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精选8篇)
遵照《中小学生德育实施纲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根据高中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特拟定我校高中各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提供给高中部班主任老师作为参考。
一、高中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1、政治思想目标
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初步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
2、道德行为目标
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懂得健康、文明的生活和交往礼仪。具有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劳动成果和公共财物的品德。热爱集体,主动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珍惜同学之间友谊,男女同学能够互相尊重、大方得体地交往。
3、个性心理品质目标
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建立起独立思考、勤奋踏实、乐于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高中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普通高中德育主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理想成才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进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成人教育、审美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
结合历史知识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加强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2、理想教育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明确自己的理想定位。结合升学、志愿选择,正确认识对待个人前途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贡献社会、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3、集体主义教育
结合班级常规建设和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积极维护集体利益。明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
4、遵纪守法教育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具有法制观念,既要懂法、守法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道德教育
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充分认识道德品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自觉遵守道德基本要求。巩固以往形成的良好道德规范。
6、劳动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意识,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爱护环境。
7、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活泼开朗、主动热情、乐观大方、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和个性特长。
三、分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由于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需要制定不同年级的德育工作实施要点。高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学生生理、心理、思想主要特点:
1、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高一男女生的身高突增期已过,体重、胸围等继续迅速发展,女生正朝着宽厚、丰满体态方向发展,男生正朝着宽厚、强壮体态方向发展,学生的大脑神经机能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学生的性器官和副性征仍快速发展。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并且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自我扩张心理现象突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性心理意识逐步体现了理想和理智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3、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理想正处于变幻不定时期,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思考内容日益趋向社会性内容,既可能是表现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迅速进步,又可能是对自己放松要求,退步下滑。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雏形期。(二)实施重点:
由初中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人生的目的、理想、价值、态度等问题开始积极探讨,对高中三年如何渡过重视起来。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通过养成教育和主题班会及军训等活动,规范学生品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努力适应高中生活。(三)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学生处、团委、年级工作:
1、问卷或座谈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思想、学习情况。做好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德育工作的衔接。由年级制定高一德育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
2、通过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宣讲校风,介绍校史,参观校史展室,使学生热爱学校。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乐陵一中学生手册》为主要学习材料)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3、组织观摩主题班、团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4、利用团会,业余团校、组织生活对团员和青年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发挥团组织的核心作用。
5、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6、组织开展新生军训.班主任工作:
1、组织报到工作,并精心设计第一次集体见面活动,班主任主题演讲“今天你以黔中为荣,明天黔中以你为荣”,激发学生爱校之情。
2、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思想情况,做好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熟悉每一个学生,筹建临时班委、团支部。
3、组织学习《乐陵一中学生手册》及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讨论制定“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班规”、“班训”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班风、学风建设打下基础。
4、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做一件好事”活动,国庆节举办”祖国在前进”板报或演讲活动,同时美化教室环境。
5、召开“定一个目标,为班级献一个良策”或“我们将携手走向未来”等主题班会,以增强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6、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落实高中阶段的学习规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
7、作好期中考试动员和总结,尤其是前半期学习规范和行为上存在问题,并根据本班前半期的情况,充分利用班级舆论工具创建良好班级舆论氛围,有效控制不良行为习惯。
8、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配合,使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9、举办“争创文明班集体”主题班会,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并以民主方式正式组建班委团支部、并完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10、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前半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11、利用班会或其它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并讨论《人生导航》中“学会做人”的内容,为班集体建设奠定基础.12、期末考试动员,做好问题学生思想工作,强化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
13、组织学生按班级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评语。
14、组织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集体观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任课教师工作:
各科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
家庭和社会工作:
召开第一期家长会议,指导家长分析了解学生中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突出问题,提出配合教育的对策。
优化社会环境,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提高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综合效应。
第二学期
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
1、总结第一学期工作,提出新学期的要求,由年级制定高一下期德育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2、结合三月学雷锋实践活动、“五一”、“五四”、“七一”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3、开展评选先进班集体等评优工作,表彰优秀团员和青年,举行新团员宣誓仪式.4、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5、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6、安排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
1、做好上学期工作小结和本学期的工作奋斗目标,班主任做好开学主题演讲。
2、巩固班集体建设,继续加强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并据前学期存在的问题形成本期新的班级舆论方向,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3、举办主题班会《我为班集体做点什么》等,引导学生为争创先进而奋斗,培养学生集体感和荣誉感。
4、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在班级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讨论会,促进班级风气良性发展。
5、做好期中考试动员和总结会,在期中总结会中除了总结前半期的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外,还要形成后半期的班级舆论导向。
6、指导团支部开展“团徽在闪光——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主题活动,发挥团员作用共建班集体。
7、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会,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指导,同时作好期末考试动员,为集体争光。
8、组织学生按班级规章制度做好学生操行评定。
9、组织安排好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工作:
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改革开放、传统革新的关系,进行民主法制、自由纪律关系教育。开展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举办时政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
家长委员会召开一次年级师生和家长座谈会,交流学生校内外教育情况,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针对学生的分化,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家长教育指导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高二年级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一)学生生理、心理、思想主要特点:
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高二男女的身高发育进一步减缓,体重、胸围等继续快速发展,体形向成年男女体型方向发展,性器官与副性征发育初步趋于成熟,学生的高级神经功能基本趋于成熟。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高二的学生开始进入思维发展的初步成熟期,智力基本上趋向定型;记忆力的发展达到高峰;意志及自觉性增强,但易出现独断性,争强好胜,常坚持错误意见;性格日趋稳定,对社会、现实、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增加;渴望参与各类活动,希望过集体生活;基本适应高中生活,渴求友谊,群体意识强烈,异性关系趋向理智懂事和能够理智控制情感的特点。
3、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
思想品德逐步走向相对成熟与稳定,理想逐步趋向相对稳定,社会意识迅速发展逐步趋向相对稳定与成熟,思想品德与行为表现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会产生消极情绪。(二)实施重点:
高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人生社会等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比高一有很大的提高,但思想方法仍带有片面性。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进行理想成才与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的教育,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观。(三)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学生处和团委及年级工作:
1、继续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
2、结合国庆节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爱“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教师节前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尊师活动,沟通师生情感。
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科技活动,活跃学生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很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5、举办《中学生情感和意志》讲座,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6、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乐陵烈士陵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班主任工作:
1、根据上学期班级情况,班主任主题演讲《走进高二》等使学生明确新学年的目标和要求。
2、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建设,调整班干部,培养学生干部素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结合班级建设情况,进一步提高行为规范训练的要求,根据具体班级情况,创建新的班级舆论学习氛围,发挥集体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尤其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指导培训。
4、教师节开展多形式的尊师活动,沟通师生情感,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教育活动,如征文、板报等形式。
5、开展主题班会“扬起理想风帆,驶向未来彼岸”,从而加强学生理想与成才教育。
6、各班可以开展如《人生价值与意义》或《我的人生路标》等讨论会、演讲会,从而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
7、期中考试动员及总结会,并在半期后对问题学生个别谈话,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并召开家长会。
8、开展专题讲座《谈谈正常的异性交往》,这项在班会中各班根据情况安排。
9、开展主题班会“积极的心态,成功的一年”或“我自信,我能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
10、重视团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健全团的组织生活,由团支部开展“结对子”活动或其它的学习互助活动,并推荐优秀团员参加业余党校学习。
11、期末考试动员(结合班级发展目标,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进行),从而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12、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充分利用民主测评机制进行
13、布置寒假及社会实践活动。
任课教师工作:
文科结合教材挖掘德育内容,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开开展读好书活动。其他各科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写调查报告,进行社会意识和无私奉献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健全和完善家长委员会会,开好第二期家长委员会会议,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
第二学期
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
1、结合学习《守则》和《规范》等教育,开展学雷锋做文明市民活动。
2、开展劳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组织社会调查。
3、举办“青春”征文活动,激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和创造美好人生的愿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评比“三好”学生和先进班集体。“五四”表彰优秀团员、干部、学雷锋活动积极分子;
5、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爱。
班主任工作:
1、发动学生自查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落实情况,提出新学期整改建议和本期的班级目标。
2、开展学雷锋活动,召开“雷锋精神在我班”的主题班会,从而形成团结、相互关心的班集体。
3、开展成人宣誓活动,举办“十八岁的思索”等系列讨论会,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4、根据学生交友情况,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择友、交友,开展“学会自尊、学会自重、学会自爱”专题讲座。
5、期中考试后作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总结前半期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落实情况,提出后半期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6、开展“情感与意志”或“非智力因素与心理品质”专题讲座,从而对学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和抗挫教育。
7、开展“让青春更美好”或“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主题班会,以增强学习及生活激情。
8、期末考试动员,学生操行评定,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任课教师工作:
理科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科学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文科侧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开展互助活动,防止分化,提高合格率。
家庭和社会工作:
1、开好家长代表座谈会,总结了解通报教育情况。
2、通过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对子女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择友、交友。
高三年级德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1、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高三学生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完成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男生正处于性萌动阶段,女生则处于性成熟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正走向成熟的阶段;心理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波动性,表现在知、情、意、行方面,热情但容易冲动,思维敏捷但是容易偏激,常常出现的苦闷、困惑、焦虑,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3、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
高中两年的教育,使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的基本行为规范,但是随着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道德规范还会出现反复。高三阶段是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继续巩固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人生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二)实施重点
高三年级是高中的结束阶段,面临繁重的毕业升学任务,应将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与毕业升学教育相结合,进行养成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耐挫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成绩的起伏,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三)实施内容: 第一学期
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
1、指导各班组织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进行系列教育活动。
2、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常规检查。
3、结合高三实际,组织适合团员需求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班主任工作:
1、开学初举办“走进高三”班主任主题演讲会,指导班委带领同学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与计划”和“个人奋斗目标与计划”。
2、进一步强化高三阶段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围绕教师节、国庆节等,举办“爱的奉献”、“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等艺术、教育活动。
4、举办“成材必须立志,有志更需努力”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勤奋踏实,开拓进取。
5、认真总结期中考试存在问题并明确后半期努力方向,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邀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进行学习态度和方法经验的交流活动。
7、针对少数高三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的特点召开“心态与人生”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8、结合后半期少数学生思想松懈,召开“品德修养与成才”主题班会。
9、组织纪念“一二九”和庆“元旦”活动,进行国情教育。
10、结合本班的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搞好期末考试动员,鼓舞班级势气,强化班级荣誉感和集体观念。任课教师工作:
结合学科教学,教育学生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发挥自身的潜力,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科的特点,形成科学的复习程序和方法。家庭和社会工作:
1、家长学校开办专题讲座《正确评价和对待子女》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帮助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学科特点、高考特点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复习好各科知识。
2、对家长进行考试心理知识的培训。第二学期
学生处、团委及年级工作:
1、开展“把一切献给祖国”和“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2、组织“前途问题”专题讨论会。
4、评比“三好”学生和先进班集体。“五四”表彰优秀团员、干部、学雷锋活动积极分子。
3、举办“当代青年的价值观”讨论。
4、积极开展心理指导,解决学生毕业升学的心理障碍。
5、举办专题讲座:“如何选择志愿”。
6、考前教育。班主任工作:
1、针对本班特点,提出本学期新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高考的紧迫感,做好计划,全面复习。
2、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
3、召开“谈人生,话理想”主题班会,激发学生以积极态度迎接毕业、升学。
4、协调各科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全面发展,增强信心。
5、举办考试的心理、方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6、举办“呼唤诚信,共铸诚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7、组织学生搞好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整理有关材料,指导学生搞好自我鉴定,进行德育考评,做好毕业鉴定和学生档案整理工作。
8、做好深入细致的学生后期思想工作、考前教育、心理调节工作。
9、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超越梦想》师生联谊活动。
10、指导学生填好高考志愿。家庭和社会工作:
配合学校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高考;指导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乐陵一中
笔者之所以选择日本作为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对象, 是基于以下考虑: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 两国均人口众多, 资源匮乏, 且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具有较接近的文化背景。日本的自然条件先天不足, 又饱受战争摧残, 然而在战后20年里就实现了经济腾飞, 用不到5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用两百多年才能走完的路。究其原因, 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所说:“资源小国的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 其原因在于国家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更是战后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日本能根据国家需要与时代发展及时地调整德育目标, 这一点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笔者拟在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德育目标异同的基础上, 吸取日本学校德育的精华,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德育目标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以促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学校的德育目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学校的德育目标就贯穿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精神。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2004年,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明确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5年4月20日,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大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同时, 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由此可见, 总体上, 我国学校的德育目标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的、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与文明行为习惯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日本学校的德育目标
当代日本学校的德育目标是以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根本教育精神为基准, 将尊重人的精神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其他具体生活中, 使青少年为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及发展民主的社会和国家而努力, 成为能够对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日本人。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追求人格完美, 促使作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 热爱真理和正义, 尊重个人价值, 重视勤劳与责任, 充满自主精神, 成为身心共同健康的国民”。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对日本道德教育目标的完整表述, 其中共有七个方面的德育目标:完美人格的拥有者、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热爱真理和正义者、尊重个人价值者、重视勤劳与责任者、充满自主精神者、身心共同健康的国民。1966年7月,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理想的人》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国民的基本品格:具有纯正的爱心;具有对于象征国家标志的敬爱之念;发展优秀的品格。《理想的人》的报告还具体提出了日本道德教育的目标:首先, 作为个人, 应该尊重自由, 发展个性, 锐意振作, 有坚强的意志力, 有小心谨慎的意识;其次, 作为一个社会的国民, 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爱护、尊重象征国家的标志, 养成民族特性。日本在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中, 面对“教育荒废”与道德滑坡的现象, 突出强调加强道德教育, 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 展示了日本对新世纪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能力; (2) 培养自主、自律精神; (3) 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
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共性分析
由上述对比看, 中日两国的学校德育目标虽然由于各自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但两国的学校德育也具有共同的客观规律性, 故两国的学校德育目标具有共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把民族精神的弘扬作为德育目标的基石德育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任何国家在设定德育目标时, 必然要结合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消化、吸收、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重塑本国的道德价值观。历史证明, 在学校德育目标的设置过程中, 越是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 德育就越有成效。我国学校德育历来重视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同时, 也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致力于民族精神培养。日本的民族精神教育更为突出, 历来提倡本国历史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意识, 继承和弘扬“大和”精神, 让学生以校为荣, 以国为荣。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应当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与基石, 因为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 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和结合纽带。
把握时代脉搏, 将全球融合意识的培养作为德育目标的最终体现德育目标的设置必须反映人类的共同要求, 并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生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日两国在制定德育目标时, 都强调把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作为德育的共同因素和最终体现, 对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我国向来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把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德育的主要目标。日本在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上, 也一贯强调“社会为本”, 主张把“集体主义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趋势, 两国都意识到, 要培养具备适应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具有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新型人才, 必须在德育目标中体现全球性与时代性, 培养学生具备开拓进取、公平竞争等时代精神和全球性的道德观念。
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差异比较
学校德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 都不可能是一种单纯的教育行为, 必然受到本国或本地区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和本民族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在道德目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两国学校德育目标所体现的阶级性、政治性不同在阶级社会, 德育是不可能脱离阶级性的, 一个国家的德育目标是最能反映教育的阶级性与政治性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从来不回避、并且毫不动摇地坚持德育目标的阶级性与政治性, 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把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任务, 都把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 这既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目标在政治上的现实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也体现了我国德育目标设置在政治上的前瞻性——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德育目标具有较大的闭锁性与民族保守的倾向, 其政治倾向也较明显。相对而言,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 其德育目标比较开放, 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日本所讲的中立或公正, 实质是要维护“议会制民主主义”, 要求学生热爱“议会制民主主义”, 虽然从表面上看, 日本的德育目标仅仅是道德准则或行为规范, 似乎没有什么阶级性与政治性成分, 但实际上却是以隐蔽的形式体现其政治要求的, 目的是培养服务与忠诚于本国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社会“合格公民”, 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实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目标。
两国的学校道德目标所包含的内涵不同德育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必然受到本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 不同的国家, 其德育目标的内涵是有区别的。我国的德育目标较广泛, 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意识。从内容上看, 我国的学校德育目标较广泛, 主要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尤其重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历来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的培养, 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能够指导他们生存发展的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等在德育中相对薄弱, 我国只是把少数具有共产主义高尚品格的人作为全体学生仿效的榜样, 而没有推行实在的、普及性的公民道德教育, 从这一层面看, 我国的德育目标其实是较狭隘的, 且德育目标过于笼统, 层次不清, 影响了实施的有效性。而日本的德育目标则相对较明确, 是属于“普及、提高能力型”的。虽然日本战前也曾重视培养皇国臣民、培养“武士道精神”的政治目的, 但战后的学校德育发展进程总体上还是指向单纯的、狭义的道德教育, 即培养适合21世纪的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 培养能生存于国际社会并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公民, 且日本的德育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的, 在每个不同时期都强调不同的侧面和要求, 操作性与有效性较强。
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目标比较的启示
通过对中日学校德育目标异同的对比分析, 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以借鉴日本的经验, 探索、设置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学校德育目标。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学校德育目标的阶级性与政治性任何国家的德育目标都是具有阶级性与政治性的, 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学校德育目标的阶级性与政治性, 这对当前改革开放与国际竞争激烈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尤为重要, 不充分认识这一点, 将会使学校德育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应坚持学校德育的阶级性, 并在目标设置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完全符合学校德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当然, 在德育目标的设置上也应注意政治性的隐蔽, 在德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 应将德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将学校德育渗透于经常性的、广泛的、活力较强的校内外集体活动中, 注意德育的多学科渗透, 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处理好吸收外来文化与保持民族传统的关系在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中, 如何保持传统文化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做到既能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又能保持民族特色, 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日本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日本早在封建社会就将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其特有的“神道教、武士道”精神合为一体, 形成“和魂”文化传统;明治维新时期, 又提出“和魂洋才”思想, 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 又保持民族特色;战后又通过修订德育目标等教育改革, 将西方民主思想的合理因素与日本传统的价值观念融为一体, 保持了“和魂”本色。当前, 我国已迅速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在德育目标的设置上, 既要弘扬传统道德的精华, 又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要坚持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出发, 立足民族, 面向未来, 走向世界, 把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培养良好的民族意识结合起来, 促进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学校德育目标要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现实相适应我国的学校德育目标相对于日本具有一定的闭锁性, 没有很充分地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相结合。当代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德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把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而日本的学校德育目标强调要“培养拥有丰富的心灵, 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化与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 能够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 能够开拓未来, 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这体现了日本德育目标的开放性与时代性。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的价值观念与伦理精神的支撑,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道德人格, 特别是需要具有现代化的公民意识与道德责任感。我们应摒弃民族保守的倾向性与计划经济残留的封闭性特点, 及时调整德育目标的内容, 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开放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2]高巍.当代中日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3]李水兰.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D].厦门:厦门大学, 2006.
[4]黄丽华.国内外学校德育目标趋同现象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7.
同时在这精彩纷呈的6天中,宏华数码·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也收获了业界翘楚的诸多肯定与认可。如中国金顶奖设计师李小燕所说:“相比上届,成熟了许多。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我们的时尚教育水平在不断进步。无论院校毕业设计发布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色,把艺术与实用进行结合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十佳设计师施杰同样表示道:“今年的大学生时装周相比去年有较大的进步,很多学校的学生设计作品能够将文化与艺术、大气与刚柔相结合。虽然一些东西的表达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创意点具有启发意义。”确实,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举行不仅为学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各具特色和不同优势的时装院校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机会。
当然,在这汇聚着海内外24所高等艺术院校,730余位应届毕业生参与的发布会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青春的张扬、创意的无限、正能量的聚集。宏华数码·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未来由我引领!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无限》:在“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艺术思想下,年轻的我们从不曾停止对心中藏匿的火种的无限追寻。无限的可能性将被发掘,我们便是自由的代言。
东北电力大学
艺术学院
《华尚无极》:华夏文明是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现代服饰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艺术领域文化交融的结晶。无极多元、炫酷华彩彰显着现代服饰文化的内涵精髓,演绎着当今的流行时尚。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自主品牌》:作为新锐设计力量的我们,从运动时尚,人体曲线,结构分解,传统创新,人生哲学,生活理念等多个领域汲取灵感,展开设计,诠释我们的时装以及时装艺术。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
《袍·基因》:通过对面料、表现手法、廓型等不同视角解读,寻求传统袍文化与时尚的有机碰撞,将民族传统“袍”元素进行全新演绎。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
《时无尚界》:无时不尚,时无上界。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大肆》:
由感及见,一思一索,肆手肆志;
自火而花,一行一纫,肆通肆芳;
前居后成,一潮一幕,肆筵肆献。
江汉大学
设计学院
《衣·度——对话自然》:既是一场艺术与市场、自然与工业化的多维度对话,也是一场服装设计者站在探索和实验的角度下寻觅“时尚”风格的对话。
河北美术学院
服装学院
《微设计》:摒弃大创意的浮夸,创造或妖娆、或妩媚、或端庄、或自然、或优雅的近生活时尚设计。
中华女子学院
艺术学院
《慢设计,慢时尚》:慢是一种沉淀;慢是一种反思;慢是一种责任。
而沉淀可以让设计添一笔人类古老而多元的文化韵味;反思可以让设计探索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或是从女性的视角触摸女性、艺术和设计的脉动。
慢是设计对时尚的重新定义。
浙江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
《I Watch——我思》:从我们好奇的双眸望去,这将是一场奇幻的旅行。因为视,所以思。
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14·溢思》:灵感与精致相契,时尚与成衣相融,“道法术器”的智慧从构思到实现贯穿始终。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南印象》:诱人的东吴饕餮大餐+叙事意境的清风莲韵;诡异的生化科特+顽皮的几何大爆炸。传统与未来的和谐与冲突,渗透其中。
法国ESMOD
高级时装艺术学院(北京)
《BEST OF》:魔幻的风,撩开尘封的大门,神秘的百宝箱,轻轻开启,五彩斑斓的奇珍异宝倾箱而出,扑面而来……呈现中西融合的时尚艺术之美。
西安工程大学
艺术工程学院
《合》:半坡纹样、陕北剪纸、民俗图案、布堆绣、毛线绣、丝带绣、兵马俑、大雁塔……浓郁的传统民俗唤起了我们对文化传承新的认知,触发设计思路新的体验,呈现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之美。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
艺术与工程学院
《未 WE UP》:未是不曾;未是没有;未是未来;未是未及;未是……
未 WE UP是在未知状态下的无尽探索;未 WE UP是在可持续框架下的无限扩展。
四川美术学院
《绿色&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与主流方向,绿色设计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抓手。
湖北美术学院
《宽·度》:宽度并不是限制我们思维的界限,而是一种在自由生活中的“思想”;宽度并不是“距离”的代名词,而是心灵维度中的“态度”。
江西服装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新·设汇》:在设计中体味新科技带来的惊喜,在过程中体味新理念带来的变化。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
《融》:现代服饰设计与传统服饰文化相融合;东方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相贯通;岭南服饰文化与时尚流行文化相交汇。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
《出色》:出格与珏色。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裝学院
《点·触》:在多点触摸的科技新时代,点击中西历史,感触多元文化,借助视觉冲击感强的色彩,透过细节中的点点滴滴,验证我们的流行新主张,全新诠释“自我”时尚态度。
广州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第一条 学校工作目标考核基础分为100分,其中综合指标部分为40分,业务指标部分为60分,实行扣分与奖励分相结合的办法计分,基础分减去扣分,加上奖励分即为所得分。
第二条 考核以直属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所属各学校的情况均记入中心学校)为单位。考核从12月中旬开始,月底结束,按一个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组由局领导及局相关科室、站、中心工作人员组成。考核前,各学校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对照责任书及考核标准逐条自查)。考核中,学校汇报、提供相关资料和实物;检查组进行认真核对、计算和分析。打分时,学校回避。考核结果公开,学校如有异议,与考核组交换意见,可以申请复议一次,考核小组应当场复议。以局党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第三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胜单位、先进单位、达标单位、未达标单位四个等次(教师进修学校、幼儿园的考核等次,由考核组根据考核分数确定并报教育局党组审定)。对优胜学校,教育局给予奖励;对不合格学校,在全区学校通报。
第四条 扣分标准
一、综合指标部分(共40分)扣分标准
1、(3分)扣分标准:①学校党组织不健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较差的,扣1分;②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勤政、没有战斗力的,扣1分;③学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扣1分;
2、(3分)扣分标准: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较差,有违纪现象的,扣1分;资料台帐不齐全,不规范的,扣1分;③没按要求推行校(园)务公开的,扣1分。
3、(4分)扣分标准: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落实
情况较差,资料台帐不齐全,不规范,未按要求报送信息,或者报送信息不及时的,扣1分;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较差,资料台帐不齐全、不规范,未按要求报送信息,或者报送信息不及时的,扣1分;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较差,资料台帐不齐全,不规范的,考核不合格的,扣1分;④卫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较差,资料台帐不齐全,不规范的,扣1分。
4、(4分)扣分标准:八方面的工作有一项落实情况不好的,均扣0.5分。
5、(3.5分)扣分标准:①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措施不力,社会反映较差的,扣1分;②未按要求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及生态、环境、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活动,每项扣0.5分。
6、(3.5)扣分标准:①不及时排查矛盾,发生矛盾纠纷不及时化解,导致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学生(或家长)或涉及教职工的上访或投诉案件,每出现一人次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②发生集体上访事件的,扣1分;③未按要求实行“零”报告制度的,扣0.5分。
7、(5分)扣分标准:①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扣1分;②安全排查不及时,有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的,扣1分;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扣3分。
8、(2分)扣分标准:①未完成“五五”普法任务的,扣0.5分;②法制教育学习笔记达不到要求的,扣0.5分;③普法资料台帐不齐全,不符合要求的,扣0.5分;④未按要求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扣0.5分。
9、(3分)扣分标准:①在《神农架教育信息》、《神农架》报及省级以上报刊上刊载信息未达到规定条数(本校校刊信息不能计算在内)的,每差1条扣0.2分,扣完2分为止;②不及时
向局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的(由局办公室提供),扣1分。
10、(3分)扣分标准:①学校政治学习计划及教师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有一项(涉及教师的,以每人次考核)未达到要求的,扣0.2分(此小项扣分最多不超过1分)。②教师业务学习计划、学习笔记,有一项(涉及教师的,以每人次考核)未达到要求的,扣0.2分(此小项扣分,最多不超过1分)。③教师没按要求订阅业务书刊的,其面每少1个百分点的,扣0.1分(此小项扣分,最多不超过1分)。
11、(2分)扣分标准:区级考试出现问题的,扣2分
12、(4分)扣分标准:此条共4分,考核组不定分。由局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按学校完成局交办工作情况集中进行评分,取平均值(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业务指标部分(共60分)扣分标准(目标责任书中本部分各条款可累计扣分,直至扣完本部分分的50%为止)
1、①校长没有主抓教学工作的,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工作机制未建立的,扣1分;②未按教育局统一的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和课时的,扣0.5分。③未按要求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评价、中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改革的,扣0.5分;④未按要求加强教研工作的,扣0.5分;⑤非毕业年级学科合格率、优秀率每少1个百分点(乡镇中心学校同时有初中和小学的,取平均值计算)的,扣0.1分,扣完2分为止(教研室统计评分)。高中学生高考本科上线率低于2007年的,扣2分(招生办公室统计评分);⑥教学管理不规范的,扣0.5分;⑦未按要求组织专题教研活动的,每少一次扣0.5分;⑧校级干部听课每少1节,扣0.1分;⑨中小学教师在区级专刊上发表论文每少1篇,扣0.2分,直属中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或网站上发表论文每少1篇,扣0.2分;⑩实验小学、实验初中未发挥其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没有申报并承担一个区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研究,与对口支援学校开
展教学交流活动,指导全区小学、初中开展新课改工作的,扣2分。
2、①《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和《初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册》填写不合乎要求的,扣0.5-1分;②操行评定优良率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③师生有违法的(以派出所提供的依据为准),扣1—3分;④没有德育经验材料在《林区教研》以上刊物上发表的,扣0.5分。
3、①学生眼近视率每高1个百分点(依医院体检结果或现场抽查测试的结果为准),扣0.5分;②学校传染病发病率高,扣1分(基础教育科统计评分);③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每低1个百分点(依医院体检结果或现场抽查测试的结果为准),扣0.5分;④有条件的学校未举行运动会的,扣1分;⑤未按要求开展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扣1分;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平均每低1个百分点,扣0.5分。
4、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扣1分;未进行校产清理登记的,扣1分;有乱收费行为的,扣2分。
5、①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扣1-2分;②学校和教师强迫学生订购教辅资料的,扣1分;③义务教育阶段节假日组织上课或集体补课的,扣1分;④学校或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名目的文化补习班和特长班的,扣1分;⑤没有按规定安排义务教育作息时间的,扣0.5分。
6、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较差的,扣1-2分。
7、①神农架教育信息网中,学校(幼儿园)网页未建立的,扣1分;②未严格按照规定管理网站,信息上传未严格执行学校领导签批制度的,扣1分;远程教育设备作用发挥较差,没按要求上信息课的,扣1—2分;③教师制作课件(按学科计算)每少1件,扣0.5分。
8、①乡镇中心学校未成立远程教育设备维护小组的,扣1分;②未按要求做好“班班通”项目工程建设配套工作的,扣1分;③远程教育“班班通”设备使用率低于70%的,扣1分。
9、学生实验开出率每低1个百分点的,扣0.1分。
10、①业务招待费没有严格按照神教发„2002‟20号文件执行的,大宗开支未实行报批制度,先斩后奏的,每起扣0.5—1分;②学校开支使用白条报销的,每次扣1分。
11、①没有征求家长意见,未经教育局批准订购校服的,扣2分;②没有统一购买“防近视练习簿”、备课本、听课本的,扣1分;部分购买的,扣0.5分。
12、①未实行学生入学通知书和“双送双接”制度的,扣2分;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③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每高于1个千分点,扣0.5分;④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每高于1个千分点,扣0.2分;⑤17周岁义务教育完成率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⑥义务教育文化户口册建立不规范的,扣0.5分;⑦高中、实验小学、实验初中没有实现学籍管理网络化的,学生异动手续不齐全的,扣1分;⑧高中辍学率每高于1个百分点,扣1分。
13、中考升学率比2007年少5个千分点的,扣0.1分(在全区前三名的不扣分)。
14、①城区学校初中毕业后职业技术培训及农村学校初中毕业后“绿色证书”培训参训率或结业率每少1个百分点,扣0.5分;②未开齐开足劳动技术课的,扣1分;③乡镇成校未按规定要求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扣1分。
15、①未按要求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无计划、无目标、无具体内容的,扣1分。②未完成教育局安排的教师培训计划,未按时选派教师参加培训的,扣0.5分;③未确保5%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扣1分;④未按要求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扣1分;⑤未继续推行教职工聘用合同制,扣0.5分;⑥乡镇学校未主动和直属学校联系,积极争取直属学校对本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同时,不能共同做好支教教师的管理、考核、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扣1分;⑦直属中小学未按要求选派教师支援边远乡镇学校工作的,扣1分。
16、①“两免一补”工作有人上访,每人次扣0.5分;②未按要求及时上报资助贫困生信息的,扣0.5分;③上报资助贫困生信息未公开,数据不准确的,各扣0.5分;④未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档案的,扣0.5分。
17、高中三期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扣1—2分。
18、高中新生入学率与2007年相比,未达到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扣1分;招生出现违纪问题,扣0.2-1分。
19、对于职业中专:①未完成教育局下达的中职招生工作和新增劳动力就业及全区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扣2分;②未按照市场需求设臵专业、开设臵课程,扣1分;③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不到位,扣1分;④未及时准确完成中职学生助学金政务公开和贫困学生各类资助的统计上报工作,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扣1分。
20、对于幼儿园:①没有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扣2—10分;②每少1次家长座谈会,扣1分;③未建立园长听课、评课制度、指导教学机制,扣3分。
21、对于教师进修学校:①有1次未按规定进行教师培训或培训质量达不到要求,扣3-5分;②教师培训档案资料不齐全、不规范,扣2分;③到初中、小学进行教师校本培训巡回指导,专业教师每少1天,扣1分;④未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指导学校校本培训调研报告,扣1分。⑤每学期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或网站上发表论文每少1篇,扣1分,在区级专刊上发表论文每少1篇,扣1分;⑥省、区两级教师培训跟踪、指导、考核工作不到位,扣5分;⑦未申报并承担一个区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研究,扣2
分;⑧未办理自理编制人员劳动合同签证和社会保险,扣1分。
第五条 奖励分的确定。学校(不含个人)受到省部级及以上表彰的,奖3分,受到省厅及林区党委、政府表彰的,奖2分,受到林区教育局及相关同级单位表彰的,奖1分,同一考核学校当年受到不同层次表彰的,按级别高的奖项奖分,不累计计算。
第六条 共性目标部分的有关情况、数据,一是看资料台帐,通过座谈会了解情况(乡镇中心学校还要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二是分别由局纪检组、办公室、计财科、综治办、文明办、普法依法治教办、计生办、信访办等科室提供情况或数据。
第七条 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部分的相关数据和情况,一是看资料台帐,二是分别由基础教育科、职教与成教科、人事与教师管理科、教育督导办、教研室、电教馆、招考办等科室提供。
第八条 其它责任目标部分的数据分别由办公室、教育督导办公室、资助贫困生中心、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教育财务核算中心等科室提供;表彰情况看证书或奖牌;宣传稿件、论文由学校提供报刊原件。
xx,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各方面工作,把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与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目标责任书的相关要求,学校进一步进行目标责任分解,定期组织汇报与检查工作,确保了相关制度和责任的落实,保证顺利实现年初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就一年所作的主要工作自查如下:
一、办学行为规范有序
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全镇统一作息时间,合理确定学生休息、学习、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无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补课、有偿家教现象。规定各年级课外作业量,为学生减压放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加强中考信息管理,严禁学校炒作中考成绩,虚假宣传。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实行平行编班,不准开设重点班。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学前教育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两基核心指标”内容具体,档案资料规范齐全,防流控辍措施得力,“三率”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学校维稳工作措施到位,全年无越级上访、聚众上访事件。廉政文化进校园,源头治腐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学校无任何收费行为,无乱征订教辅资料行为。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确保活动有实效。(自查得分18分)
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1)进一步强化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每周一次的学校领导班子议事制度。
(2)学校组织机构健全,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分块负责,团结协作,运转有序。
(3)要求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掌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4)要求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经常深入教师、学生、社会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学校要求值日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常规管理,必须每天深入学生寝室、深入学生食堂,关心学生的冷暖,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领导班子以务实的作风、良好的服务意识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支持。
(5)要求学校班子成员带头任课,积极参与并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参与并指导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求校长每学期听课2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广大教师转变学习观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结合“重师德、树师风、铸师魂”活动及“民主评议行风”
活动的开展,要求广大教师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大悟县教师十不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学校坚持一学期两次的学生评教活动,把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并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有力地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
(3)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人”的治校方略,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优良的师德教风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4)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克服功利思想,坚定职业信仰,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在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5)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力求业务一流、师德一流,比贡献大小,讲工作实效。建立健全教职工考勤、考核、奖惩等制度,并将考勤、考核结果与教师待遇挂钩,目前学校师风正、教风严、学风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6)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展现学校风采,彰显教师魅力。(自查得分18分)
三、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学校努力打造彰显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到每面墙、每个角都能起到隐形育人的作用。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和经典诵读建设成效明显。各班自己给班集体、宿舍装扮,张扬个性,彰显特色。
2、重视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不断完善学生操行评定管理考核办法,严格按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效。
一、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制,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为本部门、班级和课堂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食堂、小卖部管理员、学生寝室管理员为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每学期初,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班级班会把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依法治校的方略。
三、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要求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它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制止未成年学生脱离监护的情况发生。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安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应是家长会的主要内容之一,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减少乃至消除学生受到意外伤害。
四、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管好食堂、小卖部,学校与食堂、小卖部签订饮食卫生安全责任书,学校委派管理员每日检查,定期邀请县卫生防疫部门检查、评比,违反规定按责任书处罚。
五、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完善学生宿舍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查铺,灯火管制,防火,防盗措施,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提高内务
卫生水平,定期消毒,通风,防止传染病蔓延,对有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好坏进行奖励或处罚。
六、加强校舍管理和监控,学校总务处经常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校务安全,用电、消防,避雷设备完好,保证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七、制定处置突发事故工作预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演练,特别是消防安全和火灾逃生教育和演练,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禁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积极推行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作风,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辅导学生在教室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场所进行。
九、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严格按规定向学校分管领导、校长和县教育主管部门报批,学校根据活动情况派出相关人员组织安全防范工作。
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实践,实验,剧烈体育活动,负责教师都要事前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加强保护措施。
十一、不组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学生参加扑灭各类火灾,防汛,防洪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年龄,行为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以外的各类活动。
十二、实验室采购危险物品实行专人负责制。必须到取得国家化学危险物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买质量合格产品,要建立严格的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管理制度。
十三、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河游泳,学校告知家长做好学生在家时的游泳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十四、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应参加学校责任保险;积极动员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十五、校园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在场教职员工都有参与组织抢救,联系医疗急救,报告学校领导的责任,否则以失职错误处理。
十六、发生学生安全事故,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报告学校分管领导、校长,2小时后属缓报,严禁瞒报,学校将严厉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十七、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应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可以书面请求县教育主管部门调解,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八、对未按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发生学校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有关责任人,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此办法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即开始实施,在操作中如有不合适的情况,可进行修订。
泸县百和镇土主学校制
关键词:中小学改革,德育,学校经验
引子:新学校发展要超越品牌效应
2001年8月, 常外 (常州市外国语中学的简称) 诞生了。作为江苏省常州中学的分校, 常外创办之初曾分享着省常中的品牌效应, 成为无数学子的梦想之校。“三年前, 我向往着像我的哥哥姐姐一样, 能进入省常中。父母也鼓励我将来考入省常中, 成为一名省常中的学生。在初中择校时, 我选择了‘省常中’———常州外国语学校 (省常中分校) ”[1]。
一所新学校在建校之初, 如果能与某种品牌的“特殊”关系联系起来, 那么就会在短期内迅速吸引眼球, 但是一所学校要持续吸引住社会的注意力, 光靠品牌是不够的。
十年光阴, 时光荏苒, 常外办学即将迎来十周年。当我们来到这所人们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她的时候, 我们所见、所闻和所感的常外, 绝不是省常中的“影子”学校。事实上, 从常州市民在网络论坛上对常外成绩好、负担轻的评语中, 从家长对老师心存佩服的表达中, 从学生参与学校活动时超自主的感受中, 从班主任侃侃而谈自信智慧的话语中, 从校领导谈起学校时眼神中流露出的自豪中, 我们感受到, 人们对这所年轻学校的认同, 已经从品牌转向发展, 认同的是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价值。
一、在德育的核心价值上形成共识
目标就是指引学校前行的共同愿景。怎样让学校的每个成员具有共同的理念, 并将它具体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是现代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难题。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如果能得到社会和学校成员的认同, 那么她会具有一种统摄全局的“灵魂”, 对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常外在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确立了“优质立校, 外语强校, 对人的生命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 并提出了“培育未来社会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的培养目标。虽然时间不长, 但是这个目标却已深植于常外人的心中。
———“学校很活跃。之所以提供那么多的活动, 目的就是要让包括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 都有一个展示的舞台”。 (周校长)
———“活跃体现为学习中的思维活跃, 交流中的坦诚相待, 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负责任是相对活跃而言,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同伴引领, 对成功失败有较强的耐挫能力。” (德育黄主任)
———“活跃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正如北大精神, 就是要有想法, 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要参与。” (九年级赵老师)
——“我不希望孩子有‘天塌下来由高个子顶着’的想法, 希望每个人都有责任意识。” (八年级戚老师)
——“在常外, 对自己负责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认识。考试前, 虽然老师不会统一收作业,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或不做, 但是没有人会不好好复习。大家觉得有责任对自己负责。” (滕同学)
在访谈过程中, 学校从校长到中层, 再到普通教师和学生, 一个个具有个性的表达, 又共同指向“活跃”和“负责任”, 令我们产生这样一种好奇:作为一所民办学校, 升学率肯定是她的生命线, 学业成绩一定是学校的焦点。常外却在目标中浓墨重笔对学生品格方面的要求, 原因何在?周荷琴校长的一番话令我们豁然开朗。她反复强调, 像常外这样一所具有一定政策优势的优质学校, 不能只顾眼前的学业质量, 一定要为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提供一个内涵发展的样本。
她认为, 常外学子需要具有“阳光心态”和“敢于担责”的特质。具体而言, “阳光心态”, 要能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 主动融入各种学习和生活环境, 与环境和谐相处, 用心去体悟生命成长的过程;能够静心体察他人内心世界, 尊重和理解他人, 用他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帮助他人;作为社会的公民, 主动了解社会、走进社会、逐渐学会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 力所能及地去关爱和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敢于担责”, 在行为举止上, 要求常外学子能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言谈举止, 落落大方, 与人相处, 不卑不亢, 进退有度。
常外的假设是, 学生有了选择, 必然就是活跃的, 而在创新式的参与中, 才能学会负责, 得到提高。这就是常外目标的用意所在。这样的深入思考, 反映出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观。
二、以适切的目标转变教育的行为
学校办学目标往往受时代潮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下, 学校的教育目标的表达, 体现出教育核心理念的转移。但与此同时, 也有研究者也客观地分析, 目前各种不同的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 不少存在着把理想等同于目标, 有过度超前、形式主义、缺乏个性、刻板僵化、缺乏统整等问题[2], 造成学校目标难以落实, 目标是否达成难以得到有效评价。
常外的“培养未来社会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的目标, 把学校办学落实在学生德性发展上, 既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又与常外学生的特点相匹配, 可以说, 既适度超前, 又便于达成。
通过目标, 学校引导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从以往的学习成绩转到学生的成长上来。在思想上, 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 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惑, 借书给学生, 注意心理辅导。同时让家长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态的变化。” (九年级赵老师) 。在行动上,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采取有效教育措施, 改变评价学生的视角。八年级李老师的“我的‘一’学期”活动, 要求学生在教师所列的项目中自主选择和安排。这些项目不再盯住分数, 而是鼓励学生的参与:一学期要得单科第一 (包括平时各科测验) ;一学期领一次早读;一学期参与组织一次主题班会;一学期要和任课老师主动交流;一学期要出一次黑板报……。教师将达到这些“一”的情况作为班级评优的要求。通过这种活动, 教师希望让学习上“无声”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以上种种, 表明学校的目标已经逐渐将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牵引出来, 让他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一个理念在学校生根发芽之后, 学校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催生, 使其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达到了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无形渗透。
三、德育与学校工作进行无缝对接
常外重视德育工作, 不仅体现在目标上, 更体现在对德育的认识上。当前, 不少学校为了推进德育工作, 把它单列开来, 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 由德育专职队伍负责。殊不知, 这种德育的“工作化”其实把实践引入了误区。这种分工制度, 本意是为了加强学校德育, 实际上却妨碍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德育, 造成对学校德育的忽视和削弱, 甚至使各级各类学校越加强德育, 越难以有效地实施德育[3]。
常外在吸收校内外领导、专家对学校特点的分析和建议基础上, 提出“三全三中心”的德育工作思路。“三全”是对德育实施的主体、过程和形式而言。一是“全员”, 从校长到每个教职员工,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实施全员德育。二是“全程”, 德育贯穿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覆盖学习、活动和生活的各环节, 德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三是“全方位”, 强调学校、家庭、社区加强联系。“三中心”强调德育的对象、途径和方法。在对象上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筹划和准备活动;在途径上以体验为中心, 让学生走出课堂, 体验生活, 体验社会, 体验人生, 从中获得道德的感悟;在方法上以实践为中心, 在实践中自觉反思, 增强德育的育人效果。
常外的工作思路, 打破了德育工作化的误区, 将德育寓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为有效实施德育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和认识基础。
四、发挥整体设计与基层能动的双重优势
常外作为一所民办学校, 不仅按照常州市教育局要求, 认真制定了学校两轮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还配合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 制定学校德育三年发展规划, 加强整体设计。之后, 学校又配套出台德育三年实施办法, 以及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目标。此外, 常外加强组织机制建设, 新建了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室, 与原有的德育功能相结合, 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大力开展德育研究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 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
加强系统设计、整体实施, 并不意味着统管、统抓, 必须要激发基层的能动性, 才能使顶层设计得以创造性的落实。
学校的做法是, 把德育管理的重心从学校下移到班级, 打破多年来已形成的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 分管校长主管, 教导处负责, 年级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参与的德育一整套工作机制。在新的三年规划中, 德育管理下移到班级, 重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和潜能, 提出“打造以班主任为核心, 以课堂为主阵地, 以家庭、社会为辅助, 形成学生自我、教师、德育领导三级德育工作网络”, 通过加强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建设, 提高学校德育育人的功能。
分管德育的马副校长认为, 班主任应成为班级的精神领袖。一个班主任, 仿佛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什么样的班主任会造就什么样的学生。七年级的戚老师是一个新班主任, 她在工作上十分要强, 虽然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不长, 但是肯动脑筋、勤学习。在她的感染下, 所在班级就形成了身体强壮、意志坚强、凡事争强好胜不怕输的班级“强文化”。九年级的赵老师, 班主任经验丰富, 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 经常传授处理班级问题的方法, 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这个班级的学生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得到加强。
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后, 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教育与管理的智慧也层出不穷。“班级银行”的激励机制、“百家讲坛”、小组自助合作学习、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会谈”、“知行分享”活动……, 一个个班级建设的举措如雨后春笋般, 在常外的校园里生发出来, 让德育的成效遍地开花。
五、多元互动的德育实践充满智慧
目前, 对学校德育诟病最深的主要是封闭式灌输的教育方式。杜威认为, 凡重文字, 轻精神, 重命令, 轻自动的道德, 好像用外在的压力, 把人里面活泼的精神压住了[4]。如何让精神和自生的道德观念在学生身上得到发展, 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
我们对常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觉。这里, 老师不是唯一的德育工作者。许多时候, 学生自身、家长群体都是可资利用的德育资源, 如何巧妙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教育和感化工作, 需要常外教师的实践智慧。
首先, 学生教育学生。独具特色的常规大会, 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常规大会主要针对常规教育情况做通报点评, 由学生自管会自行组织实施。前期, 召开部长会议, 参照七年级入校学生手册的要求, 分析学生哪些常规还不到位。之后, 自管会各个部门分头到校园里寻找那些不符合常规的行为。如文艺部负责校内自行车推行情况调查, 他们把文明和不文明行为分别拍摄下来, 将照片提供给主席团, 主席团把做成PPT的照片展示给全体同学, 比较两种行为的不同, 以事实说话, 吸引学生的关注, 对改进学生的行为效果非常好。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好, 但学习方法不良的问题, 老师一改以往“念经式”的教育, 采取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家校联系本上设学习分享区。学生纷纷展示学习方法的小窍门, 如政治历史开卷考试, 怎样在最快时间翻到答案;晒晒推荐网站, 如何下载英语听力、模拟卷;怎样在书店里选择书籍;怎样快速剥鸡蛋;怎样在1000米最后一圈的时候坚持下来等等, 讨论的问题主要围绕学习, 但又不限于学习, 将学习和生活同样看待, 受到学生的喜爱。
其次, 家长教育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互换。常外学生家庭条件好,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吃零食、穿名牌、比汽车, 社会影响不好。为了在校园内营造“没有优劣之分、贫富之分”的氛围, 学校出台了“两禁一穿” (禁止在校园吃零食、禁止带手机, 穿校服) 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个别家长出于学生安全考虑, 希望孩子能带手机。一位年轻的教师希望这位家长配合工作。没想到家长对她说:“你没孩子, 你无法体会家长的想法。”面对这样不理解的家长, 这位老师没有硬来, 她没有说一句话, 而是组织了一次家长会。会上, 有的家长提到自己的孩子半夜起来偷偷拿手机上网, 上课打瞌睡。还有家长说孩子用手机交换作业答案。这位家长听后, 意识到带手机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于是理解了学校的用心, 并表示愿意配合。此后, 凡是遇到有争议的问题, 这位家长也会配合老师。
第三, 环境教育师生。校园文化有精神载体、也离不开环境载体。常外的校园远看是壮美、近看是秀美、细看是幽美。在这样一种美的陶冶中, 老师和学生在其中工作学习, 时时被它吸引。一位化学老师笔下的校园四时风光堪称入画:春天, 校园里的迎春花最早吹起号角, 紫藤架上的紫藤花一串串的吊挂着。我以为在秋天才红的枫叶, 在常外, 春天也有。池塘边的樱花树花满枝头时, 它显得太繁华了, 一场春雨后, 落下的花瓣像是粉红色的衣裙飘落在地上。初夏, 红红的石榴花像团火, 广玉兰、栀子花的香气弥漫校园。秋天, 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飘很远很远。冬天, 傲冬的腊梅从寒假前一直开到春节后。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工作真是一种幸福。试想, 这么优美的学校, 对每日徜徉在其中的所有人来说, 不可能不受到来自环境的生态教育。
多元互动的德育实践, 让德育的作用无形之中发挥到极致, 是学校“加强德育的渗透力”的生动体现。
六、在自主中获得知行发展的统一
知与行的关系是道德哲学以及道德教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权威主义道德教育和认知主义道德教育, 前者重行为, 后者重认知, 两者都存在着知行脱节的问题。当前, 一种德育理论主张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道德发展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实践是解决知行脱节痼疾的唯一且根本途径。[5]上世纪20年代中期, 对道德教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美国“品格教育”研究也发现, 诸如诚实一类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贯的、普遍的, 而是具体的、情境性的, 说教式的道德教学对道德品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没有教出来的道德品格或良心, 对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而言, 儿童的体验至关重要[6]。在国外, 伊顿公学等一流中学为学生提供数以百计的课外活动, 对学生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必须要认识活动和实践对学生德行发展的促进作用。
最近的常外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 母校丰富而多彩的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常外,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每个月都可以参加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学生德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体育节”、“艺术节”、“学习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科技节”……, 一个个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 锻炼能力, 提高知行水平提供了机会。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们感到的是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充分信任, 老师只要把活动的消息发布出去, 学生们就会根据有关要求, 充分发挥自主性, 从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等环节开展活动。常外艺术节上设置“三独” (独唱、独舞、独奏) 比赛。老师告诉学生自管会主席, “你们去协调这个比赛。”大家立马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文艺部的同学接到任务, 首先找相关老师推荐几个候选人, 然后召集团支书和班长开会, 招募现场观众。同学们报名踊跃, 200多个座位的阶梯教室都不够坐了。于是, 自管会再研究座位分布表, 满足各班的想法和要求。他们还开动脑筋, 借助比赛开展慈善活动, 1元钱购买入场券, 举行现场学生捐款。比赛当天, 学生们自发组织粉丝团, 支持参赛的选手, 场面非常热烈。同时, 这次文艺活动也募集到很多善款, 捐给学校的“爱心基金”, 发放给贫困学生。学生第一次自主策划和组织的演唱会取得了极大成功。这还只是学生自主开展的N项活动中的一个小例子, 但是让我们能观一斑而窥全貌。
对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影响, 常外的老师普遍感觉工作负荷轻了。他们说, 以前工作忙, 活动多, 觉得烦, 现在都是学生做了, 他们就“没事”了。之所以“没事”打引号, 是因为在活动开展之前, 或者当学生遇到陌生的问题时, 老师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他们会在一旁观察,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巧妙地将要求和帮助提供给学生。学生们则兴奋地表示, “以前的老师自己能做的是都是自己做。现在这个老师呢, 我们能做的事都让我们自己做, 我们不能做的事, 也让我们做”。在这种“放任自流”的活动中, 学生体验到成长的自信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跃的氛围造就了常外知名度很高的学校特色项目活动和学生特色团体。常外的学生“小记者团”荣获常州市十佳学生社团称号。常外作为文艺、体育“2+1项目”的实验校, 为国家推广这项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结语
常外的教育紧紧围绕德育, 强调优质, 更注重学生发展。她的经验在于, 通过制定满足学校需要、适合学生特点的目标,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同时, 为了实现目标, 学校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对德育的整体设计, 注重调动班级的能动性, 通过多元互动的德育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的过程中, 得到品德与能力的提升。
客观来看, 常外的德育实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优质学校的德育经验来看, 一所德育领先的学校, 必须要抓住几个重点工作:常规教育、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和评价[7]。常外已经在常规教育和德育活动上取得了成功, 相对而言, 如何让德育与学科课程结合, 通过类似于模块式的课程, 系统科学地设置德育课程, 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加以评价, 这是学校德育的难题, 学校需要进步的思考和行动。我们欣喜地发现, 学校在规划未来发展思路的时候, 已经提出要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学校发展的质量, 其中, 关于德育的课程和学生评价的两个课题已被列入其中。相信, 通过常外师生的共同努力, 在常外这块沃土上, 必将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见2004年常外编辑的《我心目中的常外》的学生文章.
[2]罗欣, 郑金洲.办学理念:问题探寻与改进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6) .
[3]黄向阳著.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37.
[4]见蒋梦麟.杜威之道德教育[A].朱小蔓, 金生鈜主编.道德教育评论2008[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11.59.
[5]戚万学等著.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147~152.
[6]戚万学等著.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163.
目标管理 学校目标体系 自我管理 目标评估
一般认为,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概念最先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40年代明确提出来[1],后来许多管理学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影响逐步扩大,慢慢地被工商界所接受和采纳。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目标管理的概念被引进教育领域”[1],而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目标管理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此观之,我国中小学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时间并不长,从目前来看,研究者对学校目标管理的理论研究也还亟待深入。因此,要建设高效能学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研究学校目标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校目标管理的内涵
1.学校目标管理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概念以后,引发很多管理学家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取得共识:目标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而且逐渐形成为一种管理思想。由于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取得了成功,于是人们后来就把它引进学校,这就是学校目标管理。
目前,人们对学校目标管理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认为,学校目标管理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和学校成员共同确定学校目标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活动。要完整把握学校目标管理概念需要明确如下两点:第一,学校目标管理是一种活动过程。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学校目标管理分为学校目标确定、学校目标实施和学校目标评估三大阶段,从而形成一个管理周期。在每个管理周期内,学校各个部门、成员都以自身需要完成的目标为中心而开展各项工作。第二,学校目标管理以目标为中心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此处的目标指的是学校整体目标,它的确定由学校领导者和学校成员共同完成。学校全体成员首先确定学校整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个体目标,使之与学校整体目标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学校目标体系。学校目标管理反对由学校领导者单方面提出学校目标体系,然后下发命令,让全校各个部门、每位成员被动地去完成。
2.学校目标管理的特征
(1)学校目标管理是关注整体的系统管理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目标管理具有层次性。学校整体目标不仅要分解为部门目标、个体目标,最终形成由不同层次部门和不同个体的目标构成的学校目标体系,而且还要明确和统一学校每层次部门的责权利,使管理活动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二是学校目标管理具有系统性。系统性是指学校领导者必须以学校整体目标来统一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部门主管必须以学校目标和部门目标来统一本部门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为。
(2)学校目标管理是重视成果的结果管理
学校目标管理在每个周期内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各个部门、成员的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惩的基本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各个部门、每位成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选择哪种途径,学校领导者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学校目标管理非常重视成果,监督成分相对较少,考核时重视对各个部门、每位成员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奖惩。
(3)学校目标管理是强调自觉的自我管理
在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成员不再只是消极地等待领导作出决策、下达命令而被动地执行,他们此时已成为拥有明确规定目标的部门或个人。学校成员不仅要参与学校目标和部门目标、个体目标的制定,而且在努力工作中会极大地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不断地强化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可以这样讲,学校目标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引导学校成员自我管理的过程。
二、学校目标管理的要求
1.目标确定阶段:构建学校目标体系是主要工作
(1)保证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要全面
我们都知道,学校主要有两方面工作,那就是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它们都有各自的目标。因此,此处说的学校目标包括学校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学校教育目标是指学生的培养规格”[1],而“学校管理目标是指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的全面要求,以及对管理活动结果所作的标准规定”[1]。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当然需要明确学校的总目标,在明确学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者要带领学校成员制定出科学的学校管理目标,保证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全面。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要反映学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格局;学校管理目标的顺序和时间安排要体现全校工作的重点、策略、步骤、具体程序等。目前,人们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实践,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要全面,分解为三方面比较合适:①一般管理目标:指各要素管理目标,具体指的是学校在管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五要素方面的管理目标。②具体工作管理目标:指学校某项具体工作应达到的质与量的预期结果。比如,承办大型运动会、学校招生工作、教学实验改革工作等主要工作的管理目标。③学校领导工作管理目标。学校领导工作管理目标主要包括领导人员目标和领导班子目标两方面。
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要全面,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从方法角度看,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①数量表现法:以数量指标形式规定任务要求。比如学生的中考合格率。②文字表现法:以概括的语句形式规定其要求。比如通过文字规定教师备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③基准表现法:以某种相对对象为对照基准提出要求。比如规定学校所有学科教研组都要达到学校英语教研组去年的水平。另外,学校管理目标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完整的学校管理目标由管理项目、活动要求两部分组成。两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就组成了不同学校管理目标。在表述学校管理目标时,关键之处就是要如何保证“活动要求”具有科学性。
(2)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要合理
在明确学校管理目标包含哪些内容以后,学校领导者就需要带领学校成员一起来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学校目标体系。在制定学校目标体系的过程中,至少需要坚持四大原则:①参与原则。学校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必须自始至终使学校成员充分参与。这种做法能使各个部门、成员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所要承担的任务,并随之产生一种庄严的责任感,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部门、成员的工作创造性;并且可以广开言路,使学校领导者能集中群众智慧,进行科学决策。②具体原则。制定的学校目标,都要求相当明确而具体,特别是分解目标时即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位成员的目标不能笼统。最起码应该明确三项内容:衡量成果的标准——应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规定时间的标准——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完成;确定责任的标准——工作完成好的受什么奖、完成不好的受什么罚。这样,一则有利于目标评估,二则有利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③适度原则。确定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适当的难度可以提高人们为达到目标而作的努力,使目标具有挑战性;缺乏必要的难度,则不具有激励作用。但如果过于困难,就会引起沮丧感,自然也不会有任何激励作用。④整合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学校目标的整合。如果这三个层次的目标不能整合或整合不好,就会形成扯皮、产生内耗。二是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整合。这方面主要应该克服只重视当前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的倾向。否则容易导致学校领导者和部门主管的急功近利思想,片面强调自己任期内的眼前利益,从而造成学校根本利益的损害。
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要合理,必须坚持整分合原则,即:自上而下的制定→自下而上的结合→形成学校目标体系。具体来讲,一般是先由上而下(学校领导者→中层干部→普通成员)提出学校目标体系,让全体成员了解;再由下而上(普通成员→中层干部→学校领导者)进行讨论,各级管理者进行汇总;最后是上下结合,反复讨论而形成学校目标体系的定论。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目标的科学分解。
学校管理目标的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分解[2]:①纵向分解,即目标的层次性,学校目标一般可以分解为三层次,即:学校整体目标→部门目标(如教务处目标、年级组目标)→个体目标(如学科教师目标、后勤职工目标);②横向分解针对的是某一具体目标,分解内容包括确定该目标在学校目标体系中的位置、规定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落实相关的权利责任、制定实现目标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重点内容是任务和责任的分担。各级管理者尤其要注意引导具体目标的承担者明确两点:一是任务和责任的关系,二是承担者的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的关系,进而实现各级目标的“内在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校目标体系才能让学校全体成员真正接纳并愿意为之奋斗,因为每位成员在学校利益和自身利益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每位成员在实现学校整体目标中可以追求个体的自我目标。
2.目标实施阶段:激励下级自我管理是重点任务
(1)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成员的自我管理
学校目标管理,既需要依托高效能的学校管理系统以控制目标实施的全过程,又需要强调各级部门、每位成员注意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这就需要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学校管理比较复杂,任何学校的校长都不可能将全校事务不分巨细统管起来,所以应该授予下级以相应的权力,真诚地向学校成员授予按目标进行工作的主动权。过去那种“上面说、下面做”的办法,很难使下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现在,校长把完成自身任务的主动权交给任务的承担者,使之感受到要对工作结果负责。这样,学校成员的工作每前进一步都会从内心里感到这是“自己干出来”的,从而产生满意感。总之,通过授权,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在校长统一指挥下,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学校各级部门、各位成员都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朝着学校共同目标而协调工作,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切实保证。
(2)有效调控实施过程,及时修正学校目标体系
各级管理者要及时地向下属提供工作过程接近目标距离状况的反馈信息,同时,下级要及时地将完成目标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即每位成员要随时了解自身目标完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目标的按时完成。
协调是各级管理者在实施阶段的重要责任,它贯穿于目标实施阶段的全过程。管理者要根据学校总目标的要求,协调上下左右的各种关系,使之配合默契,尽量减少内耗。协调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上下左右步调一致、互相衔接。例如在全校性工作方面,教务、总务、政工等方面的配合;在教学方面,各个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配合,学科教师与图书阅览和实验仪器准备之间的配合等。其次是协调学校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使领导与群众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能团结一致,合作共事。最后是协调人和事之间、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使之进度相宜,步伐合拍。
在目标管理中,对目标体系的及时修正是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的又一重要责任。学校目标体系的确定具有超前性,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新情况的出现而导致有些目标项目已经不适合工作发展的需要,或者有些目标项目因采纳学校成员的合理建议而需要修正,这时各级管理者就必须果断决策,调整目标及其措施,确保教育活动与学校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育人效益。修正目标的基本要求是:①可能有损于总体目标的不修改。有些目标项目的修正,从局部看可能是有益的,但对全校总目标的实现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不宜修改。②可能有损于长远目标的不修改。有些目标项目的修改具有暂时利益,但如果从长远看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这种情况不宜修改。③可改可不改的目标就不修改。④非改不可的目标,一定要贯彻前文提及的参与原则。
3.目标评估阶段:准确评估下级工作是关键环节
一个目标管理周期(一般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结束时,应根据原来的总体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对学校工作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其实施成果,这是学校目标管理周期的最终环节。
目标评估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①评估活动准备阶段:主要涉及的工作有:制定评估标准、确定评估方法、准备评估材料、建立评估组织、做好评估动员等。管理者在实施目标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特殊性,确保评估标准清晰、评估内容合理、评估方法科学。②评估活动开展阶段:主要涉及的工作有开展自我评估、组室互评和领导评估、统计评估积分、积累评估资料等。③评估结果处理阶段:主要涉及的工作有资料整理归档、总结经验教训、初拟下一周期学校目标、实行奖惩等。在目标评估阶段,各级管理者关键要做好以下两大工作。
(1)管理目标评估要做到科学、准确
目标评估要做到科学、准确,就必须制定科学的量标。所谓量标,就是衡量目标成效的具体标准。科学的量标至少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评估内容的合理化;评估标准的数量化;评估方法的科学化。
实施学校目标管理时,保证评估内容合理很重要,这一点和工商管理相比要复杂些,因为教育具有特殊性,这在确定评估内容时要充分注意。一般来讲,鉴于教育的特殊性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评估内容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维度,即:①项目的达成度(项目的实现程度)。项目的达成度主要以目标值来衡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评估绝对数目标,要坚持相对数目标值同绝对数目标值结合来加以衡量。比如,两个班级升学率一样,即绝对数目标值同,就看参考相对数目标值。②过程的协作性。在目标评估时,一般对部门或个体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何不作过多考虑,但对下级各部门或个体之间的协作情况要纳入目标评估的范畴。比如学校领导者发现教务处、总务处两大部门各自都干得好,但两部门之间不协作,使学校整体目标的达成度不佳,这种情况在评估时就要受到批评并给予扣分。③进度的均衡性。进度的均衡性以进度的均衡率表示。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强调进度的均衡性意义重大。首先计算出最终完成目标值与计划完成目标值的比值,得出目标完成率。根据目标完成率就可得出偏离程度,进而确定进度的均衡率。④对策的有效性。目标评估时,对学校各个部门或每位成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是否采取恰当的对策(如需要符合国家政策法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校管理规律)要纳入评估的范畴。比如,有的班级采取撇开其他一切而只抓升学率的对策,这表明对策无效,不符合教育规律,在评估时需要予以扣分。
实施学校目标管理时,评估标准一般以目标值来体现。此处的目标值=原订目标值+新增目标值-新减目标值。领导者一定不能撇开在学校目标确定阶段就已经确定的目标值,当然因为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等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对原定目标值有所增加或减少,这些都应该在确定评估标准时有所明确。
实施学校目标管理时,可以采用的具体评估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就是分项计分、综合评定。管理者要注意,运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各项目的计算尽可能定量化,虽然这样做存在一定的机械性,但只要在确定数量化时让大家都参与,最终总能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比较合理的数值。在运用该方法时有几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处理得当:①如何确定分项。在运用分项计分、综合评定时,首先需要弄清楚每个项目应该分成多少个小项,每小项又可分成哪些指标。但恰恰是这个问题,往往不容易取得一致意见。有几个小项才反映出某大项的本质、几个指标才能反映出某小项的本质,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正确回答并不轻松。②如何进行分值。在评估每个项目时,以多少分作为基数、分值以何为标准(每增加单位分的标准),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比如,确定教师的业绩,基本分确定为多少分比较合理,分值以什么标准才算科学就是非常复杂的问题。③如何看待总分。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总分可根据如下公式得出:目标项目得分=目标项目基本分*目标完成指数+条件性得分+成果性得分。目标成果总分值=各项目得分之和+(或-)进度均衡性得分+(或-)协作性得分+(或-)对策性得分。但如何看待最后的总分,这是各级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针对最后总分相同的部门、总分相同的不同学科教师,是否给予相同的奖励或处罚,这些问题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慎重处理。
(2)评估结果处理力求奖惩分明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奖惩分明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着下一周期的目标管理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将评估结果与原定目标进行比较,按照当初约定的奖罚规定,全面完成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就给予相应奖励,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坚决进行处罚,这样才能使学校成员在下一周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观性和创造性以取得更大成就。另外,各级管理者在坚持奖惩分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挥目标评估过程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从而为学校目标管理的下一周期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葛金国.学校管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024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推荐阅读:
2024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09-22
怎样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德育10-22
学校德育体系05-31
学校德育工作流程07-27
整合学校德育资源06-04
学校德育特色展示07-01
学校德育工作推进表06-30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07-27
学校德育工作如何管理09-29
近期学校安全德育工作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