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精选13篇)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1

颈”制约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流、车流、物流不断增加,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交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交通深层次的问题凸显,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如何努力突破交通宣传教育的“瓶颈”制约,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道路交通的和谐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对此,笔者作了些初浅的探讨。

一、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孤军奋战是目前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公安交警部门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簿。只靠交警部门通过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进行宣传,其作用和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其他各部门职责没有考核、检查、奖惩机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形成“政府主管,交警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共管,全民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2、宣传方式因循守旧,传统方法多,开拓创新少。在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压力下,各级交通民警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较多情况下都是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橱窗、散发宣传资料或到客运车站,乡镇人员集中场所播放宣传光盘等,这些传

统的宣传形式往往是民警工作得非常辛苦而起到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难以使交通安全宣传深入、持久开展,且宣传面十分有限。

3、对宣传对象头重脚轻,力度不一。在日常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总是围着中小学生、客运车辆驾驶人进行,而对单位、社区、企业、农村等人员宣传较少,难以促进广大交通参与者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提高。

4、宣传重城镇,轻山区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交通安全宣传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农村地方的集镇及公路主干线,社会宣传也仅局限在客运站场,覆盖面不广,难以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农村、边远山区纵深推进。

5、宣传专项资金紧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基础,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投入大量的设备费用,印刷资料费用,活动费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仅靠交警部门在罚没收入中挤出资金来维持,已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二、突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瓶颈”制约之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组建规范和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工作中,把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前提,把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制宣传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

成部分,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作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表现。

2、开辟阵地,完善设施,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载体作用。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抓好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切实发挥社会化宣传的效力,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1)是政府要建立健全交通法规普法宣传考核机制。(2)是各单位、企业主管部门对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3)是各村委(社区)会组织开展好道路交通安全进村、进社区。(4)是各乡(镇)村委会把道路交通安全进农村、进家庭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

(5)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类学校,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对学生的教育内容,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6)是宣传部门、广播电视单位,要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列入宣传重点,发挥新闻媒体独特优势,开辟交通安全宣传专栏,持之以恒地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

3、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投入体制。努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费用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起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资料等费用的投入,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手段采取新的方法、拓宽新的渠道提供物质保障。

4、抓住重点,讲求实效。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对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交通民警按照“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基本思路,狠抓宣传教育的辐射和延伸,使日常性宣传教育工作,在不同的宣传对象当中,均达到“入眼、入耳、入脑”的效果,在规范个人文明交通行为的同时,增强全民文明参与交通的思想意识,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5、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供后劲,形成对民警的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应用高科技技术手段的知识和能力。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2

关键词:法制,安全,教育

对于小学而言, 抓好法制安全教育工作, 让学生从小就知法、懂法, 知安全、懂安全, 从而更好地融入法制社会, 平安健康成长, 少走弯路, 更好地构建更为平安、和谐、幸福的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在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中, 我们就如何抓好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讨。我们觉得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 要注重抓好“法制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法制安全教育与三尺讲台、法制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努力推动学校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真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一、抓好法制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实现学生与校园环境的良性互动上突破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 具有很强直面效应。而校园文化,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简言之, 就是学生处处可见、处处能听、处处能思能想。因此, 抓好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应当抓好法制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利用板报、自信墙、标语、宣传栏、校园网络、少儿广播台、等校园文化范畴的多种有效载体。近年来, 每年举办的法制安全教育专题板报超过4期, 自信墙3期, 利用校园网络播放法制安全教育专题片6次, 利用学校少儿广播台, 每周周二和周四定期不定期播出法律及安全知识20次以上, 内容重点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等倾斜, 把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与浓厚的校园文化紧密地交融在一起。把法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和资料融入其中, 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使学生能够时时感受、感触到“法”与安全, 了解“法”与安全之常识, 认知“法”与安全的理念, 树立“法”与安全的观念。

二、抓好法制安全教育与三尺讲台的有机结合, 在实现校、师、生的良性互动上突破

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与三尺讲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抓好课堂与学科渗透法制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 是实现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优化提速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运用行之有效的活动及方法,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靠保障。

近年来,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 主要以“一歌一享”、“读好书启灵魂”等为切入点, 内容紧贴法制安全宣传教育, “一歌一享”就是利用每天早晨8点20分到8点25分5分钟的有效时间, 让学生唱歌一首, 讲故事、幽默笑话一个, 学习法律及安全知识一条;“读好书启灵魂”就是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2点30分到2点40分10分钟时间, 让学生读书学习, 并在每周教学日的周四专题安排阅读学习法律安全知识。同时, 要求老师及时到位随跟辅导, 对学生在学习讨论中不懂或不能解决的法律及安全知识及时处理解决。学校同时安排专门人手对各班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确保活动认真有序开展。此外, 学校紧紧抓住已聘请的派出所干警为法制副校长的契机, 扎实抓好法制安全教育讲座的开展, 每期在两次以上, 每年在四次以上。同时, 充分利用“小能人”特色, 认真开展和拓展“小能人”活动, 在全校各个教学班每班确立一名“法制安全小能人”, 并赋予其特殊职能, 专门负责学校各班级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检查监督, 方式上采取本班组织检查监督、班级交叉组织检查监督、年级交叉组织检查监督等。

三、抓好法制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实现学生与人文环境的良性互动上突破

学校是主阵地, 社会更是大舞台。学生要掌握和具备相应的法制安全知识, 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掌握和运用相关的安全知识维护自身安全, 还必须参与于社会, 接触于社会, 实践于社会。因此, 紧紧抓住各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认真组织学生参与, 是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法制安全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年来, 针对政府每年定期举行的“3.15普法与维权”、“5月法制安全宣传月等活动”, 学校精心组织和策划, 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有效保证了学生学习提高, 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家长们的法制安全意识, 实现了双赢。

总之, 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 是更好营造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和谐、幸福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来说, 抓好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笔耕于勤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奋斗, 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从而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安全文化和法制安全教育环境, 为最终实现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改革, 打造平安、和谐、幸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科学化;高效化

众所周知,音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音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学好音乐知识可以提升个人的整体形象气质,拓宽视野。而且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平时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知识。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适当的音乐学习,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让学生在放松之后,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音乐的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忽视音乐教育

高中与大学只有一步之遥,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以进入一个好的大学继续深造为目的。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化课学习为主,音乐的学习始终不被人所重视。受这些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时,也常常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生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部分学生的认识有误

音乐是一门被大部分高中生所喜欢的科目。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欣赏到优美动人的音乐,放松自己的心情。然而,不少学校由于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大,一周可能只会开设一节音乐课。在音乐课上,部分教师不明白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的一些教学内容过于老旧,不被学生所喜欢,而且,有时音乐课还得为其他科目让道。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音乐学习环境之中,使得学习积极性越降越低,对音乐课的期望值也有所下降。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学不学音乐都无所谓。

二、使音乐教育走向高效化和科学化道路的方法

1.调整教学观念,转变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渗透,决定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寡。高中音乐虽然一周只有一节课,但是这一节课也可以做许多的事情,比如说学生长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已经有些疲倦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较为轻松的音乐,使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上得到短暂的休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及时地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音乐。

同时,做好音乐教学也并不只是教师的工作,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看法和认识也极为重要,学生如果在学习的时候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必然会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这样音乐教育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才有可能实现;反之,学生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觉得自己高中阶段学好文化知识是自己发展的重心,音乐学不学都无所谓,只要自己会唱歌就可以了,那么音乐教学必然不会取得较好的发展。所以说,要想实现音乐教育的高效化和科学化第一步就是要调整教师的教学观,摆正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2.整合教材内容,学会活用教材

高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对于一些流行文化感兴趣的程度要比传统文化高,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喜欢听流行音乐,但是目前的大部分音乐教材对流行音乐的引入都比较少。在上课时,教师使用这些音乐教材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音乐教学的效率不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熟悉高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学会整合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虽然教材的内容较为传统,但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醇厚的中原韵”这一节的知识时,有不少地方性的音乐和传统音乐,如“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大部分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这首歌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故事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看到传统音乐的魅力,这样音乐教育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才有实现的可能。

3.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开设得虽然比较少,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依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一些音乐知识。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开口,唱出心里的歌曲,再或者教师还可以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在学生聆听完一首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所播放的音乐具有哪些特色,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每一个人所具有的音乐天赋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生来就五音不全,即使想要歌唱也没有办法,而有些学生则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具有较高的音乐潜能。教师在教学时要留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动态,对于一些具有音乐潜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重点培养,为他们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总的来说,高中音乐教育走向科学化和高效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时,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创新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参考文献:

[1]禹佳.浅析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音乐时空,2015.

[2]阮放.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J].教师,2015.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4

文网

“>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2010-06-29 18:33:0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2)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交通安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驾驶人员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认识到交通安全重要性,懂得交通法律法规的有关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是解决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自从公安部关于交通

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活动部署开展以来,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浅谈己见。

一、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无可避免地大面积出现各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记忆力强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

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

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二、开展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在宣传内容、形式和手段上都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减少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实给广大的中、小学生创造

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特别应注重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作用,采取三抓之策,才能使学生校外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学校方面:首先,学校要强化中小学生的交通法制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在校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提高,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规范人们道路交通行为的法律依据。做为学校一是每一周或两周要上一节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课。对中小学生实行正规化、系统化、经常化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到了位,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依法行路的自觉性增强了,就等于抓住了对学生道路交

通安全教育管理的根本。同时学校还应在每周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社会活动,在有组织,有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让学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只要抓好了上述两点,学生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必定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建立”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班”、“遵守交规好学生”等评选制度。可采取学生“持卡上路”方式,违法时,由执勤交警予以纠正和教育并记入联系卡中,每月底交警部门将登记的学生违法情况反馈给学校和县教育局。每学期由县教育局牵头,对辖区内的学校实行考核评定,奖优惩劣。各学校也可以根据此对班级、学生进行考评。最后,加强校车管理,建立交通违法举报制度。发动学生、家长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举报校车超载、不按规定行驶等交通违法,拒乘不具备载人资格的交通工具。凡举报内容一经查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严肃处理并依

法追究学校法人的责任。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5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记者以多种交通方式走访了京津冀多个城市、县区,发现尽管部分城市在粗线条上实现了高铁对接,但一些细微之处的衔接不畅,使得交通便捷程度大打折扣。

采访中,记者发现河北省多条高速公路修到邻域交界处,却难以对接。比如河北省2011年开始建设京台高速,预计2014年底开通,但北京段预计2014年下半年才开工,对接存在时间差。京昆高速、111国道等也存在类似的情形。在公路方面,目前河北省通往邻域有18条“断头路”、24条“瓶颈路”。

另一方面,由于首都效应,南来北往多种形式的交通路线转道北京,大量乘客常态化流动于北京市内的各个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机场,近几十年以来北京实际上承担了北方交通枢纽的功能,加剧了北京的拥堵。

记者采访交通运输部,以及京津冀交通、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了解到,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三地交通合作仍面临现实的障碍。他们建议,从定位上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以促进区域交通合作为突破口,以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抓手,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

“框架协议”难以落实

采访调研过程中,地方交通部门反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工作机制上的缺失,阻碍了三地交通部门加强协同的实际工作。他们建议,在凝聚共识、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首先,明确提出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记者调研发现,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交通的定位,地方观点并未统一。有观点建议“先疏解、后修路”,因为在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尚未填平,以及首都功能疏解、三地产业转移尚无明确指向的情况下,过早实现交通一体化,只会刺激更多津冀人口单向涌入北京。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交通先行:交通一体化是缩小三地公共服务差距的手段和内容,是实现首都非核心功能平稳有序转移,以及引导京津冀经济产业梯次分布的前提。

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性,但对交通定位的认识不统一,势必不利于协同发展的实际工作。对此,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等建议,明确“交通先行”原则,因为即便可能造成短期的“人口逆流”现象,但从实际工作看,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重要突破口,也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终要求。

其次,建立三地交通合作协同机制。多地反映,由于缺乏能统筹、有约束力的协调方式,尽管京津冀近年多次谈及交通合作,“框架协议签了一堆”,但推进落实整体乏力。

河北省交通部门反映,在对接京津方面,河北积极性高,但总“热脸贴冷屁股”。三地签署的交通合作框架协议有方向,但无具体项目、时间节点、责任人和推进机制,最终“写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在纸上、锁在柜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赵同安说,“三地一年开个会、签个协议,但落实效果不好说。比如高速公路,每年都谈到对接,但就是不通。”

对此,受访者呼吁建立京津冀交通合作的协同机制,建议中央和部委介入搭建对接平台,由相关省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每半年开一次区域交通一体化联席会议;由三地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工作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议。该协同机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确保三地交通合作在涉及行政级别、项目安排、道路技术标准、跨域交通管理等方面有效兼容,避免各自为政、独木难支。

部门协调“绘好一张图”

受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认为,应由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的交通、规划部门协调出台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

中国北方“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问题。天津市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许颖悟说,近几十年以来北京实际上承担了北方交通枢纽的功能,南来北往多种形式的交通路线大多要转道北京,每一时刻都有大量乘客常态化流动于北京市内的各个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机场,并在这些交通节点上带动了一批低端服务业,造成拥堵。

因此,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宜围绕北京市“交通枢纽”的现状做文章,根据北京城市定位,合理分散交通节点,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入手:在存量上盘活津冀两地多个机场、火车站等目前尚未饱和的重要交通资源,缓解北京交通压力;在增量方面,新建的重要交通节点宜向津冀地区倾斜,首都北京原则上不再新增。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与收益权问题。地方交通部门反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受益主体分离,是阻碍地方交通水平升级的突出瓶颈。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副调研员邓伟称,目前地方交通部门承担了基础设施兴建任务,不得不举债建设,但交通改善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等更多地被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获得,投资与受益主体分离,使得地方改善交通难以为继。据邓伟介绍,目前河北交通运输厅的负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迫切需要国家支持。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目前地方修地铁、铺轻轨都靠政府补贴,政府没那么大财力就只能举债,但这是“双输模式”:地方交通设施水平停滞不前,交通沿线土地也难以增值。胡存智认为,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直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问题,提出投资主体与受益主体统一,即类似于香港地铁建设模式,投资兴建主体有权参与获取交通外延带来的经济效益。

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祝尔娟建议,引入国际和民间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据她介绍,从国际经验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必全由政府垄断,其最佳的投融资方式是政府主导,鼓励国际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并获得运营收益;对于将收益再投资于新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企业,政府宜给予税收减免等。

在凝聚共识、完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专家们建议,统筹考虑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以出台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抓手“绘好一张图”,构筑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互联互通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该规划应当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国家层面规划,两市一省积极参与、表达诉求,经过协商后得到三地最终认同和支持。徐亚华表示,此前京津冀已经制定有地区交通规划,但当前要按照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对各自交通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二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即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与京津冀城市定位、城市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互相融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设计处副处长安志强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要求及早明确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三地产业转移的大致方向。

立足轨道交通促进互联互通

采访中,多地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表示,在建立三地交通部门协同机制、做好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同时,还应在局部落实环节做好工作。

促进交通运输“以人为本”。对于发展京津冀交通,有关人士分析称,目前京津冀城市轨道建设都面向城市中心,对外围辐射不足,难以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他们认为,三地合作铺展轨道交通,是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胡存智分析称,依靠轨道交通构建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在区域联动发展中,国际上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比如美国硅谷、日本东京都市圈都是依靠轨道交通,实现了大量人口在更广区域内常态化流动分布,而不仅仅依靠服务于汽车、服务于货运的高速公路。

天津市规划局总建筑师秦川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分析称,该轨道交通直接“服务于人”,输送量大,目前已经呈现饱和状态。从京津城际开通以来的实际成效看,它真正意义上拉近了京津城市距离,带动了京津产业转移和人员流动,是“京津同城化”概念形成的重要指标。

促进立体交通无缝衔接。调研过程中,记者以多种交通方式走访了京津冀多个城市区,尽管部分城市在粗线条上实现了高铁对接,但一些细微之处的衔接不畅,使得两地交通便捷程度大打折扣。秦川说:“如果京津城际一开始便疏通了网络购票、地铁换乘等环节的‘毛细血管’,那它两三年前就满载了。”

针对交通衔接问题,祝尔娟建议,三地配合推进交通枢纽和交通节点建设,形成以换乘站为节点,飞机、火车、长途、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交通体系,并在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设大型地下和地上的立体停车设施等。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6

当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如何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了当前基层交警工作的主题。笔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只有充分认识预防交通事故与宣传教

育工作的关系,深刻领会宣传教育在预防交通事故中的重要意义,广泛深入地开展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态势。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性

当前,基层交警大队的宣传部门普遍存在着对宣传教育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目的认识不清的问题,重点不突出,导向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等现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处于源头和主导的地位,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全民交通安全素质,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首先,各级交警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正确引导,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工作重心和根本着力点放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上来;其次,各级宣传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这一核心,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手段,明确新方法;第三,基层宣传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搜集和整理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典型案例,摸索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宣传教育的目的性。

二、拓宽渠道,提高普及性

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遵守交通法律的自觉性,是各级交警部门一直常抓不懈的主要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形式简单,渠道单一,不能深入人心等问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交通安全宣传形势依然薄弱,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所以,拓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渠道,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势在必行。各级交警宣传部门,必须开阔思路,创新机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采用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构架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达到教育群众,保障安全的目的。一要扩大覆盖面。要立足“五进”,落实警务区外延承包责任制,做到村村有人负责,点点有人进入,特别是对那些道路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村庄,要真正走进去,搞好宣传教育。要注意及时梳理辖区内的宣传教育盲点、漏点,发现一个,弥补一个,确保宣传教育覆盖社会每一个角落。二要丰富宣传形式。要改变宣传形式单调的现状,采取具有极强的人性化及亲和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必要宣传教育形式全面开展工作,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做的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三是更新宣传手段。要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开拓新渠道、新手段,积极利用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宣传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三、立足实际,突出针对性

基层交警的宣传教育工作,往往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极易形成与辖区实际脱钩,宣传教育无重点,无特点,盲目宣传的局面。作为基层交通安全宣传民警,要经常地走出去,及时把握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形势,了解辖区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宣传教育重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管辖范围在城区的交警部门,在宣传教育中,要注重广泛营造交通安全声势,开展经常性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要深入到人群密集的商业区、住宅区、晨练点,有效地利用新闻传媒、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等渠道,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要加大对义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全力打造一支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民间宣传力量。辖区主要在农村的交警部门,在宣传教育中要突出人性化、亲情化,要通过春风化雨的手段,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灌输到每名群众心中;要将宣传教育与辖区道路交通特点紧密集合起来,将事故多发点段,道路交通情况复杂、路况差、交通违法行为较多的路段、村庄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要采用各种有地方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交通安全宣传真正深入人心。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全社会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级交警部门只有充分认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预防交通事故之间的紧密关系,真正领会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置于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持之以恒,扎实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透,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遵交法,车车讲文明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7

一、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导致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在这样一个市场变化现实中, 企业该如何增强自身竞争的优势,并且不断地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已经成为各企业管理层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 企业加强经济管理能够为其赢得有效的发展空间,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以说,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对自身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另外,企业积极加强经济管理还能有效地解决其在生产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有效地规避企业风险。 总而言之,经济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中,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也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进行具有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的企业,其经济效益必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

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虽然现今市场环境变化较快,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经济管理意识,经济管理理念不能跟上市场变化,许多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环节,几乎忽视了进行经济管理或者没有及时地调整和完善经济管理。 由于缺乏经济管理或者没有及时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管理进行调整,企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权职模糊,导致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地发挥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频频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缺乏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并没有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是继续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管理模式。 社会在发展变化,可以说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 但是,许多企业没有及时地调整经济管理模式,或者说一些企业一味地套用和效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而完全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缺乏一个创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导致经济管理模式与企业自己发展不符合, 经济管理工作一片混乱,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3、未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当前,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没有制度保障,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据调查分析,当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仍然沿用以往的并且已经不符合市场变化的旧制度。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以及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一方面,导致企业内部职权不能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致使企业中员工缺乏自身的责任意识,当出现问题时,员工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员工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与市场环境出现严重脱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最终很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4、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较为落后

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需要不断地进行革新,但是目前经济管理组织落后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许多企业的职能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模式,这导致企业与市场出现严重的脱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制定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科学,没有充分地保证企业的权责合理分配,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工作难度十分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准确度;最后,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员工工作松懈、怠慢,工作效率较低。

5、人力资源管理不力

目前,许多企业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使得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匮乏,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相关奖惩机制,这样很难发挥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员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被消磨。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力,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较差,这就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策略探讨

1、树立经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经济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摒弃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经济管理意识。 树立经济管理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发展变化进行调研,积极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做出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决策;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管理层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努力地学习经济管理相关的知识,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 另外,值得企业管理层重视的就是,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 在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时,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战略目标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地跟进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在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应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切实保证企业经济管理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求。 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层应该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并且具备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在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其次,注重技术创新。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应该不断地加强技术的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第三,企业应该创新营销观念。 企业应该通过持续营销的方式来有效地减少企业库存和积压,从而为企业积累发展资本。 最后,积极进行信息化经济管理。 由于当今市场环境中信息化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建议企业加强信息化经济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引人到日常企业经济管理流程中,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从而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3、科学设置经济管理组织

企业科学设置经济管理组织,通过积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来不断加强经济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作出一个科学、合理以及明确的分工,充分地将企业职权落实到实处。 在设置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时,尤其应该重视如何明确企业管理层的职能,在此基础之上,为了有效提高企业中信息传递的速度, 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企业应该及时地改变企业中自上而下的组织构成。

4、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从而稳定企业人力资源,积极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 企业要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管理中以企业员工为本位, 以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为前提对员工进行管理,尊重员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让员工产生较强的归属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失,提升企业的发展和生产动力。 第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要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需要企业积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从而减少企业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积极督促企业员工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确保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地改进。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里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包含惩罚和奖励两方面,这样既确保了考核评价体系的震慑力,又保障职工工作积极性。 在奖励方面,企业通过定期的考核评价,需要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分配的标准,按照评价结果分级别的给予员工物质奖励,再根据长期的考核结果确定员工是否应该进行晋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企业在发展中常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为了积极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强经济管理。 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在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树立经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科学设置经济管理组织,只有按照以上提出的方法去应对,加大自身的创新力度,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经济管理[J].经营管理,2013(12).

[2]宋玲:浅谈供水企业如何加强经济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管理,2012(5).

[3]原源:市场环境变化与营销策略调整[J].企业文化,2011(6).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标语 篇8

1、遵守交通法规,关隘生命旅程

2、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3、铭记法规,善待生命

4、享受通行权利,应尽安全义务

5、维护交通秩序,争做文明公民

6、道路交通安全法,伴您平安万里行

7、守法才能平安,平安才能回家

8、良药苦口利于病,交通法规利于行

9、安全与守法同在,事故与违法相随

10、法规在心中,平安在手中

11、树立交通文明意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12、但愿人长久,一路共平安

13、保障交通安全,促进改革开放

14、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标语。

15、行路慎为本,开车礼当先

16、彼此让一让,路宽心舒畅

17、防灾求得平安在,遵章换得平安来

18、路好车好安全最好,慢行快行平安就行。

19、发展以市场为本,生存以安全为先

20、三思而后行,思命思家思社会

21、道路连者你和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22、守交规迎春夏秋冬福,保安全纳东西南北财

23、走过春夏秋冬,安全永驻心中

24、交通安全进万家,出入平安你我他

25、维护交通安全,关爱生命久远

26、安全最佳效应,平安共同心声

27、让道于人,安全于己

28、车行万里路,走好每一步

29、遵守交通法规,平安与你同在30、相会有缘,相让有礼

31、金玉有值,生命无价,遵守交法,平安一生

32、树立现代交通意识,养成良好交通习惯

33、交通法规人人遵守,文明社区家家幸福

34、交通法规人人遵守,文明城市处处安全

35、红灯,绿灯,灯灯是令;弯道,直道,道道小心

36、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37、行路守法法有情,平安回家家温馨

38、道路通行见形象,红绿灯前看修养

39、开车一心一意,做人仁心仁意

40、交通法规记心中,人身安全在手中

41、走遍东西南北中,安全二字记心中

42、人在路中守交规,法在心中路畅通

43、跨入校园,好好学习;走出校门,好好走路

44、宁停三分为安全,礼让三先保平安

45、文明行路路畅通,平安回家家温馨

46、文明交通安全在,留住生命留住爱

47、谨慎驾驶一帆风顺,遵纪守法十分安全

48、大家小家是一家,交通安全靠大家

49、道路连着千万家,安全连着你我他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篇9

为了深入推进,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各级有关精神,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广大驾驶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车辆上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领导。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职责,把道路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做到有部署、定计划、抓落实、见成效。

二、制定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长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宣传教育时机,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创新宣传方式,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知晓率。

三、增加宣传教育活动经费投入,完善宣传教育设施建设,编印各类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管理工作。安全宣传教育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指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宣传教育资料收集、建立管理档案。

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县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的宣传。

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治行动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驾驶无牌拖拉机、驾驶逾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车辆等严重违法行为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七、经常组织开展车辆安全操作规程与技能知识,安全驾驶常识,保养维护常识培训教育。

八、组织开展典型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

九、开展“六五”普法与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每年不少于2次。

九、突出农时与重要节庆(假)日,结合道路交通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元旦、五

一、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题宣传教育;要深入乡村、村寨等重点区域,采取适合农村特点,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进行广泛宣传。

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展板、宣传栏标语、手机信息等方式,深入村寨、学校,加强对驾驶员、操作人员、农机户、农村学生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做到“墙上有标语,路边有警示,手中有资料,报上有文章”。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10

一、我国《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存在的问题

1、部分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中主要以法规规章为主, 但在部分法规、规章的规定之中仍存在法律冲突的现象。比如对非现场执法规定存在的冲突, 《道交法》第7条、第114条对非现场执法做出了规定。而在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律体系中, 对非现场执法规定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存在冲突。行政处罚不应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为唯一目的, 而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纠正违法行为, 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社会成员自觉守法。而非现场执法作为行政处罚方式的一种, 只强调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却忽视了对违法行为的纠正以及对违法行为人教育。同时, 非现场执法在不能确定违法驾驶人的前提下, 处罚的往往是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而真正的违法驾驶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造成错误的执法, 有失公正。这样只是以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而处罚, 难以达到通过处罚纠正交通违法行为, 教育公民自觉守法,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处罚目的。二是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的“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存在冲突。在非现场执法中,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通常不在现场, 在做出处罚时一般不会听取违法行为人的意见或者不会听到违法行为人的意见。同时在非现场处罚执法中, 违法行为人往往是在处罚发生很久一段时间后才知悉自己违法, 要回忆当时的具体细节为自己申诉或抗辩存在较大难度, 更难说保留证据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 非现场执法与《行政处罚法》存在的这种冲突难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违法行为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2、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规部分条文不够具体明确。

比如对机动车超载行驶的治理需要进一步明晰。《道交法》第92条、《道交法实施条例》第106条对机动车超载行为作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中, 更多的是强调对超载行为的处罚, 对处罚后如何处理超载的乘客或物品、违法状态如何消除则规定模糊。《道交法》第92条规定, 存在超载行为, 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处罚并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道交法实施条例》第106条进一步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机动车后, 由机动车驾驶人或所有人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超载的货物卸载, 并承担转运或卸载的费用。尽管上述法条对超载行为的处罚以及机动车的扣留作出了规定, 但由于欠缺法律规定的支持, 在实践运行中没用专门的转运机构来落实超载乘客或货物的转运事项。于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对超载行为处罚后通行做法, 一是由机动车驾驶人或所有人自行联系转运车辆, 这样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也是相当麻烦的事, 特别是要求外地车辆在短时间内自行联系转运车辆更是困难。二是如果超载的是货物, 则涉及到转运货物的临时保管问题, 比如保管场地、保管费用、超载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等等。三是交警在收取罚款后, 不再对超载的乘客或货物另作处理而直接放行。这样做不仅仅违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立法精神, 而且也不利于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3、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有待明晰。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之前就在学界以及实务界存在很大分歧, 观点众多。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技术鉴定行为, 它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鉴定行为, 它解决的是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行政裁决行为, 它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责任进行认定, 其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 符合行政裁决行为的特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行政确认行为, 它具有法律效力, 产生法律效果, 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符合行政确认的要件。除了前述学说,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还有行政证明说[]、行政居间说, 行政调查说, 行政指导说, 限于篇幅有限, 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见, 作为交通事故认定制度的基础理论,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界定存在众多学说, 观点不一, 由此产生实务操作中对交通事故认定救济方式的不统一, 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救济等问题。

4、非现场处罚的执法困境。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高等级道路交通中车流量大, 车速快的特点, 在现实交通管理执法中, 警力不足、现场执法难度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现场交通执法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而类似于雷达测速仪、数码照相机等高技术设备的出现则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途径。因此, 非现场执法这一新兴执法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就非现场执法这一新兴的执法模式, 赞成者有之, 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作为有别于传统执法模式的新兴执法模式, 非现场执法存在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一是非现场执法告知程序的问题。《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前应当遵循告知程序, 履行告知职责。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未对非现场执法的告知程序做出规定, 即使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公安部105号令) 第20条中也仅仅是规定“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可以通过邮寄、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这里就存在“可以”义务与“应当”义务的冲突, 以及如何保障违法行为人受告知的权利等问题。二是处罚对象不当的问题。非现场处罚一般都是通过拍照、摄像等技术监控设备确定违法行为人。但是受技术限制, 监控设备很难确定违法机动车的实际驾驶人, 同时“套牌车”、“克隆车”的出现, 更是加大了非现场执法的难度, 造成处罚人并不是实际违法人的尴尬处境。于是非现场执法中的这些制度漏洞也就催生了“买卖驾照分数”, “驾照违章处理黄牛”等社会乱象。

二、我国《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完善

1、加强对《道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清理和修改。

在前文分析中,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其它法律法规存在的冲突导致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事故的实务操作做法不统一, 条文适用混乱。此外, 诸如对超速、超载的一些规定不明确, 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面临执法困境。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道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清理和修改工作, 以适应道路交通活动的发展。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清理, 应建立常规清理与专项清理相结合的制度。这里的常规清理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开展定期的清理, 使之成为一项日常的法制工作。而专项清理是指针对规范内容或对象是同一类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的清理。专项清理的好处是针对性强, 有助于集中时间和力量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问题, 有助于以法的形式, 在一定的时期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常规清理和专项清理工作, 发现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冲突, 为进一步对其进行修改和编撰打下基础。在清理后的基础上, 适时对其中存在冲突、规定模糊不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除此之外, 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修改之后, 低位阶的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也应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相应修改, 对没有修改又与高位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应予以废止。通过这些清理、修改和补充工作, 让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行政法律法规在其完善性上更进一步。

2、明确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为具体行政行为。

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主体条件, 即行为主体必须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二是内容条件, 即行为内容是行政机关向向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目的在于建立、改变或者撤销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三是程序条件, 即行为的作出应当依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就交通事故认定行为而言, 从主体上来说,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明确规定,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从行为内容的上看,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民事行为的独立的职权行为。从行为的程序上看,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行使职权的行为。因此,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要求。它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 依据法定职责, 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检验之后, 通过分析研究, 进而形成对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造成原因以及当事人事故责任划分作出认定的专门活动。笔者建议适时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 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明确为具体行政行为。这样即可避免在实务操作中出现执法不统一的现象, 又可增加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权利救济途径。

3、完善非现场执法程序。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周 篇11

一、指导思想

安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更是牵挂千家万户的心弦。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认真开展2011年全省中小学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9月19——9月25日

三、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四、方法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组长:陈智

副组长:王文武王继俊

成员:全体班子成员

学校高度重视广大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充分认识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此次宣传月教育活动。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开展此次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必要性,从心灵深处懂得“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 1

起”良好氛围。

3、总结经验,健全制度。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合他们行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认真总结经验,及时交流推广,使交通安全活动能真正发挥实效。

五、活动安排

1、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校门口大门悬挂宣传标语,在宣传橱窗内设立交通安全教育专栏,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和招贴画布置宣传长廊,通过校园广播组织学生学习《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交通安全常识。(9月19日)

2、全校各班要组织本班学生认真的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出一期交通安全知识黑板报。发动学生多写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广播稿。(9月20日)

3、邀请芦岭派出所有关人员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9月21日)

4、举办一次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比赛。(9月22日)

5、组织全校各班学生分期分批地参加“小交警”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上街义务值勤,进行交通安全的宣传、实践活动。(9月23日)

6、学校与全校各班班主任签订了一份创建平安和谐班级责任书,加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搞好班级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加大对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的检查力度,集中整顿班级路队秩序,检查评比,及时公布结果。

7、活动结束后各部门、各班级认真梳理总结,上报校长室。

芦岭中学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12

一、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

我局以谢局长为首的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此次专题教育活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防范未然,做到时时处处把安交通全记在脑中,挂在嘴上,抓在手中,努力在全县形成“交通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共识。局里还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并完善了学校交通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落实各部门安全工作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学校交通安全工作

1、将此次主题教育与“平安学校、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以宣传促进“平安学校”创建,以“平安学校”创建为契机,着力加大“平安校园”创建力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学校周边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汇总,使校园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学生成长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2、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抓好《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的贯彻落实,组织宣讲团到部分大的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为主要内容宣讲十多场次,全面增强了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3、活动中还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

4、全面推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联系卡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广开展“排队日”、“让座日”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广大师生从规范自身交通行为做起,自觉遵章守纪,文明礼让。5、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为宗旨,要求各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信通、宣传橱窗、校报、版报等宣传媒介,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经常性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三轮车、农用车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闯红灯,走斑马线,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的正确行为影响和带动父母,积极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活动期间我县还通过悬挂交通安全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进一步营造交通安全良好环境。

浅析如何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 篇13

因此,新的形势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其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更好地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二,对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上好体育课,更要当好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帮助体育学困生走出心理障碍,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些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呢?本文旨在从小学生心理引导的角度,对如何突破小学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进行一些浅析。

一、体育学困生的定义$

学者王德明曾指出:所谓体育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但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不过,经体育教师耐心和正确地引导,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克服困难,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就一般情况而言,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 心胸狭隘、抑郁寡欢

有些学生心胸不够开阔、少言寡语、不爱谈笑,这一般属于个性特点,对生活和学习并无太大妨碍,人际关系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严重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敏感多疑、抑郁寡欢,常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终日忧心忡忡、孤独无言的学生,通常表现为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且进行集体运动时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摩擦,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最终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抗拒的心理。

其实,形成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受过重大的挫折、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等。例如,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小李。他在篮球课上进行多人小组自由运球练习时,全程都一个人拿着篮球自己练习,即使累了也不让同组的其他同学练习。于是,其他学生跟体育教师反映情况,体育教师便提醒他:同组的学生要一起练习,不能自己一个人拿着球不放。之后,学生小李就不高兴了,气冲冲放下球,不参加练习了。

2. 自卑怯懦、退避畏缩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同时又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的心理状态。由于过分自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所以表现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说话吞吞吐吐,行动遮遮掩掩,做事畏畏缩缩;喜欢独来独往,幽然独处,经常沉湎于幻想之中,从幻想中求得自我满足。一般而言,体育学困生,尤其是能力性和整体性方面的学困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程中学习成绩长期落后,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厌恶。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卢。他父母都是篮球体工队出身,个人素质较高,很注重对小卢的教育,在小卢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不少的心血。然而,学生小卢在体育课上却表现得异常内向、特别胆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且在练习时很少与同伴一起交流,常常畏缩、退避。有一次在篮球传球练习中,体育老师让他出来作展示,但他怎么也不肯出来展示。原来,小卢的妈妈对他期望过高、要求太严,并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小卢,小卢一出现问题或达不到要求,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打骂。在这种威压之下,频繁的挫折感严重地损害了小卢的自信心,因此他感到无助、变得自卑,以致缺乏自信。

3. 对立破坏、自暴自弃

心理学认为,任何使痛苦或不快得不到排除的因素都可叫作挫折。对立破坏、自暴自弃是个人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学生表现是:不怎么爱上体育课,喜欢和教师对立;不仅不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还经常扰乱课堂。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李。在体育课上,当老师讲解、示范时,小李不但不认真听讲,还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其他学生发笑。到了小组练习时,体育委员发出行动指令,小李不是故意不执行,就是行动迟缓,甚至做出相反的动作,还不好好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

三、体育学困生的教育

要正确解决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就要针对其心理问题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1. 用“捆绑”游戏解除自闭心理

有些体育学困生平时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谈,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自闭,很少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点笑容。针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要多加引导,多做有趣的游戏,以便先放松他们的精神,再充分发挥集体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加强交流,促进体育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交往。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一个女学生。她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体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人三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她绑丝带又快又漂亮,这说明她的自理能力较强。但在做游戏时,她的动作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学生的配合难以协调。我见此情况,便亲自给她指导,还让与她同组的学生积极地配合她。这样,经过几次练习后,她与其他学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最终还赢得了小组的胜利。游戏结束进行总结时,我还特地表扬了她,并请她出来展示绑丝带的方法。就在那时,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课后,还有学生向她请教绑丝带的方法。通过“捆绑”游戏,这个女学生渐渐地活泼、开朗了,其自闭心理慢慢地消除了。

2. 用精神的力量消除自卑心态

小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孩子,他们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害怕面对挑战等。因此,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其精神上的鼓舞。其实,给学生一点鼓励,就会给其带来安慰与快乐,甚至是激动与兴奋,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些体育学困生非常有效。

例如,本校四年级的一个男学生。他长得较胖,体育活动能力较差。在练习垒球投掷时,方向偏了,距离又近,之后反复投了几次,成绩仍不理想。这时,在周围旁观的几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甚至讥笑他。见此情景,我及时地制止了那些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说:“虽然他投得不远,但他这种勇于面对挫折、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请大家为他鼓掌加油啊!”听了我的话后,那几个学生以及旁边围观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为他喊起了“加油!加油!”在同伴的鼓励声中,那个男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时,操场上立刻响起了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最后,那个男学生转向其他学生,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深鞠一躬。从那以后,我每次上体育课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那个男学生一些鼓励,还特意安排几个学生与他多接触、多沟通。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个男学生终于不再自卑了。

3. 用循循诱导化解自暴自弃

一些学生具有对抗性格且自暴自弃,这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没有应有的引导教育,从而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以致形成了学生的叛逆抗拒性格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既不能顺从迁就,也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以暴制暴,必须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逐步地调整和化解。

例如,我在分腿腾越跳山羊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设计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还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就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跳跃时,有个学生就是不愿跳。我问他为什么不跳,他说:“那么高,我跳不过去。”我说:“你先试一下。”可他还是不愿跳。这时,我进一步做引导工作,我说:“那你就从最矮的山羊开始跳。”于是,那个学生开始动心了。可当他试跑到山羊跟前时还是没有跳。我没有气馁,继续引导。我在最矮的山羊下面加高了踏跳板,然后说:“来吧!你肯定能行!深呼吸,跳一个。”这次,那个学生终于跳过去了,并且在我的鼓动下连续完成了几个动作。当我给他放低了踏跳板时,他仍然顺利地跳过去了。于是,我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好样的!你跳得真棒。”有了这一次的成功,那个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精神状态也好起来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的胆量越来越大了,也愿意和体育老师配合了。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下一篇:学校干部换届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