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社会艺术教育为何功利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艺术教育功利化的现象

当前, 伴随着世俗化时代的到来,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 人们往往以社会地位的高低, 财富多少来作为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 而漠视文化精神, 艺术涵养等在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学习艺术成为学生在升学中具有竞争力的手段, 忘记了学习艺术的本身和自身的兴趣导向, 在学习的巨大压力下只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使他们机械的去学习, 这样孩子失去内因自主自觉的学习艺术, 不能树立远大目标, 宏伟理想, 很难长期有效的坚持下来。艺术是意识的觉醒, 不是成绩的堆积, 我国自古就有注重人艺术素养的培育把“笔墨纸砚, 琴棋书画”列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儒雅, 高贵品性的要素。

艺术也是一个大国软实力的体现, 一个没有文化输出的国家不能称之为大国。我国现在很多大学都设有艺术专业, 然而近年来的扩招使全国已有120万的艺术生, 这种只把艺术当成进入大学捷径的人们只会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发展。艺术教育成了升学的低门槛的标志被扭曲和功利化, 艺术考试几乎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课外兴趣班里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和社会舆论的聒噪更助长了不正之风, 在这种风气里, 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攀比心态认为别的孩子所学的, 自己的也一定要学, 实际上, 间接的将孩子变成一种工具, 艺术跟人的本性很紧密, 孩子本身不会轻易排斥, 但如果要在这些艺术上加上任务和框架, 可能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整天想着票子房子的画家不可能画出一流作品。梵高和雷诺阿就没买出过一张画, 只有这些丢掉功力的艺术家才能名垂青史。然而我们艺术教育的改革一直都没有突破, 大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发展畸形, 得不到改善, 学生只重视技术的提高而没有升华到艺术, 更别提创造力了。大学课程的设立除了基础乐理和和声曲式, 即兴伴奏, 音乐鉴赏其他课程观念落后, 冗长匮乏, 专业课时间安排太少, 使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 就业率不高形成恶性循环。

艺术使人们的追求不仅是物质的享乐, 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脱离低级趣味, 充实升华生活。很多人都提到艺术教育应该加强其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不能一味的只注重艺术技能的训练, 所以克服艺术教育功利化目标之一就在于此, 钢琴精品赏析, 影视音乐赏析, 教学法, 音乐名作赏析, 都扩大着我们对音乐的涉猎, 和感受, 拓展着音乐的知识, 提高审美追求, 从而改变艺术仅是技艺训练的现状[1]。

二、解决艺术教育功利化的对策

只有让艺术教育不纳入成绩评定中不作为升学的条件和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才能引导学生不是单一功利化的学习, 让更多学生接受艺术教育, 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不随意挤占音乐, 美术等课程。改变当前艺术教育只是少数学生享受的专利的现状。学校艺术教育能与艺术门类之间相互依存, 较为全面地把艺术的历史, 文化脉络, 民族背景, 地域特色等作为艺术课程研制的基础, 强调文化的多样性融合, 理解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自然, 艺术与人文, 艺术与科学的密切关系[2]。

仅靠某所学校, 某个区域的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国家必须加大对艺术教育师资, 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多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尊重个体兴趣改变评价标准, 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可以由教育部门统一开发艺术教育资源库, 如搭建艺术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覆盖每个学校;把一些较好的艺术教育电子资源, 上传至教育信息网, 进行共享, 或者刻成光盘, 通过教育电视台播放等等。

高尚道德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枯燥的讲解和单向度的灌输对于儿童道德的成长收效甚微。美育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艺术是分享是汲取其他领域的营养来丰富自己, 从戏剧、电影、文学等领域充实自己。也可以取材于社会现象, 新闻民生, 需要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和其他方面渗透融合, 从而抓住深刻内涵不使其变空洞失去吸引力, 自我欣赏, 脱离群众。艺术教育内容的技能弱化了人的主题性。艺术首先是情感的艺术, 它的表现尽管有技术的问题, 但是主要还是依靠艺术内容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最近一档音乐节目音乐大师课成为很多中小学学习的教材, 这档节目没有淘汰, 没有导师竞选学员, 完全去功利化的节目受到大家喜爱, 使得学生在很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和大师进行接触和学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也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到更广泛的传播, 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发掘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为学生树立榜样[3]。

艺术本身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高级精神活动, 这种精神活动要凭借一些物质手段来完成。功利的音乐教育需要我们的正视, 重视, 对课外兴趣班, 培训班的监管要加强力度, 不能使其市场上鱼龙混杂, 把学生作为赚钱工具, 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应从基本的乐理, 视唱练耳, 创作背景, 出发。可以在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那些音乐有喜好, 抓住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点, 穿插一些故事, 把上课内容的主题再引入进去, 把学生的思路引入积极更高的程度, 可以讲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自己正确价值观的看法, 拉近学生老师之间距离, 这样老师说话的说服力和信赖度会提高, 是钢琴课更加生动, 通过老师的演奏示范, 使学生受到感官冲击, 让音符跳动和燃烧, 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钢琴还有为人处事, 说话艺术, 态度风格, 追求与成长。我们只有在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自身的成就感和突破。艺术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 利用活动时间, 组织学生到艺术博物馆、音乐厅, 等现场教学。它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积极性。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艺术教育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步入一个功利化的怪圈中。这对于我国的艺术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社会艺术教育的功利化现象做了阐述, 并分析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艺术教育,功利化,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范振飞.当前中学艺术教育的瓶颈制约及其突破[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2 (03) :115-118.

[2] 张斐然, 高薪茹.回归本位整合资源——艺术教育去功利化学校应有所作为[J].艺术教育, 2015 (09) :23-27.

[3] 赵莉.莫将艺术教育功利化[J].音乐时空, 2014 (23) :127-128.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的水塔水位监控系统设计下一篇: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