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建设思考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少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传统本科高校不同,应用型高校的主要特点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1]。

当下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模式与专业转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英语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传统英语专业已经多次成为教育部亮黄牌的专业之一。当今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不仅是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同时更应该是一个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唯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满足社会实际需要,才能真正做到保持专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应用型也成为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必由之路。

二、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

虽然国内大多数应用型高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但人才培养质量相对不高,缺乏鲜明特色。很多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与学术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似。而应用型高校生源质量明显较低,师资力量也不如重点高校雄厚。所以刻意模仿重点高校的专业建设模式不仅不能为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带来良好契机,反而会削弱其专业特色。另外,虽然多数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都打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旗号,但并没有完全理解复合型人才的内涵。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多开一两门有用课程或急需课程就可以解决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根本上还是英语人才。不能因为复合了其他元素,而削弱了英语学科的主导地位,导致英语语言技能的弱化,这就违背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2]。

三、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建设之思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显专业特色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既不同于学术型高校的精英式教育,也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技能型教育。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围绕学校的定位目标,英语专业建设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明确其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专业调研基础之上。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社会经济特色,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国标》指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3]。

一般而言,应用型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专业知识,具备熟练运用外语的表述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教育、文化、科技、经贸、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商贸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另外,各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背景不同,其优势资源、特色学科、师资力量都存在差异。英语专业的建设要结合校本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专业,避免与其他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走差异化发展道路[4]。

(二)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大纲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支撑。《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将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五大板块。各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应该在国标的指导下,结合本校优势及专业特色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

总体来说,应用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围绕“能力本位”的思想。课程体系的制定要与人才培养规格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培养目标的细化。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听取行业专家、一线老师的建议,要以本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每一项岗位能力都应该有对应的课程群作为支撑,否则岗位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空谈。要确保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上紧跟目前行业发展需求,结合生源实际情况,科学设立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夯实语言基础和加强实践运用能力的特点。

课程体系确定之后,要针对每门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对课程的根本把握,是对培养能力的细化,引领和指导教师授课思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时代发展迅速,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英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这要求英语专业的课程大纲不断更新,才能跟上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文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生源质量不如部署本科院校生源质量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不高。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另外,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效利用在线课堂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

另外,国标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文性质,划定英语专业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文化为核心教学研究内容,强调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是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5]。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定位是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更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是英语国家文化的载体,并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通识教育内涵的体现形式之一。因此,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因为强调英语技能而忽视英语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除了《英美文学》一门课程之外,应适当增加《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增设英语阅读和文化实践模块。在能力要求模块,需提高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可增设《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选修课程。

(四)强化实践环节,拓展第二课堂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心就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合理配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并把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作为保障。另外,实践教学要结合校本特色,全方位开展。除了传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之外,第二课堂也应该很好地发挥其实践教学优势。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应该多元化,除了英语社团、英语角、文化节、英语竞赛等传统项目,还可以开展行业专家讲座、中小学及英语培训机构教学观摩等拓展项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关注教师发展,加强专业培训

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一般教学任务较重,科研能力较薄弱,实践能力欠缺。这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显然不能匹配。学校要合理减轻英语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为教师提供走进企业、接触行业发展动态的机会,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培训,也需要不断向优秀专业教师学习。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优秀师资优质课堂等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平台。除了继续完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外,作为语言类专业,还应提供更多的国外进修与学术交流机会。其次,为教师创造更多进行行业实践的机会,使教师优化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目的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结语

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英语专业也要顺势而为。明确其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培养目标,突显其专业特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争取在不断地探索中,稳步推进英语专业的良好发展。

摘要:顺应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趋势, 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 基于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和教师发展五个方面, 探讨英语专业建设思路, 以期能促进英语专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英语专业,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11.

[2] 吕迎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7) :16-17.

[3] 仲合伟.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 2015 (1) 112-120.

[4] 张慧芳.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的瓶颈及其突破[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 (8) :21-23.

[5] 冯光武.把握国标精神、找出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J].外语界, 2017 (1) :12-15.

上一篇:有线电视交流干扰故障分析与处理下一篇:建筑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