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1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据的比重较大,有效的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升人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合法、合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从而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问题;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较差

我国中小企业都是传统企业发展而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中小公司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无法有效的对公司进行内部监督与控制。虽然在初期,内部控制弊端无法体现出来,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内部控制会职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缺少内部控制的文化,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是家族企业,他们在公司控制方面主要是由家族进行管理和控制。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文化方面,都较为欠缺,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无法有效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缺乏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尚未建立信息化的平台,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中小企业长期受到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使得公司的决策主要是由公司的管理者来制定,中小企业的基层员工很少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公司内部控制不能够得到贯彻实施。由于公司缺乏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使得公司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在交流信息过程中存在障碍,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管理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影响了其对公司内部控制,不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

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公司筹资、投资以及营运活动等各个环节资金的流通,从而保障公司实现快速、健康和良性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没有吸引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较低的财务管理效率进一步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从而影响了财务报表的信息可接受性,使得外部投资者无法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有效地进行监督,降低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管理者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公司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的工作,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会在公司得以快速建立,并加以推行,如果公司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公司内部员工就会抵制内部控制工作。可见,公司管理者的意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公司管理者的不控制意识,并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管理者工作的一个方面,定期对公司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加强公司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意识。同时,加强公司管理者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得在管理者的领导下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二)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平台

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中离不开基层员工的支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公司的基层员工能够在平台进行交流,获取内部控制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同时通过该平台使公司的员工及时获知管理者的态度,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建议。并且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去,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与规模较大以及资金较为雄厚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的大型公司,中小企业与这些企业相比,由于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很难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且银行偏爱于向大型企业进行贷款,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接受性,让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向企业贷款。因此,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除了建立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平台,做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建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和控制,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加强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实现中小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2

一、存货内部控制概述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由于存货品种和存放地点的多样性、存货数量和金额的易变性,使得存货产生毁损、变质、积压、贬值、被盗等风险非常高,存货管理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存货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守等,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存货的内部控制,包括存货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存货内控制度的执行两大方面,是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的防止、发现并纠正存货在收发存等环节中发生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提高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存货内控意识淡薄

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人,唯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才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功能。当前,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从企业管理者到一线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比较缺乏和模糊。其中,有不少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针对的是大企业,因为大企业人多事杂,需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对于小企业,由于人少业务简单,不需要建立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来管理。有部分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跟其他部门和一线员工没有多大关系。也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无非就是内部牵制,是利用企业各相关人员互相牵制以达到遏制舞弊之目的,而不能给企业创造利润。同时,有不少一线员工对内部控制抱有“偏见”甚至不满,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履行一些不必要的手续,这些条条框框给工作带来众多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事实上,内部控制不仅仅包括内部牵制,还包括风险控制、业绩考核等诸多方面,如果内控设计合理、执行到位,不仅起到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作用,而且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创造价值。此外,内部控制不是陈章旧制、繁文缛节,也不是可有可无,一项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不仅大大降低企业或员工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也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了解还存在偏差,直接导致企业对存货管理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存货管理存在诸多漏洞,不利于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存货内控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内控制度的设计非常关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较少,对内控制度的设计也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导致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存货管理的复杂性,存货内控制度的设计也具有较大的难度。我国中小企业的存货内控制度,大多是凭着管理层的知识和经验来制定的,有部分的企业甚至将其他企业的存货内控制度生搬硬套搬过来,而全然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导致许多企业存货内控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最终流于形式。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内控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存货采购方面,订购申请、供应商准入等审批制度不健全,大额采购的招投标制度基本未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采购数量过多、存货质次价高、员工吃回扣等现象的发生。其次,在存货验收和保管方面,验收标准不够细化,保管巡查制度不够完善,可能导致存货质量不符合要求、存货毁损变质等风险。再次,在存货领用和发出方面,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领退料制度基本缺乏,导致存货多领或浪费、成本核算不正确等风险。最后,在存货清查方面,缺乏完善的盘点制度,容易产生存货被偷被盗、毁损变质风险。此外,在上述存货购存销等业务环节中,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离。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又容易掩盖其错误或舞弊行为的职务。在存货管理中,存货请购与授权批准、授权批准与执行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保管与会计记录等属于不相容职务,而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往往存在同一名员工身兼多职,甚至存在由一个人全权负责企业存货的采购、验收、保管、发出等所有环节,这往往容易导致错误或舞弊。

3. 存货内控执行流于形式

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落实,内部控制的作用也很难发挥。中小企业存货毁损、变质、积压、贬值、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存货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源于存货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有部分中小企业,存货内控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但落实不尽如人意,一些好的存货内控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没有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也就是说,存货内控制度能否有效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内控活动的监控是否到位。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扮演着对内控进行监督的角色,而我国大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也缺乏内审人员。少数企业中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配置了内审人员,但内审人员侧重于对存货的会计核算进行审计,忽视了对存货其他重要内部控制的审计,没有很好的履行对存货内控的监督职能,影响了存货内控的执行效果。

三、强化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 强化全员学习和培训,增强存货内控意识

要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最为关键,这就意味着对内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必不可少。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发挥示范作用,自觉加强对内控知识的学习,并以此动员和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对内控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素材可以来自于国家近年来发布的内部控制规范等一系列文件,也可以是内部控制的相关案例,力求讲究实效,提倡活学活用。必要时,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来调动员工加强内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的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内控知识培训班、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强化员工对内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不断增强内控意识。

需要强调的是,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和培训,绝非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员参与,因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参与程度。就存货内部控制而言,在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发货等环节,都嵌入了许多的内部控制措施,涉及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众多相关人员,需要相关部门和员工的相互配合与通力合作,才能提高存货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

2. 优化存货供产销业务流程,强化存货内控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前提条件。如上文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存货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存货毁损、变质、积压、贬值、被盗等现象常有发生,迫切需要加强存货内控制度建设。可以从存货出入库流程入手,在梳理存货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出库、盘点、记录等各业务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每个环节中容易导致存货发生毁损、贬值、被盗等风险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内部控制方式方法,将其中的重大风险点作为存货内部控制的重点,并设计出相应的控制制度。在设计存货内控制度时,坚持重点控制和成本效益原则,注重将存货内控制度有机的嵌入到企业存货供产销业务流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存货供产销业务流程,达到存货内控制度与存货供产销流程有机融合,让企业员工在执行存货供产销业务中不感觉内控是多余和累赘,唯有此,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3. 引入存货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提高内控执行效果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内控制度能否有效执行,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具有胜任能力的专职内审人员,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条件不允许的企业,可以在企业财务部门中指定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专门司职企业内审工作。企业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最好是对企业最高领导者负责,对内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直接向企业一把手报告,以提高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存货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存货的采购、领用、发出等是否经过审批,有关不相容职务是否相分离,存货的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存货的盘点是否定期实施,存货购销中是否存在吃回扣等舞弊行为。同时,对存货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整改或补救措施,并对整改或补救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四、结论

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存货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两大方面。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着内控意识淡薄、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执行流于形式等三大不足。本文针对三大不足相应的提出三大对策建议,即:强化全员学习和培训,增强存货内控意识;优化存货供产销业务流程,强化存货内控制度建设;引入存货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提高内控执行效果。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探究,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提供指引和参考。

摘要:存货内部控制作为存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着内控意识淡薄、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执行流于形式等三大不足,并提出了强化全员学习和培训、加强存货内控制度建设、引入存货内部审计机制等三大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雪飞.论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8):65~66.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对策

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结果的质量。客观、可靠、及时和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成果能够为最高管理当局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并建立和保持它们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信任。因此,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都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质量控制实际上与人事管理和培训管理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因此,从严格把关,招收合格的审计人员,直到有计划地对现有人员的各类培训,都成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有力措施[1]。

1、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内涵

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560节中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控制作出了下述规定: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和坚持一项保证质量的方案,以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这一方案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审计工作符合本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章程和其他适用的标准。质量保证方案应包括下列各项:(1)监督;(2)内部检查;(3)外部检查。“监督”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应经常进行,以保证其符合内部审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政策和审计方案。“内部检查”应由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执行,以评价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检查的执行与任何其他内部审计相同;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外部检查”,以评价该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执行这种检查的人员应是独立于该单位之外的、无实际或明显的利害冲突的合格人员。这种检查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检查完毕后,应编送正式的、书面的报告。该报告对该审计部门是否遵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发表意见,有时还应包括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系统由分级质量监督制度、内部检查制度和外部检查制度组成。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质量控制,在实施控制过程中都涉及到一个控制依据问题,也就是在用以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问题。在谈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时所涉及到的审计标准,是对审计主体的要求。审计标准从对审计机构条件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到审计程序中的一些技术性要求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提供了准绳。内部审计师协会所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不仅仅提出了审计管理工作的各项标准,而且对审计计划的制定、信息的检查和评价、审计结果的提出和后续审查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成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2]。

2、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于会计核算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审计人员和审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很多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查账,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审计手段的落后,不仅增加了审计难度,还降低了审计效率,无法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了审汁的发展。

2.2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是内部审计主体作用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最新的技术方法。在西方国家,许多优秀的建筑企业已经开展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的技术方法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向制度导向审计的过渡时期。制度导向审计关注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其视野局限于管理活动。公司治理强调对风险进行及时、适当的战略反应,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导向审计都不太注重风险对食业的影响。因此,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采取的技术方法落后,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2.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偏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内部审计普遍采取了通过职业组织进行管理的方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制定《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内部审计法》等来规范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在人员配备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学历偏低,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跟不上其职业的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基本技能和知识更新不够,欠缺将计算机技术和法律知识应用到审计实务中的能力,因此在应对审计环境的急剧变化时缺乏应对能力。(2)知识层面较为单一,不便于发散性思维,使得审计只能从凭证到账面查找问题,难以在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因而提出的建}义或决策依据缺乏现实性。我国建筑企业许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于财会部门,对审计专业知识掌握较浅,难以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很可能导致审计失败,严重影响审计质量。(3)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观念,审计作风差,执业时缺乏客观公正性,不能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这些都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例如,内部审计人员为了个人或其他利益,可能泄漏单位的机密资料,从事违法行为或接受来自对方的利益。

3、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3.1对审计依据实施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审计主体主要是审计人员思想与行为的要求,它是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依据的行为与职业道德标准。它一般包括审计独立性、专业熟练性、工作范围、审计工作的执行、内部审计人的管理、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审计标准”、“职业道德标准”以及审计法律法规。目前,除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部分国家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以外,许多国家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也制定了类似的审计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一些大建筑企业还制定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标准。二是审计客体即有关管理当局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状况必须达到的标准。它又是审计人评价被审计管理当局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依据。它应当涵盖建筑企业内部所有的活动。除了法律法规、管理一般原则、国际组织或国家、行业组织颁布的经济与技术标准外,这类标准的其他内容主要是建筑企业自己制定的。一般由建筑企业董事会和最高层管理当局组织有关专家,分别研究制定衡量最高层管理当局和亚管理层管理当局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其中有些标准的制定,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参加,个别标准还可以由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牵头制定。由于各个建筑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这类标准的内容也千差万别[3]。

3.2对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过程实施质量管理

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的质量管理。它是审计活动过程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应当科学地制定并督促有关人员严格执行审计计划质量标准。对年度计划来说,重点是科学地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项目的确定必须体现审计工作的重点,尤其是企业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最高层管理当局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实施计划来说,重点是明确审计的具体目的、选准审计重点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阶段实施的质量管理。它是审计活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与基础环节。应科学制定并督促审计组严格执行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标准,重点做到:第一,科学地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第二,根据审计证据质量标准对取得的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充分性进行检查,若发现负偏差,则立即采取措施纠正。第三,建立与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制度,尤其是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标准,并督促审计组予以认真执行。第四,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要求审计组长对审计实施过程负总责,切实把好审计事实关。在审计报告阶段实施的质量管理。它是保证审计结论与建议质量的重要环节。应科学地制定并督促审计组严格执行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标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制定统一的审计报告编制要求。其二,制定科学的审计报告编制程序。其三,严把审计结论与建议关。其四,建立并严格执行后续审计制度,重视复审要求。其五,建立、健全并督促有关人员严格执行审计档案立卷归档和保管制度。(3)对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结果实施质量管理第一,制定并实施内部检查和评价制度。所谓内部检查和评价,是由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对自身的审计质量进行的自我检查和评价活动。它由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当局组织实施。内部检查和评价是对审计组各项审计活动实施检查和评价,主要是对审计业务资料实施检查和评价。检查和评价审计业务资料时,应抓住如下几个重点。其一,审计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审计实施计划的符合性。如果出现不符合现象,应查明原因,看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有关审计质量标准。其二,各项记录的详细与准确性。其三,各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充分性、有用性以及证明力的强弱。其四,审计评价的正确性和审计建议的正确性、可操作性以及与成本效益原则的符合性。其五,各项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档案质量标准的符合性。

3.3要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根本保证。作为能够增加建筑企业价值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忠诚于建筑企业的整体利益,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规则观念,必须能做到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必须精通会计、审计、管理、经济法规等知识,必须掌握内部控制规律,必须严格按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工作等等;作为能够增加建筑企业价值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但要有足够的财会、审计人员,而且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为此,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招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促进他们自觉提高素质;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考评和奖惩,保证和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应合理配备、委派内部审计人员,保证从事每项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都有合格的素质。

结论

在国际范围内推行风险导向企业内部审计,就是要在传统内部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变革审计内容,有效借鉴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路,并严格将其与风险导向外部审计区别开来。与国际内部审计的实践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实践尚处于较初级的阶段,这表现在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准则没有要求内部审计涉足公司治理领域,从而对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估与改善,而只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监督。因此,我国也应该逐步推行风险导向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考虑从控制领域开始,以识别和评估企业风险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目标,而把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只有这样,我国内部审计才能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在建筑企业中的地位,未雨绸缪,消除潜在的职业危机。

参考文献:

[1]刘实著. 企业内部审计论 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理论思考[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

[2]赵建平主编.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M]. 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12.

[3]周殿红.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 当代经济,2012.4:202—20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4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题 目: 与对策建议——以深圳市正阳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

二 级 学 院:

年级、专业: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时 间: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9级财务管理

0916020006 董洪清(教授)2013-05-20 西

目录***

一、引言...............................................................................................4

二、深圳市正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现状......................................4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一)家族制管理色彩较强,任人唯亲.......................................5

(二)财务结构简单....................................................................7

(三)岗位设置不健全................................................................8

(四)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9

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治理对策....................................................10

(一)淡化家族制管理模式对公司的影响..............................10

(二)丰富财务组织结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11

(三)加人加岗,落实不相容职责相分离..............................11

(四)开展定期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 致

词.........................................................................................15 独 撰 声 明......................................................................................16

西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以深圳市正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

李诤 指导老师:董洪清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9级财务管理专业)

【摘 要】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以深圳市正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西

一 引言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和完善,逐步建立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多元化、范围广、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单位组成部分。但还是有一些中小企业效益差,因为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或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力而导致财务、生产管理混乱的情况也显现出来,因此,以保护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真实;促使贯彻企业的发展方针和提高经营效率;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健康运行为目标的内部控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因此,在这样的宏观背景影响之下,研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深圳一家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的情况为例,对国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同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以期达到识别内部控制失控所产生的表现形式,并找到防范和内控失效的一些措施,降低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本,使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 深圳市正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现状

深圳市正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是一支从事广告设计,画册设计,产品包装推广设计,DM单设计,在线门户网站开发与运营为一体的设计团队。截止2012年该公司共有员工20余人,其中管理层3人,财务人员2人,行政人员3人,余下皆为采编人员。西

该公司具有经营灵活、规模较小、业务专

一、效率较高的优点,与大企业相比,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但也正因为这些特点: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人,员工人数较少,资金来源单一等多方面受到局限,也就造成了内部控制混乱的局面。

三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关系重大,其建立、健全及不断完善的必要性刻不容缓。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的原因,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家族制管理色彩较强,任人唯亲

中小企业与家族制联系密切,虽然股份公司已经成为时下主导性的企业制度,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了家族制的管理形式。从企业制度供给方面看,我国缺乏现代公司制的运作条件,尽管政府部门有出台如《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样的针对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但其指向对象则是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等规模、实力雄厚的企业,中小企业缺少相应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多以大企业为参考,实施效果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企业发展。从制度需求来看,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受到极大破坏,缺乏经济合作的基西

础,故大都选择以血缘、家族为基础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和家族文化的影响,企业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时,首选对象往往也是家族成员。

正阳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人,采取家族制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不大,所有者的意志在公司中被放大,即使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会被忽视,缺少了必要的约束,许多事关重大的决策往往由其一人做出决定,家族式管理特点使公司缺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两权分离和内部控制结构。员工往往是公司所有者的亲戚或与之来往密切的朋友,这种情况在当下中小企业中是非常的普遍。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经营模式的确有利于管理沟通,但亦会造成任人唯亲的现象,正阳公司的员工中就有20%的家族成员,这样的现象会造成奖惩不明确、打击非家族员工的积极性等现象,不利于公司内部的团结和人员的管理。

1.部分家族人员会凭借其身份逾越公司规章制度,不按章办事走正规审批程序,易使会计信息失真、失效。管理者也大都听之任之,与其他大企业相比,正阳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管理是粗放型的,会造成管理混乱。

2.正阳公司中的家族成员往往缺乏相关专业背景支持,甚至许多专业岗为非专业人员担任,其所在岗位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未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正阳公司中并非所有员工都是家族成员,那么家族员工在公司中对公司缺乏认同感,也就会造成劳资关系不融洽,员工之间缺乏信西

任、支持和沟通,间接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大,阻碍了公司规模的扩大。

(二)财务结构简单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活动涉及时空范围狭窄,资金流量和存量都不大,因此财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对较小、较简单。同时受到家族制的影响,所有者为了保证对财务的控制权,一般会设置控制幅度较宽,组织层次较少的财务结构。在这样的财务结构构架下,企业财务人员大多受制于领导层。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把严格的财务程序看做是一堆文件、手册和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灵活性、时效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尽量压缩、简化财务结构。同时,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独立机构,从而也就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正阳公司的财务结构单一,也不具备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正规的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的结构应是审计、会计部门相互依存,审计工作是建立在会计工作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会计部门依赖于审计部门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二者是互为前提的。正阳公司这种一体化财务会计组织形式关系过于简明,使会计核算职能与审计的监督职能没有明确划分,而且公司内部往往以会计核算职能为轴心来划分内部职责,根本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

1.正阳公司的授权审批程序不规范,在报销各项费用时,费用报销单上的签名不齐全,一般只有经办人员的签名,而正规的审批程序要求报销单上必须同时具备证明人和审批人的签名。西

2.正阳公司部分经济业务缺少原始凭证(发票),造成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的金额不相符的情况。甚至会有一些发票台头并非本单位名称,却在本单位报销费用。

3.正阳公司财务人员或所有者随意支取现金长期不结算,存有白条抵库的情况,大部分借款金额、时间跨度期间较大,且借款手续不规范,缺少主管领导的签字,同时借款原因不明确,未能及时补办手续。

(三)岗位设置不健全

作为个体的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数少,人员配置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尽其职,很难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职责分工,兼职的现象较多,经常出现出勤考核与工资造表、工资发放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经手,出纳与会计、记账与核对、总账和明细账、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个人承担的状况,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提供了经济犯罪的可能性。,由于公司规模不大,出于经营成本的限制,正阳公司员工人数较少,财会工作只有两人承担,分别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工作难以细分,容易出现一人分担几个职务的情况,权责不明晰,不符合会计的职务分离原则。正阳公司各项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能做到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一般来讲,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的分工要明确,授权批准、执行、会计记录和盘点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分工,不得由同西

一个人或同一个部门负责以上任何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工作。由于公司的组织结构也相应较为粗糙、简单,职工与岗位的分配比例易失衡,直接致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1.出纳人员在管理现金、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的同时兼任了会计档案保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明细账的登记工作,未能实现钱账分离。

2.会计人员在实践过程同时负担了稽核工作,未能发挥稽核的实际作用。

(四)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发挥,现实情况确是多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甚至发生员工串通舞弊的现象,特别是是一些尚未完善控制措施的业务环节,员工不能自觉地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合理处理,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来执行。再加上有的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不了解,风险意识薄弱,员工业务技能不高等因素都使得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上大打折扣。管理层在企业管理上没有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等原因,使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不显著,自然造成内部控制混乱的局面。

正阳公司人员整体水平不高,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存在未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来办理经济业务。西

1.正阳公司管理层3人均为大专文凭,且年龄较大,受传统经营思维限制,且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概念知之甚少,甚至没有内部控制的概念,这也直接影响了管理的实施效果。

2.正阳公司财务部门员工非科班出身,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具有丰厚的会计知识储备,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工作中过于听从领导决策,未能坚持原则,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

3.有的编辑员工为家族成员,并不具备相关专业水平,只因裙带关系进入公司,在公司中没有发挥作用,成为冗余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经营成本。

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治理对策

(一)淡化家族制管理模式对公司的影响

虽然正阳公司处于初创阶段,有着种种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正在不断的克服问题并扩大自己的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内原有的家族成员将无法适应这一变化。家族制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已经成了公司发展的内在障碍。为了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管理层应开始着手去家族化的实践。

正阳公司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于完善,必须走出家族制,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在保证公司平稳运营的前提下,将“绝对家族化”过度为“相对家族化”,并最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西

离。

(二)丰富财务组织结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

建立健全正阳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即要求正阳公司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建立规范的会计资料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使审计人员在实行内部审计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同时为保证内部审计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要求积极开展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及时查漏补缺,才能促进公司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明确指出,并上报公司领导进行严肃处理,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格做好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做好资金预算管理,费用控制。

强化内部监督,通过监督、约束公司管理层的经济行为与会计人员的规范操作,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建立审计部门并充分调整其与会计部门的关系,发挥各自的职能,使制衡关系更加协调。

(三)加人加岗,落实不相容职责相分离

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不相容职务应相互分离:(1)出纳职务与收入、支出、费用的核算职务,与债权债务的核算职务,与稽核职务,与会计档案的保管职务等均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予以分离。(2)会计核算职务与相应的稽核检查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予分离。(3)西

总分类账的登记职务与相关明细分类账的登记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4)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电算化会计岗位中的软件操作职务、审核记账职务、电算审查职务、档案保管职务等互为不相容职务,均应当予以分离。

结合正阳公司实际情况分析,介于公司规模较小,无法实现上述完善的职务设置,但应设立最基本的不兼容的岗位,因此还需增设一名明细账会计负责与总账会计进行账面金额的核对与确定;一名稽核人员负责对一般会计工作的审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无误;另外可由非财务部人员兼任档案管理员以保证历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开展定期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要提高管理层的管理素质。多参加培训、讲座,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专业,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并正确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增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定情开展学习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队伍,同时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并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掌握多学科知识,立足本职,努力钻研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多方面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会计道德素质,加强道德建设,牢固西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三是对可用的家族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参与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来,将其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范畴,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对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家族冗余成员进行请离,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

六、结束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深圳市正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于创立时间不长,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问题,在未来的公司发展中,管理者应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有效地实施,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将内控制度发挥到最大功效,使公司健康、高速地发展。西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9).180 [2]李明辉.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会计,2002(3):23-24 [3]王曙光.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软科学,2002(4):12-15 [4]和丽芬.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经济经纬,2006(3):45-46 [5]张彬.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5):34-36 [6]徐炜.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l(1):47-48 [7]吴斌尧.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思考[J].内控与审计,2010,(10):75—76.

[8]赵虹.我国氽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会计之友,2008(1):67-68 [9]米东荣,王爱民.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J].商业经济,2009(2):24-25 [10]章铁生,林钟高,秦娜.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否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ll(4):36-38.

[11]张小朦,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经济视角,2011(4):37-39 [12]赵文秀,胡淑娟.对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4):67-68 [13]陈国英.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5(8): [14]闫培金,王成.企业财务内控精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6] Allan G.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J].Electronic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2010,(6):176 西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构思、收集资料到初稿和正稿的形成,均得到董洪清老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西

独 撰 声 明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国际商务财会》 2008年第8期

一、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风险系统失效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诸如中航油、巴林银行等因个人行为凌驾于内控之上而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倒闭,再如小鸭集团的盲目扩张,从“天鹅”变“丑小鸭”,大庆炼化公司保卫武装部守卫二大队失职等,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好的控制环境,而良好的企业环境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的领导意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及其发展。如作为全球第5大乳产品企业之一的帕玛拉特,其中国公司于2003年12月申请破产,2004年在中国的工厂全线停产。该公司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高管层人事管理失误,比如帕玛拉特上海分公司,从1998年10月成立以后至2003年共换了5位经理,平均1年换1个。而该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更换了4任。领导层的频繁更迭,造成对市场的判断、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很难保证一个基本的连贯性,领导层权威递减、号召力削弱,影响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是诸多企业的“通病”,企业未能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系统,或者形同虚设。对于依赖母公司风险指导的子公司,由于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经营风险在数量和金额上的标准不一致,导致风险失控。例如中航油在市场上不断亏损时,依照母公司风险指导制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全没有启动,损失超过500万美元时也没有报告董事会。中航油的母公司因风险未达到集团公司的风险确认标准,没有及时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监控,还不断提供继续交易的资金。另外,相关中介机构对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没有针对期权交易做出风险预警,也是导致中航油巨亏的重要原因。巴林银行的倒闭也归根于风险管理缺失,过分相信雇员的个人能力,让一个人即做交易又管理风险,这就等于没有风险管理。

(三)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内部协调不畅通在集团公司中非常普遍。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关系不清,统计来源和口径不一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责任无人担,功劳抢着拿,各部门“各行其是”,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国资委针对所属企业领导进行考核时,非常重视企业的财务指标,这使得企业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对国资委的考核不够重视,认为这是考核财务指标,与自己部门无关。而财务部在整理与企业业绩相关的财务数据时,通常需要人事部门等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当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司没有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监督机制体系,监督内容不具体、不细致,致使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监督者对所发现的问题,往往没有处置权,监督与惩处相脱离,致使监督乏力,缺乏权威性。有些企业的内部稽查、评价制度不完善,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低。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尽职。又如2006年8月17日,大庆炼化公司北罐区V304储罐被盗原油40余吨,负责公司资产安全的保卫武装部守卫二大队疏于职责,未阻止失盗事件的发生。当月底的盘库是对公司存货完整性进行监督的重要环节,由于当班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盘库,而是将7月份的盘库数据作为8月份的盘库数据上报,使得第一道监督失效。操作人员随后发现了盗油迹象,并作了汇报,但没有引起车间领导的重

视,监督部门也未能有效监控。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首先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的所有环节中,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员工的道德水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管理能力及经验等。一个企业是否有凝聚力、管理者和员工的品德如何、董事会的领导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例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是该公司最高管理者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该公司

内部管理中的体现。

(二)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具体的风险,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防范,如企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风险、作业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信息风险、策略风险等。例如宝钢集团在涉及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多方面展开了工作,并在长期投资、对外担保、资产转让、子公司管控等重要风险领域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该公司重点推进4项工作:一是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对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形成重大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管理重点领域;三是针对重大风险涉及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大事件,形成内控手册;四是针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业务领域,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从宝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中看到董事会建设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推动力,涉及企业全局的系统工作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再如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就是要求企业的员工面对市场的竞争时刻保持危机感,使该企业上下都树立起很强的风险意识。

(三)建立企业协调管理机制。高管层应当统一协调各部门制定出企业的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例如公司的某些业务,可能几个部门都可以做,高管层应该让各个部门有所专攻,或进行权职划分,减少内耗,协调发展。此外,在奖酬设计上,对于各部门为达成共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进行鼓励,避免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四)加强考核、监督、制约、奖惩机制,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不重视内审机制的建设。应更新观念,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内部审计中应成立内控考核小组,专门针对各子公司或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实施有效的激励与惩罚,使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凤亭.2007.《企业风险管理》.北京:国际商务财会出版。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6

孙金松 杨妞 田芬

北京工商大学 100037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明显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象几乎遍及我国所有产业领域,如广东南海平洲翡翠业产业群、福建晋江鞋业产业群、浙江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等、山东胶南隐珠镇的手推车产业群、临沭县复合肥产业群、禹城功能糖产业群、鲁权屯镇玻璃钢制品产业群、烟店镇轴承产业群、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毋庸置疑,这种组织形式具有群体的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也不例外。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构成,这些“先天性”的弱势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削弱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本文拟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所谓中小企业集群,是指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据统计,截至 2010 年,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达2 000多个,在沿海城市、沿江和内陆地区,都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如资源集聚型、贸易集聚型、政策集聚型、技术集聚型、大企业需求型等,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协作中,共同发展,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

中小企业产权明晰,集群内的各个企业与集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在运营管理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各个企业可自主决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投资模

式,彼此独立核算,平等交易。但是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自身实力的限制,各个中小企业又非常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内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信息,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这一整体产生的规模效应与统一的原料市场、人力市场、销售市场等资源。

2.集群的组成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中

企业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中小企业有意无意地加入中小企业集群也是出于这一目的,所以会不断地有中小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加入中小企业集群或离开中小企业集群。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与需要也会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组成,例如对新市场的开发、对新产品的需求等都会对进入中小企业集群地域、实力、产品等的需求。

3.集群与群内的中小企业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中小企业集群实力的大小取决于组成集群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实力。由于各种原因组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如因临近产品销售市场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取得销售优势的同时往往会丧失掉原材料采购的优势;而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自身优势与劣势最后也会成为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与劣势,如主要由销售商组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其优势往往是销售能力,而产品研发能力则可能是这类集群的“短板”。所以中小企业与集群之间存在了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4.集群的良好运行取决于群内中小企业间的信用与责任意识

中小企业集群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行为,为实现长久有效的合作并节约交易成本,良好的信用与责任履行情况是必须的,这既是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

1.技术落后且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不强

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产品档次低、利润低。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进行新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发,且产品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性也压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特别是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采用消极怠工、坐等研发成果,然后采取“后发”战略,利用其他企业的已经开发成熟的技术进行生产,或者仿制别人的新产品。这些情况无疑会影响或降低有创新意愿的其他集群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发展。

2.集群内部企业相关程度低,合作有限

很多政策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只是由于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而聚集在一起,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一些由于地理、资源等因素组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由于存在组织机制、信任程度、相互竞争等问题而导致合作程度有限。这些度没能很好的发挥出企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共享市场、资源等优势。

3.组成集群的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有限,众多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都缺乏底蕴,对自身的组织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相比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往往更热衷于能够提供优厚福利的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这更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人才的缺失及历史惯性等原因,不少中小企业都存在制度不健全,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4.政府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宏观管理体制建设落后

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中小企业集群的管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缺乏专门法律的保护与部门的促进,如果能有专门的法律与部门来负责中小企业集群利益的维护与内部的管理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5.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

由于我国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巨大差距,是一些大企业经常采取赊购的方式与中小企业进行贸易,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此外,由于我国金融系统改革步伐缓慢,众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只能大量地进行民间借贷与内部集资,从而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经营困难。由于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6.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建设落后

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拥有核心资源从而在合作中压迫其他企业;有的企业则可

能仅仅将集群视为一个发展的跳板,在获取自己想要的(如利用集群的渠道打入国际市场)资源之后就离开集群;

三、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小企业集群是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中小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之前,由于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来得及显现,因此很有可能出现夭折的情况。而在其形成规模之后,复杂的组成与内外部环境也使其随时可能面临致命的危险。因此政府的有效的帮助与管理,是中小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波特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的是催化剂和挑战者的角色,是鼓励和促进企业提升想象力和迈向更高层次竞争优势的推动力量,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方面,建议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即出台专门针对与中小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并成立相应部门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

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而中小企业集群由于涉及大量的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资质的企业,因此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

2.优化市场环境

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进入中小企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共享市场,而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秩序是比较混乱的,让企业大伤元气的价格战、影响企业形象的假冒产品、损坏企业利益的盗版行为等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一个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小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

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中小企业自发或在政策引导下形成的一个松散的经济组织,然而由于经济事物的复杂性,中小企业集群需要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来处理中小企业集群内外部关系,且由于很多经济事物政府不适合直接进入管理,因此帮助中小企业集群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就刻不容缓了,比如引导成立商会、行业协会等。

4.扩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给它们贷款风险大。然而,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紧密相关与密集的交易,使得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信用评价往往比银行更及时准确,且因为相互关联使得企业因担心违约形象和其他企业间的合作从而增大其违约成本,降低了违约风险。因此,建议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5.鼓励技术创新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在这次危机中受创最深的就是我国的一些贴牌生产的企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在这轮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惨遭淘汰。而在这次危急中能够逆市而上的企业,都是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集群化发展的模式使得中小企业也获得了规模效应,但这种效应相对于大企业真正的规模效应是很脆弱的,只有集集群之力,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创新才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最终出路。因此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集群内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由集群内企业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如0.5%)缴纳,对于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7

一、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首要关注点, 但就目前来看,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首先, 从部门独立性来看, 油田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平等的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直接由单位总会计师或经济师分管, 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之间的人事关系利益密切相关, 致使内部审计并不能发挥出监督作用。

其次, 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来看, 内部审计部门的规章规定没有明晰化。规章的非刚性化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由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等因素使得审计人员不愿或不敢深入调查;领导的态度和意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计时效、范围和力度, 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同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单位重整改轻处罚, 导致内审权威性的丧失, 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这必然影响到内部审计管理的质量。

2. 审计人员执业能力较差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不乏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越来越多的对口专业大学毕业生, 然而就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 审计人员普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依然偏低;就知识结构而言, 专业范围较狭窄, 多为财务会计人员, 缺乏法律、金融、管理类专业的相关人员。审计工作中若涉及到基本建设、信息系统等技术性较强的审计业务, 许多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外聘人员。如此一来使得油田企业审计骨干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就审计观念而言,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较滞后, 不能持审慎、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评价, 对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二、提高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对油田企业内审质量管理现存主要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油田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内审质量管理水平, 必须抓住独立性、人员能力、管理方法、评估和问责这四个关键点。 (如图1)

1. 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 强化内审部门的独立性, 必须将内审部门独立于其所审计的活动之外。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级越高, 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 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审计部门的权力应当适度放宽, 不应仅局限于监督、咨询, 而应赋予一定的决定权。

同时, 内部审计机构的报告关系必须明晰化。由于审计委员会开会的次数有限, 而日常审计事项的管理决策不能依赖于审计委员会做决策, 因此可将内部审计报告区分为职能性报告与行政性报告。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在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而在行政上则可向管理层报告。在此模式下, 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重要职能性活动, 如内审主管的任命、免职以及制定内审计划、制度等重大事项;而管理层则负责内审部门的日常行政管理, 如制定预算与工作流程、员工管理等活动。这种双重模式下的管理使得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抓关键, 看主流, 掌控整个内审管理活动方向, 同时管理层不能决策内审质量管理的关键性事项, 其权限受到了约束且日常管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 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具有较深的资历和较高的地位, 在组织中享有充分的权威, 能够保证审计人员能够自由开展业务, 并有能力对审计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实质性建议和改进。

2. 提高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

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另一关注点在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首先, 油田企业在招聘审计人员时应考虑到复合型的人员结构, 专业背景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与会计, 也应当配备诸如管理、金融、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人员。油田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便是承担协助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估的任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涉及战略、经营、财务、合规四个方面, 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应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 提高管理过程的科学性

在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上, 油田企业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年度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自上而下传达和自下而上反馈的机制, 仅凭上级机关的领导进行决策使得审计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因此, 应当在上级机关拟定审计计划之后及时地向下级单位传达, 经下级单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馈后对计划进行修正, 从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的计划任务。其中的关键在于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 对企业的各种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金额进行评估并确定优先次序后制定审计计划, 以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在完成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之后, 必须严格依据评估结果来追究责任和给予奖励, 建立起刚性、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于尽职调查的审计人员和部门应当根据审计评估结果予以相应的奖励;同时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审计人员、项目负责人、复核人、审计部门负责人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不履行责任的审计人员, 必须严肃处理, 不应采用责令整改等宽纵的方式而应将惩罚落实到个人。

摘要: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为规范审计行为, 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内部审计质量而开展的综合管理活动。本文就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 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付文姝.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下) , 2011, (9) :134-136.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措施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不明确

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实施的,呈现只重视外部评价主体,忽视内部评价主体的局面。设置正式的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比较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设置公司治理机构时忽视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即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受到总经理的行政领导,内部审计的职能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上市公司必须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定位。

2.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靠内部控制调查表、内部控制流程图等基于主观的定性评价方法,致使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企业具体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并没有做出清晰的界定,这也使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缺乏统一的形式和标准的指导。

3.评价目标不明确

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内部控制的执行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开展,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企业中大多停留在表面上,最终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各个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主体在素质上良莠不齐,使得评价目标不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形式主义严重。

4.披露不充分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最终结果、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发挥最终都要通过内部控制披露展现出来。而从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披露来看,尚不存在明确的要求和制度来强制上市公子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格式作为参考,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源披露的比例比较低,即便披露了,也是很不充分的信息披露。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措施

1.明确评价目标

促使内部控制产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内部控股的目标应该和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需求之间相契合:内部控制可能是产生于管理的需求,这是内部控制评价倾向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监督;内部控制评价可能是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那么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倾向于对财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部分。

2.理清评价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主体是指谁需要对客体进行评价.在内外部多元评价主体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活动也要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的战略活动、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也应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活动。同时内部控制评价的外部主体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政府部门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

3.界定评价客体

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客体,也就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及其执行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做出了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包含了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两部分的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考虑的内部控制要素是完整且恰当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按照制度的规定和程序的要求进行了正确的执行。

4.确定评价模式

就是评价活动的模型、样式,对构成评价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形式的规定。它具体规定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和过程,规定了评价活动的逻辑和程序。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采用要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将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紧密结合,即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评价模式。

5.构建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是指在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为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设定的衡量标尺。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以评价的一般标准为基础,形成评价的目标指标体系。

6.讲究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內部控制定性方法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定量方法则需要建立定量评价标准,以可计量的你数学分析模型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定性方法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主观性比较强,往往容易受到内部控制评价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方法则具有可比性、精确性和科学性。所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着重使用定量评价方法,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可读性。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其所进行的评价也是不断完善的。鉴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统一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模式的改进。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以此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上一篇:血液科实习总结下一篇:德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