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和筹划

2023-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相信对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而言, 这是近期被提到最多、最耳熟能详的话了。近期我国大力投入精力实行税收改革, 助力改善民生, 以求纳税人在享受纳税便利、减赋的同时, 增强相关纳税的法律意识, 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归集相关纳税资料习惯。税收越来越贴近每个人的生活,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本文从个人所得税 (以下简称“个税”) 改革重点和筹划方面出发, 力求可以对多数工薪阶层职工的实际操作做出指引, 并解答一些近期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历史

对个人自有财产的征缴最早出现于埃及和罗马时期, 征缴范围包括土地、房屋和其他不动产、奴隶、动物、个人物品和货币, 并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在1%至3%之间波动。

现代个人所得税的提出更多的普遍被认为是在1799年, 英国为筹措战费, 由“三级税”改进为新所得税法, 确立了个税的的雏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出现很晚, 从1950年政务院公布的《税政实施要则》中才有了个税真正的开篇。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公布了施行细则, 实行了仅对外籍个人征收的个税。而普遍征收是从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修正案, 同时发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至此不分内、外, 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所得的非居民, 均应依法缴纳个税。

二、改革重点

(一) 个税分类变化

新个人所得税共把个人收入分为9类, 分别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前四者并称“综合所得”, 按月预扣预缴, 按年汇总征收, 即汇算清缴。取消“其他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取消调整为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并入“综合所得”或者“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方法不变。

(二) 申报时间变化

居民职工取得的符合条件的综合所得, 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 按年汇算清缴个税, 申报时间变为次年03月01日至06月30日。

(三) 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级距

根据财税[2018]98号文件, 从2018年10月01日起工资薪金实行新税率政策。如表2所示, 加大税收入级距, 提升速算扣除数, 特别是对于处于3%至20%档位的职工有实质性的降税体现。其他综合所得在2019年01月01日之前依然维持老政策不变。

(四) 完善有关纳税人的概念, 新增纳税人识别号

新税法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进行更为详细的定义, 并将居民纳税人时间判定标准由一年调整为183天。另外, 新税法中将居民纳税人的身份证号作为纳税人员识别号;无身份证号的非居民纳税人, 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至此, 每个人在税务局部有了唯一识别标志。

(五) 免征额变化

根据财税[2018]98号文件, 免征额每月从3500元上升为5000元, 随每个工作月份的推进按月递增累计, 即每年的累计费用扣除为六万元。对于工作未满1年的新入职的校招生, 每月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按月递增累计免征额, 年末依然按六万元汇算清缴。

(六) 综合所得征税方式变化

新税法鼓励个人申报个税, 四类综合所得合并计税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也解决了单位实

际操作中两处以上所得个人计税难、申报难的问题。

对于只取得一处工资薪金所得的职工, 可在日常预缴环节缴纳全部税款的, 不需办理汇算清缴。

(七) 专项附加扣除

一般情况下, 新的政策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工获利最好。他们很大概率可以享受子女教育、首套房贷、赡养老人等多项附加扣除。另外对于收入较低的职工, 专项扣除所带来的减税比例不可忽视。如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7000元的独生子女, 只要满足2000元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当月就无须缴纳个税, 减税比例达到100%。

(1) 子女教育。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原则上应由子女的父母等法定监护人扣除, 从子女年满3岁当月起算, 接受境内境外教育均可, 寒暑假亦不会影响该扣除。父母双方可分别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也可由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由于规定中所述为“每个子女”, 意味着对于二胎家庭, 扣除额也将翻倍。如果子女发生辍学、退学、肄业及毕业等学籍不会被保留的情况时, 职工应及时在下一纳税年度内向单位提出终止申请。

据悉, 后期教育部门会赋予学生统一编制规则的“学籍号”, 在申请该项扣除时, 将与单位职工配偶的身份信息一并上传进行匹配。

(2) 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概念比较宽泛, 一些未纳入职业目录的个人兴趣爱好培训, 与职业技能关联度不高, 暂不纳入此次扣除范围。对于父母尚未退休且本人已经参加工作的子女, 只能在本人扣除继续教育支出和父母扣除子女教育支出中择一, 该子女和其父母不得同时选择相应的专项扣除。

学历教育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及毕业证书在该期间内以月为单位申请扣除,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开始按每月300元扣除。

(3) 大病医疗。大病医疗是目前唯一按年汇算清缴的专项附加扣除, 由于规定中所述为“标准限额”内“据实扣除”, 也就意味着, 大病医疗支出需要有明确的发票等凭证留作数据支撑。预计后续1年内税务局将与社保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以减轻职工计算扣除金额的烦琐。还有个好消息是该“标准限额”可以家庭共享。即职工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4) 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由于职工及其配偶共享一套房屋, 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的专项扣除只能选择其中一项。职工本人或配偶, 但凡任一方有房者, 应按照“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专项扣除;对于夫妻均无房者, 应按照“住房租金”专项扣除。

如果职工及其配偶名下拥有多套住宅且大部分为现款支付, 那么第一套使用贷款的房屋原则上也属于该范畴。采取“定额扣除”即避免了由于每月贷款利息支出变动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年度间不均衡造成的征纳双方核算的负担, 也使职工可以充分享受扣除政策。该项扣除可以从贷款合同规定时间当月起开始扣除。

目前租房市场中大部分租赁行为只有住房租赁合同并没有开具发票, 为避免增加职工负担、房东推高租金价格, 扣除方式以住房租赁合同为依据扣除, 扣除时间应为租赁当月起至租赁终止当月。但是相应的, 后续一旦对享受该政策的职工所提交的房屋信息, 与住建委进行比对, 房东的个人信息则一览无余, 其财产租赁所得这一项也应当期进行申报, 否则很可能需要补交税款和滞纳金。

(5) 赡养老人支出。据政策解读, 职工必须为直系血亲, 由姻亲关系产生的赡养, 如岳父母, 不在该扣除范围内。职工为非独生子女的, 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扣除:如果有该赡养老人指定的, 在每名子女不超过每年1.2万元扣除的条件下, 按其指定分摊方式的子女可以享受该项扣除;子女之间有约定比例的, 在每名子女不超过每年1.2万元扣除的条件下, 可以按约定比例;没有以上情况的, 则可以平均分摊。该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其依据为有所有相关人员签字的书面协议凭据。

规定中所述“其他法定赡养人”, 如果老人的直系血亲子女已经全部去世, 则其实际承担赡养老人的直系血亲孙辈, 也可获得赡养老人扣除。

(八) 各管理机构之间实行信息联网大核查

《实施条例》规定, 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或者协助核实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教育、卫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医疗保障等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相关的部门;职工任职或者受雇单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 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有关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这意味着与涉税相关的各管理机构之间将实行信息数据联网大核查。目前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 (原金税三期系统) 已经实行就人员身份信息与公安部门系统联网核查, 后期也会与其他管理机构联网调取数据, 从多个口径核实所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 避免漏报、错报。

(九) 细化了个税反避税条款

实施条例细化了反避税的有关规定, 明确了有关概念和判定标准。一是明确了关联方、关联关系、独立交易原则、受控外国企业、实际税负明显偏低、合理商业目的等概念的含义和标准;二是明确了纳税调整利息的计算方法;三是明确纳税调整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十) 年终奖扣除优惠政策延续至2021年底

由于政策对于年终奖还可以享受3年, 所以依然存在“跳点”。后续随着“年度汇算清缴”概念的引入, 2022年起, 年终奖的概念在个税中被彻底取消, 个税与企税征缴方式趋近相同, 全年收入均按超额累进税率分段计税。

三、筹划

由于个税税法对纳税范围等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纳税范围和税基是无法筹划的。只能是符合条件的职工主动提交合规信息, 申请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达到减免个税的目的。除此之外, 普通工薪阶层的个税划通过递延纳税和税率调整相结合的方式筹划。

(一) 递延纳税筹划

延期纳税筹划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使职工延期缴纳税款而相对节税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2021年以后没有年终奖优惠政策, 只有综合收入的情况。由于新税法中“全年汇算清缴”的概念, 每月调整税基只能带来延期纳税的效果, 单纯推迟了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的实现时间, 不能使全年应交纳的税款减少, 只是时间的滞延。相当于个人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笔无息贷款, 获取了相对的收益。

(二) 税率筹划

是指职工通过降低使用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 其实质是利用税率差异筹划技术。在税负既定的情况下, 税额的大小和税率的高低呈正向变化关系。适用税率也会因税基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职工和单位可以通过改变税基分布调整适用税率, 从而减低税负率, 达到节税目的。这类适用于目前还有年终奖优惠政策的情况下。

下面就如何进行税率筹划进行探讨。

为奖励和激励职工, 单位往往根据类别、型号给职工发放奖金等绩效类工资项收入, 但是从税收角度考虑, 这样做的激励没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 因为这部分发给职工的收入还要按工资薪金所适用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018年06月, 一些事业单位大部分职工出现了还不起贷款、交不起学费、养不活自己的惨状, 这是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正式征缴及基数变更, 造成实际到手工资骤低。因此在07月份, 部分单位的会计机构经与人事部门沟通、上级领导决策, 将原年终绩效奖金细化, 拿出一些奖金按月发放, 即阶段性奖励, 以保证职工的基本供给。年终奖扣除优惠政策的延续及税收级距的优化, 使工资处于中下游的职工还可以避开这部分税款。

那么, 在职工年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如何在年终奖及月工资之间分配才能更加合适, 怎样才能做到年缴税金额最小。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假设:该职工免征额6万元/年, 专项附加扣除2.4万元/年, 三险一金按照最高标准7.99万元/年, 年终奖及月工资合计区间范围在0-80万元, 按照每万元计算出全年纳税金额。

那么如图1所示, 全年纳税金额呈断档曲面的呈现。图中断档代表着税额在两点间激增, 也就意味着, 多发的金额所到手的奖金反而少, 其断档均为“跳点”,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年终奖无效区间。具体无效区间展示如表2所示。

以职工年终奖及月工资合计30万元为例, 随着月工资的增加, 纳税金额合计的曲线如图2所示:在月工资26.4万元, 即年终奖3.6万元的情况下, 所缴纳税款最少, 为0.86万元。3.6万元实为年终奖的跨档临界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年终奖为3.6万元时所收获的纳税金额合计最低。如年收入40、50、60万元的最低点是当年终奖为14.4万元的时候。

通过观察, 我们还能发现, 有几个发放的点组成的是一条平行于月工资轴的直线, 即在该区间内无论月工资与年终奖如何分配, 所缴纳税额合计均无变化。该区间为月工资19.989528万元至26.4万元之间, 即年终奖3.6万元至10.010472万元之间。

而:

月工资19.989528万元-免征额6万元-专项附加扣除2.4万元-三险一金按照最高标准7.989528万元=3.6万元

这个3.6万元是月工资的跨档临界点。

下面扩大范围进行分析, 如表3所示。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税额无变化区间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存在的, 但是如果存在的话, 该税额无变化区间推测出总是出现在纳税金额合计最低点附近, 在单位整体做筹划时应当要注意。

(三) 充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主动提交合规信息、资料留存备案

职工应当按照代扣代缴单位规定的期限, 主动向其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与纳税有关的合法、合规的相关信息及数据材料, 双方配合完成。职工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应当将相关信息提交单位或者税务机关, 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应尽快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 职工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向单位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否则职工将缴纳超出规定时间所发生的滞纳金和需要补交的税款。职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 留存与纳税有关的资料备查。

摘要:近期我国大力实行税收改革, 秉持“方便纳税人、加强征管”的原则, 对个人所法进行了修订, 本文总结了与多数工薪阶层职工息息相关的个税改革重点, 分析了政策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对一些近期纳税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本文还对工薪阶层个税的纳税等划方面进行了剖析, 并着重就工资薪金和年终奖之间分配句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工资薪金,专项附加扣除,年终奖,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 王聪.浅论量能负担原则[J].知识经济, 2012 (14) .

[2] 李丽辉, 吴秋余.聚焦个税改革:六大专项附加扣除能减多少税负[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8 (11) .

[3] 吴丹.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4) .

[4] 王露佼.个税改革如何给民众更多实惠[J].纳税, 2019 (7) .

[5] 任艳.新个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 2019 (7) .

[6] 杨力镔, 张婷.对个税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19 (5) .

[7] 韦曼妮.新个税改革背景下广西中小企业柔性福利设计思路研究[J].纳税, 2019 (6) .

上一篇:论森工企业原木产品质量管理下一篇: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