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立医院改革(推荐8篇)

公立医院改革 篇1

第三方审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资金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

公立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是贯彻医院财务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需要,是实行医院财务决算公开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制度的通知》(青财社〔2014〕2号)要求,开展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工作。

2016年,纳入我市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范围的市属公立医院共计13家,其中综合医院8家,专科医院5家,包括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青岛市口腔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传染病院。

2016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40万元,实际执行37.01万元,执行率92.53%,剩余2.99万元已上交财政。资金使用全部用于公立医院第三方审计费用,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预算确定的支出用途。

二、专项资金设立及项目绩效情况

我市于2015年设立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费用。设立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1)《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第七十条“医院应当按月度、季度、年度向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2)《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制度的通知》(青财社〔2014〕2号)规定“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全面审计。财政、卫生部门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所辖市级、县级公立医院财务报告开展年度审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财务报告可参照开展第三方审计工作。上述报表检查工作中,按规定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发生的工作费用,从各级财政安排的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的资金中列支。”

本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是从市财政部门中标中介库中,由市财政、市卫生计生委联合选择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青岛分所、青岛海晖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委属13家委属公立医院2015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和2015年度收费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2016年对13家市属医院全部进行了专项审计,提报了13份年度财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2份大型设备审核报告。通过第三方审计,核实了医院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财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医院决算公开、医改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真实、全面、可靠财务报告。

三、采取的措施

公立医院改革 篇2

1 主动推进运行机制改革, 激发生机活力

1.1 着力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2], 建立“岗上有危机, 岗下有希望”的推进式用人机制, 推行中层干部聘用制, 将中层干部由上级组织委任改为单位聘任, 使党委在干部管理和使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按实绩考核干部, 能者上, 庸者下, 平者让, 既给在位者以压力, 又给他人以希望和动力。建立干部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用实绩考核干部, 用民意衡量干部, 用教育约束干部;对考核实绩不佳、测评群众不满意、教育无改进者给予解聘, 促进干部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业务建设和科室管理上。

1.2 着力推进人事用工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实行分开招考, 择优聘用, 一年一考核, 一年一聘用。完善专业职称评定制度, 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1.3 着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3]

着力改革岗位效益工资分配机制, 加强人员绩效考核, 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 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 并向临床一线、关健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 适当拉开差距, 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自觉性。

2 主动推进院务公开[4], 促进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2.1 坚持阳光采购

各类大型采购严格按照“招投标制、竞价谈判制、集体决策制、合同责任制、廉洁自律承诺制”的“五制”规定执行, 试剂、卫材、医用高额耗材实行竞价招标, 药品统一实行网上招标, 阳光采购。

2.2 坚持阳光收费

坚持按照“清单制、查询制、一卡通制和收费执行省市物价标准制”的“四制”要求, 实行阳光操作, 收费更加规范, 医疗收费不满意投诉为零。今年, 县人民医院启用了大处方防火墙及反统方软件, 既防范了医生开大处方, 滥用高价药, 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又较好杜绝了医药购销环节索要回扣、收受红包、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

2.3 坚持阳光院务

深入推进“每周工作例会、每月中层干部会议、每半年职工大会、每年职代会和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等“五会”制度, 及时公开年度财务预、决算和“三重一大”情况, 对人事安排、职称晋升、职工福利、毕业生招聘等敏感问题, 采取事前通知、事后公示的办法, 主动接受职工的监督。

3 主动适应补偿机制改革, 降低医疗费用

3.1 加大基本药物推广使用力度[5]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要求, 配齐基本药物品种和保证基本药物数量, 在诊治中优先选择和使用基本药物, 新增加药品尽可能选择基本药物, 调整医院药物使用目录时, 对基本药物进行区分标识和划价提示, 有倾向性地引导医生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硬性规定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病人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约束和督促医生必须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将基本药物使用纳入医生绩效考核, 明确规定医生基本药物使用基础比例, 超比例者给予奖励, 达不到比例要求者给予扣款处罚, 用经济手段激励医生自觉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使基本药物使用范围明显扩大, 有效减轻了患者就诊负担。

3.2 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力度[6]

按卫生部要求, 对部分条件成熟、技术适宜的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明确各病种诊疗护理操作规程, 规范了诊疗行为,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控制和降低了医疗费用。

3.3 加大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力度

启动实施了医保和新农合住院病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方式改革试点, 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前提下, 实行按病种限价付费, 降低医疗费用。

4 主动推进便民惠民服务, 改善病人就医体验

广泛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提升服务水平, 改进医疗质量, 弘扬高尚医德, 积极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4.1 从根本上改善就医环境

投资新建现代化住院大楼即将竣工, 全力为病人创造一流的服务设施和环境。

4.2 强化便民惠民服务举措[7]

简化、优化门急诊就诊流程, 强化岗位职责, 落实便民措施;增加高龄资医师上普通门诊, 充实门诊技术力量;坚持开放专家门诊, 并增加专家名额, 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确保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成立支助服务中心, 为病人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4.3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推行“三个一”优质服务, 即每位入院病人发放一张医患联系卡、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出院后进行一行电话跟踪回访, 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优质服务。

5 主动推进能力建设, 增强核心竞争力

5.1 推进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 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8], 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 实现了医疗信息全程共享, 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化了服务流程。

5.2 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临床重点专科, 在创建中提高专科诊疗水平和急危、疑难重症救治能力, 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6 主动开展上通下联, 发挥医院龙头作用

实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是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药费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战略性举措。

6.1 主动上通下联

抓住“万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机遇, 与上级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实现大医院优质资源共享。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协作关系, 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 并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讲课,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 有效发挥了医院优质资源作用。

6.2 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

每年组织各专业专家到扶贫村、共建村、共建社区和福利院开展义诊, 送医送药送关爱;还协助上级多家大医院开展多形式的义诊, 使更多的患者不出家门就得到了上级大医院专家的诊治和咨询, 受到社会好评。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力推进, 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与2008年相比, 门诊诊疗病人、收治住院病人、做住院手术分别增长28%、34%和16%, 固定资产总值、职工收入分别增长70%、42%, 药占比、病人外诊率分别下降8%、5%, 初步取得了“三增长、三降低、四提高”的改革成效, 即“政府投入、医疗资源总量、医疗业务量”三增长;“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药品费用、病人外诊率”三降低;“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医务人员待遇、群众满意度”四提高, 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医务人员受到了鼓舞, 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刘振秋, 带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于2012年6月6日到我院调研, 对我院主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国发 (2012) 11号) [Z].2012-03-14.

[2]秦遵武.县级医院人才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3 (10) :53-55.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12) 33号) [Z].2012-06-07.

[4]秦遵武.推行公开透明, 促进医院发展[N].黄冈日报, 2012-1-17 (5) .

[5]张清华, 刘国祥.基本药物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5) :68-69.

[6]张国力, 潘习龙.基于临床路径的医疗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9) :20-21.

[7]秦遵武.抓服务优质量强医德努力争创群众满意医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4) :10-12.

公立医院改革与传染病医院发展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 改革 传染病医院 发展方向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我国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新医改政策推进落实的难点和热点。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二性,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推动体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作为传染病医院如何借助公立医院改革这个契机,充分体现传染病医院的公益性,全力完成好政府和社会赋予的承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投身于医疗改革之中,是我们目前需要高度关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并尽快解决的问题。现根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结合我院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谈几点体会。

1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大政府投入,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能够真正受益——传染病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益性更具意义

公立医院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我院在3年前通过敏锐的政治“嗅觉”,结合新传染病医院的建设规划,向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了科学、详实、有效的数据,经过他们的反复调研、论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分别下发了《关于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归口管理和集中收治的通知》和《关于传染病参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文件的下发进一步明确了传染病归口管理和集中收治工作,并从医保的费用支付标准上使这项工作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使大连地区的传染病收治更加规范,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医疗资源。医院结合新院址的特点制定了“北拓西进”的发展战略,与七个县市区医保中心签订了《大连县市区医疗保险定点传染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建立了医保“直通”政策,使得县市区的参保病人患传染病后不需办理转诊手续即可直接到我院治疗,并享受当地医保政策。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大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慢性肝炎定点检诊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1日起减免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住院门槛费,且我院也被作为大连市肝炎后肝硬化慢性病患者选择的唯一一所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在充分利用医保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医保费用使用的监管力度,并提出了在不增加住院费用的前提下,降低住院病人的自费比例,经过一年的努力,住院病人人均自费比例由2008年的26%下降至2009年的22%,使医保政策真正受惠于民。2009年7月1日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再次将医保支付比例进行上调,继续加大医保资金的投入,针对新农合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筹资相对不足,报销比例不高的特点,我院对新农合病人实行的减免挂号费、诊查费、取暖费(空调费),检验费、超声、CT检查费降低10%等优惠政策等,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向前迈

进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服务半径,争取了更多的病

源。

抓住机遇,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政策资源,积极向政府反映我院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寻求政府的扶持,解决医院生存及发展的问题,持续推进医院发展,真正担负起大连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任。2008年末我院由原来的繁华市区搬迁至远离市中心的城乡结合部,搬迁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当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过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后医院及时向政府反映了搬迁后的运营情况和实际困难,通过对医院的深入调研,新医院的运营现状引起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医院年财政拨款由2007年的469万元增加至2011年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全额拨款。同时,2009年圆满地完成“甲流”医疗救治工作又是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最好的诠释,5月份当“甲流”疫情出现时,我院正处在医院搬迁后的磨合期,面对庞大的运营经费和病人可能大量流失的情况,医院不计较得失,毅然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历时五个月的“甲流”病人医疗救治任务。

有了政府的强有力支撑使职工队伍得到进一步稳定,病人也得到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为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医院搬迁三年工作量及服务性收费平均增长14%,使全院职工树立了信心。

2 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统一思想,科学谋划,建立符合医院发展的成本核算、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中指出“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想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首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医务人员自觉地投身到医疗体制改革之中。医院在如何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同样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依据现代管理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院自身特点,于2009年4月正式推出了我院以定岗定编为前提,加强并实现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核心,全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近三年的运行过程中,医院根据考核结果和每月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了不完善的考核指标,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取酬,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兼顾风险”的原则,真正做到了向临床一线倾斜、向艰苦岗位倾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成本核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明确了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就是全力完成好政府和社会赋予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任务,努力创建一所具有鲜明肝病特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这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定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以上改革任务的落实就是要通过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水平,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努力让群众看好病,看得起病,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在2008年搬迁前就确立了以“借好外力、苦练内功,科学谋划、站稳脚跟、寻求发展”的医院发展建设指导思想,搬迁后通过科学谋划,进一步完善了学科建设及布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平稳、安全的渡过了磨合期,医院收治病人数不但未减少,反而较搬迁前有所增加,医疗收入也同比例增长。在不断拓宽肝病治疗范围,延长肝病治疗产业链的同时,注重严抓医疗质量管理。2010年初医院又提出了以“三个质量提高”(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管理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職工综合素质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岗位练兵、临床路径管理及实施电子病历等多种形式推动“三个质量提高”工作的不断深入。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反复加强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严格规范多项诊疗程序,拓展临床教学及科研管理,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医院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医院在迈入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过程中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3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抓住机遇,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目标。作为体现政府公益性事业的传染病医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带动基层传染病医院的发展。2008年为促进传染病防治网络协会成员间的技术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成立了以我院为中心,以中华医学会大连分会及传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为依托的“大连市传染病防治网络协会”,多次开展了网络协会宣传及成员间会诊、查房等工作,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及管理指导等形式,加强了全市传染病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了基层医院的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更好地发挥了全市传染病防治队伍的作用,使大连市传染病防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公立医院改革就是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传染病医院应充分利用公立医院改革这一契机,在全力完成好政府和社会赋予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符合自己的战略措施,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公立医院改革模式 篇4

围绕着制定试点实施意见,宝鸡市做了大量的试点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医改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政策精神,吃透精神,把握要领,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多种形式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先后学习了镇江、潍坊、杭州、洛阳、深圳等地先进经验,拓宽视野,充实工作思路。三是重视政策培训,把握改革主旨。市级有关部门、市属公立医院等有关负责同志,积极参加了卫生部、省医改办等组织的多期医改政策培训班;同时,举办了全市医改政策培训班统一思想,加深认识。四是多次基线调查,吃透医院本底。先后三次对全市县及以上公立医院进行系统调查摸底五是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完善。多次听取省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市级有关部门、市属公立医院负责人等对试点实施意见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发布公告公开征求意见,凝聚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共识。六是同步制订配套方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为配合实施意见的具体落实,同步制订了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补偿方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住院医师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八个配套方案。七是加强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落实措施,赢得了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初步形成了推进试点工作的良好氛围。

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以“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大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为前提和目的,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对一些全局性、制度性、普遍性任务,在全市县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对重点、难点任务,将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总体上,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具有宝鸡特色的公立医院发展和服务体系。

宝鸡市确定了八项主要任务: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重点是制订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分级医疗,方便群众,减轻就医负担。二是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所有者职能,逐步实现卫生部门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重点是实行院长负责制,推进民主管理,深化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医院发展活力。四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政府通过经常性补偿、鼓励性补偿和专项补偿三种形式,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强化公益性。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政府补助等途径予以补偿。五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向和有效载体,予以重点加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医院之间、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开展和谐医患关系城市创建活动,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六是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设备配置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七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通过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实行医学生锻炼服务制度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八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专科医疗服务,试行股份制改制,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九种典型模式

(2010-06-23 09:46:20)2010年2月23日正式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今年开始以公益性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以下是现有的一些改革模式介绍。

一、上海“申康模式”

(一)具体做法

2005年,上海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开展“管办分开”试点工作。卫生局只管政策、规划、准入,包括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机构设置的审批和整个行业的质量监管,同时,成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职责就是“办”医,工作内容包括规划、管理、资产监管、绩效考核。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是国有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与市卫生局同属上海市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包括原来市卫生局直属医院在内的23家市级财政的三级医院划归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管理,原来拨给医院的财政补助不再通过市卫生局,而是改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划拨给医院。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受上海市国资委委托的投资公司,而非从卫生局分离出,但依然是市卫生局框架内运作,管理的主要是资产部分。

改革后,卫生局只作为一个卫生主管部门,对卫生事业进行全行业的管理。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办医主体,负责对所办的医院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管理。

(二)点评

1.绩效:卫生局就不再是公立医院的办医主体,就可以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可以在公共卫生部分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2.问题:这种模式下的公立医院也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法人化治理结构,如何协调医院管理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间的关系也将随之成为难题,毕竟这削弱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

二、无锡模式

(一)具体做法

1.管办分离

2005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以“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无锡这次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突破口,无锡市将卫生局一分为二——成立新的管理机构即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原卫生局机关三分之一的人员整建制被划转到医管中心。中心内设公共事务部、医疗发展部等六部一室,下辖9家市属医院、1家卫生学校、1家公司,需履行两个责任:一是政府办医的责任,二是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而卫生局则转而集中精力实施全社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主要负责行业规划、行业法律法规的贯彻以及行业的准入,具体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农村卫生、预防保健等工作;而直接举办医院的任务由政府授权给医院管理中心。卫生局则下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诊所、疾控中心等。从行政建制上,医院管理中心与卫生局同级,卫生局是政府部门,是行政机关;医院管理中心是政府机构,是履行行政管理的事业单位。

2.实施医院的“托管制”

在管办分离的基础上,在医院改革上,实施“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责任制”改革,简称为“托管制”。所谓托管,简单说就是将医院的经营权委托给由院长领头的医院领导集团,卫生局不再对经营进行具体管理。按照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在不改变医院性质、职能、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对医院的管理、经营、投入、分配机制和人事用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施委托管理法人代表任期责任制,把一部分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医院,院长可以获得一部分奖金分配、设备购买、引进医生的支配权,以获得市场主动权。

“托管制”首先改革医院投入机制,将过去参照人员的“定额拨款”,改为按照项目补助的“定项拨款”,通过建立“养事不养人”的新型卫生投入补偿机制,全市集中有限的财力用于“名医、名院、名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投入。“托管制”产生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变化,而且这变化是在没有增量——财政没有增加投入情况下实现的。公立医院在无锡管办分离改革中,未有任何好处,甚至得到投入变少了。改革前财政拨款全部交给卫生局,60%以上分配到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经费不到40%。而现在,政府改变拨款结构,60%给卫生局搞公共卫生,40%给医院管理中心,按各医院申报项目拨款。

(二)点评

1.绩效

(1)无锡医改的主要特点就是实施管办分离,从行政上将公共卫生和高端医疗服务分离开来,在提供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医院引入市场化因素,使之尽快形成医疗特色;

(2)医疗资源稳步增长;

(3)在公共卫生部分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4)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框架,降低了社区医疗服务的价格。

2.问题

(1)医院管理中心的职责是保障国有医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如何在两者间实现均衡,是无锡市下一步医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在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中,虽然明显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但是并没有明确地降低价格。

(2)卫生局和医管中心的职能划分在操作层面有待于进一步理清。无锡确定公立医院归医院管理中心,卫生局主管公共卫生服务,理论上的职能定位清晰,但是具体操作中分工难以界定清楚。

在现行体制下,政府部门之间都是对口部门对口管理的方式。无锡的改革是“下改,上不改”,从卫生部到省卫生厅、市县乡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没有一个十分对口的行政隶属单位,有时候上面发文件下来,都不知道该送给医院管理中心还是送卫生局。长久下去,医院管理中心有被边缘化的倾向,这对于医改的深入是个隐忧。

(3)查遍所有已发布的法律法规,医院管理中心都没有法律支撑的存在依据,医院管理中心将来如果出现什么事情,是不是要算非法行为有待研究。

(4)将医院管理中心设在卫生局下,则意味着卫生局权力的重新调整甚至有所扩大,仍然没有真正实现管办分开。

(5)这种“双头”管理模式让医院院长们有些不适应。比如在甲流、手足口病等公共卫生事件上,由于是政治任务,医管中心和卫生局都会召集医院开会,更不要提两个主管单位对同一事情的不同意见。

三、鼓楼模式

(一)具体做法

所谓鼓楼医院模式,就是指七年前南京鼓楼医院大胆创新,用新的方式“救”活了宿迁市人民医院的模式。

2003年,宿迁开始了公立医院改革。其中,国有上市公司南京金陵药业集团出资7000万元人民币、南京市鼓楼医院出人力资本,与宿迁市人民政府一起成为了宿迁人民医院的三个股东。这样,宿迁人民医院从政府的包办、主管,转变成为了独立的法人。医院院长由三方成立的董事会委派。

通过这种股份制改造,宿迁人民医院出现了新的变化。此前的宿迁人民医院只是一个二级乙等医院,人民医院改制之后,通过了省卫生厅三级医院验收。

宿迁人民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的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大医院托管小医院的模式,又称委托经营模式,大医院帮助托管那些小医院,而不涉及到隶属关系的改革。对于大医院来说,需要派出相应的管理班子,小医院这边的东家需要向大医院支付相应的报酬。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是我国最早采用品牌托管模式运作的医院集团。鼓楼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和胸科医院构成集团核心层,以此为核心,逐步吸收社会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加盟,形成集团的外围层,并实行契约托管、连锁服务等松散型的集约经营。

(二)点评

1.绩效

(1)大医院托管中小医院,即将经营不善的医院的经营管理权交由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去有偿经营,以明晰医院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长期以来,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界定不清,制约了医院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的改革。医改的就是要将两权分开,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

(2)城市大医院对于各区级、县级医院的托管,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的互相利用,同时又不会改变区县级医院的公益性。

2.争议

(1)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医院的股份制等于是国有资产流失。宿迁市人民医院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卫生部门变成了纯粹的监管者,而宿迁人民医院的三家股东成为了医院的主办者。

(2)另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市人民医院这种股份制改造,只是把行政性国有资产转变为了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医院的楼还是那个楼,硬件还是那些硬件,不能说是国有资产流失。

四、成都模式

(一)具体做法

2009年11月10日,《成都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向社会公布。透过《方案》的细节,财政投入补需方、公立医院改革和整个医改效果评价监督成为了成都此次医改特点。

2010年1月,成都市成立了副省级城市医院管理局,将卫生局有关公立医院管理职能分离出来,并将相应处室划归为医院管理局。医院管理局和国资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医院管理局主要负责组织所属医院实施医疗发展规划,管理公立医院的人、财、物,推进所属医院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目前成都市政府已先期将市卫生局所属的20家医院划转给其管理。

区县一级也设立医管分局并收归相应的医疗机构(公立、国有医院以及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管理局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并负责对其管理和改革。

成都医改将建立院长公开选拔机制和目标责任制,赋予其在重大事项决策、人事任免、设备采购等方面充分的自主权,实行院长年薪制。同时,建立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

部分公立医院将改制重组为国有资产独资、控股、参股的经营性医疗机构(国有医院),具备条件的医院国有资产逐步退出。

(二)点评

1.绩效:成都模式将医管局归置于国资委,“医疗国资化”这一模式则意味着国有医疗资产收归国资委系统,其好处在于有利于推行公立医院改制与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2.问题:这一模式亦让卫生系统持有异议,认为政府把公立医院当成国有企业来对待,难免会向公立医院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亦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有所违背。

五、潍坊模式

(一)具体做法

2005年12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意见》。这份当年编号为33的文件,拉开了潍坊新医改的帷幕,同时开创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管办分开不分家的“潍坊模式”。

潍坊的改革首先是理顺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最直接的措施是取消医院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推行院长职业化,原有行政级别全部实行档案管理。

主要特征是管办职能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分开,由卫生行政部门内设机构承担分开的管、办职能。潍坊在市卫生局成立了卫生监督处,作为公立医院的监管机构。同时设立了总会计师管理办公室,代行公立医院“办”的职责。

潍坊市将改革后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概括为“明细所有权、完善管理权、强化监督权”,落实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潍坊公立医院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受政府和国资部门委托,代行资产所有者、代表出资人职能,对医院有管理团队任免考评奖惩权、收支知情权、经营监督权和发展决策权;医疗卫生单位是经营者,院长有用人权、分配权和经营权。这就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主管部门---单位”三层监管体系。

由于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院长丢掉官帽子,改为卫生局聘任,每届任期4年,在一个医院最多任职两届。

实行院长考评制,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业绩考评体系,并组织考核。考评不合格的院长予以诫勉,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改革用人制度,取消医院人员编制定额,医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人员编制规划和用人计划,经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用人全部实行聘用制,同时级别取消之后,以前的行政工资制随之失效。取而代之的是院长年薪制和工资总额制。

院长年薪总额为本院职工年平均薪酬的3~5倍。员工按照绩效考核,多劳多得。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涉及医院规划、建设,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效益和经济质量等方面。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50%~60%为薪酬总额,40%~50%为医院发展资金。在此基础上还推行了岗位工资制,一岗一薪,易岗易薪。

在强化监督权方面,潍坊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总会计师具有双重职责,一是受市卫生局委托监管国有资产,二是在院长领导下参与医院财务管理,督促医院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目前,潍坊市属7个医院已设立了副总会计师。每个医院原则上只开设一个收入户和一个支出户。

(二)点评 1.绩效

(1)潍坊市的改革在使公立医院服务量增加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服务费用的上涨。

(2)2009年,山东潍坊市133个市直部门接受社会评议,潍坊市卫生局名次由2004年的倒数第9位上升为第33名。2.问题

(1)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问题:如何平衡各项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协调公立医院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资源在公立医院之间的分配是这种模式下卫生行政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

(2)公立医院用人机制的落实问题:院长们普遍认为,医院缺乏确保自身发展的一些应有的权力,尤其是医院的用人权。潍坊改革模式的推广还有赖于上级政府部门给予制度和政策上的更大支持,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在内部运营上的自主化。

(3)如何避免政府失灵的问题:首先,根据“权、责、利一致”的原则,权力的扩大应该伴随着责任的强化。此次改革在设计方案时,只强调卫生行政部门权力的集中,但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责任强化配套政策。其次,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不但需要对所有医院实现监管,还要举办好公立医院,使以现有行政人员的规模、素质能否担任原来本不熟悉的经济管理职能这一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如果大量招聘专业人员充实管理团队,又面临能否避免机构膨胀的难题。而且,此次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拥有对医院收支预算权、发展决策权;对医院管理团队任免、奖惩权;对总会计师的聘任、考评、奖惩权,其权力大大加强,而是否出现新的寻租行为,是否需要有相应部门对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此次改革方案设计上没有体现。最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收益与医院无关,医院设备基建发展、学科建设发展的资金需要漫长的行政审批程序,如何避免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对市场反应性的漠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机制设计和配套制度改革来完善现行的模式。

六、镇江模式(一)具体做法

在1994年与江西九江开全国医改先河15年后,镇江,再次走到了全国医改的风口浪尖。2009年年底,镇江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试点市,率先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出台了《关于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组建两大医疗集团为载体,整合市区医疗卫生资源;以资产或技术服务为纽带,形成整合资源的利益机制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运行机制;以增加政府投入与引进社会资本为途径,不断加强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为重点,破除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实现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有机统一。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为: “三提高一降低”,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和降低医疗服务服务成本和费用。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镇江市提出,由市卫生局内设的不同处室分别履行全行业监管和出资人办医的职责。后者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出资人代表进驻由医院(集团)的理事会,行使医院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卫生、发改、医保、医院员工等组成;理事会决定和任命医院院长、财务总监、药品总监,确定医院绩效管理目标和职工工资总额;实行院长负责制;取消医疗机构行政级别,推行职员制,医院原有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和工资标准实行档案管理;加强医院民主监督;建立医院监事组织,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实施院务公开,推进医院民主管理。2009年年底,镇江市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分别挂牌成立。康复医疗集团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江滨医疗集团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两家三甲医院各带几家综合、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力旗鼓相当。

两家集团的组织形式明显不同,各具优势。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是以资产整合为主的紧密型,将集团内各成员各类医疗资源全部划拨到集团名下,按照需要重新分配,利益分配伤筋动骨,牵涉面广,但能够达到一发即中的效果。

相比之下,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则是以技术为纽带的松散型管理,重在发挥技术和科研优势,带动集团成员相对独立的发展,但难以实现真正的资源整合。

两种类型集团的并存,显示出镇江对此次医改的谨慎。

(二)点评

两大医疗集团的建立,优化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效率;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双向转诊”更加畅通,内部运行流程更加合理。

七、海淀模式

(一)具体做法

2005年7月18日,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公共委)正式成立,负责管理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公共委作为海淀区政府的特设机构,从单个行业而言,是“管办分离”的试点单位,而从全局而言,则更是肩负着探索“大部制”改革的重任。正是这“一分一合”,形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海淀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本质构架,为改革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探索政事分开的载体,公共委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是平行关系,但没有公共行政权力,主要是将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统一纳入其麾下进行管理。通过整合行政资源,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管理、执法、监督三者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区卫生局原来所属的海淀医院等22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等29个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都统一纳入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同时被纳入的还有两家区文化局直属的事业单位。

(二)点评

“海淀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公共委采取合同外包、招投标、民办公助等形式,与医院建立“契约式”管理模式,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其用人自主权。

八、苏州模式

(一)具体做法

“苏州模式”是国内最早的管办分开模式。2005年1月1日起,苏州市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合并组成苏州市立医院开始运行。根据此前的《苏州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规定,在不改变医院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不再对医院进行管理(如人事任免权),行政主管部门与苏州医管中心签订受让管理合同,合同期限为3年。改革后,各家医院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成立一个法人机构,即医管中心。苏州医管中心的注册资本根据医院业务规模设定,由中心理事会成员按医院年业务收入的5%-10%一次性出资,并且合同期限内注册资本不可抽出。苏州医管中心对医院进行人事、财务以及日常工作的管理,院长由管理中心重新聘用,可以留任原来的院长,也可以从社会上招聘。

(二)点评

苏州模式将医院的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相分离,明晰了所有权和管理权,初步完善了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

九、海南模式

(一)具体做法

2008年8月18日,海南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在国内率先挂牌成立,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其对全省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实施评鉴、评价与医疗质量监管等八项职能,初步实现了卫生行政管理与医院管理体制内的“政事分开”运作。

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评鉴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三方互动伙伴关系。政府同医院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中心与医院是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

海南医院评鉴中心是相对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第三方组织,在机构设置上,评鉴中心的领导不设行政级别,中心的员工也不设行政、事业编制,使评鉴中心实现了去机关化、去官员化和去等级化。海南省卫生厅对评鉴中心充分进行委托和授权,不介入任何具体监管工作,从而保证评鉴中心能够真正独立地开展工作,形成评鉴中心独立第三方的监管机制,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评鉴和质量监管从单一的行政监管变为行政调控下的第三方专业化管理。

海南省医院评鉴中心建立了由180名高职专家组成的全省医院评价专家库,并邀请台湾评鉴专家对候任评价专家进行准入前的强化培训。还聘请了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及内地名校、名院高级顾问近20名。他们借鉴国际医院评价新理念,制订了《海南省二、三级综合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流程评价标准与实施细则》,制定并量化全省“阳光工程”8项医疗服务公示指标(包括30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12项内部管理公示指标,在省卫生厅网上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点评

独立的“第三方”能客观公正地开展医疗质量评价与监管工作;“政事分开”提高了行政效率并降低了管理成本;评鉴中心对医疗质量监管具有指导性。

公立医院改革 篇5

立医院改革提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两会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热点提案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案》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两会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热点提案解读,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案 63、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64、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

6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

心得体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日开幕,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称,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个人简历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公立医院改革表态发言 篇6

自2010年3月起,我院作为综合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强化医院基础建设,实施临床路径,加强药品管理,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革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医院基础建设,改善病人就医环境 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按照标准化县级医院新建了一座13900平方米的11层新住院部综合楼。目前已进入各项目验收收尾阶段,很快将投入使用。届时,将引进大型设备一千多万元,其中核磁、数字X光机(DR)等设备将填补我县此项医技检查的空白,使我县患者不再为做一项检查而千里迢迢地跑到外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新建的现代化节能型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省内县级医院屈指可数;感染流程标准化的中心供应室,正在建设中,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全院医疗用品的集中处理和消毒供应;病房内实现中心供氧、中心负压,极大地方便重症病人的抢救治 1 疗。与此同时,我们还对院内操场重新进行了修整,使庭院更加美化、绿化。总之,新住院部综合楼投入使用后,将彻底改善病人的住院环境,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二、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实施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深入调研,拟定33个病种在临床各科室施行规范临床路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将某些疾病(或手术)关键性的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减少了开大方及不必要的检查,不仅降低了病人的就医成本,而且通过对诊疗护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绩效,实现病人满意、政府满意、医院和员工满意。

三、加强药品监督管理,降低病人就医成本 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严格的抗菌素使用原则,在临床使用上严格把关。实行一、二、三线用药制度。一线用药为常规用药;二线用药为控制用药,由科主任把关;三线用药由主管院长把关。积极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控制采购品种的重复、级别类别的重复,规范医院购药行为,力争在2011年全部施行国家规定的药品基本目录用药。

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我院护理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基础护理,提高 服务质量。并于2010年10月14日召开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动员大会,选定我院内科护理单元作为首个示范病区,新楼入住后将在全院推广。通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丰富工作内涵,改进护理服务作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四、加强医院骨干人才培养,强化三级医疗网络建设 一是按照卫生部关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已经与哈医大一院、二院、牡丹江市多家医院的耳鼻喉科、普外科、眼科、泌尿外科等专家建立了对口支援协作关系,通过远程会诊和定期邀请他们来院进行授课、开展手术、坐诊和指导临床查房等工作,加强我院重点专科的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二是根据医院专科建设需要,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派人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会议,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先后选派了普外科付主任到牡市肿瘤医院学习了腹腔镜技术,妇产科邢旭兵到牡市妇产医院学习了宫腔镜技术,五官科胡臣义到哈医大二院耳鼻喉进修学习。三是加强医院内部培养,在医院内部广泛开展医学前沿技术的讲座,活跃学术气氛,丰富医务人员理论新知。四是积极与乡卫生院、村卫生所联络,开展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实行双向转诊。并 选派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每周下乡巡诊,深入村组院落,为群众送医送药,将特困户、养老院老人等作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疗服务。免费接收农村卫生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查房会诊等,通过传授专业学术知识,提高农村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五是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对镇内常住人口,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流程看病就医,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档案,完成对所辖社区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工作,做到应检必检。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将组织医护人员上门进行体检,使社区老年人体检率达到100%。

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绩效考核 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分配档次,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 4 水平。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实现个人增收、单位增效、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八、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进程

为提高我院规范化管理水平,在新院部楼建设中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中包括HIS、LIS、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目前有关系统数据已录入完毕、电子病历书写模块已基本完成,已全面完成了上线前期的准备工作。电子病历的使用,通过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科研分析三大功能,使我院病历书写更加科学规范。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对医院主要业务部门成本数据做到及时收集、存储、汇总和分析,消除了盲目进货、货物积压和损耗现象,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持。

总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远大目标做出贡献!东宁县人民医院医改工作阶段性总结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我院作为综合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院职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能力建设等方面也在尝试、探索,寻求新发展。现将该项工作阶段性总结汇报如下:

一、抓优质服务,提升服务品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俱激烈。医院开展优质服务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端正医德医风的基础工作。在提升优质服务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医疗服务中要求医务人员换位思考,把患者当做亲人,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优质服务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结合,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2、加强教育与培训,通过创建医院优质服务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教育职工树立“医院是我家,我是医院人,医院靠我发展,我靠医院生存”的责任担当意识。形成“爱我工作,追求健康,尊重生命”的医院优质服务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三级质控网络,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制,杜绝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

二、对口支援和骨干医师培训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我院于2011年6月与哈医大一院、二院建立了对口支援,派出耳鼻喉科、普外科、眼科、泌尿外科专家帮助我院重点科室提高技术水平。我院派去2名医务人员前往牡丹江红旗医院免费进修和培训。目前均按照协议积极工作,争取早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三、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

我院作为全县最大的一所综合医院,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实施了双向转诊,同时我院在2011年开展农村巡诊医疗工作,包括以下内容:选派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每周下乡巡诊,将特困户、养老院老人等作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疗服务。定期开展义诊宣传一次,深入村组院落,为群众送医送药。与乡卫生院、村卫生所联络,积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免费接收农村卫生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查房会诊等,通过传授专业学术知识,提高农村医务人 员业务技能。

四、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作风,我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监督。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和电子屏、公示栏、药品监督牌、医德医风监督牌、意见箱等途径开展信息监督与公开。

五、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2010年10月中旬按国家省市精神开展实行临床路径,共实施33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了临床路径登记本和临床路径变异登记本。做到及时登记、及时与患者沟通,其中内科、五官科、妇科运行良好,分别实施15例和18 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2011年在全院范围内展开。通过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把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内容详细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步步明晰,步步有据可依。

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强化基础护理服务,2010年10月14日我院召开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动员大会,选定我院内科护理单元作为示范病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护理部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进护理服务,丰富工作内涵,充实护理人员队伍,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七、积极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

为彻底改善就医环境,为百姓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我院新建了一座13900平方米、南北长80米、占地1400平方米,共11层的新住院部综合楼。新大楼的设计施工均按国家县级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和附属配套工程两个部分,其中附属配套工程包括:污水站、变压器发电机房、电梯、医疗带(中心供氧、中心负压)、消防安装、手术室整体、水池泵房等。目前,楼内各项设施正在进行安装调试,即将投入使用。新楼的建成不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更加推进我院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八、医院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我院综合能力水平,在新院部楼建设中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中包括HIS、LIS、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目前系统有关数据已录入完毕、电子病历书写模块已基本完成,做好了前期上线准备工作。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对医院主要业务部门进行较全面的经济管理,成本数据做到及时收集、存储、汇总和分析,消防了盲目进货、货物积压和损耗现象,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持。电子病历主要能够实现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科研分析三大功能。

九、先进的程流手术室 新住院部综合楼建设中手术室建设是全省县级医院档次最高的节能型现代化程流手术室,其中百级间2 个、万级间5个,无影灯采用世界较先进的LED无影灯,具有照度强、无温升的特点。同时设立了现代化的麻醉恢复室,保证病人能够得到较好的术后安全保障,降低感染率。

十、推广预约诊疗服务

根据卫生局要求,我院及时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设定了预约电话,2011年2月,我院安装了全国预约挂号系统,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

十一、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多年来,我院坚持执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互认项目包括检验、影像、病理等。

十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采购大型医疗设备近年来随着医疗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各项辅助检查项目的不断增多,检验科、放射线科、CT室等科室目前所使用的仪器已远远满足不了临床诊断的需要,为此我院按照全省2010年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规划,统一采购核磁、数字X光机、大型生化分析仪。目前数字X光机、大型生化分析仪已到货,正在安装调试中。

十三、实行新绩效考核方案

我院是全县较大的事业单位,人员多,工资分配不 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医院核算室人员通过外出学习工资分配方面的成功经验,经过反复测算研究,制定了新的工资绩效考核方案,并于2010年3月对全院绩效工资实行改革。新绩效方案的原则是按劳分配,以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为标准。药品收入不予绩效,医技收入给予绩效,从而转入以技养医的良性循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探 篇7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率先完成药品“零差率”民生工程补助任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纳入2014年民生工程管理实施。我县坚持政府主导、惠民利民原则, 卫生、财政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民生工程。截至2014年7月底, 我县及时拨付省级药品“零差率”补助402万元, 率先完成民生工程补助任务。同时, 在年初县级财政投入预算安排了172万元, 作为县级医改药品零差率追加补助, 现已全部拨付。此举为该县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自2012年12月15日至2014年9月底, 县农合办支付县级公立医院诊察费为1507.06万元, 县医保中心预拨县医院诊察费200万元。

(二) 实行网上集中采购, 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 探索创新采购监管机制。从2012年12月15日零时起, 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采购、统一配送。同时, 2014年4月1日起, 县级公立医院耗材、医疗器械采购也纳入全省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范围, 执行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结果, 进行网上统一采购, 交易基本实现电子化、信息化。截至去年11月底, 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收入6876.05万元, 较2013年同期增长21.53%;药品费支出6823.05万元, 较2013年同期增长25.55%。我县要求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严格按照省预警药品目录采购, 药品与医用耗材均从省药招平台统一采购, 严格监管。县级公立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严格执行基本用药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价销售政策, 每月进行药品销量统计, 对前20位药品给予重点监管, 采取限制用量、约谈有关科室和个人, 甚至停用等方式严格管理。落实《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建立药品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建立药物使用评价体系。

(三)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县编办根据二家医院具体情况, 重新核定县医院床位900张, 按实际床位与编制1:1.6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1440名;县中医院床位200张, 按实际床位与编制1:1.3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260名。一是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制度。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 县级公立医院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 经卫生、人社部门审核、备案后, 及时组织岗位聘用。对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 经招聘领导小组批准后可简化程序, 进行招聘、引进。充分落实用人自主权, 2014年3月, 县级医院新进岗位聘用人员, 按照公开招聘相关规定, 制定了人才招聘方案, 经卫生、人社部门备案后, 同意县医院自主招聘, 发布招考公告招考98名专业技术人员。目前, 经过笔试、面试, 县医院实际招聘70名专业技术人员, 现已上岗工作, 新招人员的加入必将为县医院卫生技术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力量。二是重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以优厚的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专科医师和管理人才, 充实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对医疗技术骨干和基础医疗护理人员制定计划公开招考聘用, 逐年补充。2014年县医院选拔3名 (分别来自超声科、神经内科、骨科) 骨干医师到安徽省立医院进修学习, 同时, 安排2名医师参加省级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四) 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实行两级考核制度, 强化县级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每年由医管会对县级医院进行考核;县级医院对其科室和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县级医院分别制定了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每月对科室和单位职工进行考核, 重点考核服务效率、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 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院长和职工工资总量挂钩。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 进一步优化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县级医院分别按照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每月对科室和单位职工进行考核, 逐步提高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县级医院院长与职工签署绩效管理合同, 把劳动纪律、岗位职责、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工作实绩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与个人收入相挂钩。同时, 进一步完善综合目标管理与绩效分配方案。鼓励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 院方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11个小组, 针对医院内各个环节进行考核, 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住院病人的药占比, 通过设定各科日均用药费用最高限额, 农合外医保外用药超额处罚等一系列措施, 药占比由2013年36%降到2014年的32%。二是县级医院分别按照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每月对科室和单位职工进行考核, 逐步提高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五) 及时进行价格调整, 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我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 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通过调整护理费、手术费、床位费得到补偿。严格执行《关于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皖价电 (2012) 67号、《关于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皖价医[2012]173号文件精神。同时我县物价局、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调整萧县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费价格的通知》 (萧价业[2012]28号) 和《关于改革和规范萧县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 (萧价业[2012]29号) 医药价格改革相关政策, 对相应医疗收费标准及时做了调整。一是适当提高床位费价格, 普通病房的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四人及以上分别为36元/床日、24元/床日、18元/床日、12元/床日, 监护病房调整为72元/床日;二是提高长期偏低的护理费、手术费;三是设立诊察费, 规定为西药普通门诊每人次3 5 元, 专家门诊每人次55元, 中医普通门诊每人次40元, 专家门诊每人次60元, 西医门诊票费医药支付3 3 元, 中医门诊诊察费医保支付38元, 其余由个人支付;四是所有药品 (中药饮片除外) 取消加成, 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降低CT等大型设备检查价格, CT收费下调至184元/例。

(六) 县级公立医院硬件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我县自2010年开始启动县医院整体迁建工作, 新县医院规划用地160亩, 一期建设床位800张, 总投资约4.2亿元。目前传染病楼主体已完工, 医疗综合楼十三层框架机构已完成, 2015年底可投入使用。县中医院迁建一期规划用地50亩, 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建设床位200张, 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 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 有效改善全县群众就医条件。

(七) 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量明显上升, 收支结构得以优化,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4年11月底, 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数755198人次, 较2013年同期增长129.79%;出院人数37769人次, 较2013年同期增长10.09%;县级公立医院总收入20306万元, 较2013年同期增长25.67%。其中医疗收入19022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25.48%;大型检查收入568万元, 较2013年同期增长16.39%。县级公立医院总支出17873.81万元, 较2013年同期增长34.85%, 其中人员支出7215.6万元, 较2013年同期增长44.04%。

二、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 也是难点。在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较多困难与问题:

(一) 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债务较重。

我县是国家贫困县, 在卫生投入上, 县政府虽然尽了很大努力, 但明显力不从心。两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 主要依靠自身创收和调整收支结构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 事业发展相对迟缓, 现有医疗设备条件明显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县医院迁建大约需要资金约4.2亿元, 其中旧址可置换6500万元, 争取国债资金2000万元, 自筹资金4000万元, 资金缺口3亿元;县中医院迁建大约需要资金约8000万元, 其中旧址可置换500万元, 争取国债资金1700万, 自筹资金800万元, 资金缺口5000万元。另外, 多年来中医院举债建设, 形成历史债务300余万元。建议政府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 对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形成的债务给予化解, 特别是对国家级贫困县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

(二) 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核定仍是老标准, 编制管理太死, 导致引进人才难。近年来, 我县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医疗需求得到极大释放。目前县医院现有人员编制及床位数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建议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 放开编制管理, 简化人员招聘手续, 同时, 鼓励和吸引人才在县级医院工作。加大高校宣传力度, 与高校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引进研究生与学科带头人, 经人社部门及用人单位考察后直接入编录用。希望政府层面加大对卫生的投入, 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外来人才并且留得住人才。

三、落实各项改革举措

按照“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 理清医改思路, 统筹县、乡、村三级卫生资源, 细化医改任务, 进一步抓好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

(一) 完善制度, 强化考核。

继续完善县级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加强成本核算和医疗费用控制。实行医院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将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支盈亏、卫生资源有效使用、社会和职工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公益性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定期考评, 考评结果与奖罚机制、经费补偿、人事任免逐步相结合, 有效提高综合监管力度。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 推行处方点评制度, 有效控制治疗费用。

(二) 引进人才, 强化培训。

公立医院改革的“三明模式” 篇8

明确改革目标,政府勇担责任。三明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医改的主体是政府,改革的对象是长期形成的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政府勇于承担破旧制度,建新制度的改革职责。政府要真正“办医”和“管医”,这既包括对医药卫生制度的整体设计,区域医疗资源的规划,也包括对公立医院的合理投入,对医务人员的正确激励以及对公立医院运行进行监管,等等。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三回归”,即“让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

理顺人事关系,做好组织保障。为了形成改革合力以推动医药相关的改革,三明市在医改领导方面作了精心安排,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医院配合,社会监督”的改革工作机制。市委书记邓本元果断决策、直接推动,市长杜源生全力支持,专门安排了副市长詹积富主管医改,并将财政、卫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联合组成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特别是将卫生、人社、药品等医药相关部门划由副市长詹积富负责分管(其他省市均是由不同市长分管),为三明市医改工作的推进做好组织保障。

财政统一负责,集中管理医疗资金。在改革之前,三明市全市的卫生资金筹措、配置与服务购买功能分散在县市的各个部门。2012年5月,三明市提出“三保结算机构合一”,之后又提出“整合市县两级三保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市级统一管理的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率先实行三保全市统筹管理。三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方式和缴费标准,统一医疗“三目录”和补偿政策,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监管,统一信息管理。新农合与城居保基金也一并纳入由财政暂时代管的医疗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

找对症结开药方,靠管理创新攻克顽疾

三明市迎难而上,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让医务人员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

找对症结,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药养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是刺激医疗费用上升,加重患者就医负担,占用社会发展的资源。二是让老百姓吃了冤枉药,“是药三分毒”,危害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在破解医改难题时,三明市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突破口,找对了症结。

开对药方,调整医生收入机制是改革的关键点。三明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医生技师年薪制”,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提升至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三明市的年薪制在考核方式上也颇具亮点,做到了考核与创收脱钩、与医院医生利益相一致,实现了积极性和公益性二者的平衡。

找对执行者,财政给院长发年薪,系统化监管。三明市首先是正名院长身份。院长实行年薪制,院长工资由隶属关系的财政部门拨发,院长的收入不再与所在医院的创收相关,院长们的收入与承担的风险、职责相匹配,医院院长是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第一责任人。

政府同时对院长进行系统化考核,考核与院长年薪制挂钩,保障公立医院的发展符合政府的预期与规划。考核包括服务评价、办院方向、平安建设、管理有效、发展持续等五大类共34个子类指标,全面监管医院医疗行为,各项指标使政府管医院有了抓手。用詹副市长的话说,“以后不是以人民币为考量,而是以治好了多少人为标准”。

在考核手段上,三明市运用多种方式,将年度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日常考核相结合,被动采集数据与主动调研相结合。既查阅院长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从统计部门采集上报数据,又使用暗访、现场察看、座谈会、问卷等多种形式确保获得公正、准确和客观的医院运行管理信息。在指标反馈上,通过及时按月度收集,研究指标控制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指标构成与限度,保持考核指标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成效明显,百姓、医院、医生和财政均得改革红利

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经实行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预期的改革成效开始逐步显现。

医药费用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明显降低。2013年1—6月份全市药品费用仅支出3.5亿元。老百姓医疗费用大幅下降,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平均费用仅为4864.82元,门诊平均费用仅为125元。百姓普遍反映:医改后看病便宜了,方便了,医生服务好,患者满意度大幅上升。

医生回归本职,医患关系改善。实行年薪制后,医生阳光收入大幅增加,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尤溪县医院一位神经外科医师表示:“年薪是西瓜,灰色收入是芝麻,医生现在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会因小失大,我们愿意做堂堂正正的好医生。”

年薪制使医生从内心到行为都实现医生角色的回归。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各地医疗纠纷都有下降。以尤溪县为例,医改前由于医患纠纷,围攻县政府的事时常发生;改革后,2013年无一起医患纠纷事件。尤溪县委书记伍斌深有感触地说:“医改做好了能保一方平安!”

医院收入增加,结构变化。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和检查占比等费控手段显著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改变了医院的收入结构:2013年1—7月份,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务性收入同比增加14878.2万元,药品费用支出减少了9690.24万元,医院的纯收入反而增加了8448.91万元。

财政负担并未加重。三明市2009—2012年的医疗卫生支出规模平均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8%9%。相比之下,2013年初药品零差率、三保统一、院长医师年薪制改革以来,财政卫生支出力度并无额外增加。

医保资金有结余。从统计数据来看,三明市医改以来,医保基金出现了结余。据统计,县及以上公立医院2013年1—7月份,在门诊人次增长13.21%、住院人次增长13.79%的情况下,全市40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8678.05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4667.24万元,同比增长673.94%),全市职工医保基金实现了平稳安全运行。(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改革红利从何来

自从2009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鲜有试点城市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而欠发达地区三明市,对医改进行了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勇趟医改“深水区”,闯出了一条让患者、医院、财政受益,医生、院长满意的改革路子。为什么三明市能收获改革红利?

三明医改的红利来源于对医改内在规律的尊重,回归政府的职能,理顺谁改、改谁,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医改难,既难在医疗系统复杂性,也难在各方利益纵横交错。要打破这一利益链,不仅从医院的药物使用入手,要通过财政投入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补偿机制、医生人事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综合改革“建机制”,尤其是要解决医生的收入机制问题。三明医改正确处理好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各级干部真正把百姓的健康放在心上。

三明医改的红利来源于有“敢做敢管,会做会管”的医改团队。改革是破旧立新,这就要触动各方利益。要推动医改,第一要敢干,以百姓利益为大,“舍得一身剐,敢把旧制度拉下马”。医改的效果是长期的,短期内可能只能看到费用下来却看不到带给百姓长期的健康改善,这注定了改革者冒的风险和能够得到的回报在短期内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不敢干、不真干,医改就只能喊喊口号或是挠挠痒痒。第二要会干,深谙医疗卫生规律,精通医疗系统运作,了解筹资、服务、药品、人才、监管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要害,打好组合拳。三明医改的核心团队有为百姓谋利益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詹积富副市长在分管三明市医药、人社、药品之前,曾在省药监局担任副局长十余年,深谙医改症结;财政局的张煊华副局长,掌握了医院和保险的财务情况,是医改团队的大管家;卫生局包著彬局长,管理着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熟悉医院的内部运作,使得医改可以对症下药。他们保证了医改团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三明医改对全国的医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李玲)

上一篇:中考古诗词必背的名句下一篇:儿童乐园活动方案(中秋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