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共11篇)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篇1

——以梨园村水泵加工、蒋集村蔬菜种植经济发展为例

(2013年9月8日)

摘要:为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关于“做强镇域经济”精神,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举措,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xxx高度重视,成立专题调研小组,结合“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走村入户,就全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xxx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目前xxx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旧无法根治,只有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才能增加全镇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镇落后的面貌。

关键词:调研;镇域经济;农业;社会发展

一、引言

xxx县xxx位于千里淮河之滨,地处xxx县城东北部26公里处,距南(京)洛(阳)高速公路入口处仅10公里,距省道S307线13公里。淮河横贯全镜,水陆交通便捷。辖一个社区、六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23114人,行政区划面积7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4000亩,水面及滩涂面积4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花生及蔬菜。全镇有岗地有湾地,岗区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湾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

xxx党委、政府依托农副产品优势,积极做好花生、铁扫帚、芦苇的生产加工,发展“一村一品”农副产品种植,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xxx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多年努力,目前xxx已经形成了以农产品种植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助的经济发展格局。

本次xxx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调研考虑到xxx富庶发达者少而偏僻落后者居多,所以主要针本镇经济发展最为典型的村进行调研,故选取了梨

园村,蒋集村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抽样调查点。梨园村,蒋集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镇一个缩影,希望通过对两村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好方法,为发展全镇镇域经济提供很多有益启示,然后解决两村以及xxx类似于梨园村,蒋集村所有村的经济难题。

二、调查点基本情况

梨园村位于镇驻地南面偏西部约3.5公里处,全村国土面积为平公里, 辖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为亩,其中田面积亩,余为旱地。梨园村是xxx重点经济发展村之一,也是全国劳模所在村,村中分别有6户水泵生产加工厂、1座窑厂、1处基站、1处农场和3处养殖场等。为与全县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梨园村自2011年实施项目中“危房改造”户(一级户、二级户、三级户)与“一事一议” 组干道硬化1200米,串户步道硬化5000米,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等,2013年又被列为xxx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

蒋集村位于镇政府所驻地西南1.5公里处,是全镇蔬菜大棚种植示范中心。全村国土面积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亩,其中田面积亩,余为旱地。个村民小组,户,人。

蒋集村蔬菜种植户较为聚集,自80年代起,蒋集村依托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区位优势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带领当地农民纷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至今每年三季的土豆、大白菜、西瓜、辣椒、西红柿、芹菜等已成为循环蔬菜种植产业,年利润十分可观。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是镇村总体概况、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镇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等调研。

四、调研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2013年9月1至5日五天时间利用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的方法,把握梨园村、蒋集村经济现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调查情况。

第二步:2013年9月6日采取等距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梨园村、蒋集村进行问卷调查;两村各选20户作为调查户,在每户指定一人为具体的调查对象。对具体调查对象的指定考虑到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水平等因素,使各类对象都占相应的比例。在发放问卷40份中,收回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

第三步:2013年9月7至10日根据调研内容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五、调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一、从调研数据中看出村民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以及靠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单靠务农来维持家庭经济的,生活很困难,只有极少数人靠做生意来维持家庭经济开支。

二、大多数村民认为镇域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相比较发达地区,xxx农村的交通条件还存在差距,经济和教育发展较为落后。

三、资金不足,生产工具、技术落后是限制经济发主要是因素,加上缺乏人才和交通不便,极大的限制了xxx的经济发展,由于全镇还没有一家标准企业,因此很多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造成劳动力不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xxx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党委政府加强改革开发,进而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四、上级质检、环保等部门的打压、使得梨园村水泵加工业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壮大,农委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使得以蒋集村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发展缓慢。

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和分析,我们发现,两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种种难题,较其他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镇镇看,xxx的经济发展有很多弊端和盲端,我们详细分析如下:

(一)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xxx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项目,经济的发展仅仅靠种植小麦、水稻、花生、大豆以及养殖业等为支撑,科技含量

低,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

(二)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消费观念不科学。

(三)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和谐,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较多,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

(四)基础设施差,交通不变,虽通镇村公路长期缺乏护养,特别是五收二季路面差,打晒粮食导致交通不便,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都较为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村环境卫生差、卫生条件等仍需改善。

(五)经济欠发达镇,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结构单一。

七、启示和建议

梨园村和蒋集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镇一个缩影。通过对两村的实地调查,我认为,加快xxx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正确把握全镇经济的特色、优势和定位,选准并坚持一条适宜本地发展的战略,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发展经济,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转变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必须放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创业主体铺天盖地、发展领域不留空地,最终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必须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类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具体对xxx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一个主题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扩大内需的历史发展机遇,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生产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三农”问题、项目实施、美好镇村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全力维护全镇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发展现代农业,推行节水农业,进一步深化农业基础投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因素,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复种指数,全面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构建和谐xx。

(二)强化教育管理,加大教育投入

xxx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主要限制因素可能受传统观念以及教育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改善教育设施,更新观念,提全镇高人口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因此结合xxx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控掇保学力度,提高巩固率,降低辍学率,避免产生新的文盲;二是加强社会教育,鼓励开办农民夜校,村文化流动室等阵地,认真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同时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借外部的环境培训群众,开拓群众视野,提高群众素质,更新群众观念;三是巩固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少生快富,要通过深入的宣传,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真正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做到“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为理念来提高人口素质。

(三)把握自身优势,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的课题,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xxx虽说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镇,但却蕴藏着无限的后发优势。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把各种因素转变为推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必将带动xxx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周边镇镇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xxx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xxx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资金匮乏是制约产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一是抓住扶贫的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如梨园村的水泵生产加工特色主导产业,应该加大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等投入,建立高标准水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核心基地。二是加强畜、禽和水产的科学养殖。例如以发展香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建盖和改进厩舍,实行科学饲养,加强疫病防治,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三是根据xxx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增加大棚,通过基地建设,引导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最具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五)鼓励创业,重点扶持务工返镇人员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发展镇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引导和扶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梨园村的水泵组装产业,积极引导他们通过组织专业社、成立公司等形式,形成自己的品牌,逐步做大做强,努力形成聚集效应;xx社区的豆制品加工,注重引导他们在包装、贮藏上下功夫,注册品牌,走规模化生产,打入周边大型超市销售。二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引导并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技术、树立形象等方式,推动企业向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

八、附录:

本文调研总共有三人组成。在本次调研中通过网上查阅xxx资料、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篇2

一、镇域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末,天津市共有乡镇134个,其中乡11个,建制镇123个。本文将134个乡镇统称为镇域,利用2012年乡镇统计资料,依照天津市镇域经济发展指数,对134个乡镇的镇域经济综合指数进行综合测评,同时分别计算它们的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和发展潜力指数3个子指数。

(一)镇域经济综合指数情况

镇域经济综合指数在2.0以上的乡镇有4个,在1~2之间的有45个,在1以下的有85个。镇域经济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北辰区天穆镇,为2.529;最低的是蓟县礼明庄镇,为0.590。综合指数前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环城4区,其中北辰区7个、西青区4个、津南区4个、武清区2个、静海县2个、宁河县1个;综合指数后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北部的蓟县,其中蓟县10个、宁河县7个、武清区3个。

(二)镇域经济子指数情况

1. 发展水平指数。

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在2.0以上的乡镇有5个,在1~2之间的有34个,在1.0以下的有95个。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的是北辰区天穆镇,为2.720;最低的是蓟县礼明庄镇,为0.549。发展水平指数前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环城4区,其中北辰区8个、西青区5个、津南区4个、静海县2个、武清区1个。发展水平指数后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我市北部的蓟县,其中蓟县15个、武清区3个、宝坻区1个、静海县1个。

2. 发展活力指数。

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在2.0以上的乡镇有12个,在1~2之间的有34个,在1以下的有88个。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最高的是静海县大邱庄镇,为4.387;最低的是宝坻区新安镇,为0.095。发展活力指数前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环城4区,其中西青区6个、北辰区5个、津南区3个、静海县3个、武清区2个、宝坻区1个。发展活力指数后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北部的蓟县和武清区,其中蓟县7个、武清区6个、宝坻区4个、静海县2个、宁河县1个。

3. 发展潜力指数。

镇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数在1.0以上的乡镇有74个,在1.0以下的有60个。镇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数最高的是北辰区天穆镇,为2.276;最低的是宁河县东棘坨镇,为0.532。发展潜力指数前20名乡镇分布比较分散,其中北辰区6个、西青区4个、津南区3个、静海县3个、武清区2个、宁河县2个。发展潜力指数后20名乡镇主要分布在天津市的东北部地区,其中宝坻区6个、宁河县6个、武清区4个、蓟县3个、静海县1个。

二、强、弱乡镇差异性分析

为了分析镇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将镇域经济综合指数排在前20名的乡镇称为强乡镇,将排在后20名的乡镇称为弱乡镇,利用2012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强弱乡镇间的差异性比较,并将监测结果与2008年进行对比。

(一)经济实力

2012年,20个强乡镇财政收入合计为104.9亿元,20个弱乡镇财政收入合计为5.5亿元,均比2008年增长近2倍;强乡镇财政收入占整个镇域经济财政收入总量的52.9%,所占比重比2008年提高7.9个百分点;弱乡镇财政收入占整个镇域经济财政收入总量的2.8%,所占比重仅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强乡镇财政收入为5.2亿元,弱乡镇仅为0.3亿元,强乡镇是弱乡镇的17倍,2008年两者相差20倍,差距有所缩小。强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52元,弱乡镇为9003元,强乡镇是弱乡镇的1.8倍。强乡镇年末资产总额为89.6亿元,是2008年的6.3倍;弱乡镇为3.7亿元,比2008年增长12%。平均每个强乡镇资产为45亿元,平均每个弱乡镇仅为0.2亿元,强乡镇是弱乡镇的22.5倍。

(二)工业化水平

强乡镇共拥有工业企业9042个,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工业企业452个,比2008年增加113个;弱乡镇共拥有工业企业2417个,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工业企业121个,仅比2008年增加13个;2012年每个强乡镇拥有工业企业比弱乡镇多331个,这一差距比2008年增长43%。强乡镇工业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32.7万人,而弱乡镇工业企业仅吸纳从业人员5.7万人,仅为强乡镇的1/6。

强、弱乡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224.6亿元和170.2亿元,均比2008年增长1.4倍;强乡镇是弱乡镇的18.9倍,与2008年相比差距正逐步缩小;强乡镇占全市镇域工业企业总收入的61.4%,而弱乡镇仅占3.2%,比重分别比2008年提高15.4和0.9个百分点。强、弱乡镇工业企业实交税金分别为67.7亿元和2.4亿元,均比2008年增长85%。强乡镇平均每个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6.3万元,是弱乡镇的5.1倍;每个工业企业实交税金74.9万元,是弱乡镇的7.4倍;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98.8万元/人,是弱乡镇的3.3倍。

(三)城镇化水平

强乡镇非农就业率达到91%,比2008年提高7.3个百分点,比弱乡镇高出41.8个百分点。镇区人口比重为41.5%,比弱乡镇高31个百分点。强乡镇在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上明显强于弱乡镇,天津市农村外来人口中有59.7%集中在强乡镇,而弱乡镇仅占1.1%。强乡镇每万人拥有病床31张、拥有医生20名,分别比弱乡镇多出17张和14名,这一差距比2008年有所扩大。强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为14.5%,弱乡镇为5.0%,覆盖率分别比2008年提高4.2和3.4个百分点;强乡镇镇均参保人数接近8000人,弱乡镇镇均只有1300人。在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人口中,强乡镇占31.6%,弱乡镇占5.2%,弱乡镇所占比重比2008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四)招商引资能力

2012年,强乡镇镇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45.9亿元,弱乡镇镇均为4.1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7倍和4.1倍;强乡镇与弱乡镇的差距由2008年的15倍缩小到11.2倍。

强乡镇外资企业营业收入共计442亿元,是2008年的2.2倍;占镇域的81.8%,比重比2008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弱乡镇外资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1.2亿元,虽是2008年的近20倍,但仅占镇域的0.2%。强乡镇镇均外资企业营业收入达22.1亿元,是弱乡镇的361倍。

强乡镇外省市投资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374.8亿元,比2008年增长55.6%;占镇域的93%,比2008年提高3.8个百分点;而弱乡镇均没有外省市投资的企业。强乡镇平均每个乡镇年末各项银行贷款余额为5.4亿元,弱乡镇平均仅为0.9亿元。可见,强乡镇在融资和引进内外资的能力都显著强于弱乡镇。

(五)土地资源与规划建设

土地资源是地区发展潜力的体现。强乡镇拥有全市10.2%的耕地,弱乡镇则拥有全市16.2%的耕地。强乡镇平均每个乡镇拥有耕地2.8万亩,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0.5亩;弱乡镇平均每个乡镇拥有耕地4.5万亩,人均1.8亩。可见,弱乡镇在土地资源上拥有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在镇区规划建设上,强乡镇平均每个乡镇的镇区面积为1.1万亩,而弱乡镇平均仅为0.45万亩,弱乡镇在镇区发展方面明显落后于强乡镇。

(六)基础设施

强、弱乡镇都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但在某些方面弱乡镇还稍显不足。如,强乡镇通有线电视村比例达到98.7%,弱乡镇为84.5%。强乡镇实现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比例达到99.5%,弱乡镇仅为17.6%。强乡镇公路密度达到1.0,弱乡镇公路密度为0.7;而强乡镇拥有公路总里程1143公里,弱乡镇为855公里;强乡镇平均每个乡镇公路里程为57公里,弱乡镇镇均为43公里。

(七)科技投入

强乡镇在科技投入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强乡镇科教事业费支出合计7.2亿元,是2008年的2倍;弱乡镇合计为0.5亿元,比2008年增长66.7%。强乡镇人均科教事业费支出674元,弱乡镇人均98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10.6%和63.3%;强、弱乡镇人均科教事业费支出相差7倍,比2008年强弱乡镇的差距扩大了2.5倍。每个强乡镇平均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75人,而弱乡镇镇平均仅有60人,相差近8倍,比2008年强弱乡镇的差距扩大2.4倍。有36.4%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强乡镇,弱乡镇只占4.6%。

(八)发展速度

强弱乡镇在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营业收入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活力,但增长速度与2008年相比有所放缓。具体来看,强乡镇2012年财政收入增长4.7%,弱乡镇财政收入增长24.8%,增速分别比2008年下降10和9.1个百分点。强乡镇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20.9%,而2008年强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当年实现了翻番;弱乡镇增长26.9%,增速比2008年下降5.6个百分点。强乡镇2012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7%,弱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8%,增速分别比2008年下降9.6和14.7个百分点。

三、镇域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一)乡镇发展的不平衡局面仍存在,协调发展有待深化

强、弱乡镇差异性分析和两年数据对比显示,强、弱乡镇在财政收入、农民收入、资产总额、工业化水平、科技投入等经济实力方面的差距在逐年加大,形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不利局面。强乡镇在城镇化建设、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弱乡镇;在招商引资、社会保障覆盖等方面对区县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乡镇可支配财力不足,科教投入参差不齐

2012年天津市134个乡镇中,镇均财政收入为1.48亿元,低于平均数的乡镇有100个,也就是说,仍有74.6%的乡镇财政收入尚未达到平均水平,可支配财力比较薄弱。仅有23个乡镇的财政支出中含有科学事业费支出,所占比重不到20%。在有科学事业费支出的乡镇中,最少的仅支出1万元,最多的支出130万元,只有6个乡镇科学事业费支出超过50万元。镇域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602元,过半数乡镇低于平均水平。

(三)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人才发展空间受局限

从镇域企业发展情况看,2012年天津市镇域拥有企业8.1万家,平均每个乡镇企业年营业收入仅为920万元,乡镇企业数量不够多、规模还不够大。有关数据显示,天津市已拥有主导和特色产业的乡镇占到56.3%,刚刚超过半数。镇域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比较弱,产业链条还缺乏有效延伸,综合竞争力有待增强。由于乡镇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各种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吸引高素质人才还存在一定困难,普遍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人才自我发展空间小、机会少。2012年镇域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仅58人、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仅4人、乡镇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仅23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仅15人。

(四)招商引资能力亟待加强,发展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天津市乡镇招商引资已取得一定进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但镇域外向型经济规模偏小,特别是弱乡镇外向型经济实力极为落后。2012年20个弱乡镇均没有外省市进行投资建企,三资企业也只有5家。一些乡镇工业园区和各功能区在软硬件环境上需要完善,园区的招商载体作用尚未发挥。2012年与2008年两年数据显示,乡镇基础设施和镇区规划建设没有明显改变,仍有84.3%的乡镇镇区绿化面积不足10公顷,有31.7%的村没有实现垃圾集中处理,6.7%的村没通有线电视,2.5%的村没通自来水,镇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速。

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镇域发展水平

一是调整优化镇域经济结构。紧紧围绕“做精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体系,加快形成与天津市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水平。二是转变镇域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打造产业强镇。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整个镇域建设共同进步。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镇域发展活力

一是广开思路、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大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资力度,坚持量的扩大与质的提高相结合。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围绕资源优势、功能区分和产业规划有目的招商,发展配套经济,逐步将资源优势、规划优势转变为镇域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多渠道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降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帮助民营经济完善现代经营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筛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帮扶,引导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挖掘镇域发展潜力

一是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中心镇、重点镇投入建设力度,加强乡镇道路、饮水、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行人才激励与奖励政策;提升镇域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镇域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二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保、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低保、医保、养老保障水平。完善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注和解决乡镇农民就业问题。提高镇区公共管理水平。三是统筹强弱乡镇均衡协调发展。加快财政投入向弱乡镇倾斜、资源要素向弱乡镇配置、基础建设向弱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弱乡镇覆盖,不断缩小强弱乡镇的发展差距。

摘要:依照天津市镇域经济发展指数,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利用2012年乡镇统计资料,对天津镇域经济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强弱乡镇在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招商引资能力、土地资源与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和发展速度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2008年以来,天津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镇域经济在协调发展、可支配财力、科教投入、产业竞争力、人才发展、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等方面仍比较薄弱。建议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天津市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乡镇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 篇3

摘要:乡镇生态经济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型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只有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型工业,才能使乡镇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增强,才能使资源合理利用。

关键词:乡镇生态经济良性发展

乡镇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乡镇工业为主体、工农结合,各业并举,全面发展的综合经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现实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全面正确认识,忽视以至牺牲了生态效益去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毁林开荒,弃牧种粮,围湖造田,以至盲目地发展重污染的乡镇企业,掠夺性开采地下资源,不科学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任意排放污染物等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惊人浪费,而且还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矛盾加剧,内耗加重,从根本上限制了乡镇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把发展经济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基础上的做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乡镇生态经济系统内存在着最大的经济投入容量即生态最大可容投入量的问题。随着经济投入的增加、产品产出量也增加。当产出量不断增加,超过生态上限时,既超过了生态最大可容投入量时,虽然可以增加产出量,但由于生态系统无法容纳,从而造成生态失衡。因此必须对乡镇生态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使其满足以下五个方面:①经济发展速度与可利用资源的增长速度相协调;②经济与现存生态资源结构协调一致;③经济生产布局与生态资源的区域类型相适应:④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出口结构与地区现存生态资源结构相补;⑤经济生产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分布和增长速度与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相适应。只有满足这五个方面,才能达到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在乡镇内,即接近最佳的最大持续产量,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方式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型工业。

发展生态农业是乡镇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生态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注重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全面发展,实行多种经营。②植树种革,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强第一性的生产。⑨保护、合理利用与增殖自然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④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树叶,发展畜牧业;利用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同时提供饲料和有机肥,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防治农村环境污染。⑤开发农村新能源,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转移。主要发展以下几个类型的生态农业①生物立体共生型生态农业。该类型充分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质营养元素,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生产结构,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结全的类型。如稻鱼共生的生态农业。②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农业。该类型使各种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多次地利用,从而获得更高的资源利用率,防治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种植业内部采取种、养业结合;种、养、加三结合;种、养、沼三结合;及种、养、加、沼四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方式。如稻一蔗(和桑)——鱼——猪(禽)相互结合型的生态农业。③生物相克避免型生态农业。该类型主要采取以虫治虫、以禽克虫、以草克草、以草克虫、以菌克虫等方式,来优化农业生态系统。④区域整体规划型生态农业。该类型是运用生态规律,将山、水、林、田路进行全面规划,协调生产用地与庭院、房舍、草地、道路、林地等的比例,使农、林牧、副、渔合理布局,农、工、商联成一体,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提高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如以水产养殖业为主,鱼、牧、种植、加工结合型,城郊莱、粮、奶、果、禽、鱼结合型;旱、地、粮、林、草牧型;以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型等各有侧重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农业经营方式,它不仅有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加速了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同时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广开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出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是农业生产中,最接近最佳的最大持续产量的生产方式。

生态型工业是乡镇生态经济的主导。生态型工业是在吸取不顾当也实际情况,盲目地追求高速度,盲目地上项目,不管能耗多高,污染多重,只重视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轻视发展的效益和质量的教训后,发展起来的,其中心思想是:立足本地资源深度加工增值,加强基地建设,重视农业资源增值,工农紧密结合,开发“绿色食品”,依靠科技进步,围绕物质与能量多层高效利用,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发展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生态工程,推动工厂生态化,工业生态化,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对资源多级利用,形成工业生产链,对“三废”以工业生态工程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三废”资源化: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根据乡镇内或本地区域内的农村特点,发展农、副业中的名、优、特产品的加工工业和相应的其它现代化乡镇工业,形成一条“少花钱,多办事”,高效节约能源、資源,控制污染,变废为宝,使工厂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统一的正确道路。

123镇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篇4

xxx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基础建设为重点,党政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精诚团结,各部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群策群力,带领全镇人民奋勇拼搏,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镇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一、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助力经济增长。xxx镇现已有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bb户,已逐渐形成木制品加工、煤炭、能源电力、特色农畜产品和森林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xxx镇加大扶持企业发展力度,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题,2012年协助呵呵申请财政资金2250余万元,协助1申请党费帮扶无息贷款220万元,协助222申请贷款100万元,为企业发展创造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做好规划布局,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建设。xxx镇从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出发,充分依托 “两翼”地缘优势,将在xxx大坝西侧、xxx镇北山、十九号军马场三个区域打造2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将形成农畜产品深加工、木材精深加工、矿产开发、光伏发电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

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区域布局。xxx镇立足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耕作格局,依托整村推进工程、节水灌溉工程,逐步形成产业化、集约化农业发展格局。

五、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x镇加大特色种养殖业政策扶植和技术引导力度,逐步形成以土

鸡、梅花鹿、野猪、獭兔、林蛙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蓝莓、水飞蓟、板蓝根等果类及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

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篇5

近年来,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服务大局,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翻两番,创强镇”这一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特色产业富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实现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某镇位于X县城北19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3.39平方公里,耕地5259公顷,林业面积2900公顷。辖60个行政村,2.2万户,6.3万人。全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交通便利,X公路穿越镇境,X高速途径境内,并设出口和服务区各一处,2小时以内可直达XX等大中城市。先后获得“ XX”、“ XX”、“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金融创新工作先进乡镇”、“果品生产先进乡镇”、“优质农产品基地与品牌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某镇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围绕实施大项目、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板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支柱产业,打造和巩固产业基地,形成产业

集群合力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1、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翻两番、创强镇”的发展目标,全镇上下高度一致,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奋力推进镇域经济大跨越,全镇经济总量不断膨胀,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1.6%,比2006年增长203%;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66.7万元,首次突破两千万元,五年增长663%;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4200元增加到2011年的8650元,五年增长106.5%。

2、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某镇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中心地位,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尊商、富商”的氛围。在强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还采取“以诚引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乡情招商”等有效做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资,一大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活力也明显增强。近几年来,全镇共引进镇外投资项目45个,合同利用外资30.7亿元,到位资金26.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7个,过5000万元项目8个,过3000万元项目12个。先后引进威普斯橡胶、精和制版、申海煤业、天立能源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

3、工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全镇上下精力高度集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工业和民营经

济实现由量增到质变的飞跃。一是抓好量的扩张,不断壮大群体优势。2006年以来,共发展个体工商户2764家,私营企业98家。二是抓质的提高,自2006年以来,全镇投入28.6亿元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狠抓骨干企业的提升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做大做强企业。涌现出一批纳税过100万元企业,企业档次进一步提升。目前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实现企业产值76.5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8%,比2006年增长542%,利税7100万元。

4、高效农业稳步发展,经济基础得以巩固。在稳定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以土地流转为核心,以X河两岸为重点,建设以烤烟、林果、大棚蔬菜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重点打造XX精品果园、XX有机韭菜、XX林下经济和XX烤烟生产四大基地,提升有机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和互助合作社发展步伐,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已组建林下食用菌、果蔬、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个,发展杨树丰产林41700亩,落实烤烟生产面积2415亩,精品果园8000亩,新建规模以上养殖小区6家,现代农业园区4处。

5、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板材产业是某镇的优势产业,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60个行政村,已有板材加工村39

个,木材购销户540户,形成木材专业批发市场一处,年购销木材180万方,木材加工企业达到了1253家,其中胶合板加工企业122家,年产板材360万立方,从业人员12000人,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近1000万元。产品档次不断提高,胶合板间接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配套服务不断完善。2009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某镇在XX规划建立了占地20亩的县级板材市场一处,成立了 板材产业服务中心,购进板材质量检测线一条,为周边乃至全县的板材产业发展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板材质量。

三、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镇域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目前我镇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

一是镇内板材企业属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型产品国际需求骤减,加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等因素影响,镇内众多板材企业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影响了全镇经济的总体发展。

二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招商项目建设整体进度仍需提高,对外引资和争取项目的力度有待加强,招商项目中税源型项目亟需增多。

三是全镇底子薄、基础差,农业为主,工业强镇任务重。

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仍然较少,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是农业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四、思路和对策

一是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的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把招大引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引进过十亿元项目一个,确保引进过5亿元项目一个,过亿元项目一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以上,采取“专业招商、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并举措施,努力扩大招商空间。实施“三个瞄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招商;重点对接石油、化工类项目,突出抓好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项目的引进。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高企业技改水平。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强力提升板材、矿产、煤化工等产业,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膨胀工业总量,突出发展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亿元。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4家。同时以 XX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全镇优质名牌产品的竞

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坚持“市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紧紧围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围绕二、三产业发展,围绕经济产业带的形成,坚持不懈地抓好经济林果开发、畜牧业振兴、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荒山绿化四大工程建设,着力在内涵挖潜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巩固、膨胀、提升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X为中心,新发展精品果园1000亩,力争总面积达到9000亩,建设精品果园基地;以X工作片为中心,新发展黄烟1000亩,辐射周边村建设3000亩植烟大片;以X500亩有机韭菜基地为基础,扩大规模,带动一批新户共同发展,建设有机蔬菜基地。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示范专业合作社。

四是积极培植龙头企业,扩大特色产业优势。2012年板材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充分发挥镇板材办及板材协会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帮助企业研究市场方向,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新品开发动向和市场供求信息。克服种种困难,立足优势,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着力进行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促规模膨胀和“质”的升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品牌知名度,使得板材这一“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镇将发展胶合板生产线30条,其中新上

抓三支队伍建设 促镇域经济发展 篇6

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重点,狠抓领导班子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和村组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了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增强加快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镇域经济发展的快慢。近年来,镇党委一直把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作为首重工作抓紧抓牢抓好。一是强化学习。镇党委成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中心组学习会制度,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全镇上下已用制度化和规范化营造出了理论学习的氛围。二是民主决策。镇党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性的开展班子成员之间的促膝谈心,并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互相交流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谈心和交流,领导班 1

子成员之间消除了误解和偏见,增加了理解和支持。如2002年8月22日的民主生活会,从上午9:00开到下午4:30分。通过激烈的讨论,会议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坚决取缔以马载客、规范摊点经营秩序的共识,这为促进**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重大事项都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提高了班子成员的互信,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三是为民办事。每个季度,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组,召开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和全体党员联席会议,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研究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探讨新时期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途径,树立了班子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如今年上半年,通过20多天的实地走访,现场解决问题20余个,救助贫困家庭3户。

二、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是重教育。镇党委经常不断地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全体机关干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我当干部为什么,我当干部怎么干”、“三项思想教育”和 “主动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掀起黄山新一轮发展新高潮”大讨论等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三项思想教育”活动(即服务大局、服从全局、提高服务水平的服务意识思想教

育;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形象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育活动)和落实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统到位、宣传解释讲到位、工作落实抓到位),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个个谋发展、人人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其次是抓培训。近三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租用和征用土地2千多亩、用于**国际旅游度假村、**新区、**古农园等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征地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和落实的新问题。为此,镇党委对全体机关干部进行了《土地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他们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我镇项目征地和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第三是搭平台。镇党委十分重视机关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机关干部当中推行交叉任(兼)职工作制,每年把镇民政办、司法所、土地所、计生办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轮岗交流,有意识地为他们搭建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平台,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能干事、会干事的多面手。如安排生产干事兼任土地管理员,给其压担子、交任务,促其尽快成熟。第四是强管理。镇党委要求一般干部以副职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和提高了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行“五四二”工作制,周六坚持上班。严禁干部职工在辖区内进行纸牌、麻将等娱乐性活动。实行一般干部定期谈话制度,班子成员每季度对干部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三、抓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组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落实者,村组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成绩的优劣事关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镇党委持之以恒地抓好村组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村组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约束。几年来,镇党委逐步建立健全了村组干部约束奖惩机制,如制定了《关于对村组干部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的实施意见》,把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工作与村组干部年终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强化对村组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二是优化结构。本届党委初期,针对部分村组干部不团结、办事效率低、干群关系紧张等实际情况,镇党委果断调整了少数不适应工作、能力差、打不开局面的村、组干部,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如在**新区征地过程中,出现了征地难、干群矛盾大的问题,镇党委适时为**支部、**支部配备了年富力强的支部副书记,有力地推动了征地工作。三是重温誓词。前些年,**的个别村组干部在旅游经济快速提升的进程中,忘掉了自己身份,做出了有损**形象、有损遗产的违法乱纪行为。为了教育和帮助这些干部,党委

每年“七〃一”都组织**村的全体党员和其他村的党员村组干部,开展重温党员入党誓词和新党员集中宣誓活动,增强他们牢记宗旨、自觉履行义务的觉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树立典范。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组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全镇11个农村支部都有一名(批)致富标兵、一个示范基地,如**村民组长胡国安,在镇农技站帮助下,在**景区,组织36户农户栽植优质果树230余亩,不仅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镇122名村组干部中,已有46人从事竹制旅游工艺品制作和农家乐旅游,18人成为农民经纪人。五是加强培养。镇党委加强对全镇18-36周岁年青人的培养,要求各支部确定专人联系,积极引导他们向组织靠拢,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村组后备干部队伍。三年来全镇新发展党员45名,正在培养积极分子48名。

浅析如何加快乡镇的经济发展 篇7

关键词:乡镇金融,乡镇经济,集体经济

当前许多乡镇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缓慢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那么,如何加快乡镇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呢?

一、当前乡镇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已达到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对于农村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还很滞后,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增收较为缓慢

主要原因是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市场竞争意识比较弱,习惯于传统种植,停留于粗耕粗作和旧的生产模式,对技术掌握程度较差,致使新技术、新品种效益不明显。受农产品供求格局变化的影响,传统农产品价格不同程度地下跌,农业的综合效益低下,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很大。大部分农民缺乏加工技术,多以卖初级农产品为主,农业效益不高。加之天灾人祸,特别是病灾户、缺劳力户更是生活艰难。同时,山区村多受野猪侵袭,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农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目前,整个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大户、产供销一体化的有效经营模式,订单企业、合同企业少,农民增收不明显。加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农民长年种植习惯的影响,形成不了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区域特色不突出,农户多是自产自销,经营模式单一,品种结构雷同老化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弱。

(三)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农业靠天吃饭状况依然存在

虽然国家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乡村水利和田间道路设施,许多已年久失修,配套不齐,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路难行,渠无水的现象。近年来,农业屡屡遭受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袭击,损失严重,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带动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在部分农村存在着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或者集体经济贫困,或者群众意见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存在着只保运转不求有所发展,在组织和带领农民创收发展经济上带动能力不强;没有较为突出的发展经济的领头雁作用,“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实现增收的目标,必须要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高的优质品种为主,通过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和水产业、蔬菜业等创收产业,这不仅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各地农村地区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乡镇经济发展,要按照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实现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系农户的经营格局,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逐步改变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独立的经营状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是要抓好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面。鼓励把发展乡镇企业的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上,由一般加工工业向涉农工业转型,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经济联系,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切实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国家对城市的过度投资和农村的投资不足是造成当前农村市场低迷的根本原因。城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的长期投资反差的结果是农村经济结构无法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的发展迟缓,农村生产基础设施老化,技术进步受阻,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农村市场低迷等。当前,要切实加强农村防洪、灌溉、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改变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的窘境,切实增强抵御和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通过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同时,还可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等方式引导投资者对农村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市场化经营,鼓励村民自发组织筹资筹劳进行建设,以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态,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素质。突出办好青年农民的技术教育,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致力培训一批科技型、知识型的现代农民队伍。其次要提高农民运用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要做好农业现代科技的宣传和推介,帮助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知识,指导农民有针对性地采用现代适用技术,使现代科技成果能够尽快在农村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重点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科技示范和扶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在农村地区发展小城镇,可以繁荣当地经济使工商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分流出去,在小城镇中从事非农产业的经营活动,可开辟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新途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当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住发展小城镇建设的难得机遇,进行合理规划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树立经营城镇理念,运用市场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注重抓好支部班子建设,认真选好支部书记,配好配强支部班子,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定期选调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挂职。抓好非公企业党支部的建设。围绕创建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三型”乡(镇)政府,营造优良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服务“三农”工作水平。切实把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征用与补偿、村集体财务收支、计划生育、选拔后备干部以及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等有关事项,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干部驻村活动制度,加强检查,坚决纠正驻村中蜻蜓点水和干部“走读”现象。进一步加大廉政建设力度,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坚持从严治政,严肃政纪,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委关于八个方面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任健镇镇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篇8

(2013年8月)

xx镇位于莱芜市东北部,东、北与博山区相邻,西接茶业口镇,南接苗山镇。205国道、博莱高速南北纵贯。全境地处山区,平均海拔高度600米,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比莱芜市里低4-5度。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齐长城、青石关、原山、望鲁山等景点,是长勺之战、艾陵之战的主战场,莱芜战役第一枪在xx打响。全镇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2.53万,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2万亩、林场面积7.1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9469元。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按照“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大项目建设提升年”的要求,坚持学先进、争一流,以加快镇域经济发展为总抓手,全面统筹各项工作。1-7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130%;新增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75家,占任务的113%;新增三上企业3家;招商引资完成5.4亿元,占任务的1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55.2万元,同比增长13.98%。

一、抓产业,促提升,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我们确定了“东部电线电缆产业园,西部中小企业创业园,南部新能源产业区,北部生态旅游区,中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产业布局及镇域经济发展思路。线缆产业园重点抓 1

好线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园区功能完善与提升,做好配套服务。目前,全镇线缆及上下游企业达到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中小企业创业园重点抓好园区空间拓展,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引导电线电缆及相关联企业、新材料项目等中小企业走集聚发展的道路。新能源产业区重点推进投资12.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建成莱芜市第一、全省第三的风力发电场。同时,加快太阳光伏发电项目引进,形成立体化发展格局。北部旅游区重点围绕青石关、齐长城、长勺之战等文化背景,抓好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同时镇政府驻地的城镇化建设正在进行新一轮规划,双轮驱动战略正在深入实施。

二、抓招商,上项目,加快镇域经济强势突破

我们主要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蹲点招商的方法,强力抓招商。特别重点围绕电线电缆、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展招商,切实做好项目储备。目前,全镇共引进过亿元大项目17个,其中落户并开工10个,签订合同项目1个,在谈项目6个。落户在建的大项目中,矿用橡套线缆项目完成4层交联楼和2万平方厂房建设,第一批德国进口设备已到位,全面展开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特高压线缆项目交联立塔建设完成8层高56米,年底建设完成;核级线缆项目已建设厂房2万平方,以电子加速器为核心的生产设备已经订购;碳纤维增强芯线缆项目已通过专家组验收,主要以碳纤维芯

替代钢芯,是线缆行业的高端产品,五条生产线已经订购;齐鲁线缆物流园项目完成1.5万平方主体工程建设;东方新材料项目完成1.5万平方主体工程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完成园区框架建设和“三通一平”工作,确保新项目快速入园;平洲风力发电项目完成10座风塔建设和23座风塔基础施工;泰和天然气门站、荣照精密机械、坤旺新材料等项目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三、抓统筹,保民生,建设幸福宜居xx

不断加大民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加强山、水、林、田、路的建设,有力促进了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大力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农民增收,xx蜜有机桃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金银花、绿茶、五彩花生种植规模都在千亩以上,精心培育xx十里奇石文化长廊,农民增收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坚定不移的将抓好社会事业作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今年新开工建设中心小学、幼儿园、天然气门站、淄河治理、和石路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真正为民办实事好事。

四、抓作风,强基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努力夯实基层党建、作风建设、农村干部管理等基础工作,创造稳定发展环境,形成合力加快发展。一是坚持深化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机关干部在大项目建设一线转作风,成立16个项目推进工作组,让广大干部在项

目一线比贡献、提升境界比作为,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入开展“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将村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来抓,认真组织农村干部学习“三农”工作知识,农村工作制度和规范,全面提升素质。组织农村干部到泰安监狱、市检察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接受警示教育和党性教育活动。同时,将全镇各村分门别类,因村制宜,强化帮扶,强力整顿。提高了村级科学化管理水平。三是扎实抓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继续深化党政负责人包社区,机关干部包村,社区把工作中心放在民生和信访上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第一时间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篇9

思想作风建设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这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出形象、作风连民心、作风定成败、作风促发展。好的作风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好的作风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好的作风能产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思

想作风建设是加强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根基和先导,只有把思想作风建设好了,才能培养严谨正派的生活作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切实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搞好镇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在这方面,竹溪县水坪镇党委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经济上台阶”的指导思想,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转变干部作风的首位,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落脚点放在激化思想、硬化制度、强化素质上,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不纯、素质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树立良好的干部作风。

抓思想作风建设,思想教育是先导。思想教育是思想作风建设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教育决定作风建设的导向。近年来,该镇党委在认真分析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在全镇干部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艰苦创业、奉献在岗的公仆观念教育,开展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实事求是思想教育,开展了工作争先进、创一流的敬业思想教育,开展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观念教育。并推行了“一字工作法”。即每位党政班子成员“管一条线、挂一个片、住一个农村点、抓一个企业”。要求全体干部做到“实事在一线办理、问题在一线解决、情况在一线调研、整体工作在一线推进、形象在一线树立”。全镇干部形成了一门心思转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腔热血为人民的良好风尚。

抓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该镇党委在认真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干部的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轨道,完善了四项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规范干部的行为。即早操点名制和住宿签到制;干部去向登记制;周三学习制;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度明确规定,每位干部每天必须上早操,每周住宿不少于三晚上,下村调研每月不少于20天,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并按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挂钩兑现。同时,镇党委开展“刹三风、树新风”活动,狠刹赌博风、吃喝风、玩乐风,大兴“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抓实干、服务人民”的工作作风,“团结和谐、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四项制度的实施,使干部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走读现象得到有力遏制,全镇干部将工作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转移到走村组、走田头、走农户上来,转移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来。

抓思想作风建设,党委自身建设是关键。党委自身建设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时期,更要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几年来,该镇党委把自身建设作为转变作风、执政为民、谋求发展的第一抓手,着力建设“五型”镇党委,即建设“学习型、发展型、规范型、服务型、廉洁型”党委。同时,镇党委推行述廉述职制度,要求年终党政班子成员向党委集体述职、村书记向镇党委和村支部、党员、村民代表述职、镇直单位负责人向镇党委和全体干部职工述职。通过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提高发展本领,抢抓发展机遇,心怀发展大计,善谋发展良策,恪守发展之责,真正使镇域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篇10

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农,发展镇域经济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一、做法

X镇现辖50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

回民人口占到1/3,耕地面积6万亩,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财政收入1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地方性税收中,该镇羊皮收购加工业所占税收达到37。

X镇曾经是一个经济弱镇,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少,曾经是该镇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几年来,在工作中,长官镇党委、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回避而是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发挥当地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上做大文章。

(一)引导促发展。

由于X镇回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有饲养牛羊的习惯,并逐步发展了一批牛羊贩运加工专业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区域性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把这一产业当作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原来一部分有资金积累的贩运、宰杀大户,引导和扶持他们办企业、上项目,为促进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选派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班子,协调企业同各部门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经有大型皮革制造企业、肉食冷藏企业、畜产品经销企业12处,年产值超3亿元,其中羊皮收购企业发展到9家,年羊皮经销量达到400万张。羊皮经销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户牲畜饲养量连年成倍增长,2003年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仅养殖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80元,现在养殖宰杀、分割、牛羊肉冷藏、牛羊肉、牛羊皮运输、加工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下一步该镇将扩建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新建占地面积103亩的畜产品经销小区,以满足该镇畜产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招商促跨越。

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培植龙头企业,壮大基地的原则,立足当地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原则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2002年10月份,通过一收购大户同浙江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浙江客商对当地的条件很满意,为使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该项目,为企业选址、办理证照、联系施工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镇驻地建起了宁津诚鑫皮革厂,2003年该厂羊皮加工达到150万张,产值7000万元,今年该厂又计划投资600万元扩建羊皮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羊皮300万张,其年加工能力将消耗该镇羊皮收购量的70,可实现产值1.2亿元,年纳税将达到200万元,同时在县委有关领导及长官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该厂投资1800万元的羊皮深加工项目,也有望于年内开工建设,届时该企业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很快促进长官镇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启示

X镇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经济的做法,对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同时这一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对我们最大的感触和体会是:要真正发展当地经济,把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立足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

(一)抓资源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几年,x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该镇特点的发展路子。对全县来讲,我们要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善于寻找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条件,使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使个别优势变为群体优势,使单一优势变为综合优势,促进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要选准发展民营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象我县的五金加工业、地毯业、x打火机业、x木器业、柴胡店蔬菜生产等,都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因地制宜的做大陪强,使其形成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格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抓项目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镇羊皮收购加工,之所以能够成为该镇一项优势产业,关键是狠抓了项目建设,正是该镇12处畜产品收购加工冷藏企业的建设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命脉,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谋划和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使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逐步实现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底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形成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资源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工业格局。

(三)抓招商引资,走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篇11

**镇党委书记 *** 2018年8月 日

在全县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对我们基层干部而言“下了一场及时雨”。学先进,明确了差距和不足;促转变,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发展动力。经过“大讨论”的沉淀,**形成了以党建工作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共识,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承担起城关镇的责任与担当。

一、以党建工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党建统领全局的理念,为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让我们明晰了“不抓党建抓什么都是舍本逐末,抓不好党建,发展也无从谈起”的思想共识。一要坚持在思想认识上有提升。实践中我们感到,在全镇工作的大格局中,党建工作更具根本性、基础性,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镇党委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执行者,又是组织者,为此,在“大讨论”活动中,镇党委班子确立了“党建无时不抓、党组织无处不有、党员无处不在”的目标取向,通过引导基层支部和广大党员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营造出全镇上下齐抓党建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坚持与经济发展同行。要摒弃以往重经济、轻党建的思维模式,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经济发展之中,一并作为每月班子例会

的重点内容,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三要坚持用发展成果检验。发展是党建工作的“晴雨表”。我们这届党委班子要坚持抓党建不动摇、不懈怠,引导基层支部转作风、树形象,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推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引领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以党建工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党员干部队伍这个核心,为发展强化组织保障

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实现党建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突出龙头带动,加强班子建设。高度重视党委班子的自身建设,这是**未来发展的根基。要时刻强化团结意识,打造“包容和谐型班子”;强化责任意识,打造“干事创业型班子”;强化廉政意识,打造“阳光施政型”班子;强化宗旨意识,打造“亲民爱民型”班子。二是注重素质提升,增强干事能力。巩固“班子成员上讲台”、“站办所长讲业务”、“普通党员谈心得”等好做法,让学习成为新常态、让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学习深圳宝安发展模式,让深刻感受到了干部的执行力和敬业精神,要求我们干部即使做不到“午夜狂奔”,但至少要按时、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不推脱、不抱怨、不懈怠。三是树立正确导向,激发干事热情。要坚持以发展评价干部、用实绩选用干部,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基层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要严格执行乡镇目标管理考

核办法,把机关干部考严考准,对招商引资、精准扶贫、维护稳定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贡献突出的干部,同等条件下,普通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后备干部优先向县委推荐。四要抓干部储备,积攒发展后劲。目前,**镇有5名后备干部,我们要针对不同干部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梯队,加快培养使用步伐,注重在推进城市化步伐的实践中发现干部、选拔干部。鼓励安排后备干部到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锻炼,提升后备干部能力素质,形成围绕发展育干部、基层一线出干部的良好导向。

三、以党建工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把党建渗透到牵动全局的中心工作,为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我们感到,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实效。一要把党建工作融入产业发展之中。**特殊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产业的有力条件,产业支撑是**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2018年,发展千亩土豆、千亩大葱、千亩白菜、千亩粘玉米、千亩瓜果为明年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把党建和产业结合起来,以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探索打造“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依托龙湖、三丰合作社,打造英杰沿线蔬菜旅游观光采摘项目;依托树君农机合作社,打造和顺一线千亩陆地菜产业,拓展二龙山采摘项目,发展温室蔬菜产业,打造万亩蔬菜园区,拓宽产业结构调整渠道。二要把党建工作融入精准扶贫之中。引导机关干部和村级党组织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镇党委站在全局谋划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强化产业脱贫措施,充分利用金额资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输血”和“造血”作用,前期利用贫困户贷款资金,购买可繁母牛118头,全部在鑫华泰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养殖,按照“风险共担、利润分红”的形式,逐年返利于贫困户,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养殖力度,计划扩大养殖**头,实现全镇117户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为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要把党建工作融入环境整治之中。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村级党组织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6月份,全镇14个村投入资金**万元,出动钩机**台次、机车**辆,对村屯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清理。7月份,针对**河上游养殖户环境污染问题,全镇派出机关党员44人,包保养殖户**个,宣传政策、监督直排,在宣传和施压之下,建立分散储粪池**个。在“大讨论”活动中,我们也进行了深刻反思,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是群众,下一步,我们要推行“支委包屯”、“党员包户”的模式,充分利用“文明户”、“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让群众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习惯,发挥人居环境治理群众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给亲爱的妈妈一封信优秀作文下一篇:土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