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共9篇)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1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缓解我国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现状,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越来越受社会认可。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能较系统地学习第二专业的主干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把学生塑造成优秀的现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院提供一个正规化、系统化的学习和掌握了解跨专业学科知识有效途径,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对综合性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

由于高校扩招等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近日,一项对将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据悉,该项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而与此同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在校生纷纷选择了第二专业来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就业指导部门反馈的就业信息来看,聘用一专多能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毕业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在就业市场上,一专多能加双学历再加双学位的复合型大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青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跨专业、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是各大名企高薪猎取的目标,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大的局面,第二专业教育为广大同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考研、出国发展空间。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2

该方案以自建微信公众帐号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结合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4G技术的云平台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出若干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营销模式。

比赛结束后,本次大赛的主赞助商北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当即表示,我院学生的方案实操性极强,在就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后,热情邀请学生毕业后加入该公司工作,并表示愿和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此番获奖,引发了我很多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具体如下:

1.跨专业

本次学生获奖,得益于金融、营销、计算机及互联网、 数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知识的充分整合,而这些专业分属于涉外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系、基础课部等4个系部,学生不是任何一个单独的系部能够培养出来的,当然我们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对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但同时也给我们所有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讲高等数学应该怎么讲,并不是只讲了极限、求导、积分就够,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阶求导之后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 二阶求导之后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积分后的意义又是什么,这势必要求我们的老师通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再比如,讲金融的老师也该做一些功课,不能仅把实践内容局限于银行间账务往来,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金融的真正的运作流向是怎样的,市场营销更不可能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4P、8P、12P等等。能给学生讲解得明白的教师一定是对以上跨专业的知识理解透彻的。

2.新知识

什么是新?一本教科书出来,所有的知识至少都是2年以前的,不能叫新。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不重要,但教师自己的知识是否与时俱进了呢?十八届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到了顶层设计,其真正含义是什么?成立国安委,背后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形势政策课的老师就这些问题是不是有必要给学生们讲一讲呢?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讲经济法的老师自己是否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 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句话代表了什么,讲公司并购的老师是否讲到了民营资本如何才能进入垄断型国有企业之中?马云的余额宝凭什么可以支付高于平均水平3倍以上的利率,进而积淀出超过千亿资金的?我想,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上能够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一个最新发生的和本专业有关的热点问题,不仅教师个人有收获,学生的收获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比只了解课本知识更具现实意义。当然也许会有老师说,混合所有制中央刚提出来,我怎么讲?我个人认为:第一,是否能完全正确的理解暂且不重要,但学生至少应该知道这个词;第二,在这个领域结合过往的知识和规律,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思考,甚至申报科研立项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领域当成主题去研究。

3.重实践

实践是当今的社会需求,是到了企业就能用的东西,它和理论研究是不一样的,是和当前的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 还以这个获奖项目为例,建立微信公众帐号,手机钱包, APP应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怎样把我们的理念和上述这些非常成熟的功能结合起来开发新的应用,我想这才是用人单位看重的。独立院校不用搞理论创新,更不用搞顶层设计, 我们用的只是“应用”,紧抓“应用”就是重实践。

4.小科研

独立院校所有课程的专注点应该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从“小”入手,小技巧、小方向、小领域,并且是越小越好, 把重点放在“小”上,研究重点应放在给社会提供服务上, 即我们常说的“第三产业”,但具体到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就有可能是“天天酷跑”,如果我们能开发出这样的一种应用,每天有那么多人在玩,可以想象,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会变的炙手可热。每年都有毕业生做毕业论文,老师们也都在指导他们的论文,当指导教师能够给学生指明市场需要的方向,指出未来的发展热点和应用热点,而不是仅仅掌握科研文章的写作规范的时候,学生就必然能够具备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

如何实现上述几点,我想大概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招生、行政管理上完全打破现有系、专业的概念, 一、二年级学基础课,随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学院要为学生们设立好市场需要的相关领域和方向,配置相应的课程,明确地告诉学生未来的两年要学些什么,社会需要什么, 毕业后能做什么,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学院定向培养。当然, 这样做还需要对学校新的管理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

2. 学院的年轻老师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真正走进市场,深入了解社会发展方向,不断丰富和积淀自身跨学科、 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要想培育复合型学生,首先得有复合型教师,要想培育应用型的学生,首先得有应用型的教师,教师们都要有紧迫感,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进步。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用人单位争夺和重视的人力资源之一,当独立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切实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我想学生会更加自信,教师也会更加自信,一届又一届的教与学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独立院校的发展将必然走向辉煌。

摘要:当今,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已经从学历转变为能力,即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并有效完成岗位工作。基于这一大环境,各大独立院校都不一而同的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简单来说,各高校在构建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都将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笔者认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统一、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3

关键词:云桌面,跨专业,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75-03

一、引言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国内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转到内涵发展上来。其中,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跨专业实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跨专业人才培养是指具有教学内容相关、技能学习相关的几个专业,通过研究,将专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但在实践过程中,跨专业的实训往往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①虽然学院已经建立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而且效果明显,有更多师生提出参加“跨专业实践”,但由于受实训基地场地的限制,不能使更多师生受益。②学院现有的实训基地,由于建设初期缺乏统一的规划,普遍存在不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资源、实践课程开展相对独立,各实训基地不能共享的现状,极大地限制了跨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突破实训资源、实训场所时空限制,将不同实训基地之间的教学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以满足学院跨专业信息的共享、实现岗位实训项目互联,方便学生迅速进行岗位转换,是“跨专业”实践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云计算和云桌面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1][2]

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所有的运算和存储资源都在云端,用户可以通过任何终端来访问云端所提供的服务。和终端用户最接近的云计算服务就是SAAS(软件及服务)。但SAAS服务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存在着实际的困难:①SAAS所提供的软件服务都是以WEB方式来提供的,但在高职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非WEB方式的软件应用。②在实训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教师都需要一台真实电脑的所有功能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这些不是一个WEB浏览器所能够提供的。

在SAAS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种云桌面应用(DAAS:桌面即服务)。云桌面应用是云计算领域的一个特殊应用。它的目标是在云端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和真实的Windows桌面有一样的桌面环境。在实现跨专业实训的目标下,云桌面应用可以提供如下便利:①云桌面资源在云端,只要有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来访问,这就为打破实训基地和机房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了技术手段,特别是对那些时间跨度为几个月的实训任务来说,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②云桌面支持的在线用户个数,不再受实训机房的空间限制。这样在网络和服务器能力范围内,可以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这对外专业的学生来跨专业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实现手段。

三、基于云桌面的跨专业实训解决方案

经过实地调研和系统规划,我院在学院的经管实训基地部署了一个私有云平台。该私有云平台是一个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基于WEB发布的、可扩展的、具有支持服务器集群和工作负载平衡等特性,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私有云平台管理软件。它在架构设计上采纳了Eucalyptus的软件架构设计思想,在系统内部的高性能通讯和接口设计上,采纳了Facebook公司的thrift技术,使得整个私有云平台软件系统既简单可靠,又具有良好的弹性扩展能力,同时,还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多种语言的SDK开发包,方便后续的个性化定制。

1.云平台系统框架

图1是该私有云平台的系统框架图。

可以看到,整个云平台的服务是在局域网内部的,也就是学校的校园网之内。云平台可以分为前端和后台服务两个部分。在前端,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或者客户端软件来访问后台的服务。后台服务则按照类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服务

用户和AD域用户的管理:私有云平台自带基于LDAP协议的用户账户管理模块。同时,它还提供和微软的AcriveDirectory无缝集成的功能。通过简单的配置,私有云平台的用户账户管理模块,可以把客户自身已经具备的AD域用户自动的纳入到私有云管理平台之中。

虚拟机镜像资源的管理:虚拟机镜像资源本质上是一个比较大(10G左右)的二进制文件,它的管理涉及到存储和访问控制两个方面的问题。但它的访问控制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在私有云平台里面,虚拟机镜像资源分为私人、院系级和校级三个级别。校级的虚拟机镜像资源任何人都可以访问,院系级别的虚拟机镜像资源只能被本院系的教职员工访问,私人的虚拟机镜像资源只有这个虚拟机镜像文件的拥有者才能访问。在这个访问控制的基础上,私有云平台还增加了自定义用户规则,来进一步约束用户和虚拟机镜像资源之间的访问控制。

物理硬件资源的管理:私有云平台还会把所有的物理服务器,物理PC机统一管理起来,并提供统一的管理控制操作界面。

虚拟硬件资源的管理:私有云平台同样把所有的虚拟的服务器、虚拟的桌面统一管理起来,并提供统一的管理控制盒操作界面。

(2)基础服务

物理硬件资源层:物理硬件资源指的就是放在机房或网络中心的,支持私有云平台软件正常运转的所有物理服务器、PC机等硬件资源。

虚拟硬件资源层:虚拟硬件资源指的就是私有云平台,通过硬件虚拟化技术,虚拟产生的所有虚拟机实例,它们根据一定的调度算法,动态地分配到物理硬件资源层所管辖的物理服务器或PC机上运行。endprint

IaaS层:IaaS层就是通过对物理硬件资源层和虚拟硬件资源层的抽象和封装,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访问接口,用户可以无需了解物理硬件资源层和虚拟硬件资源层的具体实现,就可以很方便地调用这两层提供的硬件资源服务。

PaaS层:PaaS层则是在IaaS层上更进一步的抽象和封装,使得用户及业务应用程序,无需再考虑硬件资源的分配等细节问题,而是集中精力关注业务逻辑和算法等重要的问题上面。

2.云平台网络拓扑

图2为私有云平台的网络拓扑图。

这个网络拓扑的优点体现在:

(1)计算部分和存储部分是分开的

计算部分硬件和存储部分硬件可以分别从不同的供应商采购。这样保证了不会被某个厂商的云计算产品锁定,同时又能够保证学院可以采购并应用市场上最好的云计算产品。

(2)计算部分又是按照集群进行划分管理的

计算部分通过服务器集群进行划分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集群控制器的管理复杂度,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集群里面,可以支持不同的虚拟化技术。例如,在一个集群里面,可以采用开源的虚拟化技术像KVM、xen等;在另外一个集群里,又可以采用商业虚拟化技术如vmware、hyper-v等。这样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购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化软件产品,在购买、运营和维护上,保持最大的灵活性和性价比。

(3)同时支持桌面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

这样的网络架构,配合管理层面的设计,方便用户可以在一套软件和硬件框架内,自如的、动态的同时部署桌面虚拟化服务和服务器虚拟化服务,而不是像其它商业产品那样只提供一种服务的部署,不但降低了成本,还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

3.应用场景说明

(1)云桌面资源制作

私有云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方式,来帮助管理员制作新的云桌面资源。这个WEB界面提供一个向导式的模板,管理员只需要遵照该模板的提示,逐步选择好:安装光盘镜像,设定新的云桌面资源的属性(名称、内容、访问权限等),然后开始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和平时的PC机安装一模一样。

(2)云桌面资源提交

管理员可以多次对同一份云桌面资源进行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通过提交按钮,即可把制作好的桌面镜像发布到云端。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管理员还需要设定访问规则。

虚拟机镜像文件资源可以分为校级、院系级和私人级。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无条件的使用校级和私人级资源,但只能使用自己所属院系的院系级资源。这种访问控制只约束了谁可以使用哪些虚拟机镜像文件,但并没有约束怎么使用这些虚拟机镜像资源。换句话说,虚拟机镜像资源按级别分类,只解决了静态的访问控制,动态的访问控制还需要用到下面提到的“自定义用户规则”。自定义的用户规则是如表1所示的一个四元组{user,image,server,attributes}。

通过这样一个四元组,就可以详细定义某个虚拟机实例从创建、启动、运行到关机的完整生命周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参数和配置,达到了动态、运行期间访问控制。

(3)云桌面资源使用

在管理员制作好镜像资源和设定好用户规则后,每个用户可以通过网页登录,并获得属于自己的云桌面资源,如图3所示。

可以看到,该用户有3个可用的虚拟机实例,其中1个正在运行,2个已经停机。这个页面上右边的四个操作按钮分别代表运行、停止、连接和快照。

四、结束语

通过在学院的中心机房部署服务器,然后管理员根据跨专业实训教师团队的需要,定制各种云桌面资源,并对外提供基于WEB的云桌面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在学院内部,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接入到实训课程之中。实训基地的空间大小,以及实训课程的时间长短已经不再是限制因素了。

参考文献:

[1]梁景璘.高职教育应用云计算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2).

[2]王万丽.浅析云计算及其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34).

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篇4

一、体育专业人才的分类及供需现状

广义的体育人才,是指围绕体育任务开展体育工作、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具备一定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其他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按照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体育人才可以分为体育竞技人才、体育教练人才、体育裁判人才、体育教育人才、体育科技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体育新闻以及群众体育服务人才,也可简单地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已逐步从竞技体育转变为大众体育,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状分布,研究型体育人才需求量相对减少,应用型体育人才需求量大量增加。由于受普通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定位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体育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定位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等,由此造成一方面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必须更新理念,坚持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与产业互动,立足于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把分类管理、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克服同质化、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等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为此,国家出台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本科教学工程卓越计划和专业硕士学位试点等一系列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总体上看,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逐渐向应用型转变,地方性本科院校越来越成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河南省应用型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普遍性,主要反映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这些高校大多位于市级城市,地方体育事业和体育基础设施底子较薄;二是它们基本上都是以后升本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比较成熟,而应用型体育专业发展滞后;三是在校生规模较大,毕业生的就业趋向集中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四是在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上,改革步伐不够大,创新精神不够强,基本都没有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的要求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供需现状,应用型高校必须解除思想束缚,树立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制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统筹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课程设置要在两个统筹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公共基础课的设置要充分考虑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该开设的课程一定要开设,比如公关礼仪课程。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要力求精,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时要充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要适当。选修课的设置一方面要突出实践应用,另一方面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了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外,还必须强化校外实习与实训。第一,应依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下设的各个专业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争取各实验分室对学生开放。为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应在工作量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充分考虑实验教师的利益。第二,要结合学校的体育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锻炼的机会。第三,为了确保校外实习实训的质量,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发展联盟。合作是共赢的基础。在发展联盟中,学校可以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智力、人力和场地方面的支持,社会企事业单位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其主要的合作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体育技能培训、体质测试、健身指导等活动。

(三)以学习能力提高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应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主线,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必须明白教什么,其核心是以岗位对接为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具有师傅领进门意义的基础性、核心性知识点上,并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上,要积极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团队学习、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要摒弃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重视课外实践。比如,可以推行分段教学、多次考核、多样考试的考核模式,其中多次考核是指根据多次考核的成绩折合出课程的总成绩,多样考试是指根据课程性质灵活采用口试、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操作、课程论文、项目化设计等考核方式。

(四)以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5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人员需求的缺口日益增大,并且企业也对营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本文从营销方法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来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作 者:朱洪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管理学部,广东,增城,511325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71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 对策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6

1.1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2011年, 萨尔曼·可汗 (Salman Khan) 向世界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 自此之后, 教育界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目前, 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从课程的实施流程和学习过程来界定翻转课堂的概念, 其本质上是将传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颠倒。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过程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先讲解知识点, 学生再消化知识。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则刚好相反, 课前学生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 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作业、回答问题、教师辅导等完成知识的内化。笔者认为, 上述概念的界定还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没有明确说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如果学生只是观看了视频, 并没有掌握基本的要点, 那么就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内化。所以, 翻转课堂中, 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需要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效果, 才能算作完成了课前知识的传授。基于此, 本文将翻转课堂定义为: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教学资料等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点, 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教师辅导等将知识完全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可见, 知识传授目的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视频等教学资料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 要求更高、挑战更大。

1.2 VBSE综合实训介绍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 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 其中一项改革就是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目的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在当下社会, 真正需要的是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不同于其他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获得专业对口的实践机会, 比如财会专业的学生, 到了企业不可能真正接触财经业务。在这种背景下,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VBSE) 系统诞生了, 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仿真实践的机会。VBSE根据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原型进行了全方位的仿真模拟, 将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搬进了课堂。在VBSE系统中设置了童车制造企业, 并围绕着童车制造企业设置了供应商企业、客户、竞争对手、银行、政务服务中心以及综合服务中心等, 俨然构成了一个小型经济社会。上述每个企事业单位内部均设有典型的部门和岗位, 同时设有相应的业务流程、软件操作系统、实际业务案例, 并配有大量高仿真的实训材料, 例如仿真货币、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业务单据、营业执照、公章等。在VBSE综合实训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岗位, 并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处理各项事务, 通过VBSE综合实训, 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实际企业的运营流程,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翻转课堂”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实施步骤

2.1 教师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的首要步骤就是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掌握知识要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保障课前知识传授的质量, 教师必须制作高水平的视频, 并且视频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VBSE实训课程本身是由一系列任务组成的, 所以教师可以把每一个任务作为一个知识点, 并根据任务录制视频。另外, VB-SE实训课程还有一系列相配套的教学资料, 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 (含PPT) 、操作手册、教案、教师授课指南、学生学习指南等。因而, 在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需要做两项工作, 一项是根据任务录制视频, 并在上课的前一周将操作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项是将VBSE实训课程原本配套的教学资源进行切割 (分解) , 同在线视频要能够一一对应, 并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参考。VBSE实训课程所涉及的任务 (知识点) 包括:招聘与应聘、团队组建、期初建账、税费计算、薪酬发放、货款回收、材料款支付、采购入库、车架完工入库、编制营销策划方案、生产领料、销售发货、薪酬核算、期末结账等。

2.2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课前, 学生在家里或在宿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操作指南等, 了解实训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自主观看视频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调整视频的播放节奏, 对于实训的难点可以反复观摩, 观看到要点之处可以暂停视频以做笔记。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 可以做老师布置的与实训任务相对应的练习题或思考题, 以便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另外, 教师还利用QQ、微信、微博或论坛的方式建立起VBSE实训课程讨论区, 学生在观看完视频或做完老师布置的练习题之后, 可以通过讨论区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或者向老师或同学就难点问题讨教。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实训视频、自主提出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VBSE实训课程的兴趣,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但是, 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 即对于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 该如何监督其课下自主学习情况。这就需要VBSE实训课程具有一个有效的网络教学系统, 不仅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学生状态的途径, 而且还可以采取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 进而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2.3 学生课上完成教师推送的任务

VBSE实训课程强调团队协作, 因为一个任务需要涉及到若干个单位以及单位内部的若干个部门, 要完成教师推送的任务需要有关岗位上的学生都必须将手头工作完成。为了说明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本文以VBSE实训课程中的“采购业务”为例。VBSE实训平台的采购业务模仿了实际中的采购业务, 教师按照采购流程将采购业务又细化为若干个小任务, 并依次推送给相应岗位上的学生来完成, 具体任务明细包括:生产部门提出需求计划、采购部门审批、向供应商询价、财务部门审批、财务部门借款、向供应商下采购单、供应商发出货物、货物验收入库、财务报销。

课堂上, 教师通过VBSE实训平台的教师端口, 可以监控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比如第一个推送出的任务“生产部门提出需求计划”, 如果生产部门经理还没有进行相关的操作, 那么教师端口就会显示“未完成”, 如果前一个任务还未完成, 下面任务对应岗位上的学生将无法操作。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 如果学生忘记了操作步骤, 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 也可以通过再次观看视频解决。

2.4 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做出评价

VBSE实训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评价体系, 摒弃了传统的实训课程评价方式, 不仅注重学生实训结果的评价, 更注重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 学生最终的实训成绩不仅包含教师的评价, 还包含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以及团队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评价。VBSE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具体包括:一是课堂测验。每节课开始时, 教师都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主要是采用提问、做题等方式;二是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评价。教师通过定期查看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间、课后习题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三是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每个任务结束后, 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自评、团队自评以及同伴评价活动, 通过自评和他评, 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四是搜集实验资料和查看实验流程。每个任务结束后, 教师都会搜集相关的实训资料, 比如发票、单据、凭证、账簿、计划书、合同等, 检查实训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正确, 同时, 还要查看计算机中的操作结果, 并综合给出评分。以上四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是满分100分, 所占的比重依次是20%、20%、20%、40%, 假设用A、B、C、D依次表示上述四个项目的得分, 则学生最终的实训成绩=20%·A+20%·B+20%·C+20%·D。

3“翻转课堂”在VBSE综合实训中的应用效果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搜集数据, 用于比较采用“翻转课堂”进行VBSE综合实训和采用传统方法进行VBSE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差异。研究者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进行VBSE综合实训的6组学生为研究对象, 每组30人, 共计180人, 每一组研究对象中都涵盖了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三个专业的学生。

本研究所设计的问卷调查总共涉及5个问题, 其中前四个问题是选项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主观题。向6组学生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回收180份, 有效问卷180份。为了方便比较, 本研究将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1、2、3组 (共计90人) 进行了合并统计, 对实行传统教学的4、5、6组 (共计90人) 进行了合并统计。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搜集数据见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对现行教学模式所持的态度方面, 采用翻转课堂的1、2、3组中持喜欢态度 (包括喜欢和非常喜欢) 的学生比例高达80%, 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4、5、6组中持喜欢态度 (包括非常喜欢和喜欢) 的学生比例为26%。学生课业负担方面, 采用翻转课堂的1、2、3组中认为课业重 (包括较重和很重) 的学生占比26.27%, 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4、5、6组中认为课业重 (包括较重和很重) 的学生占比57%, 这说明相比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下学生感到学习比较轻松。学生查看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方面, 采用翻转课堂的1、2、3组中有70.67%的学生经常查看网络资源, 而采用传统课堂的4、5、6组中没有学生经常查看网络资源, 这说明翻转课堂有助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 1、2、3组中认为知识掌握程度好 (包括较好和很好) 的学生占比66%, 而4、5、6组中认为知识掌握程度好 (包括较好和很好) 的学生占比25%, 这说明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内化。

4 结束语

VBSE实训课程的操作环节比较多、任务比较清晰, 每一个小任务都可以录制成精短的视频, 翻转课堂作为充分利用网络在线优势的一种教学模式, 非常符合VBSE实训课程的特点。另外, VBSE实训课程需要小组协作, 才能完成教师推送的任务, 因而与翻转课堂强调团队协作的教学理念相吻合。作者结合所在单位VBSE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 详细介绍了翻转课堂在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运用效果。同其他课程相比, 在课前准备阶段, VBSE实训平台本身已经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不需要再制作实训操作指南等资料, 只需要按照任务录制操作演示的视频即可, 大大减轻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为了验证翻转课堂在VBSE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如对搜集来的数据没有进行实证检验, 只是进行描述性统计, 在后续的研究中, 将着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4) :46-51.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0) :59-64.

[3]周媛.财经学校运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VBSE) 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 2014, 2 (2) :270-273.

[4]马秀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9) :66-68.

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篇7

一、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实施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高职教育中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点明了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在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的比例仍然偏重,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80%。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经济领域,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尽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坚持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1:1。通过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尽快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创新,这个国家、民族就失去了前景。高职教育要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将他们置于一个充满创新的物流管理实践环境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可以模拟多种多样的物流环境,让学生不断地进行物流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避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脱钩。对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要求教师自身必须经常参与物流实践,到物流公司、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部门锻炼,了解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避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脱钩。教师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和实用性技能,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二、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比重过低 虽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技能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表面上都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实施起来由于受学校财力、师资队伍等因素所限,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不见实际行动。学校可以利用有限的财力建体育设施、盖图书馆、修学生公寓、盖豪华办公楼、建学生广场,但对于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却捉襟见肘,这归根到底是学校认识上的问题。由于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不重视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直接导致了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实践性教学比重过低的问题,很多学校根本做不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的水平。

(二)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和校外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要贯彻实践性教学,必须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就拿福建省来说,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仅仅是买一些电脑和几套教学软件而已,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这直接导致了在教学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过低,教学效率低下。对于校外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仅仅是签订一些合作协议而已,没有把校外实训基地纳入真正的教学范筹,起到现场教学和学生实践场所的作用。

(三)没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的物流实训教材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久,2001年在北京物资学院开始招生,因此在我国各学校中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先天不足。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相关经历,这导致了在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中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目前在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没有全国统一的、实训效果良好的实训教材,在贯彻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各做各的,随意性很大。

(四)考核形式单一,没有突出技能考核 高职教育重视技能的培养,但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在考核方式上并没有突出对技能的重视,仍然以传统的笔试为主,侧重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这对突出高职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三、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完善以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建立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从实现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整体出发,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要求,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科目,并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编制各类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各类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等。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把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认识性实习、课内实践、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四大模块,建立“见习-校内专项业务实习-现场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的实践教学过程,不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突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是:1、认识性实习主要安排在物流管理专业课开课之前,通过引领学生到物流公司、港口、车站、仓库、配送中心、生产企业、商业企业进行参观,让学生对物流有个感性的认识,了解物流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应该如何学。2、课内实践主要安排在每门专业课开课期间,目的是反映各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如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这门课中,教师可带学生到仓库、配送中心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现场教学了解关于仓库操作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基本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软件操作,掌握仓储与配送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技能,使学生具备相关岗位操作能力。3、专业实训属于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安排在物流管理所有专业课学习之后。专业实训应涵盖物流管理各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分属于各门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深刻地了解,并能使学生对各门理论课程的理解得以升华,真正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基础。4、毕业实习决定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应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物流管理专业适应的岗位很多,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为将来的正式就业创造条件。

(二)加大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和校外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确保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实施 根据高职教育以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境的营造。实践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物流现场环境的特点是:职业氛围浓厚,实习过程更直观,与现实社会相接轨。物流虚拟环境是通过模拟现场环境进行的,可以在校内进行,排除了场地的限制,可借助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物流软件实验室、自建立体仓库等。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应加大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需投入资金建立立体仓库、物流专业实验室,购置一些设备,如电脑、叉车、条形码读写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让学生通过对设备和技术的应用,真正掌握物流知识和技能,培养物流岗位操作能力。在软件方面,学校还需添置物流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每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操作软件,掌握各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具体技能。

其次,还应加大与物流企业、港口、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合作力度,使它们成为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见习、实习,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己将来的真实岗位,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要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还必须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鉴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只会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不懂物流实际操作的现状,学校应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每年至少要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一个月,掌握物流基本技能和操作流程。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双师”资格,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到实践中锻炼,从而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纳贤才,到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中聘请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充当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以适应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保持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衔接性。

(四)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编写实训教材,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计划性、完整性和衔接性 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实践性教学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实训教材是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材的编写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效果。鉴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性较强的实训材料的现状,学校可动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编写物流实训教材。实训教材的编著要力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整体性和典型性,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具体的实验项目,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背景、实验依据原理、必要的资料、实验设备、主要实验技术、实验要求、考核标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五)改革传统的以试卷为主体的笔试考试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目前在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中,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考核依然以笔试为主,这与高职教育的精神相违背。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对于各门专业课程的考核,应减少笔试内容,增加操作技能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实践性教学,主动提高自己的物流管理技能和操作能力。当然学生除了进行实际操作以外,还可以采用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甚至可以把考核的权力下放一部分给校外实训基地,让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进行打分。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考核制度,杜绝学生考试时进行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心里,重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掌握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8

摘要为了能够满足目前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大学生的需求,以该专业教学现状和特点为研究对象,提出培养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若干对策,为应用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的增加,各本科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应用型转变,技术应用型大学注重打造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王牌专业,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探索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应用型高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行案例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所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跨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9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领域形式的分析。提出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块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学生就业与上岗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块培养;实践技能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在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时,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既重智育,更重德育;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更重素质和能力,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建构政法学院应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对于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其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的设置与课程的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习条件的优劣,都要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我国已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际贸易专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大体有以下一些。

其一,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随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0%的学生认为他们来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也经常更换职业岗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其二,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从调查资料来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约为60%,而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约为70~90%,有的`甚至到达100%。而且,有些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工作,但是到职业学校获得技能证书(如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后就容易找到工作。根据近百家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招聘要求来看,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约有76%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这说明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应教给学生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加强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态度的教育,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其三,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其显著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和技术持续迅猛发展,这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增加。

中国目前正处于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中国加入WTO及国家对个人从事外贸业务的管制放开,对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1.6万亿美元,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在迅速扩大的同时,岗位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四、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培养目标的建构。正确定位国际贸易专业(报关)培养目标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贸行业岗位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可以将国际贸易专业(报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该培养目标也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可以把国际贸易专业(报关)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为:一德、二基、三能、四证。所谓“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三能”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

上一篇:荷塘月色(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下一篇:幼儿园财务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