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能力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哲学思考能力(精选10篇)

哲学思考能力 篇1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长与进步,对人生来说尤为重要。如何提高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就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认为提高个人能力主要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第一,积累。积累就是通过大量的学习,积累各方面知识。加强学习是提高个人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重要手段。第二,思考。只有积累没有思考,就不会将书本或生活中的经验转化成对我们有用的技能,不能使其想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第三,实践。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真正本领。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拼搏的精神有助于综合能力的迅速提升。否则,即便智力超长的人,能力也不可能有多大的长进。

哲学思考能力 篇2

一、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1. 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做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 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4. 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

三、确立思考对象,提高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1. 对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及作用作思考。

以“函数周期性”的教学为例,我们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学生思考:什么叫周而复始?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少?物理中是怎样定义周期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正弦函数图像的作法(单位圆等分后移动描点法),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思考图像出现不断反复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示,逐步抽象出函数周期性的定义。

2. 对解题的策略作思考,对解题后的回顾作思考。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常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本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什么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如何想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在教学中,我们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解题回顾,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吗?(2)能否用其他方法得出结果?(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4)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3. 对学习中的错误作思考。

对错误的解法作思考,不仅是为了找到改正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竭尽全力,寻找漏洞,构造反例,调整策略,即学生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因而其过程本身是独立性很强的思考活动。

4. 对数学思想方法作思考,对知识的纵横联系作思考。

例如,怎样分析和综合?如何化归?怎样转化?如何分类?怎样讨论?如何代换?怎样类比?如何掌握数形结合?怎样构造数学模型?等等。

让提问带动思考,让思考促进能力 篇3

【关键词】 提问 思考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52-01

课堂提问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课堂气氛,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可以丰富学生的探索领域和思路,启发他们持续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并及时对自身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整体学习质量。但是,作为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有着它固有的技巧,需要教师谨记于心。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指导方法。目前,由于个别教师在认知方式和实施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出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不分时段提问、重视提问数量、提问流于形式、忽略提问后的反馈效果。笔者认为,这四种情况不但无法凸显课堂提问的价值,甚至还会对课堂授课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让课堂提问变得有效化,如何提出合适、合理的问题,从而让问题带动思考,让思考促进能力,这是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当前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把握提问时段,让提问及时有效

课堂提问并非是随意性的,但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未能考虑到这一点,而且不分时段地随意提问。比如,当学生正在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无疑会打断学生的思考。又如学生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习题训练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就会让学生产生分身乏术之感。有时,明明在讲解某个知识点,但是提出的问题以之风马牛不相及,看似可以烘托气氛,实则只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基于合理的时间点。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在课堂练习之后顺势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解题过程思考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你还能想出哪些更有效的解法?”在解题之时,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开发状态,当完成解题之后,他们的智力激发水平将会达到峰值,这恰恰正是提问的最佳时机,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在讲解某些经典题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讲解内容的特点及时发问,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控制提问数量,让提问点燃智慧

“题海战术”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法。但是,“多”就一定是好的吗?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数学学科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其实就是帮助他们把握数学规律,剖析抽象知识,倘若数学教师未能认准这一点,只是单纯地以为多提问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无疑会让数学课堂陷入到僵局当中。那么,究竟该如何控制提问的数量,才能让课堂提问有效化呢?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

以《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为例。首先,新课导入阶段。学生对于该知识还处在未知状态,所以要利用有趣的提问方式吸引他们的眼球,如“在栽植树木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两个树坑,然后再确定其它的树坑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保证同一行的树木呈直线排列了。这是出于什么原理?”;其次,课堂授课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所以可以延伸提问,并根据学生的临场发挥情况,酌情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根据案例分析直线、射线、线段的定理,并尝试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到这个知识?”

三、把握提问形式,让提问内涵丰富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形式大多数是“为什么?”、“对不对?”、“是不是?”。这种提问方式不但苍白无力、流于形式,而且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有些教师想到变革提问方法,但实则换汤不换药,他们依然未能考虑到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的促进意义。所以,把握提问形式,让提问具有丰富的内涵,这是需要数学教师深度研究与思考的重要课题。

例: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是a、b、c,且a=2m-2n,b=2mn,c=2m+2n(m>n,m、n都是正整数)。请分析△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针对这道题,教师可以变革提问方法,让习题更具探索性。如,假如条件当中不含“一个角为90°”,那么还可以由哪些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通过不同形式的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让他们想到利用勾股定理展开判断,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他们对勾股定理的掌握,并促进他们的解题思维。

四、注重提问效果,让提问真实有效

数学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任务经常会陷入到认知上的误区中,即单纯地以为设置出合理的问题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学生怎么回答,回答得如何,就是教学以后的事了。笔者认为,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方式或解题思路往往会间接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时,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知识“短板”展开延伸性的提问,并间接渗透互动机制,一步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行发现问题,继而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有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做出反思,达到举一反思、思维启发的效果,让他们通过一个问题了解到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将以往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良好的串联。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未能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提问的效率不高。尽管有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却受到经验的限制,未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和价值。一个好的问题,其价值要远远胜过解答数道习题,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瞬间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他们循着问题顺藤摸瓜,从而抵达成功的彼岸。

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书单 篇4

1、《思考的技术》

大前研一的这本书,是思考力的普及书籍,是很多咨询顾问的案头书,当然其他行业一样从中学习。书中也提到麦肯锡的一些思考方法,事实上,麦肯锡方法的确影响到很多人。不过在此基础上,大前研一也有自己的总结和发挥,言辞犀利,既有微观也有宏观,角度全面,这也和大前研一的经历相关,毕竟他是为某些国家做过顾问的人。

2、《思考,快与慢》

这本大部头的书已经走向思维的深层,如果愿意从这里做为独立思考的切入点,其实也不错,就好像先攻克一座大山,小山头自不在话下。不过考虑到对很多人来说,思考的技术学习也还是有个先后顺序,所以把这本书排在后面。这本书读起来的确比较费劲,但是如果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应用,把每一个知识点吃透,那么思考能力自然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3、《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这本书非常基础,可说是入门书,书的篇幅不长,基础概念都已经包括,而且讲得深入浅出,对于职场新人或者感觉思考能力较弱的人比较适合。

也不要因为简单而小看,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但又有用,这也是一门功力。

4、《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这本书重在“轻松”,所讲的内容和《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堂课》有交叉之处,不过更深入和全面,用很多贴近生活和职场的案例,讲透独立思考,可算是进阶书,其实并不需要有基础,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看书的厚度,就望而止步,其实,厚并不代表枯燥,大量的解说、作业布置,让人更易于掌握独立思考的技能。

5、《比知识还多》

这本厚达470页的书,含金量很高,它不是一般的讲解,而是包括了训练。尤其是第二部分,介绍了完整的CoRT思维训练课程的60个工具,详细解释了从思维的广度、组织、交互、创造力、信息和情感、行动等六个方面的思维技能。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帮人搭建起整体的思维框架。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思考工具,但掌握之后,终生受益。

爱德华・德・波诺是思考技术界的大师,如果觉得即使有了前四本书的基础,啃这本厚书也有点难度,可以先从他的另外的书看起,比如《六顶思考帽》。

让你的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书籍书单:

《地理学与生活》

外国大学的基础课程:地理学与生活科目教材。大而全的百科全书,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分支。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长期以来在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每篇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从思维方式上引导读者认识生活中的世界地理意识。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大多数人在面对工作和问题时,总是还没想清楚“真正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就急忙动手去处理、去解决。然而,像这样一味求“快”、忙得团团转的结果,往往是白费力气,最后步入事倍功半的“败者之路”。这本书反复强调和训练的一种思维模式——先找到真正的问题,想清楚目的再动手,搜集个性化信息,组建故事线,划定答案界限,整合有用材料,最后交出完美成果。

《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修订第9版)》

大众的批判性思维入门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一套实用性极强的批判性提问技巧。从这本书里学习如何正确提问,理性分辨以及有条理地论证,提升信息处理效率、不轻信、不盲从的理性思考者。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作者:[美]罗纳德·B·阿德勒 / 拉塞尔·F·普罗科特,外国大学的沟通课教材,通过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通过习题练习让读者轻松掌握沟通技巧。“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

《怎样卖龙虾》

很薄的书,做营销咨询的写的,主要是讲经典的营销案例,揭示了很多营销“陷阱”比如会员,比如套餐,托儿等等。用有趣的故事精准剖析消费心理与行销技巧,讲解如何挖掘潜在客户。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第3版):文案大师教你一步步写出销售力》

写简历之前必须要好好读的书,书里教你如何通过技巧性的叙述来体现充分的说服力和命中率。介绍了如何写出引人注目的标题;揭秘了创作极具销售力的好点子所遵循的步骤;也具体的介绍了如何发现对方需求的方法。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让职场新人一生受用的逻辑思考力》

在职场中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力,只要拥有逻辑思考力,很多问题就都能简单的处理。这本书介绍了“批判性思考+逻辑性展开”的独特思考方式,大到“职场沟通”和“日常沟通”的差异,小到“工作餐”都一一讲解并用案例指导。还有很多实际的工作指导,比如文案、简报、企划书,如何写出清晰的“逻辑结构”。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来自北欧的清新高效工作方法》

专注、直觉、思维方式、权衡利弊、情绪、行动,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介绍。内容很多,但是都不深刻,适合刚刚开始打算拓宽阅读的,会激发对多种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的好奇心。

有的人说我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改变生活,这就像你每天吃饭,那顿饭也没有什么别的用处,可是却把你养这么大了。波尔克说“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没消化。”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都不利于书中的知识吸收,边读边思考,边消化理解,把书本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

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篇5

专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有些奢侈。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时,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自觉不自觉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

手机屏幕亮了响了,忍不住看看;有什么刷爆朋友圈的娱乐八卦,忍不住打开;有什么有趣的链接,控制不住一个一个点进去。

一眨眼功夫,到了吃午饭时间,我们感觉都没做什么;又一会儿功夫,吃晚饭了,我们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到了十一二点,我们感觉很累,却记不起做了什么有价值的事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爆炸般的信息面前,我们有时无从筛选,只是跟着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任思绪游走;有什么问题,直接上网一调,什么答案都能出来,我们几乎不用思考。

我们羡慕那些头脑清晰、说话掷地有声、旁征博引的人,他们是人群中的焦点。

他们书写的文字中透露着真知灼见、耐人寻味,再看看自己,几乎丢掉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对于什么事情,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时候只是吃瓜群众,看谁的想法有道理就觉得和自己想的一样,看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想法就想怼回去。

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持专注,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先动脑。

当遇到问题,首先给自己一个空间,沉下心来,想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背后到底是哪方面的疏漏和缺失造成的。

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去上网查查是否有类似或相关的情况,他们是怎么解决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你的思路和他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你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只要持续的刻意练习,我们便可以形成自己清晰的思路和见解。

二、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结构,锻炼自己的思维

要想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清晰而有说服力,我们必须学着有逻辑地分析和表达,金字塔结构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一点,这是一种结构思考力的表达。

在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一书中,阐述了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的纵向结构中,每一组的观点必须是下一层观点的提炼和概括;横向结构中,每一组的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结构思考力有4个特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结论先行,就是先表达出自己的结论。以上统下,就是要有一个有中心的主题句支撑自己的结论。归类分组,就是分总、总分、总分总的分类表达。逻辑递进,要求我们按照逻辑顺序把每一组的思想组织起来。

从纵向结构出发搭建金字塔结构,我们可以自上而下搭建,叫作疑问回答做分解,即先设想一个问题,再想想从哪几个方面给出答案。

也可以自下而上搭建,叫作概括总结做聚合,它包括3个步骤:收集信息、分类、概括总结。

比如你看到一组好友对自己的评价,乐观、幽默、勤奋、善良、有思想、粗心、固执、不合群,这是你收到的信息。

分类,你可以分为优点、缺点,概括总结,自己在朋友眼中整体是个不错的人。

从横向结构搭建金字塔结构,我们可以选择演绎或归纳的逻辑方法,演绎就是从普遍到特殊,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比如:我喜欢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大前提) ,苹果是水果(小前提),我喜欢吃苹果(结论)。

归纳就是从特殊到普遍,比如4个基本点,5条原则,6个层次。

在归纳分类时,我们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由表及里、由内向外、从整体到部分)、重要性顺序组织自己的思想。

当你希望说服他人时,使用演绎法;当对方关注解决方案,选择归纳法。

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可以按照结构思考力的方法逐渐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表达层次分明、严谨条理。

三、从现象到本质

大多情况下,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很少去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遇到稍微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情绪化,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怨天尤人。

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打转,喜着自己的喜,忧着自己的忧,还总想着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又很容易在他人的眼光中迷失自我。

只有当我们从小天地走出来,看到或听到很多人的故事,原来大家有那么多共性。

当你难过时,你不觉得自己是最伤心的那一个;当你想沾沾自喜时,你不会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那一个。

总有一些人和你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经历、共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

任凭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了多少的坎坷曲折、错综复杂,无形之中,我们的性格、思维方式、眼界、信念在各种选择中将自己一步步推到现在的状态。

比如,一个相信生活终将美好、心存感恩的人,他乐观向上,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开阔眼界,后来他真的过成了幸福的模样;

一个觉得自己不被爱的人,他性格孤僻,思维方式单一,充满幽怨,沉湎于各人的悲伤中,遇到的人似乎真的都不喜欢他。

而我们的性格、思维方式、眼界、信念都属于内在的东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运作机制。

无形之中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不去解构和重组它们,我们只能沿着命运设置的编码去生活。

而且,当我们试着从现象到本质看待人事物,我们将变得具有共情心、宽容,不再有那么多看不惯。

有的人爱面子,实际上是源于内心的自卑;有的人尖酸刻薄,源于他感觉自己不够好,在相形见绌之下的一种自然反应。

有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源于缺爱的家庭;有的人谈恋爱总遇到渣男,源于内在相处模式出现了问题。

很多的关系出现矛盾、不和,大多源于一方或双方控制太多、边界不清。

我们总感觉焦虑不堪,源于我们理想太高却做得太少,能力支撑不起所求。

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去试图改变,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隔靴挠痒。

电影《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四、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接受不同的观点

大多时候,我们接受到的是碎片化的信息,比如我们听说了某个概念,了解了它的含义,却不知道它的来源和依据。

再比如,我们得到了一个简洁概括的科学理论,一般我们用的到会直接引用,却很少去考虑这是谁通过怎样的科学实验论证的,论据是否充足,有什么适用范围,存在什么特例。

还有我们听说了一个观点,感觉很认同,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却很少耐着性子把支撑此观点的所有论据看完。

有的人收藏了很多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不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这些零星的信息只能成为一盘散沙。

建立知识体系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得到系统化的知识,方便调用,知识储备多了,自然可以增强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呢?

我们有两种路径:

对于碎片化的信息,可以选择由点到面的方式

将自己收集的信息做个整理,删除无用或过时的信息,再做分类、贴上标签,如情感、干货、思维方式和认知、教育、心理、哲学、科技等。

每当接受了新的信息,就放到相应的分类中,这会使你的信息库的信息逐渐产生关联,由点及面,逐渐“自成一派”。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存在困惑的问题,可以选择由面到点的方式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做个梳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人物等诸多方面。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情感总是出现难题,可以读几本情感相关的书籍,包括如何沟通和相处、吵架了怎么办、如何增强亲密关系等。

这种方式比较有针对性,切入相对比较容易,你只需要找出自己感兴趣或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再筛选合适的读物即可,也可以辅助请教相关的人。

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接收不同的观点,想办法让知识为我所用。

各个知识点都是有触角的,可以盘根错节、交相呼应,形成高关联、系统化的体系,这会大大提高你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你触类旁通。

哲学思考能力 篇6

阶段我市妇联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如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发展意识不够增强,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妇女工作水平。为此,本文试就加强妇联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我市妇联干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习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男强女弱、男将女兵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联干部比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总认为现有的知识够用了,导致知识结构老化。有些妇联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做起事务性工作劲头大,而理论业务学习稳不下心,钻不进去,认为学不学都能干,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大障碍。

2、执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造成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在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据调查,一些妇联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缺乏服务意识,漠视责任,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工作简单地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有的妇联干部在工作上不愿、不敢、甚至不会抓落实,说的多,做的少,安排多,贯彻少,跳不出文山会海,致使一些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3、工作定位不准。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妇联干部在本单位都兼有其他工作,使她们总认为妇女工作是务虚的,是“软任务”,只要中心工作抓好了,搞其他工作时捎带着就行了,妇女工作搞好搞不好影响不了全局,而自己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也没有把妇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之少部分人怕吃苦,不愿到基层或乡村包村、包组,甘愿留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部分乡镇妇联干部兼职文书、计生专干、后勤管理等工作,由于忙于本单位兼职工作,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集中抓好妇女工作,即使工作,也往往是应付一下,照转照搬上级精神,工作被动,缺乏创新。

4、创新精神不够。一些妇联干部虽然具有一定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差,工作方法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服务妇女、服务经济的能力较为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没有能力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现象,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死板教条,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空话、套话连篇。凡事等上面、看外边,怕出乱子,怕担责任,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5、工作热情不高。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老观念及传统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角色期望的影响,使大部分妇干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甚至有的认为只要丈夫事业有成,自己的一生也就有了寄托。而刚参加工作的妇联干部则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致工作热情不高,缺乏上进心。同时,部分妇联干部由于从事妇女工作时间过早、过长,认为自己搞了多年的妇女工作,工作经验多,工作任务、工作环节早就滥熟于心,不必再去深钻细研,工作成绩平平庸庸,“不争先,不落后,跟在中间最自由”的平庸思想严重,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妇联干部三种能力

要着力解决妇联干部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与党的要求、与妇女群众的期待、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观念上要做到“六个克服、六个增强”:即克服片面发展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克服重物轻人思想,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克服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克服“条件有限”思想,增强创造优势意识;克服“当当配角”思想,增强时代责任意识。从妇联组织的定位(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和职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点,结合我市妇女工作实际,我认为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三大重点是:坚持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相衔接,把历练善谋全局的执行能力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与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把历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作为力量之源;坚持与整合社会资源相呼应,把历练全方位的协调能力作为必由之路。

(一)紧扣大局,提升执行力

关于校长管理能力的思考 篇7

一、提升理论高度,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一所好的大学, 不在高楼大厦, 不在权威的讲坛, 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 而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话虽然是对大学讲的, 但对义务教育来说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校长在办学中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灵魂?这种灵魂其实就是先进、科学的办学思想。独特的灵魂应该成为校长的终生追求。

高度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方向。校长应是独立的思想者, 应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跳出来”, 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素养。校长只有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才会有开阔的视野, 才能于“庐山之外”看清自己学校的真实情况, 才能不断调整学校的发展方向。

首先, 校长要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基本方针、政策,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符合党的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其次, 校长要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不断自觉学习, 定期参加培训, 特别是如清华大学等一些高品牌学校的培训, 使自己在学习与培训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但是长期以来, 受个人素质、行政管理、社会现实等方方面面的制约, 学校办学普遍处于一种相对老化、程式化的状态, 表现为低水平循环、受惯性力量的制约, 等等。因此, 必须通过学习与培训来为自己“充电”。尤其是当学校发展进入高原期时, 如何突破与提升?校长必须理清思路, 高屋建瓴, 为学校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瓶颈。第三, 校长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提升管理理论水平。要使自己的管理处于一个高水平状态, 不能因循守旧, 经验立本;要学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引领广大教师, 促使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理解学校发展战略, 认同学校发展规划, 紧跟学校发展步伐, 确保学校各项计划、制度、措施的落实。第四, 校长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办学经验与教训, 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曾从教十数年的著名诗论家张同吾先生说:“名人未必都出自名校, 但名校却培养了许多名人, 这是因为名校必有名师, 必有优秀的精神传承, 必有高品位的文化熏陶。”校长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加强教师职业与文化素养的提高, 培养和造就名师, 提升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应该成为校长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主题。

二、多维辩证思考, 引领学校和谐发展

校长在管理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 即使是好的政策或计划也可能遇到阻力。这就说明校长在制订和贯彻落实计划、政策时候, 没有注意全面、辩证、多角度的思考和谋划。全面的把握、辩证的眼光与多角度思考当然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使学校的发展更为顺利与和谐。

1. 站在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的全局考虑问题。

确定学校大政方针, 必须符合党和国家政策, 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符合学校实际, 并以校委会为主体, 以全体教职工为载体, 确保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 既要考虑轻重缓急, 又要考虑主次分明。

2. 站在教职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校长做出任何决策都要考虑全体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考虑决策的普适性与可行性, 考虑全体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由此, 要深入群众, 了解实际, 集思广益, 以人为本, 确保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依据教育规律, 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考虑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心理需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4. 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学校开放日等多种渠道, 使家长尽可能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思路, 力争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努力担负学校工作“引领家长, 教育家长, 开发家长”的重大使命。

5. 站在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遵循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要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并努力创办学校特色, 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科学把握尺度, 推动学校稳步发展

任何事情皆有度, 正所谓“过犹不及”。校长要充分掌握管理的尺度和分寸。就管理而言, 恰到好处的尺度和分寸当使学校获得更稳妥、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首先, 要把握好学校发展的尺度, 学校发展规划既要有长期的, 又要有中期的, 还要有近期的。学校发展规划需要统筹安排, 需要把握好发展的进度, 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学校发展规划既要有科学性, 又要有前瞻性, 还要有可行性。

其次, 学校管理工作还要把握好制度的尺度。制定制度, 一是要依据政策法规的框架, 二是要照顾学校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连续性以及教职工的认识水平和承受能力等实际。执行制度既要坚持原则, 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解决。敏感的制度管理问题可通过学校教代会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解决, 争取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

学校评价要有多把尺子, 尤其对绩效工资的管理, 力求公平评价和对待每一名教职员工。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既要有定量的, 又要有定性的。在管理工作中, 把握好分配尺度十分重要, 既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又要照顾到年龄、教龄、健康状况等实际差异。特别是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敏感问题上, 更要坚持原则, 又要平衡大局。总之, 管理的尺度把握得好, 学校就会风清气正, 团结向上;把握不好, 就会矛盾丛生, 为学校发展带来种种阻力。

数学猜测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8

一、精心指导,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

1、归纳猜测法:即通过一个或几个特殊事例的观察分析,得出其共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进而猜测出普遍适用的结论。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有20个橘子,每人6个,可以分给几个人?还余几个?如果有21个、22个、23个、24个呢?让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并板演:

20÷6=3……2

……

23÷6=3……5

24÷6=4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让学生猜测:除数与余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类比猜测法:即根据两类对象相同或相似来推断它们其它方面也相同相似,进而由此及彼地探索,从而猜测出其结果。例如,教学相关规律、性质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类比猜测方法。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在帮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根据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比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你猜一猜比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3、操作猜测法:即通过实物或学具的操作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对问题的结果作出猜测。如在学习“分数乘以分数”时,可采用操作猜测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并用阴影“Ⅰ”表示。

(2)折出阴影部分的几分之一,用阴影“Ⅱ”表示,并用算式表示刚才的折纸过程。

(3)猜测:阴影“Ⅱ”占了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类似这样通过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事物,充分感知,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学生也就不难猜测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合理运用,促进主体参与猜测

1、在新课引入中运用“猜测”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测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一开始先帮助学生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让他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猜“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出评价,而是接着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吗?”通过验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自己这一结论是错误的。由此引出不能再按原来的“经验”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了,必须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这里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来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进入了一种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在探索新知中运用“猜测”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加入“猜测”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时,启发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猜想:“圆的周长应该与直径有关。”教师追问:“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自主猜想,诱发了跳跃思维,加快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巩固新知中运用“猜测”

在新知的巩固阶段,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开拓新思路,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如在“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节的练习中可安排:猜测下面三个信封里装的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学生猜测一个,取出验证一个。当猜到第三个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这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猜测的理由。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在猜测和说理中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发展了合理的推理能力。

哲学思考能力 篇9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杜学峰

长期以来,受各种参考资料的影响,很多课文的教学内容早已具有预定性,叙写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何种主题、体现了什么情感,这些已成为教学的固定构架,而且所有的说法也口径大致相同。因此在进行课文预习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几近僵化,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这种感觉,在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达到了极致。我要求学生各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总体感受,学生的回答普遍是:自由快

乐的百草园,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让学生提炼这篇文章的主旨时,学生的回答又几近一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可是这里的三味书屋真的只是枯燥乏味吗?这篇文章真的只是表现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吗?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语文阅读习惯,我立即调整了上课策略,让学生针对三味书屋是”乐园”还是”苦园”展开了辩论。下面就是这堂课上的教学实录。

先要求学生朗读三味书屋部分,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甲组认为是”乐园”,乙组认为是”苦园”.甲: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还可以捉了苍蝇喂蚂蚁。

这些活动都是非常有趣的。

乙:园子里只能去玩一会儿。玩久了先生就会在书房里大叫,大声呵斥:”读书!”先生还有一条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

乙:文中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一个”只”字和”习字”“对课”这样无聊的学习活动,可以看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甲: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了,”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说明我的知识增多了,这也是一种读书的乐趣啊!

甲:”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其实我们现在有时候也会这样:先发疯一样地读书,然后突然都莫名其妙都停下来,你看我,我看你,有

时候还会哄堂大笑,很有趣。

乙:可是你看学生读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读一两天还好,可天天读的话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包括老师读的那段话,鲁迅也说”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说明他也不懂,只是瞎猜的嘛!

甲: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写老师读的是什么内容,而是强调那读书入神的场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大家可以试着做做这个动作,看着是不是很滑稽,很有趣啊!

甲: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孩子们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有的用半透明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画画。作者回忆自己儿时在课堂上的小动作,说明这些小动作很有意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上课做一些小动作,没被老师发现,心里也会偷着乐呀!(不好意思地笑)

乙:这其实不也正从反面说明上课

没有意思,很枯燥吗?

甲:作者说”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说明那段读书生活培养了他对画画的兴趣,让鲁迅受益终生。

甲:鲁迅说自己最成片段的绣像,”我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怀念,对失去童年的惆怅。

乙: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的时候,写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种行为是非常迂腐死板的。

甲:神圣的孔子和威严的先生变成匾和梅花鹿,接受一群孩子的跪拜行礼,这场面很滑稽可笑!

师补充:”鹿”谐音”禄”,”肥大的鹿”就喻指高官厚禄,”伏在古树下”,意即”禄在古书中”.说明那个时代读书就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作者也是在借此批判封建教育。

乙:封建教育下的老师也是要批判的。他是城里极”博学”的,可他对”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知道,并且在学生问的时候,居然”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明显的是老师不知道,却不愿意承认,有点古代读书人那种死要面子的样子。

甲:这个老师做得是不对。可是我觉得作者说先生”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段话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孩子被责骂的委屈以及对大人的控诉,现在让40多岁的作者写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总结:关于三味书屋是”乐园”还是”苦园”,一直以来都是争议不断。我们既能读出一个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也能读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追求新知识,天真、快

乐的心理。希望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以及其他文章的时候都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不过,老师个人认为,这样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其主观感受。在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有快乐,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这样的童年,固然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快乐。

关于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篇10

提升工会干部能力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这是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当然也是对工会干部的要求。现就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工会干部能力面临的挑战

能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力强的表现是:面对问题能够仔细分析、寻找对策、主动解决,面对困难能够知难而进、冷静应对、扭转困局,面对挫折能够总结教训、凝聚力量、直面挑战,面对矛盾能够把握症结、掌控事态、妥善化解,面对失败能够调整思路、另辟蹊径、不懈奋进。现实中一些工会干部的能力,和形势的要求、和工作的要求、和职工的要求相距甚远,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能力面临着信息渠道多样化和职工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挑战。党的工运理论政策是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大环境下,各种媒体、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整天给职工传播和输送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信息,新的观念和落后观念同时传送,新思维和传统思维同时传递,新思想和腐朽思想同时传播,对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与强烈震撼无疑是空前的。职工的价值观念更多地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发展,职工的价值追求逐步向崇尚物质和精神并重方向转变,职工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职工面对消极因素、甚至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对实际困难、感到束手无策时的烦恼,面对工作不顺心、无法化解时的失落,迫切需要职工之家--工会能够替他们加油鼓气、撑腰说话、排忧解难。而由于一些工会干部理论政策水平事实上存在着知识的恐慌、能力的恐慌、本领的恐慌,面对信息渠道多样化和职工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挑战,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二是工会干部的维权服务能力面临着工作激情平淡化和自身工作状态消极化的挑战。维护职工权益、服务企业发展是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是全体工会干部的重要工作任务,理当尽心尽力、竭尽全力。然而一些工会干部,端着工会的饭碗,宁愿聚起堆来侃天说地白白的浪费大好时光,宁愿坐在麻将桌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宁愿陶醉在灯红酒绿的场合里不可自拔,却不愿谋工会的事情,思考工作就头疼,放下工作就轻松,对职工的诉求爱理不理,对职工的意见爱听不听,对职工的困难爱管不管,对职工的事情爱办不办,整天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即使领导安排的工作,既不管为什么要干,也不讲究干到什么程度,更搞不懂如何才能干的更好,反正就是干过了事,全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工作激情。对于积累工作经验、提炼工作方法、汲取工作教训压根不去想、不去谋、不去做。虽然这种人在工会干部中是极其少数,但造成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三是工会干部的掌控协调能力面临着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工作方式方法行政化的挑战。工会的根基在职工、工会的血脉在职工、工会的力量在职工,职工是工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活力源泉,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方便职工为前提。现实中,一些工会干部客观上存在着只注重工作、不注重工作方法的现象,人为地将办事程序搞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琐,在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业绩、显示自己的重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从来不考虑给别人带来的不便、设臵的障碍、制造的麻烦。更有甚者采取行政的手段、命令的方式来处理工会工作,整天吆五喝六,对待职工吹胡子瞪眼、贴鼻子上脸,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利,不是给办事的职工设臵障碍,就是给自己捞取好处创造机会,唯独没有想到如何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好、做到位。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同时也损害了工会形象。

二、工会干部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工会干部要有思想、有主见、有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工会干部要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随波逐流;工会干部要追赶时代节拍、争当时代弄潮儿,而不是甘于平庸,这是做好工会工作所应有的能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会干部工作不尽心、办事不尽力、履职不尽责,如果用当下最时髦、最流行的词--“骨感”来形容一些工会干部能力缺失是再恰当不过了。具体表现为:

学习方法失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方式方法就隐含在理论政策中,不下苦功夫、不下硬功夫、不下死功夫很难把握其中的精髓,这些浅显的道理都懂、都明白、都非常清楚,但就是不愿意把功夫花费在钻研理论的精髓上。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养成爱学的习惯,缺乏勤学的态度,尚未掌握善学的方法;二是缺乏向周围人请教的勇气,总担心求教别人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害怕说自己没能力、没水平,忘却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一个人能成为全才的事实;三是缺乏向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学习的决心;四是缺乏综合性思维、立体性思维、扩散性思维的方法,简单到从某一点、某一线、某一面去认识,分析和思考遇到的问题;五是缺乏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一通百通的视野,遇到困难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从多方位、多视角去提出和寻找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阻碍了自身潜能的挖掘、发现和提升。

考核评价失衡。定期对工会干部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是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过程。虽然在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中,基层工会对工会干部的考核都制定了比较严密、科学、合理、完备的评价办法,为焕发工会干部的工作激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考核人对标准的理解不同,把握的易难程度不同,导致考核结果也不尽相同,有时还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表现在对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往往出现领导认为好的职工不认可、职工认为行的领导不同意的反差,进而造成企业由用人自主性、变成用人随意性的现象。表现在考评制度的执行上,仍存在考核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等情况,直接导致责任追究失真的现象发生。

利益驱动失度。个人收入是维持正常生活的必备条件。市场经济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进行必要的激励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却使一些工会干部在观念上、行为上、工作上陷入了一切向钱看的误区。利益的驱使,使一些工会干部产生了贪图享乐的陋习,整日里思考的是在哪里自己能发财,惦念的是什么时候自己能捞到外快、得到好处、拿到实惠,对安排的工作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然没有当成一回事。利益的驱使,使一些工会干部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扭曲,有利的事抢着干,无利的事推着干,协作的事躲着干,投领导所好的事争着干,劳神费力无利益的事死也不干,什么时间都是见好处就上,见工作就让。利益的驱使,使一些工会干部的工作被金钱所绑架,一谈工作随口就是有没有钱、给多少钱,对于有点补贴的工作,哪怕是十块、二十块,听说是安排别人去干,都会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方式去领导面前争取。固然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钱的支撑,但是如果成了金钱的奴隶,那肯定是一种悲哀。

诉求难应失信。随着职工生活条件的改善、法律意识的增强,职工诉求也由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向更广更宽的领域延伸,从一系列职工来访的情况看:有要求解决住房和安排子女就业的,有调解邻里关系和家庭矛盾的,有受到冤屈无处申诉的,有厂办集体企业无活可干的,有反映领导处理问题不当的,有企业长期不缴“五险一金”的,有请求帮助打官司的,有付出劳动得不到报酬的等等,各种诉求五花八门,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这些诉求,工会干部无力解决、也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只能穷于应付。这是因为一方面工会干部缺乏系统掌握专门法律知识和协调劳动关系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有些问题,不是靠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几个部门、甚至社会力量进行共同努力;再一方面是有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没有财力、国家没有政策、工会无能为力;还有一方面是有些情况取证比较困难,落实起来也比较困难,导致一些问题久拖未决。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使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度减弱,有的甚至走上了漫漫上访之路。

盲目简单失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会工作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需要了解一些,什么艺术都需要掌握一些,什么行当都需要懂得一些,才可能在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时达到游刃有余。有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里,平时工作不勤奋、态度不积极、作风不扎实,对待工作马虎从事,对待职工敷衍了事,对待困难了然无事,对待失误搪塞躲事,真正碰到无法逾越的难题时抓耳挠腮、推诿扯皮,不敢主动承担责任。还有极个别工会干部,头脑简单、盲目乐观、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习惯于左右奉源、拉拢关系,习惯于寻找靠山、欺上瞒下,习惯于江湖匪气、哥们义气,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唯独不敢讲真话实话,一旦创下乱子、惹下祸端,自己又惊慌失措、怨天尤人、毫无主张,一会是张三不配合,一会是李四不帮忙,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或积极主动想办法,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矛盾显性化、群体化、复杂化。

三、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的对策

工会干部的能力问题,直接与提升工会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与实现工会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与工会不折不扣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密切相关,与工会在职工中的形象密切相关。只有将工会干部的能力提高到与工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平,才能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新发展、新提升、新跨越。

对于工会干部来讲,要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要系统学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头脑,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避免发生工会干部不知道特色维权观的概念是什么的笑话;其次要深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消除平等协商中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的尴尬;再次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讲诚信、讲慎独、讲奉献,修身先修德,以真情对待每一件事情、以真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以真爱对待每一位职工,做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工会干部,力戒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现象发生;第四要努力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本领,勇于向别人求教,勤于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善于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政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服务能力、化解矛盾能力、高度概括能力、驾驭全局能力,铲除滋生无知无畏、好心办错事的土壤。

对于工会组织来讲,要不断完善工会干部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外派学习、参观交流、专业培训、定期学习、专家指导等多种途径为工会干部提升能力给予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会干部中开展工作设计、工作实施大赛,并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为工会干部的快速成长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努力提高工会干部谋划、设计、组织、指挥、协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水平,致力于培养一支反映快捷灵敏、处臵坚决果敢、组织快速高效、协调得力应手、落实及时到位的工会干部队伍。二是加大考核力度。运用自我总结、组织考核、领导评价、职工评议、工会干部互评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定期对工会干部进行全方位考核,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自觉将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奖惩、管理臵于组织监督、职工监督之下,对只求索取的伸手派、不求上进的无知派、企求享乐的逍遥派、搬弄是非的闹事派和无所事事的混混派,坚决从工会干部队伍中扫地出门、清理出去,维护工会在职工中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大落实力度。落实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关键,本着为工会工作负责、为工会干部负责、为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下决心一丝不苟地抓、一心一意地抓、不折不扣地抓,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效、操作有序、组织得力,把提升工会干部能力的措施、方法落到实处,如果在落实上打折扣,工会的形象就会在职工心目中打折扣。

上一篇: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下一篇:《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