了道德拥有的人性的光辉。正是看到这种偏颇,后世的思想家不再将人性看作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而是折中孟子和荀子,在善与恶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提出“人之性,善恶混”的观点。

人生是个生活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人的生成过程,中国传统哲学人性论也揭示了这一真谛。对于现实的人来说,你不是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物, 人生就是不断完成自己而又永远处在未完成状态。作为终极目标的本体论是一个不可到达的彼岸,必须把这一终极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现实的具体的目标, 这样才能唤起人们追求的勇气和希望。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善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它含摄了真和美的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可以认为,希腊哲学是求知之学,中国哲学是求道之学,这也可以笼统地看作是中西哲学的一大差异。中国哲学所求之道是为人之道。在传统观念中,人的最高标准是圣王。作为人伦标准的圣王,也是天下政治的标准。中国哲学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所谓内圣,是指通过主体的心性修养而到达的理想的道德境界, 是人的内在价值的提升;所谓外王,是指把主体修养所得运用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事功。

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逻辑和理性的,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感悟性智慧。一些中国哲学经典来说,不那么注重逻辑推理与分析,而是讲直觉,讲体悟,文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需要我们通过直觉体悟才能通达。 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所蕴含的涵义,是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悟。《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是其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那么,如何真正的把哲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呢? 首先,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把这件黑暗的房间完全装满。”一个学

3 生买了许多干草,塞了满满一房间。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整个房间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房间的最好方法。”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原因在于,第一个学生运用了一般的思维方法,而第二个学生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由此说来,创造性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将哲学运用于学习,我们不难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要真正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我们就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是新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因此我们更应清楚地认识到成长成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必然要经历一些曲折和挫折。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也许你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也许你会考试失利,但要相信最终一定会成功。矛盾同样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有快乐也有烦恼,这样的生活才会完整和丰富多彩。在学习中,我们更要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学习效率。

哲学完全融入到了生活得每一处地方,只是我们不常察觉罢了。它是我们生活的一盏明灯,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照亮前行的道路。生活不会等待哲学,不会等待跟不上生活的观念,真正的哲学感觉,是处理观念的感觉,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经验的感觉。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有好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我们在当今的社会中,毕竟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即使有什么事,我们也要慢慢学会适应,此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有时会觉得有好多不如意,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我们不是在古代,现在在21世纪。这是社会的发展必然,只有我们自己胸襟开阔点,凡是多些理解,通过哲学的方式,严密的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把未来世界、未来社会改造得更加美好。

4

第2篇:哲学感悟

学习哲学感悟

以前只是在书上或者一些电视或者资料上面接触过我自己所谓的那些哲学。我读《论语》,儒家讲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仁爱和博大的胸襟。了解老庄思想,说我们要追寻自然的法则而生存。因为我们受制于天地,我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不能与自然与之抗衡。要和自然相处。我们是自然的人,那么我们就得顺应自然规律生存,春夏秋冬,白天与黑夜。 “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三个层次,首先,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第二,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第三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从信息、感觉到知识、智慧是三个层次,到智慧的时候代表完整而根本。所以,谈及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因为牵扯到反省和根本。人们一定会说这样讲太抽象了,但是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看任何事情不只会看现在,他一定会看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教育者施教时不也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无他,教育规律使然。比如教育学生上车让座,学生会思考:我现在把座位让给老人家,这个动作我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座?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权利,毕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教师导入哲学的思想:每个人都会老,也需要别人让座,但是没有人保证你现在让座给别人,你老了别人会让座给你。如果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个道理,人跟人相处的时候这个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做就会心安理得,不但能看到现在,还能想到将来。

一、各个哲学家关于哲学的认识

人类需要一种生活哲学或一种价值体系,就像他们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马斯洛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正像西方人需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冯友兰

每个人天生就对一些根本性问题感兴趣,并想去追问答案,尽管追不到答案,但追问的过程本身却是自我的一种觉醒。(人人天生都想认识什么——亚里士多德)班级:电子信息1002班姓名:邢明国学号:2010110222

二、哲学是对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罗盘就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人们可以向哲学家借这样的一个罗盘或者指南针,参考他们思考后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内心里面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的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是适当地去反省而找到。所以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人生变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很多时候教师不知不觉的在给学生们说“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里就有哲学的含义在里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归结为生命历程中不同的抉择。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难挑出一两本有品位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以写书为生的专业作家,而是台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所以

此书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还可看作是一本励志书。但它与一般教材和励志书又截然不同,因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书却全是傅先生个人思想的结晶。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代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名利和挫折。在此,我仅举几句我略有所悟的话与大家分享。

谈到分享,傅先生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这就算是我举的第一句话吧。

我想举的第二句话是,“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都耿耿于怀,又哪来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第三句话是,“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己,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第四句话是,“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就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思想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有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

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三、摘自《文化的视野》的感悟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摘自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摘自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用“盛世”和“乱世”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状况,其实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都是“俗世”。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常用利益来衡量一切,并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来适应社会,以致不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然而人们会忽视一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的那些精神价值,信仰、真诚、尊严、正直、忠诚、率真、爱情„„这些东西本来人人都有,可是人们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把他们丢失了、遗忘了,遗忘和丢失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样东西却始终追不到,就像狗总喜欢咬自己的尾巴,却总是咬不到,我们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转圈,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有好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我们在当今的社会中,人毕竟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即使有什么事,我们也要慢慢学会适应,此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有时会觉得有好多不如意,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我们不是在古代,现在在21世纪。这是社会的发展必然,只有我们自己胸襟开阔点,凡是多些理解,也许这个社会或者我们自己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了。

第3篇:对哲学的感悟

记得最初接触哲学是在初中以及高中的时候,尽管那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从老师的讲课以及书本描述中,依旧能感受到哲学独特的魅力,哲学就是一种智慧的学说,能使人心往神移,渴望追逐。因此,我也为之倾倒。

以前一直忙着高考,很少有心思去探究哲学,到了大学,知道有哲学这一门选修课,所以,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满怀期待地去学习这美妙而又深奥的学问,但是当我真正接触到了哲学之后才感到哲学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是那么的值得人去思考和探索,相对于哲学的广博,我懂的哲学理论只是凤毛麟角,沧海一粟。哲学的海洋如此之大,如此之深。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感悟的。 在我重新接触哲学后,更让我明白,探究哲学并不是伟人(哲学家)们专有的技能,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有机会与权利去探究哲学。如:每一位家长都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然后讲一些大道理,其实那些大道理就渗透着哲学,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行成了一个很好的哲学思维,那么很多问题,他们自己就能很主动的用哲学的框架和思维去思索和解决。所以,细细想来,原来我第一次接触哲学并不是在书本上。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还是随意的一位陌生人,都在向你传播哲学。哲学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有一问题就是,在我们当今的教课书上,哲学课本教程都太过于抽象化了,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去接受。曾经我好几次都集中精神的试着用心去理解教程中的哲学理论,但是发现我很难理解,很难深入的去体会里面的思想。哲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让我们对着生活中的问题再结合理论去思考和学习哲学可能更有效。所以,我想初级的哲学课本应该是以生动具体的方式编写,加以“有血有肉”的分析,想必这样会有更多人爱上哲学这门课程吧。

在我个人看来,哲学是可以为我们指引正确的人生导向,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一种良好的品格和心态,让我们的认识和思维能站在一定高度。从而让我们可以用一种正确的思维去看人生,去看世界,用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因此,哲学是一门值得学习与体会的学科。

因此,在大学,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毕竟,上了大学很多人都会感到很迷茫,不能真正的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想,人生短暂但是充满很多的挑战,有太多的选择,我们到底要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如何去进行选择,如何给自己更好的定位?这就需要有一个方向引导我们去前进,而学习哲学 能让我们用一种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追求吧,虽然不能明确给出我们一个目标,但是,它能给我们一个信念,一个方向,让我们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金钱虽然充满诱惑,但是我们不是为了金钱而生存,我们的最高追求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应该擦亮双眼去审视人生,感受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在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到我们老去的那天,关键的不是我们带走了什么,而是我们能给这个世界,能给这个社会和后人留下什么。 同样,在我们陷入困境时,我们不要抱怨没有人帮助我们,没有人能真正的拯救自己,其实我们一直寻找的观音就是高尚的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给自己一个精神力量去支撑自己,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渴,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最后我想说生活中有很多困难等待我们去面对,人生中有很多挫折等待着我们去克服,挑站无处不在,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让我们用一个积极的哲学心态去接受人生的考验吧!

第4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感悟

曾经觉得马克思像一位圣诞老人,离我们很遥远。直到有一天,我看到BBC在网上的一个关于“千年伟人”的评选,马克思排在第一位,他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就这样,我怀着敬佩之心渴望去揭开千年伟人马克思的神秘面纱。

在我看来,马克思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他虽然逝去,但他的哲学思想却一直传递至今,且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什么是哲学,有一个通俗的解释: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可看成是一种游戏,规则不断更换产生更好的游戏,哲学便是批判这些规则的存在。理性的来说,哲学是以总体性为基础,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其坚持从事实出发的实践唯物主义对未来人类发展的预见,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一直强调的是立足于事实与实践,哲学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在我们个人成长过程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学习马哲让我能以更长远的视野来看这个世界,以更切实的行为去走自己的路。

影响我最深的是青年马克思的就业观:“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衡量了它的全部轻重,了解到它的一切困难之后,我们仍对它恋恋不舍,我们仍然爱这种职业,认为我们适合于它,到那时,我们才能选择它,到那时,我们才不致受兴趣的欺骗,才不致因为匆忙而误入迷途。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少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

纵使我们不能像马克思那样做出改变整个人类的伟大贡献,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它却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身边人的生活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一点一滴变得更好。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当代因为工作不顺,爱情失意等原因而轻生的人不计其数。敢问人的生命就如此脆弱不堪吗?他们只为自己劳动,当期望破灭,巨大的失望席卷而来时,他们的心承受不住。如果我们的满足和幸福是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来源,那我们不会感到负担太重,也无暇顾及死亡,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其中没有用于炫耀的名言警句,探讨解析的都是最本质的东西,立足于本,拓至无限,即中国古人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的财富,我对其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对它的学习将贯穿我的一生。

参考文献:

杨俊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P34

傅佩荣 《西方哲学与人生》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7年5月 P28

第5篇:【感悟人生】18个人生哲学故事

1、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2、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3、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4、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5、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6、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 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7、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8、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9、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10、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11、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一定要感谢邻居大嫂。

大嫂对他讲:不要感谢我。我没有给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当年你丢的饺子皮尖,晒干后装了好凡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还给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12、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13、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14、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

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15、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对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对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对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16、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17、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着: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18、牧师在周末又要准备他礼拜唠叨的布道。可是旁边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人讨厌。没办法,失望中的牧师找来一本旧杂志,终于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牧师撕下这一页,并把它撕成碎片丢到地板上,说道:“儿子,如果你把能拚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5美分”。

牧师心想可以好好打发儿子的时间,自己就可以安心的准备布道的讲题。可是不过十分钟时间,儿子就来敲他的房门。牧师心想:不会吧,这么快就拼好?家里出了神童?牧师很生气:“小孩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牧师一看,果然没错!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这太容易了!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人像。我想:只要人是正确,世界(地图)就是正确的。

牧师听了微笑起来,兑现了奖励,并高兴地说:“儿子你真了不起,替我明天准备了多好的讲题: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是正确。

2009备忘录

1、健康

在所有关键词中,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了健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基础。因此,2009年,对于每个人来说,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在进入中年之后,我们必须改变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嗜好(比如抽烟喝酒什么的,我已经很少;吃肉太多,脂肪过剩,因此一定要减肥和科学饮食);要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这个有待改进,因为经常睡的晚);要按时吃药,定期体检;定期去健身房锻炼(以慢跑为主,春天快来了,不能再偷懒了)。

2、家庭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我们必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和你的家人遇到事情充分沟通,学会尊重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凡事多商量(有时候还主观);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和不易,学会感恩,及时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是我们内向的人应该努力做的);保持家庭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降低股票投资比例,保持家庭资产的低风险),该省的要省,该花的当花(最好记录一下收支);为对方的亲人着想,互相体谅(换位思考,一切都可解决)。家庭是爱的学校,必须要用爱去经营。

3、亲朋 亲人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那些最亲的人,没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将黯然失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记得常打电话问候,常回家看看;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不在乎形式,但我们要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家庭的温暖。 朋友,人的一生中不能缺少几个真正的朋友。这种朋友,不求回报,只有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这种朋友,总是在你失意的时候陪伴在你身边,听你诉说,而当你风光无限时,他则消失在你的视野里,如果你的身边有这种朋友,一定要珍惜(所幸,我身边至少还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两个已是奢求)。此外,利益之交的朋友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人能与你互相增进利益,帮助你更快成功。但是,这样的人里头,也不乏小人和鸡鸣狗盗之悲,一旦认清了他们的面目,请尽快离开他们,不要碍于情面而不好拒绝(对有些人,要考验一辈子)。

4、事业 事业,是你可以为止付出毕生精力的事情,而职业,有时候往往只是生存的选择。如果有幸,我们能把事业和理想以及爱好统一起来,但现实中往往很难做到。有时候,必须要做一些妥协。有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这时候,如不先行动起来,因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规律是:行为决定态度。在行动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事业。事业关乎人生的信仰,那些最基本的信念,以及服务社会的方式选择,我们的事业,必然不能和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相冲突。男人,不一定有很多财富,但不能没有事业。(所幸,目前我的职业还是和我的兴趣有一定关系的,虽然有一定偏差,但还可以接受,未来也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但需要时机)

5、财富 人要活着,就不能没有钱。当然,钱越多越好,但首先不能违反法律法规,获取不义之财,这是做人的准绳,不能逾越。其次,钱如果到了一定规模,它就不是你的了。它必然属于社会,如何用好钱,就比谁拥有它更为重要。因此,我们也不要对钱的追求永无止境。钱,够用就好,够花就行。(当然,怎么花大有不同了,咱说的就是小康生活的标准)。 在我们的需要和能力之内,我们还是要多挣钱,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人亲人过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丰富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不要急,不要把它当成生活的唯一目标,不要为了它而放弃一切。(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用蚂蚁搬家的精神积累财富,而不是奢望暴富)。

6、爱好 人生不能没有爱好,有的爱好要花大钱,咱不可能去实现,有的爱好,却是免费的。真正的爱好,往往和财富无关,和心灵有关。有时候,一杯茶足矣。(对于我来说,读书是最好的爱好,希望能保持下去)。想想年轻时,自己多么渴望能有独立的书房,而现在衣食无忧了,读书的动力却少了,可悲呀(最好晚上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电视其实是一种最偷懒的生活方式)。 人生,如果能做到身体健康平安,家人亲人健康和谐,还有几个知心朋友可以聊天,有自己的事业可追求,钱不多但也够花,还有自己的一点小爱好,也就足矣了,夫复何求!我们都是普通人(如果我们是天才,早就出名或发达了,由此可见,我们也就是普通人呢),所以不要奢望去过名人的生活。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快乐,普通人感受到的幸福甚至比那些大腕感受到的还要多。贪欲无止境,安心不可期。 这就是我2009年的关键词,是我最关注的几个方面。朋友们,你们呢?你们的关键词里面,还有什么是自己独有的呢?

第6篇:我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点小感悟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点小感悟

测控2班刘宇杰0909102022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方式。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已经朽化,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也不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上了万雪飞老师的课后,我深感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的肤浅,理解马克思哲学更需要进一步的修炼。

我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而面对现实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而已。人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并标榜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统治阶级总是希望封杀对其统治不利的思想于萌芽之中,掩盖历史的真相,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其统治的国家只能用一种声音说话,用一种方式思考,对于“异端”的出现就一定将其赶尽杀绝,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成为“思想犯罪”的无为的牺牲品,以愚民政策来教导其统治下的人民,此乃统治阶级惯用之手段。马克思主义不是“万金油”,不能医治一切社会的病态,也不是仅仅一个“主义”就能搞定一切的。马克思在他用自己的理论指导法国的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中也并未成功,但实践的经验是需要积累和摸索出来的,他很快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次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马克思主义,批判不等于简单的批评或判断,而是在对其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事实或理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辩论,从而发现对方理论的不足之处,这也是马克思看待任何理论或学说所采用的方式。

国际歌中有一句最为著名的话语“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救世主就只能是自己。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但有了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就可以少走弯路,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未来的理想图景,一步步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上一篇:两个和尚挑水的读后感下一篇:小学秋国旗下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