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政策和规定, 保证其自身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准确真实等, 采取对工作流程、员工、财务、资产等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企业数量的不断加大, 创新企业、创业人才与日俱增, 社会变革大环境使得每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的、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是重中之重。那么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细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内部监督、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资产管理、资金活动、投资活动、人力资源、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只有当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完善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使企业抗得住风险, 产生好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一、企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单位做出正确决策

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 每项决策的正确与否都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效益, 重大决策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是企业的命脉, 因此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明确规定决策过程的程序、方式、方法等, 建立决策组织形式、体系、调控手段等一整套决策机制。明确企业内部的权利结构、责权利关系、组织保证体系等决策机制组成, 分清责任, 避免相互推诿。从而保障了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高效性、准确性, 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方向性错误。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

内部控制一直都是会计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有些企业财务弄虚作假、违法违纪不仅伤害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更失去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等详细文件, 作为各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指南, 足以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为:保护企业资产完整、安全;防止并及时发现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欺诈、舞弊行为, 迅速、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可以控制和压缩且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使企业盈利最大化;规范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 确保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全面。

(三)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 是最具综合性的部分。人既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也可能是企业最大的负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就企业内部控制本身而言, 也是通过人来落实的, 内部控制从本质上就是控制人。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 员工招聘与离职, 人才测评与绩效考核, 员工培训与劳动关系, 员工薪酬、激励及期权等方面的内部控制。通过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 可以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 使企业获得实现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实现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优化内部人员结构, 实现人尽其才;形成科学完备的人力资源政策, 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后, 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目标, 制定工作计划, 编制全面预算, 将发展目标分解、落实。确定各业务单元经营目标, 并配置涉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外部支持等各个方面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将发展战略实施期限划分为若干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要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对自身已有的资源进行宏观控制, 然后在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引下, 通过进行资源使用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动态再分配, 减少各类资源的浪费。最终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优化升级, 促进其战略发展目标。

(五)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规避经营风险的基本保证

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 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控制这些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 企业应根据其设定的控制目标, 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等实际情况, 不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加以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对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决策所需信息风险等方面的不确定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规避, 有的甚至会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展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及措施, 缩小风险范围。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如制订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理程序等一系列措施, 防止发生重大风险, 确保突发事件妥善处置。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而忽视了运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作用, 总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相互牵制和监督, 流程太多, 受制约的条条框框太多, 错误地认为增强内部控制管理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对内部控制在思想上不重视。从而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与环境相对薄弱, 企业管理效率低下, 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随时都会有风险, 从企业决策、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研究开发、技术投入、财务状况、环境状况等等方面, 都会存在风险。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风险评估也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某些企业对风险的意识比较单薄, 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存在的风险有:竞争对手风险、客户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等环境风险;操作风险、金融风险、信息过程/技术风险、诚实性风险等过程风险;决策所需过程/操作性信息风险、决策所需商务报告信息风险、决策所需环境/战略风险等决策所需信息风险。如果当这些风险不能做到及时识别、评估、正确应对时, 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 缺乏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 且时间较短, 内部控制经验不足, 受传统的思维定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程度的影响, 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科学的、成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下几个方面都是企业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

虽然制定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实际上只是针对主要部门建立了一些零星的工作制度, 存在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覆盖面不全面、不完善等情况;存在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 表面上看有内部控制制度, 实际操作中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在经营过程中, 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调查研究, 不能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加以修正, 不会动态控制;在内部控制过程中, 执行力度不强;设置的内部控制不具备一个整体的框架, 对内部控制应该包含哪些因素、应该如何设置风险控制点等问题认识不够清晰, 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不能形成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为了将收集到的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 及时在企业内部传达、沟通且正确应用的过程, 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设立信息与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八条中做了详细规定。可是有些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或者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和全面, 导致很多信息缺乏流通, 使得管理层无法获取适当和必需的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财务报告和相关的应用和信息系统不可靠等风险;还有一些企业在内部制度上存在漏洞, 导致信息沟通不畅, 从而阻碍企业发展。

(三) 缺乏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可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达到保护资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事实上, 由于一些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或者缺少内部监督机制, 造成监督乏力。主要表现为: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缺乏持续性监督;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方法及制度, 对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等方面监督不到位。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 树立内控意识, 确保内控工作顺利开展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 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与各级管理层共同承担实施。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需要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内控意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并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机会,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内部控制意识的树立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渠道:

(1) 增强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时, 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全面细致的、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当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时,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2) 增强企业员工内控意识。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只有当每一位员工都具有了良好的内控意识时, 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去;才会配合内部控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 有目的活动, 促使员工树立起内控意识, 从而确保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有效执行。

(二)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信息系统和内控工作体系

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关系内控制度推行成败的关键因素, 各企业需要将内控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 同时需健全完善组织机构, 设立专门的内控办公室, 有利于协调布置内控工作, 组织内控制度的编订, 以及开展内控监督检查、跟踪整改。

企业管理层的职责是建立完善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引,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详细的、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包括各部门职责权限的分配、授权审批、内部制约、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人力资源、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内控制度;以内控制度为基础, 并使各组织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 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为依据, 设立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的内部监督岗位, 明确内审机构的责任权限;建立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与完善有序的业务流程;建立财务管理分工权限责任制;建立适合自身情况且易于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建立会计监督机构;建立包括授权负责人、经办人、证明人和验收人在内的相互制约的资金、资产流通监督机制, 明确机构人员的职责;建立内部控制监督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进行考核和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反馈体系, 以便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

四、结语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顺利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企业数量不断加大, 创新企业、创业人才与日俱增, 社会变革大环境使得每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单位的稳定、快速发展, 必须有成体系、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单位依法依规经营管理, 财务报告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真实完整, 经营效率最大化, 所属资产安全, 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尤其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竞争形势越来越残酷, 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只有当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完善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使企业抗得住风险, 产生好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本文主要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当前企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内部监督机制以及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及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 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 吕惠馨.供水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探讨[J].财会学习, 2017 (6) .

[2] 李春东.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会学习, 2018 (19) .

[3] 宋占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会学习, 2018 (3) .

[4] 乔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商论, 2018 (11) .

[5] 张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 2017 (19) .

上一篇:清流河滁县站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趋势分析及应对措施下一篇: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