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精选15篇)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1

我们将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状况”这一课题调研,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了解师生的真实情况,所

以设计了此问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填写问卷;我们将根据实际进行调整。本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衷心感谢您的参与!祝您事事顺利!

1、您的职务是:

A班长、班委B班主任、科任教师、宿管管、后勤等其他教职工C无职务的学生

2、你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德育例会):

A每周一次B每两周一次

C每月一次D每学期一次

3、您觉得学校对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

A充分B有待加强C无培训过

4、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状况了解的方式是:

A问卷调查B通过个别访谈C凭经验判断

5、您觉得您所在的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施是否有成果:

A是B否

6、您觉得德育在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是:

A主导地位B辅助地位C可有可无

7、您是否参与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A是B否C学校无这方面工作

8、在你们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仍只是班主任的事:

A是B否

9、您每学年家访学生数是班级学生数的:

A占班级比例30%B占班级比例50%以上C占班级比例100%D不确定

10、教师是否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A是B不常C基本不怎么关注

11、您觉得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

A很愉快B有愉快感觉C无所谓感觉D有令人讨厌的感觉E愉快还是讨厌视不同学生而定

12、您觉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A所有学生都很信任B大部分学生信任C部分学生信任D少数学生信任E说不清楚

13、您觉得学校德育工作是否有必要强化:

A是B否C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14、你觉得目前班级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

A和谐B不清楚C紧张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2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及待遇问卷调查

党林秀老师设计《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及待遇调查问卷》, 并于2012年5月20日正式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调研 (问卷网址:ht t p://w w w.s oju mp.c om/jq/1296012.aspx) , 截至2012年6月17日已回收693份问卷。为扩大样本量, 使调研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特邀请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在百忙中抽空填写此问卷 (网上问卷截止时间:2012年9月10日) 。以便我社能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意见及建议反馈到有关部门, 并将调研报告刊登在《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12期上。

问卷填写说明:

1. 请注意问卷中不同颜色字的提示。

2. 为了后期的跟踪调研, 请在问卷的最后一题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3. 本问卷属于内部调查, 您所反映的情况及个人信息调研组绝不外泄。

注:调查中的建议和相关问题咨询可反馈给党林秀老师

QQ:37890576,

邮箱:tiyuxueyuan2003@126.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2876a01012xrk.html

特别提示:该问卷属有奖调查, 奖项有:苹果iPhone 4、诺基亚时尚蓝牙耳机、支付宝20元、支付宝10元。奖品由问卷星负责提供和发放。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及待遇调查专题稿件

普通作者来稿请按照以下提纲撰写:

1. 您所在校是如何计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的?是否按照体育工作条例和相关文件为依据? (呈现地方文件) 如没有, 原因何在?

2. 针对体育教师工作量核算的问题, 您有什么合理的建议或具体实施方案 (以案例呈现) ?

3. 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折算以及计算系数明显低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注:本专题稿件最佳投稿时间2012年9月30日~2012年10月25日

请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本专题的问卷调查和稿件撰写。

学校教科研工作调查问卷 篇3

教师姓名:任教学科:年龄:时间:2011.10.31

一、选择:

1.你认为制约自己参与教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想搞研究但是缺少教科研方法;B、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

C、职称到手,安于现状;D、把书教好了就够了;E、没有适宜的课题;F、其他

2.你认为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领导者因素主要有:()

A、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无暇顾及;B、教科研一时见不到成效,作用不大;

C、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不适合搞研究;D、主管领导科研能力不强,不知如何具体组织实施;E、学校应该关注教学成绩的提高,不一定要开展教科研;F、其他

3.您最希望通过哪类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A、专家讲座B、教学案例研讨C、座谈交流D、科研案例研讨

4.如果你已经参加了学校课题组,您最希望通过哪些形式的研讨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A、专家讲座B、学术沙龙C、座谈交流D、实地考察E、调查访问

5.你认为课题组研讨活动怎样的时间频率比较合适:()

A、一周一次B、两周一次 C 一个月一次D、一个学期两次E、一个学期一次

6.你认为课题组成员要深入展开课题的研究活动,急需在哪些方面加强(可多选,最多不超过三个)()

A、要进一步提高对教科研的认识 B、加强对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学习C、教科研专家的引领D、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E、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7.在课题研究中, 你觉得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出成果,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可多选)()

A、撰写研究论文方面B、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方面C、组织学生活动方面D、指导学生作品方面 E、进行学生个案研究

教师对学校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篇4

1、您对本人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您所任教学科是否符合个人志趣?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3、您认为学校激励奖励制度是否完善?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4、您对领导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5、您对领导的亲和力与决策力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6、领导对您的教学工作提供的支持您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7、学校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及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您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8、您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您对单位同事的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5

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参加我的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我的课题研究很重要,请你认真填写。谢谢你的合作。

你的年级专业性别

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的字母上画ˇ

1、你认为学德育课对将来就业有用吗?

a.有用b.没有用c.不清楚

2、你喜欢上德育课吗?

a.不喜欢b.不清楚c.喜欢

3、你认为德育课应该安排心理健康的内容吗?

a.应该b.不应该c.无所谓

4、你觉得德育课的课堂气氛怎么样?

a.活跃b.枯燥无味c.一般般

5、你对德育课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可多选)

a.心理健康b.职业素质与修养c.法律基础知识d.就业指导e.经济政治

6、你认为德育课的教学是否可以走出课堂,增加社会和企业的实践内容? a.应该b.不应该c.不清楚

7.你对德育课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不太满意d.不满意

8.你觉得德育课教学是否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

a.应该b.无所谓c.不应该

9、你认为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员工那些方面?

a.工作能力b.素质与修养c.服从安排d.不清楚

10.你都通过那些方法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可多选)

a.德育课b.学校日常养成c.个人自我约束d.父母教育

11、你认为德育课是否应该进行技能考核?

a.应该b.不清楚c.不应该

12.如果要改进德育教学的话,你有什么建议请写下来: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6

一、问卷结构以及基本状况

本调查问卷共有18个问题,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2个问题, 旨在了解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包括5个题目, 主要在于把握被访者对法律意识状况;第三部分包括10个问题, 主要在于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需求与满足程度及其途径, 尤其是最后两问, 直接询问学生对学校法律传授的满意程度和具体科目。

本次问卷调查以某法律类选修课上79名同学为调查员, 经培训后按要求, 分别各自向至少7名外校的非法律律专业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形式不限。调查持续一个月, 共回收统计结果560份。因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往往寻找各自同学好友, 因此回收率高, 有效率高, 置信度高, 调查质量相对较好。调查中, 因要求如实记录被调查人所在学校等基本信息, 因此从调查对象看,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 从地域分布看, 基本涵盖中国大部分省份 (包括台湾两所大学) , 甚至还包括三所国外大学;就调查对象的知识背景而言, 涵盖了法律专业之外的10多个专业;就调查对象所处的生源地、学习阶段而言各种可能情形均全面覆盖。

二、统计结果与问题

通过调查统计, 我们可直观地了解到我国不同高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和法律知识与服务需求情况, 可看到相当同学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消极心态、法律观念薄弱和对中国社会法治状况的担忧等问题。从更深层面看, 我们更加关注当前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主流渠道作用及其效果发挥。

(一) 对中国社会法治状况满意度

对于中国社会法治状况, 有58%的大学生选择了略有不平等, 但认为随社会的发展, 会逐渐完善;有16%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平等, 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有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知道, 只有21%的大学生选择了法律是平等的, 对法律有信心。据此,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法治状况的担忧。

(二) 消极学习法律知识

在调查问卷第14题,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是否经常想知道对某些问题有无法律规定及其相关内容, 有52%的人选择了有, 有28%的人选择了没有, 有18%的人选择了说不清。据此, 我们很得知有一半的人都是积极地学习法律知识, 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法律知识是当代人才必备的知识, 学习法律知识, 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还能体现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进步。然而有28%的人选择了没有, 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查找法律规定, 而是选择忽视问题。

(三) 缺乏法律观念

在调查问卷第9题中,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维护权益的手段, 有49%的人选择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有17%的人选择了以牙还牙的手段, 有16%的人选择了没有维权途径和能力, 有18%的人选择了说不清。据此, 我们得知有49%接近一半的人选择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是值得我们所欣慰的。但是反过来, 有51%的人却没有选择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无论他们是选择以牙还牙的手段, 还是选择没有维权途径和能力与说不清, 这都是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 缺乏法律理念。

(四) 主流教育渠道作用待提升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我们直接问及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满意程度, 并以开放式的主观问题询问最有帮助的课程。表示学校教学对获得法律知识帮助很大的为20.7%, 认为有些帮助的为58.4%, 几乎没有和明确没有帮助的为19.5%。但是在表示有很大帮助的同学中, 认为思政类 (包括思修法基、形势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 课程的却仅有6.07%。即使算上认为有些帮助的同学, 对思政类课程作用的任课度也仅为27.5%。由此可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对于非法律专业学生而言甚至是唯一门普及法律知识课程的作用发挥并不理想。

三、原因分析

(一) 传统非法治思想的影响

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 历朝历代都推崇“人治”思想, “人治”是指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在“人治”下的国家, 皇权至上, 法律是皇帝的意志表现, “人治”思想在中国大地已经生活了几千年, 虽然它早已被人们推翻, 但其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现代社会中, 总会有一些国家机关按照“一把手”的指示干活做事, 他们身上蒙上一层“人治”的影子。以至于在大学生甚至青少年心目中, “人治”是权力的象征, 是一种有权有势的代表。在“人治”思想的影响下, 我们的“法治”观念越来越薄弱。

(二) 网络宣传发挥不佳

在调查问卷中第7题中,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最主要的渠道, 有38%的人选择了电视, 有10%的人选择了杂志报纸, 有28%的人选择了网络, 有24%的人选择了学校教, 有7%的人选择了其他途径, 有3%的人选择了几乎没有。据此, 我们得知选择运用网络来获取法律知识的人不多, 网络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必备工具, 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网络却没有充分发挥其宣传法律知识的这个功能, 在主流媒体网站上也没有醒目的地方来介绍法律常识。

(三) 学校开展法律教学力度欠缺

通过作者的调查与走访和在校的亲身感受, 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法律基础”的内容被极大精炼浓缩, 课时大为缩减。同时, 法律专业教师逐渐退出法律基础教学领域, 而传统的思政教师对法律知识内容部分又缺乏知识储备和讲授能力。这些变化均产生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2是法治教育造成了缺乏实际内容支撑的理论宣讲。

四、改善措施

对于此次调查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公正执法, 维护法律权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极大关注我国社会法治状况, 而社会有个别不公平的现象, 影响了大学生甚至所有人对“法律”信任。所以我们要更加注意司法的公平公正, 试想一下, 当法院审判的公正性被打破, 世界上还有谁能够相信法律?只有司法公正, 法律才能成为所有人的信仰。我们经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不止是我们的憧憬, 更是我们执法的标准。通过公正执法, 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敬仰法律, 更能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 加大法律宣传

学校需要大力进行普法教育,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组织学生去法院观看庭审、组织与法律有关的讲座等等。更重要的是, 要充分利用“微信”等新网络方式, 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QQ群组聊天室等。

(三) 增强法律务实性

在调查问卷中, 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开设与法律有关的课程比较单一, 大部分都是思政类和法学类的课程, 务实性比较低。因此, 高校不仅要开设与法律有关的课程, 还要多开设与增强法律实践有关的课程和与法律有关的选修课, 例如如何解决民事争议、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进行, 最好可供学生选择, 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法律对我们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四) 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基础作用必须加强。为此, 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方法等必须获得高度重视与实际改善。此外, 单一课程这种缺乏系统性、长久性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而且有些授课老师并不是专业学习法律的老师, 在某些法律方面不能为学生带来真正的法律解读。如果凭借一门课程, 是无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理念。法律的学习需要长久性和系统性, 更需要把真正的法律价值、法律精神融入其中。

五、结语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他法律现象的反应形式, 即心理、意识、观点和思想, 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法律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备要素, 是现代社会运作的规则,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 更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基石。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那就是让每一个人信仰法律, 敬畏法律。

摘要:“05”方案实施十年以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几乎唯一的法律普及课程, 其在法律意识培养和知识满足方面的效果, 不容乐观。对国内163所高校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国社会法治状况满意度相对较低, 对法律的现实作用不太信任;大学生虽有较强的维权意识, 但学习法律知识的态度却普遍消极;对学校在法律普及方面的作用评价较低, 对思修法基课的普法作用更缺乏明确的认同。大学法律基础教学必须得到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法律基础,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马俊杰, 郑品石, 桂华, 李鹏.十年来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纵向调查与分析[J].德育, 2009 (7) .

[2]唐士梅.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路径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3]祁志钢.法治与民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J].北京青年研究, 2015 (2) .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7

中共×××教育工委:

根据学校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贯彻区教育工委会议研究精神,为更好地掌握我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分析我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好地提高我校党支部活力,增强党员干部素质,特将开展的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党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动德育创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巩固提高文明学校成果 ,在新校园里跃上新台阶。

我校共有教职员工89人,现有在职党员18 人,党员发展确定对象1人。学校行政班子10名成员中,党员占8名,3名年段长均为党员,教研组长中党员也占多数,党员在学校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党支部委员和党员行政干部,在工作中率先垂范,树立党员干部形象;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带头进行学术讲座,并成为学习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

二.问卷调查组织实施情况

按照×××教育工委的通知要求,我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对学校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成立以×××同志为组长的组织实施小组。10月份学校召开专项主题的全体党员大会,动员布置此次问卷调查工作的诸项事宜,11月19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所调查的对象是全校18名在职党员,调查过程中请病假1名,农村支教1名,出差培训1名。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收回15份,收回率达100%。

三.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内容看,我校党建工作总的情况较好,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较好。被调查者对校党建工作的总体评价很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基层党建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这次问卷调查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一项工作”一项,40%的人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2.发展党员的机制不够科学。从这次问卷调查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一项工作”一项,80%的人认为许多中青年教师觉悟较高,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上级发展党员的机制不够科学,限制了党员发展的人数。

3.党务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这次问卷调查中,在“影响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主要问题”一项,73%的人认为“党务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

4.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这次问卷调查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一项工作”一项,20%的人认为“需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慰问力度有待提高。这次问卷调查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一项工作”一项,47%的人认为“加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慰问”工作。

四.改进学校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学校党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副书记、设立党组织办公室、配备专职党务干部,把学校党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二是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务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党员活动室,划拨党员活动经费,制定党员活动计划,长期性的开展各种党员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员培训。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那样,开展中小学校党员培训,让学校党员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进一步增强学校新党员发展力度。注重学校党的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让新党员发展工作经常化、常规化。

五是进一步创新学校党建工作。调动学校领导和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研究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激发全体党员的热情,为学校党建工作注入新意和活力。

×××党支部

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篇8

亲爱的老师:

您好!我是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毕业生,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本次调查。本调查通过了解河南省重点城市及基层农村在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成因,此次调查仅用于毕业论文研究并为教师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绝不对外公开,不影响您的声誉,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作答,您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研究产生影响。谢谢您的合作!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资料(填答方法: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打“√”)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教龄:5年以下 6年--20年 20年以上

3、您的婚姻状况:已婚 未婚

4、您的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5、您目前的职称:小教三级或无 小教二级 小教一级 小教高级 小教特级

6、您工作所在地区:市 县

第二部分:以下内容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适合选项的代码上打“√”。5、4、3、2、1分别代表“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题号 问题表述

非常满意 5 5 5 5 5 5 5 5 5 5 5

比较满意 4 4 4 4 4 4 4 4 4 4 4

一般

不太满意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不满意

01 您对目前的经济收入感到

02 您对现在的收入与付出的劳动感到 03 您对校内行政人员的服务感到 04 您对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感到 05 您对学校的工作环境感到 06 您对学校领导、管理制度感到 07 您对学校现行职称评定制度感到 08 您对现行的教师职业培训形式感到 09 您对学校现行的教学质量考核感到 10 您对学校领导、管理者的工作认可度感到 11 您对和学生的关系感到 3 3 3 3 3 3 3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您对和同事的关系感到 13 您对和领导的关系感到 14 您对和家长的关系感到 15 您对学校的团队意识感到 16 您对自己工作强度的评价 17 您对自己工作稳定度的评价 18 您对自己工作自由度的评价 您对自己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状况感到 20 您对您目前工作社会认可度感到 21 您对工作的升迁机会感到 您对本校提供的在职培训机会感到 您对校外教师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的培训感到 24 您对您参加培训或深造的次数感到 25 您对您工作发展前景感到

*01您在生活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有(至多选三个):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 收入偏低 B现有收入与自己付出不相称 C住房困难 D夫妻两地分居 E其他

*02、您在工作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有(至多选三个):

A 工作条件差 B 工作负担重 C 领导不重视 D 人际关系紧张 E 职务晋升机会少 F 发表学术论文论著难 G教学和科研经费短缺 H其他

*03、您认为目前激励我校教师的主要措施有(至多选三个):

A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B提供个人发展空间 C改善住房、生活条件 D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E 合理分配教师资源 F 形成尊重知识、人才的氛围 G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H其他

*04、您对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建议(可不填):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9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和了解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 也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教师对其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但是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 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掌握和了解不尽如人意。

在“您认为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在“你是否了解课文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你是否做过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工作中?”的调查, 回答“否”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5%;在“你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为56%;在“你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具体实施性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仅为22%。由此可见, 作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 大家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应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 教师应该做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照其进行细致的分析、认识,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施建议, 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 找出与自己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有矛盾的地方, 认真思考, 着眼于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促进;再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材, 从目标到选文, 进行联系考察, 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以及反思的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用书》过分倚重

《教师教学用书》原本是教材编写部门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编写的一种教学参考资料,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几乎被教师奉为圭臬, 成了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由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过分倚重, 有些教师放弃了自我思考, 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在“你备课时是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中, 选择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的人数占到了41%, 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只占到了39%, 而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数则仅占22%;在回答“你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时, 有21%的人选择了“看《教师教学用书》”;在回答“你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是什么?”时, 把《教师教学用书》作为依据的教师也达到了40%。

针对教师过分倚重《教师教学用书》的这种情况, 需要有关教研培训机构围绕“如何预设教学内容”, 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演练, 明确文本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规范教学内容预设的步骤, 引导教师以一般读者、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等多重身份, 与文本展开多角度、多需求、多层面的对话交流, 把握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如还原文本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文本主题等, 提高教师自身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三、解读教材内容较为充分

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单元说明、课后练习等部分。对解读教材内容的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调查:

对“您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同单元课文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你在上课时, 经常怎样处理课后练习?”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此题可同时选择“简化处理后借用”和“会增加或者删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有60%的人在备课时, 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读课文”, 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先读课文;能够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和同单元课文的教师, 也占到了80%左右, 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单元说明的提示和规范作用, 对于同单元课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也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但是, 教师对教材内容比较盲从, 有21%的教师“从不怀疑, 被动接受”, “偶尔持怀疑态度”的占到了77%, “经常持怀疑态度”的仅为2%。这个问题随着教师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会迎刃而解。

四、对学生学情重视不够

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应该是学生的学情。但是从调查中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学情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在“您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您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您备课时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调查中, 选择学生学情的分别占到了27%、42%、40%。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考虑学生的学情应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大多数教师忽视了, 而且了解学生学情的方法也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详情如下:

(注:此题为多选题)

可以看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完成的, 而这些了解基本上属于后置性了解, 通过“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学情的加起来仅为20%, 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针对学生的学情展开, 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10

本调研着眼于了解我校教师工作负担情况。我们对我校12位教学第一线教师,通过有效问卷调查,对各类数据作了初步统计分析,对我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情况和负担过重情况初步作了一个评估。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教师这个职业,俗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也是公认的高压力职业之一,不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教师压力普遍存在。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倡导与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地位和权益,社会给予学校的升学压力并未减轻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在此教育大环境下,我校领导本着对全体教师关心的宗旨,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对12位教学第一线教师进行问卷,对我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情况和负担过重情况做一个摸底,能在整体上把握全局,为进一步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把脉,服务于教师快乐工作、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形式开展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情况、收集数据,将设计好的问卷发给被调查教师,以便教师填写。本调研以我校全体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

三、教师职业倦怠调查表数据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表数据:

发放12份问卷,收到12份。情况如下:

19位教师,得分20以内的,只有一位,得分介于21~40之间的有6位,得分介于41~60之间的高达12位。

四、教师负担过重调查问卷表数据

发放12份问卷,收到12份。数字表明有多少位教师选此项。情况如下:

其他带来压力的工作因素有:身体因素一人,学生家长素质低下一人。

五、调研报告的结果分析

分析一: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论汇总

1.在负担过重来源方面,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带来的压力最大(红色标出),学校主要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很难付诸实践、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次之。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认为以上几方面是重要压力来源或关键压力来源,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2.在压力很大方面,排名前5名的问题如下:a、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动机不强;b、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年级排名靠后;c、学校主要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d、工作得不到学生家长、社会、家庭的支持;e、工作时间过长,回家后还要继续学校的工作。

3.通过压力来源前5位问题对比分析发现,工资及福利待遇太低这一选项上,说明我校高中教师对目前经济收入压力不是很大,同时显示在“评职称困难带来的压力”这一问题上,稍显满意。

4.全体教师的数据统计显示,在管理制度与体系、绩效管理和社会环境这三个因子上压力感受较平稳。

分析二:座谈会调查的结果及反思

(一)工作评价 1.工作本身伟大、崇高,从业有光荣感和成就感,出成绩时更为明显,故而多数教师比较珍惜这一工作,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2.辛苦、责任重、压力大是教师的普遍反映。

3.如果条件成熟,要求改行的教师会占相当比例,但一般情况下,真正去改行的毕竟是极少数。

(二)负担重、压力大、不快乐的表现及原因

1.职业要求高,家长、社会、行政部门、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伴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要求会更高。

2.教师培训与上级检查太多,应付不了,效果不好,形式化的要求和东西过多。

3.工作时间长,有时一天工作长达十、十二个小时,双休日还要进行成人高考、公务员招考、自学考试的监考等社会任务,高三还要加班补课。

4.责任重,要求高了,来自方方面面,不只限于学生学习成绩上的,还有心理健康、交通人身安全等等。

5.待遇还是偏低,从几方面考虑,一是来自高收入行业和部门的冲突;二是付出与回报的比较;三是行业内部收入之差距。

6.教育对象复杂化,学生难教难管,问题学生多起来了,学生问题复杂起来了,特别是心理、思想问题,加上家长、社会理解不够,支持、参与不力,教育难度增大。

7.总体讲,绝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凭良心和责任坚持履行好职责,情绪失控极少,本人及家庭成员做出牺牲很多,是责任感支撑着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很少源于职业本身的快乐。

(三)负担重、压力大、不快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收到19份问卷中有12位教师表现出有严重焦虑和精神紧张等职业倦怠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像目前正在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如果学校层面不加以关注,任其蔓延起来,则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原来具有凝聚力的团队会因此变成一盘散沙,原来充满干劲的教师个体也会因此而一蹶不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

1.情感衰竭:学校终于获得示范称号,自己为之努力的职称等目标也终于实现,紧绷的弦终于可以适当喘息。此刻,新校长的到来可能会带来新的期望和压力,一些中年教师可能的莫名的心理因素,要么继续努力,要么突然间懈怠,更多的表现出,在教育教学中缺乏以往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2.玩世不恭:教师工作做久了之后,教师自己的对学生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在教师的眼里,这些孩子千人一面,没有任何个性特点。教师的工作方式是批量式的,教师刻意保持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和教学环境逐渐冷漠、忽视,对工作只求一般,能过关。

3.成就感降低:教师采用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好不容易学校获得了示范称号,可自身利益的期望值与现实收效不大,诸如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繁琐事物、教学压力的继续增大,自身才能不能发挥,甚至有可能成为学校进一步改革的潜在弱势群体。教师进而消极的对待教学,态度是得过且过。

4.团队精神不足: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建设的使命和责任使得教师单枪匹马地完成一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要成为课程建设者、新技术的引领者,必然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很少有这样的教师,能够一个人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教育必须强调团队合作,必须要目标一致,可惜,负担重、压力大,使得校园中,教师中也充满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5.关注心灵不够:“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才能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而这需要教师深厚的教育底蕴。深厚的教育底蕴来自教师在闲暇时间中的作为,一个没有闲暇时间,充满职业倦怠,在忙碌中简单地重复的教师的灵魂是粗糙与躁动的,是很难具有反思力的。教师在闲暇时间中,才会用智慧寻找教学的捷径,才会抚慰学生的心灵,才会滋长教学的想象力,才会欣赏自己的凌乱与沉静,才会相信生命仍然真实地存在。关注心灵不够的重要因素教师没有闲暇时间。

(四)快乐所在

1.很少教师谈到快乐,甚至一些座谈教师说一点也不快乐,分析原因主要两方面:一是确实快乐很少;二是难得有机会座谈这方面问题,可能是出于宣泄需要。

2.所言快乐主要是:1)假期和周末,暂时忘记烦恼;2)教育、工作出成绩时,达到了预期或预想不到的结果;学生配合得好的时候,工作顺心顺手时;3)学校有良好的氛围,和同事友好相处时。

(五)减压排忧措施、建议

1.定期外出学习考察,限于经费和其他原因近年来未曾组织过。2.多组织自娱自乐文体活动,受精力(时间)限制,开展活动不多。3.关键还是靠自身素质提高,加强自我调节。分析三:教师负担过重、压力来源的主要方面。

教师从业负担过重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有社会竞争与期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等。

(一)、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期望不合理:

教师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他们寄厚望于教师,整个社会仿佛教师是地球上最万能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评价都不够合理,存在着偏高的倾向。

2、评价不科学:

“升学率”左右了一所学校的知名度,也就是来自社会、政府、家长以及学生的认同度,由此又直接影响着生源、师资招聘、教师奖励待遇等等。社会评价学校、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的标准是学生的升学率,而且即便是升学率也是终端绝对分值,而不问其三年前后的情况对比及其增幅。

3、升学压力大:

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老师最大的心病,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升学压力不仅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杀手,教师也深受其害。我校已连续四年在“升学率”、“高考率”上呈上升趋势,继续保有并有所提高的压力增大。

(二)、学校管理体制及教师特定职业的原因

1、教师管理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一些学校管理靠严格细密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则推动运行,只见规则,不见成员,降低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也降低了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可喜的是,我校教师在此方面朝着积极方面的变化,因为新倡导的“文化行政”的管理理念即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凝聚人、提携人的行政理念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主流理念,并在积极的贯彻在实际行政管理之中。

2、新课程管理转轨中的工作量偏大:

新旧工作任务和要求产生的新旧负担叠加。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学工作围绕课堂展开,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备课以及作业批改等等常规任务。但是新课程改革以后,首先是加大了研究性学习的力度和范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必然需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而学生小组数目十分庞大,结果就是一个教师要带很多学习小组,个别学科教师缺乏就有可能带7--8个学习小组,仅表格和审核,工作量就骤增。加上日后的学习指导,修改等等工作,耗费的时间惊人。其次是校本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作为一项新兴的课程设置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对于在传统教学中浸泡了很多年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课程的设置和开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压力巨大,逼迫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些很陌生的知识。教师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思考、整理、规划,最后才能开设。而教学的新任务还没有适应过来,原来的教学常规一点都没有减少,教师依旧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命题、试卷的批改、谈心等常规教学任务,还需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原来的教学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旧课程不是替换而是叠加,需要对新教材进行大量的钻研和印证、删减、补充,有想做的更好的教师还要把本省教材以外的其他版本教材认真对照,分析,这又增加了许多新任务,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同时完成和进行的。

3、教师的责任太重:

大部分教师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6点的满负荷运转;当听课的专家、老师含蓄地让我们继续努力时,当调皮的孩子又一次违反纪律,当学生家长又有了不太满意的表示的时侯,我们感到责任太重了。

竞争太激烈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等等使得学校中“优胜劣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其压力可想而知。

4、学历、进修负担重:

各类培训、进修名目繁多,职称外语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许多老师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参加自考、函授类的学习,目的是提升学历,哪张文凭不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

5、复杂的人际关系:教师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作为下属必须要处理好与校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二是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叛逆,各色各样的学生都有,真是鱼龙混杂。有的严重违纪、有的不服从管理、有的甚至辱骂攻击教师等等,这些都大大加深了教师管理的难度。受教育法律法规的限制,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否则会出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等社会现象。

(三)、教师个人素质原因

1、性格差异使教师承受负担的程度不同。教师中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负担,教师中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负担较重的比例较低一些。

2、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教师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此外,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4、教师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调查显示,外地教师由于房产问题、人生地不熟、没有亲戚关系等原因在教学上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可能更得不到缓释。

5、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六、教师负担过重解决途径

(一)转变机制、科学评价

教育管理系统应该适应新形势,创新管理机制,研究出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二)舒解教师心理压力 增强成长动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各项课堂教学改革措施的大力推进,以及频繁的研修活动和各种示范课、竞赛活动的推波助澜,都对教师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压力。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压力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因此、帮助教师舒解压力,使之转化为教师专业进步、成长的动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是校长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学生的成长需要关心,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关心。自身没有得到足够关心的教师是不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的。关心教师就要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在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基础上,重视教师的需要,就应该维护教师人性的尊严,就应该承认并恰当应用教师的个性差异。

人有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师,有个体主动的发展需要的特征。教师职业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在于享受生命和发展生命的需要,“工作着是美丽的”、“用生命点燃生命”、“共度锦绣人生”,便是一个教师从一个普通的被日常琐事所拖累的教书匠人走向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幸福的生活着并教育着的创造型教师的途径。重视教师的发展,积极激发每个学校成员的潜能,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的同时,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使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每所学校而言将是事半功倍的策略。、2、与教师沟通

沟通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行为,没有沟通就没有学校管理。良好的沟通可以满足教师交往的需要、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校目标的实现。

沟通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如校务会议、课堂教学等,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如私下交换意见、谈心、聊天等。利用非正式的沟通了解组织的氛围、团体的士气、教师的人际关系等,营造宽松和谐友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效积极的沟通的基础是信任、尊重和坦诚,不能用已有的印象或偏见来度量别人,而应该尊重和接受教师。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本身也是激励。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得到了尊重,自尊心获得了满足,缓解了心理压力,对自己也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诱发积极进取动机。

3、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

改善学校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办公室的通风、照明、温度,学校的卫生、绿化,教师休息场所的布置等,避免引起心理疲劳,完善教师运动和休闲设施的装备,鼓励教师参与体育运动,因为运动是舒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4、实施人性化管理

学校的管理制度,完善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尊重教师,拒绝管理过度,为教师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从休息制度的制定到学校发展的规划,都鼓励教师的参与。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减免各种不必要“苛捐杂税”,如无效、低效的文字撰写工作以及各种表格等,避免教师“过劳”现象的发生。

5、改革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改善学校的人际环境,创造和谐、宽松、谅解、团结的群体氛围,人的心理压力感受与人际环境关系密切,在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教师会产生安全感,心理压力自然会得到舒解,相反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中,人的受挫感会更加强烈。

6、增强教师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 要舒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关键还是要增强教师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为此,我们注意开展一些关于教师压力舒解的讨论和专家讲座活动,制作专业的教师心理压力与调节网站,从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角度向教师传授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每个教师具备了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知道遇到心理问题应该如何求助,教师的心理压力就会保持在适度水平。

教师是一个社会精神发展的形象大使。从教师的脸色,从教师的举止,从教师的工作、生活的状态,都可折射出时代的气息。21世纪的中华民族需要展示的是健康的、洋溢生命活力的、充满创新精神的亮丽形象。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教师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

关于学校粮食浪费现象的调查问卷 篇11

各位同学,你们好!我们是来自XX学校XX级XX班的学生,我们正对学校粮食浪费现象开展调查研究。希望你们能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因为你们的协助对于我们这次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设计的是了解学校食堂一天的浪费情况,请各位同学如实回答,谈谈自己的看法。年级:______ 性别:______

1、请问你在校吃饭吃几个菜(包括汤和饭)

A:3个 B:4个 C:5个 D:2个

2、你所买的饭菜能吃掉多少?

A:能全吃完 B:能吃完一半 C:能吃少数 D:完全不吃

3、你觉得你自己有浪费粮食的情况吗?()

A:有B:没有

4、你觉得你们班的浪费粮食的情况严重吗?()

A:很严重 B:一般 C:有一点 D:不严重 E:不知道

5、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浪费饭菜?

A:不好吃,不合胃口B:不想吃

6、平时会浪费哪些菜式?

A:米饭B:蔬菜C:肉类D:全都会浪费一些

7、请问你喜欢学校的饭菜吗?()

A: 喜欢 B:还可以C:不喜欢

8、如果上题你选择的是“不喜欢”,请问你为什么不喜欢吃学校的饭菜(可多选)?()A:味道不好 B:.不想吃 C:自己带了东西吃 D:不卫生 E:其它_________

9、你觉得学校的饭菜可以有哪些改进?(可多选)()

A:量增多B:多些蔬菜C:多些荤菜D:增加甜品F:其它

10、你知道“世界粮食危机”吗?

A:了解 B:听到过,知道一点 C:完全不了解

11、你对学校饭菜的浪费现象有什么看法?

A:觉得很不应该B:觉得情有可原C:觉得无所谓

12、你赞成以下哪种关于食物的观点?

A: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B: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C: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13、你的家庭月收入是多少?

A:500及其以下 B:500—1000C1000—2000D:2000以上

14、你考虑过让自己不浪费粮食吗?如果你从不浪费粮食,那你劝说过别人不要浪费粮食吗?

15、你考虑过你的行为与你的家庭收入相符吗?

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将针对您提供的宝贵意见给予评价和统计!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 吧!

如何指导小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篇12

2010年3月,南湖第三小学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为主题,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上网检索和集体讨论,最终选定了“节能减排,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课题,并形成了“节约用纸,我们能做什么?”“节约用水,我们能做什么?”“保护社区环境,我们能做什么?”等三个子课题小组,笔者承担了调查问卷设计指导工作,面向全区教师成功地开设了一节教学公开课。现将指导小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教学过程回放如下,希望能与同行探讨交流。

提供参照样表,引导学生认识调查问卷的结构形式

调查问卷是一种格式化的应用文,有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一般说来,小学生很少接触。鉴于此,笔者上网检索,筛选了一个相对简单一点的调查问卷(见表1),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之对调查问卷的格式和要求有初步的直观了解,目的是为下一步“围绕课题设计问卷”的实践活动做铺垫。

表1:“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调查问卷

此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答案无所谓对错,希望你能以认真的态度,选择与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相符合的答案。谢谢你对活动的支持!下面各项问题能选一个或多个答案,并且打“√”。

1. 你经常在生活中发现浪费现象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2. 你认为自己有浪费现象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不清楚

3. 你在学校发现的浪费现象最多的是什么?

A.学习方面B.吃的方面C.玩的方面D.其他

4.你在哪些公共场所发现浪费现象?

A.饭店B.娱乐场所C.居民小区D.公园

5.举例说说你还看到哪些浪费现象?

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结合表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调查问卷的整体性认知概念:1.调查问卷要有“标题”;标题的主要作用是标注调查的内容和问卷发放的对象,即“向什么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什么事情”。2.调查问卷的“指导用语”主要用来交代调查目的,交流融洽感情,请求协助,指导答题。3.选择题“备选项”的设计,有特定要求:前三项反映认识的相对差异,第四项涵盖其他情况。4.问题项目即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围绕调查目的合理分解。如表1,所有问题项目都围绕“生活中浪费现象”来设计,细分为“被调查者的浪费现象”和“看到的(别人)浪费现象”,通过调查最终可以得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类型和程度,且隐含了引导调查对象“自我反思,提高认识,抵制浪费”的教育功能。5.开放性问题设计(如第5题):提供与问卷调查人的交流渠道,这为采集新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弥补了问卷设计的疏漏。

从教学的即时性反馈看,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初步掌握了调查问卷样表的结构形式,也积累了检验量表优劣的经验。但第4题没有提供备选项,因此很不周全;也有学生说,B项的“娱乐场所”选项设计不合理———因为小学生严禁进入,无法回答。最后,笔者删去了B项的内容,设计了一个涵盖其他情况的选项———“其他”,从而使第4题的备选项设计趋于周全合理。

结合课题小组的研究内容,分步指导设计调查问卷

尽管学生已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样式,但要自己动手设计还是有很大难度,同时,笔者在一节课内指导三个课题小组设计调查问卷也不现实,在课堂上讨论也难以聚焦。笔者最终选择了课题“节约用水”来指导设计问卷,而让其他两个小组参与讨论,目的是以“节水组”的问卷设计指导为主,带动另外两个小组,达到掌握要领、触类旁通、自主设计的教学目的。设计指导主要环节如下:

设计比较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标题的重要性

标题是问卷的“眼睛”,好的标题必然反映学生对问卷内容的理解程度。标题也涉及到调查范围大小和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设计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标题的认识体会,而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填空题:生活用水现状调查表。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横线上要不要加限定词,加什么样的限定词?通过讨论对比,限定词从无到有,由“家庭”逐步缩小到“城市家庭”,最终确定为“城市家庭生活用水现状调查表(学生问卷)”,这个标题显然比较贴切实际。这样,学生对调查问卷涉及的范围、适应对象以及内容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

从家庭用水项目、浪费水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这是调查问卷设计指导的重要环节,即“思维导向”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思维引导,学生能了解如何设计问题和提供合适的选择项。笔者的思路是,要节约家庭生活用水,就必须知道四个方面的相关问题:一是家庭生活中哪些方面必须用水?二是这些使用过的水能不能节约点或二次使用呢?三是有哪些不良的用水习惯造成了用水浪费呢?四是有哪些好的节水措施和方法呢?这四个相关性问题,即使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指导,也难以形成这样周密的思考,而这正是指导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笔者通过设计框架式问题(表2),发挥思维导向作用,顺利引导学生回答出了这些问题。因此,无论是“节水组”,还是其他两个课题小组,都可以借助这个思维模型,设计出本组的框架式问题,为调查问卷的问题项目和备选项设计做好铺垫。

从课堂教学反馈看,学生受表2框架式问题的引导及第一行示例的提示,能够快速列出“家庭生活用水项目”;而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又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有利于解决“用水浪费原因”以及“节水办法”这两个难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其他两个课题小组,只要掌握了这种思维分析方法,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家长指导、群体讨论,请教专业人士等方式解决问题。因而,这个指导过程十分重要,显示了思维导向的作用和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分析结论列举问题项目,设计合理的备选项,完善问卷设计

有了表3的分析结论,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问题项目、用水浪费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大体呈现出来了。但认识仅限于现场的同学还是很不够的,如何大面积地了解城市家庭的生活用水现状呢?需要课题小组将分析结论转化为“调查问卷”,供更多的学生测试,从而验证或修正这些结论,为普及环保知识、实施环保教育提供事实依据。

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最终设计出供小学生使用的调查问卷(表4)。回顾课堂设计的指导过程,最大的难题是备选项的情境设计。以第3题为例,尽管我们知道了“淘米洗菜”用水浪费的原因及对策,但总不能把表3“水量大、淋洗”(浪费)和“盆洗、水量适中”(节约)直接设计成问题吧?设计成表4中的三个备选项的问题情境,还是很费一番周折的。主要是因为备选项的情境设计要简洁明确,无歧义,易理解,适合小学生回答,而这需要熟悉生活、语言贴近小学生理解水平。

表4:城市家庭生活用水现状调查问卷(小学生用卷)

指导用语(如前,省略)

1.你家用水最多的是哪些方面?

A.洗澡B.淘米洗菜C.打扫卫生D.其他

2.请您为您按用水量的大小排序(填序号):

3. 你家淘米洗菜时怎样用水?

A.直接冲洗B.用盆接水洗C.用淘米水洗菜D.其他

4. 你家的剩余开水如何处理?

A.直接倒掉B.刷牙洗脸C.洗锅刷碗D.其他

5. 你家是怎样洗衣服的?

A.洗衣机洗B.手洗C.零散洗D.少成多洗

6. 你家水费支出的情况?

A.经常超支B.偶尔超支C.较少D.其他

学校周围餐馆调查问卷 篇13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是多少?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以上

3.每次消费大约多少?

A.20以下B.20—50元

C.50—100元D.100元以上

4.如何选择周围的餐馆?

A.经人介绍B.看客流量

C.餐馆招牌D.服务态度

5.一周大约去餐馆多少次?

A.5次以下B.5—10次C.10次以上

6.经常选择什么菜谱?

A.火锅B.干锅C.荤类D.清淡

7.对餐馆最满意的是什么?

A.菜的味道B.服务态度

C.卫生情况D.价格较低

8.与你一起就餐的是?

A.同学B.同事

C.朋友D.其他

9.你认为一个好餐馆应具备什么?

A.地理位置B.员工的服务态度

C.良好的环境D.价格低廉

E.上菜速度

10.你喜欢到多大的餐馆就餐?

A.50平米以下B.50—80平米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14

(小学生卷)

答卷注意事项:

1、所有选项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每题只可选择一个答案,否则该题无效;

2、请在你选择的答案序号上打“√”,或按要求填写答案;

3、字迹要清晰,认得出来。

你所在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___,年级是_____,年龄是____,性别是____。

1、你觉得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上得好吗?

①很好 ②比较好 ③不太好 ④不好 2.当学校开展科技、文体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你会参加吗?

①经常参加 ②偶尔参加 ③不太参加 ④从不参加 3.你参加学校、社区开展的公益活动吗?(例如义务劳动/慈善募捐/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①经常参加 ②偶尔参加 ③不太参加 ④从不参加 4.你每天在学校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否≥1小时? ①是 ②否 5.学校每年组织你们进行体检吗? ①是 ②否 6.你每天一般睡足多少小时?

①等于或多于10小时 ②等于或多于9小时,但少于10小时

③等于或多于8小时,但少于9小时 ④少于8小时 7.你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①1小时或1小时以内 ②多于1小时,少于3小时 ③等于或多于3小时,但少于5小时 ④5小时或5小时以上

8.你学校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上课要交钱吗? ①是 ②否9.你学校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吗? ①是 ②否 10.你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能否按时上课?

①能 ②不能 11.你觉得你们学校教师好不好?

①很好 ②比较好 ③不太好 ④不好 12.你知道火警电话号码是:

①110 ②120 ③114 ④119 13.对你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的态度是:

①从不过问 ②偶尔问起 ③经常关心和询问

14.当你自己去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公益性文化场馆(如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公共图书馆、文化宫等)参观时,对你的收费方式是:

①免费 ②实行半票 ③实行全票 ④从来没去过 15.你对参观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公益性文化场馆感兴趣吗?

①感兴趣 ②一般 ③没意思 ④从来没去过 16.为给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政府严禁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电子游戏厅和彩票投注点等。你对学校目前的周边秩序是否满意?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不太满意

④不满意 17.当你一个人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时,你害怕吗?

①害怕 ②不害怕 18.我国国旗上的红色代表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 ②中国人民 ③团结 ④革命 19.我国的国歌歌名是什么?

①黄河大合唱 ②义勇军进行曲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④爱我中华 20.(我国一共有_________个民族。

①48 ②52 ③56 ④64 21.我国发射的首颗探月卫星名叫_______。

①长征二号 ②神州六号 ③嫦娥一号 ④东方红一号 22.你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有信心吗?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 篇1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德育理论界就提出“德育要从简单灌输某些信条和养成某些行为的工作‘重点’上, 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上来”。[1]那么, 30年过去了, 中小学道德教育成功地转移到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上了吗?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兴趣, 我们对海南地区4所学校的1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观念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认为德育内容无所不包而导致卸责

访谈中教师谈到的德育内容很广泛, 共涉及28个小点, 从具体的“坐姿, 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到“注意礼仪、卫生习惯和团结合作”再到“对生活、对人的态度, 对社会的适应”。有的教师认为德育的意义重大, “德育工作, 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 (德育) 对他 (学生) 的生活和学习都影响很大, 如果把他管理教育好了, 不管是学习、思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实际情况是“班主任更应该潜心下来专心研究, 跟踪调查班里的学生, 这是我自己认为的理想, 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 “忙起来主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做, 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

教师对于德育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对待并不是个别现象。“道德是人类自身人性的完善方式”, 教师认识到德育的意义重大、内容众多:道德关乎人的一生, 涉及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的各方面, 德育像个以历时为经、以共时为纬的网, 包围着每人每事和每时。但在没有刚性标准来评价, 没有具体方法来操作, 又没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保证的情况下, 教师面对如网的德育, 望而却步而导致责任扩散。

2. 教师以身作则却收效甚微

谈及“德育, 最需要教师做什么?”半数以上的教师说:“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榜样的作用毋庸置疑。面对无所不包的德育, 教师无从下手, 那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 这看似是个不错的做法。但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以身作则”, 只是教师的职业前提, 如果把德育仅仅看成是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则还远远不够。网络时代, 信息、榜样遍地都是, 学生遭遇的信息已不由教师来控制, 相反地, 教师变成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众多信息源中的一个。校外的现实情境若与校内的榜样示范发生冲突而不能平息, 就会出现榜样式微、无效,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 对德育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访谈中, 16名教师都没有提到在德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道德两难问题或者关于道德相对性的困惑。这表明, 在他们的意识中, 德育与智育一样, 都有可以参照的统一要求和标准答案, 即道德规范是确定无疑的, 是可以直接灌输的。

可是道德具有历史性、情境性和相对性。德育的目的不仅仅也不可能只是让学生掌握道德规范, 更重要的是让其在当前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 在复杂的道德环境中, 能够独立判断与思考。而这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将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 才能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仅仅表现为空喊口号。

二、中小学教师德育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背景原因:来的路———“有章可循”的等级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度之上, “家”的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 家中的长幼等级渗透到社会规范中, 人被分为不同的身份等级, “有的只是皇帝、贵戚、达官、布衣、君子和小人。达官贵人能够我行我素, 颐指气使, 颇令人欣羡, 其实这也并不是他们的个人人格, 而不过是一种身份、角色而已”[2], 各个等级都有自己的行事规范, 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然而, 国家的管理者成了“父母官”, 师者果真如了“父”, 那么, 君、师、父的混同无形中让人们背上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人情包袱, “弹性很大”的规范又好像可以这样解释或那样解释。人们在各自的等级上“有章可循”地生活着, 可生活中却没有了“人”自己。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 人们遵循着等级、“弹性”的规范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但规范的意义不仅于此, 规范的目的在于维护人与社会的根本利益与需要, 规范指向未来, 它超越现实而着眼于“理想”, 体现着人提升自己的理想追求。[3]规范虽然具有历史延续性, 但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然而目前, 在学校德育当中还存在着只重身份不看“人”, 无视规范的目的和发展的现象, 因为仍把规范当全部、当定论, 所以规范事无巨细便导致德育内容无所不包。

2. 根本原因:进行中———“无章可循”的当下社会

近百年来, 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使得变化迭出, 自然环境也在面临着威胁, 现代人要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从依靠外界而走向独立, 个人主体逐渐形成。按照马克思划分的人类发展三大阶段, 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 “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联合体形态。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具有封建特征的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群体主体在渐渐瓦解,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主体亟待培植。伴随着个人从多年的人性压抑中解放出来, 人的情欲会喷薄而出, 一时形成泛滥, 这是难以避免的。[4]泛滥的“洪水”把社会规范冲刷得“无章可循”, 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可是教师既要传达社会的主流规范却又逃不出现实的不确定性和信仰缺失, 他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于是更多的教师借助“教师中心”来维系权威, 用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来作为外在刺激。但是社会发展形态不会逆行, 用倒退至“群体主体”的强压手段来对待个人主体, 则会出现:随着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多, 越发意识到自己是个人主体, 部分学生会时常做出证明自己主体身份的举动, 于是教师区别对待, 使得班级管理又陷入“无章可循”, 教师欲以身作则却无处寻“则”的处境。

3. 直接原因:去的路———学校的德育环境和教师德育理论素养亟待改善和提高

公正是处理社会关系的首要价值法则, 公正包括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平等原则, 凡属社会, 每个人无例外地给予;二是对等原则, 凡属待遇, 均与其所谓对等。[5]由于目前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过大, 人数限制了被关注机会的平等分配, 教师也不能给予每个学生对等的关爱, 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惠及每一个人。而且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标准来评价教师, 使得教师只抓成绩而无暇抓德育, 把提高学生成绩、传授教学内容作为目的, 把教育对象———人当做手段, 这直接导致教育异化。

如果说改善教师的德育环境需要从制度层面来调节, 那么提高教师德育理论素养则时不我待。在被访谈的16名教师中, 只有3名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德育相关, 其中2人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 1人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所以说在中小学里具有德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另外在职培训中涉及的德育理论知识也寥若晨星。没有基本的德育理论素养做支撑, 教师就认识不到德育的目的和功能, 便把主体性———道德的本质弃而不顾。

三、促进教师转变德育观念的对策

1. 约束德育边界

“有章可循”的等级意识遗留使得德育内容无所不包, 但目前学校德育中教师的任务是, 熟知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的由来, 明晰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以便有效地结合实际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所以为学生提供可选择、可判断的道德情境才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

在我国, “德育”从最初作为“道德教育”的简称, 外延不断扩大。2001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德育的工作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至此, 德育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 形成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等五大板块的“大德育”, 随着社会发展, 环保、青春期、审美教育等也不断地加入进来。把丰富的内容提供给德育并无大碍, 但是政治、法律、心理教育等的作用机制、教育方法和目的与道德教育却并不一致, 所以应该明确德育目的不是传授给学生这些繁杂的内容, 而是以这些内容为参考, 最终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

2. 确立教师职业核心价值观

“范跑跑”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反映出当下社会的价值虚无让人们“无章可循”, 特别是对教师应遵循的核心价值的不确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9年版) 》的内容为:爱国守法, 敬业奉献,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 然而它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说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 那范美忠无疑做到了, 因为他周围的人一直都认为他是好教师。可是当得知他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没喊一声就跑出教室则遭到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质疑, 难道教师可以在危机时刻不顾学生的安危而只顾自己?在几个月后, 陕西勉县教育局规定, 高考期间若发生地震, 监考教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人们又无不质疑, 难道教师有牺牲生命保护学生的责任吗?作为一个人和作为一名教师的人应遵循的核心价值有何差别?没有可遵循的价值底线会有失公正, 但社会对教师价值期待过高又会把教师职业“神化”。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亟待明确, 才能让教师们有章可循。

3. 充分重视德育主体性观念

德育即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关系, 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传达社会规范和如何对待自己, 两者分别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个体内心的平衡。其中后者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为目的。[6]教师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德育素养的基础上理解了道德本质是主体性, 而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是启发个人积极向上的根本动力, 才能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即在“无所不包”的生活中, 从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活动入手, 让学生理解发展着的规范的意义, 锻炼其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则可以在无所不包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洁.新的科技革命和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研究, 1984 (12) :3.

[2][4]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 1994 (4) :7, 8.

[3]李为善, 刘奔.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356.

[5]赵汀阳.二十二个方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200.

上一篇:春节放礼花作文下一篇:浅谈如何践行企业文化