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德育工作总结(通用10篇)
素质教育提出:要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难看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不高,而没有良好的品德,就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该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德育应从小、实、趣等处着手,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德育应从小处入手。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学校德育工作本来就是一些琐碎的事,面对的教育对象又纷繁复杂,我们可利用一些小事,将德育渗透其中:如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随手捡起路旁的垃圾;听别人讲话要认真专注;对旁边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小事,学生易于接受,也能轻松达到,能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逐渐培养起美德。当然,老师可给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认知感,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
二、德育要讲求实在。
首先,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大谈、空谈集体主义,还不如利用学校的集体活动,将德育渗透其中。如举行的运动会上,虽然只有运动健儿在拼搏,但场下的同学并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与运动员一起,呐喊、助威,甚至跟着他们一起跑,有效地增强了运动员的动力,勇夺第一。从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德育课。
其次,德育的内容要实在。德育内容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小事入手,于细微处培养,将爱国主义等外化为身边实在的行为。如爱父母、爱长辈、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环保、奉献爱心等。如学校开展的“一分爱心基金”活动,每月学生将自己节约下来的钱捐献出来,学校利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得以继续完成学业。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爱国主义,培养起爱国情感,让情感得以升华。
三、德育要讲求趣味。
德育要讲求趣味。首先就要改变以前教育上的不足,提法要新颖有趣。如学楼走廊过道内的标牌上书写的“轻声细语过走廊”、“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清洁校园,从我做起”、“小心,我是花朵”等趣味十足的话语之于学生,其教育效果远远强于刻板的语言。其次,形式要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如开展的“我是家庭小主人,我为妈妈服务周”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庭生活,提高学生对母亲及家庭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参与度。
四、德育要把握好切入点和度。
在教育过程中,如发现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别记忘了及时批上鼓励性评语,肯定孩子这种主动求知、敢于改正的学习态度;对不守纪的学生变规矩了,要及时找其谈心,鼓励其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同时,德育中要把握准教育的尺度,对调皮的孩子应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改正过程中不断进步,要尽量少用严厉的处理方法。
德育生活化是近年德育理论界倡导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 即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 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需要, 让德育主体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德育生活化包含三个层面: (1) 德育目的的生活化, 不仅要使德育主体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 还要帮助德育主体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 (2) 德育内容生活化, 德育内容要贴近德育主体的现实生活, 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联。 (3) 德育方法生活化, 德育方法要贴近德育主体的生活和心理世界, 让他们在各种具体的生活场景中, 通过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 逐渐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 形成对人生和对生活的道德信仰。
二.德育生活化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实现德育观念的转化。在德育生活化实践中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 就必须正确把握如下关系: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的理念中, 一直存在教师地位尊贵而学生地位卑贱的观念。那种“布道式”的教育, “道貌岸然”的形象, 只会约束学生的思想、影响德育的实效。因此, 我校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把师生交往看成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师生交往需要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 与学生交谈、交流, 没有高低贵赋之分, 大家在人格上一律平等。与学生为友的教师, 学生会从心底接纳他, 愿意上他教的课, 愿意听他讲的道理, 愿意接受他的教育。
二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往往存在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比如, 学校每年都评选“三好学生”, 通常的做法说, 或由班主任指定、或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提名、或全班投票。结果“三好学生”是选出来了, 但评选“三好”的目的、意义却失去了。因而, 可以要求教师在德育实践中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第二, 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过程, 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哲言曰, 一滴水常常渺小得让人忽略掉, 但它却可以折射出七彩的太阳光芒。同理,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可能是件很小的事情, 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因而, 在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中, 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交往习惯作为重要的德育工作。
第三, 以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生活化。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省、自愿、自律的行为, 因而我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 以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各种道德情景, 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如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诚信公约、诚信格言教育活动等。
第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的生活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从德育生活化的角度,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要用力于校园精神的塑造。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与核心。首先要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 努力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再次, 着力增强学生“以校为荣, 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 力求形成“求实创新、奋发向上、爱国爱校”的校园精神。
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学生情操和素养的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量,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职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全员德育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到底应该如何开展?本人认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实施全员德育: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以我校的德育工作为例,来阐述上述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1.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大的原因
中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了解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大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施教,方能卓有成效。要做到有针对性地施教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本人在探求中发现,中职学生至少有年龄、家庭、社会、学业成绩四个方面原因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困难。
1.1 年龄原因
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6岁左右,属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在很早以前,德国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和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产生的其他要求、对规范的行为产生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对社会的适应等问题。
1.2 家庭原因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行列中打拼,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大多交给上一辈教管。隔代教育,宠爱多于教管,严重影响了小孩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在小孩的第二性征发育和第三性征发育阶段,家庭教育更是完全空白。
1.3 社会原因
这里主要讲文化传播与互联网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文化传播者们按政府要求在真的“儿童不宜”的时候,挂起了“儿童不宜”或“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招牌。谁知反而勾起他们的猎奇心理,使他们趋之若鹜。而唯利是图的文化传播者们并没不让儿童入内,让他们接受了“儿童不宜”的文化薰陶。互联网上儿童们将目光联系到了“儿童不宜”版上。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受文化媒体及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1.4 成绩原因
中职学生大多学业成绩较差或严重偏科,高考把握不大的情况下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这让他们多少带有一些失落感。
以上四个方面原因,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我校从1999年开始从事全员德育工作研究和实践,真可谓“十年磨一剑”。现在已基本形成了本校的德育工作体系。
2.我校全员德育的十大做法
2.1 探求方法,认真研究
我校以“育人先育德,育德品为本”作为德育工作的思路,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校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从2000年开始,我校就是国家级重点课题——“国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学校。2005年10月,我校的《中职学校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被确定为惠州2005—2006年广东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十年来,孜孜以求,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我校实施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改革,突破了传统的德育课程内容、方式,使德育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获得了丰硕成果。2003年、2004年连续2年在全国德育工作年会中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
2.2 专题教育,形式多样
2007年,我校推出主题教育月活动,除春节和暑假外,全年各月均有一个主题活动,做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项目,每天有活动,该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做法在惠州市教育数码网上推广。
2.3 全员育人,导师关顾
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重德、启智、授技”为育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育人理念,以培养“合格+特长”现代职业技术人才为育人目标,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育人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专业特长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获得了好评。2008年下半年,我校重点推出了导师关顾计划(MCP)。将全校教职工安排到各班级担任导师,每个班分若干个导师关顾计划活动小组,确保有1名教职工担任导师。同时,从二年级中挑选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安排到各活动小组中担任朋辈导师,协助导师做好工作。活动开展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小组开展的主要活动有读一本好书、登山、体育、摄影、秋游、谈心、观赏世界名著影片、读书心得交流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接受德育。
2.4 管培结合,学长引导
2007年下半年,我校推出了学长引导工程。从二年级各班级中选出优秀学生担任学长,协助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加强管理,做好学生思想疏导工作,这样同时培养了高年级同学的管理水平。
2.5 假石他山,学生义工
2008年下半年,我校实施了“义工100”志愿服务工程。该项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一起开展,要求全校学生都做义工,在校2年要完成100小时的义工工作,记入义工服务手册,作为学生德育考核的重要依据。该工程借鉴了香港、台湾职业学校的做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2008年,我校推出爱心行动,包括助残活动、志愿者活动、迎奥运活动、赈灾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2008年,我校还推出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6 收集信息,家校联手
我校开展经常性的家访活动,校长、老师轮番出动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思想动态,对确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该项受到惠州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并被授予“万师访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校于2008年下学期成立家长委员会,由不同地区的家长代表任委员,定期召开会议收集学生信息及他们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7 以生为本,改进教学
2007年9月,我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以生本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研究和实验”试点学校。2007年12月,我校将外语系定为试点系,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构建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构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教学模式,技能实操课构建了“模拟—创造—熟练—评价”的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引导教学理念。
2.8 走进心灵,春风化雨
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变化,许多“羞于启齿”的原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形成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我校以“心理咨询”的形式开展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11月,我校被惠州市教育局评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2.9 特色文化,润物无声
一是注重引入优秀文化。我校十分重视优秀文化进校园工作,特别加强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组织学生诵读《论语》、《孟子》、《增广贤文》等传统名著,编印了《优秀文化进校园读本》,制定了《惠州外贸学校学生道德礼仪规范(试行)》,在校内教学楼显眼位置悬挂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2008年下半年,我校实施了朝阳读书工程,组织编写了《优秀文化读本》,在学校的强力推动下,我校学生读书之风日盛。校园里、阅览室内、课室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学生在书海中畅游,汲取了有益营养,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二是注重构建职业文化体系。我校大力构建职业文化体系,倡导“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大力宣传十大金牌技术工人先进事迹,编印《中职学生就业指南》和《成长指引》,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确定岗位。三是注重构建校本特色文化。我校特别重视构建校本特色文化,弘扬“艰苦创业,执着工作”的校本精神,大力宣传“秀才坳”文化,以“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正、严、专、活”作为校训,以《感恩的心》作为代校歌,精心培育校本特色文化。我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文体、艺术和职业技能比赛,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四是注重构建礼仪文化。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礼仪教育,组建了学校礼仪队,定期举行礼仪讲座,开设礼仪选修课,学生礼仪素养不断提高,习礼仪、洁仪容、讲文明、美形象成为校园新风尚。五是注重构建体育文化。我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实施了阳光体育工程,倡议全校师生每天运动一小时,要求全校师生每人至少选择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积极锻炼身体。“阳光体育”工程实施以来,全校师生体育锻炼意识大为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老师们在运动中强健了体魄,同学们在运动中健康成长。该工程的实施大幅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
2.10 社团活动,丰富课余
自1999年起,我校先后创建了《凯风书画社》《芳洲文学社》等十三个社团组织,由有专门特长的老师任指导老师,定期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又将德育活动有机地融入其中。
3.全员德育的深层思考
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不可预测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 但这一时期又是人生雏形的初塑期,坯子坏了再来重塑,或者等到“浪子回头”则为时已晚,且对他本人或者家庭或者社会已造成损失。“用典莫若疏导,疏导莫若引导”这是我校或者全体老师的感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引导与实践,虽然教师比较辛苦,但换来的是平安、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学生们健康向上地成长,作为老师,没有什么比这种结果更让你满意的了。
参考文献
[1]周明星,董家彪.创新学生培养全书[M].北京九洲出版社,1997.7.
[2]郑斌,王定华.创新教育案例全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2.
开展德育教育要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
1、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两操、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
2、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从而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坚持文明班级的评比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5、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学校宣传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7、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品德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二、加强家校联系
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学校培训家长,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家长,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学校定期对家长实行全面开放制度,请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一日生活,听课、看作业、活动、游戏等,让家长了解德育的活动形式;三是积极协助家长围绕德育活动建立与学校要求相一致的家庭德育活动目标,开展家庭德育活动。
三、提供实践平台
1.通过班级活动(如:家务劳动竞赛、劳技制作、微机操作等),让学生自己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
德育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的首要任务,任何时期德育的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肩负着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常说成功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成就一个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
一、现象:据调查显示,目前在学校教育环境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心态、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学习目标在发生着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拜金主义,读书无用思想。有甚者为职业道德缺失,道德犯罪。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及少年犯罪率逐升。
二、思考与归因:实则为德育教育工作不到位,正确引导家教不到位,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社会低俗取向影响等诸因素原因。
三、实践探究:
1、加强校本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个角落彰显德育元素。
2、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如:习老陵园、卤阳劳教所)。
3、规范课堂行为标准,即规范出入教室、入座起立、发言讨论等礼仪行为的学习培训,使之程序化。
4、唱“红歌”,进一步规范师生升旗活动,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教育功能(每周有一个教育主题)。
5、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倡议师生读书征文,通过校园广播、德育橱窗大力宣传优秀作品。
6、结合阶段德育工作目标要求,组织好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7、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及工作礼仪培训,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如教师的教态、生活习惯等)。
8、建立健全学校师生心理疏导机制,畅通师生沟通和交流渠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小学德育工作该如何从“小”入手呢?首先表现在德育工作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避免成人化,充分体现儿童化,在快乐中接受教育。还表现在教给学生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体现小学德育的基础性。
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中,我们小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向孩子们传递些什么呢?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目前主要是向学生输送一些传统的美德理念。如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编出新的,或者是顺口溜,儿歌等。通过德育工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道德底线。话不在多,而在于有拓展性,让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加于延伸。注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与养成教育为主,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该在学校构成完成的系列,在实施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整体推进,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一开始就应该是全面接触的。只是落实到位时要因年龄,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定。有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有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完成,不可按年级,班级搞一刀切,应进行层次化规划,完成不同年龄的德育教育。我们还应该探索一条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学校又便于操作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我觉得各校是完全有能力去制定和实施。
一、建设校园文化, 是学校德育的良好载体
1. 学校的主旨文化是学校德育的精髓和灵魂
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文化之中, 是这一特定文化的产物。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 无不受到积极健康的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 学校要有一个明确的校园主旨文化做引领, 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思路、校风、学风等。
2.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德育教育的最佳场所
在学校工作中, 环境育人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育人方式和育人效果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为此, 学校要精心打造每一处景观,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空间, 每一个班级, 每一块墙壁, 都进行精心的设计, 达到“学校无闲处, 处处皆教育”的效果。如在学校醒目的地方标示出校训、校风, 校训能够时刻激励教师, 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校风, 告诉学生要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把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学校在打造走廊墙壁文化时, 也应体现主题性、教育性, 使走廊墙壁文化从不同的侧面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精美的画面、隽永的词句、高雅的格调、大气雄浑的主题墙, 置身其中, 艺术的气息、浓郁的书香、科学的精神扑面而来, 学生陶醉于其间, 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被同化, 其审美情趣、辨别是非的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祖国为荣的自豪感等等, 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升。班级文化如果利用好, 更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班级黑板正前方学风赫然在目, 提醒学生好学乐学,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班级侧墙的综合板上学生自己设计的班名、班风、班级目标及班主任寄语、全家福等等, 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墙壁还可以设计成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竞争的场地, 展示学生一幅幅精美的画, 一篇篇工整的字, 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还起到了榜样引领的作用; 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展开评比, 增强了同学们团结进取、合作竞争的意识。
人文气息浓厚的环境, 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也无形中成为一个隐性的课堂, 它教育着学生、激励着学生, 因而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将主题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主题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结合节日、纪念日, 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 参观自己父母工作的场所;让孩子们为父母过生日, 给父母洗一次脚; 为灾区和贫困小朋友送温暖等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 教师利用多媒体和游戏等方式, 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 学会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主题队会上, 学生通过名人百折不挠的故事和自编自演的小品, 懂得了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进行VCR录制, 通过学生手中的相机, 到家庭、到社会采访, 让学生参与社会, 更多地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把学生亲手制作的绘画、手抄报、书法作品, 在全校展出。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了学生的品行,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坚持每学期定时、定期, 多种渠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给学生一个长期的来自各方面的主题思想教育和熏陶, 使学校德育更具实效性、针对性, 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向更深更远的境界。
三、注重行为育人, 在常规管理之中开展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高尚的品质, 小学又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规范的制定一定要细致化, 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规范后能明确自己在某一方面应怎样做, 如学习习惯规范中包含学会倾听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行为习惯规范中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根据年级的不同, 习惯培养的目标也要不一样, 如在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写字姿势、作业整洁等习惯。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 要求学生在班级及教学楼内要轻声慢步, 自己整理书包及物品, 认真做好两操等等。为了让规范教育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学校要有具体的考核措施, 强化过程管理, 使常规教育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如每月可以把第一周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周, 教师在这一周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 学校通过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宣传报道,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规范教育。大队部可以在每个楼层设立纪律、卫生监督岗, 以监督每个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 另外每周学校安排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对学校所有教学班的卫生、纪律、两操进行检查评比。学期末评出优秀中队。这样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使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抓好学科德育渗透
1. 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每位教师都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小学语文教学, 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的形象, 或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 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如教学《军犬黑子》时, 学生们通过品析训导员的几次否定和黑子的情感态度变化, 认识到动物也有尊严, 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生认识运算规则作用的同时, 推而广之, 引导学生认识守则、规范纪律、制度乃至法律的意义, 学会遵纪守法; 在思想品德课上,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讲述包拯、文天祥、林则徐等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浩然正气, 把爱国之情根植在每一位学生的幼小心灵中; 写字课上, 教师将“诚信”二字按照字的结构进行涂色后让学生仔细观察, 使孩子们知道了“要想成人, 必讲诚信”的道理; 美术课上,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体育课上, 教师让学生在运动和比赛中学会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等。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 更深刻地理解了品质的内涵, 知礼懂礼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2. 第二课堂德育教育效果日渐凸显
第二课堂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另一块主阵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长班, 每位特长班的教师们要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的同时, 根据所教不同的科目, 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如舞蹈队, 学生们在进行基本功训练、形体训练、舞蹈组合训练, 在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声中, 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美的熏陶与启迪,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审美情趣。合唱队, 教师组织学生从最基本的发声训练开始, 指导他们怎样进行合唱, 怎样分部整合, 怎样表达歌曲的情感等, 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渗透、训练, 让学生们懂得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形式, 它注重的是“合”而不是“个”。通过合唱的训练, 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唱歌的技能、技巧, 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文明守纪等方面的教育, 意志品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五、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 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向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育“三结合”的作用, 自觉把教育教学活动置于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之中来考虑, 不断完善学校的自身管理, 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教学水平。切实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1. 每学期可以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2. 家校互访。 ( 1) 学校进行一些个案家访; ( 2 ) 班主任常规性家访; ( 3) 家长访问学校、班主任。
3. 召开家长座谈会。
4.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 1 ) 让学生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 如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为老人梳头等; 请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2) 同关工委合作举办关爱下一代“大手牵小手”活动; ( 3) 与上级宣传部门、工会等协调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 4) 让学生当小记者走进社区拍摄VCR, 让他们尽可能地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感知社会气息等等。
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中职学生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失:一是语、数、外等学科知识普遍欠优;二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从社会层面来看也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弱势家庭,从抽样结果看,单亲、离弃、再婚、父母关系紧张、留守、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占中职学生总数的90%以上;二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初,这是一个最无序的年代。为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家长本身就是最不讲规矩、最不合格的启蒙“老师”。因此对职业学校而言,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尤其要加强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在当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相对弱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学科知识普遍欠优,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这与我们党中央提出的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格格不入。如何走出这一困局呢?我们认为德育工作大有可为。目前,中职生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如果放任他们“差”下去,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作为一个职教人,我们一定要从中找到突破口——这就是德育工作。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同样可以成才,只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
一、坚持德育首位
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经过考试选拔这一关,学生千差万别。生源质量差,这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也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承认这个事实,接受这个事实。
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行为习惯差。我们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把他们变成一个城市人,一个文明人。可想而知,任务是何等艰巨。教育是蒙蒙细雨,良好的素质是通过无数次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因而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必须亲自抓德育工作,真正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要独立设置专施其职的德育办公室,统筹学校的德育工作。每个年级或专业科都要配备一名专职的德育主任。这并不是“政治挂帅”,只不过是把德育工作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
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中坚作用。就像湖北省荆门职业教育集团那样,设立班主任节,把班主任的崇高地位巩固下来,把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要把课堂作为德育的主渠道,狠抓《哲学》、《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法律常识》等课程的教学质量。
同时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做到德育工作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成效。
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就是环境育人。
学校一定要重视德育环境的营造,只有一流的文化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要让农村来的孩子入校就如同进入了自己的“娱乐天地”、“精神家园”。让学生在美丽、弥漫着文化气息的校园里学习、生活。
首先要在校园内建立起若干个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内容可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设立。要让每一块宣传橱窗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时刻对学生进行最为直观的教育。橱窗的数量根据学校规模可多可少,但至少平均50人要有一块橱窗。要发挥广播台(站)、校园网的作用。校园里内只要出现好的德育题材,德育办公室就要组织专题拍摄,制成节目、展板供学生收听观看。宣传橱窗的内容要经常变更,紧跟时代,符合学生的胃口,润物细无声。
其次,在教室,在走廊,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德育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式扑入学生的视野,如水银泼地,无孔不入。
三、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职业学校要格外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人是要有规矩的,而中职学生恰恰是最没有规矩的一群人。规矩从哪里去找,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的是。因此我们倡导把《弟子规》、《三字经》列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必读书,各学校可以根据校情把它列入校本课程作进一步深入开发,以期让学生人人会读、人人都懂、个个会做。有了尊师重道的传统,还怕学生不尊敬师长;有了兄友弟恭的文化,还怕学生打架闹事。
百善孝为先,我们就是要从行孝道入手,抓好感恩教育。学校要规定固定的月份作为“感恩教育月”,通过“感恩月”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和睦邻里,最后反哺社会。
为什么要抓感恩教育呢?因为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人一旦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会变得无比和谐。感恩应该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老师的养育教导之恩。懂得了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乐于接受学校的教育。
四、给学生一个“家”
给学生一个“家”,对职业学校来说,意义特别重大。中职生的选择是无奈的,他们或考不上高中,或无钱上高中,或者上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更有一部分人是所谓的“弃儿”,家长基本上不闻不问的。对比重点职校和重点普高学生放学时的情形,我们就一目了然了。重点高中的门前接学生的队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而职业学校门前形只影单、门可雀跃。如果我们把班级当成“家”来营造,同学成为兄弟姐妹,老师就是家长,那些先天的缺憾就得到有效的弥补。我们在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进行过为期二年的实践研究,效果出奇的好。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学生通过亲情的滋润,能迅速走出困惑;生硬别扭的父子、母女关系很快前嫌尽消;沉默寡言、木讷内向的学生能勇敢地走向舞台。同学们假期返校都能给对方一个拥抱,他们不争嘴、不红脸,其乐融融。
作为一个“家”,必须有文化做支撑。学校要有良好的校风;班级要有良好的班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良好的校风、班风是建立在大家共同认知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上,体现为一种风尚。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
其次,为了营造“家”的氛围,职业学校应该配备读书室,课外活动时间要有专职辅导员;要设立娱乐区,大量添置娱乐设备;要有放映室,电脑室。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要倾注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处处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这学期,根据上级工作精神和学期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全校上下齐抓共管、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一学期以来,在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整体素质。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由校长负总责,政教处具体抓,实行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
2、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指导初一班主任完善新生的信息采集工作,对单亲、无亲、留守儿童、特长生的建档做好了准备。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考核结果与班主任奖惩、评职、使用等挂钩。本学期班、班、班、班、班、班被评为优秀班级,其他为合格班,、、、、、、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利用全校教师大会、班主任会,组织教职员工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有关教育法规,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4、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
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在十一月组织了“学生行为养成”研讨暨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踊跃参加,马晓慧的《》荣获一等奖刁兆刚的《》荣获二等奖周玉玲的《》荣获二等奖杨瑞的《》荣获三等奖李丹的《》荣获三等奖 李丽丽的《》荣获三等奖 吴娇的《》荣获三等奖
二、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校园广播、板报、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本学期,进行了班级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班级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文明的良好育人氛围。
3、加强了校园的净化、美化工作,深化环境育人。本学期学校加大投资力
度,改造了学校的育人环境。美化环境,进行标语制作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环境,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4、规范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时机,我校升旗仪式规范,每周都有一个新主题,并由领导和教师代表结合时事、校情作国旗下讲话,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5、加强新班主任的指导工作,三、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定期召开家长会,每班组建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开家长会,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学科渗透,落到实处。学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课、语文课堂教学、晨检和午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6、继续弘扬奥运精神,深化“大课间、课外活动”,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效果,7、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组织了初一的《守则》《规范》知识竞赛,一年二班荣获团体一等奖,一年一班荣获团体二等奖,一年六班荣获团体二等奖。
8、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着力点,团委着手加强团干部的能力建设,增强理论学习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十七大的精神和上级团委的文件精神以及团章知识,增强团员的意识教育,塑造团员青年的高尚品质和培育团员青年的民族精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9、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板报、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野外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运动安全、人际关系安全、饮食安全、防火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加强了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拒绝毒品。
三、活动育人
本学期在形式上,我们一方面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大会、小会、晨会、黑板报,创造浓烈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1、结合教师节 “尊师重教,弘扬传统” 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光荣传统为目的,激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2、结合初一新生的特点,组织了初一新生“我知我校”走近汪清三中主题大会,白校长就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向新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教导处就中小学的衔接,对初一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政教处以如何做合格中学生为主题解读了学校的学生养成制度。
3、响应县关工委 “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全校18个班积极参与,共收到300多份作品,上交50多篇参评。有17名学生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周雪梅、刘昕丹、徐静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教会学生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为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4、成功和五中合作举行了2011年秋季运动会。本届运动会注重全员参与,将队列、会操、田径、球类结合,营造了全校师生热爱运动的良好氛围。本次运动会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水平。学校的女排代表汪清县参加延边州排球赛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荣获精神文明奖。
5、2011年全县中小学生特长竞赛中,我校近30名学生参加了全部八个项目的竞技,有15名学生分别获得各项的一二三等奖,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6、7、组织参加了22届万州区、重庆市组织的科技航模比赛。本届活动项目有。南湖船,橡皮筋飞机,城市机器人,遥控定时飞四个项目,我校共有56人参加。
辛勤汗水换来累累硕果。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期以来,学校综合表彰262人;学雷锋活动中78人次获奖;十八届艺术节中,在书画、黑板报、文化衫涂鸦、剪纸手工、会徽设计、文娱演出等共有198人次获奖。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3篇科幻论文、4篇科幻绘画分别获得万州区等级奖,万州区“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在万州区第六届书信大赛中区级4人获一等奖,6人获优秀奖优秀组织奖。在万州区科技模型比赛中18人次分别获市、区等级奖。在科技创新大赛中,骆常礼、张红梅、陈琴、三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在科技航模比赛中,向华D、陈宾香、陈琴三位老师获优秀辅导奖,其他带队老师都获指导教师奖。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学校先后评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万州区科技辅导优秀组织奖。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焦点问题有待解决。
1、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不尽人意。如课间上下楼梯、走廊行走不按要求去做、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还有少数学生有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育人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只教不管现象时有发生。
4、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加注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四、今后工作设想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可也存在着不足:为了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得到更蓬勃的发展和不断提升。基于此,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法制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切实有效地开展大课间健身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3、深入细化常规活动,以活动促习惯养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4、继续抓好班主任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5、加强社区建设。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6、学生常规违纪检查方面:学生的佩带情况(标志、红领巾等),学生使用手机、mp3、mp4等电子用品情况,加大对学生吃零食、乱丢垃圾现象、学生出勤迟到情况的检查力度。
7、加大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校园的设备设施的保护,花草树木的爱护。
一、科学规划,构建德育系统框架。
我校认为,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宏观把握、科学分解、统筹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围绕自能教育这个核心,学校确立了三课三自的德育思路:在生活课程中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活动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自立精神。具体说来是:生活课程锻炼自理能力,即教会学生必要的生活技能,体验必要的生活情境,从而领悟必要的生活哲理;学科课程培养自主意识,即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做事的自主意识;活动课程提高自立精神,即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用鲜活的德育形式和情境深化学生认识、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立精神。
一、科学规划,构建德育系统框架。
我校认为,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宏观把握、科学分解、统筹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围绕自能教育这个核心,学校确立了三课三自的德育思路:在生活课程中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活动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自立精神。具体说来是:生活课程锻炼自理能力,即教会学生必要的生活技能,体验必要的生活情境,从而领悟必要的生活哲理;学科课程培养自主意识,即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做事的自主意识;活动课程提高自立精神,即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用鲜活的德育形式和情境深化学生认识、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立精神。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分别确定了三个年级的德育重点:初一侧重自理能力的培养,初二侧重自主学习的引导,初三侧重自我管理的建设。从自理到自主再到最后的自我管理,这其间不仅体现着教育的循序渐进,而且体现着教育从外输到内化再到外显的过程,体现着自能教育中学生的能动及效能特征。三年来,学校自能教育工作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初步形成。努力引导孩子们学会自主、自理、自立,引领他们构建优良的道德品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我校上学,不仅成绩好了,独立生活能力也强了,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会组织、会表现、会做事了。2011年12月,如皋电视台以《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实验初中自能教育记略》为题,对我校的自能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加强学习,重视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力量,是影响学生成长最主要的因素。为深入实施自能教育,促进校园自主管理氛围的形成,学校对德育队伍进行了认真的培训。
提高认识,丰富自能教育理论。
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自能教育理论,加强教师对学校德育方向的认识。其次,要求教师发扬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德育管理献计献策,丰富完善自能教育理论。再次,注意收集成功教师的教育细节,将这些典范示例提供给全体教师。用生动的事例给全体人员启示。学校先后出版了自能教育论文集三套:《以活动为载体》、《点燃学习激情,促进自主学习》、《实施自能教育,打造德育特色》。肥沃土壤,提供交流平台。教师的成长需要土壤,需要平台。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制度,图书馆不断配备和更新教育理论书籍,奖励读书勤奋的教师;建构外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种教育教学学习、研讨,让教师广泛吸收先进信息理念。打造一个研究平台:学校围绕自能主题,创设校本教材和《自能动态》,定期组织教育沙龙,供教师交流探讨。打造一个展示平台:学校充分利用每一个可以宣传的角落,张贴宣传标语、标牌。学校的宣传长廊辟出专门的栏目和期次,进行自能主题的探讨与展示。
三、创新管理,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自能教育的目标在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真正成为德育活动、学习的主体,德育过程充满生气而又深入内心,进而外化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而只有创新管理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德育管理及德育活动的组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能的目标。
自能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指挥、服从、友爱、表现等诸方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
性,政教处制订了学校《班级学生自能评价办法》,要求各班级根据《办法》再制定符合各班实际、具有各自特色的自能评价方法。比如,各班自能管理小组可以进行周考核,在班级荣誉角展出周自能教育星级评价表,对各班按月评出自能之星予以表彰,发奖,拍照,在学校橱窗光荣榜予以展出。
自能教育强调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并不是提倡教师完全放手;加强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督查,能规范管理、纯净校园,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学校对行为习惯的督查主要集中一卡、二寝、三餐、四整队、五禁等方面,简称我校行为习惯12345。一卡指佩戴胸卡,学校将它作为文明习惯之一进行教育,要求要校内必须佩戴胸卡;二寝指午睡和晚寝;三餐指每日的早、中、晚就餐,学校要求各班整队就餐,保持有序、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四整队指上操、上室外课、就餐、各活动要整队进行;五禁指《我校校园五禁》,一禁追逐搞打,二禁大声喧哗,三禁乱抛乱扔,四禁污言秽语,五禁乱摆乱放。
四、设立平台,提供活泼的德育情境。
自能教育的核心是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以自主为核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养成良好的德性。
生活课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学校给初一年级设立了三个主要平台:军训、家校联系簿和学期末的汇报表演。
军训期间,教师从洗、起、吃、穿、理等方面给新进校的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每年新生进校,老师们就认真教给他们基本的自理细节;每年开学初期,是老师们最绞尽脑汁的时候,他们需要在原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寻找学生生活能力的拓展点。学校给每位学生配备了一本《家校联系簿》,要求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每日布置一道简单的德育作业,这个德育作业可以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中的任何问题。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阶段,《家校联系簿》就起到了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功效,其中的德育作业就可以涉及学生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家校联系簿》的功能不仅仅用于生活自理引导,在实际操作中,它也作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学校与家庭互动的重要渠道,被广泛运用于各个主题的教育活动。现在它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品牌。
每学期期末的大型生活自能汇报表演是学校生活课程的一道大餐。我是这样走近我的室友的、想家的时候、我的营养学问与食堂的关系&&展示活动上,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和独特的感悟,向全校师生演示或演说。学校邀请学生家长共同观看孩子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收获。
学科课程:学校主要开展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改革的实践。这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发展学生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学习、教师帮助学习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习惯,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实现课堂教学最高效能的教学实践。它有自学、助学、反馈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中,自学是核心,助学是关键,三个环节既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又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既是行为方式,又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三个环节在形式上互相交叉、有机渗透。它力图打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灵魂的课堂。
自主学习,学生内在的积极向上的热情被激发了,学习的效率变高了,学生在成功情绪的激励下,进步很快。
活动课程:学校主要有五大系列教育活动。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如每年一度的爱心助残活动,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系列活动等等。礼仪常规教育活动:学校每月进行文明班级、先进班级和文明宿舍的评比。学校自定的四大节日活动: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在读书节中,学校组织诗歌散文朗诵大赛、创意书签大赛、好书推荐会、手抄报展、主题征文等活动;体育节中,组织田径运动会、篮排球比赛、跳绳踢毽比赛、师生400米接力赛等;艺术节中,组织绘画、书法、手工比赛等;科技节中,组织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植物标本展览、航模比赛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到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效地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第二课堂活动:我们组织住校学生在放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百家讲坛、文学社、广播站、趣味英语、小小法律事务所、环境小卫士、爱鸟协会、合唱团、民乐队、舞蹈班、书画、卡通、摄影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这些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锻练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自我管理等各种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他们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基础。
【学校的德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总结06-22
关于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汇报05-31
怎样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德育10-22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16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09-12
学校德育工作流程07-27
学校德育工作贡献12-10
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05-29
中心学校德育工作总结06-20
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总结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