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时代教案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哲学时代教案(推荐8篇)

政治哲学时代教案 篇1

◇理解: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哲学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三、【辅助教学】:

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框题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课堂探究:(1)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

(2)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社会变革,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同时,思想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经济发展、政治变革起 巨大的反作用。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 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在社会转型时期,体现尤其明显。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部分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部分奴隶成为农民;部分奴隶主贵族经济政治实力日趋衰落。各学派对上述变化,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材运用恩格斯的名言说明了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的 人民,使鞭鬻襻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哲学是问:什么是真实的?而不是问:什么是有效的?它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也就是说,哲学问 题是时代的产物,哲学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哲学离不开自己的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以恩格斯“名言”和“相关链接”德国古典哲学的典型案例论证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指出,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变革,往往以思想文化的变化为先导;恩格斯曾经强调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且说,经济落后的国家哲学上可以演奏第一提琴。

◇课堂探究:(1)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

政治哲学时代教案 篇2

这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隐藏其后更深层次的诱因,在时间上有由来已久的历史根源,在空间上有司空见惯的普遍性,在价值链上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害关系……现在,也许是到了该系统梳理、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统观这些问题,有些是认识问题,有些是能力问题,有些是道德问题,更多的是不同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了问题的恶化和复杂化。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些问题都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后现代问题。对此,我们在借鉴西方解决方法的同时,又尝试回归传统,挖掘回答这些问题的文化根源。经历了诸多努力和积累,现在仿佛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重估意义,重塑使命■

如果说,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由已知向未知探索的过程,那么,在现代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探索主体之一就是企业。企业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无疑是空前的。研究企业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发现企业存在的真正价值,这才是企业文化研究最大的功德。我们在具体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咨询过程中,难免要对整个行业,甚至是企业界进行总结反思。结果发现:质量与销量、内容与包装、持续与跨越、内涵与速度、竞争与合作、眼前与长远等等问题,既是企业的问题,又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要使企业真正明白这一点,并自觉地去按照规律行事,必须有更多的成功样本证明这一切,从而帮助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少一些痛苦的挣扎,多一些主动的调整。

企业是员工安身立命的地方。从哲学的高度评估企业存在的意义,不是打造百年老店,不是保持基业长青,而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谋求幸福。一旦发现这两个意义不在,那就应当及时调整,转向正确的轨道。这其中甚至包括:如果不得不终止企业,那就应当坦然面对,不应竭力挽回,以防止悲剧的发生。只有具有这样的认识境界,才能不违背客观规律,才能保证不伤及消费者乃至社会。要知道,企业的消亡,不代表对员工不负责任,也不代表企业主和企业家的消亡。

具体到管理方面,许多企业都在探索使企业长治久安的法宝。有不少企业,将《弟子规》作为司训,要求员工必读会背。还有不少企业,将《四书》、《五经》中的警句名言视为自身的企业文化,贴在企业的墙上,以昭示本企业的价值观。可见,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和修身术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中国目前缺乏真正的现代企业文化,真正的以现代企业为中心的企业道德伦理还没有完全形成。然而,随着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群体的形成,这一状况将会逐渐改变。

■知行合一,百炼成家■

在构筑企业哲学的道路上,每一个企业都难脱干系。有些企业注定是我们在春天有意多播的种子,有些则是被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掐掉的幼苗,只有少数经受住了暴风雨的洗礼,长成参天大树,得以蔚然成荫。而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反映在企业的知与行上。所以,社会空前关注企业的成败沉浮,以及企业家在重大转折关头的一言一行。

有些企业家自觉地承担起这一角色,自觉地将这些重大行为与言论进行记录,编辑成书公开出版,这无疑也是对社会的另一种贡献。只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年头有限,真正的企业哲学还有待时间的培育和企业家的潜心修炼。而这个时间与修炼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不断交互的过程。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不敢尝试新路、不敢大声说话是不行的。探索、遇挫、奋起的过程,就是实证企业哲学形成的过程。也有观点认为,企业家的使命就是经营管理好企业,不应热衷于到处宣讲,否则,要么是好出风头,要么是不务正业。但从企业文化的意义上讲,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冲出某个企业围墙的桎梏,为更多的企业所接受,甚至成为企业界主流的价值理念。一些企业家将立行与立言相结合,不断大胆前行,不时著书立说,这才是中国企业哲学形成的必由之路。

如此思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万科董事长王石在经历了捐款门、质量门等多重危机之后,在2009年出版《灵魂的台阶》。细品其内容,就发现该书与之前许多企业传记作品有很大不同。它是一部更深层次反思的作品,不妨以之作为企业哲学时代来临的一个可喜的信号。只是这类作品,应该将写作的动机进一步提纯,超越一个企业的利益疆界,忠于客观事实,深度反思,这样才能揭示出真正的企业哲学。因此,我们认为,那些真正可以流传下去的企业文化故事必然都是真实的故事,都是企业如何从困境中突围的故事。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那就是企业家频频登上大学讲坛,成为大学师资的一个高端补充。这类兼职客座教授对于大学的影响不亚于学院派的专职教授。与此同时,这也在企业家群体中掀起一股持续的学习热。国学、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均在企业家的课程表内,这对于优化企业哲学家的知识结构必然是有益的。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也许是在中国民营企业诞生四十周年之际,也许是在某一个更加具体的契机,中国企业能够真正孕育出自己的企业哲学。

在中国企业哲学构建的进程中,捷盟咨询期待着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通过专业的咨询,助企业一臂之力,助企业家一臂之力。

时代呼唤企业哲学。社会呼唤企业哲学家。

企业哲学来自于企业实践,企业哲学家来自于企业家。

关于时代、哲学与战略 篇3

李显荣/著

2014年5月版

人民出版社

一、关于时代

在社会科学领域,时代问题作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前提,横亘在对所有其他问题认识的起始点上。

从大时代的角度看,当今世界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当然了,关于时代问题的观点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即以核问题为例,人们根据核武器依然存在这一事实,将核武器问世以来、一直到核武器消亡这个时期称为核时代。但是,在使用这一概念时,一定要记住,“核时代”更多的是一个带有专门领域性质的概念,它是从属于“世界仍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个大时代概念之下的。

只有将核时代与我们所身处的大的历史时代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准确把握核武器以及与之相关的核问题的本质。在这方面,毛泽东称得上是杰出的典范。他关于核武器、核战争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他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他在实践中的一整套做法,是他在核时代为中国人民乃至为整个人类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二、关于哲学

哲学要回答的是关于世界的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它反映人们对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同时,哲学又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在哲学发展史上,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才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哲学才成为真正以人为核心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真正的哲学”。

我们对任何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其背后起最根本的指导作用的,都可以归结为某一种哲学。如果我们对不同观点背后起指导作用的那种哲学分辨不清,那么就很难认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就难以抓住问题的本质。核战略也不例外。在核战略问题上,哲学自始至终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场者。

在《论核战略》一书中,我将核时代人们对核武器的不同认识概括为四种:一是视核武器为作战武器,这是简单的机械唯物论;二是认为核武器已超越武器本身的性质而成为一种“绝对武器”或“政治性武器”,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三是摇摆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简单的实用主义“二元论”,即根据情势需要,一会儿将核武器视为作战武器,一会儿又强调核战争之不可取;四是我个人提出来的,认为核武器是一种哲学化了的武器,这儿的“哲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得更具体一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我看来,核武器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铁则在物质世界开出的最美丽、同时又是最邪恶的“花朵”——在武器发展史上,矛盾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法则在核武器这儿达到了最强烈的表现程度——核武器成为辩证法最鲜活生动、不可辩驳的例证。

三、关于战略

与哲学紧密相连的是战略。哲学指导战略,战略为哲学付诸实践开辟道路。

战略在本质上是要为某种哲学开辟通往现实的道路,这是连资产阶级的战略思想家都明白的道理。如薄富尔所说:“战略不过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替战略决定目标的是政策,而政策又是受到一种基本哲学思想的支配,那种思想也就是我们希望能看到它发扬光大的。所以人类的命运是决定于哲学思想和战略的选择,而战略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尝试设法使那种哲学思想能够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要使之发扬光大的那种哲学思想便是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战略思想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集大成者。在战略和战略研究领域,我们今天急需要做的,是学习、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战略思想。这既不是搞个人崇拜,也并非拒斥对西方战略理论中合理成分的吸收、借鉴。对待毛泽东战略思想,我们反对教条式的态度。正如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为解决他们去世之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我们同样不能要求毛泽东为其去世之后出现的新问题提供现成的战略方案,更不能奢望仅仅照搬毛泽东某一战略思想就能解决种种变化了的现实问题。对待西方的战略理论,我们既反对那种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主张采取闭目塞听的“关门主义”,而是倡导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这与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战略思想非但互不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政治哲学时代教案 篇4

能力方面:能联系时事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关系。

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VCD、CD

第二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

师:(导入新课)自从学校组织同学们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之后,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情,现在我们先挑选一两件来回味一下。

(多媒体显示图片:叶利钦访华、江泽民访美)

师:(简单介绍两幅图片)这些领导人频频出访,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之举,而是和当今时代的主题密不可分。那么,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49页,一齐回答。

生(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媒体显示板书)

师:我们都知道,困扰世界进步的全球性问题有很多,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毒品问题等,为什么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生: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师:很好,我们先看和平问题。

(一)和平问题(多媒体显示板书)

师:什么是和平问题?请一齐回答。

11和平问题的含义(多媒体显示板书)

它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师:由此可见,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那战争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们从未经历过,现在只给同学们一点感性认识(放VCD5拯救大兵瑞恩6片断)。

师:大家看后有什么感觉?

生:可怕、恐怖、残酷。

师:现在请大家带着这种残酷的感觉分析第149~150页的两段材料,它们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它们反映了战争给人类造成危害,从反面说明了只有消除战争,维护和平才能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和平一直就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与目标。

追求的结果如何呢?到目前为止,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和平已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它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1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多媒体显示板书)

师:那么这些现实的可能性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呢?

(多媒体显示图片:美国人示威,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

请学生回答,图片所反映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归纳:(1)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多媒体显示材料)到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已达5万枚,约占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爆炸当量达130~160吨TNT,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

请学生回答,这段材料所反映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归纳:(2)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多媒体显示材料)近年来,一些大国与我国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如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等。江泽民同志对日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后,中国和日本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这段材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归纳:(3)国家之间联系加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师:由此可见,正是有了这些因素才使和平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使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可以这样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既然和平是主流,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了,是否就意味着天下太平了呢?事实并非如此。

(多媒体显示图片:战斧巡航导弹、F-117隐形战斗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B-2战略轰炸机)

师:(简介)北约在轰炸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先使用战斧巡航导弹,重点打击了南联盟的防空、通信和军事指挥系统。尔后,以F-117隐形战斗机打头阵,突破南联盟的防空火力圈,对重点目标进行空袭。然后,再以由多种作战飞机组成的混合编队对南军事目标进行广泛的打击。在76天的轰炸中,南联盟损失惨重。

由此可见,世界并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可以说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隐定的,但不管怎样,战争的隐患只是支流,并不影响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

实际上这种和平表明的是一种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除了各国国家利益之外,还取决于各国的国家力量,一个国家要想增强国家力量,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经济。

政治哲学时代教案 篇5

覃塘区石卡高级中学

授课人:杨雪妮

一、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劳动者》是高一年级《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P41—P44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五课的结论课,在第二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了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基础上,这一框分析了劳动者如何就业、创业;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为学习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理解:正确认识劳动的权利与意义,理解正确就业观的内涵。运用: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学生维权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诚实劳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教学难点】

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教法选择】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等。【学法指导】

①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当前就业形势有一个总体判断,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②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认识到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劳动者的成就”,这些宏伟的建筑是谁建造的?——劳动者。再过几年的时间,我们大多数同学也要走向人才市场去寻找工作了。我们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怎样才能顺利地实现就业?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我们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应该如何去维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的劳动者》。多媒体课件显示: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进入新课)

师:说到劳动者,当然就离不开劳动。刚才我们看到的宏伟建筑都是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劳动?劳动有什么意义?劳动者的地位?

(课件显示“劳动的含义”“劳动的意义”“劳动者的地位”标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含义:(多媒体展示)(2)劳动的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从个人角度: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广大劳动者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中,从事各种各样的具体生产活动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

②从国家角度:劳动者分工虽然不同,但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劳动创造了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并教给学生三维分析法:由小到大或由部分到整体)。

(3)劳动者的地位:

师:劳动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光荣属于劳动者,所以作为劳动者就要积极参加劳动,而就业就是参加劳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有些人却不以劳动为荣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情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啃老一族 师:你认同啃老族吗?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不认同,因为他们不就业

(教师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归纳如下,并用多媒体展示)我们为什么要就业?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

①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②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社会角度:

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师:既然就业这么重要,作为劳动者应该努力去就业,而阿啃也在家人的劝诫开始了艰难的求职之路。

(多媒体展示啊啃的艰难求职路)师:啊啃为什么这么艰难找工作?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一起总结: 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原因)客观原因: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主观原因:劳动者就业观念不合理

师:那么,如何来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生:……

(教师引导,并用多媒体显示)

(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①对国家来说:

A、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经济。

B、具体措施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人们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创造、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条件与环境。企业角度: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师: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要顺利实现就业,关键还是劳动者自身,劳动者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生:阅读课文回答

师:很好,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念呢?(多媒体展示情景:)。生:……

(教师引导,逐一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②对劳动者个人来说:

A、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a、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选择职业……)

b、要树立竞争就业观(提高自己的技能作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c、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北大才子卖猪肉)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正当职业,实现就业。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新闻线人、自由举报人、精神陪护、钟点文秘、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B、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师:总之,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再加上个人的努力,相信每个人都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我国的就业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

(过渡)都说就业难,其实就了业也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劳动者的无奈。(多媒体播放图片第三回:频频受欺——王斌余讨薪无果杀人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师;这些民工或员工杀人或跳楼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师: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生:……(多媒体展示答案)

师: 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生:……(教师简单讲解,并用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阿肯就业后的无奈)师:厂长侵犯了阿肯的那些权利?

生:……

师:请你帮阿肯出出主意,阿肯应该怎么办?(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

(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基础);依法签定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途径)。师:请大家说说有哪些途径? 生:……(多媒体展示)

(扩展)师:有没有人能说说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和国家应该如何去做呢?

生:企业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严禁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国家: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有一条主线:劳动光荣――就业重要――正确择业――依法维权。(结合媒体展示)通过学习我们要树立一个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两个观念(劳动光荣和正确的就业观念)【课后作业】

我们时代真正的哲学 篇6

回应时代问题

在马克思眼中,“真正的哲学”既不是“证明基督教真理”的中世纪哲学,也不是不“纵论时事”“不与现实发生联系”的德国古典哲学,它必须把“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为“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解决重大问题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恰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本质特征。

在由大向强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改革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和考验,这些挑战和考验既有来自外部的,又有来自内部的;既有不时出现的新情况,又有沉淀多年的老问题;既有党内认识一致没有争议的问题,又有党内说法不一、莫衷一是的问题。如果思想理论不能给出正确的判断,不能拿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不能指导实践正确地应对和化解这些问题、挑战与风险,我们的事业就会陷于被动,走入低谷,出现混乱,遭受挫折,特别是党内军内出现的政治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亡党亡国绝不是危言耸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敏锐地捕捉这些时代性问题,不断对一系列时代之问作出新判断,提出新理念,形成新思想,部署新战略,化作重大方针、政策,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极大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军队的面貌。

表达人民呼声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把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看作人类“最高尚的职业”,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当作自己学说的终极旨趣。从这一立场出发,真正的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生动地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生态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突出打好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让几千万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面貌,一道迈入小康。即便连厕所这样的民生小事,也十分挂牵,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推进“厕所革命”,补齐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以上率下,持续纠治“四风”,“打虎”“拍蝇”,消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逐步形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x84次提到“人民”一词,重申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誓言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产生实践作用

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面对“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藐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作为执政党的思想理论,不但要自身正确,而且要贯彻得下去,并取得实践成果。世界上不乏这样的事例,一些执政党不乏正确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变成现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如何实践、怎样抓落实,是其理论本身的重要内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发生颠覆性挫折,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有了这一条就有了正确方向,就不会左右摇摆,遇到风浪也能闯过去。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铲除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就要建设人民衷心拥护、走在时代前列、担得起执政使命的党。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就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搞好调查研究,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当好“施工队长”,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彰显世界价值

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富”。在这样的语境下,“真正的哲学”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引发世界性的影响和推崇,在于选择何种发展道路和模式,是困扰各国执政党及其领导人的世界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许多国家碰到的世界性、时代性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创建人类文明的崭新道路;中国的经验也不单单是中国自己的经验,它打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模式”垄断国家治理经验的局面,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普遍赞赏,既为世界上那些想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旨归。

【思想宣传范文】二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xx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党把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决定的。强调:“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把党建设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思想和做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这同我们党始终注重政治建设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成立之日起就宣誓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制定了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我们党都十分注重党的政治建设,并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xx大之后,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加以推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强基固本,坚持正风肃纪、严惩腐败,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我们党团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和正确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党的正确指引,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只有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紧扣民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着力点,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只有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务紧迫而重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思想宣传范文】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40年来,改革开放时而似雷霆万钧的高速列车奔驰在中华大地上,时而似冲天的火山喷发冲刷着社会的地貌,时而似拂煦的微风温暖着人们的心灵;40年来,思想解放有时似疾风暴雨荡涤着陈旧的观念,有时似春风化雨浇灌着新理念的田园,有时似滔滔江水冲决着阻碍中国前行的堰垒。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新生,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中奋进,两者相互交映,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解放思想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充分的思想解放为前提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想解放。首先,进行了广泛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明确指出了这场讨论的重大意义。他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政治共识和社会氛围,使改革开放有良好的社会基础。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解放思想。邓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40年来,解放思想发挥出了巨大的历史作用。首先,解放思想使我们挣脱了“左”的束缚,使社会主义走上了生机勃勃的改革道路。解放思想使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得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结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地发展。其次,解放思想使我们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在遵循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跃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我们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40年来,我们不仅深刻把握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而且把握了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发展背后的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从而使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解放思想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勇敢地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学会了游泳,而且正在成为一流游泳健将。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解放思想不仅要突破旧框框,也要突破一些新框框。这里说的新框框是指成功的经验被教条化,从而约束了自己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为解放思想提供强大实践动力

改革开放提出了无数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为思想解放提供了直接要求。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很多理论问题。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是否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否是市场经济?这一实践提出的问题促使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79年1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0年来,我们不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提出了无数未来的问题,为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和趋势。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是面向未来的改革开放。在20xx年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这每一个问题都为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我们党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形成了“三基本”的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是我们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我们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进一步解放思想

由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中华文明再次辉煌于世界,而且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要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不断赢得比较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成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就要大力培养一批批能在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20xx多年前,中国给世界贡献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孙子、荀子、管子、韩非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一直深刻地影响到当今世界。当代中国不仅要给世界贡献裤子、帽子、鞋子、袜子以及缝纫机、电视机、汽车发动机,还要给世界贡献更多的思想家。正如所言: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改革不断迈向纵深,开放不断走向全面,改革开放提出的新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我们的思想必须有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解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配置资源优势相互结合,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一系列复杂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有可能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如何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中有效缩小差距,需要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以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解决好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不仅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而且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根本保证。

【思想宣传范文】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在《xx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一文是x20xx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这篇文献主题鲜明,言简意赅,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关于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的重大论断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是《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一文开门见山提出的重大论断。“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这“两个最”的表述,深刻阐明了勇于自我革命之于我们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内在特质和制胜之道。在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党成立九十多年、执政六十多年来,如何保持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要求全党继续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强调“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党的xx大以来,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包含着不忘革命精神、不丧失革命精神这一重大命题。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这种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

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做到勇于自我革命,是由我们党的政党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九十多年来,不论时代条件、形势任务、发展环境等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以贯之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xx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并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政党宗旨、执政目标、执政理念高度统一的新时代宣言,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能够做到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缘由和必然逻辑。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身;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

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着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从理论到实践,由历史到现实,不仅深刻阐述了勇于自我革命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也成为新时代传承、倡导这一精神的自觉实践者。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以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的伟大工程。正风、肃纪、惩贪,“打虎”“拍蝇”“猎狐”,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五年来,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靠的是我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中强调:“党的xx大以后,我们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都贯穿着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

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从弘扬和践行自我革命精神的角度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阐述。

第一,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现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

第二,坚持自我革命精神,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xx大以来,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坚持和践行自我革命精神,关键是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一文指出:“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怕就怕对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结果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第三,必须拿出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念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指出:“对那些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对那些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那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拿出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去解决,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去解决,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20xx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表明我们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指出:“有些人迷恋西方多党轮替、三权鼎立那一套,认为一党执政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纵观各国政党,真正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始终如一正视自身问题,能够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的制度规范体系,能够严肃惩处党内一大批腐化变质分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这说明勇于自我革命不仅是我们党的政党品格、政治优势,而且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成为中国政党制度、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文中还指出:“现在,世人惊叹中国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步伐之快,惊叹中国社会面貌变化之大,要看到在这些发展变化背后是我们党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品格,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这充分说明,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勇于自我革命体现了我们党持之以恒、始终如一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思想定力、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代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清醒认识,也诠释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并善于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政党品格。正如在《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中指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使命,必须‘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能改其过为善,以得闻其过为明’,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

【思想宣传范文】五

中国共产党成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纲领即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六大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概念;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各行各业干部要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党的xx大以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针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强调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论述,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形成了科学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更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强调,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当前,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地方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必须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组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执政的基础,必须大力加强,抓严抓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并提出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这为在新时代系统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工作质量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党的xx大以来,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确立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从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高度,提出通过建立“五大体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任务,这是对党的干部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学习重要论述,就要增强干部工作的前瞻性,超前进行系统谋划,把干部的培养、识别、选拔、任用、管理、激励等各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有效衔接起来,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谋事办事。当然,健全和完善干部工作体系需要一个过程,要紧密联系新时代选人用人实际,积极查漏补缺,在重点突破中实现系统推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他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我们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并且提出了必须善于识别干部、善于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干部的干部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系统提出了优秀年轻干部的标准: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这些精辟论述,涵盖了年轻干部的政治品格、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精神状态、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要求,为广大青年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思想政治课与时代同行 篇7

一、教师要与时代同行

为了使改革取得成效,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 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人们的大脑, 这样才能使人们付诸的行动焕发出新的光彩。理念是一个人具备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 是一种观念, 也是一种行动, 而基础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课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树立新的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把握机遇, 以饱满的精神,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知识, 又要关心国际国内大事, 在讲课或复习时要结合一年来重大国内国际时事政治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既能获得知识, 又能开阔视野。如在讲文化生活民族精神时, 可结合奥运精神 (就是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这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教学手段要与时代同行

为适应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中学政治教师一方面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大脑, 另一方面必须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这样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教法, 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 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 信息更新快, 而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网络链接的引导下, 就能在网上获得最新最快的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知识, 这样就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更新永远不会与时代脱节, 更富时代性。此外,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结合,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它对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在讲文化创新这节课时,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奥运会会徽是“非常完美, 很有诗意, 充满了青春和活力, 代表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 它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又如讲到《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一课时, 教师可播放一些音乐歌曲, 如《水手》、《爱拼才会赢》、《长征》这样的歌曲可以给人以启发, 鼓励人奋进。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经历着一段情感的体验。学生能把歌曲所传达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甚至是行动的动力, 有关“挫折”的一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再如在讲《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尚理想》一课时, 教师可以播放爱国歌曲, 可以播放经典的爱国影片或电教资料等, 还可以利用其它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总之, 无论采用何种手段, 最终的目的都是育人。在生活中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要勤动手、动脑, 广泛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学资源, 运用启发式教学、暗示法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等。

三、教学内容要与时事同行

千呼万唤的新课程改革今天真正到来了, 思想政治新课程也终于露出了她的庐山真面目, 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新课程目标提到了这几个方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目标中的后三者的形成, 离不开对我国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认识, 离不开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这就告诉我们,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必须以时事政治为载体, 贯彻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维度。如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应该让学生理解这是与我国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分掠夺、社会各方面矛盾突出有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又如在讲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动辄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自傲, 说郑和下西洋 (郑和率领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 根本看不起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另外还有一些人总是一味地推崇外来文化, 作为炎黄子孙, 心虚得很, 就像飘起来的蒲公英一样, 找不到民族文化的根。

(1) 你知道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倾向吗?

(2) 你能简要回答如何处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吗?

答案:

(1) 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 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 必须予以克服。

(2) (1) 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之路, 要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2)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 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b.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 不能排斥外来文化,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造的成果。 (3)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公民运动与“压力政治”时代 篇8

SARS事件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民运动的发端。SARS之后到现在,公民运动至少有三个里程碑,一个是孙志刚事件,一个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一个是厦门PX事件。这三个里程碑递进的过程,就是中国公民运动不断壮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态逐步恢复、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媒体主导的公民运动逐渐驯服权力

分析这几个公民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以媒体为代表的公共舆论,尤其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媒体。

媒体作为火车头带动民间力量推动社会转型,或许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媒体是一个公司化的机构,讲究商业理性。它需要理想,但不会过于理想化;它需要激情,但不会让激情彻底统治自己。它既要进取,又要保持克制和冷静。它不太可能犯冒进的错误,它知道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怎样保存自己。总之,媒体推动的社会进步,是在现有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一点一滴地渗透,一点一滴地悄然改变体制和规则,因此社会成本相对最小,最扎实也最稳健。

媒体主导的公民运动,是理性的、建设性的运动。媒体主要职能在于发现、参与并影响公共事件,每推动一个公共事件,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条游戏规则。SARS事件确立了公共安全事件必须公开的原则,孙志刚事件打掉了收容遣送制度,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已经改变并且还在改变征地拆迁制度,厦门PX事件也将确立一个新的原则:凡是涉及公众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必须征得公众同意。每推动一个公共事件,最后的结果都是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又少了一点强权多了一点人权,少了一点野蛮多了一点文明;每推动一个公共事件,都在提醒弱势者:你不再一无所有,你是有权利的,你可以改变规则,可以寻求规则的保护;同时也在警告强横者:你再不能一手遮天了,你多多少少要讲一些规矩了,完全不讲规矩,你也要付出代价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这是公民运动最经典的含义──公民运动,就是同时改变强横者和弱势者的运动,就是让强横者放低身段,让弱势者抬头挺胸的运动。用什么力量让强横者放低身段?用文明、用规则迫使强横者有所忌惮,不得不把头低下来,与人民平视;同样用文明、用规则给弱势者以自尊和自信,使他们相信自己不再无告,不再低人一等。

公民运动不是靠所谓宣传和说教推动,而是靠活生生的社会实践,靠具体的公共事件的示范。强化公民的私权概念,鼓励公民维护自己的私产,这方面写一万本书,也没有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的作用大。凡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必须征得公民同意,这个道理出动一万个教授上街宣讲,也没有厦门PX事件的作用大。人权、民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公共事件,循序渐进地做出来的。

我们进入了“压力政治”时代

所有公共事件离开了媒体,都不成其为公共事件。媒体把事件本身所隐含的公共话题发掘出来,引起公共讨论,促使全社会思考,形成社会共识,用这种共识修改原来的游戏规则,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媒体主导的博弈时代,或者说公民运动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不同于传统的政党政治,这个崭新时代几乎所有博弈和公共事件,都是自发的。几乎所有公共事件,最初都是一个突发事件,不仅局外人事先惘然无知,就连当事人也往往惘然无知,直到事情发生了才逐步反应过来,参与进去,变被动为主动。

这样的博弈时代,也是一个无中心的时代。整个民间社会虽各自为政,却不是一盘散沙,彼此间虽然没有组织关系,但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事情是什么性质,值不值得推动,怎么推动,节奏怎么把握,分寸怎么拿捏,都心领神会,不约而同,配合默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观?是因为人心所向。民间力量某种程度上像是一个“互联网”:没有中心,没有领袖,但相互依存、生生不息,彼此贯通、彼此感应,仿佛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

这样的博弈时代,更是一个非暴力的时代。对于强横者,人们要消灭的只是他心中的魔鬼,而不是这个人本身。只要他告别那些陈腐的规则体系,归依现代文明,他就仍然是一个大写的人。所以他犯不上与现代文明为敌,与公民运动为敌。

以“互联网”形式展开的公民运动,最难应对。“互联网”上的各个节点,如果孤立地考察,似乎都微不足道,不堪一击,但它的力量源于与别的节点在精神气质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当事人自己都不能察觉到。一旦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受到侵犯,整个网络都可能起来反抗;侵犯一个人,往往等于激怒所有人。在不少公共事件中可以发现众多无利益关联者也参与进来。他们为什么卷入群体性事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强横者只好尽可能地收敛。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压力政治”时代。这种压力不是来自单一方向的压力,而是“互联网”式的整体性压力,往往一触即发。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压力。它是无形的,却是强大的,没办法破解和抗拒。你只能小心翼翼地侍奉它,尽可能地顺从它。在侍奉和顺从中,不知不觉你就提升了,知道民意和规则的重要了,你就慢慢养成服从民意和规则的习惯了,你就文明了,你就得救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吗?当然也有颟顸的,非要抗拒下去。这种人不了解人心,不了解时代,再不改弦易辙,终究会被淘汰。

公民运动把强横者还原为人,同时把民众训练成真正的公民。虽然过程将会漫长,道路难免曲折,但公民運动在中国的发展已如水银泻地,不可阻挡。

上一篇:新能源知识竞赛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