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前言教案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哲学前言教案(精选7篇)

高二哲学前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与我们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基础知识,了解国家的政治制

活现

现实

2政治生活现象的调

逐步

3建设和决心为祖国 度、国家机构、职能,关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习观察日常政治生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正确认识和对待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对日常政治生活包括周边与学校查,了解自己和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懂得从政治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关心社会政治生活、关注国家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的思想感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政治科学的兴趣;理解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并注重

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联系实际附诸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政治的含义

2、教学重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设问:在暑假期间,你见到哪些社会现象?(要求学生举例)

生:举例说明

师:请你分分类,哪些是经济现象?哪些是政治现象?哪些是体育现象?。。。(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

了什么进行? 师:为了讲述政治的含义,我下面举例来分析。(1)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2)太平天国运动(3)刘翔打破110米栏世界记录(4)2007年上海市高考录取 请问哪些属于政治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2)(3)属于政治现象,(4)属于教育现象,(5)体育现象。师:为什么(1)(2)(3)属于政治现象?从三方面分析: 哪个阶级进行的活动?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开会、选举、运动是为

一、政治的含义

(一)、政治的含义

的全部活动。

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政治的含义体现了: ①政治和阶级的关系:政治的主体——阶级或社会集团 ②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的目的——根本利益 ③政治和政权的关系:政治的核心——国家政权

(二)政治的内容、政治和阶级的关系(1)政治活动的主要主体是阶级 让学生填写表格(学生填写,教师分析)

原始

会 有无阶级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有无对立阶级 对立阶级 是否是 阶级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社会主义社共产主义社会

政治集中表

现为什么

① 阶级社会中(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还包括协调阶级内部关系(布什和戈尔的总统选举问题)

② 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集中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存在阶级斗争(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但不是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 总之:

(2)政治与阶级的关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或人民内部矛盾

设问:、(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会议?

(2)、美国总统选举为什么这么激烈?

(3)、为什么会有太平天国运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政治和国家政权

(1)政治活动的目标、关键、途径——国家政权

(2)、政治活动的目的——根本利益

思考沙皇的话,说明什么道理。

1905年俄国,人民革命,各地建立很多苏维埃组织,沙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颁布诏书:“你们要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人身等自由权利,我都可以给你们,你们要什么我就答应什么,不过请你们保留我的权力。除了国家政权,一切我都给予”。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除了政权,一切都是幻影。”

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你们要什么,我就答应给你们什么,不过请你们保留我的权力,除了国家政权,一切我都给予。”

说明了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权是阶级统治权,它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因此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在阶级社会中,被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要进行革命,夺取国家政权;而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则竭力维护自己的政权。

在剥削阶级的统治部长不再存在的社会,政权仍是政治的核心。无论组织经济、文化建设还是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处理国内外的关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

3、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计划经济 党和国家制定以行政手

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 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

市场经济 党和国家制定以经济手段

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 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

(1)经济决定政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社会的政治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从全局看,没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孤立的政治。

展示近十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和近十年上海gdp增长率

结合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历史,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2)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①政治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介绍9·11事件

②政治对经济有阻碍作用

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总结(略)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都是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一位教育学家说:“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是危险品。”

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又红又专、德才兼备

二、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总称。思想素质主要由思想认识、思想感情和思想方法等要素组成;政治素质主要由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念等要素构成。

举例:赵薇军旗装事件

阅读:《王渊:拒绝总统奖的故事》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展示图片:《最震撼的升旗仪式》

让学生谈感想,并且问学生在升旗是应该注意什么?

介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以上的事例体现了王渊和学生有爱国之心,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人的其他各种素质具有主导作用

(2)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首要条件

(3)思想政治素质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

详细介绍国际时政

美国对伊拉克的态度和朝鲜的的态度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①、地缘政治不同

②、经验教训不同

③、国力不同

④、资源

简单介绍六方会谈、详细介绍各方立场

邓小平同志: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的外交实践看,这里的“韬光养晦”是指谦虚谨慎,不说空话,多做实事,不事张扬,不当头,不称霸。

2、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1):政治观点的定义

(2):政治观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3):意义:

①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政治鉴别力.②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政治敏锐性.(4):如何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①学习专业知识

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3、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1):政治方向的定义:

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根本 利益和共同意志的目标

(2):正确的政治方向:

最根本的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4、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的分类:

①思想素质:思想认识、思想感情和思想方法等

②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等

一位教育学家说:“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是危险品。”

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激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

(2)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

你知道上海市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你参观过哪些?

(3)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争取入党,跟党走。

教案前言 篇2

为进一步提高南疆初中双语汉语教师解读及使用汉语教材的能力,推进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结合南疆地区初中双语汉语授课现状及教师特点,编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双语汉语教案》,该系列教案紧扣《九年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新修订)要求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着重提升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及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具体体现以下特点:

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该教案设计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每课结合具体的内容设置不同的三维目标,重视汉语的应用实践,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汉语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除此之外对于每篇教材的教授注重词语学习与课文学习及口语表达的结合;课文学习与句型、句式学习的结合;课文理解与课后练习的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总之依托每篇课文,通过听说读写的有机训练,在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整体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

二、教学思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教学思路秉承着“学生是汉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设计,使汉语教学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按照“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组织教学。如对于每课的教学板块(词语学习、课文理解、综合训练、交际活动、写作训练等)力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三、教学资源注重从课内拓展至课外

教学设计首先凸显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如词语学习部分采用课前预习、课始检测、创设语境联系等教学节点;课文理解部分把理解课文、句型学习、课后练习、真实交际及写作部分有机结合进行。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设计中能根据课文文体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转变文章叙述方式,内化课文语言,如设计《蚂蚁》这课时,引导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说蚂蚁是个大力士”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同位学生合作进行真实交际,一生扮演蚂蚁,一生作为旁观者。交际内容预设为:

(旁观者)亲爱的小蚂蚁,有人说你是大力士,我还不信,今天我可是服你了。瞧,你和大象、骏马、黑熊以你们单位体重托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负重比赛的标准,结果大象只能拖动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骏马只能拖动相当于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黑熊所能拖动的东西不到自身体重的五倍,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扛走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你太了不起了!

(蚂蚁)你过奖了,这算是我们蚂蚁家族的特点吧,有句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嘛”,所以能赢他们也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学习表达,内化语言。其次在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推荐阅读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报刊、视频等方式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为课本剧、情景剧进行模拟表演等;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补充到作文角(或班级角);引导学生进行演讲、办手抄报等。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将课内对汉语的学习迁移至课外,扩大汉语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

总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双语汉语教案》倾注了编写者的智慧和心血。但由于编写者能力有限,加之地域不同,对于教材的解读和处理将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诚恳希望广大一线教师在使用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二趣味哲学故事 篇3

然而,星鼻鼹却常常被狐狸抓获,成为狐狸口中的美餐。

星鼻鼹不是有很灵敏的嗅觉么,难道它就没有嗅到潜伏在附近那狐狸的气味吗?

星鼻鼹不是有极快的奔跑速度吗,难道它在发现狐狸后不可以拔腿就逃吗?原来,星鼻鼹喜欢吃一种小昆虫,狡猾的狐狸抓住它的这一嗜好,在星鼻鼹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上这种小昆虫。星鼻鼹一见这种小昆虫,便忘乎所以地贪吃起来。

它“嗅”不到周围潜在的危机,“看”不到附近潜在的敌人,它的眼里除了它爱吃的小昆虫外,什么也看不见。

“贪吃”使它一步步走入了黑暗的陷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人世中,不是也有一些人像星鼻鼹一样吗?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整理 篇4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的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世界观】: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自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

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3)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

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1)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二、唯物的辩证法

(一)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1)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忽视和消灭

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

(2)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改变具体联系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1)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②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① 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② 相互作用: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③ 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方法论】:(1)整体是全局主导、统率。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原理 【世界观】:(1)系统具有整体性。

(2)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内部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3)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方法论】:(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原理:

【世界观】: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支持新事物的壮大和成长。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世界观】:(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方法论】:(1)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坚持适度原则,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4)反对错误倾向“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

(三)矛盾: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观】:(1)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矛盾双方,要看到双方的对立和统一),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1)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方法论】:(1)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2)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作为前缀加在上两个原理前面)

(四)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世界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1)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

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1)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重视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三性原理:

【世界观】:(1)含义: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②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③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4)真理是具体的。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的三性原理: 【世界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步性和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

2、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和两条规律原理。

(1)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3、社会主义改革原理:

(1)性质: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原因:生产关系中有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有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3)内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4)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5)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世界观】(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

1、人生价值原理:

【世界观】:(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世界观】(1)性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内容: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

【方法论】:(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①人民是根本的衡量尺度。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4、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原理:

【世界观】:(1)实践。(根本途径)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高二哲学前言教案 篇5

考点

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

2、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B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面对 21 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 3、4、知道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理解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B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考点

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考点

6、说明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C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属性和特征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一元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考点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人类 考点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1)、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2)、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或整体意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部分原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

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C

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考点

4、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

1、发展的原理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 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3、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考点

5、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

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考点

6、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B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考点

7、说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C

1、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考点

8、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 B

1、含义: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 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考点

9、阐释创新的重要哲学意义 B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1、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B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1、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理解: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考点

2、了解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 A(1)事实判断: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本质属性、发展规律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例如:山上的花开了。(事实判断);山上的花开的真香啊(价值判断)考点

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B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也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考点

4、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C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 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即: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答案)

考点

5、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B(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考点

6、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B

1、人的价值的内涵: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的统一。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生活与哲学高二理科期末考试卷 篇6

政治(理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A.物质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2、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

B.劳动

C.世界的物质性

D.意识

3、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A.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

B.客观存在性

联系 C.客观存在性

运动

D.客观实在性

运动

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B.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C.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5、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在黑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6、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7、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A.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之外的“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尊重知识,尊重权威

8、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政治试卷 第1页,共5页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话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意识具有目的性

D.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0、优秀的影视作品打动观众的不是靠高科技手段营造的场景,而是要能启迪观众“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体现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

作为根本出发点()

A.自己的需要、喜好

B.上级的指示

C.领导的意图

D.当时当地的客观事实

12、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

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1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15、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1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

政治试卷 第2页,共5页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艺术家创作艺术讲究意境,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总是能具体历史的统一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1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条件性

D.无限性

18、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要靠实践来检验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能够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

B.反复性

C.具体性

D.上升性 20、“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这一说法()A.否认亲身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 C.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否认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意识

B.运动

C.联系

D.矛盾

22、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孤立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观点

23、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女儿、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主观性

24、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25、管理学中经典的“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整体离不开局部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发展是不平衡 26、2013年元旦以来,号称“史上最严的交规”在全国开始实施。某市及时对城区所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优化调整,既很好地解决了堵车问题,又减少

政治试卷 第3页,共5页

了市民的被动违规现象。这一做法()

①把握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使部分的功能超越了整体功能 ③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注重了从部分出发优化组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94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28、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也能成就大事,这强调了()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C.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

D.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①同一性

②斗争性

③普遍性

④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生产者与购买者的这种关系体现了矛盾的()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二、综合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在太空停留13天,于29日返回。“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了12个字总结此次任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哪些道理?(12分)

政治试卷 第4页,共5页

32.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者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12分)33.33.对于治理雾霾,国外城市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洛杉矶就成功地实现了消除烟雾,还公众蓝天。这座美国的“烟雾城”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材料中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6分)

政治试卷 第5页,共5页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练习 篇7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10.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人

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

感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1.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有人说:“金融海啸充分证明: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要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对这11.某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会导致不可知论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12.判断一种哲学形态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要看它是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体现了()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3.“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充分说明了4.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A.哲学智慧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哲学智慧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4.2006年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巨大的危机。“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事实说明 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15.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人到现代人。这表明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16.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8.“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17.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实践A.运动是物质在运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9.世界博览会不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世界博览会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9.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0.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D.探究生命的起源

21.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2.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23.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4.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B.自然界是客观的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25.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B.人脑C.思维着的精神D.客观存在26.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28.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29.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

A.物质决定精神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C.精神离不开物质D.精神可以变物质 30.许多成功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31.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2.鲑鱼生活在海里,却要游到内河源头去繁殖,行程常达上千公里,一路上,它们不吃不喝,迎接一个个严峻挑战,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们必须一次次地奋力跳跃,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头上,还有数不清的天敌磨刀霍霍在等候着它们的到来。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达目的地。下列对鲑鱼上述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它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它们的行为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D.它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3.“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34.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35.2006年高考降下帷幕,紧接着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13子。连13来,在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些算命者,自称能为考生“点拨”报考哪个院校、选择什么专业,当被问及灵不灵时,算命者多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进行搪塞。这种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唯意志主义B.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C.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D.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36.(8分)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绵延数世纪积累起来的智慧王国。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典籍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甚至不同的人,其哲学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这些见仁见智的哲学观点或哲学理论流变的历史中,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4分)

(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4分)

37.2006年7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8分)

(2)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8分)

38.早在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还在菲律宾肆虐之际,我国气象部门就准确预报出它将在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沿海登陆,并危害我国沿海省市,这凸显了我国在台风预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碧利斯”的路径、移动速度等较为怪异,加之人们对台风在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而导致的应急准备情况较差,截至7月19日16时,“碧利斯”引发的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45个地市的264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93人,失踪156人,紧急转移安置295.2万人,倒塌房屋21.2万间,损坏房屋28.7万问。

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9.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1)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乌鸦可爱?(4分)

(2)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是什么?(12分)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ACBB6-10 CDADC11-15 AACDD16-20 ABBCA21-25 DADBA26-30BCCDC31-35ACBAA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6分)(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

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

(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

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

(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这里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也正是我们要从乌鸦的悲剧中得到的有益启示。(12分)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ACBB6-10 CDADC11-15 AACDD16-20 ABBCA21-25 DADBA26-30BCCDC31-35ACBAA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6分)(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

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

(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

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

(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上一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下一篇:公共基础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