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2023-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总结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德育渗透工作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学校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浅谈学校体育工作渗透德育

摘要:体育与德育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渗透德育。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阐述:1、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2、以课间操为窗口,全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3、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4、利用体育比赛活动渗透德育工作。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体育运动以它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儿童、少年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通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培养他们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养成他们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竞赛有助于培养儿童、少年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其胜不骄、败不馁,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竞赛后的奖励优胜,能使儿童少年比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的荣誉,而集体的荣誉又会影响每个成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和政教干部感受颇深,只有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融入德育,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标。

一、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育方针。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二、以课间操为窗口,全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我们学校认为课间操作为学校常规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做做操。跑跑步,一年四季,简简单单地周而复始。课间操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最好方式,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课间操时间延长变成“大课间操”。每一名学生都在欢快的节奏和欢乐的气氛中用整齐、优雅的动作去体会“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场面。

三、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体育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我校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新要求,创新思路,活跃形式,使该项活动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内容上逐步创新和改善,形成了下午大课问的活动体系,时间20分钟,每天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整队,站姿训练一分钟集体长跑1000米变队形回归三大部分。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一直坚持,天道酬勤,习惯培养效果显著,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享受到健身强智的乐趣,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

四、利用体育比赛活动渗透德育工作

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比赛活动渗透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比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项体育比赛活动的组织,从报名、编制赛程表到比赛的开展,都需要许多人的参与。那么多人去共同做一件事,各自独干是绝不可能做好的,必须要求大家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更需要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协助,务必发扬团队精神。因此,作为学校(体育老师)每学期都应组织几次有效而实用的体育活动,并将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放手让学生做,老师在整个组织过程只是指导者,而更多的是引导参与组织的同学自己领悟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其次,在体育比赛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那么对不参加比赛的同学怎么办呢?老师就要组织这些同学去帮助参赛的队员做啦啦队,给运动员加油,也可以帮运动员提供后勤工作等。总之,想方设法让他们也投身于“比赛中去”,让他们明白“场内赛竞技”、“场外赛集体精神”,从中培养“班级为我,我为班级”、“班荣我荣”的集体主义精神,每次体育比赛活动,能听到场外的人说:“啊!我们班又赢了!”这该多好啊!谁又敢说这个班学生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呢?这样的体育活动多开展几次又何妨呢?在体育比赛活动过程,还可以针对具体的比赛项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如:中长跑项目,除了需要耐力之外,最多考验的是运动员的毅力和意志;我们可以赛前对运动员进行“毅力、意志”教育,比赛过程中,在他们最需要支持时给予鼓励,赛后让运动员对全班同学说说自己在跑步最艰难时的思想斗争和取得成绩后的感受,老师要引导运动员重点扣住“毅力意志去谈谈,以对全班学生进行现身的教育,总比老师空洞的说教生动、实际得多,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我们学校每次体育活动比赛结束,都召开表彰大会,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班集体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为班争荣誉的责任感。受表彰的自然兴高采烈,没受表彰的,也暗暗下决心下一次一定尽力拼搏,以取得更佳成绩,让自己和班级也“风光”一回。

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这个主战场,牢牢抓住体育与德育并重培养人才这一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既有健康体魄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总之,体育与德育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应重视,并积极发掘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想方设法寓德育于体育之中,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马孝珍

第2篇:试论中职学校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方法

摘要: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德行,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也是教育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中职院校化学教学,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由于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场所,不仅要重视技能教学,也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工作方法,并提出实践教学对策。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新课程标准

引言

中职化学属于重要的基础性科学,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所以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元素,通过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中职化学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学生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角色,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宣讲中国古代化学文明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国的举世闻名中的四大发明,包含着古代化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例如,在绪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起到极为重要推动作用的造纸术,根据相关科学家证明,中国在公园前便已发明了造纸术,12世纪之后才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实现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通过此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较大的创造能力,虽然中国的科学技术只是近几百年发展起来的,但是却有强有力的发展势头。科学技术可谓是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之前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所以才会逐渐落伍。通过此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能够下定决心的奋发图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介绍化学家光辉业绩,对学生进行科学主义教育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上出现众多的著名化学家,化学家的光荣事迹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在化学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家的光辉事情使学生能够产生爱国主义的精神,学习化学家先进的思想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先进学习理念和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化学教学当中可以介绍化学领域的成功化学家时,介绍颇有建树的女性化学家,由于在学习当中不分女生对于化学学习到政治程度较低,难以达到有效的化学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通过介绍女性化学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认为女生也可以学习好化学知识,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介绍时可以通过赵玉芬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赵玉芬教授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并且也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主要研究生命有机灵为主线探索生命的起源,并且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这么多的突出性成果。学生通过学习先进科学家的光荣事迹,从而树立一定的化学学习理念,强化学生的个人学习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讲解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职化学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注重利用情景来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体验能力,通过将化学知识,利用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进行当中有所体验有所思考,加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化学教学当中要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差距意识,通过贯穿性的教学,利用情感来进行教学渗透,并且在教学当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融入到实验中,强化学生的正式实现操作能力。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在教育实践当中强化学生,利用新的视角来进行化学物质的学习和探索,从而有效的完善学生的个人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团队精神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育学科,教师在通过实验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注重提升学生在实验当中的观察能力,培养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借助化学教材深入的探索化学知识。教师也要在此教学方式当中,严格的要求每一位学生,诸如此学生把握并且尊重实验数据,不断的推敲实验思路,才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把控能力增强化学获取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素养和学习态度,精心的安排学生在实验当中,认真的遵守每一个实验环节,并且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具备一定的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也应当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应当将化学教学和德育元素有效融合,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通过宣讲中国古代化学文明史,介紹化学家的光辉业绩,使学生能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科学态度,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艳秋.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以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2016(08):42-44.

[2]罗静.试论中职学校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方法[J].读和写:教育教学刊,2016(07):45-47.

作者:李荣志

第3篇:小学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渗透实践

【摘要】 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立足于全面发展,而道德教育工作为重中之重,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现代教学新趋势,在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多元化价值观对小学学校德育工作造成巨大冲击。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面对相同的教学问题,小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薄弱,鉴于此,加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渗透刻不容缓。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双管齐下,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从而成长为精尖人才。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学科教学 研究方法 渗透实践

引言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引起广泛关注,长期的实践检验出继承创新这一真理,单凭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学科教学繁琐冗杂、道德教育纸上谈兵,两者无法有效结合,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为空谈。本文选择以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渗透实践为出发点,对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各位教学同仁将工作面面俱到、落到实处,为现代教育业添砖加瓦。

一、教师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借此展开各项渗透工作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习惯,而和善的教学态度、出色的专业能力、高贵的道德素养,将成为小学生迈向成功的基石,也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抓住细节渗透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观,是教师的义务与职责,由此也可提升自身的价值。

各个学科教师融会贯通,提升自身价值、掌握不同的知识体系,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大环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成为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找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并由此改进其他不足,将为学科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教师在摸索中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吸收中塑造优秀的个人素养。

二、教师利用现代资源,打开学科教学新局面

互联网逐渐代替报纸成为新兴媒介,其快速、全面的特点,成为道德素养与学科教学的双刃剑,如何利用现代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成为当务之急。图片、视频、多媒体,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更全面资源,教师通过筛选整合出有效信息,小学生随时随地展开讨论学习,由此对学科知识一目了然。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各类学科资源丰富课余生活,同时增长见识,不再单一吸收课本内知识,打开新世界大门,从而建立学科教学新局面。

各种信息同时涌现,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带来挑战,怎样获取新鲜信息、如何快速展开教学,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而帮助小学生寻找适宜的互联网信息,也为道德教育拉开序幕,例如一些热门视频软件,小学生成为其主力军,展现与年纪不符的行为,这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引导,从而帮助小学生找到自身定位。

三、家庭成为第二课堂,共同协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家庭教育,快速有效地学习离不开学校教育,二者从始至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家长形成合作关系,旨在为小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以相同的目标为契合点,潜移默化地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同的环境激发学习差异性,小学生特有的模仿性同时开阔眼界,从而促使思维模式的塑造。

例如,教师经常进行家访或者举行班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当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可及时沟通引导。分享德育方面的内容,教师与家长在讨论过程中,由不同角度出发,揣摩小学生的心理,建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借助亲子活动获取成就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质量。另外,教师可组织德育类知识竞赛,邀请家长与小学生共同参加,三方共同进步,达到意识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切忌过于隐晦、急攻心切、一股脑式教学,始终相信以德服人,促使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使教育教学再上新高度。

四、结合实践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

(一)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坚持不懈地输出德育理念,始终如一地渗透道德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小学生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介绍孔融让梨等经典寓言故事时,应突出主人公的无私奉献、关爱他人;而圆周率的发现,可重点讲述祖冲之的坚持不懈、不得真理誓不罢休的品质。借鉴学科知识、榜样的力量,利用小学生的模仿性,培养优质德育素养。

(二)坚持连续性、全面性原则

小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较慢,而思想状况首当其冲成为关键点,始终如一将德育工作渗透进学科教学,在学习中提高思想高度。教师与社会携手配合,向小学生传输正确理念,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日积月累坚持渗透,不同阶段运用相应方式,完善小学生的品质,发展全方位人才。

(三)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性

各門学科知识的内容不同,因此性质与要求各不相同,教师应掌握相关信息随机应变,紧密联系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材施教,切忌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接受个体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引导疏解,将德育工作与日常教学融合在一起,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康心理,促进学习主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保证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正确的学习态度,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将成为新趋势。本文以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为探究内容,帮助各位教育者准确把握相应教学的具体模式,从而快速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携手并进开创教育新局面。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全面传授学科知识,培养新时代人才,奠定发展基础。将德育工作渗透进日常教学,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家长与教师同样实现“双赢”,旨在培养社会优秀少年,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高永安.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作者:王绍球

第4篇:学校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小学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对他们品格因素的引导和渗透教育,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意志、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一、以学科渗透为渠道,拓展德育教育

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把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全体学生在基础课程的

基础上,通过对课内外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以探究和设计制作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自然地自主地积极地投身于课外各级各类的活动,真实地接触社会,真正尽快地独立起来,为后续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紧紧围绕学校特色文化教育,以学校文化教育为突破口,从学生的发展目标出发,构建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努力创建学校品牌。

二、创设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科德育”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既是智育方式,也是德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活动空间,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做到平等对话。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由此而建立起

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合,学生也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做到以人为本。

三、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

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容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第5篇: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易海英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中职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我校对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系列问题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初步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和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教育内容上确立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科学信念为核心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并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把德育工作分五个层次进行,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一、入学前的启始教育

初步对新生进行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的尽快形成,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及“师徒式”实训模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专多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

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通讯报道宣传,定期编印《政团简报》、《职教简讯》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的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要抓思想提高,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的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情况,并与学生建立必要的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又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校已先后聘请四位已被是建设银行录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和一

位参军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回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在校生加强专业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积极收集整理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表彰。一些毕业生还经常回校汇报工作情况,教师也对学生进行热情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多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还经常组织毕业生集体返校,“回味”教育往往能发挥出双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要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6篇: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使得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呈现“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特点,最终导致德育课的教与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分析当下中职学校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职德育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渗透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每况愈下,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冲击,使部分青少年染上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招生越来越难,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因此,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中职学校缺失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使得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淡化了对文化课的教学,职业技能课的教学时数远远超过德育课等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学更是少之更少。某些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不被重视,成为其他主干课程补空的替补学科。

(二)教材方面

德育课的某些教材在编写上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些内容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某些章节距离学生很远,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经济政治理论性极强,教师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听起来无聊无趣。教师很难把传统文化与经济学政治学理论融会贯通,达不到德育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教师方面

德育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中职德育课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德育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和课程缺少深入的了解,无法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四)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成绩较差,习惯不良,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来到职业学校后,他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无需压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有些学生染起了黄头发,穿耳洞,若和他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古训,他们大都嗤之以鼻。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到职校只是混日子而已,表现为说谎、偷窃、欺侮同学,顶撞老师,不守纪律,玩游戏成瘾,甚至打架斗殴,其学习状态十分令人担忧。

另外,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德育课看成是空讲大道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听课味同嚼蜡,教与学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势必影响教和学的效果。

二、中职德育课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德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精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作为中职生,践行爱国主义就是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具有班级荣誉感,积极参加活动,为班级争光。第二,仁爱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恭敬礼让,懂得真诚地对待他人。第三,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教育。作为中职生,要学会做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第四,理想教育。每个中职生都要清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传统文化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个鲜活的载体,具有源泉和指引作用。比如,传统文化包括许多经典之作,研读这些经典之作,学生能够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体会并领悟亲情孝心、爱岗敬业、爱国与责任等这些优良品质,然后对照自己,反省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n中渗透的途径

(一)加大中职德育教材改革的力度,转变德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关于中职德育教材的改革可以增加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小短文、小故事,介绍一下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和道德观念等;还可以在教材中附录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加强中职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中职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讲堂,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职业礼仪展演等系列活动来加强对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

(三)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审美能力,我们可以将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延伸,渗透到课外的引导学习中。如:在全校组织学生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可以选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增广贤文》等经典著作。安排固定的诵读时间,师生同诵一起成长。或者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吟诵,并举行一些“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让学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古诗文的美妙,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

(四)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拓宽学生认知结构,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内涵

在平日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学生的观念,每遇到一个节日,应主动收集一些资料,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民俗等。例如,中秋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材料,如我们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有哪些习俗?学生在调查取材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不但了解了民族风情,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存在。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作为德育教师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还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罗静.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51-52.

[3]姚颖麒,李姝睿.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影响探析[J].时代教育,2014,(01).

[4]秦岭,阚先学.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沧桑,2013,(06):242-243.

第7篇:科学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渗透科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反思

平阴县少岱小学 秦笃学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四年级《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是导电的,但是利用课堂上的检验器(非闭合电路),却证实水不导电。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是导体,我又准备了一组学生电源和一小烧杯盐,演示水是导电的。并讲解水导电的原因,再用蒸馏水做反证验证——水是导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8篇: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发展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所以,我自从教小学的音乐教育以来,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渗透。

(一)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经由进程相关音乐作品,教育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友情和师生情;二是经由进程相关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美妙事物的挚爱之情,如校园情、家乡情战争易近族情。

(二)建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终身学习的愿望的建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良康复习惯,二是培养学习音乐的直接兴趣。

(三)陶冶高尚情操

高尚情操的陶冶主要经由进程引导学生感想感染不同种类的音乐美来实现。具体地说,一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阳刚美与阴柔美,二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朴素美与华丽美,三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高雅美与俚俗美,四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基本美与辅助美。

(四)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内容入手,经由进程《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音乐作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二是从形式入手,经由进程合唱、合奏等以协作关系为基础的表现性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理解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的理解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育学生热爱中华平易近族的音乐文化,二是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其他平易近族的音乐文化。

第9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通过入学教育,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2、通过观察图画、认读字句、诵读拼音中的儿歌,知道天安门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热爱首都的感情;懂得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爱台湾小朋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要有礼貌,爱护花草树木等。

3、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懂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喜爱祖国的文字;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感受世界上最珍贵的母爱,学做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孩子,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就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4、通过诵读儿歌、古诗,懂得要保护动物、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

总之,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者要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上一篇:钏钗金命下一篇:奢侈品消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